002《孙子兵法》导读·作战篇
孙子兵法 第二篇《作战篇》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运用及体现
苏军战士在废墟中激战
(请看视频3,4)在1942年7月对斯大林格勒进行 请看视频3 1942年 了猛烈进攻, 17日 了猛烈进攻, 7月17日,德军在顿河卫战开始了。德军发起 连续性的猛攻,力图突破顿河防线, 连续性的猛攻,力图突破顿河防线,而苏军进行 反击。 23日 了顽强的 反击。8月23日,德军付出惨重代价后 河防线,渡过顿河河曲, 才突破顿 河防线,渡过顿河河曲,开始直接攻击 斯大林 格勒。在这紧急关头,苏联最高统帅部 格勒。在这紧急关头, 城守军采取一切措施守住阵地, 命令该 城守军采取一切措施守住阵地,消灭逼 加河的敌人。在苏联军民的英勇狙击下, 近伏尔 加河的敌人。在苏联军民的英勇狙击下, 的锐气受到严重挫伤。 13日 德军 的锐气受到严重挫伤。到9月13日, 德军 斯大林格勒市, 才攻入 斯大林格勒市,双方开始了更为激 烈的 城区争夺战。德军为了侵占这座名城, 城区争夺战。德军为了侵占这座名城,又从
接,直至红军的全部37个炮兵中队都被消灭或击 直至红军的全部37个炮兵中队都被消灭或击 37 到了8月底, 溃。到了8月底,B军群终于到达了斯大林格勒北 侧的伏尔加河岸,而且开始准备渡河南下。 侧的伏尔加河岸,而且开始准备渡河南下。在苏 联防御的最后阶段, 联防御的最后阶段,苏军只能依靠城中非军事工 厂的工人组成的“工人民兵”来进行抵抗。 厂的工人组成的“工人民兵”来进行抵抗。坦克 在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在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但是只能由工厂的工人 志愿兵驾驶。这些坦克往往直接从兵工厂的生产 志愿兵驾驶。 线上开到了战斗前线, 线上开到了战斗前线,甚至来不及涂上油漆和安 装射击瞄准镜。 装射击瞄准镜。 到了1942 1942年 到了1942年9月1日,苏军只能冒险渡过伏尔加 河来供给己方的部队。在满是瓦砾和废墟的城中, 河来供给己方的部队。在满是瓦砾和废墟的城中, 苏联第62方面军正在顽强抵抗, 62方面军正在顽强抵抗 苏联第62方面军正在顽强抵抗,他们利用每一座 民房和工厂进行艰苦的巷战。 城中的战斗异常残 民房和工厂进行艰苦的巷战。 酷艰难。斯大林在1942 1942年 27日发布的第 日发布的第22 酷艰难。斯大林在1942年7月27日发布的第22
《孙子兵法》作战篇:备战是把资源协调到最佳状态
《孙⼦兵法》作战篇:备战是把资源协调到最佳状态做事均要有准备,准备好了再去做,才能得⼼应⼿,⽽实践中往往并不如此,有⼈准备得很充分,却没有做成;有⼈稍作准备,就出发,却做成了。
是运⽓吗?⾮也。
是他抓住了准备的⽜⿐⼦,看《孙⼦兵法》如何讲战前准备。
《孙⼦兵法》第⼆章讲“作战”。
作,《说⽂》注⽈:“作,起也。
”起,《说⽂》注⽈:“能⽴也。
起本发步之称,引申为凡始事。
”从篇题可见它论述战前准备和战前动员。
因此,开篇讲打仗应该准备什么?孙⼦⽈:“凡⽤兵之法,驰车千驷,⾰车千乘,带甲⼗万,千⾥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胶漆之材,车甲之奉,⽇费千⾦,然后⼗万之师举矣。
”有⼈说,这是讲打仗很贵,打仗很费钱。
打仗当然费钱,但作者不仅仅告诉我们打仗费钱,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做好⼋项准备⼯作。
第⼀,“驰车千驷”,就是古代的战车,现代的坦克、导弹车,这是战⽃的主要装备。
在营销中,就是产品。
第⼆,“⾰车千乘”,辎重车,运作战物资、运兵的车辆,这是企业后勤⽀持部门,为产品在市场上打仗提供各种⽀持。
第三,“带甲⼗万”,是指军队。
营销战之前,要准备好营销团队,组织好,动员好,训练好。
第四,“千⾥馈粮”,为参战部队送粮的队伍和车辆,也包含了粮⾷。
营销战中,准备好各⽅⾯的投⼊。
第五、六,“内外之费”、“宾客之⽤”,战争中军队⽇⽤所需的⾦钱和物资,包括外交沟通、收买间谍、联络各⽅⼈员的费⽤和物资。
营销战中,⼈员⼯资、招待费⽤、公关费⽤等。
第七、⼋,“胶漆之材”、“车甲之奉”,各种装备维修、保养的开⽀。
营销战中,包括了各种试错的费⽤。
然后讲⽤兵久的危害(其⽤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屈,久暴师则国⽤不⾜。
夫钝兵挫锐、屈⼒殚货,则诸侯乘弊⽽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及解决⽅案(兵闻拙速,未睹巧⽽久也;善⽤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于国,因粮于敌。
)再讲打仗很费钱,费到什么程度?百姓之费,⼗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弩,戟楯蔽橹,丘⽜⼤车,⼗去其六。
孙子兵法作战篇第二
⑿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这两句是上文的小结论,是说用 兵打仗只听说宁拙而求速胜的,没见过求巧而久拖的。 闻,听说。拙,笨。 速,速胜。睹,看见。巧,巧妙。久,长久。 ⒀役不再籍:指兵员不做第二次征集。这是孙子“拙速”的要 求。役,兵役;籍,户籍。 ⒁粮不三载:指出征时,第一次运粮至敌境,以后就因粮于敌, 等到军队凯旋回国时,再运第二次粮食至国境迎接,不做第三 次的运粮。 这也是孙子“拙速”的要求。载,运载、运送。
(二)在进攻作战中宜速胜不宜久拖 孙子从“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 之利”这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出发,着重阐述了在 进攻作战中速战速决的战略主张。 他说:“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这话的 意思是说,指挥虽拙而求速胜,决不为稳妥而旷日 持久。 无论古今中外,凡是对敌武装实行战略进攻的一 方,无不主张速战速决,反对旷日持久。反之,实 行战略防御的一方,都主张持久抗击而反对急于求 胜。其所以如此,是由攻防双方战争的政治目的、 经济条件和军事力量等基本条件决定的。
[注释]
①驰车千驷:战车千辆。驰车,快速轻便的战车;驷(sì ), 原指一车套四匹马,这里作为量词,指四匹马拉的战车。 千驷即战车1000 辆。每车配备步兵72 人,披甲士官3 人, 共75 人。千驷,共有官兵75000人。 ②革车千乘:重车千辆。革车,是专运粮食、器械等的辅助 性兵车。这种车子是用皮革缝制的篷车,因此称为革车, 也叫守车、重车、辎车。每车有保管、打柴挑水、饲养各5 人,炊事员10 人,共25 人。辆。千乘,即四马革车1000 辆,共有官兵25000 人。 ③带甲十万:指驰车千乘,革车千乘,共有带甲官兵100000 人。带甲,穿戴盔甲的士卒,这里泛指军队。 ④馈粮:馈(kuì ),馈送。指运送粮食。 ⑤胶漆之材:古代弓箭甲盾的保养维修所必须的胶和漆。这 里泛指制作维修武器装备所需的各种物质。
孙子兵法-作战篇第二
孙子兵法-作战篇第二作战篇第二[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①,革车千乘②,带甲十万③,千里馈粮④,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⑤,车甲之奉⑥,日费千金⑦,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⑧,久则钝兵挫锐⑨,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⑩。
夫钝兵挫锐,屈力弹货⑾,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⑿。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⒀,粮不三载⒁;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⒂,远输则百姓贫。
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⒃。
力屈、财殚,中原⒄内虚于家。
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⒅,甲胄矢弩⒆,戟楯蔽橹⒇,丘牛大车(21),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
食敌一钟(22),当吾二十钟,■*秆(23)一石(24),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25)。
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26),国家安危之主也。
[注释]①驰牟千驷:战车千辆。
驰车,快速轻便的战车;驷(sì),原指一车套四匹马,这里作为量词,指四匹马拉的战车。
千驷即战车1000辆。
每车配备步兵72人,披甲士官3人,共75人。
千驷,共有官兵75000人。
②革车千乘:重车千辆。
革车,是专运粮食、器械等的辅助性兵车。
这种车子是用皮革缝制的篷车,因此称为革车,也叫守车、重车、辎车。
每车有保管、打柴挑水、饲养各5人,炊事员10人,共25人。
辆。
千乘,即四马革车1000辆,共有官兵25000人。
③带甲十万:指驰车千乘,革车千乘,共有带甲官兵100000人。
带甲,穿戴盔甲的士卒,这里泛指军队。
④馈粮:馈(kuì),馈送。
指运送粮食。
⑤胶漆之材:古代弓箭甲盾的保养维修所必须的胶和漆。
这里泛指制作维修武器装备所需的各种物质。
分析《孙子兵法》的作战篇
分析《孙子兵法》的作战篇(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析《孙子兵法》的作战篇“作战”篇紧接于“计篇”之后,做好计算权衡之后,如果胜算大,就开始备战。
“作战”的“作”字,是“启动”的意思,整篇还是处于一个宏观性观点的阐述,篇中提出了“用兵神速”、“因粮于敌”的观点。
然而孙子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的使用计谋,而是要让每一个准备举行战争的人知道,战争的前提是什么战争所需要的是什么所以孙子说:“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并在最后得出:“故兵贵胜,不贵久。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行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是作战篇中的第一句,总体概述了战争的规模与费用,其中的“千乘”、“十万”、“千金”等应该都是概举,只是言战争的规模之大,费用之高,没有实际数量的概念。
春秋大国用兵,车不过数百乘,如果过于注重每车之人数及千驷千乘的兵力总数,是没什么意义的。
这几句话和下文中的一些语句,如“近于师者贵矣”、“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等,论述了军队、战争与国家金融财政的关系,即战争与国家整体经济的关系,进而论及军械、装备、粮食等军需物资及其潜力对于战争的影响,“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由此可看出孙武认为战争的胜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以经济(国力)的强弱。
紧接着,作战篇的第二段又提出“取用于国,因粮于敌”,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即取用于国于敌,取用因粮于国于敌,如果不这么理解就变成了取用只能在国,因粮只能在敌,这大大降低了战争的灵活性。
(难道从自己国家带走的粮食就不是粮食,从别国缴获的武器装备就不是武器装备)“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既概括了从国内取得军需物资的方式,与上下文论述战争与国家整体经济的关系想照应,又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以战养战的军事思想,以敌军、敌国的物资支持战争。
孙子兵法作战篇原文与解析
孙子兵法作战篇原文与解析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一,被誉为军事智慧的宝典。
其中的作战篇是孙子兵法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绍了战争的原则、策略和战术等内容。
下面将为大家带来孙子兵法作战篇的原文,并对其进行解析。
篇首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一句话直接点出了战争与国家安危的关系,强调了战争的重要性。
孙子认为战争是国家存亡的关键,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故自备待敌者,不可不察也。
”这句话强调了备战的重要性,指出在敌对势力来临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迎接敌人的挑战。
这体现了孙子兵法中重视预防战斗,主动出击的思想。
“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这一段描述了战前的计划和策略的重要性。
先算胜算多者,说明在战前的准备和战略规划充分,能够预测和应对各种战局。
而庙算不胜者,则表示预测和计划不足,战况临到时无法应对。
通过这段话,孙子告诫我们要重视计划和策略,提前预测和应对可能发生的战斗情况。
“故以战胜求备,以不胜求败。
”这一句表达了一种被动求胜的思想。
孙子认为在战争中,不仅要寻求胜利的手段,还要预留备胜的余地,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失败。
同时,也要通过战争的失败来寻找胜利的路径,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战略。
“兵之道,五主之,三将之,合志之,不可不察也。
”这句话指出了指导军队作战的关键要素。
孙子认为,战争的成功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将领的指挥和士兵的配合。
只有在五主(天、地、将、法、令)和三将(智、信、仁)的支持下,才能够形成合力,取得胜利。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合兵权,以取天下之众。
”这句话描述了将领的职责和作用。
将领是君主的代表,负责统帅军队,合理调配军权,达到最终的胜利。
这里的“权”是指指挥军队的权力。
“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这句话强调了灵活运用战略的重要性。
在战争中,有些城市和地形我们不应该攻打或争夺,某些君主的命令我们也不必听从。
《孙子兵法·作战篇》阐释
孙子兵法中的作战篇主要讨论了战争的准备和策略。
以下是对作战篇的简要阐释:
➢战争的重要性:孙子认为,战争是国家生死攸关的大事,需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
他强调了战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必须充分准备才能应对。
➢战略原则:孙子提出了“兵者,诡道也”的原则,即战争是一种欺骗和伪装的艺术。
他强调了灵活性和变化性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要求将领根据敌情变化灵活应对。
➢兵力原则:孙子认为,兵力是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他强调了兵力集中、快速行动和出其不意等原则,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物资准备:孙子认为,战争需要充足的物资准备。
他提出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原则,强调了物资的重要性。
➢将领素质:孙子认为,将领是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他强调了将领应该具备智勇双全、善于分析判断等素质。
➢战斗精神:孙子认为,士兵的战斗精神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强调了激励士兵、提高士气的重要性,要求将领善于鼓舞士气、激发士兵的斗志。
总之,孙子兵法中的作战篇强调了战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要求将领具备智勇双全、善于分析判断等素质,并提出了兵力集中、快速行动、出其不意等战略原则。
同时,他也强调了物资准备和士兵战斗精神的重要性。
这些原则和思想对于指导战争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孙子兵法读后感之作战篇全面预算
孙子兵法读后感之作战篇全面预算作战篇之全面预算——孙子兵法读后感:上几篇文章主要是介绍了“始计篇”的八个部分,“始计篇”从“道”的战略高度揭示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条件。
接下来介绍《孙子兵法》的第二篇“作战篇”,这一篇文章主要是从用兵对国家经济实力的依赖关系阐明,只宜“速”,不宜“久”的重要原则。
一、兵法解析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意思就是:根据用兵作战的原则,若动用轻型战车千辆,辎重车千辆,全副武装的士兵十万,并且还要越境千里,运送军粮的话,那么前方与后方的费用,款待使节、策士的开支,器材物资的供应,车辆兵甲的维修保养,每天都要耗资千金,然后十万大军才可出征。
“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孙子在这里提出了战争对经济的依赖。
进行战争,首先要策划费用、粮草、车马、用具,然后才兴兵出征,这样才会有胜算的可能,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是同一个道理。
在孙子时代兴兵10万,尚且日费千金,那么到了现代,随着武器的更新,各种现代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军费开支更是创下了天文数字。
据统计,现在军队需用的作战物资已达300多万种,仅油料型号就有100多万种,雷达指挥仪一万多种。
军需物资不仅在种类上激增,在数量上也日益膨胀。
1760年,俄军夺取柏林时,炮兵共发射炮弹1200多发,消耗弹药2.5吨。
1945年,苏军攻打柏林时,消耗弹药量为26230吨,即增加一万多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侵越作战中,投入美军50万人,年战争消耗达300亿美元。
到了90年代,海湾战争,历时仅42天,但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耗资达1133.3亿美元,平均一天日耗资达27亿美元,相当于侵越战争一年的开支。
由此可见战争对经济的依赖。
孙子的“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的论点,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
战争必然要大量耗费物力,所以孙子在《作战篇》中详细预算战费,恳切地提出劝勉:只有物资齐备,方可出兵。
《孙子兵法》?作战篇
《孙子兵法》•作战篇◎曹操曰:欲战必先算其费,务因粮于敌也。
◎李筌曰:先定计,然后修战具,是以战次《计》之篇也。
◎王皙曰:计以知胜,然后兴战而具军费,犹不可以久也。
◎张预曰:计算已定,然后完车马,利器械,运粮草,约费用,以作战备,故次《计》。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曹操曰:驰车,轻车也,驾驷马;革车,重车也,言万骑之重。
车驾四马,率三万军,养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保固守衣装,厩二人主养马,凡五人。
步兵十人,重以大车驾牛。
养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守衣装,凡三人也。
带甲十万,士卒数也。
◎李筌曰:驰车,战车也;革车,轻车也;带甲,步卒。
车一辆,驾以驷马,步卒七十人,计千驷之军,带甲七万,马四千匹。
孙子约以军资之数,以十万为率,则百万可知也。
◎杜牧曰:轻车,乃战车也。
古者车战,革车辎车,重车也,载器械、财货、衣装也。
《司马法》曰:“一车,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炊家子十人,固守衣装五人,厩养五人,樵汲五人,轻车七十五人,重车二十五人。
”故二乘兼一百人为一队,举十万之众,革车干乘,校其费用支计,则百万之众皆可知也。
◎梅尧臣曰:驰车,轻车也;革车,重车也。
凡轻车一乘,甲士步卒二十五人,重车一乘,甲士步卒七十五人,举二车各千乘,是带甲者十万人。
◎王皙曰:曹公曰:“轻车也,驾驷马,凡千乘。
”皙谓驰车,谓驾革车也。
一乘四马为驷,千驷则革车干乘。
曹公曰:“重车也。
”皙谓革车,兵车也,有五戎千乘之赋,诸侯之大者。
曹公曰:“带甲十万,步卒数也。
”皙谓井田之法,甸出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干乘总七万五千人。
此言带甲十万,岂当时权制钦?◎何氏曰:十万,举成数也。
◎张预曰:驰车,即攻车也;革车,即守车也。
按曹公《新书》云:攻车一乘,前拒一队,左右角二队,共七十五人。
守车一乘,炊子十人,守装五人,厩养五人,樵汲五人,共二十五人。
攻守二乘,凡一百人。
兴师十万,则用车二千,轻重各半,与此同矣。
千里馈粮;◎曹操曰:越境千里。
孙子兵法·作战篇
论评: 论评
速度是战略的灵魂,在血与火的战场上, 速度是战略的灵魂,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战机 瞬息即逝,速度是把握战机、 瞬息即逝,速度是把握战机、取得胜利的重要保 证。
一方面,由于战争受到人力、物资的约束, 一方面,由于战争受到人力、物资的约束,战争拖得太 长,必然引起人力和物资的大量消耗,由此而产生的一系 必然引起人力和物资的大量消耗, 列矛盾必将日益尖锐,故作战宜速胜。 列矛盾必将日益尖锐,故作战宜速胜。 另一方面,从战术的实施上看, 另一方面,从战术的实施上看,神速出击往往能打敌人 一个措手不及,令敌人防不胜防,从而大获全胜。 一个措手不及,令敌人防不胜防,从而大获全胜。
实例解读: 实例解读:
曹操北征乌桓
背景介绍:
• 此战之前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 因袁氏 此战之前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 家族与乌桓有旧交,所以当袁绍忧郁而死, 家族与乌桓有旧交,所以当袁绍忧郁而死,袁绍长子袁谭被曹操所杀 袁绍另外的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则投靠乌桓,企图联合乌桓, 时,袁绍另外的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则投靠乌桓,企图联合乌桓,东 山再起,恢复故地。曹操为了消灭割据势力,彻底统一北方, 山再起,恢复故地。曹操为了消灭割据势力,彻底统一北方,进而南 下统一中国,遂决定北征乌桓,解除后颐之忧。 下统一中国,遂决定北征乌桓,解除后颐之忧。 • 乌桓 亦称乌丸 是东胡族的一支。西汉初,东胡被匈奴战败,其中一 乌桓(亦称乌丸 是东胡族的一支。西汉初,东胡被匈奴战败, 亦称乌丸)是东胡族的一支 支退居乌桓山(内蒙科尔沁旗西北四十里 兴安岭南行正干大山)以自 内蒙科尔沁旗西北四十里, 支退居乌桓山 内蒙科尔沁旗西北四十里,兴安岭南行正干大山 以自 遂称乌桓。东汉初,在匈奴贵族的诱迫下, 保,遂称乌桓。东汉初,在匈奴贵族的诱迫下,乌桓各部不得不依附 匈奴,并在匈奴的驱使下,不断寇掠东汉缘边郡县。东汉末, 匈奴,并在匈奴的驱使下,不断寇掠东汉缘边郡县。东汉末,中原群 雄并起,汉王朝中央政权自颐不暇,北方乌桓族乘机扩张实力。《 。《三 雄并起,汉王朝中央政权自颐不暇,北方乌桓族乘机扩张实力。《三 国志·乌丸鲜卑传 记载: 汉末,辽西乌丸大人丘力居, 乌丸鲜卑传》 国志 乌丸鲜卑传》记载:“汉末,辽西乌丸大人丘力居,众五千余 上谷乌丸大人难楼,众九千落,各称王, 落,上谷乌丸大人难楼,众九千落,各称王,而辽东属国乌丸大人苏 仆延,众千落,自称峭王,右北平乌丸大人乌延,众八百余落, 仆延,众千落,自称峭王,右北平乌丸大人乌延,众八百余落,自称 汗鲁王,皆有计策勇健。 这些遍布中国北方的乌桓族,以上谷、 汗鲁王,皆有计策勇健。”这些遍布中国北方的乌桓族,以上谷、右 北平和辽西的乌桓为最强,史称“三郡乌桓” 北平和辽西的乌桓为最强,史称“三郡乌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 (丘力居从子 “总摄三王部,众皆从其教令。”因而辽西成了乌桓族 丘力居从子)“ 丘力居从子 总摄三王部,众皆从其教令。 政治、军事的中心地。 政治、军事的中心地。
孙子兵法第二篇作战篇精品PPT课件
利者,货
所以,要使军队勇敢杀敌,就要激励部
队;要使军队勇于夺取敌人的物资,就要
奖也赏。士兵故。激车在怒战车激战励,中得,财凡车物缴十获用乘战财车已货十奖上赏辆士以兵
上的,就奖励首先夺得战车的人,并且把
车,上赏敌人其的先旗得帜换成自己的旗帜,派出自
己的士兵夹杂乘坐;
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
之,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5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 久也。夫
所以用兵打仗只听说笨拙的方法
是 战兵速争久战持速久而听决而说国,对故利没 国有 家不者看见 有尽,见到 利知未弄 ,巧 是之的 不有持会久有也。的。
事情。所以不完全了解用兵有害方面
的人,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有利方
面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
兵之利也。
第二篇
作 战篇
1
一、原 译 文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2
革车孙千子快说乘速:,轻用带便兵的作甲车战十的万原则四,,匹千一马拉般里的要馈车动,粮用 轻,车则千辆,重车千辆,步卒十万这,里还指要辆向千里
之重外车运重或送车运粮辎食,那么泛前指方军后队方的供经应费,招待国 宾使节的经费,胶漆器材的补充,车辆盔甲的
11
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 益对强俘。获的故兵卒要优待和供养他们。
这就是所谓既战胜俘敌虏人也越加壮大了自
己兵 将。贵,所胜生以用, 民兵不 之作贵战贵久在。速胜故,知不兵宜久之拖。
所以懂得用兵的将帅,是民众的“司
命司命”命运,,的国掌家国握安家者危安的主危宰之。主主宰也。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12
二、中心思想
本篇主要论述的是战争与经济
的关系。从战争对人力、物力、财 力的依赖关系出发;重点论述了“兵 贵胜,不贵久”的速胜思想;提出了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重要作战 原则。
作战篇读后感
作战篇读后感篇一作战篇读后感《孙子兵法》中的“作战篇”,读完之后,我觉得真的是让我思绪万千啊!也许你会觉得,这不过就是一本古老的兵书,能有啥新鲜的?但我告诉你,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儿!这作战篇里讲的可不单单是打仗的事儿,它能让咱联想到生活中的好多场景呢!比如说,里面提到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难道不像是我们准备做一件大事之前,得先把各种资源准备好吗?可能有人会说:“哎呀,哪有那么麻烦,直接干不就得了!”但我觉得吧,这种想法太天真啦!就像我上次参加演讲比赛,啥都没准备好就冲上去了,结果那叫一个惨不忍睹!作战篇里还强调了速战速决的重要性。
这让我想到了考试的时候,时间紧迫,咱可不能在一道题上磨蹭太久,不然最后可能好多题都来不及做。
“兵贵胜,不贵久”,也许有人会反驳说,慢工出细活呀!但有时候,机会稍纵即逝,不快不行啊!还有啊,战争中的耗费巨大,这让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平时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
打仗要考虑成本,咱过日子不也得精打细算吗?不然等到月底钱包空空,那可就傻眼啦!读了这作战篇,我觉得自己好像明白了一些道理,又好像还有些迷糊。
到底该怎么把这些智慧运用到生活中呢?我还得好好琢磨琢磨。
这一路读下来,真的是感慨颇多呀!篇二作战篇读后感说起《孙子兵法》的作战篇,那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开始,我读的时候还有点懵懵懂懂,心想:这都是啥呀?能跟我有啥关系?但读着读着,我发现,嘿,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去了!就拿“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这句话来说,这在战场上重要,在咱们平常的生活里不也同样重要吗?比如说,我参加篮球比赛,要是不了解对手的战术和实力,不熟悉场地的情况,那能赢才怪呢!“取用于国,因粮于敌”,这让我想到了做数学题。
有时候遇到难题,不能一直死磕自己的那点方法,也许借鉴一下别人的思路,就能轻松解决呢!我以前就总是固执地用自己的办法,结果浪费了好多时间。
难道不是吗?还有啊,战争中要善于利用缴获的物资来补充自己。
02孙子兵法作战篇第二
作战篇第二(上)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译文:孙子说:凡兴兵备战,比如需轻型战车千辆,辎重战车千辆,穿戴甲胄的作战士卒十万,以及千里迢迢押运粮草的后勤部队,这些都是前方开展军事行动的必要开支。
还有后方的各种开支,比如招待外交使节及其往来的开支,作战物资器械的补充,武器装备的供给等,每天耗费很大。
只有筹措到足够的资金及作战物资之后,十万大军方能开拔出征。
附:任何一场战争都是彼(X)此(Y)双方军事实力(F)的较量“”,所依赖的则是人力、物力、财力等综合国力f(X)的强弱。
F X = f(X),其中X = x1 + x2 + x3 ;F Y = f(Y),其中Y = y1 + y2 + y3 。
彼此交战:F = F X F Y。
可依据彼此综合国力的强弱将战争分为:1)彼强此弱:F = F X F Y 。
2)彼弱此强:F = F X F Y 。
3)彼此势均力敌:F = F X F Y 。
作战篇第二(中)其用战也胜(速),久则钝兵挫锐,(久)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译文:动用耗资如此巨大的大军作战务求速胜。
否则,长期行军打仗,就会使大军疲惫,锐气受挫;长期攻城掠地,就会使大军兵力耗尽;大军长期在外作战,就会导致国家财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译文:进一步而言,如果大军在外疲惫不堪,锐气受挫,兵力耗尽;国内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已枯竭,那么诸侯各国就会乘机举兵对其进攻,到那时即使有智谋之士出谋划策,也难挽救危亡的败局。
所以说,在对外作战的实例中,只听说将帅宁愿表现平庸而求速胜的,没见过将帅追求巧胜而久拖不决的。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译文:更何况战争旷日持久而对国家有利的战例,从来没有过。
孙子兵法第二篇《作战篇》解读
孙子兵法第二篇《作战篇》解读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
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意将务食于敌。
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箕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解读第一段提出举兵前要做那些准备,如: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
同时也说明了战争的高额支出,日费千金。
随后说出战争要速战速决不能够打长久战,久战钝兵挫锐,屈力殚货,诸侯乘其弊而起,带来的弊端,同时对于国家没有益处,也指出不充分了解用兵的坏处便不能明白用兵带来的利益。
例如:长平之战中白起也是利用赵国国力下滑,又急于求胜的弱点,引诱其主动出击而快速地歼灭45万赵军。
试想如果当时赵国坚持采用廉颇将军的坚守策略,由于秦国的供应链过长,即便是取得胜利,对秦国的国力也会大大的消耗。
善于用兵的将领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
此处提出以战养战的策略方针。
明确提出依靠自己国家的供给对国力消耗的严重性。
假如从国家运出100车辎重,实际到达前线只有50车,沿途护送的人力也要食用还不算有中饱私囊。
过度征税对百姓的生活也带来极大损害,严重的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废等灾难性的伤害。
《孙子兵法 》第二篇:作战篇 原文+注解+译文
《孙子兵法》第二篇:作战篇原文+注解+译文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①,革车②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③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④,胶漆之材⑤,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⑥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
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胃矢弩,戟矛橹⑦,丘牛⑧大车⑨,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秆⑩一石⑪,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生民⑫之司命⑬,国家安危之主也。
注解:①驷:以四匹马驾驭的轻型战车。
②革车:重车、辎车,用来运载军粮器械。
③馈:运送。
④用:开支。
⑤胶漆之材:古代弓箭甲盾的保养维修所必需的胶和漆。
这里泛指制造与维修弓矢等作战器械的物资。
⑥暴师:军队长期在外。
暴,同“曝”,暴晒、露之义。
⑦甲胃矢弩,戟矛橹:通“盾”。
甲,用来保护躯干的装备。
胄,用来保护头颅的装备。
盾、橹,用来遮蔽身体,特别是石头、弓弩的攻击。
矛橹,《十一家注》本作“蔽橹”。
甲、胄、盾、橹都是防护性的装备;矢、弩、戟、矛都是杀伤性的武器。
⑧丘牛:从兵役中征集来的牛。
⑨大车:主要运载辎重的牛车。
⑩秆:,同“萁”。
秆,禾。
这里泛指牛马等牲畜的饲料。
⑪石(dàn):古代的容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⑫生民:指一般的民众。
⑬司命:宿命,此处引申为命运的主宰。
译文:孙武说:用兵作战,需要的物资准备有战车千辆、辎重车千辆、全副武装的士兵十万,还要越境千里来运送粮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原文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锺,当吾二十 锺;������ 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 锺,古容量单位。《左传·昭公元年》:“齐旧四 量:豆、区、釜、锺。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 于釜,釜十则钟。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 矣。”曹操注:“六斛四㪷为锺。” • ������ 秆一石: ������ ,同箕,即豆秸。石,本容量单 位。《说苑·辨数》:“十斗为一石。”此谓重量, 《国语·周语》:“重不过石。”韦昭注:“百二十 斤也。” 曹操注:“������ ,豆秸也。秆,禾藁也。 石者,一百二十斤也。转输之法,费二十石得一 石。” • 【 译文 】因而,高明的将领务求从敌方夺取粮草。 就地从敌方夺取粮食一锺,相当于自己从本国运出 二十锺;就地夺取敌人饲草一石,相当于自己从本 国运出二十石。
–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 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 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 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 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 甲胄矢弩,戟楯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 ������ 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 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 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 国家安危之主也。
• 【 原文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 十去其七; • 汉简本无“财殚”二字,“力屈”作“屈力”。 连下句作“屈力中原,内虚于家”,中原,泛指 战场。谓战场上军力消尽,百姓世族家室空虚。 • 【 译文 】战场上军力耗尽,国内家家空虚,百 姓的资财耗去了十分之七。 • 【 原文 】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 楯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 甲:铠甲。胄:头盔。矢:箭。弩:一种靠机械 力量发射箭镞的弓。戟:古代戈与矛功能合一的 兵器。楯:同盾。
《孙子兵法》
第二、作战篇
• 前课回顾
• • • • 一、战争意义 二、五事七计 三、用兵诡道 四、胜败预测
Hale Waihona Puke 篇题解– 作战,即始战、战争准备,非指一般战阵之事。 《诗· 鲁颂· 駉》:“思马斯作。”毛亨传曰:“作, 始也。”《老子》第六三章:“天下大事,必作 于细。”“作”亦即“始”义。故张预注:“计 算已定,然后完车马,利器械,动粮草,约费 用,以作战备。” – 本篇从战争对国家人力、财力、物力的依赖性 出发,指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对国家的危害, 然后论述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胜方针, 并提出了“因粮于敌”、“胜敌而益强”等一 系列的作战指导原则。
• 卒善而养之:在孙子生活的时代,屠杀俘 虏是事常见的事,因为当时似乎还不会使 用俘虏。孙子在这里提出了“卒善而养 之”,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主张,也是当时 社会进步的表现。 • 优待俘虏可以不断补充自己的兵员,在壮 大自己的同时,更是削弱了敌人的战斗力, 其效果与“因粮于敌”相同,甚至更大, 因为“卒善而养之”不可以起到瓦解敌方 军心的作用。
• 孙子提出的“因粮于敌” ,就是顺势从敌人手时 夺取粮食,实质就是“掠粮”、“抢粮”。 • “掠粮”的目的,一是“军食可足”,所谓“掠 于饶野,三军足食”者是也。二是致使敌人粮食 不足。 • “因粮于敌”主要指获取粮食,但往往也不限于 “粮食”,其他一些军需物资也在获取之列。 (《游击队之歌》:“没有吃,没有穿,只有那 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 造。”)如果不能获取,就毁弃,令敌方缺少粮 食,缺少物资。 • 曹操奇袭乌巢: • 李牧美马计:
• 【 原文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 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 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 兵闻拙速:曹操注:“虽拙,有以速胜。未睹者, 言其无也。”李贽《孙子参同》卷二注:“宁速毋 久,宁拙毋巧;但能速胜,虽拙可也。” • “夫兵久”二句:杜佑注:“兵者凶器,久则生变。” • 【译文 】用兵打仗,只听说计谋不足但靠神速取 胜的,没有听说有计谋却要拖延战争时日的。战 争时间长而对国家有利这种事,从来就没有过。 因此,不能全面了解战争害处的人,也就不能真 正懂得战争的有利之处。
第一部分:战争耗资巨大
•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 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 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 十万之师举矣。
• 【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 革车千乘, • 用兵之法:谓用兵的一 • 般规律。 • 驰车千驷:套四匹马的 • 轻型战车。千驷:一千 • 辆。曹操注:“驰车,轻 • 车也,驾驷马。” • 革车千乘:杜牧注:“革车, • 辎车,重车也,载器械、 • 财货、衣装也。”
• • • • • • • • • • •
本篇宜分五部分解读: 第一部分:总说战争耗资巨大。 (孙子曰……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第二部分:言战争拖久不利。 (其用战也胜…… 尽知用兵之利也) 第三部分:言因粮于敌。 (善用兵者…… 当吾二十石) 第四部分:言胜敌而益强。 (故杀敌者…… 是谓胜敌而益强) 第五部分:总结前文。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 家安危之主也)
• 矛橹,十一家注本作“蔽橹”, 殊不类。此依武经本作“矛橹”。 橹:蒙以藤草用作攻城的防御武 器。丘牛大车:曹操注:“丘牛, 谓丘邑之牛。大车,乃长毂车 也。”牛拉的辎重车辆 • 【 译文 】国家的资财,也会由 于车辆的损坏,战马的疲敝,盔 甲、箭弩、戟盾、矛橹的制作补 充以及丘牛大车的征用,而损失 掉十分之六。
• 【 原文 】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 之费,宾客之用, • 带甲十万:带甲,泛指军队。十万,举成 数言之。 • 千里馈粮:沿途千里转运粮草。馈,送给, 运送。《周礼· 玉府》郑玄注:“古者致物于 人,尊之则曰献,通行曰馈。” • 内外之费:内,指国内,后方;外,指国 外,前方。 • 宾客之用:宾客,指各诸侯国的使节及游 士。
第二部分,战争拖久了不利
• 【 原文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 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 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 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 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 利也。
• 【 原文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 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 胜久则钝兵挫锐: 杜牧曰:“胜久,谓淹久而后能 胜也。言与敌相持,久而能胜,则甲兵纯弊,锐气 挫败,攻城则人力殚尽屈折也。” • 力屈:谓力量耗尽。 • 暴师:暴, 露,曝之本字。长期陈兵国外则国内资 财不足,国家财政困难。 • 【 译文 】用这样的军队去作战,就要求速胜,旷 日持久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攻城就会使 兵力耗尽,长期陈兵国外则国内资财不足。 • 越南战争:战争长达12年,美军死亡5.6万余人, 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给美国造成 了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 。
• 【 原文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 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 十一家注本如此读。吴九龙《孙子校释》订作 “国之贫于师者:远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 师者贵卖,贵卖则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六句。 • 远输:远途运输。 • 贵卖:言物价上涨。 • 百姓:春秋以前,“百姓”一般指“百官”而言。 因為當時只有奴隸主才享有“命姓受氏”的權力。 如《國語.周語》云:“百姓兆民。”三國韋昭 注:“百姓,百官也。官有世功,受姓氏也。” 故此“百姓”指当时的世家大族。
第三部分:因粮于敌。
• 【 原文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 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 役不再籍:役,兵、兵役。籍,名册。谓不再按名 册继续征发兵役。 • 粮不三载:三,谓多次。载,运载,输送。曹操 注:“始载粮,后遂因食于敌,还兵入国,不复以 粮迎之。” • 因粮于敌:因,就、依。曹操注:“兵甲战具,取用 国中,粮食因敌也。” • 【 译文 】善于用兵的人,兵员不再次征调,粮饷 不再三转运。各项军用从国内取得后,粮草补给 在敌国就地解决,那么,军粮就可满足了。
–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 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 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 十万之师举矣。 –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 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 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 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 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 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 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 举矣。 • 胶漆之材:指制作与维修弓矢等器械的资材。 • 车甲之奉:奉,保养、补给。 • 日费千金:李筌注:“千金者,言费用多也。” • 【 译文 】孙子说,根据一般作战常规,出动战车 千乘,运输车千辆,统兵十万,沿途千里转运粮 草,内外的日常开支,使者往来的费用,修缮武 器用的胶漆、战车所需的膏油、修甲所需的金革 等等,每日须耗费千金,作好了这些准备后,十 万大军才能出动啊!
• 丘役:军赋。《左传· 成公元年》:“作丘甲。”杜 预注:“《周礼》:‘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 丘,丘十六井,出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 甸六十四井,出毂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二头, 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此甸所赋,今鲁使 丘出之,讥重敛,故书。”又《左传· 昭公四 年》:“郑子产作丘赋。”按:“丘甲”、“丘赋” 皆军赋。言国家财力枯竭,急于加重丘井之役。 • 【译文 】国家由于兴兵而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军 队远征就要远道运输。远道运输就会使百姓贫困。 临近驻军的地方物价必然飞涨,物价飞涨就会使 国家财政枯竭。国家因财政枯竭就急于加重赋役。
• 【 原文 】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 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 而益强。 • 车杂而乘之:意谓将己方与俘获士卒配置乘坐, 编入车队。杂,配置、配合。 • 卒善而养之:张预曰:“所获士卒,必以恩信抚 养之,俾为我用。” • 胜敌而益强:曹操注:“益己之强。”杜牧注:“得 敌卒也,因敌之资,益己之强。” • 【译文 】所以,在车战中,凡是缴获战车十辆以 上的,就奖赏最先夺得战车的人,并且换上我军 的旗帜,混合编入自己的战车行列。对于敌俘, 要优待和使用他们,这也就是所谓战胜敌人而使 自己日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