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泽征尔的判断》著名的音乐指挥家——卡尔·贝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泽征尔的判断》著名的音乐指挥家——卡尔·贝姆

贝姆·卡尔生于奥地利的格拉茨。曾于格拉茨大学研习法律,同时又在格拉茨音乐会院上钢琴和理论课。他的父亲是位律师及业馀音乐家,也是汉斯.李赫特的朋友,他认为儿子如果不能作一个有出息的音乐家,就必须有律师这个职业作后盾。后来贝姆在维也纳音乐学院师从门迪契夫斯基。第一次世界大战役受伤后,贝姆返格拉茨大学修得法律博士学位(1919),并在格拉茨歌剧院担任提词员。从未正式学过指挥的他听从李赫特劝告,放弃法学而专事音乐指挥。1920年首次被任命为格拉茨歌剧院指挥。当他指挥华格纳的《罗安格林》演出时,正巧卡尔.穆克(Karl Muck)在场,听后大为心仪,乃主动表示愿帮他学习华格纳歌剧。经他向华尔特推荐后,贝姆去了慕尼黑歌剧院,一年后被华氏聘用。贝姆深受华尔特演出莫札特歌剧风格的影响,纵然他后来认为华尔特对莫札特演奏得过于伤感。他说:「你可以感觉到莫札特音乐的所有感情,但他从不多愁善感。」不过他认为史特劳斯表现莫札特速度太快。华尔特离开慕尼黑后,贝姆转至克纳佩兹布许手下工作,后赴达姆斯达特任首指挥(1927-1931),1933年前他在汉堡也当过两年首席指挥,1934-1943年间接替布许担任德勒斯登歌剧院音乐监督,最后转往维也纳国立歌剧院。在德勒斯登他拥有颇为理想的条件,歌者与团员没有什么变更,长期共事,不须为长途巡回演出及其它的杂务干优。此间他与萨克森国家管弦乐团合作为HMV公司灌录的78转唱片中,最著名的主要有贝多芬的《第九号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施特鲁布独奏)、《第三号钢琴协奏曲》(柯列沙独奏),《第四号钢琴协奏曲》(季雪金独奏)、《第五号钢琴协奏曲》(费雪独奏),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许奈德汉独奏),布鲁克纳的《第四号交响曲》、《第五号交响曲》,理查.史特劳斯交响诗《狄尔的愉快恶作剧》、《唐璜》以及华格纳歌剧《纽伦堡名歌手》的第三幕全本。

贝尔格的《伍采克》于1928年也由贝姆在达姆斯达特指挥下首演,贝尔格亲自出席聆听了最后几天的排练。之后贝姆便成了贝尔格歌剧《伍采克》和《露露》的权威诠释者,DGG公司曾录了这两部歌剧。自1933年理查.史特劳斯在汉堡拜访了正准备《阿拉贝拉》上演的贝姆后,他俩便交往密切。后来于德勒斯登他首演了《沉默的女人》首史氏题献给他的《达芬妮》。史氏的主要管弦乐作品和歌剧都是由贝姆指挥首演的。贝姆说史氏

坚持务必要使剧本台词清晰可辨,排练《沉默的女人》时,贝姆抱怨木管部份密度太大以致听不清台词,史氏便欣然重写,将木管调淡。此外,贝姆也听过史特劳斯指挥自己的交响诗和歌剧,这些经历使他能洞察这些作品的深刻内涵,自然使他的诠释具备了相当权威性。1936年贝姆率德勒斯登国家歌剧院在柯芬园演出《玫瑰骑士》和《崔斯坦与伊索德》,之后被邀请再次返演《艾雷克塔》和《莎乐美》,但贝姆却以艺术方面的理由拒绝了。

二次世界大战后,贝姆被允许重登指挥台(1947年)。担任了维也纳国家剧院指挥(1950-1953)。早在1933年他已在维也纳指挥过《崔斯坦与伊索德》,1954年他受聘签了五年合同,翌年,Ringstrasse歌剧院重建后的首演便是由他指挥《费黛里奥》,不料遭致当地强烈批评,主要原因是他并没有老老实实地待在维也纳,特别是1950-1954年间去了南美,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Teatno Colon当德奥曲目顾问。合同只履行了15个月他便辞职了,后由卡拉扬接任。不过他仍继续在维也纳指挥。但他在合作期满前就与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毁约。卡拉扬和以后的马捷尔也有这种经历。贝姆于1956年首度在美国露面,客席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不久,在达姆斯达特与他共事过的鲁道夫.宾(Rudotf Bing)聘请他为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效力,于是1957年他首次在大都会推出莫札特的《唐乔万尼》而大受青睐。后来他又演出《纽伦堡名歌手》和《伍采克》(1959年)、《帕西法尔》(1961)、《费黛里欧》(1963)、《达芬妮》(1964)、《漂泊的荷兰人》、《莎乐美》(1965)、《没有影子的女人》和《罗安格林》(1966)。尽管他在大都会和科隆歌剧院大部份的精力都放在的德国剧目上,但在义大利和德国他也指挥过不少义大利歌剧。一次他有德勒斯登为了准备《法斯塔夫》上演,一共进行25次总排练和15次舞台彩排。他一生总共指挥过150部不同歌剧,1962年在拜鲁特他作了一次精彩绝伦的表演,剧目是《崔斯坦与伊索德》,已被录制成唱片保存。他还曾率领柏林爱乐在日本巡演。1963年在拜鲁特首次推全本《尼布龙根指环》,也已制成唱片。1967年他率领维也纳爱乐巡演美国、加拿大。1970年他因对维也纳音乐界贡献卓越而荣获金牌大奖章,并享受奥地利音乐总监督的殊荣。1973他在萨尔兹堡指挥伦敦交响乐团,1977年接替布利斯爵士任该乐团总监。

贝姆是欧洲指挥中声名极其显赫的,尤其对德奥作品能作最精致入微的表现,可说是最权威出众的诠释者之一。他惯于发号施令,甚至有时会不讲理地批评团员。他说话轻声

细语,但易于博得乐团的尊敬。他的指挥手势简练,能以小动见大功。与其他指挥大师一样,他靠眼神与团员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他的诠释凝重平衡,不拘泥旧规,但也从不标新立异。他不会刻意去突出细节;或夸大动人弦之笔;亦或有意增加高潮的热度,但在速度、力度和分节上绝对精确。他指挥灌录的莫札特、贝多芬、舒伯特、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气势恢宏,音色优美华丽。其中贝多芬《第六号交响曲》和布鲁克纳《第四号交响曲》(维也纳爱乐)可说是典范之作。但对于需要灵性或艺术感悟性的作品,诸如贝多芬《第七号交响曲》,就因过于流畅而缺乏张力,以致最终的炽热化便不够淋漓尽致。他的莫札特音质文雅,结构平衡,分句恰到好处。他的音量是响亮的,但有时也许会过于响亮,而使风格变得不那么可信了。有时他企图让作品自然表现,不过在不知不觉中刻意的雕琢还是替代了灵感。比起毕勤的极端华丽、华尔特的强烈抒情和塞尔的绝对准确,贝姆显然别具一格。

他的指挥艺术已大多被完美地保在唱片里,近50年来,他一直是位卓越的录音指挥家,其后期录音的合作拍档是柏林爱乐以及维也纳爱乐。贝姆的唱片内容大都脱不了德国和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目录(除了贝尔格的两出歌剧和柴可夫斯基的最后三首交响曲),但是海顿作品几乎全被忽略。他的歌剧和交响曲唱片数量惊人,有些唱片因而无法达到最高水平,确实难以避免。但是他那万无一失的鉴赏力、试恳万笃的音乐态度和深邃的音乐禀赋,却是无庸置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