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乐识谱教学3篇(音乐识谱教案)
幼儿园音乐识谱教案 幼儿园音乐教学
![幼儿园音乐识谱教案 幼儿园音乐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98660f0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3e.png)
幼儿园音乐识谱教案一、引言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识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识谱教学,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设计一套科学、有效的幼儿园音乐识谱教案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音符的基本认知能力,包括认识音高、音长和音节;2. 培养幼儿对简单乐谱的阅读能力,能够根据乐谱演奏简单的音乐;3.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欲。
三、教学内容1. 音符的基本认知: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向幼儿介绍音符的基本形状和含义,让幼儿初步认识音符;2. 简单乐谱的阅读:教师向幼儿介绍简单的乐谱,教导他们根据乐谱演奏相应的音乐;3. 节奏感的培养:通过打击乐器、拍手等方式,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培养他们的节奏感;4. 创造性表现: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如舞蹈、创作简单的旋律等。
四、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法:利用游戏的形式教导幼儿认识音符,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2. 视听教学法:通过播放音乐、展示视频等方式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妙,激发他们的表现欲;3. 唱游结合法:通过幼儿喜爱的歌曲,结合识谱教学,让幼儿通过唱歌的方式学习识谱。
五、教学过程1. 绪论:向幼儿介绍识谱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 识谱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向幼儿介绍音符的形状和含义,让幼儿初步认识音符;3. 乐谱阅读:向幼儿展示简单的乐谱,教导他们根据乐谱演奏相应的音乐;4. 节奏感培养:通过打击乐器、拍手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5. 创造性表现: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识谱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音符的认知程度、乐谱的准确阅读能力等;2. 对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3. 针对幼儿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纠正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自己的识谱水平。
七、教学反思1. 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积极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提高幼儿园音乐识谱教学的效果。
谈音乐课中的识谱教学
![谈音乐课中的识谱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2cf2321b4431b90d6c85c7f6.png)
用 专 门训 练 的 方 法 , 为 它 容 易 变 成 枯 燥 的 、 械 的 技 术 操 因 机 练 , 生 没有 兴 趣 , 果 就 不 会好 。 即 使稍 作 一 点短 时 间 的专 学 效 门练 习 , 必 须 带 有 游 戏性 , 也 以保证 学生 的兴 趣 为 前 提 。 训练“ 唱名 音 程 感 ” 最 佳 时期 是 在小 学低 年级 阶段 。这 的 个 时 期 的 儿 童 在 听 觉 的 辨别 力 和记 忆 力 方 面都 是 发 展 得 最 快 的 . 固地 掌 握 音 高 感 , 这 个 阶段 的儿 童 来 说 是 轻 而易 举 的 牢 对 事情 。 在小学低年级进行 “ 唱名 音 程 感 ” 练 的 时候 , 必 使 用 训 不 乐谱。因为, 用乐谱只用听唱的方法学习“ 不 唱名 ”减 少 了学 , 习 识 谱 的 难度 . 儿 童 集 中 于 听 觉 方 面 的 学 习 ( 分 利 用 最 佳 使 充 期 )识 谱 的视 觉 反 应训 练 , 留 待 以后 ( , 则 中年 级 开 始 ) 步 进 逐 行 。 这样 的安 排 是 符 合 儿 童 的 生理 和心 理 发 展 规 律 的 。 在小 学 低 年 级 阶段 用 听 唱 法 进 行 唱 歌 等 音 乐 教 学 ,在 听 唱 的 过 程 中大 力 进 行 “ 名 音 程 感 ” 训 练 。 为 今 后 的 识 谱 唱 的 可 做 好 准备 , 下 良好 的基 础 。 打 但 是 。 实 际 教 学 当 中 . 于 低 年 级 音 乐 教 学 中 “ 不 用 在 对 先 谱 . 唱唱名” 多 这个 既 有 重 要 意 义 又 简 单 易 行 的方 法 , 有 不 还 少 教 师 未 予 以应 有 的重 视 。 当然 , 们 可 以 进 行 各 种 各 样 的 我 教 学 改 革 实 验 . 是 面 对 我 国 中 小 学 阶 段 音 乐 教 育 水 准 偏 低 但 和 音 乐 教 育 研 究 薄 弱 的 现 状 , 习 借 鉴 国外 现 成 的经 验 是 必 学
初中音乐校本课程《简谱识谱知识学习》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校本课程《简谱识谱知识学习》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337a6dff46527d3250ce083.png)
二 、节奏
简谱
X----(六拍)
4+2
X-(三拍)
2+1
型练
习,口念“哒”读节奏并用手打拍子。
下图是较常见的比较简单的音值组合:
X. (一拍半)
1+1/2
X. (3/4 拍) 1/2+1/4
X. (3/8 拍)1/4+1/8
下图则是对应上面音值组合的划拍图示:
三、节奏练习:
四、视唱:1= C 4/4
音符等。常用的附点音符见下表。 注意:附点全音符、附点二分音符不用附点,而是采用增加
增时线来记写;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附点十六分音符用加附点来记写。xHAQX74J0X
在简谱中,休止符不用附点,而是用相同时值的休止符来代替。
名称 附点全音符 附点二分音符 附点四分音符 附点八分音符 附点十六分音符
三、装饰音记号 (1)倚音:指一个或数个依附于主要音符的音,倚音时值短暂。有前倚音、后倚音之分。
例如: (2)颤音:有主要音和他相邻的音快速均匀地交替演奏,颤音的标记用 tr 或
tr~~~~~ (3)波音:有主要音和他上方或下方相邻的音快速一次或两次交替而成。波音唱奏时一
般占主要音的时间。波音分上波音(顺波音) 和下波音 (逆波音)
全休止符一拍八分休止符半拍十六分休止符名称附点全音符附点二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附点十六分音符简谱三拍21一拍半11238拍1418下图则是对应上面音值组合的划拍图示
初中音乐校本课程《简谱识谱知 识学习》教案设计
第一章 简谱识谱知识学习
音乐是有音构成的。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所产生的声波,传送到人的听觉器官并通过大脑就 形成了音的感觉,它具有音高、音值、音量和音色四个特性。音乐中所使用的音包括乐音和噪 音两大类:振动的声波规则并具有固定音高的叫乐音,振动的声波不规则也无固定音高的叫噪 音。正是这些音乐中的音按照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能够表达某种主体思想,就形成了音乐的 旋律。
识谱教学教案
![识谱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ddc11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02.png)
识谱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包括线与间的认识、音符与休止符的识别。
2.培养学生独立识谱、演奏简单乐曲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五线谱的基本知识、音符与休止符的识别。
2.教学难点:音符与休止符的区分、乐曲的演奏。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五线谱教材、音符与休止符卡片。
2.教学工具:钢琴、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导入(1)让学生欣赏一首简单的乐曲,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节奏与旋律。
(2)提问:你们知道这首乐曲是如何记录在乐谱上的吗?2.认识五线谱(1)介绍五线谱的组成:五条平行线和四个空格。
(2)讲解线与间的概念,让学生在教材上找到对应的线与间。
(3)讲解五线谱的记谱规则,如高音谱号、低音谱号等。
3.识别音符与休止符(1)展示音符与休止符的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讲解音符与休止符的名称,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
(3)进行音符与休止符的识别练习,让学生在乐谱中找出对应的音符与休止符。
4.演奏简单乐曲(1)选择一首简单的乐曲,让学生跟随钢琴演奏。
(2)讲解乐曲的节奏与旋律,引导学生关注音符与休止符的运用。
(3)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奏,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自己找一首喜欢的歌曲,尝试独立识谱。
五、教学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学生对五线谱的基本知识掌握不扎实,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在演奏乐曲时,部分学生节奏感不强,需要加强节奏训练。
3.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注意力,避免走神。
六、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学生对五线谱的掌握程度。
2.通过演奏乐曲,评价学生的演奏水平,给予鼓励与指导。
七、教学延伸1.在下一节课中,继续巩固五线谱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尝试独立识谱。
2.开展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欣赏更多类型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3.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他们的才华。
小学音乐《认识五线谱》教案
![小学音乐《认识五线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e176138bd63186bcebbcfe.png)
小学音乐《认识五线谱》教案认识五线谱一(教学内容:认识五线谱1、2、3、4、5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了解五线谱的基本构成,对探索和学习五线谱具有兴趣和愿望。
在五线谱知识的学习中,能够认真的学习,积极的参与。
通过熟记音符的家,让学生牢记C大调音阶中do、re、mi、fa、sol的位置及唱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游戏与教唱儿歌的方式,电子琴的直观教学及微视频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让学生在听听、唱唱、玩玩的游戏中,进一步熟悉和巩固C 大调音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五线谱的过程中,让学生们了解五线谱的重要性。
掌握自己独立识谱的能力,从而更好的帮助与以后的音乐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1.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的展示,让学生熟记C大调音阶中do、re、mi、fa、sol的位置及唱名。
激发学生们对五线谱的学习兴趣。
2.学生怎样通过图片和实物来熟练掌握五线谱中的固定音高位置和一些五线谱中的特有符号,让学生熟悉C大调音阶音色,并在游戏中分辨出来,能够看着五线谱唱出旋律。
四(教具准备:电子琴、音符卡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幻灯片)师:大家知道老师播放的这张图片是什么吗,这就是音阶,大家还记得老师在第一节课的时候给大家欣赏的一首歌曲《哆唻咪》吗,这就是一首教大家如何学习音阶,了解五线谱的歌曲。
现在我们再来认真的欣赏一下这首歌。
(播放歌曲)师:这首歌让我们大概的了解了五线谱中的音阶。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了什么叫简谱,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什么是五线谱。
(板书课题)(二)授新课1.熟悉五线谱的构成(播放幻灯片)师:在神秘的音乐王国里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建筑——五线谱大楼。
它有五层楼那么高。
每层楼分别称为1线、2线、3线、4线、5线;每层楼之间还有一个狭长的过道,分别称为一间、二间、三间、四间。
这幢大楼环境设施都非常好。
“五线四间”都可以住人,最值得一提的是楼前有一个漂亮的建筑标志——高音谱号,吸引了很多人来。
音乐实践简谱教学设计(3篇)
![音乐实践简谱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85dd4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f.png)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并熟练掌握音乐简谱的基本符号,包括音符、休止符、节奏等。
(2)学生能够正确地唱出简谱歌曲,并能根据简谱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
(3)学生能够运用简谱进行音乐实践,提高音乐素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音乐简谱的识读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游戏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3)通过音乐实践,让学生体验到音乐带来的快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简谱的基本符号:音符、休止符、节奏等。
2. 音乐简谱的识读方法。
3. 简谱歌曲的演唱与创作。
4. 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2. 认识音乐简谱(1)教师展示音乐简谱的基本符号,并讲解其名称和作用。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音符、休止符、节奏等符号的识读方法。
3. 识读练习(1)教师出示简谱,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出音符。
(2)学生分组进行识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简谱歌曲演唱(1)教师选择一首适合学生演唱的简谱歌曲,引导学生学习。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歌曲,教师纠正学生的演唱错误。
5. 简谱歌曲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的简谱知识,创作简单的歌曲。
(2)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 音乐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如歌唱、舞蹈等。
(2)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游戏,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
2. 识读能力:检查学生对音乐简谱的识读掌握情况。
实习音乐教师有效识谱教学案例分析
![实习音乐教师有效识谱教学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6a146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35.png)
实习音乐教师有效识谱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识谱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五线谱和简单的节奏记号,并能通过练习绘制简单的乐谱。
教学内容:一、五线谱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五线谱是钢琴、吉他等乐器通用的记录符号,它由五条横线和四个间隔组成。
在五线谱上,每条线和每个间隔都代表不同的音高。
在绘制五线谱时,需要学会识别各个音符和它们在谱表上的位置,并且要注意音符的长度和节拍。
二、节奏记号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除了五线谱以外,还有一种重要的乐谱符号就是节奏记号,它通常用来标记音符的时值和节拍。
在本次识谱教学中,我会教学生们如何辨认常见的节奏记号,并让他们在习惯了五线谱后,加入初始的节奏感受。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简单介绍本次课程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核心教学步骤:1、介绍五线谱的基本概念,包括谱表、基线、高低音符等。
2、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们了解五线谱的绘制方法,并让他们自己动手绘制一些简单的乐谱。
3、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相应难度的练习,让他们逐步提高识谱能力。
1、接着介绍常见的节奏记号,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
2、通过讲解,让学生们学会辨认各个节奏记号,并了解其代表的时值和节拍。
3、让学生们通过练习,加深对节奏感的认识。
三、课堂小结: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复习,并帮助学生们梳理所学知识点,加深记忆。
教学评价:在本次识谱教学中,我通过引入优美的音乐,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简单易懂的讲解和示范,让他们掌握了乐谱的基本知识和绘制方法。
此外,我还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练习和训练,帮助他们逐步提高识谱能力和节奏感。
通过本次教学,我不仅让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五线谱和节奏记号,还让他们深入了解了音乐的本质和内涵,更进一步地激发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小学音乐识谱教案
![小学音乐识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e9e75f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f.png)
小学音乐识谱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五线谱知识,能够认识并准确唱出C大调音阶。
2.培养学生独立识谱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五线谱的基本知识,C大调音阶的认识与演唱。
2.教学难点:音高的准确把握,节奏的稳定。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老师播放一段简单的音乐,让学生聆听并感受。
二、基本概念讲解1.讲解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包括五线谱的构成、线与间的音高关系。
2.讲解C大调音阶,让学生了解音阶的概念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三、实践操作1.老师示范演唱C大调音阶,学生跟随演唱。
2.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发音,老师个别指导。
四、小组活动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代表演唱C大调音阶。
2.其他小组成员认真聆听,给出评价和建议。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老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二、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识谱,演唱C大调音阶。
2.老师个别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
三、音乐欣赏1.老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中的音阶。
四、创作练习1.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段简单的旋律,包含C大调音阶。
2.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给出评价和建议。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老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二、实践操作1.学生独立识谱,演唱C大调音阶。
2.老师个别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
三、音乐游戏1.老师设计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音阶知识。
2.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提高音乐素养。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学生独立识谱,演唱C大调音阶。
2.家长协助监督,确保学生完成作业。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巩固练习1.老师说:“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C大调音阶,现在请大家尝试独立识谱,演唱一下这个音阶。
”学生甲:“老师,我能试试吗?”老师:“当然可以,请开始。
小学音乐教案:认识乐谱
![小学音乐教案:认识乐谱](https://img.taocdn.com/s3/m/d077403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1e.png)
小学音乐教案:认识乐谱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乐谱的基本构成,包括五线谱、音符、休止符等。
2. 使学生能够识别简单的乐谱,并能够按照乐谱演奏或演唱。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乐谱的基本构成,五线谱的音高位置,音符和休止符的长短。
2. 教学难点:五线谱的音高位置的识别,音符和休止符的长短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乐谱示例:简单的歌曲或练习曲。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乐谱架、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简单的歌曲,引起学生对乐谱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乐谱的基本构成,五线谱的音高位置,音符和休止符的长短。
3. 演示:老师在乐谱架上展示乐谱,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乐谱的结构和音高位置。
4. 练习: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识谱,包括唱名和音高的识别。
5.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互相练习识谱,并尝试演奏或演唱乐谱。
6. 总结: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乐谱的重要性和学习乐谱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尝试识别和演奏或演唱乐谱,可以是一首简单的歌曲或练习曲。
2. 家长可以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给予鼓励和支持。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能够积极参与练习和小组活动。
2. 评估学生对乐谱的基本构成的掌握程度,包括五线谱的音高位置,音符和休止符的长短。
3. 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在演奏或演唱时正确地按照乐谱进行。
七、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乐谱,包括更多的音高和节奏变化。
2. 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简单乐谱,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讲解了乐谱的基本构成和音高位置。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乐谱的知识。
九、家长沟通1. 向家长介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
2. 鼓励家长在家中继续支持孩子的音乐学习,参与孩子的练习和演出。
幼儿园音乐识谱教育教案
![幼儿园音乐识谱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453e3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5.png)
幼儿园音乐识谱教育教案一、教学主题幼儿园音乐识谱教育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学习音乐谱表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五线谱、音符、节奏等。
2. 增强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表现力,培养其音乐素养和感受能力。
3. 经过本次教学,幼儿能够正确地识别和演奏简单的音乐段落。
三、教学内容1. 音乐谱表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包括五线谱、音符、节奏等。
2. 幼儿学习如何使用五线谱,也就是谱表达音乐的方法。
教师应通过逐步指导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谱表现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3. 教师应教授不同种类的音符和它们所代表的音调,以及如何用节奏来表现乐曲的节奏。
4. 教师还应让幼儿通过对一些简单的乐曲段落的演奏。
这部分的任务应包括基础技能的渐进式提高,通过不断地重复,让幼儿掌握良好的技能。
四、教学流程1. 介绍音乐谱表现- 在讲授五线谱前,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幼儿了解音乐谱表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之后,讲师应该介绍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学习五线谱的使用方法- 教师可以先介绍五线谱和音符的基本知识,然后让幼儿尝试自己画五线谱和填写音符。
- 在幼儿已经熟悉五线谱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下,教师应让幼儿尝试填写不同长度的音符来表示不同的节奏。
3. 关于重复练习- 教师应该督促幼儿多次进行识别和演奏,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 教师还可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提供鼓励和支持,以帮助幼儿获得成功和信心。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演示法:讲师可以通过演示演奏段落的方式来传授基础技能。
2. 渐进式引导法:讲师可以通过逐步引导幼儿提高对音乐谱表现技能的掌握。
3. 互动式教学法:讲师应该让幼儿参与互动式的学习过程,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1. 以幼儿为中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时刻考虑幼儿的不同需求和特点。
2. 评价方式:可以设立测验或者考核的方式,让幼儿能够在有趣的、有挑战性的环境中得到积极的评价。
3. 不断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反思,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以达到教学的最好效果。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识谱教学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识谱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ab3baa01844769eae009edf3.png)
唐
燕
、
到音程 , 最后发展到简单 的乐句。整个过程要注意到循 序渐 进, 根据不 同年级段学生 的特点因材施 教。进行这样专 门性 的练习 , 它容易变成枯燥 的 、 机械 的技术操练 , 学生是 不喜 欢 的。所 以我们要采用游戏性的方法 , 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 提高学习效果。 ( 摘果 子”将唱名制 作成鲜艳 可爱的水果 卡片挂在 “ 树上” ,学生通过听琴音并从树上取下相应 的唱名卡 片的 “ 摘果子” 游戏来认识 唱名。 ( 2 ) “ 送 回家” 将唱名与一些小动物的声音联系起来 , 如: 小猫( mi ) 、 小鸡( s i ) 、 小鸭O a ) 、 公鸡( s o 1 ) 等, 学生通过听唱并把 小动物“ 送到 自己家” 的游戏来唱对唱准唱名。 ( 3 ) 还可 以通过 “ 卡 片连音 ” 、 “ 唱名填空 ” 等游 戏活动对 唱名进行复 习和巩固。
2 . 演唱 歌 曲歌 谱
1 . 节 奏 与 生 活相 联 系 从母 鸡下蛋后 “ 咯咯 嗒” 的叫声中 , 来认识前 十六分 音 符节奏 , 并 出示后十六分音符节 奏进行对 比, 学生把这两 种
节奏 区分清楚 ,通过拍击练 习就能很快掌握它们不 同的特 点; 从“ 知 了” 的叫声 中, 来理解附点节奏前 长后短 的特性 ; 从体 育教师 “ 向右转 ” 的 口令 声中 , 从汽车“ 嘀嘀” 的喇 叭声 中, 来认识并很快地掌握这 两种切分节奏形式 。 2 . 直观 形象的动作演示 弱起节奏的练 习我们可 以运用数拍法来解 决。根据歌 曲节拍和弱起拍 的位置 ,出声数 出前 面的拍数 ,也 可以用 手、 脚点 击的方法表示 , 这样就能充分保证起始 的统 一和整 齐; 对于 节奏中 的休 止 , 我们 可以用直观 的动作来 解决 : 用 握 空心拳来表示休 止 , 通 过握拳幅度 的大小 ( 从上 到下 ) 区 别四分休止符 、 八分休止符 等时值的长短。同样也可 以用点 头、 拍腿 、 点地等其他 方法来表示休止符 。
浅谈识谱教学(五篇材料)
![浅谈识谱教学(五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bd78d4e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c.png)
浅谈识谱教学(五篇材料)第一篇:浅谈识谱教学浅谈识谱教学视唱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视唱是学习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技能,无论是学习声乐,还是学习器乐,都必须会视唱。
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广大音乐教师创造总结出各种各样有关解决视唱难点问题的方法。
但是,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不少教师把一节音乐课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教识谱,把本应是生动活泼又有趣的艺术课变成了纯粹的知识传授课、技能训练课,而且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是这样一个模式。
教一首新歌,把曲谱视唱下来了(其实只有少数人唱会了,大多数是“滥竽充数”),再填唱几遍歌词,这节课也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而且基本上堂堂课都如此。
至于课堂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有利于提高少年儿童的审美能力,是否适应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则很少体现。
音乐里更广更深的内涵,诸如色彩、情感与结构等就与孩子们更加无缘了,难怪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常常很不喜欢这样的音乐课。
怎样看待音乐教学中的读谱问题呢?我们首先应该从儿童生理与心理发育的特征方面看,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是“先理性后感性”即“先教识谱后听音乐或唱奏音乐”;不是“先发展视觉后发展听觉”,而是“听觉先于视觉”,音乐是通过音响来表达的。
学生们对音乐没有印象之前就让他们读那些他们不能理解的生词一样不合逻辑。
如果听和说是语言的准备阶段,那么听和唱也就是学习乐谱的准备阶段。
我们身边有许多从来没有学过识谱的儿童、青少年以至老人们都能把录音机里、电视里播放的歌曲、戏曲演唱得惟妙惟肖,基于这样一个道理,发展儿童的听力是音乐课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基本任务,听是音乐体验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乐谱只是音乐信息输入的载体,还不是音乐本身。
在儿童音乐教育的启蒙阶段,不应该把音乐教育目标的重点放在识谱上。
“进入”音乐殿堂的“金钥匙”并不只是识谱,当然不能否认的是识谱是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
但是,什么时候教、怎么教、教什么、不同条件与环境又是怎么教,这里面则包含着许多音乐教学的科学原理。
乐理课识谱教案
![乐理课识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d1335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7.png)
乐理课识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音乐谱表的基本结构和意义。
2. 掌握乐理课程中常见的音乐符号和记号。
3. 能够通过谱表准确地演奏简单的乐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音乐谱表的基本结构和常见音乐符号的认识。
2. 难点:掌握不同音乐符号的含义及其在乐曲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料:乐谱、音乐符号卡片、音乐演奏录音等。
2.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一段简单的乐曲,让学生聆听并观察乐谱,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介绍音乐谱表的基本结构,包括五线谱和谱号的含义。
然后逐个讲解常见的音乐符号和记号,如音符、休止符、升降号、连音线等。
3. 实践:让学生通过练习识谱,辨认音乐符号和记号,同时进行简单的乐曲演奏练习。
4. 拓展:引导学生观看不同类型的乐谱,了解不同乐器的谱表特点,拓展他们对音乐谱表的认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练习作业。
五、教学延伸
1. 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复杂的乐曲演奏,提高他们
的识谱能力。
2.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图像和声音的结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符号和记号。
六、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乐理知识。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
以上是一份关于乐理课识谱教案的示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有其他方面的需求,欢迎继续咨询。
识谱视唱音乐课教案
![识谱视唱音乐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301ab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6.png)
识谱视唱音乐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能够掌握基本的音乐符号和音程知识,能够准确地识谱唱出简单的音乐旋律。
2. 能够通过视唱练习,提高音乐听力和音准,培养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3. 能够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不断提高识谱视唱的能力,达到独立进行简单曲目的视唱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音乐符号的认识和运用,音程的准确识别和唱出。
2. 难点,初学者对音乐符号的理解和掌握,音程的准确性和音准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
1. 音乐符号的认识,包括音符、休止符、音高、音长等基本符号的认识和运用。
2. 音程的认识和唱法,包括纯音程、大、小、增、减音程的识别和唱出。
3. 视唱练习,通过简单的音乐旋律进行视唱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先让学生了解音乐符号的基本知识,包括音符的种类、音高的表示、音长的表示等。
2. 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音程的基本知识,包括纯音程、大、小、增、减音程的识别和唱出。
3. 进行视唱练习,选择一些简单的音乐旋律,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不断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4. 课堂作业,布置一些简单的视唱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不断提高他们的识谱视唱能力。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练习,通过讲解音乐符号的知识,结合练习让学生掌握。
2. 示范引导,教师进行示范唱法,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3.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视唱练习,相互帮助,提高练习效果。
4. 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识谱视唱能力。
六、教学手段。
1. 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音乐符号和音程的知识,直观形象。
2. 乐器伴奏,教师可以用钢琴或其他乐器伴奏,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
3. 录音播放,播放一些音乐片段,让学生进行听音识谱的练习。
七、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视唱练习,评价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他们的识谱视唱能力的提高情况。
识谱教研活动教案(3篇)
![识谱教研活动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ea9513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4.png)
第1篇课时:2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识谱的基本方法,能够识别简单的音符、节奏和调号。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识谱的基本方法。
2. 简单音符、节奏和调号的识别。
教学难点:1. 不同音符时值的识谱。
2. 不同节奏的识谱。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音乐教材。
3. 乐谱卡片。
4.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简单的音乐,引导学生说出听到的旋律。
2. 引出识谱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识谱的基本方法,包括音符、节奏和调号。
2. 介绍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如五线谱的线和间的名称、音名、音高。
三、实践活动1. 教师分发乐谱卡片,让学生观察乐谱,识别音符、节奏和调号。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简单的歌曲进行识谱练习。
四、展示与评价1. 各组展示识谱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2.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表现不足的学生给予鼓励。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识谱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唱、多识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学到的知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识谱知识。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不同音符时值的识谱方法。
2. 介绍不同节奏的识谱方法。
三、实践活动1. 教师分发乐谱卡片,让学生观察乐谱,识别不同音符时值和节奏。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有不同音符时值和节奏的歌曲进行识谱练习。
四、展示与评价1. 各组展示识谱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2.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表现不足的学生给予鼓励。
五、创新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歌曲,运用所学识谱知识。
2.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每组展示创作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识谱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认识简谱教案
![认识简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234dc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7.png)
认识简谱教案篇一:音乐的认识教案篇一:谈谈对音乐教学设计新认识谈谈对音乐教学设计新认识音乐教学设计应该是音乐教学实施前的一个有计划的教学准备和安排活动。
一、了解学生的音乐需求和学习特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是学习主体,那么主体对音乐有什么需求是老师应该关注的。
所以,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的改变,老师要考虑学生方方面面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音乐生理,了解他们的音乐心理需求,才能有的放矢的设计教学。
所以,教学设计首先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才有可能构建一个好的教学设计。
音乐老师要明白,音乐学科教学是建立在承认个体差异基础上的。
在音乐方面,每个人的潜能都不一样,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精确的诊断,制定良好的策略,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应该是有弹性、有空间的,因为我们要面对不同班,不同基础、不同个体的学生。
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有弹性空间。
另外,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是一个创意。
有针对性,这个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有必要。
二、熟悉音乐教学内容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
要与教学对象联系起来,要密切结合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需求。
选择具有审美价值的内容。
与教材内容有机联系,能够合理拓展延伸。
教师要带着状态进教室,把氛围创设好,这样学生才能自然的融入进来,带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设计音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都要在目标设计时体现出来。
比如“对??在??能够??感受??体验??”简洁明了易于学生接受。
四、设计音乐教学过程音乐教学要第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是一种递进式的教学安排。
例如,五年级的外婆的澎湖湾&&第一步,情感唤起;第二步,情感深入;第三步,情感共鸣;第四步,情感升华。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的逻辑线就非常清楚,而且层层推进。
总之一堂优秀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孩子们快乐学习,老师轻松的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音乐识谱教学3篇(音乐识谱教案)下面是我收集的谈音乐识谱教学3篇(音乐识谱教案),供大家品鉴。
谈音乐识谱教学1谈中小学音乐识谱的重要性不少中小学生模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模唱歌词的能力是相当强的,但是让他唱曲谱却感到困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数年前笔者在一次听初中一年级的音乐课时,看到教师先唱do-re-mi,让学生自己接着唱: mi-re-do,全班学生竟然都唱不准这三个音。
这使我感到惊讶。
后来,对一所中学两个初三毕业班学生逐个进行视唱能力的测验中,发现能够用唱名唱准C大音阶(从do到高音do八个音)的学生的比例甚低。
同样,对多所中学的数百名初中学生的视唱能力测验中,也得到“大部分中学生不能唱准C大调音阶”的测量结果(当然,这不能说明所有的学校和班级都是这样)。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中学生连音阶还唱不准呢?显然,这不可能达到能够“视唱简单的乐谱”的要求。
一、识谱教学中学生用“唱名”来唱曲调的重要性如果从心理的角度对识谱(视唱)的过程(主要是音高的训练)进行分析,视唱有三个心理过程:第一是视觉反应的过程,即用眼看乐谱(识别音符)的过程;第二是听觉反应的过程,即从听觉的印象中“检索”出相应的音高的过程;第三是动作反应的过程,即指挥发声器官或其他动作器官进行唱或奏的过程。
当然,这是我们对视唱过程的心理分析,这三个方面是一个不能分开的过程。
二、学生普遍缺乏“唱名音程感”的原因现代学生的音乐经验的获得,大部分在音乐课之外。
从幼儿开始,在家庭、在校内外各种场合,他们听过大量的音乐,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经验,建立起对音乐各种要素的听觉印象。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听到的音乐是歌唱声和乐器声,除了在音乐课上,几乎接触不到“唱名”。
如果在音乐课上我们很少进行“唱名”的练习,那么,学生们不掌握“唱名音程感”就是很自然的。
学生普遍缺乏“唱名音程感”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音乐教学中用“唱名”进行歌唱的练习不够。
我们的音乐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唱名音程感”的训练,以使学生打好识谱技能的基础。
这一点,对学习线谱或简谱来说是完全一样的。
三、训练“唱名音程感”的最好方法练习使用唱名,可以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结合歌唱等音乐实践活动进行的方法;另一种是专门训练的方法,即使用听音(听辨)、视唱(视唱练习曲)的方法。
对于普通音乐教育的中小学音乐课来说,主要是采用结合音乐实践活动的方法,也就是说,在学习唱歌、演奏器乐等过程中,进行“唱名”练习。
在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顺带地进行“唱名音程感”的训练,这是一种自然的、符合儿童特点的方法,要尽量少用甚至不用专门训练的方法,因为它容易变成枯燥的、机械的技术操练,学生没有兴趣,效果也不会好。
即使稍作一点短时间的专门练习,也必须带有游戏性,以保持兴趣为前提。
四、训练“唱名音程感”的最佳期在小学低年级进行“唱名音程感”训练的时候,不必使用乐谱。
因为,不用乐谱只用听唱的方法学习“唱名”,减少了学习识谱的难度,使儿童集中于听觉方面的学习(充分利用最佳期),识谱的视觉反应训练,留待以后(中年级开始)逐步进行。
这样的安排是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
五、各年级唱歌教学中都要注意“多唱歌谱”在低年级没有牢固地建立“唱名音程感”的班级,在中、高年级,初中阶段怎么办?唯一的办法是结合唱歌教学等,有意识地进行“多唱唱名”的“唱名音程感”训练。
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必要的“补课”。
这种“补课”训练同样必须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
中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与小学生不同,但也不能采用成人的、专业的那套方法。
在许多中学音乐教学中,忽视青少年的特点,采用成人化的、专业化的方法我们应注意避免。
谈音乐识谱教学2浅谈小学音乐识谱教学音乐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
也是学习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技能。
是以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为主,同时也注意乐感的培养和唱歌技巧的训练。
所以无论是学习声乐、器乐,还是欣赏音乐,都必须具有一定的识谱基础,才能更深入地理解音乐、感悟音乐。
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音乐课“识谱”教学被视为教师的教学难点。
也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厌烦点”,因为教师把识谱教学教得太死板、太理论化,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点滴教学实践,谈谈在“识谱教学”方面的一点想法和做法。
一、强化音准、音高训练少年儿童在接触音乐学习识谱的开始,就必须十分重视其正确音准、音高的培养与训练。
教学中,根据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结合生活中学生已有的经验,多运用学生身边的动物入手,让学生辨别音准音高的能力,并对音准音高进行识记和加深巩固。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出示三幅分别画有小鸟、鸭子、老黄牛的图画,请学生分别模拟三种动物的呜叫声,来辨别不同音区的音准音高,通过钢琴弹奏,让学生懂得高音区可以描绘小鸟的形象,中音区可以描绘鸭子的形象,低音区可以描绘老黄牛的形象,这种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区别了音区的音色和表现力。
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音准音高的掌握,以达到让学生懂得音准音高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进行唱名和音阶的训练,让学生熟悉会唱音阶。
二、用打节奏过渡到识谱节奏是构成旋律的一个方面。
节奏训练是学生掌握识谱的有效途径之一。
课堂上,学生对敲敲打打比较感兴趣,许多节奏可以从生活中直接感受,如汽车声、马蹄声、小跑步等。
学生很愿意通过动作拍击来表现这些节奏,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加大训练强度,继而再加入若干小节的节奏进行练习,此时,老师并用琴声弹出相应节奏型的旋律。
同时,老师要让学生注意听琴,边听边想边唱边模仿,学生很有兴趣,效果很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视唱的欲望。
三、通过音程练习曲来进行识谱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学生音唱不准,把握不住音高的现象,导致了学生视唱不敢放松的心理,造成了学生学习视唱积极性不高。
在教学中,我运用音程听唱的片断练习曲来进行识谱技能训练,如纯五度练习、小三度练习、主和弦大、小三度音程练习、五度以内大、小三度练习、五度内的极进练习以及八度以内大、小、三度混合练习。
像这样的音程练习,我们可以采用儿歌、趣味性较强的歌曲片断来进行教学,如《粉刷匠》、《洗手绢》等,让学生分别采用听唱、视唱、默唱和接唱等不同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这样让学生有意识地加强音高的听辨、记忆,使之掌握音准,熟练地进行识谱。
四、利用民歌和民族音乐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提到唱歌,首先就要识谱。
不会识谱,学生的歌唱就无法谈起。
歌谱的实用价值能够直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唱歌活动系。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一些民歌和民族器乐来提高学生的视唱兴趣。
因为流行的民歌与当地语言、民俗的生活密切相关,以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如安徽《凤阳花鼓》、江苏《茉莉花》、陕北《信天游》、《拥军秧歌》等民歌和民间音乐,让学生多接触老师进行很好的分解和讲解,通过艺术化了的旋律,严格把握音阶、音程的准确性,结合我国民族五声性调式音阶、旋律的分析过程,对学生建立起良好的音准概念,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五、在器乐演奏中锻炼识谱能力器乐演奏也是进行识谱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在识谱中,还要增加操纵乐器的负担。
在演奏中,学生自然会把注意力引向谱表、音符、音高、调子等细节问题。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乐谱,还要兼顾乐器,同时还少不了用耳朵辨别其音准音高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竖笛或口琴来锻炼学生。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用打击乐器练习节奏,然后识谱,再让学生在竖笛或口琴上吹奏。
此时,我严格而认真地提示告诉学生要注意乐句的句法、短句的意义及感情,注意乐器演奏的技巧,熟练之后,让学生一边吹奏一边演唱,这样学生便在“动手一动脑一动口”三动实践中锻炼识谱、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识谱能力。
六、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识谱欣赏音乐最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也最容易产生识谱要求,这对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全方位接触和理解音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欣赏之中对学生识谱的培养也很有积极意义的。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听主题、唱主题、背主题。
而主题都具有旋律性强、节奏鲜明、容易记忆、容易演唱等特点。
在音乐欣赏中,我们例,这对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识谱技能都具有强烈感染渗透能力,让他们在欣赏活动中感受记忆节奏与节拍,感受乐曲的旋律性,唱旋律、记旋律谱都能诱发出他们对识谱的欲望,从而强化他们的识谱能力。
七、用音乐创作等其它辅助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识谱水平创作音乐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识谱并不是创造音乐的目的,但是学生在创作音乐的过程中利用乐谱记录乐谱,这当然是对学生识谱的更高一层要求。
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创作旋律,同时还要将写出的乐谱进行视唱,这就不同程度地解决了学生的识谱问题,通过编写节奏、旋律等音乐活动来培养音乐思维,这无疑是有利于学生识谱的。
当然,这样的创作,要简单通俗,八及十六小节为宜,学生容易接受。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借助舞蹈的启迪、多媒体和电教等教学手段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生来说,识谱练习确实不是件易事。
但只要我们激趣到位,要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的特点,依据大纲要求,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识谱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并能持之以恒,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们从害怕识谱,到接受识谱,喜欢识谱,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品尝成功的喜悦,体验音乐世界里的无限乐趣。
谈音乐识谱教学3浅谈小学低年级识谱教学维则青联希望小学毕刚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
鉴赏音乐、表现音乐都需要乐谱加以记录和表达的。
文章剖析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识谱教学中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提出了只有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来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
音乐审美;小学低年级;识谱;心理特点;音程感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
没有乐谱就无法纪录稍纵即逝的音乐,就会给音乐的保存、传播、学习带来困难。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乐谱也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之一,鉴赏音乐、歌唱等等都需要乐谱加以记录和表达的。
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学有必要进行识谱教学。
识谱教学的过程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如何让识谱教学走进学生心中,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呢?下面谈谈我对低年级识谱教学的看法:新课标对低年级(1-2年级)的识读乐谱要求是: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从心理的角度对识谱(视唱)的过程(主要是音高的训练)进行分析,视唱有三个心理过程:第一、视觉反应的过程,即用眼看乐谱(识别音符)的过程;第二、听觉反应的过程,即从听觉的印象中“检索”出相应的音高的过程;第三、是动作反应的过程,即指挥发声器官或其他动作器官进行唱或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