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专题试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成语中,与“一技之长”意义最接近的是:A. 牛刀小试B. 名落孙山C. 大显身手D. 独领风骚答案:A. 牛刀小试2. “韬光养晦”中的“韬”字意为:A. 藏B. 我C. 投D. 战答案:A. 藏3. 歇后语“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中,“蚁”字最接近的含义是:A. 水果B. 动物C. 植物D. 昆虫答案:D. 昆虫4. “乘风破浪”中的“浪”字意为:A. 池塘B. 山川C. 大海D. 河流答案:C. 大海二、填空题1. 中国古代的“九州”中,不包括的是______。

答案:中州2. 古代汉语中“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文”字意为______。

答案:文化3.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黄鹤楼”位于现在的______。

答案:湖北省武汉市4.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句话出自古代著名诗人______的作品。

答案:李白三、解答题1. 简述中国汉字的特点,并举例说明其独特之处。

中国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其特点如下:首先,汉字是以词为基本单位的,一个汉字往往由几个基本的笔画组成,它所表达的意义是通过词语的组合来表达的。

例如,汉字“书”由“十”和“一”两个笔画组成,表示“写字”的意思。

其次,汉字的词意丰富多样,同一个字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意思,并可以根据上下文进行灵活的解释。

例如,“水”字可以表示液体,也可以表示一般的物质,还可以表示情感等。

最后,汉字的书写形式非常复杂,需要掌握一定的笔画顺序和结构规则。

每个笔画都有固定的写法和排列顺序,这就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书写技巧和练习方法。

综上所述,汉字作为中国古代的文字表达工具,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通过不同的组合和解读方式,它能够表达出丰富多样的意义。

2. 请解释“六艺”的含义,并简要介绍每种艺术的特点。

中国古代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它们是古代统治者教育贵族士人的基本功课,也是培养人的品格和才华的重要途径。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使动用法的是: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 项伯杀人,臣活之C. 齐师伐我D.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答案:B2. “之”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代词时,通常指代:A. 人B. 物C. 事D. 以上都可以答案:D3. 下列句子中,“而”字表示转折关系的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 君子不器。

答案:C4. “乎”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语气词时,通常用于:A. 疑问句B. 感叹句C. 祈使句D. 以上都可以答案:D5. “焉”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疑问代词时,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A. 哪里B. 什么C. 怎么D. 为什么答案:B6. 下列句子中,“其”字用作副词的是:A. 其真无马邪?B. 其如土石何?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 其孰能讥之乎?答案:C7. “也”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语气词时,通常用于:A. 陈述句B. 疑问句C. 感叹句D. 祈使句答案:A8.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作动词的是:A. 吾欲之南海B. 之二虫又何知?C. 学而时习之D. 项脊轩志答案:A9. “乎”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助词时,通常用于:A. 形容词后,表示程度B. 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进行C. 名词后,表示所属D. 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答案:A10. 下列句子中,“而”字表示并列关系的是: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 君子不器。

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古代汉语中,“______”字用作助词,表示“的”。

答案:之2. “______”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肯定或感叹。

答案:也3. “______”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连词,表示选择关系。

答案:或4. “______”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副词,表示“将要”。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一、给下列句中括号内的词选择恰当的义项1.相:A.视,观察B.辅助C.貌相,状貌D.扶着瞎子走路的人(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季氏将伐颛臾》)2.过:A.过错B.超过C.太甚D.责备(1)求!无乃尔是过与?(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3.国:A.国家B.诸侯的封地C.都城D.一个地域(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郑伯克段于鄢》)二、解释下列括号内词的意思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四、解释下列句中带颜色的词,并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加以比较1.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5.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五、给下列括号内的词选择合适的义项1.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A.多少B.小桌子C.接近、接近D.数量少2.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A.房屋的统称B.宗庙C.古代刑罚之一D.古代五声音阶之一3.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

A.知道B.知识,见识C.记住D.标志,记号4.亟称其人,所以(劝)之。

A.劝告B.劝诫C.勉励D.提倡六、选出下列句中宾语前置的一项A.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B.当其取于心儿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C.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古代汉语试题10套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0套及答案

目录(打印版)古代汉语试题(1) (2)试题(1)参考答案 (3)古代汉语试题(2) (5)试题(2)参考答案 (6)古代汉语试题(3) (8)试题(3)参考答案 (8)古代汉语试题(4) (10)试题(4)参考答案 (10)古代汉语试题(5) (12)试题(5)参考答案 (13)古代汉语试题(6) (15)试题(6)参考答案 (16)古代汉语试题(7)及答案 (18)古代汉语试题(8)及答案 (21)古代汉语试题(9)及答案 (24)古代汉语试题(10)及答案 (26)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词组在古代汉语中表示“非常”?A. 甚是B. 非常C. 甚好D. 甚矣答案:B2. “子曰”中的“子”指的是: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韩非子答案:A3.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春秋》答案:A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的“蹊”是指:A. 道路B. 河流C. 花园D. 山林答案:A5.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A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A. 衣服B. 书信C. 朋友D. 思念答案:A7.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体现了哪种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B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哪种思想的体现?A. 仁爱B. 忠诚C. 礼仪D. 智慧答案:A9.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的“驷马”指的是:A. 四匹马B. 马车C. 马队D. 马夫答案:A10.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以下哪个历史事件?A. 长平之战B. 垓下之战C. 淝水之战D. 巨鹿之战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但是”的常用词。

答案:然而2.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如果”的常用词。

答案:若3.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那么”的常用词。

答案:则4.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因为”的常用词。

答案:因5.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所以”的常用词。

答案:故6.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虽然”的常用词。

答案:虽然7.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但是”的另一个常用词。

答案:然则8.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即使”的常用词。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A、條倍脩休B、特牧福祈C、盆簋益孟D、颖颍顿颈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阿)A 说——悦B 矜——鳏C 歌——謌D 昏——婚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A 遁——遯B 脩——修C 辟——避D 罢——疲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A 姜氏何厌之有?B 敢问何谓也?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从左右,皆肘之。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盍各言尔志?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 百里奚举于市。

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D)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 是非君子之言也。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A)A 惠等哭,舆归营。

B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11、下列各组汉字,都是形声字并且具有相同义符的一组是(C )A、陣都鄙隣B、树析休栔C、修脩儵倏D、胃肺膾炙1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D )A、暱——昵B、翦——剪C、桀——揭D、赴——讣13 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A)A、知——智B、昏——婚C、雕——彫D、襍——雜14 下列句子,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B )A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B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的词义是:A. 妻子B. 丈夫C. 行李D. 虽然答案:D2. 在古代汉语中,“走”的意思是:A. 跑B. 走失C. 散步D. 走路答案:A3. “之乎者也”在古代汉语中的作用是:A. 表示疑问B. 表示感叹C. 表示肯定D. 表示否定答案:A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的意思是:A. 说话B. 喜悦C. 说服D. 说明5. “君子不器”中的“器”指的是:A. 器具B. 才能C. 限制D. 容器答案:C6.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是指:A. 夭折B. 茂盛C. 夭折的桃树D. 夭折的花答案:B7.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A. 圆规和直尺B. 法律和道德C. 规则和准则D. 规矩的形状答案:C8.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的“驷马”是指:A. 四匹马B. 马车C. 马的速度D. 马的力量答案:C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知”指的是:B. 智慧C. 了解D. 认识答案:D10. “温故而知新”中的“温故”是指:A. 重温过去B. 温暖过去C. 温习旧知识D. 温暖旧知识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而不厌,______”出自《论语》。

答案:诲人不倦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中的“焉”字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在其中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分别指的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愤:愤怒;悱:困惑4.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中的“乐”字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喜欢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中的“坦荡荡”和“长戚戚”分别形容的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坦荡荡:君子的胸怀;长戚戚:小人的心态6.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中的“跬步”指的是______。

答案:半步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试题+答案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试题+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答案1.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是( )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B.今之争奪,非鄙也,財寡也。

C.四鄙之萌人。

D.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2。

下面对”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中"逝”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逝:往。

B.逝:跑。

C.逝:死.D.逝:通"誓”,发誓。

3."殮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臨"在句子中应理解为()A。

面对 B。

临视 C.哭悼死者 D.从高处向低处看4.对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条是( ) A.德之不脩,學之不講。

[講:講解] B.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憤:憋悶,積]C。

多行不義必自斃。

[斃:死亡] D。

臧宣叔逆晋師,且道之。

[逆:違背]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A。

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B。

敢問以國報隹誰者奈何?C。

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 D.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6.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A.響:回聲—聲音 B.色:臉色-颜色C.獄:案件—監獄 D.墳:土堆—墳墓7。

在下面的同义词辨析中,对”恭”和”敬”两词的词义差异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恭"可以用作动词带宾语;"敬"没有动词用法。

B."敬”表示一般的对人尊敬;而"恭"则表示对人非常尊敬。

C。

”敬"多用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恭”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D."恭”多指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敬"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8."斗"的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是()A。

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相似之处. B。

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C。

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

D.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条件关系.9。

2024最新国开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1-4答案

2024最新国开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1-4答案

2024最新国开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1-4答案形考任务一1.汉字学萌芽时期指的是()。

A.先秦B.东汉C.魏晋D.三国正确答案: A2.汉字学创建于()时期。

A.上古B.东汉C.十六国D.晚唐正确答案: B3.()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

A.《汉书》B.《诗经》C.《周礼》D.《三国志》正确答案: C4.汉代把研究汉字的学问叫做“()”。

A.太学B.大学C.中学D.小学正确答案: D5.“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出自扬雄()。

A.《博学篇》B.《说文解字》C.《易经》D.《扬子云集》正确答案: D6.著名学者许慎撰写的()是汉代汉字学取得的最大成就。

A.《系辞传》B.《说文解字》C.《山海经》D.《尚书序》正确答案: B7.提出“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等说法的是()。

A.《大禹谟》B.《尧典》C.《左传》D.《公羊传》正确答案: C8.提出“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等说法的是()。

A.《老子》B.《庄子》C.《尸子》D.《韩非子》正确答案: D9.写出了汉字学经典著作《仓颉篇》的是()。

A.仓颉B.李斯C.胡毋敬D.赵高正确答案: B10.有史以来第一部汉字学专著指的是()。

A.《仓颉篇》B.《山海经》C.《说文解字》D.《大荒北经》正确答案: C11.唐()注《汉书》曰:“小学谓之文字之学也。

”A.颜师古B.李白C.胡亥D.赵构正确答案: A12.宋晁公武著有()是研究汉字学的重要著作。

A.《郡斋读书志》B.《汉书艺文志》C.《隋书经籍志》D.《魏书地理志》正确答案: A13.提出形音义互求方法的是()代著名学者段玉裁。

A.清代B.三国C.隋代D.唐代正确答案: A14.著名学者()认为研究汉字的学问、训诂等“小学”应改为“语言文字之学”。

A.葛洪B.陆法言C.梁启超D.章太炎正确答案: D15.陆法言关于文字学的代表著作是()。

A.《切韵》B.《广韵》C.《方言》D.《尔雅》正确答案: A16.古文字学是以()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2024年汉语言专科-古代汉语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3带答案

2024年汉语言专科-古代汉语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3带答案

2024年汉语言专科-古代汉语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卷I一.综合检测题(共100题)1.虞公之兵殆而地削者何也2.穀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_____也。

3.下列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錦,从帛金声。

形声B.孟,从子从皿。

会意C.佞,从仁女声。

形声D.蝕,从食从虫。

会意4.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

水之無聲,風蕩之鳴。

5.此天下之害【與】?天下之利與?與:6.景公使晏子爲東阿宰,三年,【毁】聞于國。

毁:7.下列各组字,全都是指事字的一组是()。

A.向舂高B.大止匍C.匪星上D.刃本末8.下列句中的“池”与“城门失火,狭及池鱼”中的“池”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A.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

B.數罟不入袴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C.南冥者,天池也。

D.花林曲池,園園而有。

9.下列句中,“惡”用作疑问代词的一句是()。

A.好榮惡辱,好利惡害。

B.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C.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

D.民食果蓏螓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

10.下列各组字,全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A.簧、錢、刎B.項、寘、水C.發、信、伐D.彬、箸、解11.古书旧注中,用两个汉字来拼读一个字读音的注音方式是()。

A.反切B.讀若C.讀如D.直音12.下列句中的“亡”与“亡不越竟,反不討賊”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A.此亡秦之續耳。

竊爲大王不取也!B.湯有七年之旱,而國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

C.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

D.離桓之罪,以亡於楚。

13.下列句中,加括号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句是()。

A.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寳焉。

(理:治玉)B.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绥:领导)C.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加:增加)D.業精於勤,荒於【嬉】。

(嬉:荒淫)14.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顏色15.下列句中,加【】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是()。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的语言形式,其词汇、语法、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

由于其独特性和历史价值,学习古代汉语成为了许多人的兴趣和研究领域。

本文将为您带来一些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

一、选择题1. 下列古代诗词的作者是谁?春江花月夜 A. 杜甫 B. 李白 C. 苏轼 D. 白居易答案:C. 苏轼2. “神仙何日下凡尘,一念人间便现身”是哪位古代文人的名句?A. 王安石B. 范仲淹C. 文天祥D. 李清照答案:B. 范仲淹3. 古代文人常用的七律格式是几个字?A. 五言绝句B. 七言绝句C. 五言律诗D. 七言律诗答案:D. 七言律诗4. 下列哪位古代文人并非唐代诗人?A. 白居易B. 杜牧C. 杜甫D. 王之涣答案:D. 王之涣5. 古人常用“昔日门前流水人家,今日泱泱众人墓”来表达什么意思?A. 感叹时光荏苒B.寄托对往事的思念与怀念之情C. 不舍人间美好D. 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答案:A. 感叹时光荏苒二、填空题1.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中的“子规”是指什么鸟?答案:夜鹭2. 宋代文学家苏轼自号为:答案:东坡居士3. 古代诗词中的“修短合度”是指什么意思?答案:诗句的构思要合乎逻辑,字数要适中4. 古代文人的纸笔工具中,常用的毛笔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答案:动物的毛发5. 古人用“五岳归来不看山”来表达什么意思?答案:经历过更大的风浪后,对一般的景物不再感到惊讶或惊奇三、简答题1. 简要描述古代中国诗歌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答案:古代中国诗歌多以五言或七言为基本结构,常常表达个体对于自然、思乡、友情等情感的抒发。

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其中表现了登高时的壮丽景色和人们对于自然的情感抒发。

2. 简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主要区别。

答案: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以及诗词体裁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古代汉语专题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试题及答案导语:古代汉语是中国悠久历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研究古代汉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与历史。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些古代汉语专题试题及答案,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门古老而美丽的语言。

一、古代汉语基础知识题1. 古代汉语中有多少个声调?答案:古代汉语中共有四个声调。

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2. 请用古代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蹉跎岁月,白首如新。

”答案:浪费光阴,年老却容颜无改。

3. 古代汉语中的“聚敛”是什么意思?答案:古代汉语中的“聚敛”意指聚集和储存财富。

二、古代汉语诗词填空题填入适当的古代汉语词语,使下面的诗句完整。

1. 春风_____满_____家,燕子_____燕_____梁。

答案:不破楼兰终不还。

2. 人生__________若_____,遗_____强已自难遂。

答案:七十古来稀。

3. 故人_____我_____意,长在_____年_____东。

三、古代汉语翻译题将下面的句子由古代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善男信女,当自愿修学、积德行善。

答案:好男好女应该自愿学习、积累善行。

2. 忍让以待天时,宜加强力行自励。

答案:应忍耐等待时机,同时要加强自己的努力。

3. 孙子兵法中有云:“善战者,求之于势”。

其实是指善于抓住战机。

答案:《孙子兵法》中说:“善于战斗的人,是根据形势来寻求战机。

”这实际上是指善于抓住战机的意思。

四、古代汉语解析题分析下面的古代汉语句子,指出其中的句式和主谓宾结构。

1. 张三临江而立,挥泪而别。

答案:句式为主谓状。

主谓宾结构为“张三(主)临江(状)而立(谓),挥泪(状)而别(谓)”。

2. 唯闻新人叹,那有旧人哭。

答案:句式为主谓宾。

主谓宾结构为“唯闻(谓)新人(主)叹(宾)”,“那有(谓)旧人(主)哭(宾)”。

3. 行百里者半九十。

答案:句式为主谓。

主谓宾结构为“行百里者(主)半九十(谓)”。

综上所述,古代汉语专题试题及答案提供了一些基础知识、诗词填空、翻译和解析题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名词的是:A. 君子B. 德C. 学而时习之D. 不亦说乎答案:A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论语》D. 《左传》答案:A3. “夫子何为者?”中的“夫子”指的是:A. 丈夫B. 老师C. 父亲D. 尊称答案:B4. 下列哪个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示“学习”?A. 学B. 习C. 问D. 阅答案:A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话?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在古代汉语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其基本含义是__________。

答案:爱人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__________篇。

答案:《子衿》3. “朝闻道,夕死可矣”体现了__________的思想。

答案:孔子4. 在古代汉语中,“士”指的是__________。

答案:读书人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__________。

答案:《论语》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答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既有现实主义精神,又不乏浪漫主义色彩。

诗中多用赋、比、兴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真实感受。

2. 阐述孔子的“中庸之道”。

答案:孔子的“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在行为和态度上保持适度,避免走向任何极端。

中庸强调内心的平和与稳定,认为这是达到道德完善和社会和谐的关键。

它倡导人们在处理事务时既不过分激进,也不过分保守,而是要寻求一个平衡点。

3. 描述《左传》的文学价值。

答案:《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其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历史事件的生动叙述和对人物性格的深刻刻画上。

书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技巧,如夸张、对比等,使得叙述富有文学性和戏剧性。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连绵词的是()。

A. 婵娟B. 窈窕C. 姽婳D. 娉婷答案:C2. “之乎者也”在古代汉语中属于哪一类词?()A. 代词B. 助词C. 动词D. 名词答案:B3.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的意思是()。

A. 说话B. 喜悦C. 说服D. 说明答案:B4.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省”的意思是()。

A. 节省B. 反省C. 省份D. 省份的简称答案:B5. “君子不器”中的“器”指的是()。

A. 器具B. 才能C. 器皿D. 工具答案:A6.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

A. 圆规和直尺B. 规则和法律C. 行为准则D. 古代的度量衡工具答案:C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焉”的意思是()。

A. 哪里B. 于是C. 之D. 于答案:D8. “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指的是()。

A. 故事B. 事故C. 旧知识D. 故乡答案:C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罔”和“殆”分别表示()。

A. 迷惑和危险B. 危险和迷惑C. 迷惑和迷惑D. 危险和危险答案:A10.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知”的意思是()。

A. 知识B. 知道C. 认识D. 智慧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______,可以攻玉”,这句话出自《诗经》。

答案:他山之石12. “______,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出自《论语》。

答案:君子喻于义13. “______,不亦乐乎”,这句话出自《论语》。

答案:有朋自远方来14. “______,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出自《论语》。

答案:人不知而不愠15. “______,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出自《论语》。

答案:君子坦荡荡16. “______,必有近忧”,这句话出自《论语》。

答案:人无远虑17. “______,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一、名词解释:(10分)引申义、笺、读为、脱文、传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10分)本、裁、从、象、徒、泪、刃、堵、鼠、莫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

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许慎的“六书”解释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是对()所作的解说。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2.下列句子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及前王之踵武。

3.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4.《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5.先秦汉语中宾语前置规则最严格的是()。

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C.宾语前置用“之”、“是”复指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6.下列句子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7.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B.童子隅坐而执烛。

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8.近体诗一般在()使用对仗。

A首联、颈联B.颈联、颔联C.颔联、尾联D.首联、尾联9.《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

”赵岐注:“五谷____稻黍稷麦菽也。

”赵岐所使用的术语是()。

A.曰B.为C.谓D.谓之10.下列句子中“间”用作本义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千,从间路绝其辎重。

D.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四、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

古代汉语知识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精选题)

古代汉语知识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精选题)

古代汉语知识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精选题)一、单选题1.是旁指代词的是A、他B、奚C、兹D、斯参考答案:A2.下列划线句子是被动句的是A、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B、知人之所不言,其罪大矣。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焉用亡郑以陪邻?参考答案:A3.“虏魏太子申以归。

”以,的词性、词义分别是A、动词,认为B、介词,把、用C、介词,凭借D、连词,来参考答案:D4.下列划线句子是被动句的是A、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

B、攻之不可,达之所不及,C、亡国破家相随属。

D、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参考答案:A5.下列划线句子是被动句的是A、亡国破家相随属。

B、攻之不可,达之所不及,C、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D、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参考答案:C6.表示远指指示代词的是A、兹B、斯C、此D、彼参考答案:D7.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B、置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C、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D、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参考答案:B8.下列疑问代词中不是指处所的是哪一个?A、安B、谁C、焉D、恶参考答案:B9.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B、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C、置诸橐以与之。

D、威王问兵法。

参考答案:B10.下列是第二人称代词的是A、男B、女C、他D、余参考答案:B11.表示近指指示代词的是A、彼B、夫C、此D、然参考答案:C12.“何功之有哉”之,的词性、词义分别是A、动词、到B、代词、他C、助词、表示提宾标志D、代词、这参考答案:C13.“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

”鱼肉是A、名词作状语B、名词活用作动词C、形容词活用作名词D、动词活用作名词参考答案:B14.下列疑问代词中指人的是哪一个?A、安B、谁C、焉D、恶参考答案:B15.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齐威王欲将孙膑。

古代汉语考试题库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库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词不是古代汉语中的量词?A. 匹B. 头C. 支D. 个答案:C2. “之乎者也”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语气词,其中“者”通常用于:A. 提问B. 强调C. 列举D. 转折答案:C3. 古代汉语中,“子曰”中的“子”指的是: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庄子答案:A4.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左传》?A. 画蛇添足B. 刻舟求剑C. 掩耳盗铃D. 狐假虎威答案:A5.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桃夭》C. 《蒹葭》D. 《鹿鸣》答案:B6. “君子不器”中的“器”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A. 器皿B. 工具C. 才能D. 性格答案:B7.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A. 法律B. 道德C. 工具D. 制度答案:D8.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的“驷马”指的是:A. 四匹马B. 马车C. 马夫D. 马匹答案:A9.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里仁》D. 《述而》答案:A10. “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和“新”分别指的是:A. 过去和未来B. 旧知识与新知识C. 故乡和新居D. 故人和新人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古代汉语中,“______”指的是父母去世后子女守丧的时期。

答案:三年之丧2.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老师的尊称。

答案:夫子3.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年长者的尊称。

答案:丈人4.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朋友的称呼。

答案:君子5.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君主的尊称。

答案:陛下6.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皇帝的尊称。

答案:天子7.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父亲的称呼。

答案:阿翁8.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母亲的称呼。

答案:阿母9.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兄长的称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科古代汉语专题课程试题D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试卷D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古白话
2、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3、形声、转注、假借
4、古今字
5、历法
6、单音词
7、偏义复词
8、链条式辐射式综合式
9、词义范围(de)缩小 10、
者所 11、陆法言 12、陆德明 13、毛亨,郑玄,孔颖达
二、按照六书理论分析下列汉字并指出其本义.(每个2分,共10分)
1、指事字,本义:树梢.
2、象形字,本义:果子,果实.
3、会意字,本义:放牧牲畜.
4、会意兼形声字.本义:喘气,呼吸.
5、形声字,本义为回头看.
三、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不举例扣1分)
1.异体字,是指音义完全相同而字形不同(de)一组字,在任何情况下可以互相替代.
例略.
2、不把要表达(de)内容直接了当地说出来,而是有意识地把话说得委婉曲折,叫做委
婉,又叫“婉曲”、“婉转”、“曲折”.例略.
3、五经正义由唐孔颖达纂集而成,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诗经正义、礼记正义、
春秋左传正义.其中周易用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尚书为梅赜本汉孔安国传;诗经用汉毛亨传、郑玄笺;礼记用郑玄注;左传用晋杜预注.
4、古书注解常用术语之一,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de)后面,说明被释词是表示某种
状态或性质(de)形容词.例略.
5、韵书中,把同韵(de)字归纳在一起,就成了一个韵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韵即韵部.
如广韵二百零六韵,即二百零六个韵部.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de)词.其特点有:(1)不能拆开来解释.(2)有
一词多形(de)特点.一个联绵词往往有多种书写形式.(3)有一词多义(de)特点.例略 2、一个词(de)今义范围比古义小就是“词义(de)缩小”.特点:古义大于今义,今义
包括在古义之中.例略.
3、古代汉语中有形式标志(de)被动句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主要有:
(1)“于”字式.在动词后面用介词“于”把行为(de)主动者引进来.例略
(2)“为”字式.用介词“为”放在动词之前引进行为(de)主动者.例略
(3)“见”字式.用“见”字放在动词之前形成被动句式.例略
(4)“被”字式.例略
五、指出下列句中(de)特殊语法现象,并加以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农”名词用如动词,意思是从事农业生产.
2、“小”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某事物小.
3、“御”是为动用法,意思是给齐侯御(驾车).
4、此句为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本来应该是“谏而不入,则莫继
之也.”
5、“奇”意动用法,意思是对他感到惊奇.
六、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全军(de)人都听着我们(de)鼓声,注视着我们(de)旗帜,或进或退都跟随着我们.
这辆车只要一人镇守,就可以凭它成事.怎么能因受伤而败坏国君(de)大事呢
2、有些人动用心思,有些人动用体力.动用心思(de)人治理别人,动用体力(de)人被
人治理;被人治理(de)人养活别人,治理人(de)人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通行(de)道理.
3、走了十几里,李广装死,瞥见旁边有一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跃身跳上
匈奴少年(de)马,趁势推下匈奴少年,夺下他(de)弓,鞭马向南奔驰几十里.
4、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官,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
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
七、标点古文.(共10分,每错2处扣1分)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
尾于涂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