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论文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论文

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分析现在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贾跃华土木21班2120702010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工作中存在的过度解析、过度细化等问题,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给予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充分突出人居环境科学的思想对我国未来城市规划体系形成所起到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居环镜科学整体观城市规划人类聚居引言“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区域及国家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科技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人居环境的研究核心是人,倡导“以人为本,和谐人居”建设为目标。

1 人居环境科学的“整体观”思想内涵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关于整体与整体性的科学”,强调从整体出发思考人居环境,追求人居环境建设的整体利益,其思想内涵可以概括为“整体观”。

1.1从概念解释看道萨迪亚斯(C.A.Doxiadis ,以下简称道氏) 认为人类聚居是“人类生活其间的聚居”。

根据这种宽泛甚至有些模糊的解释,只要是人类生活的地方,就是人类聚居,而不论其位于何处、结构和形态如何,不论其尺度、层次如何,不论其设施标准、所包含的物质内容如何。

简而言之,人居环境就是人类居住的地方,这是一个整体概念。

1.2从内容构成看“居住”是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住房本身,而是几乎包含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自然基础、人类生活其间的实体空间等物质层面内容,也包括人和社会因子活动产生的精神和社会层面内容,同时还牵涉到人与环境关系的价值取向。

正如道2氏所指出的,人类聚居就是“我们的生活系统”。

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往往会对人居环境构成内容进行划分,如吴良镛先生将其分解为自然、人类、社会、居住和支撑五大系统,但这只是一种研究的手段,人居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构成内容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

1.3从层次构成看层次观念是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同层次人居环境单元居民量和具体内容不同,更重要的是在复杂程度和发展变化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

环境科学概论论文2000字范文

环境科学概论论文2000字范文

环境科学概论论文2000字范文我整理的环境科学2000字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环境科学2000字论文篇一:《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摘要:论述了生态环境问题,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被破坏;分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代际平等“;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的另一个目标。

关键词:环保;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一种文明如果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

那么,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的出现就是必不可免的。

环境危机是不能通过单纯的技术手段来解决的。

我们要突破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放在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来加以思考,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高度寻找环境保护的新支点。

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

无论是从全球范围,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要实现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从环境伦理的角度看,我们需要同时调整好三对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的关系。

一、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首先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被破坏。

发生于20世纪后半叶的人与自然之关系的总体性危机,是人类沿着工业文明的轨迹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

工业文明的价值指针是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或人类沙文主义)。

这种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以近代的机械论世界观及(人与自然的)二元论为基础,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拥有者;自然被演绎成僵死的原料仓,毫无内在价值可言;人的使命就是去征服和占有自然,使之成为人类的奴仆。

作为人类中心主义硬核的世俗人本主义,则把人完全理解为一个受其感性欲望驱使的“奴隶”,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使这些欲望得到满足。

既然文明的指向是使人的欲望的满足,那么提高人类征服和掠夺自然的能力,使人们的越来越膨胀的欲望得到满足,便成了近现代文明的基调。

论文范文环境

论文范文环境

论文范文环境环境问题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因为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引起了广大公众的关注。

作为一个地球村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该为环境问题负责,努力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首先,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化石能源被消耗,导致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

同时,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荒漠化现象也在加剧,生物多样性遭受到了严重威胁。

此外,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也使得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

这些环境问题的存在,已经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果不加以有效的治理,将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更大的威胁。

其次,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政府应该加强环境保护的立法和监管,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的建设。

企业应该加强环保意识,减少污染排放,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

公众应该增强环保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

只有政府、企业和公众齐心协力,才能够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最后,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合作。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立解决。

各国应该加强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短缺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同时,发达国家应该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环境保护的能力,共同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

只有全球合作,才能够有效地应对环境问题,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全球合作。

作为一个地球村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该为环境问题负责,努力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战场环境概论》论文 1

《战场环境概论》论文 1

《战场空间环境概论》课程论文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二○一三年十月论诺曼底登陆战役盟军对战场环境的分析与利用摘要:诺曼底战役发生在1944年,这次作战行动的代号为“霸王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地一场大规模攻势行动。

站在21世纪现代化信息化军队建设的征程中回眸这场世界最大海上登陆作战,战场环境在战争中产生的重要影响给予我们良多启示,盟军对于战场环境的分析预测与建设保障对于我们今天的信息化战争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与借鉴价值。

本篇论文将着重从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的天气、地形与潮汐三个要素切入,分析战场环境对于战争的重要影响,总结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盟军对战场环境的分析利用给予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诺曼底登陆;战场环境;天气;地形;潮汐;“H”时;“D”日1诺曼底登陆战场环境简介诺曼底海岸几乎都是悬崖峭壁,盟军的登陆地点选在比较平缓的5个滩头分别是奥马哈海滩、犹他海滩、金海滩、朱诺海滩和剑海滩。

犹他海滩是坡度不大的黄沙坡,被几道障碍物隔开,障碍物的纵深在低潮时约为270-370米。

障碍物的后面是很窄的一段干沙滩,然后是90-180米宽的低沙丘地带。

德军在靠着沙丘朝海的一面,筑起了一道低矮的混凝土壁垒。

海滩的后面是淹没了的牧场,大约有1.5-3公里宽,有若干通路经过这片泛区。

奥马哈海滩位于科汤坦半岛东南端维尔河口到贝辛港之间,是长6.4公里的凹进去的海滩,两端是30多米高的悬崖。

悬崖之间的海岸逐渐上升,形成一片高地,向内陆延伸到0.8公里时,高地的高度已达45米。

海岸潮间带的宽度大约为270米,由硬沙构成。

金海滩紧挨奥马哈海滩,这里海滩低平,基本上是高度不超过15米的沙质陡坡。

朱诺海滩在金海滩以东,与之相距7.2公里,位于塞尔河河口两侧,附近的海面有一段很长的礁脉,背后是沙丘。

剑海滩位于奥恩河和卡昂运河流入塞纳湾的入海口的两侧。

朱诺区的礁脉一直延伸到这里,所以区内各滩都比较狭窄。

2盟军对天气要素的分析与利用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短时间内各种大气现象的综合。

人居环境概论

人居环境概论

浅谈城市规划2011城市规划甲班 师浩辰2011年的夏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进入到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在这里,我将要渡过5个春夏,学习着有关建筑和规划的点点滴滴。

大学之前,我并没有过多的了解建筑,但是我喜欢创作的感觉,我喜欢看着我的作品真真正正的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我选择了城市规划--凝固的艺术。

①初识城市规划专业课的真正开课,是在国庆以后,除了建筑设计基础这门课之外,还有人居环境概论这门专业理论课。

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我们也逐步建立了一种对于建筑、城市规划以及景观的初步认识。

在我眼中,城市规划是一种比建筑理性却又不失艺术感的设计。

从古至今,从西方到东方,每一种城市规划都有其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

然而,每一个城市设计的背后,都有着一定的相通性,这不仅包括形式美的基本原则,更有一种以人为尺度,从人的活动角度考虑的问题。

例如,唐代的坊市制和宋代不划分坊市区别的开放街市制度。

唐代形成坊市制度的根本原因是其还不发达的市场经济制度。

另外,唐代社会风气的重农轻商观念也是原因之一。

而到了宋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商品交易次数越来越多,那么,也就必然要求城市拥有足够开放的场地来促使商业的发展,于是坊外围的墙变成了商店,城市也更加多元化。

虽然城市的形态不同,但是都是从人的尺度和需求去改变城市的规划设计,人们需要交易,自然市就会多。

而且,出于人们不同角度的需求考虑,城市规划也会有不同的变化。

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波士顿曾经出现过一轮城市改造高潮,主张把类似于中国传统四合院的旧城区改造为全部是高层住宅,高层办公楼的新型城市,以便引进更多的阳光,空气。

同时营造更大范围的公共绿地,让城市变得更加开阔,更加适宜人们居住。

但是,经过了10年,甚至是20年的发展,有许多人们都认识到了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变大了。

许多邻里之(右图为唐代坊市制规划, 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可充分反应宋代商业与居住规划)——从人的角度考虑规划间并不互相认识,在高楼大厦的分隔中,人们很难找回当初远亲不如近邻的感觉,自然也满足不了人们的交往需求。

《环境学概论》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引导实施作用研究

《环境学概论》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引导实施作用研究

《环境学概论》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引导实施作用研究引言作为大学生,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外,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校将环境学概论作为必修课程纳入到学生的学习计划中。

在环境学概论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引导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环境学概论》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引导实施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一、《环境学概论》课程介绍《环境学概论》是大学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环境问题的本质,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及积极主动地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动。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环境科学的发展现状和前沿动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环境保护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和行为方式。

1.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在《环境学概论》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案例分析的引入,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并通过相关政策法规和实际案例的介绍,引导学生主动了解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和成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环境的情感,使其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2. 培养环保责任感在《环境学概论》课程中,可以通过讲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通过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和课程论文的撰写,让学生感受到环保工作的实际困难和挑战,从而激发他们关注环境问题、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 提升综合素质通过《环境学概论》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多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的要求,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实践环境保护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环境科学概论论文2000字范文

环境科学概论论文2000字范文

环境科学概论论文2000字范文我整理的环境科学2000字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环境科学2000字论文篇一:《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摘要:论述了生态环境问题,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被破坏;分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代际平等“;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的另一个目标。

关键词:环保;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一种文明如果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

那么,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的出现就是必不可免的。

环境危机是不能通过单纯的技术手段来解决的。

我们要突破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放在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来加以思考,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高度寻找环境保护的新支点。

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

无论是从全球范围,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要实现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从环境伦理的角度看,我们需要同时调整好三对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的关系。

一、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首先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被破坏。

发生于20世纪后半叶的人与自然之关系的总体性危机,是人类沿着工业文明的轨迹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

工业文明的价值指针是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或人类沙文主义)。

这种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以近代的机械论世界观及(人与自然的)二元论为基础,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拥有者;自然被演绎成僵死的原料仓,毫无内在价值可言;人的使命就是去征服和占有自然,使之成为人类的奴仆。

作为人类中心主义硬核的世俗人本主义,则把人完全理解为一个受其感性欲望驱使的“奴隶”,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使这些欲望得到满足。

既然文明的指向是使人的欲望的满足,那么提高人类征服和掠夺自然的能力,使人们的越来越膨胀的欲望得到满足,便成了近现代文明的基调。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论文总结(2000字)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论文总结(2000字)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论文总结(2000字)班级:环境科学101 姓名:令沛鑫学号:20xx013234 本学期我们接触到与我们专业息息相关的重点课程:环境影响评价。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懂得了环评在当前的重要性,学习了解如何成为一名环评师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学到了环评的概念,程序,方法技术,分别进一步学习了地表水,大气,土壤,噪声,生态的环境影响评价,使得我们深刻体会到学习本门课程对将来工作以及对现金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的步骤,这些步骤按顺序进行。

在实际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可以不同,而且各步骤的顺序也可变化。

一种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应该能够满足以下条件:1基本上适应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做出识别和评估;2对各种替代方案(包括项目不建设或地区不开发的情况)、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3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4包括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5及时、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信息。

在老师的悉心讲解下,我们大致学会了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懂得了环评的法律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管理程序,工作程序,环评的影响识别,预测方法,综合评价方法。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体的污染与自净,河流与河口水质模型,湖泊(水质)数学模型以及地表水环境预测与影响,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对策研究——以重庆为例课程名称:环境学概论任课教师:翟莹雪专业:地理科学(师范)班级:师范(1)班学号:222013318011011姓名:章旭2015年5月1日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对策研究——以重庆为例章旭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摘要:为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的使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燃烧化石能源排放的气体也对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本文以重庆为例,分析了重庆的大气污染现状;并提出与其相关的一些防治对策,为重庆市大气污染治理提供参。

关键词:大气污染,污染现状,污染物来源,防治措施1.重庆概况:重庆是我国西南的工业重镇,是国务院批准的51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历史名城之一。

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重庆市的产业结构属于重工业型,能源结构以高硫煤为主,加之能耗高一级盆地周边山地的地理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等因素,导致烟煤型污染物和酸雨危害十分严重,因而重庆市已将防治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列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2.我国的空气质量现状我国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1996),规定了 10 项污染物不允许超过浓度限值,这 10 项污染物分别为二氧化硫(SO2),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氮氧化物(NOx),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铅(Pb),苯并(a)芘(BaP),氟化物(F)。

从各指标来看,SO2年均浓度范围为7~114微克/立方米,平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达标城市比例为86.5%;NO2年均浓度范围为17~69微克/立方米,平均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达标城市比例为39.2%;PM10年均浓度范围为47~305微克/立方米,平均浓度为118微克/立方米,达标城市比例为14.9%;PM2.5年均浓度范围为26~160微克/立方米,平均浓度为72微克/立方米,达标城市比例为4.1%;O3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浓度范围为72~190微克/立方米,平均浓度为139微克/立方米,达标城市比例为77.0%;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浓度范围为1.0~5.9毫克/立方米,平均浓度为2.5毫克/立方米,达标城市比例为85.1%。

2.1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二氧化硫排放情况:2013年,全国工业废气排放量669361亿立方米(标态),比上年增加5.3%。

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043.9万吨,比上年减少3.5%。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35.2万吨,比上年减少4.0%,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9.8%。

城镇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208.5万吨,比上年增加1.4%,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0.2%。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二氧化硫排放量0.2万吨。

氮氧化物排放情况:2013年,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2227.4万吨,比上年减少4.7%。

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1545.6万吨,比上年减少6.8%,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69.4%。

城镇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40.7万吨,比上年增加3.6%,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1.8%。

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640.6万吨,比上年增加0.1%,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28.8%。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氮氧化物排放量0.4万吨。

烟(粉)尘排放情况:2013年,全国烟(粉)尘排放量1278.1万吨,比上年增加3.5%。

工业烟(粉)尘排放量1094.6万吨,比上年增加6.3%,占全国烟(粉)尘排放总量的85.6%。

城镇生活烟尘排放量123.9万吨,比上年减少13.2%,占全国烟(粉)尘排放总量的9.7%。

机动车颗粒物排放量59.4万吨,比上年减少4.3%,占全国烟(粉)尘排放总量的4.6%。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烟(粉)尘排放量0.2万吨。

3.重庆空气质量现状:重庆市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叮以下简称“主城区”)作为全国首批14个城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之一,从2013年开始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GB3095-2012)。

按空气质赞新标准评价,2013年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06天(占56.4%)超标天数为l59天(占43.60%)。

主城区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年均浓度分别为l06μg/m3 、70μg/m3、32μg/m3、38μg/m3一氧化碳(CO)浓度(CO日均浓度的第95百分位数)、臭氧浓度(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的第90百分位数)分别为l.5μg/m3、,162μg/m3、;其中SO2 、NO2、 CO浓渡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星二级标准,PM10 PM2.5 O3浓度分别超标0.51倍、1.00倍、0.01倍。

3.1重庆市污染物排放量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54.77万吨,其中:工业排放49.44万吨,城镇生活源及其它排放5.3万吨。

氮氧化物排放量10.96万吨,其中:工业排放24.79万吨,机动车排放10.96万吨,城镇生活源及其它排放0.45万吨,烟 (粉)尘排放量19.12万吨,其中:工业排放17.98万吨、城镇生活源排放0.44万吨,机动车排放0.70万吨。

近10年,重庆市城市化进程迅猛,这主要得益于直辖后10年的快速发展,再加上重庆三峡库区搬迁计划的实施,2006年底,重庆城市化率达到4617%,远高于直辖前的城市化水平为2915%,平均每年增长1172%,而全国平均增长不到1%。

随着重庆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能源结构的改变,重庆市的TSP 来源:燃煤烟尘(包括工业和民用燃煤飞灰)、钢铁冶金工业尘、地面扬尘(包括道路尘、裸露地面尘、和堆放物尘)、建筑尘及机动车尾气尘等,其中燃煤烟尘、钢铁冶金工业尘的贡献有明显下降,其他几项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由于燃煤和钢铁冶金工业也是SO2的主要污染源,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的改善使得污染源得以有效的治理和转移,根据重庆统计信息网数据SO2(www1cqtj1gov1cn/Up2loadFile/200710111417127341doc)到2010年重庆市SO2排放量要从2006年的85195万吨减少到7317万吨。

重庆市目前的减排目标主要和化学需氧量,而对总悬浮颗粒并没有做出特别要求,所以总悬浮颗粒是针对SO2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并没有得到有效抑制。

而总悬浮颗粒是PM10的最主要来成为重庆市大气首要污染物的主要因素。

源,这是PM10超过SO24.对重庆市污染防治的对策研究:加强城市的环境综合整治,改变燃料构成,减少烟尘污染;采取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民用气化,发展煤炭洗选加工等措施;加强了环境监督管理,在控制煤型污染上取得较大进展。

近几年,市政府采取锅炉气改煤调出天然气发展民用气化和开发瓦斯气供民用等措施,使民用气扩大了1.5倍,气化率大量增加了很多;进行区域集中治理,开展烟尘控制区建设;限期淘汰、改造老式锅炉,大力抓紧抓好消烟除尘工作。

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提高工业污染的排放标准。

提高汽车尾气处理标准,减少污染排放。

按城市Ian社总体规划,对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和重要污染源采取关停并转迁的措施;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搞绿化、封闭土路、减少二次扬尘;.各工业部门积极治理污染,大搞综合利用;开展防治大气污染的科学研究,建设环保示范工程4.1坚持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城市的环境问题,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只有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走综合防治的道路,从规划、布局等进行宏观控制,才能取得成效。

由于历史的原因,重庆市工业布局很不合理,城区人口密集、经济密度高、用煤量大。

建成区面积仅占全市的0.36%,但城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70%,总用煤量占全市耗煤量的44.5%,经济密度比郊区、县区高出200~400倍,相应地污染负荷比郊区县区高得多。

因此,今后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首先应按城市功能要求合理布局工业,按城市功能划定区域严格管理。

4.2合理规划城市的工业布局在对新城市进行规划或是旧城市进行改建时,应首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工业选址时也应重点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所选择的地点应与人们的居住环境留有一定的距离;其次,认真研究城市的主导风向,尽可能选择下风向;最后,尽可能选择空气清新并且有利于废气扩散的区域。

4.3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进行约束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进行约束对于污染环境这一类违章和违规的行为,还必须严格的执行法律措施。

根据我国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汽车排放污染管理监督办法》、《城市烟尘控制管理办法》以及《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的规章制度,勒令违规的个人和企业限期整改,如果整改质量不合格或是不配合整改则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4 .4扩大绿化面积,植树造林美化环境防治我国各城市大气污染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扩大绿化面积,植树造林,树叶对于尘埃能起到很好的阻挡和吸附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很好的净化空气。

植物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能够将二氧化头等有害气体吸收,通过化学作用释放出人类所需要的氧气,所以,植物以及树木才是最好的改善空气质量的调节器。

参考文献:[1]2013年环境状况公报,重庆市环境保护局[2]2013年环境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3]辛佳,浅析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A],环境科学,2013(23)[4]吴达明,郭成模,重庆市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重庆环境科学[j],1989(4)致谢感谢翟莹雪老师精心的教学指导和对文章提供参考意见,同时也感谢刘俐老师指导排版论文。

特别致谢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感谢西南大学图书馆为我提供了大量的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