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论结合 solo类练习

合集下载

Solo版小论文题

Solo版小论文题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 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一




我赞同西方崛起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开始的这一 观点。 在经济上,欧洲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开辟了新航路, 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欧洲的商人开始和世 界各地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带来了殖 民扩张,但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客观上促进了殖民 地的进步,促使西方崛起。 在政治上,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为近现代西方民主制 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古罗马的法律成为近代资产阶级 建立法制社会奠定基础。所以,西欧的崛起是从欧洲的 接触和征服开始的。 在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都发生 在欧洲,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西 方崛起。 所以西方崛起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开始的。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与罗马的法律,为近代西方民主 与法制社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说明西方崛起起源较早。

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到14、15 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再经历启蒙运动、资产 阶级革命、两次工业革命及几个世纪的殖民扩张,到 20c初西欧和北美终于实现了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 治的控制,说明西方的崛起经历了漫长的进程。
Solo版小论文题

要求:1、观点明确,来自材料 2、史论结合; 3、多角度。
例二:(2011年全国文综新课标卷)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 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 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 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 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 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 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 服才开始的。

最新技能讲堂:历史高考SOLO小论文专题辅导与训练[学案]

最新技能讲堂:历史高考SOLO小论文专题辅导与训练[学案]

历史高考SOLO 小论文专题辅导与训练湖大附中 黄利红 2013.4.15目前高考要求写作的第41题虽一般称作小论文题,严格意义上说应称作材料论证题,SOLO 小论文即用SOLO 分层评价法进行评分的材料论证题,很显然,该题型仍然属于材料题的一种,但不同于40题的是它是一种开放题型。

【例题1】关于一种历史观点的方法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明朝中后期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比多数西方国家晚,但几百年一直只是一个“芽”,原因何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是明清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评价材料中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观点。

(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审题方法】 1、审问题 (1)题型:“评价”是评论题。

(2)范围要求:“材料中”,观点来自材料。

(3)答题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时间空间范围:“中国明朝中后期” 2、审材料关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______的观点 【评分方法】从评分标准来看,核心是观点明确、多角度评论、史论结合。

【解题方法】 1、概括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文结构】第一段:观点表述;第二段:论点一表述及其论证; 第三段:论点二表述及其论证; 第四段:论点三表述及其论证;第五段:结论(不能简单重复总观点,必须作内涵表述,上升到规律、本质、实质、正确做法)。

【表述成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题2】关于一种历史问题的评价方法(12分)下列材料是海内外学者关于宋代商业的一些观点:材料一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把宋朝商业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商业革命。

2016届高考历史复习 SOLO开放性论证试题的突破

2016届高考历史复习 SOLO开放性论证试题的突破
①SOLO试题的解题步骤方法 ②SOLO试题的构思和布局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审题
没有分清试题的类型和重要限制
1
3
格式
没有按照“总—分—总”的格式作答
2
论述
论述时“史感不强”“史论不足”
结论
没有结论或结论没有照应观点
4
SOLO试题解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总揽全局——分清题型
第二步:提炼信息——画出有效信息 第三步:分层论述——保证论述的逻辑性 第四步:注意结构——严格把握总分总结构 第五步:完美表述——高效的文字表述
SOLO试题解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总揽全局——分清题型
选取或形成一个观 点或角度给出观点, 展开论述,论从史出
SOLO试题解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分清题型——提取信息型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 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 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 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 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抽象拓展层次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 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多点结构层次、关联结构层次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 整,表述清楚。 三等(4~O分)——前结构层次、单点结构层次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 楚。

观点类的SOLO题

观点类的SOLO题

观点类的SOLO题西方的没落(25分)1912年斯宾格勒开始了他宏大的写作计划,1918年《西方的没落》带着一战的创伤与反省出现在德国的书店里。

从此围绕《西方的没落》的争议也一直在持续。

大多数文化都经历了一个生命的周期,西方文化也不例外。

西方已经走过了文化的创造阶段,正通过反省物质享受而迈向无可挽回的没落。

……将占据未来一千年中的前几个世纪,但其没落的征兆早已经预示出来,且今日就在我们周围可以感觉到——这就是西方的没落。

历史学家不仅要重建过去,更重要的是预言,……。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问题:(1)在当时看来,西方已经走过了哪几个重要的文化的创造阶段?(4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或写希腊罗马文化、第二次工业革命等,(任一,1分,总分4分。

(2)结合所学,你认为“今日就在我们周围可以感觉到的西方没落”主要是指什么?(6分)从国内看:当时西方出现了诸如血汗工厂、劳资矛盾、贫困问题、环境污染、失业严重、道德沦丧等严重的社会问题;从国际看:国际间竞争加剧,矛盾激化,国际冲突不断,国际局势持续动荡。

(任四,6分)如果回答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人运动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秩序的冲击;战争(一战)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巨大灾难,同样给分。

(3)你是怎样看待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说的?(15分)范文一斯宾格勒的西方没落说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缺陷或者可以称之为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挫折。

任何一种文明都有其合理性与缺陷,也许在制度初始阶段由于其较当时所有制度相对优越,而没有暴露这一问题。

然而随着时间的演进,所有问题都暴露无遗。

特别是当遇到如战争等的消耗,更会让这一问题更迅速地暴露。

西方文化是工业文明的代表。

工业文明为其带来了文化上的优越。

在生产力方面,无疑机器大工业赶超了传统手工劳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方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形成,英美法等主要工业强国构建了新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在社会结构方面,第二产业即工业兴起,同时也衍生了、壮大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进而稳固了资本主义体系。

2020年SOLO题范文历史SOLO题

2020年SOLO题范文历史SOLO题

solo题范文历史solo题在中国近代史上,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是适应西方列强侵略需要而出现的经济形式,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深,其在中国的势力不断增强,与封建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 ___经济的关系,即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束缚着又推动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阻碍着 ___经济的发展相互勾结依赖也相互矛盾。

总之,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以下是参考,不用都写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近代中国的历史概述1 、从 19 世纪 40 年代起,即鸦片战争后,来华商船增多,为了维修船舶,外国商人投资擅自设立船坞料和劳动力,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非法开办了一批加工厂,如砖茶厂、缫丝厂等。

从此,外商企业在主义经济在华产生。

2 、 19 世纪 60 年代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在中国投资经营轮船公司,如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英国外国侵略者还把持了中国海关管理权,逐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中国 ___日益陷入资本主义市场。

3 、从 70 年代后期起,外国侵略者非法对华资本输出,在通商口岸开办各种工厂,设立银行等。

4 、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它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使列出合法化,此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由于享有政治、经济特权,在中分中居于垄断地位。

5 、 19 世纪末, ___国家大规模地对华资本输出,抢夺路权、矿权,开设银行,开办工厂,并附加苛刻的件。

《辛丑条约》签订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华势力不断增加。

6 、一战期间,由于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扩大投资,一度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

战后列强卷土重约》的签订,使门户开放政策下的共同支配局面再度形势。

7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列强继续扩大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金融财政和重工业。

8 、抗日战争时期,在沦陷区,日本侵略者将矿业、钢铁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定为“统制”事业,由日本公司殖民地经济形成,在“以战养战”的目的下对工矿业、农业和财政金融业实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在国统区,强。

高考历史Solo题分析

高考历史Solo题分析

高考历史材料与Solo题1.(2009 浦东新区高考预测)材料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材料二这次运动有三种精神,关系中华民族存亡:(1)学生牺牲精神。

青年学生奋空拳,扬白手,和黑暗势力相斗,这样的牺牲精神永不磨灭,真是再造中国的元素。

(2)社会制裁精神。

这次学生虽没有把卖国贼一个一个打死,但他们在社会上的偶像打破了!以后的社会制裁更要多!(3)民族自决精神。

这次学生不向政府,直接向公使团表示,是国中华民族对外自决的第一声。

不求政府,直接惩办卖国贼,是对内自决的第一声。

——1919年5月26日罗家伦《“五四运动”的精神》材料三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五四运动‛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

——1939年5月1日毛泽东《五四运动》材料四右图是毛泽东为“五四”题词。

材料五: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今天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八十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他在深刻阐述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必然性和这场伟大运动的重大意义后说,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

solo评分法与高三历史复习

solo评分法与高三历史复习

• 英国工人阶级遭受资本家的严厉剥削: • 早期的工人阶级具有历史局限性:组织性纪律性较差 • 英国工人阶级在现代工厂制度的严格管理下日益成长, 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 4、综述:(一定要有)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人阶级在经济上受剥 削,在政治上与资本家直接对立的历史现象。
• 附录:
史料,主要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史实发生时所产生 的,可直接作为研究历史时的根据。史料按是否为文字 记载可分为文字史料和非文字史料两大类。文字类—— 史书、档案文书、思想或学术著作、文学作品、日常生 活中的文字遗留、报刊杂志、口述史料。非文字史料有 图像类——如绘划、壁画、刺绣图案;有实物类——如 古代建筑、家具、衣物、器物、饰品、钱币、墓葬、风 俗文化等。 • 按其加工程度、内容性质、实用价值可分为第一手材料、 第二手材料。第一手资料即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 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其标志,一是 具有原始性,二是具有真实性。第二手材料不是当时当 地耳闻目睹者的直接记载,而是间接得来的有关研究对 象的材料。从史实到史料的运用者,如果超过一个人的 加工处理,便成为的第二手材料。
③多点结构层次: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 但却未能把这些思路有机地整合起来。
• “我认为这应该是一个神殿,因为它有圆形的结 构,一块巨石的顶部还有一块祭坛石。我想这是 用来祭祀太阳神的。由于没有屋顶,所以太阳光 可以直接照进神殿。他们从威尔士搬运来蓝色的 石头,可见他们为了信仰付出了大量艰苦的劳动。 此外,我们认为不太可能在一个平原的中部建立 起一个要塞。”
学生丙:
进步:从秦汉到隋唐,选官制度不断完善:汉 代实行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魏晋南北朝实 行九品中正制,“徒以冯籍世资”,官位被世族垄 断,不利于贤能之士治理国家和社会的进步;隋唐 实行科举制,“有常贡之科,有秀才、明经、有时 法、有书、有算”,它使真正的贤能之士能够通过 考试进入政权中心,有力于社会的公正、稳定以及 文化的繁荣。

历史solo题

历史solo题
中国社会素有重教兴学的传统,为何出现乡民毁学的现象?(承转)
晚清国库空虚、民穷财尽,借办新式学堂搜刮民财;传统信仰与新学新知的矛盾;传统儒学伦理与新式学堂的趋新言行的冲突;新式学堂也有沦为有权有势人的场所,与旧式科举的普及性相对,民众更加排斥新学堂。(新式学堂学习近代声光化电、近代制造技术、近代法理规则、近代商业法则,这些都属于城市,与当时中国农村相聚甚远,读书人从农村出发大半不再回到农村,中国传统社会农民与士人的关系渐渐疏离,如能写到以上这点更好)(分析材料)这其中,乡民反对苛捐杂税、反对对佛堂的侵占也具有一定的正义性,从侧面推动了反清政革命势力的发展。
抽象提升:新式学堂产生新群体以新及群体意识的同时,部分民众传统文化归属感却破灭。这反映清末世纪之交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与新学并峙、保守与开拓并存、农耕传统与工业文明较量、乡村与城市差距显著。但现代化的步伐在不断前进。
பைடு நூலகம்
新式学堂
晚清以降,随着西学东渐趋势的不断加深,甲午战争又意味“学器”的失败,民族危机使国人对中西政治、社会等各方面进行对比,逐步明确西方国家强盛的根源在于政治制度的先进。为此,要开启民智,融汇中西,开设新式学校是必要的途径(交代背景)。新式学堂在地域分布上日渐广泛,采用新学制适应人的基本认知发展规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培养近代化的人才为目的,在学校类型方面设置专科学校。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关注贫弱者的教育(分析材料)。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传统士人阶层嬗变为近代知识分子群体,进而,群体意识、群体观念——民族观念和民族意识觉醒,如:康梁的变法图强、严复的物竞天择、孙中山的共和革命等,并随着近代新式学堂的发展而得以广泛传播,国民素质提高的同时,也推动中国社会各方各面逐步现代化(依据材料联系所学)。

王江 高考历史solo试题作答指导共25页

王江 高考历史solo试题作答指导共25页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王江 高考历史solo试题作答 指导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高考历史SOLO试题及范文

高考历史SOLO试题及范文

SOLO 试题及范文2007年:阅读下列反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状况的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条: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少于十二小时。

第二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

第三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经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第九条:所有梭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由织工赔偿。

第十一条: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者,罚款六便士……问题:你认为当时工人阶级的状况如何?(9分)例:工人中有童工,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以上。

没有充裕的休息,工人竞争很激烈,机器开动时分钟后大门即关闭,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庸,工人深受资本家、工厂主剥削。

任何工厂中的物件被损坏,不计较元凶,都由工人赔偿。

工人的工资往往拿不到规定的数目,工厂主千方百计找出工人的不足。

工人的工作由监工监督,毫无人身自由可言,苛刻工人工资的现象十分严重。

总的而言,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庸,拿出卖劳动力而获得微薄工资,勉强维持生计,在工厂中处处受监视、压迫,毫无地位可言,是社会最底层的受剥削民众。

工厂每天规定工人的上班时间,这体现了工厂制度使工人纪律性、组织性得到提高。

在工作时间,工人不得缺席也体现了工厂一定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工人的行动、纪律。

在工作中,工人若有他人讲话、唱歌要罚款体现了工人在工厂中自由受到限制,资本家对他们实行严酷的剥削,但同时也体现了工厂中工人纪律性的提高。

我认为当时的工人既受到了资本家的剥削,同时也在工厂制度下形成纪律性、合作性,成为最先进的阶级。

在我看来,当时的工人阶级的状况十分悲惨……然而,工人阶级为了生存,适应了当时的紧张生活,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正因为如此严格的工人管理与工作制度,才能使英国的工业飞速发展,成为当时的世界工厂。

这种工作制度促使了英国的工业革命率先完成,被剥削的工人阶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获益。

分类评价试题(solo)解题指导

分类评价试题(solo)解题指导

参考答案
有人坚持思想启蒙,提倡思想领域的社会转型; 有人逐渐认同马克思主义,并开展研究、宣传和实践等活动; 政府支持白话文运动,白话文教材和出版物的流行,使民众接受新知识、新 思想的能力大大提升。(论据数量(定量))
1920年的中国,历经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多种变革力量持续发力。 (捏合论据(定性))
以上变化都折射出近代中国新陈代谢的总体特征。
中考道德与法治解题方法指导
四、法治试题中的“solo”类举例1
运用所学知识评析小永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层次清晰,逻辑严密。4分
参考答案 水平1:只简单给出合适的评价。 水平2:从道德和法律作用的方面进行正确评析。 (定量) 水平3:从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上进行正确评析,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定量+定性)
59岁男子共88008人。
(摘自《会稽志》)
1119年—1125年,王仲嶷担任会稽太守,围湖造田约130平方公里。宋高宗南渡后,政府承湖周回(围)358里全部填平。
(摘编自赵冈、陈钟毅《中国农业经济史》)
北宋时期(960 年—1127年)与南宋时期(1127年—1276年)比较,鉴湖地区水灾与旱灾分别增加4倍
1.历史题应用最多,法治试题比较少;
2.总体两种形式:(1)自拟观点,结合材料,进行论证;
(2)已由观点,结合材料,进行论证。
3.答题要注重:论据数量(定量)+ 捏合论据(定性)
二、“solo”类试题举例1(自拟观点)
1.材料: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变的100年。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不懈
奋斗,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卓著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
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

历史SOLO分类评价法

历史SOLO分类评价法

浅谈历史SOLO分类评价法摘要:solo分类评价法是近两年出现在各地高考中的一类新题型,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其核心内容和本质内涵是评价历史思维的相对宽度和深度,它提供了新的分析历史思维能力的视角和方法,既考查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展现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体现对历史学习方法的运用。

它彻底改变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模式,引领历史教学进行深度改革。

关键词:solo分类评价法特点评分标准解题方法全国新课标高考文综第41题评论(评述)题分值12分,评分标准是solo分类评价法。

教师了解solo分类评价法,对讲评试题及指导学生答题有很大帮助。

一、solo分类评价法的基本观点。

solo分类评价法由澳大利亚学者约翰·比格斯(biggs)教授创建,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

比格斯认为,一个人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是可以检测的,称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英文structu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缩写为solo。

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分析判断学生在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的思维结构处于哪一层次,而评价学生所达到的思维高度的方法就称为solo分类评价法。

根据这种评价法,比格斯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各层次具体表现如下:1.前结构层次: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或者被材料中的无关内容误导,回答问题逻辑混乱、没有论据支撑。

2.单点结构层次:学生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跳到答案上。

3.多点结构层次: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这些思路是孤立的,未能形成有机联系。

4.关联结构层次: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能够把这些思路结合起来思考。

5.抽象拓展层次:学生对问题进行抽象概括,从理论高度分析并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考历史试题评价研究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考历史试题评价研究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考历史试题评价研究摘要:SOLO分类理论是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J.B.Biggs)与其同事科利斯(Kevin F.Collis)首创的一种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

该理论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对学生回答某个具体问题时的反应水平进行层次划分,从而观测学生这个阶段的思维结构处于哪一个层次。

SOLO分类理论提出后,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利用该理论实践研究的涵盖历史、数学、地理、语言、诗歌等諸多学科,且取得了不菲的成果。

实际上,对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而言,更需要掌握高考历史试题对高中历史学科各知识点考查的力度,即教师更关注高考历史试题对各知识点考查时孰重孰轻,才有利于教师把握高中历史教学与高考复习的方向。

因此本文试图依据SOLO分类理论,结合近年来全国高考历史真题评价一份试卷对某个知识点的考查属于哪一个SOLO水平层次,从而指导高考备考复习,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关键词:SOLO分类理论;高考历史;选择题一、全国历史I卷选择题能力结构统计分析我们参照已有的各种针对试题编制SOLO层次划分方法,以近三年全国高考历史I卷为样本编制高考历史知识点考查的SOLO层次,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表1,我们进一步统计出2016年全国高考历史卷选择题部分SOLO思维层次结构情况,统计结果如下:必修一U层次的题占16%,M层次的题占12%;必修二U层次的题占8%,M层次的题占8%;必修三M层次的题占4%。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16年的全国高考历史卷I选择题的考察内容集中于必修一和必修二中,其中对必修一的考察内容占比例最大,共计7题,占总分值的28%,试题主要涉及SOLO理论的前两个层次,就考察的能力要求而言,相对不高。

从上述试题的SOLO层次分布数据还可以看出,高考历史I卷选择题中U层次和M层次的题型考察基本各占一半,既照顾到了所有文科考生的能力,同时也突出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史论结合题正逐渐成为《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只要你静下心来去做各地的模拟试卷,你就会发现这个风向标。

史论,史就是指史料、史实,论就是结论。

史论结合题考查学生运用史料有理有据地证明自己支持的结论。

联系到中考考点可以为考点11:知道获取历史信息的常用方法、途径,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C),联系到学科课程标准为:1-4-5区分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解释它们各自的意义和功用,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论述问题。

还有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描述:列举……(实例),或综合多种因素,评析,证明,说明……。

一般考查套路为:提供几则材料,让学生自己选择主题或得出结论,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史实)证明结论。

所以,这个史论结合试题,不仅中考要准备,而且八年级学生也要准备。

同时,我总结发现,史论结合题很容易和SOLO分类评价法联系在一起,我是这么理解的:史料可从多个角度来搜集,学生可以用自己理解,有逻辑有层次的科学表达,这正符合SOLO分类评价法“多角度多层次,有逻辑表达,形成创造性结论”的宗旨。

接下来,我搜罗了一些史论结合题,可供各位学习和研究,供考生练习和准备。

练习题1.(12分)俄国数学家马尔科夫说:“任何一个进步的体系,也都是开放的,不然就会丧失其发展的可能性,因而也就会丧失其进步性的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仔细阅读材料一,请在①②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2分)(2)根据材料一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分析我国历史上对外关系的变化。

(4分)(3)综合上述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一二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6分)从上表中选择2—3 个信息,提炼出一个主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释。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分)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政治因素影响中美间的经贸关系。

请从下列两问中任选一问作答。

(6分)①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1949年前后两个时期,中美经贸关系发生急剧变化的政治原因。

②描述材料二中中美贸易关系发生的两处显著变化。

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这些变化产生的政治原因。

你选择回答的是:▲。

材料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从美国进口商品额从约89亿美元,增加到1544多亿美元,对美出口额从约86亿美元,增加到4303多亿美元;到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力直逼美国,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

中国越来越成为美国商品和服务不断增长的巨大市场,成为美国走出08年经济危机的重要一环。

仅2004年中国的廉价商品就是使美国消费者节约了1000亿美元,抑制了美国物价的上升。

但是,随着中国对美国形成了越来越大的逐年贸易顺差(对一国贸易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和美国对中国实力增强的担忧与日俱增,中美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

2018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挑起中美“贸易战”,中国随即坚决回击,引发了全球股市动荡,拖累了中美双方发展;5月中美代表团互访,经艰难谈判,双方达成部分共识,推动关系走向缓和。

然而中美间分歧并未消弥,贸易战还会烽烟再起吗?(2)中美贸易战还会烽烟再起吗?请亮出你的观点,联系三则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8分,要求:①观点明确;②逻辑自洽;③史论结合;④200字左右)4.(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我党早期“农民运动之王”的毛泽东,心中十分清楚: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因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

——熊华源《毛泽东、朱德共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贡献》(4 分)(1)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关史实,简述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解决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的。

材料二: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以苏维埃为榜样,不采用资产阶级国家的议会制,以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为出发点,给人以全新的感觉。

这种选择并非是盲从, 而是经过比较、思考后的慎重选择,当然也有自己的创造。

——陈扬勇《<共同纲领>与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确立》(2)联系材料二,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在制度上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

(4 分)材料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 亿元增长到2017 年的82.7万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 元增加到 2.6 万元。

40 年来,我国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党的十八大以后,又推出一系列顺应百姓呼声的改革新政,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我们能如此接近中华民族复兴目标的一个主要原因,并联系所学知识加以阐析。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6 分)参考答案1.(1)丝绸之路唐朝(2分)(2)时间上:古代的开放——近代的封闭空间上:从陆路——海陆兼有。

(4分)(3)观点: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对外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开放是正确的战略抉择、开放使国力强盛等等)①在古代,我国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并且还主动与周边国家进行友好交流(如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加强了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使国力强盛,出现东学西渐的现象;②清朝实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使中国远离了世界工业文明的大潮,慢慢落后于世界,遭受了西方列强的一次次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顺应经济全球化,实行对外开放,使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综上所述,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

(观点和史实一一对应,史实需要两个)2.本题采用分层评价的方式。

第一层次,只结合一则材料进行分析。

(1-2 分)第二层次,能结合两则材料进行分析,但是缺乏逻辑联系。

(3-4 分)第三层次,能结合两则或多则材料进行分析,且表述逻辑严密。

(5-6 分)观点1:综合国力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命运。

(2 分)1840 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被迫开放上海等城市,使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分)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设立上海浦东开放区,主动引入外资,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上海世博会和上海进博会的承办说明上海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提高。

(2 分)观点2:上海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

(2 分)洋务运动时期的江南制造总局和轮船招商局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

五四运动中上海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巨大力量;1921 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4 分)观点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2 分)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设立上海浦东开放区,主动引入外资,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上海世博会和上海进博会的召开说明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4 分)3.(1)6分,任选以下一题作答,评分要求如下。

①1945年,中美是反法西斯的盟友;(3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同样给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不承认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3分,其他表述符合题意即可,如答“1950年后,美军轰炸东北边境城市,入侵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

”)②上图反映出中美贸易在1971年从无到有;此后保持逐年增长趋势;尤其是1978年后增长极快。

(2分)1971年后中美关系开始解冻(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1976年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决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4分,任答两点)(2)8分,本小题评分可从以下四方面考虑,但切忌将这些方面割裂开来评判。

•观点:观点明确,视角全面。

2分•逻辑:条理清晰,逻辑自洽。

4分层级三:能从2个以上角度展开论证,逻辑严密。

(3-4分)层级二:能从1个角度展开论证,逻辑自洽(1-2分)层级一:逻辑混乱、相互矛盾(0分)•史实:史实确切,史论结合。

2分•特色: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不简单抄录教科书,可加2分。

本小题最高不超过8分。

示例1:中美不会再爆发贸易战。

历史证明,中美合作才能双赢。

(角度一)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是反法西斯的盟友,互相帮助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反之中美敌对,给世界带来的是不稳定。

现实需要,中美合作才能发展。

(角度二)经济全球化使中美两国经济联系日益明显,中美合作有利于促进双方经济发展、提高各自人民生活水平等。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力,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

而且,中国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意同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问题。

(角度三)示例2:中美贸易战不可避免。

经贸关系是由政治关系影响的。

(角度一)如中美在1949年前后关系的变化是因为美国不愿意承认新中国。

而中美建交后,中美经贸就迅速发展。

两国间的政治关系受两国利益影响。

(角度二)而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力,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在各个领域对美国的地位形成了挑战。

美国为自身国家利益,企图遏制中国的发展,贸易战是其中重要的选项。

4.(1)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2 分)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

(2 分)(2)在中外历史经验的比较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新中国的政治体制不能搞西方的议会制。

(1分)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 分)(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其中原因 1 分,阐析 5 分,共 6 分。

阐析部分采用分层评价,评分办法可参考如下:①第一层次:能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其中一~二个时期的史实加以分析,且史论结合、逻辑顺畅,给 1-2 分。

②第二层次:能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三个时期的史实加以分析,且史论结合、逻辑顺畅,给 3-4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