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评析题(小论文)应试技巧分析
高考历史评析题怎么做
高考历史评析题怎么做高考历史评析题怎么做技巧一:审题①一般情况下,应读两遍。
第一遍粗读,游览,了解大意。
主要任务有两个:第一,了解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②审读设问,带着设问仔细读材料,将材料读懂、读透。
a.细读材料时要注意具体材料具体分析。
如古代史的材料多为文言文,须像语文课上分析古文一样,进行字斟句酌,读透材料的本义并挖掘其引申义。
世界史的材料多为外来的翻译文,有的句子很长,很难读懂;此时,可按语文课中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来处理,先找句子的主、谓、宾语,再找定、补、状语等其他修饰成分。
b.阅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
因为设问的实质是为解析材料确定方向,使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能够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
所以明确设问要求,据设问考查的方向重新仔细读材料,是尽快获得有效信息的捷径。
c.阅读材料时,除读懂材料正文外,还要特别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处。
这些说明性文字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作者、背景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有时能起到“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效。
技巧二:找联系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找”与“读”往往是一致的,不需要将两者截然分开.①阅读全部材料之后,要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
一般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中心。
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题的一些材料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
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②找出材料与教材的连接点。
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联系准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③找出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体会命题者的意图。
材料解析题是“史论结合”的典型题目。
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因为“论从史出”,结论要从对材料的理解、发掘、升华中得出。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解题技巧大全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解题技巧大全论证的思维逻辑01论证类的题目要求一般要求我们结合相应的材料或史实,对相应的观点进行论证,多属于“是什么”的层面。
02常见问法①材料中的观点/论题有何依据/理由?②任选一个角度/任意提取两项信息,自拟论题进行论证。
③结合材料,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证。
3常用的答题格式(一般要求“表述成文”)观点/论题:××××××(先找准关键词,然后确定观点,一般要写成一个陈述句)用史实来论证观点:①如果是单层次的,直接找到恰当史实论证即可;如果论点是多层次的,要逐条论证清楚;②史实与论点要紧密结合,一般至少要两个典型史实(孤证不立);结语:因此/综上所述……04典型例题材料一美国学者珀金斯认为,从中国农书来看:王祯的《农书》(1313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1628年),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全是前一本书的重复。
品种没有增加,性能没有改变,生产技术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增长到32%;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增长到26%;贡德·弗兰克认为,直到1800年,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历史学者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明清时期的社会究竟是不断发展,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问题1:请对材料中提出的论题进行论证。
(12分)(如果分值比较大,类似小论文的题目可以这样写)参考答案:明清社会发展与停滞并存(总论点)。
明清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分论点)。
经济领域,农业上高产作物引进推广,人口增长;私营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繁荣,工商业市镇兴盛,白银广泛使用,出现商帮。
社会治理上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发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税制改革,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减弱。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分析及复习策略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分析及复习策略高考历史考试中的小论文题型一直是考生们备考的重点之一。
小论文题型能够考察考生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了解历史小论文题型的特点及相应的复习策略对于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在高考历史小论文中,经常出现的题型包括分析题、比较题、评述题和解决问题题。
每种题型都有其独特的要求和特点。
首先,分析题是最常见的一种题型。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分析某一历史事件或问题的原因、结果、影响等方面。
在回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线索,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分析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对于这类题目的复习,考生需要掌握历史事件的基本概念、事实和发展过程,结合详细的历史材料进行分析和论证。
其次,比较题要求考生对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文化现象进行比较。
这类题目主要考察考生的系统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回答比较题时,考生需要首先了解所要比较的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之处,并注重找出原因和影响。
针对这种题型,考生应多接触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事件、文化现象,并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特点。
第三,评述题要求考生对某个历史事件、理论、观点或时期进行评论或评价。
这类题目考察考生的历史知识运用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回答评述题时,考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论证,对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全面思考和深入分析,注重提出自省和创新的观点。
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多读历史名著、名家论著,了解不同历史学派的观点和分析方法,并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解决问题题是高考历史小论文中的一种较为特殊的题型。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结合给定的历史材料,回答提出的问题或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回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首先需要仔细阅读和理解历史材料,明确问题的意思和要求,然后进行思考和分析,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并结合历史材料进行论证。
对于这类题型的复习,考生需要做大量练习,多接触和掌握历史材料,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答题技巧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答题技巧一、开门见山亮观点亮明观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观点明确与否是论文质量档次高低的前提,也是能否吸引判题人第一注意的关键。
对于史论题,由于在题干或材料中已经提供,只要略加改造即可。
而史料题,则须先阅读史料,注意材料(包括题干和引文)中提供的信息点、关键词。
寻找论述方向,自己确立观点。
二、运用材料加知识在选择论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史实论据的典型性、针对性、确切性。
“一个典型的事例胜过千万句空洞的说教。
”几乎所有的小论文题都要求学生“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切勿小看“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这两个短语,它意味着要求学生在论证观点、遴选史实时,必须一方面充分利用材料中的史实,另一方面还要把我们在教材中所学过的能证明观点的典型史实挖掘出来,简单说来,论据即“材料史实+所学史实”,即先把材料提供的论据充分用好,再用所学知识来弥补。
三、史论结合多角度在论证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选择史实,力求证据充分。
论证原则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单纯的史实堆砌,或者是空洞的论述,都是不能得高分的。
多角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依据历史的纵向线索;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从同类事物对比角度论述(古今、中外);材料中提供的其他角度。
但更需要学生结合题目材料本身所提示的视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格式讲究总分总论文分段,突出结构。
论文总体结构为:总—分—总。
具体工作就是围绕(论点),确立分论点,选择论据和预设的结论。
由于字数有限,分论点不宜过多,但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尽可能多层次、多视角地阐述。
五、语言精练上档次语言要精练,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表述要成文,切忌要点式作答。
如果可能在论证完成后,再用凝练的语言对观点进行回扣或理论升华,使整篇论文档次有所提升。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的考查价值1.高考命题改革的有效路径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适应国际大背景及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近年来,我国高考历史学科命题思路已经逐步完成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并正在积极探索素养立意的创新。
如何应对高考历史分析题
如何应对高考历史分析题高考历史分析题是历史科目中的重头戏,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历史资料、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以下将从答题技巧、学习方法以及备考建议三个方面,介绍如何应对高考历史分析题。
一、答题技巧1. 仔细审题:在回答历史分析题之前,一定要仔细审题。
了解题目所要求回答的具体内容,切忌漏读或误读题目,以免导致答非所问。
2. 把握时间:高考时间紧迫,因此掌握好答题时间至关重要。
在解答历史分析题时,可以将时间分配为解题和写作两个部分,确保不会因耗费过长时间而无法完成其他题目。
3. 结合历史资料:历史分析题一般会提供相关历史资料,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料作为论述的基础和支撑。
通过引用相关资料、数据或者引述历史人物的言论,可以提升答案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4. 突出重点:历史分析题往往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要善于区分重点和次要的部分,并在回答中重点突出。
可以通过在书面表达中使用格式化、加粗、斜体等方式来凸显关键信息。
二、学习方法1. 学习历史知识:历史分析题是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察。
因此,学生应该通过认真学习历史课本、参考书、历年试题等,对历史事件、人物、背景等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
2. 多做历史分析题:通过多做历史分析题,可以熟悉题目的出题规律和解题思路,增强自己的答题能力。
同时,多做历史分析题也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历年高考的命题方向和重点,更好地应对考试。
3. 结合课外拓展:历史分析题往往需要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平时可以适当拓展历史学习的范围,关注当前社会、国际热点,通过学习历史事件的演变和影响,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
三、备考建议1. 制定复习计划:在备考历史分析题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科学分配各个内容模块的复习进度,保证能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
2. 整理笔记: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要结合笔记的整理,可以将历史事件、人物关系、重要日期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专题03 历史小论文【观点评析类】题型与方法讲解-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
2021高考历史真题(广东卷)
【参考答案一】 观点:我非常认同《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目标一,应该寻找中 华民族的光荣历史,重视历史传统教育、塑造中华民族国民精神品格 的作用。 论证: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 并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以儒家思想等为核心 的中华文化圈。 然而,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一直处 于被侵略挨打和屈辱求和的历史地位,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灭, “东亚病夫”成为了当时世界强国对中国的蔑称。 1931年,日本发 动了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沦陷,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的民族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1932年,《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应运而生。 通过寻找我国的光荣历史,有助于激发学生民族复兴的思想,培养他 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及为中华之复兴而自觉奋斗的精神,有 助于唤醒当时的中华国民抗日救亡的意识,对后来的抗日战争的胜利 也起到了一定的思想促进作用。同时,又充分体现了历史教材要符合 时代要求,为政治服务的功能。
分析: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 碰撞,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如何认识西方文化,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维新派的托古改制与宣传进化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袁世凯的尊孔 复古、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这些论调在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逐渐归于理性,青年学生既要汲取传统文化 中的精华,又要吸收西方先进文化。30年代以来日本侵华加剧,民族 危机空前加深,这一目标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了解 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又可以培养其对本民族运动的责任自觉。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 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历史小论文题解题方法
历史小论文题解题方法不论是高考全国文综卷还是部分自主命题省份的历史卷,小论文题或历史论述题都是占分值较多、难度较大、学生最怵的题型。
因为,要在紧张的十几分钟时间内写出思路清晰、论证严谨的两三百字不是件容易的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历史小论文题解题方法,希望大家喜欢!强大的心理来源于正确的认识和坚实的功底。
此类试题考查的本就是高考考试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中最高一级的要求,即:论证和探讨问题。
这其中包括三个层次的要求: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
所以,小论文题的难度大,也在情理之中。
同学们唯有积极应对此类题型,多练习、多总结,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和娴熟的解答技巧,方能在考试中遇题不乱,从容应对。
否则,心中已怵,下笔难免不慌;“笔头”慌乱,必将导致对史料信息提取不全面、论证思路不清晰、语言不简洁等弊端的出现。
得不到好的分数其实就是自己答题时状态不好的反映。
历史小论文这类试题考查的角度紧扣“论证和探讨问题”考核目标与要求中的三个层次,题型主要有如下几种:论证观点类、评述观点类、提出观点类等。
1 论证观点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类例如,2014 年高考江苏历史卷第 22 题,该题在设计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题意,在题引、设问中进行了多处提示。
首先提示立意;其次提示答题指向,如设问第 (1) 题中“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与第 (2) 题中“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相呼应,指向明确;最后提示了考生应该遵循的论证思路。
2 评述观点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类例如,2012 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 41 题,该题是开放式的,学生在解题时首先要说明自己认同的观点并作简要的论证。
如选择赞成的观点,可以运用全球史观指出近代西方国家的主导地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惰性。
如持反对的观点,可以从中国主动改变的角度展开。
全国卷高考历史小论文题指导分析及例题鉴赏
全国卷高考历史小论文题指导分析及例题鉴赏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介绍,指导分析及例题鉴赏一、小论文技巧总介绍历史小论文写作,必须具备三要素,那就是论点、论据、论证。
但是,高考试题中往往有严格的字数限制(200~250 字),要写好这篇小论文,尽可能拿到更多分数,建议考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题。
(一)认真审题,读懂设问,明确观点,把握方向写历史论文首先是要确立观点。
有些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中已明确观点,比较简单明了;有些是需要根据所给材料提炼观点;还有些题目要求更高,是根据材料,寻找论述方向,自己确立观点。
无论是哪一类型题目,关键是要读清楚设问,寻找材料关键词,提炼概括,亮明观点。
(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围绕论点,慎选史实在选择论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史实论据的典型性、针对性、确切性。
“一个典型的事例胜过千万句空洞的说教。
”选择史实材料的主旨必须与论点吻合,才能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
此外,几乎所有的论述题都要求考生“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切勿小看“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这两个短语,它意味着要求考生在论证观点、选史实时,必须一方面充分利用材料中的史实,另一方面还要把我们教材中所学过的能证明观点的典型史实挖掘出来,简单说来,论据即“ 材料史实+ 所学史实”。
(三)谋篇布局,注意角度,史论结合,梳理结构历史小论文总体结构通常为:总论点—分论点1—分论点2 —结论。
由于字数有限,分论点不宜过多,但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尽可能多层次、多视角地阐述。
可以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来分析问题,可以用历史辩证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还可以用不同的史观来分析问题。
但更需要考生结合题目材料本身所提示的视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充分论证,逻辑清晰,语言精炼,学科表述最后,就是考生把论点论据紧密整合撰写成文。
一定要牢记紧扣主题,观点先写,论据紧跟,论据不能空洞重复,客观分析,最后一句话结论,揭示历史规律。
行文要注意论文化,用历史学科语言表述,而不要用政治或文学语言,更不要滥用文艺性的修饰语,不然是徒费文字,无分可得。
巧破焦点问题,助力提升成绩——高考历史小论文题解答技巧
①试题呈现:运用某一学术报告、学术论著或历史人物传记的部分内容为新材料,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形成以材料观点和所学知识为依据的“设计论题+论证说明”型②考查内容:与现实热点、焦点问题相联系的具体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或历史事实专题,试题古今贯通、中外关联,体现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分段落语句的层次关系,获取正确有效的材料信息,归纳出材料的核心主旨思想,主旨思想切忌偏离主题,否则接下来设计的论题观点也会“跑调”。
第二步:在大主题框架下分别理解各个段落、句子的内涵,然后与材料主旨相联系,设计出某一具体论题,论题观点要明确,以便于收集论据,但不能超出大主题内涵的范围。
第三步:设计论点,联系材料与储备的历史知识,回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是体现《考试大纲》中“考査学生学科知识、学科素养、学科思维、学科方法和学习潜力”的题型,分值大,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高,是复习的重点与难点。
下面,笔者根据多年执教经验,分析近三年来高考三大类历史小论文题的题型与解答技巧。
“设计论题+论证说明”型
1。
高中历史中评价型历史试题解题技巧
高中历史中评价型历史试题解题技巧一、评价型历史试题:评价类试题通常是通过“评价”“评述”“评析”“认识”“看法”等引导词来提问,就某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
涉及较多的问法是回答“评价”、“影响”、“作用”等。
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的分析和评价关键在于要与历史发展的具体史实、阶段特征相结合,揭示那些历史事物的特点、作用和影响。
评价类主观题非常吻合新课程“以人为本、体验探究”的理念、符合新高考“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方向,很有生命力。
二、回答评价型历史试题的主要方法:1.主要方法:①一分为二法(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评价历史事物);②分阶段评价法(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分析评价历史事物);③主客观评价法(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评估历史事物的历史价值)。
2.最主要的评价方法——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原理(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双重标准),例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影响,既要看到资本主义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大肆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又要看到它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提供了便利,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客观上极大地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相互联系。
例如评价“圈地运动”和“西进运动”的影响,既要看到它们对英国农民和北美印第安人的夺与剥削,更要明确它们对英、美两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评价型历史试题的主要分类及解法:1.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评价:应从背景、性质、内容、作用、局限等方面进行。
例如洋务运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地主阶级洋务派兴起的一次自救运动,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防,改革教育,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增强了中国实力,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但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和设备,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最终导致洋务运动失败。
高考历史评析提解答方法
高考历史评析提解答方法
高考历史评析题解答方法可参考以下步骤:
1. 仔细阅读题目的材料,从中提取关键信息。
2. 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分析、整合,提炼出有用的信息。
3. 根据题目要求,对提炼出的信息进行评价。
在评价时,要明确评价的主体、客体及标准。
评价的主体就是评价者自身,要依据题干所给的信息和自己的知识储备来进行评价;评价的客体就是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物,评价的标准要依据题目要求和历史事物的性质来确定。
4. 表达自己的观点,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分层次、有条理,尽量运用历史专业术语进行表述。
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从多个角度全面思考问题,不能遗漏任何相关信息,同时也要注意答案要符合历史事实,不能带有个人主观色彩。
历史评析类题目答题方法
历史评析类题目答题方法
历史评析类题目是一种常见的历史考试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文化遗产等方面的评价和分析能力。
以下是一些答题方法:
1. 明确评析对象:在答题前,首先要明确评析的对象是谁,是什么历史事件、人物或文化遗产等。
2. 分析历史背景:在评析之前,需要了解评析对象的历史背景,包括时代背景、社会背景、政治背景、文化背景等,以便更好地理解评析对象的本质和意义。
3. 阐述评析观点:在评析过程中,需要明确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用史实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同时,需要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避免主观臆断和过度评价。
4. 对比分析:可以将评析对象与其他相关对象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其特征和差异。
5. 评价结论:在评析结束后,需要给出明确的评价结论,并且强调评析对象的重要性和意义。
总之,历史评析类题目需要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评价,并用史实和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
高考历史解题技巧和方法
高考历史解题技巧和方法
历史作为文科考生的一门重要的科目,也是很多学生头痛的科目之一。
下面是几种高考历史解题技巧和方法,帮助大家提高历史考试成绩。
1. 认真审题
高考历史考试中贯穿始终的就是“考查证明能力”。
所以,在作答历史试题时,必须认真审题,并经常反复查看题目和题目所给材料,对题目进行深入理解和领会。
2. 把握思路
在做历史试卷前,要有一个明确的解题思路。
可以将试卷上的所有题目通读一遍,先做易题,再专攻难题,以提高答题的效率。
3. 留意关键词
解题时要注意关键词,学生需要关注到史事件或人物的时间、
地点、原因、影响等要素,避免偏题。
同时,还要善于分析和概括
历史材料中的关键性内容,做到言简意赅。
4. 注意简答题的细节
在历史考试中,有许多题目只需要简单地回答问题。
但同学们
有时会因为粗心大意而丢分。
要认真阅读题目,考虑问题的关键点,并注意回答时语言不要有歧义。
5. 看图说话
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常常会涉及到历史事件、文物图片等资料
性内容。
对于这些资料,学生们要具备一定的辨析能力,看图说话,提取出关键的信息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判断能力。
以上就是关于高考历史解题技巧和方法的简单介绍,希望能对
同学们的历史考试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小论文的真题研究和解题技巧分析
高考历史小论文的真题研究和解题技巧分析一、如何写好历史小论文?1、具备历史小论文的三要素(1)论点(观点):观点应明确、清楚(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证据要准确求真。
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
(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a.论证过程逻辑要清楚、严密,经得住推敲,做到证据与观点之间的无缝连接。
b.论证过程应有“历史味”,用学科语言,做到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切忌大白话和空发议论,或简单的罗列史实。
不能像问答题一样,应以文章的形式来表现3.语言精炼:历史小论文一般都有字数限制,应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命题意图的基础上,先打草稿或列腹稿再动笔,以保证语言精炼,切中要害。
二、解题技巧(一)、浏览材料,找关键词,明确观点。
很多学生,在提炼观点时没有根据题意,导致跑题而失分,十分可惜。
因为题干中的观点并不全面,我们不能完全获悉,所以,就必须要阅读材料,找出关键词。
何为“关键词”?那就是材料中的主体或者是围绕的中心,它反映了材料的主要意思和要旨。
一般来说,要把题干中的问题带到材料中去阅读,如2010年中的“历史前提”其实就是讲资本主义有萌芽到发展的条件或者是原因,2011年的“西方崛起”就是讲西方崛起到底是自身发展的结果还是受外部影响或者是内外相组合的产物。
当然,如果材料太长,我们还要学会分层处理,关键词一般应该是出现的频率比较高的字眼。
找出关键词,明确观点,也就完成了该题的第一步。
(二)、联系知识,罗列论据,安排结构。
一般来讲,高考试题中的小论文题的材料不会是生僻冷门的,应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内容,换言之,是我们学生比较有话写之类题目。
要不然,就失去了考查的意义,也不利于高考的选拔。
如2010年的“历史前提”,我们就要联系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使用我们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唯物史观),从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去寻找史实。
比如经济上,我们就能够想到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或者是英国的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资金等。
高考历史的评价题型答题技巧[5篇模版]
高考历史的评价题型答题技巧[5篇模版]第一篇:高考历史的评价题型答题技巧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每个人都期待自己能把握好宝贵的时间。
人生是宝贵的,是随时间发展的过程,有限的人生可以用时间衡量。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的评价题型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对历史作用、历史影响、历史意义三者的区分1.作用,就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或效用;影响,是指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意义,指的是价值和作用。
2.作用和影响基本相同。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历史答题中,一说作用和影响都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影响从性质看,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从范围看,有对内(如国内)影响,有对外(如国际)影响;从时间看,有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等等。
3.意义和作用、影响相比较,它的范围就要大得多。
一般地讲,性质、特点、作用、影响、后果、评价、经验、教训等都属于“意义”的范畴。
所以,如果题目问某件事的意义怎样,上面提到的这几点都应该加以考虑.二.影响、作用类历史试题的设问方式及答题模板1.设问方式(1)限定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样的消极影响,有何积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影响,对世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
(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或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
2.答题模板第一种: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1)政治影响:主要是从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方面回答。
(2)经济影响:主要从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否开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促进了经济理论经济的变革、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使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是否促进了国内外经济的交流、是否增强了国力、是否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回答。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总结(3篇)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总结历史的答题技巧①选择题:历史选择题通常为最佳选择题,应注意总结归纳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的不同表述风格和习惯;对难度较大的题目,宜在含义截然相反或十分相似的两个选项之间做出选择。
②综合题:读题时要注意标出重点和关键点,提炼出所有有效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回答问题。
考生落实在卷面上的答案要做到“五化”,即书写工整化、层次段落化、表述要点化、要点序号化和重点重复化。
高考历史答题注意事项1、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历史选择题答题妙招1.绝对化的选项一般错误2.省略号后有答案,否则也会被省略3.抓大放小抓主流,有全集时不选子集4.矛盾的互补选项中必有一个是答案5.答案一般是主流,陌生选项不靠谱6.看见什么选什么(题目考察的是历史现象)7.看见什么不选什么(题目考察历史本质、规律、特点)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总结(二)第一种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材料分析……”,就是解题时必须完全依据材料进行,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种提示是“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
第三种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知识相结合。
高中历史学科应考技巧(精选五篇)
高中历史学科应考技巧(精选五篇)第一篇:高中历史学科应考技巧历史学科应考技巧一、总原则1.考试心态:不急不燥,沉着应战;稳扎稳打,考虑周全;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
2.答题顺序:自前至后,先易后难,绕过难题,不可恋战;易题做对,心里坦然;难题标出,回头再看。
3.答题要领:审题准确,突出重点;小题求准,大题求全;多思精写,美化卷面;列纲四化,一目了然。
二、选择题1.如何审准题干:中心词语,一定抓住;限制条件,要搞清楚;考查意图,心中有数。
2.如何取舍选项:①正向肯定法:若对正确的选项很肯定,则用此法。
②反向排除法:若对错误的选项很肯定,则用此法。
③双向取舍法:肯定一个选项时,要清楚另外三个选项的错误之处。
(注意:凡是不符题干要求的选项、凡是自身表达错误的选项,都是错误选项)。
④好中取优法:若四个选项都正确,则从中选取一个最优选项。
3.如何慎待熟题:高考题都是原创题,与熟题相近而不相同,力戒因“似曾相识”而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三、材料题1.如何阅读材料:①读事——为事件定位;②读问——为问题定位;③读词——代词连词中心词;④读交点——找材料与课本的交叉点,为考点定位;⑤读出处——明确材料的出处,为材料定位;⑥读题意——读历史题不同于读语文题,重意轻字,不要被个别生僻字所惑。
2.如何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分多多答,分少少答。
不要不分轻重或问牛答马。
3.兼顾前后各问:一问是关键,问问相关联;史论要结合,回答要简练;论点要明确,围着材料转,材料中没有,再把课本翻;纵横要兼顾,“总”“分”要周全;开篇就拿分,出言莫随便;最后结束语,言简意要远。
4.应对山东特色题:地方特色题,全是原创的,材料很新鲜,一定读仔细。
课本交叉少,答案材料找,主观来发挥,关键靠动脑。
四、总提示1.概括:概括要宏观,源于材料中,提炼加引用,要点了于胸;心胸如大海,视角象雄鹰。
2.比较:①注意对应性(同一方面问题的共性或个性)。
高考历史材料题、小论文题答题指导
高考历史材料题、小论文题答题指导高中历史材料题1、总体思路:联(联系课本、笔记内容,寻找是否有依托的内容和观点,然后迅速简单记下稿子上)→→找(找回材料,印证材料是否有课本提及的观点,逐一标示出)→→联(对材料与课本吻合的观点,答题时尽量联系用上课本观点、专有名词)2、具体步骤:明(明中心)→→审(审问题)→→划(划材料)→→联(联答题)(1)明(明中心):无论题目有多少问,都总是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
明确中心后,每问都必须环绕此中心作答,不能脱离。
明确中心方法有四:①浏览全部的问题,看从哪一板块、哪一具体问题设题;②紧盯材料的出处:标题、注释(尤其是时间、人物、著作等);③抓住中心句:通常在段或句的首、尾、中;④根据材料大意自己提炼。
(2)审(审问题:三审一挖不分割):①审清题目能力要求(论述?比较?评析?尤其是比较,技巧性最高)②审全求答项及分值,依此定分点及观点(答点≥分值)。
尤其要注意结合……(如背景)列举(或评价)……(如措施)此类问法,别忘记要答结合后的求答项;③审准答案来源及答题的范围(如时间)、方向(政治、经济、文化),以防止答非所问。
答案来源有以下三种情况:A、根据材料……回答,则答案从材料中即可提炼完整;B、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则答案既要从材料又要结合课本所学提炼;C、请回答,则答案来源同②。
④挖:尽量挖掘题干的有效信息,答题时务必将之变为答案。
⑤不分割:要将各问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思考,因各问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
(3)划(划材料):根据问题中的求答项,在材料中用不同的序号及线条将各求答项观点分别标示出来。
要求:必须要逐段、逐句分析提炼观点,尤其是短材料更应该如此,一句话往往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观点。
(一般以句号、分号、省略号为依据;尤其是要注意省略号两侧的语句;部分答案可能就是句子的缩写)(4)联(联答题):①运用好“联→→找→→联”公式②因各问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所以注意前后问是否有递进关系,前面的问往往为后面的问提供答题的思维方向(或许,回头就是答案)③简洁作答:点多、面广、话短(答案组织:A、择录材料中的某些短句、字词,但不宜过多抄袭长句;B、联系利用课本的经典结论或观点;C、自己归纳、提炼,尽量用上专有名词、习惯用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评析题(小论文)应试技巧分析【命题特点】试卷中出现一种以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几种观点展开评述的题目,也称开放性试题,这种题型设计极大地反映了新课程对学生学科思维和学科能力的考查,符合课改方向。
【真题回顾】典型例题1、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卷(课标)第41题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对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界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发达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临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改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典型例题2、2012年高考全国文综卷(新课标)41“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图1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评分参考】第一等(12—9分):①观点明确;②能有机结合材料并充分利用中外史实,多角度论证观点;③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第二等(8~5分)①观点较明确;②能结合材料或利用相关史实论证观点;③论述较充分,表达清晰。
第三等(4~0分)①观点不明确;②未能利用材料或史实解释观点;③论述欠充分,表达不清晰。
【得分技巧】细读评分参考,我们看到可以清楚的看到要想答好此题必须做到:1、观点明确;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充分;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逻辑严密、充分;4、表达清晰(语言、文字)。
具体来说应做到:1.具备历史小论文的三要素:(1)论点(观点):观点应明确、清楚(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证据要准确求真。
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
(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A.论证过程逻辑要清楚、严密,经得住推敲,做到证据与观点之间的无缝连接。
B.论证过程应有“历史味”,用学科语言,做到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切忌大白话和空发议论,或简单的罗列史实。
2.表述成文:不能像问答题一样,应以文章的形式来呈现3.语言精炼:历史小论文一般都有字数限制,应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命题意图的基础上,先打草稿或列腹稿再动笔,以保证语言精炼,切中要害。
【解题步骤】(一)、浏览材料,找关键词,明确观点。
很多学生,在提炼观点时没有根据题意,导致跑题而失分,十分可惜。
由于题干中的观点并不全面,我们不能完全获悉,因此,就必须要阅读材料,找出关键词。
何为“关键词”?那就是材料中的主体或者是围绕的中心,它反映了材料的主要意思和要旨。
一般而言,要把题干中的问题带到材料中去阅读,如2011年的“西方崛起”就是讲西方崛起到底是自身发展的结果还是受外部影响或者是内外相组合的产物。
当然,如果材料太长,我们还要学会分层处理,关键词一般应该是出现的频率比较高的字眼。
找出关键词,明确观点,也就完成了该题的第一步。
(二)、联系知识,罗列论据,安排结构。
一般来讲,高考试题中的小论文题的材料不会是生僻冷门的,应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内容,换言之,是我们学生比较有话写之类题目。
要不然,就失去了考查的意义,也不利于高考的选拔。
如2011年的“西方崛起”原因,我们最好从内外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样既符合我们的唯物史观,也利于保证论文的完整性和字数。
而2012年的“冲击——反应”,史料应经显现在材料中,只要按照图示安排好内外事件的对应关系,展开论述即可。
(三)、下笔成文,讲究格式,史论结合。
所谓“万事开头难”,写论文也不例外,因此一定要下定决心,写好开头。
有些学生写的开头很长,但观点始终没有明确,有点含含糊糊的味道,这是不行的。
其实开头不要写得太多,就是开门见山,观点是什么就写什么。
如2011年的“西方崛起”就写“西方崛起是西方自身发展和外来文明共同作用的结果。
”同时,一定要讲究格式。
在高考评分中对论文的结构是要计分的,这就要求考生应该在论文中分段,突出结构。
如2011年的“西方崛起”,就至少三段,第一段是观点,第二段是外因,第三段是内因,最好还有个总结。
如果单列政治、经济、思想原因的话,最好也将它分开写,这样显得有层次结构。
另外,史论结合要求学生史中有论,论从史出。
一定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
单纯的史实堆砌,或者是整篇的论述,都是不能得高分的。
【例文赏析】2011年高考41题1、关于西方崛起,第一段材料认为西方崛起引人入胜,究其原因主要由内因决定,其他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附属。
而第二段材料认为西方崛起因素除了内因以外,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影响,我赞成第二种观点。
理由如下:西方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
思想上,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
但在西方向近代迈进的过程当中也深受其他文明影响。
如中国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取代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动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所有的这些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的崛起。
2、西方的崛起既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同时也是社会内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西方的崛起是在充分吸收古代亚非文明的基础上逐渐起步、发展并超越的。
古代的亚非文明不论在经济、科学技术还是在航海、贸易等方面均处于领先世界的行列。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如造纸术、印刷术传入欧洲,便利了文化知识的传播,成为新教传播的工具;火药传入欧洲,使欧洲在武器制造方面逐渐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同时促进了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指南针的传入,为欧洲的造船和航海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打开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可以说,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促使欧洲率先迈入近代社会。
步入近代社会后,西方国家通过殖民侵略、扩张,把广大亚非拉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从而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掠夺了大量原料,扩大了海外市场,所有这些都为其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诚然,西方的崛起主要是其自身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伴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近代资产阶级不满神学压制、神权统治及专制制度,于是兴起了一系列的思想解放运动,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并爆发了席卷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工业革命。
所有这些均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西方社会的迅速发展,从而成为近代文明中心并迅速崛起。
2012年高考41答案一:若赞成“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
注意从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和近代中国文明的落后性对比,然后从西方历次侵华(“冲击”)后,中国人如何从器物—制度—思想等层次向西方学习着手回答。
答案二:若反对“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角度给予否定。
可以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各阶级阶层先进分子发起的一系列运动的历史背景入手,注重分析各运动发生时中国内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的变化,由此强调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和必然性。
答案三:若认为“冲击—反应”模式存在片面性,则可以从从答案一与答案二两方面综合辩证评析,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从内应角度给予否定。
【应用实践】1、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
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
(6分)(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陈旭麓先生认为传统经济结构的近代更生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存,但以积极影响为主,我认为是科学的。
因为,经济结构变动虽产生了诸如人们收益减少、传统谋生手段的消失、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世风日下等负面现象,但经济结构的变动,更促进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进而推动社会政治体制,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促使中国融入世界潮流,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
而且还出现妇女进入近代企业做工,部分女孩创新产品,出口美国,获取收益,也是有力的证明。
2、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
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
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疾、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
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成立社会保险的专门机构,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编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述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参考:社会福利制度发展迅速;福利保障内容全面,范围广;制度完善。
评:福利制度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规模运用,是二战后西方国家发展经济巩固统治的重要政策,有利于西方国家经济的恢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