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小论文的真题研究和解题技巧分析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解题策略与教学反思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解题策略与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7e5e2a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02.png)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解题策略与教学反思历史学科在高考中一直是学生们头疼的科目之一,尤其是小论文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解题策略,并对历史小论文的教学进行深入反思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历史素养。
一、解题策略1. 切题立意:在面对历史小论文题时,首先要仔细审题,理解题目所要求的历史事件或问题,明确立意。
通过综合分析题目,确定自己要论述的主题和要点,并在文中贯穿展开。
2. 查找资料:历史论文最重要的是要有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在解题之前我们要进行大量的资料查找和阅读。
可以从教科书、参考书、历史专著以及相关的互联网资源中寻找相关资料,确保自己对题目有足够的了解和掌握。
3. 简明扼要:在写作过程中,应该保持思路清晰,语言简明扼要。
尽量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避免冗长的叙述和废话。
可以通过列出提纲、归纳总结等方式来梳理思路,使文章更具条理和逻辑性。
4. 举例论证:在论述观点时,适当引用具体的历史事例或事件进行支持和论证。
通过举例子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说明问题,提升文章的说服力和可读性。
5. 总结回顾:在文章的结尾可以对整篇论文进行总结和回顾。
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和主题,以及相关的历史事实和证据。
同时,可以对历史问题的影响和启示进行深入思考和思考。
二、教学反思与改进1. 培养历史思维: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是记忆和背诵,忽视了历史思维的培养。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例如分析问题、抽象思维、综合思考等。
通过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质疑和理性思考,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
2. 独立思考与实践:历史小论文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阅读和写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实践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多样化评价方式:传统的历史考试重视纸笔测试,往往只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分析及复习策略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分析及复习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2dd805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3.png)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分析及复习策略高考历史考试中的小论文题型一直是考生们备考的重点之一。
小论文题型能够考察考生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了解历史小论文题型的特点及相应的复习策略对于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在高考历史小论文中,经常出现的题型包括分析题、比较题、评述题和解决问题题。
每种题型都有其独特的要求和特点。
首先,分析题是最常见的一种题型。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分析某一历史事件或问题的原因、结果、影响等方面。
在回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线索,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分析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对于这类题目的复习,考生需要掌握历史事件的基本概念、事实和发展过程,结合详细的历史材料进行分析和论证。
其次,比较题要求考生对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文化现象进行比较。
这类题目主要考察考生的系统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回答比较题时,考生需要首先了解所要比较的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之处,并注重找出原因和影响。
针对这种题型,考生应多接触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事件、文化现象,并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特点。
第三,评述题要求考生对某个历史事件、理论、观点或时期进行评论或评价。
这类题目考察考生的历史知识运用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回答评述题时,考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论证,对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全面思考和深入分析,注重提出自省和创新的观点。
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多读历史名著、名家论著,了解不同历史学派的观点和分析方法,并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解决问题题是高考历史小论文中的一种较为特殊的题型。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结合给定的历史材料,回答提出的问题或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回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首先需要仔细阅读和理解历史材料,明确问题的意思和要求,然后进行思考和分析,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并结合历史材料进行论证。
对于这类题型的复习,考生需要做大量练习,多接触和掌握历史材料,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历史小论文题解题方法
![历史小论文题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84ffbc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e.png)
历史小论文题解题方法一、坦然面对,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强大的心理来源于正确的认识和坚实的功底。
此类试题考查的本就是高考考试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中最高一级的要求,即:论证和探讨问题。
这其中包括三个层次的要求: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
所以,小论文题的难度大,也在情理之中。
同学们唯有积极应对此类题型,多练习、多总结,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和娴熟的解答技巧,方能在考试中遇题不乱,从容应对。
否则,心中已怵,下笔难免不慌;“笔头”慌乱,必将导致对史料信息提取不全面、论证思路不清晰、语言不简洁等弊端的出现。
得不到好的分数其实就是自己答题时状态不好的反映。
二、细心审题,把握解答的总体方向历史小论文这类试题考查的角度紧扣“论证和探讨问题”考核目标与要求中的三个层次,题型主要有如下几种:论证观点类、评述观点类、提出观点类等。
1论证观点(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类例如,2014年高考江苏历史卷第22题,该题在设计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题意,在题引、设问中进行了多处提示。
首先提示立意;其次提示答题指向,如设问第(1)题中“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与第(2)题中“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相呼应,指向明确;最后提示了考生应该遵循的论证思路。
2评述观点(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类例如,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41题,该题是开放式的,学生在解题时首先要说明自己认同的观点并作简要的论证。
如选择赞成的观点,可以运用全球史观指出近代西方国家的主导地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惰性。
如持反对的观点,可以从中国主动改变的角度展开。
其次,要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价,指出其背后的特定视角或立场,由此肯定其合理之处,批判其不足之处。
材料中的观点是典型的西方中心论,夸大了西方冲击的作用。
所以我们既要重视历史发展的外来因素,也不能忽视内部的主观能动性。
历史小论文的题型及突破
![历史小论文的题型及突破](https://img.taocdn.com/s3/m/71b4667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4.png)
历史小论文的题型及突破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高考历史“史论题”突破技巧及范文一,历史小论文写作步骤第一步:据材料归纳概括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合理精炼,要响亮新颖。
第二步:史论结合,论证观点。
以史实论证观点,以观点分析史实。
做到史实和观点默契结合。
第三步:做一个精炼有力的总结,形成一个结论,进行理论升华。
二、高考小论文写作示范1、主题提炼类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封建阶级的衰落;指南针促进了西欧航海技术的的提高,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由此可见,中国的古代科技传入到欧洲之后,促进了西欧社会的转型,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2、观点评析类(1)鸦片战争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综上,中国近代化是在外部冲击下做出3、目录对比类增加民生生活史部份;增加国民党领导下的抗日部分、4、论证关系类科学技术促进了劳动工具的改进,有利于生产力提高。
(3分)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3分)总结:综上所述,上述四个要素在20世纪后并没有弱化,反而得到了持续强化,西方世界并没有因此走向衰落。
5、演变趋势类例:论题:科技的发展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
反映了在科技影响下钟表功能的变化越来越多样化。
6、信息说明类(现象解释类)信息:应对危机手段由军事到对话、合作到转变,军事行动范围扩展到欧洲以外。
(2)说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参与国际维和行动,以及北约东扩的影响。
(4分)7、提取(关联)类似信息类—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00e57a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2.png)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答题技巧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答题技巧一、开门见山亮观点亮明观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观点明确与否是论文质量档次高低的前提,也是能否吸引判题人第一注意的关键。
对于史论题,由于在题干或材料中已经提供,只要略加改造即可。
而史料题,则须先阅读史料,注意材料(包括题干和引文)中提供的信息点、关键词。
寻找论述方向,自己确立观点。
二、运用材料加知识在选择论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史实论据的典型性、针对性、确切性。
“一个典型的事例胜过千万句空洞的说教。
”几乎所有的小论文题都要求学生“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切勿小看“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这两个短语,它意味着要求学生在论证观点、遴选史实时,必须一方面充分利用材料中的史实,另一方面还要把我们在教材中所学过的能证明观点的典型史实挖掘出来,简单说来,论据即“材料史实+所学史实”,即先把材料提供的论据充分用好,再用所学知识来弥补。
三、史论结合多角度在论证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选择史实,力求证据充分。
论证原则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单纯的史实堆砌,或者是空洞的论述,都是不能得高分的。
多角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依据历史的纵向线索;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从同类事物对比角度论述(古今、中外);材料中提供的其他角度。
但更需要学生结合题目材料本身所提示的视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格式讲究总分总论文分段,突出结构。
论文总体结构为:总—分—总。
具体工作就是围绕(论点),确立分论点,选择论据和预设的结论。
由于字数有限,分论点不宜过多,但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尽可能多层次、多视角地阐述。
五、语言精练上档次语言要精练,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表述要成文,切忌要点式作答。
如果可能在论证完成后,再用凝练的语言对观点进行回扣或理论升华,使整篇论文档次有所提升。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的考查价值1.高考命题改革的有效路径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适应国际大背景及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近年来,我国高考历史学科命题思路已经逐步完成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并正在积极探索素养立意的创新。
高考全国Ⅰ卷历史小论文答题技巧与复习备考策略
![高考全国Ⅰ卷历史小论文答题技巧与复习备考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f265346a58da0116c1749a3.png)
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方推崇,成为显学 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
17世纪
。茶叶大量输往欧洲。宋应星《天工 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 开物》刊刻。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动。英国早期移民乘“五
。郑成功收复台湾。
2017全 事件简表。据李亚凡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关联,史论结合 C独立提出观
国Ⅰ卷 编《世界历史年表》识予以阐述。中国近现代史+世
点
等
界近现代史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写出所提取的小
小说《鲁宾逊漂流记》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说情节及历史现
2018全 出版于1719年, 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
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
16世纪
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 一条鞭法”改革。李时珍《本草纲目 》刊刻。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 作物传入中国。汤显祖出生,代表作 《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 束缚,追求爱情自由。
外国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 的印刷机。哥伦布到达美 洲大陆。佛罗伦萨200余 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 工人。
【答案】示例一 论题: 西方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机遇和挑战。 阐述: (1)工业革命给清政府带来了挑战。①18世纪中期兴起的工业革命, 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大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 了欧洲资产阶级的力量。②为了扩大市场,西方列强加紧了对外侵 略扩张。两次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破坏了中国的国 家主权,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2)同时工业革命也给清政府带来了机遇。①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客观上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 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②洋务运动引进了工业革命中的机器生产和 先进科技,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结论:工业革命对清政府而言,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遗憾 的是,清政府没有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失去了跻身强国行列的机 遇。
高考历史小论文解题技巧总结
![高考历史小论文解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061447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c.png)
高考历史小论文解题技巧总结如何四步巧解历史小论文一、首先审定试题的时空要求。
时空是历史学科的骨架和基本线索。
时空的确定,是历史小论文写作的前提。
时间方面可以分为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等不同阶段;空间方面可以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
我们要依据试题要求,明确时空要求,例如: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通史等。
二、其次,明确试题的主题范围。
主题即试题材料的中心话题,通常应该是一个短语的结构描述(例如:关于XXX的问题);不能够表述为一个完整的句子(XX是XXXX。
主谓宾结构具备)。
通常我们可以从试题的开头综述或者是结尾处的文章出处获取,也有一些只能从材料中整体概括。
三、再次,按照要求拟出规范提纲。
根据试题的具体要求,我们要列出答题的提纲。
例如传统小论文(材料一般是一段围绕某主题展开的文字材料),通常是观点、理由、结论三部分。
其它的阐释题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如提取材料中的某一现象,指出相关历史事件,简要概括这一历史事件,并进行评价(2018年全国卷3第42题<鲁滨逊漂流记>);依据世界史时间坐标轴提出观点(2019年全国3卷第42题);依据历史地图图示内容,提出某一观点,进行阐述(2021年全国乙卷第42题)等等。
注意:1、必须按照试题要求,分步骤回答,不能率性而为;2、观点要围绕主题展开,语言简洁,思维要发散(备二取一);3、阐述用史实说明(至少两例),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正反两面论证均可;4、结论要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等进行理论方面总结和升华。
四、最后,形成规范简介的答案。
具体内容依据上面的提纲展开,注意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史实合题,逻辑严密,结论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或者深度。
总之,历史小论文尽管材料形式多样,设问多变,我们只有在平时的知识积累方面,做题技巧的规范训练方面,以及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方面下足功夫,才能够让孩子们在考场上淡定从容,应对自如。
更多丰富历史小论文的内容,都可以在历史高考热点中获取!针对小论文的备考方案1、注意基础知识积累,梳理历史发展线索(厚积薄发);例如:2020年全国一卷列出不同时期的书名问题;2021年全国乙卷中共历次重要会议问题等;把功夫下在平时,重心前倾;2、增强审题能力,养成规范答题习惯(按图索骥);例如2018年全国卷一第42题《鲁滨逊漂流记》提取材料中的某一现象,指出相关历史事件,简要概括这一历史事件,并进行评价;2019年全国3卷第42题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问题,依据世界史时间坐标轴提出自己的观点;2021年全国乙卷第42题中共历次重要会议,依据地图图示内容,提出某一观点,进行阐述等等。
历史小论文解题技巧
![历史小论文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c0533d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e7.png)
第二段:史论结合部分(7---8分)
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 思路二:外因、内因。 思路三:国际、国内。
第三段:评论部分。(2---3分) 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
一、题 型 1、 从常规出题来看,它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针对某种观点或看法,要先行明确表态
①同意或正确 ②不同意或错误,陈述你的观点 ③辩证看待:既有合理一面也有不合理一面
2、材料有多种观点 ①同意其中一种。 ②材料观点都不同意,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三步:对观点进行论证
要求:多角度、史论结合 1、多角度
2、史论结合 3 论证要严密,不要前后矛盾
第四步:小结——理论升华 大多数高中生都达不到分类法的第五个层次,而且此环节的分值不高(2~3分), 不要把重心耗费在此环节上(按自己的能力,水到渠成)
解题述
解题概述
1材料开放 3答案开放
2问题开放 4思维开放
解题技巧指导
解题技巧指导:
步骤一:看问题、明要求、确定对象
步骤二:细读材料提炼观点 在提炼观点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并要专业化表述。
步骤三:组织答案(要求段落化、要点化但不主张序号化) 在组织答案时要分三段: 第一段观点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要求你做到两步,第一步用专业语言写出你 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观点,第二步亮明你选择的观点,表述 时用词一定要确定。比如我认为……正确、我同意……等。 (2---3分)
另一类则是一题中有几种不同的观点或看法,要 先行或先后明确表态,然后分别进行论证。
2 、从材料陈述看 一类是材料观点直接给出; 另一类是观点间接给出
3、设问类型看:包含评述,评价,评论三种 (1)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积极
巧破焦点问题,助力提升成绩——高考历史小论文题解答技巧
![巧破焦点问题,助力提升成绩——高考历史小论文题解答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5a3f32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7f.png)
①试题呈现:运用某一学术报告、学术论著或历史人物传记的部分内容为新材料,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形成以材料观点和所学知识为依据的“设计论题+论证说明”型②考查内容:与现实热点、焦点问题相联系的具体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或历史事实专题,试题古今贯通、中外关联,体现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分段落语句的层次关系,获取正确有效的材料信息,归纳出材料的核心主旨思想,主旨思想切忌偏离主题,否则接下来设计的论题观点也会“跑调”。
第二步:在大主题框架下分别理解各个段落、句子的内涵,然后与材料主旨相联系,设计出某一具体论题,论题观点要明确,以便于收集论据,但不能超出大主题内涵的范围。
第三步:设计论点,联系材料与储备的历史知识,回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是体现《考试大纲》中“考査学生学科知识、学科素养、学科思维、学科方法和学习潜力”的题型,分值大,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高,是复习的重点与难点。
下面,笔者根据多年执教经验,分析近三年来高考三大类历史小论文题的题型与解答技巧。
“设计论题+论证说明”型
1。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122d8e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0.png)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答题技巧高考历史小论文题是历史考试中难度相对较大的部分,这是因为小论文题考察的不仅仅是考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对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的考察。
因此,对于考生来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深入地论述历史问题,成为了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答题技巧的关键。
一、认真阅读并理解题目高考历史小论文的题目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考生在做题前必须仔细阅读并理解题目,只有充分理解了题目,才能正确地回答问题。
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理解问题所要求的主题或中心点:高考历史小论文通常会在题目中给出一个主题或中心点,考生需要充分认识这个主题或中心点,并在论文中贯穿始终,不可偏离。
2. 了解问题的范围和要求:问题的范围指的是问题所涉及的历史时期、国家或地区,考生需要针对题目所要求的具体问题进行答题。
而问题的要求则指的是论述的深度、角度和结论,考生需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答题。
二、全面掌握历史知识高考历史小论文要求考生对历史知识全面掌握,因此,考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历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好历史知识是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答题的基础。
在做题前,考生需要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资料的研读,加深对历史事件、历史背景、历史人物等方面的理解。
三、把握论述方法和论证思路高考历史小论文的答题方式多种多样,一般是论述型、解释型、分析型或综合型等。
考生在答题时,应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采取相应的论述方法和论证思路。
1. 论述型:这种类型的题目要求考生对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历史人物进行详细的论述和分析,考生可以通过编排层次分明的结构,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论点和论证过程,展示出个人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2. 解释型:这种类型的题目通常要求考生对某一历史术语或某一历史概念进行解释,考生应该对历史术语、概念的内容、特点、演变等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分析。
同时,需要注意深化解释过程,并结合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进行应用和拓展。
3. 分析型:这种类型的题目要求考生对某一历史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考生应该对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分析,探究其成因、影响以及历史价值等方面,这需要考生在解题过程中展示出扎实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细致的分析能力。
全国卷高考历史小论文题指导分析及例题鉴赏
![全国卷高考历史小论文题指导分析及例题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99c4457b14e852458fb57d4.png)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介绍,指导分析及例题鉴赏一、小论文技巧总介绍历史小论文写作,必须具备三要素,那就是论点、论据、论证。
但是,高考试题中往往有严格的字数限制(200~250字),要写好这篇小论文,尽可能拿到更多分数,建议考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题。
(一)认真审题,读懂设问,明确观点,把握方向写历史论文首先是要确立观点。
有些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中已明确观点,比较简单明了;有些是需要根据所给材料提炼观点;还有些题目要求更高,是根据材料,寻找论述方向,自己确立观点。
无论是哪一类型题目,关键是要读清楚设问,寻找材料关键词,提炼概括,亮明观点。
(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围绕论点,慎选史实在选择论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史实论据的典型性、针对性、确切性。
“一个典型的事例胜过千万句空洞的说教。
”选择史实材料的主旨必须与论点吻合,才能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
此外,几乎所有的论述题都要求考生“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切勿小看“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这两个短语,它意味着要求考生在论证观点、选史实时,必须一方面充分利用材料中的史实,另一方面还要把我们教材中所学过的能证明观点的典型史实挖掘出来,简单说来,论据即“材料史实+所学史实”。
(三)谋篇布局,注意角度,史论结合,梳理结构历史小论文总体结构通常为:总论点—分论点1—分论点2—结论。
由于字数有限,分论点不宜过多,但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尽可能多层次、多视角地阐述。
可以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来分析问题,可以用历史辩证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还可以用不同的史观来分析问题。
但更需要考生结合题目材料本身所提示的视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充分论证,逻辑清晰,语言精炼,学科表述最后,就是考生把论点论据紧密整合撰写成文。
一定要牢记紧扣主题,观点先写,论据紧跟,论据不能空洞重复,客观分析,最后一句话结论,揭示历史规律。
行文要注意论文化,用历史学科语言表述,而不要用政治或文学语言,更不要滥用文艺性的修饰语,不然是徒费文字,无分可得。
高考历史小论文的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小论文的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a135fa26529647d27285244.png)
高考历史小论文的解题技巧作者:袁绍萍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5年第10期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新课标全国文综卷中时常出现一种以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几种观点展开评述的历史题目,我们姑且称之为开放性试题。
这种题型极大地反映了新课程对考生学科思维和学科能力的考查,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我们大胆预测:今后的高考试卷中还将会继续出现此种题型。
因此,研究这类试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非常必要。
【典型例题】例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
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
(13分)(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例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高考历史小论文的真题研究和解题技巧分析
![高考历史小论文的真题研究和解题技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8888ff964bcf84b8d57ba9.png)
高考历史小论文的真题研究和解题技巧分析一、如何写好历史小论文?1、具备历史小论文的三要素(1)论点(观点):观点应明确、清楚(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证据要准确求真。
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
(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a.论证过程逻辑要清楚、严密,经得住推敲,做到证据与观点之间的无缝连接。
b.论证过程应有“历史味”,用学科语言,做到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切忌大白话和空发议论,或简单的罗列史实。
不能像问答题一样,应以文章的形式来表现3.语言精炼:历史小论文一般都有字数限制,应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命题意图的基础上,先打草稿或列腹稿再动笔,以保证语言精炼,切中要害。
二、解题技巧(一)、浏览材料,找关键词,明确观点。
很多学生,在提炼观点时没有根据题意,导致跑题而失分,十分可惜。
因为题干中的观点并不全面,我们不能完全获悉,所以,就必须要阅读材料,找出关键词。
何为“关键词”?那就是材料中的主体或者是围绕的中心,它反映了材料的主要意思和要旨。
一般来说,要把题干中的问题带到材料中去阅读,如2010年中的“历史前提”其实就是讲资本主义有萌芽到发展的条件或者是原因,2011年的“西方崛起”就是讲西方崛起到底是自身发展的结果还是受外部影响或者是内外相组合的产物。
当然,如果材料太长,我们还要学会分层处理,关键词一般应该是出现的频率比较高的字眼。
找出关键词,明确观点,也就完成了该题的第一步。
(二)、联系知识,罗列论据,安排结构。
一般来讲,高考试题中的小论文题的材料不会是生僻冷门的,应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内容,换言之,是我们学生比较有话写之类题目。
要不然,就失去了考查的意义,也不利于高考的选拔。
如2010年的“历史前提”,我们就要联系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使用我们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唯物史观),从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去寻找史实。
比如经济上,我们就能够想到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或者是英国的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资金等。
历史高考第42题小论文试题的深度解析
![历史高考第42题小论文试题的深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b6f83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3.png)
历史高考第42题小论文试题的深度解析一、解读题干的思路1、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即论点,观点,中心思想)提炼出论题,即根据材料内容,自拟符合题干材料意思的论题,属于论证观点题之论证自己的观点题。
是完整结论性的一句话。
(或主语+谓语+宾语组成完整结论性的一句话)2、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论述就是论证叙述,即论证叙述时,必须要有所学史实做论据支撑,切忌没有史实做论据支撑的废话、空话、大话的涛涛不绝絮叨。
历史事实,事件可以是课本中的也可以是材料中的。
一般情况下列举不同角度的三个事件。
3、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论题简明扼要,态度鲜明;论证要有史实做论据;表述言简意赅,直观明了,切忌长篇大论,过度解释。
二、答题方法和模板1、论题(观点、论点):完整的一句话2、论证(理由):列举不同角度的三个事件三、典型试题解读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
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
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
表1《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据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等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解析】本题从时代特征来看,与中美贸易战有关系,命题者以近现代史上民族危机之时,有识之士大声疾呼,鼓舞民心,努力抗争,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历史为切入点,以期达到宣扬爱国主义的目的。
从题干要求来看,这属于论证观点题之论证自己的观点题。
再看材料,不难发现这几乎就是以前全国高考新课标卷I第42题从《鲁滨逊漂流记》故事梗概中提取情节、指出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的翻版。
难度不大,容易说清楚,新课标卷Ⅱ第35题关于《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时,“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对于解决这道题很有启示。
历史小论文题解题方法
![历史小论文题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929d5e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d.png)
历史小论文题解题方法随着学术研究的推进,历史小论文作为一种非常常见的学术论文类型,已经成为了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历史小论文的篇幅通常比较短,但是其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研究,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因此,对于历史小论文题目及其解题方法的掌握,对于历史研究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历史小论文题目的分类1.事件叙述型:该类型的历史小论文主要针对某一具体历史事件,对该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2.人物传记型:该类型的历史小论文主要针对某一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人物群体,对其生平、成就、性格、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3.历史文化型:该类型的历史小论文主要针对某一历史时期或某一历史事件对其文化背景、文化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二、历史小论文的解题方法1.阅读史料:首先对于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最为基础的就是对于各种史料进行阅读和研究。
只有对于历史事件或者人物有基本认识,才能更好地去展开论述。
2.确定文献来源:在阅读史料的时候,我们需要明确一些基本问题。
比如,文献的来源、文献的可信度等等。
3.分析历史情境:对于所选定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我们需要分析其所处的历史情境。
只有了解其所处的社会和历史背景,才能更好地展开论述。
4.确定论题方向:基于以上所述,我们可以根据分析所得的结论,确定论题方向。
5.展开论述:针对所选定的历史事件或人物,针对其所处的社会和历史背景,展开阐述和论述。
6.采用合适的写作手法:针对历史小论文,在写作的时候,也需要根据所阐述的内容和论题方向,采用合适的写作手法。
比如,可以采用叙述、论证、比较分析等不同的写作手法。
三、常见的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技巧1.遵循论题的逻辑构架:在书写历史小论文的过程中,首要的一点就是要遵循论题的逻辑构架。
这样能够让我们的论文更加有条理,更加容易理解。
2.注重细节:针对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我们也会涉及到很多重要的细节。
这些细节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着重关注。
在审题中扣好“关键词”这粒扣子—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特点及解题技巧点拨
![在审题中扣好“关键词”这粒扣子—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特点及解题技巧点拨](https://img.taocdn.com/s3/m/ab2ee7d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1.png)
在审题中扣好“关键词”这粒扣子—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特点及解题技巧点拨摘要:高考历史小论文作为高考高频考点,它立意高、题型新,在高考中属于难度大得分低的试题,备受考生关注。
在解答这种题时,首先要浏览材料,找到关键词,明确观点,然后联系知识,罗列论据,安排结构,最后再下笔成文。
要讲究格式,注重史论结合。
关键词:历史小论文;试题特点;解题技巧;关键词近年来,历史小论文在高考试题中频繁出现,小论文题考查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取观点)能力、基础知识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于一身。
因此它的开放性并不等于可以信马由缰,无拘无束。
从近几年全国卷来看,小论文是近几年全国卷历史高考的主流题型,从2011年出现小论文以来,8年来总共考了8次,这类题型特点有三,一是突出考察了考生的价值观,具体来看就是史观的理解运用,如15年全国卷1第41题主要要从唯物史观来分析这个公式,而16年全国卷1的第41题主要是从文明史观来解析运用,都需要学生真正理解教材,并且能与所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行。
二是突出考察学科思维能力,主要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逻辑推理能力。
从近几年全国卷来看,所选取的材料主要来自经典,考生必须根据题目要求准确解读材料,合理推理,然后才能做到解析观点,加以论证。
其中史论结合是最重要的考察点,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再好,但不能有效的根据要求解读材料也是不行。
三是突出考察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这类题型既然是历史小论文,那么就要求历史术语运用要准确,使用本学科的论证方式,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由于时间很紧,强度又大,所以在短时间能写出高质量的历史小论文实在不容易。
这也是这道题平均分一直在低位徘徊的原因,也使得这道题成为历史科的压轴题。
那么如何抓住关键,在有限的时间里征服这座高地呢?我认为,需要在审题能力方面多下功夫,既要能对已出题型准确识别,另外也要有能力对新的变化做到审好、审准,因为高考命题不变的就是变,随时可能出现新情况,因此审题能力的提高是必须的,那么如何提高审题能力呢?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显得至关重要,下面,我们依托近几年高考试题,谈谈如何扣好“关键词”这粒扣子,从而提高小论文题的得分率,攻克这一拦路虎。
2023年高考真题全国乙卷历史小论文详细解析和示例
![2023年高考真题全国乙卷历史小论文详细解析和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faa850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3.png)
2023年高考真题全国乙卷历史小论文详细解析和示例一、高考原题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民德包括私德和公德。
梁启超说东汉儒学最盛,民德最优,东汉发展最好。
上图是《中国历代民德升降表》,选择中国古代史中一个朝代或时期进行论述,可以肯定或否定材料中的观点,也可以对观点进行商榷补充。
(要求:自拟论题,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二、详细解析小论文题型在2023年又有了新的选题角度,近三年以来本题型的形式都有所变化。
2021年是根据图片提示书写有关中国共产党的有关会议。
2022年是根据表格表达官员的德治的重要性。
2023年高考中第42题命题形式又有所变化,根据梁启超先生所绘制的《中国历代民德升降表》探索历代民德。
42题的命题形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万变不离其宗,需要学生抓住核心要点进行回答本题。
本题可抓住关键词“民德、东汉儒学、最优、宋、明末、清中叶”等词可以得出本题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由此可见:在不同时代,民德好或坏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大,梁启超绘制此图也很大程度上结合当时他所生活的晚清时代,民德甚低!所以,民德的高低受时代背景的影响,所以,做这道题可以从不同时代的民德具体情况,找到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历代统治者的通知措施、国家安定或动乱、外部环境、儒家思想的传播情况等角度切入书写。
2023年小论文命题方向与当今时代也是紧密相连的,当今的社会也是追求民德的时代,所以本试题的命题思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同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史料联系到现实社会中的事实,以此可以理解本题的命题出发点以及解决本题的思路。
“以史为鉴”也正是当代学生学习历史重要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让学生通过史料事实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体会民德这个词的重要性。
具体思路:思路1:根据材料中所给的现象,论述从东汉民德最优的原因出发,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儒学发展的情况、国家政策等角度阐释观点。
示例一论题:东汉时期合理的治国政策以及儒、佛思想传播提升了民德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小论文的真题研究和解题技巧分析
一、如何写好历史小论文?
1、具备历史小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观点):观点应明确、清楚
(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证据要准确求真。
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
(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
a.论证过程逻辑要清楚、严密,经得住推敲,做到证据与观点之间的无缝连接。
b.论证过程应有“历史味”,用学科语言,做到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切忌大白话和空发议论,或简单的罗列史实。
2.表述成文:
不能像问答题一样,应以文章的形式来呈现
3.语言精炼:
历史小论文一般都有字数限制,应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命题意图的基础上,先打草稿或列腹稿再动笔,以保证语言精炼,切中要害。
二、解题技巧
(一)、浏览材料,找关键词,明确观点。
很多学生,在提炼观点时没有根据题意,导致跑题而失分,十分可惜。
由于题干中的观点并不全面,我们不能完全获悉,因此,就必须要阅读材料,找出关键词。
何为“关键词”?那就是材料中的主体或者是围绕的中心,它反映了材料的主要意思和要旨。
一般而言,要把题干中的问题带到材料中去阅读,如2010年中的“历史前提”其实就是讲资本主义有萌芽到发展的条件或者是原因,2011年的“西方崛起”就是讲西方崛起到底是自身发展的结果还是受外部影响或者是内外相组合的产物。
当然,如果材料太长,我们还要学会分层处理,关键词一般应该是出现的频率比较高的字眼。
找出关键词,明确观点,也就完成了该题的第一步。
(二)、联系知识,罗列论据,安排结构。
一般来讲,高考试题中的小论文题的材料不会是生僻冷门的,应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内容,换言之,是我们学生比较有话写之类题目。
要不然,就失去了考查的意义,也不利于高考的选拔。
如2010年的“历史前提”,我们就要联系世界近代史的有关知识,运用我们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唯物史观),从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去寻找史实。
比如经济上,我们就可以想到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或者是英国的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资金等。
同时,我们还应该深入下去,就是能不能联系中国的情况,恰好中国就是反面例子,正反结合就可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论述。
而2011年的“西方崛起”原因,我们最好从内外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样既符合我们的唯物史观,也利于保证论文的完整性和字数。
(三)、下笔成文,讲究格式,史论结合。
所谓“万事开头难”,写论文也不例外,因此一定要下定决心,写好开头。
有些学生写的开头很长,但观点始终没有明确,有点含含糊糊的味道,这是不行的。
其实开头不要写得太多,就是开门见山,观点是什么就写什么。
如2010年的“历史前提”,就这样写“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主要是指欧美国家由“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条件。
”或者如2011年的“西方崛起”就写“西方崛起是西方自身发展和外来文明共同作用的结果。
”
同时,一定要讲究格式。
在高考评分中对论文的结构是要计分的,这就要求考生应该在论文中分段,突出结构。
如2011年的“西方崛起”,就至少三段,第一段是观点,第二段是外因,第三段是内因,最好还有个总结。
如果单列政治、经济、思想原因的话,最好也将它分开写,这样显得有层次结构。
另外,史论结合要求学生史中有论,论从史出。
一定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
单纯的史实堆砌,或者是整篇的论述,都是不能得高分的。
动手练一练
1、(13分)2011年江苏卷第22题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
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
(6分)(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陈旭麓先生认为传统经济结构的近代更生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存,但以积极影响为主,我认为是科学的。
因为,经济结构变动虽产生了诸如人们收益
减少、传统谋生手段的消失、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世风日下等负面现象,但经济结构的变动,更促进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进而推动社会政治体制,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促使中国融入世界潮流,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
而且还出现妇女进入近代企业做工,部分女孩创新产品,出口美国,获取收益,也是有力的证明。
2、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
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
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疾、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
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成立社会保险的专门机构,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编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述欧洲福利国家制度
参考:社会福利制度发展迅速;福利保障内容全面,范围广;制度完善。
评:福利制度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规模运用,是二战后西方国家发展经济巩固统治的重要政策,有利于西方国家经济的恢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
但它妨碍了竞争、制约了效率,加重了财政负担,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知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值和扩展。
”而佛兰克认为:“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
依据上述材料,评价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相关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此题可以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论述:第一种观点“欧洲创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可以从地理大发现、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经济侵略方式、殖民扩张手段、科技进步等方面加以论述;第二种观点:“世界的发展创造了欧洲,推动了全球化”:可以从市场、资本、劳动力、资源、国际组织的建立、区域经济的推动、东西方的对比等方面加以归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