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概念笔记

合集下载

病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病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病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一、绪论1.病理学的定义和任务: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2.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病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患病的人体,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和转归。

3.病理学的学习方法:学习病理学需要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结合临床实践,理解病理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联系和应用。

二、疾病概论1.疾病的概念:疾病是指人体在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生命活动发生异常改变,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经历不同的病程和发展过程。

2.疾病的基本特征:疾病具有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等基本特征。

3.疾病的分类与命名:疾病的分类与命名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如病因、病变性质、病变部位等。

三、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1.适应的概念及类型:适应是指细胞和组织对于内、外环境中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因子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适应的类型包括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2.损伤的概念及类型:损伤是指细胞和组织对于各种有害因子产生的非适应性应答反应,包括可逆性损伤和不可逆性损伤。

3.修复的概念及类型:修复是指细胞和组织对于损伤的修复过程,包括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或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称为纤维性修复。

四、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充血的概念及类型:充血是指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包括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

2.血栓形成的原因及类型: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在某些部位发生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包括血栓的类型(血栓的主要成分)和血栓的结局。

3.栓塞的概念及类型:栓塞是指血液循环中,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包括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空气栓塞和细菌栓塞等。

4.梗死的原因及类型:梗死是指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滞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包括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

病理学重点知识笔记

病理学重点知识笔记

病理学重点知识笔记
-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起因、发展过程、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 病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疾病的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

- 病理学根据病变的性质可以分为结构病理学和化学病理学。

结构病理学研究病变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化学病理学则研究病变组织的生物化学变化。

- 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对疾病进行诊断和病变过程进行分析。

诊断包括疾病的病因、发展过程和病理类型的确定。

病变过程分析主要包括病变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 常见的病理学方法包括组织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免疫组化、分子病理学等。

- 病理学研究不仅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可以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
- 病理学在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病情的判断。

- 病理学还可以用于评估药物的疗效和疾病的预后,对于疾病的预测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2。

(整理)病理学各章必掌握知识点

(整理)病理学各章必掌握知识点

病理各章必掌握知识笔记第一章细胞与组织损伤1、适应(adaptation):细胞、组织和器官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得以存活的过程/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表现形式萎缩、肥大、增生、化生2、萎缩(Atrophy)概念: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实质细胞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病理性萎缩:营养不良性(全身;局部)、压迫性、废用性、去神经性、内分泌性3、肥大(Hypertrophy)概念: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

4、增生(Hyperplasia)概念: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导致组织、器官增大。

5、化生(Metaplasia)概念: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为了适应变化了的环境需要,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

6、常见化生种类--------易出选择题鳞状上皮化生(常见于支气管、胆囊、子宫颈)肠上皮化生(仅见于胃)间叶组织化生7、化生意义:利:暂时适应新环境的需要弊:失去原有组织细胞的功能;成为癌变的基础多数化生是可复性的。

8、变性degeneration概念: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改变。

表现为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过多的正常物质蓄积,一般伴有功能下降。

9、细胞水肿(celllular swelling)/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好发部位:肝、心、肾等脏器的实质细胞病变:肉眼观:脏器体积增大;苍白无光泽(水煮肉样)光镜观:细胞弥漫性肿大,胞浆内充满细小红染颗粒,严重时呈“气球样变”10、脂肪变(fatty change)好发部位:肝,也可见于心、肾等的实质细胞病变:肉眼观:脏器体积增大;色黄、油腻感光镜观:细胞弥漫性肿大,胞浆内见脂滴、胞核偏位特染:苏丹III-橘红色、锇酸-黑色注意细胞气球样变与脂肪变的鉴别(气球样变核居中)肝脂肪:变慢性肝淤血、妊娠急性脂肪肝——小叶中央区较重,磷中毒——小叶周边区较重心肌脂肪变(虎斑心):常见部位为心内膜下、乳头肌,镜下观:心肌细胞核附近串珠状脂滴11、玻璃样变/透明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概念:细胞内、血管壁和结缔组织内出现均质、红染的毛玻璃样半透明蛋白质蓄积。

病理学笔记重点整理

病理学笔记重点整理

病理学笔记重点整理
以下是关于病理学笔记的重点整理:
1.疾病定义: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与结局的科学。

2.疾病分类: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包括肿瘤、炎症等。

3.细胞损伤:细胞损伤分为变性、坏死和凋亡三种类型,其中凋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过程。

4.炎症: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因子产生的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

炎症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慢性炎症可发展为肿瘤。

5.肿瘤:肿瘤是机体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肿块,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

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类型,良性肿瘤通常不会转移,而恶性肿瘤则容易转移。

6.癌症:癌症是恶性肿瘤的一种类型,主要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变。

癌症的病因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

7.癌细胞特征:癌细胞具有三个特征,即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异常和接触抑制丧失。

8.肿瘤分期与分级:肿瘤分期是指肿瘤的扩散程度,而分级则是指肿瘤恶性程度的评估。

9.免疫系统与疾病:免疫系统是机体防御外来病原体的重要机制,免疫系统异常可导致感染、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等疾病的发生。

10.病理学诊断方法:病理学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分子病理学检查等方法,其中病理组织学检查是常规的诊断方法。

以上是关于病理学笔记的重点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病理学笔记(详细)

病理学笔记(详细)

病理学笔记绪论一、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

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1、尸体剖验(autopsy):简称尸检,即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2、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细针吸取、搔刮和摘取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活检是目前研究和诊断疾病广为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细胞学检查(cytology):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1、动物实验: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并通过疾病复制过程可以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

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以研究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第一节适应适应:细胞和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一、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

病理改变:肉眼—小、轻;镜下—实质细胞缩小、减少;间质增生1、生理性萎缩:人体许多组织、器官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地发生生理性萎缩。

如老年性萎缩2、病理性萎缩:(1)营养不良性萎缩:可分为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和全身性营养不良萎缩,后者如:饥饿和恶性肿瘤的恶病质,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萎缩。

(2)压迫性萎缩:如: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

(3)废用性萎缩:即长期工作负荷减少所引起的萎缩。

(4)神经性萎缩:如:神经损伤所致的肌肉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如:垂体肿瘤所引起的肾上腺萎缩。

二、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不是数目的增多)。

病理学笔记总结

病理学笔记总结

凋亡小体 无

细胞自溶 有

急性炎反应 有

三、损伤的修复 1、再生——有同种细胞来完成修复 (1)如果恢复了原来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称为完全性再生。 (2)由纤维结缔组织来完成修复的,称为纤维性修复,属不完全再生。
(3)各类细胞的再生能力
2、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的浸润, 肉眼观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病的特征性病变,镜下:坏死组织呈细丝、颗粒状红染的纤维素样, 聚集成团。好发结缔组织、小血管 (e)坏疽: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合并腐败菌感染(是坏疽和坏死的主要区别)。

分为干性、湿性、气性三种,其比较如下。
好发部位
原因
干性坏疽
四肢、体表
动脉缺血、静脉通畅
病变特点 干缩、黑褐色、分界清楚
全身中毒 症状
壁之间出现裂隙,这些裂隙与原有的血管腔沟通,并由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 覆盖,形成新的血管腔,使已被阻塞的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的过程称为再通。 四、栓 塞 (1)栓塞与栓子——循环血液中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堵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形成栓塞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2)栓塞的类型
A、血栓栓塞:是各种栓塞中最常⻅的一种,占 99%以上。
A、出血性梗死发生的条件是:①严重淤血;②组织疏松; B、出血性梗死常发生的器官为肺和肠。 (2)败血性梗死
第四章 炎症 一、炎症概述 1.炎症——是机体对致炎因子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所生的防御反应。 2、血管反应——炎症的中心环节,主要特征是:白细胞渗出和液体渗出 3、炎症介质 在致炎因子的作用下,由细胞释放或由体液产生,参与引起炎症反应的某些化学活性物质 作用:发热、趋化性、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 4、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1)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2)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病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病理基础 1、病理学的概念:病理学是生物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主要研究人体死亡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变化的规律,以及某些疾病机理和病变组织形态学、组织学、生物化学等特点。

2、病理是指阐述解剖、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原理,并结合临床临床病例,研究不同类型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和治疗措施等问题的科学。

3、病变是指病理学变化,是指病理细胞的变化,表现在细胞形态学、生化、免疫学等方面,是人体疾病发生发展、形成和治疗的重要标志。

4、病变的分类:①损伤病变(功能损伤病变、变性病变);②免疫病变(特异性病变、非特异性病变和免疫性病理学病变);③代谢病变(克隆性代谢病变、非临产代谢病变);④营养病变(缺铁贫血、缺碘性甲状腺肿);⑤缺氧病变(空泡性缺氧病变、缺血性缺氧病变);⑥炎症病变(浸润性炎症、肉芽肿性炎症、炎性细胞核变性病变);⑦衰老性病变(衰老性改变、衰老性变性病变)二、细胞病理学 1、细胞病理学:研究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和病变情况下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及细胞分裂、细胞膜及其变性、细胞凋亡、细胞微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等的定位、形态变化、分布和内部结构。

2、细胞形态学: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大小、细胞色彩、细胞内外结构等特征,是病理学研究的基础性方法。

3、细胞凋亡: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细胞死亡,是一种程序性的、自动的和无炎症性的细胞死亡过程,主要表现为细胞膜变性、细胞质变性和细胞内物质分解。

4、原发性病变:指病变的起源于本身,不依赖于外界的因素。

5、继发性病变:指病变的起源是由外界因素导致的,常见的有损伤、感染、营养不良、药物诱发和慢性疾病等所致。

三、免疫病理学 1、免疫病理学是指研究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免疫反应,以及在正常和病变情况下,抗原,抗体和细胞免疫机制的病理学研究。

2、特异性病变:指人体对外界抗原刺激的免疫反应,表现为细胞和抗体的产生,是最基本的免疫反应。

病理知识点重点总结

病理知识点重点总结

病理知识点重点总结一、病理学的基本概念1. 病理学的定义与发展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的科学。

病理学早在19世纪中叶,人们在对出现在活体上的各种组织病理变化进行研究时,人们发现不同的疾病可以引起相同的解剖和组织病理变化,而不同疾病也可以引起相同的组织病理变化,这是多种疾病的基础。

20世纪病理学的特点是连续性与积累性发展,今后病理学将不断扩展,提供更多信息。

2. 病理学的分类病理学分为肿瘤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病理学、化学病理学、病理解剖学等。

3.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组织病理学、免疫病理学、细胞病理学、病理化学、分子病理学等。

其中,免疫病理学是研究免疫体系在机体中的作用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细胞病理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细胞在生理、病理状态下的变化。

病理化学是以化学方法分析物质分布和变化的方法。

二、病理学的基本知识1. 病因和病理机制病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病理机制是指疾病产生的原因、过程,以及疾病引起的体内变化。

2. 炎症炎症是病理学中的一种基本反应,它是机体对外界有害刺激和损伤所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的总称。

炎症包括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两种类型。

3. 肿瘤肿瘤是机体过度增生的组织,它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

肿瘤病理学是研究肿瘤的形态学、生物学、免疫学等方面的疾病学。

4. 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是指机体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包括糖尿病、痛风等。

5. 免疫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所导致的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6. 遗传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疾病、多基因遗传疾病等。

7.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脑血管疾病等。

8.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和血管系统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等。

9.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呼吸道和肺部的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等。

病理学笔记整理重点

病理学笔记整理重点

修复&损伤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疾病时机体所发生的结构、代谢和功能改变的科学。

适应:细胞、组织器官能耐受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萎缩→减小体积肥大→增加体积增生→增加数量化生细胞类型萎缩(atrophy)1、概念: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由于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减少,而使其体积缩小称为萎缩。

2、分类:生理性萎缩:胸腺萎缩、老年后各器官的萎缩、生殖器官的萎缩病理性萎缩a、全身性萎缩(营养不良性萎缩)脂肪→肌肉→脾、肝、肾→心肌脑b、局部性萎缩压迫性萎,废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病理变化及结局肉眼变化: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坚韧、边缘变锐、色泽变深镜下: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目减少间质增生。

二、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称肥大。

主要是细胞体积增大可分为:生理性肥大、病理性肥大三、增生(hyperplasia)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增生的类型: 1生理性增生(激素性;代偿性)2病理性增生(激素性;过度增生)四、化生:由于环境改变或理化因子的刺激,一种已分化的组织逐渐被另一种性质相似的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如:鳞状上皮化生,骨软骨化生等。

适应性反应小结萎缩:主要为细胞体积缩小肥大:主要为细胞体积增大增生:主要为细胞数量增加化生:细胞、组织类型的改变第二节细胞、组织的损伤(injury)一、损伤原因1、缺氧缺O2→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障碍→A TP↓或停止→能量代谢障碍全身性:呼吸功能障碍,先天性心脏病,化学毒物中毒局部性:缺血或淤血,局部循环障碍2、物理因素机械性:切割等使组织细胞破裂高温:使细胞内蛋白质变性低温:冻伤,血管收缩,组织缺血电流:通过组织引起高温电离辐射:直接造成生物大分子损伤3、化学因子抑制各种酶的活性,抑制刺激的传导,破坏细胞膜的结构4、免疫反应,变态反应,如肾小球肾炎、红斑狼疮,类风湿。

病理学-整理笔记

病理学-整理笔记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一、绪论1.人体病理学的诊断和研究方法1)尸体剖验2)活体组织检查3)细胞学检查2.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1)动物实验2)组织和细胞培养3.病理学的形态观察方法和新技术1)大体观察2)组织学和细胞学观察:HE染色3)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PAS4)免疫组织化学:抗原抗体5)超微结构6)流式细胞术7)图像分析技术8)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9)分子生物学技术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一、细胞的适应和老化1.细胞适应:指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于持续性的内外刺激作出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形态学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或组织,由于实质细胞的体积变小或数目减少使其体积缩小。

1)病理性萎缩:1营养不良性萎缩:恶病质(cachexia)。

2费用性萎缩:活动减少伴分解代谢降低,合成代谢负反馈抑制;或神经活动降低有关。

3去神经性萎缩:下运动神经元或轴突破坏引起所支配器官组织的萎缩。

4压迫性萎缩:肾盂积水引起肾实质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内分泌功能低下,垂体低功。

2)生理性萎缩:胸腺等随年龄或激素水平变化。

试述萎缩的基本病理变化⑴肉眼1)体积或实质缩小;2)外形变化可以不明显;3)重量减轻;4)颜色变深;5)质地变硬。

⑵光镜1)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2)间质增生。

⑶电镜1)细胞器退化、减少;2)自噬小体增多;3)脂褐素。

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实质细胞的体积增大,可伴有细胞数量增加)。

合成代谢增强,功能通常增强。

生理性肥大:妊娠子宫(内分泌性肥大:激素刺激);运动员(骨骼肌代偿性肥大:工作负荷增加)。

病理性肥大:高血压心脏。

超微结构改变:细胞器增多,蛋白合成和微丝增加。

增生: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目增多。

无论生理性还是还是病理性增生。

皆由刺激所引起,一旦刺激消除,则增生停止,这是与肿瘤性增生的主要区别之一。

病理学 笔记

病理学 笔记

1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包括代谢,功能,形态结构),转归,结局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

2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3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

表现为细胞浆内或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

1、细胞水肿:细胞内水分的增多。

肉眼:器官体积肿大,颜色苍白。

镜下:依病变轻重,分别呈颗粒变性,疏松样变,气球样变。

2、脂肪变性:细胞内甘油三脂的蓄积。

(1)好发部位:肝细胞、心肌纤维、肾小管上皮。

(2)病理变化:肝脂肪变性(严重时为脂肪肝)心肌脂肪变性→虎斑心3、玻璃样变:又称透明变性。

(1)细胞内玻璃样变:浆细胞中的Russell小体、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内Mallory 小体、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玻璃样小滴。

(2)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胶原纤维增宽融合,呈均质红染。

(3)细动脉玻璃样变:管壁增厚,有红染蛋白性物质沉积,管腔狭窄。

4、淀粉样变:组织间质中有淀粉样物质沉积。

5、粘液样变性:组织间质中类粘液物质增多。

6、病理性色素沉着:指有色物质(色素)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其中包括含铁血黄素、脂褐素、黑色素及胆红素等。

7、病理性钙化:指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中有固体钙盐的沉积,包括转移性钙化和营养不良性钙化。

4坏死: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组织细胞死亡。

1、基本病变:细胞核: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细胞浆:红染、进而解体。

细胞间质:崩解2、类型:(1)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发生凝固,常保持轮廓残影。

好发部位:心肌、肝、脾、肾。

病理变化:肉眼:组织干燥,灰白色。

镜下:细胞结构消失,组织轮廓保存(早期)。

特殊类型:干酪样坏死(发生在结核病灶,坏死组织呈灰黄色,细腻。

镜下坏死彻底,不见组织轮廓。

(2)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因酶性分解而变为液态。

好发部位:脑、脊髓等。

病理变化:坏死组织分解液化。

特殊类型:脂肪坏死(分为创伤性、酶解性,分别好发于乳腺、胰腺)。

《病理学概念笔记》word版

《病理学概念笔记》word版

《病理学概念》笔记《病理学概念》笔记2011年03月03日星期四23:43《病理学概念》笔记1、病发展的基本规律--病发--自稳调节---紊乱---功能或代谢障碍---牵动更广障碍;---病因袭体损伤;---病发展、恶化至死亡;病中机体---斗争,促康复。

病时---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三联、制、影响;---神经-体液调节---整体性反应,影响。

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转归期。

1、什么叫疾病-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伤性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疾病的病因和条件关系-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原因和条件综合作用而引起的,原因在机体内、外环境的具体条件下发挥作用。

原因(病因)和条件关系比较复杂,条件种类繁多,分为内部条件(体质、年令、性别等),外部条件(自然和社会等)。

一个条件或多个条件结合,有可能促进某疾病发生,但有些条可阻止疾病发生;有些条件可直接作用于机体,有些条件可直接作用于原因;对某一疾病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必须具体分析和研究。

3、疾病发展规律-先是体内自稳调节的某一方面发生紊乱,使相应的功能或代谢发生障碍,且连锁反应牵动其他环节,从而引起更广的生命活动障碍;接着病因侵袭机体引起--组织结构损伤、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当损伤暂居主导时,疾病就发展、恶化至死亡;疾病过程中,在原始病因作用下机体能发生某些变化,又可成为疾病过程中新的发病原因,从而进一步引起另外一些后果;疾病过程中,机体动员一切措施同致病因子作斗争,促进康复;疾病时,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三方面变化相联、相制、相互影响;由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各局部组织器官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孤立的局部病变不存在,他是整体性反应,与整体相互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常是有规律有阶段性的,即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转归期。

4、疾病的转归(三种)-有完全恢复健康、不完全恢复健康和死亡三种。

病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变化规律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疾病的形态学、生理学、化学和免疫学变化,以及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改变。

病理学主要分为一般病理学和特殊病理学两大部分,其中一般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变化和病理生理学改变,特殊病理学主要研究各种特定器官系统的疾病及其病理学改变。

二、疾病的发生机制疾病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等。

遗传因素是指个体遗传基因的影响,包括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

环境因素是指外界环境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包括化学物质、辐射、病毒感染等。

免疫因素是指免疫系统对疾病的免疫应答,包括炎症、自身免疫等。

生活方式因素是指个体生活习惯和行为对健康的影响,包括饮食、运动、抽烟等。

三、病理切片的解读病理切片是病理学的重要研究工具,主要指通过组织学技术将活体组织标本切割、染色并制备玻片,以便于镜下观察。

在解读病理切片时,需要考虑组织形态学特征、细胞结构、染色效果和病变范围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解读病理切片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四、常见疾病的病理知识1. 癌症:癌症是一类以组织细胞的恶变和不受控制的增生为特征的疾病。

常见的癌症有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

其病理特点包括细胞异型性、核分裂活跃、异常增生和浸润等。

2. 心血管疾病:心脏病变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等。

其病理特点包括心肌纤维变性、坏死、纤维化等。

3. 炎症性疾病:炎症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组织反应,常见的炎症性疾病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肾病等。

其病理特点包括组织水肿、炎细胞浸润、纤维化等。

五、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1. 临床诊断: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作为一种重要诊断手段,可以通过病理切片的解读、免疫组化染色等技术帮助医生明确疾病的诊断。

2. 治疗指导:病理学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分期和预后,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监测提供依据。

(完整版)病理学笔记(全面、重点)

(完整版)病理学笔记(全面、重点)

病理生理学笔记(重点)绪论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第一节适应适应:细胞和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一、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

病理改变:肉眼—小、轻;镜下—实质细胞缩小、减少;间质增生1、生理性萎缩:人体许多组织、器官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地发生生理性萎缩。

如老年性萎缩2、病理性萎缩:(1)营养不良性萎缩:可分为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和全身性营养不良萎缩,后者如:饥饿和恶性肿瘤的恶病质,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萎缩。

(2)压迫性萎缩:如: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

(3)废用性萎缩:即长期工作负荷减少所引起的萎缩。

(4)神经性萎缩:如:神经损伤所致的肌肉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如:垂体肿瘤所引起的肾上腺萎缩。

二、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不是数目的增多)。

1、代偿性肥大:细胞肥大多具有功能代偿的意义。

2、内分泌性肥大:由激素引发的肥大称为内分泌性肥大。

3、生理性肥大:妊娠期妇女子宫增大。

4、病理性肥大:高血压病心肌肥厚—晚期心力衰竭。

三、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增多,可导致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1、生理性增生:生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

女性青春期乳腺的发育。

2、病理性增生: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

雌激素异常增高,导致乳腺的增生EF:肥大和增生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但常常同时发生,并且可因同一机制而触发。

例如,妊娠期子宫既有平滑肌细胞数目的增多,又有单个平滑肌的肥大。

对于不能分裂的细胞(如心肌细胞),则只会出现肥大而不能增生。

四、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是由于组织内未分化细胞向另一种细胞分化的结果,通过改变类型来抵御外界不利环境的一种适应能力。

病理学学习笔记

病理学学习笔记

病理学学习笔记1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2人体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

3实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动物实验、组织和细胞培养。

4适应包括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5病理性萎缩分为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老化和损伤性萎缩。

心肌细胞和肝细胞等萎缩细胞胞质内可出现脂褐素颗粒。

6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通常只出现在分裂增殖能力较活跃的细胞类型中,化生并不是由原来的成熟细胞直接转变所致,而是该处具有分裂增殖和多分化能力的幼稚未分化细胞、储备细胞等干细胞发生转分化的结果。

7上皮组织化生的类型:鳞化、肠化、子宫颈糜烂。

8缺血、缺氧是导致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

9生物性因素是细胞损伤的最常见因素。

10细胞膜破坏常常是细胞损伤,特别是细胞早期不可逆损伤的关键环节。

11线粒体损伤是细胞不可逆性损伤的重要早期标志。

12活性氧类物质(ASO)的强氧化作用,是细胞损伤的基本环节。

13细胞可逆性损伤分为: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淀粉样变、粘液样变、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

14细胞水肿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

如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呈气球样变。

15显著弥漫性肝脂肪变称为脂肪肝。

16慢性酒精中毒和缺氧可引起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内膜下的乳头肌部分,心肌脂肪变形成虎斑心;心肌脂肪浸润并非心肌细胞脂肪变性。

17玻璃样变可分为三种:细胞内玻璃样变(如Rusell小体、Mallory小体)、纤维结缔组织、细小动脉玻璃样变(可形成缓进型高血压)。

18病理性色素沉着的常见类型:含铁血黄素、脂褐素、黑色素、胆红素。

19病理性钙化类型:营养不良性钙化、转移性钙化。

20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主要有三种形式: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三者的发生不一定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病理学笔记+重点

病理学笔记+重点

绪论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

一、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病理学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主要是研究和阐明存在于各种疾病的共同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等发生、发展规律,属普通病理学(general pathology),包括组织的损伤和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等章节。

各论是研究和阐明各系统(器官)的每种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及病变发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属系统病理学(systemic pathology),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及传染病等。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需以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等为学习的基础,同时又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理论。

因此,病理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1、尸体剖验(autopsy):简称尸检,即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2、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细针吸取、搔刮和摘取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活检是目前研究和诊断疾病广为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细胞学检查(cytology):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1、动物实验: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并通过疾病复制过程可以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

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以研究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四、病理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1、大体观察:运用肉眼或辅以放大镜、量尺、和磅秤等工具对大体标本及其病变性状(外形、大小、重量、色泽、质地、表面及切面形态、病变特征等)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测。

病理学学习笔记整理

病理学学习笔记整理

病理学笔记1.1.1 细胞、组织的损伤1.1.1.1病因生活机体的细胞和组织经常不断地接受内外环境各种因子的影响,并通过自身的反应和调节机制对刺激进行应激反应,这种反应能力可保证细胞和组织的正常功能,维护细胞、器官甚至整个机体的生存,但细胞和组织并非能适应所有刺激的影响,当刺激的性质、强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一定的界限时,细胞就会受损伤,甚至死亡。

细胞地损伤的原因很多,可以归纳为:缺氧、化学物质和药物、物理因素、生物因子、营养失衡、内分泌因素、免疫反应、遗传变异、衰老、社会-心理-精神因素和医源性因素等若干大类。

1.1.1.2发病机制(1)细胞膜的破坏:细胞内、外多种有害因素可以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导致细胞损伤。

(2)活性氧类物质(AOS)的损伤作用:AOS以其对于脂质、蛋白质和DNA的氧化作用而损伤细胞。

(3)细胞浆内高游离钙的损伤作用:细胞浆内高游离钙可引起胞浆内的磷脂酸和内切核酸酶等的活化。

这两种酶可以降解磷脂,蛋白质,ATP和DNA,从而引起细胞损伤。

(4)缺氧的损伤作用:缺氧可导致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受抑制,使ATP合成减少,使细胞内各种代谢发生障碍,活性氧类物质增多,从而引起细胞的损伤。

(5)化学性损伤:作用途径包括: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代谢产物对于靶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诱发免疫性损伤;诱发DNA损伤。

(6)遗传变异:可导致结构蛋白合成低下,使细胞因缺乏生命必需蛋白而死亡;核分裂受阻;合成异常生长调节蛋白;酶合成障碍,引发先天性代谢病或后天性酶缺陷。

形态学变化1.1.1.3 变性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引起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浆内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异常增多。

一般来说,变性是可复性改变,原因消除后,变性的细胞结构和功能仍可恢复。

但严重的变性可发展为坏死。

(1)细胞水肿或称为水样变性:细胞受损时,最常见的情况就是细胞水肿。

细胞水肿是细胞轻度损伤后常发生的早期病变,好发于肝、心、肾等实质细胞的胞浆。

病理学笔记

病理学笔记

绪论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第一节适应细胞和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一、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

1、生理性萎缩:人体许多组织、器官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地发生生理性萎缩。

2、病理性萎缩:(1)营养不良性萎缩:可分为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和全身性营养不良萎缩,后者如:饥饿和恶性肿瘤的恶病质。

(2)压迫性萎缩:如: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

(3)废用性萎缩:即长期工作负荷减少所引起的萎缩。

(4)神经性萎缩:如:神经损伤所致的肌肉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如:垂体肿瘤所引起的肾上腺萎缩。

二、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

1、代偿性肥大:细胞肥大多具有功能代偿的意义。

2、内分泌性肥大:由激素引发的肥大称为内分泌性肥大。

三、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增多,可导致组织器官的增大。

1、生理性增生:生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

2、病理性增生: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

四、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1、上皮性:胃腺上皮→肠上皮化生柱状上皮(气管、宫颈、胆囊)→鳞状上皮化生2、间叶性:纤维结缔组织→骨、软骨骨骼肌→骨第二节细胞、组织的损伤一、原因和发生机制二、形态学变化(一)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

表现为细胞浆内或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

1、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细胞内水分的增多。

肉眼:器官体积肿大,颜色苍白。

镜下:依病变轻重,分别呈颗粒变性,疏松样变,气球样变。

2、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细胞内甘油三脂的蓄积。

病理学笔记大全

病理学笔记大全

绪论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

一、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病理学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主要是研究和阐明存在于各种疾病的共同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等发生、发展规律,属普通病理学(general pathology),包括组织的损伤和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等章节。

各论是研究和阐明各系统(器官)的每种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及病变发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属系统病理学(systemic pathology),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及传染病等。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需以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等为学习的基础,同时又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理论。

因此,病理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1、尸体剖验(autopsy):简称尸检,即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2、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细针吸取、搔刮和摘取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活检是目前研究和诊断疾病广为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细胞学检查(cytology):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1、动物实验: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并通过疾病复制过程可以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

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以研究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四、病理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1、大体观察:运用肉眼或辅以放大镜、量尺、和磅秤等工具对大体标本及其病变性状(外形、大小、重量、色泽、质地、表面及切面形态、病变特征等)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概念》笔记《病理学概念》笔记2011年03月03日星期四23:43《病理学概念》笔记1、病发展的基本规律--病发--自稳调节---紊乱---功能或代谢障碍---牵动更广障碍;---病因袭体损伤;---病发展、恶化至死亡;病中机体---斗争,促康复。

病时---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三联、制、影响;---神经-体液调节---整体性反应,影响。

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转归期。

1、什么叫疾病-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伤性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疾病的病因和条件关系-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原因和条件综合作用而引起的,原因在机体内、外环境的具体条件下发挥作用。

原因(病因)和条件关系比较复杂,条件种类繁多,分为内部条件(体质、年令、性别等),外部条件(自然和社会等)。

一个条件或多个条件结合,有可能促进某疾病发生,但有些条可阻止疾病发生;有些条件可直接作用于机体,有些条件可直接作用于原因;对某一疾病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必须具体分析和研究。

3、疾病发展规律-先是体内自稳调节的某一方面发生紊乱,使相应的功能或代谢发生障碍,且连锁反应牵动其他环节,从而引起更广的生命活动障碍;接着病因侵袭机体引起--组织结构损伤、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当损伤暂居主导时,疾病就发展、恶化至死亡;疾病过程中,在原始病因作用下机体能发生某些变化,又可成为疾病过程中新的发病原因,从而进一步引起另外一些后果;疾病过程中,机体动员一切措施同致病因子作斗争,促进康复;疾病时,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三方面变化相联、相制、相互影响;由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各局部组织器官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孤立的局部病变不存在,他是整体性反应,与整体相互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常是有规律有阶段性的,即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转归期。

4、疾病的转归(三种)-有完全恢复健康、不完全恢复健康和死亡三种。

5、死亡分成几个阶段---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6、临床死亡的特点---为呼吸和心跳完全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全脑功能的永久性消失称为脑死亡。

指标:1、昏和大脑无反应2、呼吸停3、瞳孔放大,4、颅神经反射消失,5、脑电失。

持续6时以上即可告死亡。

--3、变性概念、每个类型病变特点,---细胞或间质中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某些原有物质的异常增多,称为变性。

各类型病变特点:(一)颗粒变性和水样变性的特点是,颗粒变性的器官体积肿大,包膜紧张,切面外翻,混浊无光泽,灰白色,似煮过,镜下观察细胞体肿,胞浆布满细蛋白粒;水样变性的细胞含水量增多,胞体肿、胞浆清亮,呈空洗状。

(二)脂肪变性:镜下细胞浆内现圆形大小不等脂肪滴,体大。

(三)玻璃样变性:(四)纤维素样变性:(五)粘液样变性:若长期存在引起增生而硬化。

1、坏死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和坏疽。

2、简述肉芽组织的概念---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称为肉芽组织。

功能--抗感染护创面;〈2〉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3〉填补伤口或其他缺损。

7、萎缩概念、类型,--正常发育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其体积缩小称为萎缩;其主要类型:营养不良性蒌缩、神经性蒌缩、废用性蒌缩、压迫性蒌缩.8、玻璃变性概念、类型、好发部位,---细胞或间质中出现一种均匀一致、半遗明的蛋白性物质,统称玻璃变性。

类型:结缔组织;血管壁;细胞内三类玻璃变性。

9、坏死类型特点、好发部位、病理特点--,常见有以下几类:〈1〉凝固性坏死,好发部位:在某些器官的动脉和结核病;病理特点〈2〉液化性坏死,好发部位:脑组织;〈3〉坏疽,好发部位:肢体末端或与外界相通的脏器。

坏死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同时,细胞浆的蛋白质发生凝固或崩解,呈颗粒状。

最后细胞膜破裂,细胞轮廓消失。

10、坏疽的概念、类型、特点,---较大范围的组织坏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使坏死组织呈黑褐色者称为坏疽。

类型特点:干性坏疽,于枯皱缩,黑褐色;湿性坏疽,肿胀,污黑绿色,恶臭,可中毒,发展快;气性坏疽,蜂窝状,恶臭,暗棕色,发展速,危及生命。

11、组织再生能力,--机体损伤出现修复时细胞分裂、增生的过程则称为再生;再生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

再生能力大致分为三类:〈1〉较强的组织,是表皮、粘膜、淋巴造血组织的一些细胞,纤维结缔组织、骨、肝细胞、小血管、神经纤维及某些腺上皮等亦较强;〈2〉较弱的组织,主要是平滑肌、横纹肌、软骨等,心肌更弱;〈3〉缺乏再生能力的组织,主要是神经细胞。

12、肉芽组织概念、结构,--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称为肉芽组织。

结构:有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其他炎症细胞的浸润;镜下观察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及大量的成纤细胞,毛细血管大部与创面垂直,呈袢状挛曲,互相吻合,其问散在较多的炎症细胞。

33、什么叫肉芽肿;--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称为肉芽组织。

功能:(1)抗感染护创面;〈2〉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3〉填补伤口或其他缺损---3、淤血概念---体内局部静脉血回流阻,致血淤小静脉和毛细内,引局部组织内血增,称淤血;血栓形成概念--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凝集成固体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4、栓塞概念--循环血中现不溶性物质,随血流堵在较小的血管内,这种现象称为栓塞。

5、梗死概念--局部组织动脉血供迅速中断,而侧支循环又不能代偿时引起缺血性坏死。

13、内能静脉性充血、瘀血概念、结果,---机体内,局部静脉的血液回流受阻,以致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局部组织内的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淤血。

后果:严重者可使静脉压升高,滤出液增多,甚而血浆漏出,形成淤血性水肿;更甚者可出血,进而细胞萎缩、变性及坏死,硬变。

14、水肿瘀血性肺瘀血、肝瘀血、槟榔肝,---左心衰竭时发生肺淤血,致肺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色暗红、质稍实;镜下见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血,泡腔内有水肿液;长期肺淤血,可引起质地变硬、色深褐。

右心衰竭时发生肝淤血,致肝中度肿大、重量增加、色暗红、中央色为紫红色,小叶外围脂变部分为灰黄色,相邻的肝小叶中央淤血区互相连接,形成网状条纹,网眼间为灰黄色的脂纺变性肝细质胞,黄红相间,状如槟榔切面,故称槟榔肝。

15、血栓形成概念、条件,--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凝集成固体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

血栓形成条件:当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状态改变;血液性质改变时易形成血栓。

16、血栓形成形态、对机体影响,---血液凝集成固体状态。

某些情况下是对机体有利,封闭伤口止血和防止局部感染蔓延的作用;多数情况下对机体不利,堵塞管腔,妨害血流,引起局部组织的代谢和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17、栓塞概念、静脉栓子在肺会不会引起梗死,--在循环血流中出现不溶性的异常物质,随血流流动而堵塞在较小的血管内,这种现象称为栓塞。

静脉栓子在肺不会引起梗死,18、气体栓塞为什么引起,--当大量空气迅速进入血循环或溶解于血液中的气体迅速游离时可形成气体栓塞。

19、梗死概念、类型、病理变化,---是指局部组织由于动脉血流供应迅速中断,而侧支循环又不能代偿时引起缺血性坏死。

其中贫血性梗死的新鲜梗死灶常稍肿胀,表面隆起;数日后梗死组织变干、变硬,表面稍低陷;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常见红色充、出血带。

而出血性梗死则常见于肺、肠等器官,病理变化与贫血性梗死基本同,仅梗死区有大片出血,表面为暗红色。

20、贫血等梗死的好发部位,---常发于心、肾、脾、脑等部位。

--9、何为水肿?水肿发生的机制有那些?---体液在组织间隙积聚过多,称为水肿。

当血管内外和机体内外液体交换的动平衡遭破坏而出现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或纳水潴留时,即可引起水肿。

水肿主要在皮下组织、脑、肺三处最为常见。

21、水肿概念、发生机理,---体液在组织间隙积聚过多,称为水肿。

当血管内外和机体内外液体交换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而出现组织液的生成大于回流或纳水潴留时,即可引起水肿。

10、液体渗出的机理及渗出液的作用。

答:机理:(1)因多种因素,使内皮细胞间连接缝隙扩大,通透性因而增高。

(2)炎区组织内渗透压升高,(3)微循环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

作用---有助于稀释毒素,促进吞噬,消除病原物和坏死组织,根制炎症蔓延。

11、炎性增生的主要成分--有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也伴有病灶周围上皮细胞或实质细胞增生。

作用---可吞噬病原体和清除组织崩解产物,可形成炎性肉芽祖织,参与炎症组织修复过程。

12、渗出性炎包括哪几种主要类型?各有何主要病变特点?答:类型: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

病变特点:(1)浆液性炎。

疏松结缔祖织、浆膜、粘膜及皮肤等处呈炎性充血;粘膜上皮或间质细胞变性、坏死、脱落;间质疏松水肿,有炎细胞浸润;如在浆膜,可引起炎性积液,在浆膜腔内出现淡黄色略混浊的渗出液。

(2)纤维素性炎。

粘膜、浆膜、和肺脏,在粘膜时可由渗出纤维素、白细胞和坏死的粘膜上皮混合形成一层假膜,脱落的假膜可引起其他病理反应;浆膜面渗出的纤维素多时,可发生机化,引起浆膜增厚和粘连,如心包粘连。

(3)化脓性炎。

皮下组织、肌肉和阑尾等处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地浸润于组织间隙,与周边分界不清;皮下组织、肺、肝和脑等处呈局部坏死和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崩解并液化而成含脓的空腔;急性期脓肿明显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以后其周肉芽组织增生,并包脓腔成脓肿膜,发展可于薄弱处穿并扩散;浅表脓肿可变溃疡,深部可成窦道,进而成瘘管。

表面化脓和积脓。

(4)出血性炎。

其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

22、炎症概念、基本病变化--炎症是机体对各种致炎因子引起的损害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局部组织反应,包括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等过程。

基本病理变化就是,炎症局部组织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变质、渗出和增生三种基本病理变化。

一般说,变质属于损伤过程,而渗出和增生属于抗损伤过程。

23、变质概念,---炎症局部组织发生各种变性以致坏死,称为变质。

24、液体渗出的机理和意见,---(1)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毒素、炎症介质、细织缺氧等因素,可使细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收缩,内皮细胞间连接缝隙扩大,通透性因而增高。

其次,炎症灶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吞饮现象比正常时活跃,胞浆中饮液小泡增多、变大,血浆中分子较小的物质可通过内皮细胞的吞饮作用渗到血管外;此外,炎症时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或血管基底膜受损崩解都可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2)炎区组织内渗透压升高,促使血管内液体向炎区渗出。

(3)微循环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由于细动脉和毛细血备扩张,血流缓慢,使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致使液体渗出增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