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解题方法+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48个解题模型高考物理题型全归纳
![高中物理48个解题模型高考物理题型全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17c7a3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a.png)
⾼中物理48个解题模型⾼考物理题型全归纳最后两个⽉,快速掌握⾼考物理150道易错题+30个常考物理模型,⼀定拿⾼分!不看太可惜!历年⾼考物理解题经典模型,⽼师都没讲得这么全!常考物理模型及易错题常考物理模型及隐含条件30条1.绳:只能拉,不能压,即受到拉⼒时F≠0,受压时F=0.2.杆:既能拉也能压,即受到拉⼒.压⼒时,有F≠0.3.绳刚要断:此时绳的拉⼒已经达到最⼤值,即F=Fmax.4.光滑:意味着⽆摩擦⼒.5.长导线:意味着长度L可看成⽆穷⼤.6.⾜够⼤的平板:意味着平板的⾯积S可看成⽆穷⼤.7.轻杆.轻绳.轻滑轮:意味着质量m=0.8.物体刚要离开地⾯.物体刚要飞离轨道等物体和接触⾯之间作⽤⼒:FN=0.9.绳恰好被拉直,此时绳中拉⼒:F=0.10.物体开始运动.⾃由释放:表⽰初速度为0.11.锤打桩⽆反弹:碰撞后,锤与桩有共同速度.12.理想变压器:⽆功率损耗的变压器.13.细杆:体积为零,仅有长度.14.质点:具有质量,但可忽略其⼤⼩.形状和内部结构⽽视为⼏何点的物体.15.点电荷:在研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时,如果带电体的⼤⼩⽐它们之间的距离⼩得多,即可认为分布在带电体上的电荷是集中在⼀点上的.16.基本粒⼦如电⼦.质⼦.离⼦等是不考虑重⼒的粒⼦,⽽带电的质点.液滴.⼩球等(除说明不考虑重⼒外)则要考虑重⼒.17.“轻绳.弹簧.轻杆”模型:注意三种模型的异同点,常考查直线与圆周运动中三种模型的动⼒学问题和功能问题.18.“挂件”模型:考查物体的平衡问题.死结与活结问题,常采⽤正交分解法,图解法,三⾓形法则和极值法解题.19.“追碰”模型:考查运动规律.碰撞规律.临界问题.常通过数学法(函数极值法.图像法等)和物理⽅法(参照物变换法.守恒法)等解题.20.“⽪带”模型:注意摩擦⼒的⼤⼩和⽅向.常考查⽜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及摩擦⽣热等问题.21.“平抛”模型:物体做平抛运动(或类平抛运动),考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等知识.22.“⾏星”模型:万有引⼒提供向⼼⼒.注意相关物理量.功能问题.数理问题(圆⼼.半径.临界问题).23.“⼈船”模型:不仅是动量守恒问题中典型的物理模型,也是最重要的⼒学综合模型之⼀.通过类⽐和等效⽅法,可以使许多动量守恒问题的分析思路和解答步骤变得简捷.24.“⼦弹打⽊块”模型:⼦弹和⽊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等于阻⼒乘以相对位移.25.“限流与分压器”模型:电路设计中经常遇到.考查串.并联电路规律及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能.电功率以及实际应⽤等.26.“电路的动态变化”模型:考查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27.“回旋加速器”模型:考查带电粒⼦在磁场中运动的典型模型.注意加速电场的平⾏极板接的是交变电压,且它的周期和粒⼦的运动周期相同.28.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导体棒主要是以棒⽣电或电⽣棒的内容出现,从组合情况来看有棒与电阻.棒与电容.棒与电感.棒与弹簧等.导体棒所在的导轨有平⾯导轨.竖直导轨等.29.电磁场中的“双电源”模型:考查⼒学中的三⼤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等知识.30.“远距离输电变压器”模型:注意变压器的三个制约问题.⾼中物理模型有哪些⒈"质⼼"模型:质⼼(多种体育运动).集中典型运动规律.⼒能⾓度.⒉"绳件.弹簧.杆件"三件模型:三件的异同点,直线与圆周运动中的动⼒学问题和功能问题.⒊"挂件"模型:平衡问题.死结与活结问题,采⽤正交分解法,图解法,三⾓形法则和极值法.⒋"追碰"模型:运动规律.碰撞规律.临界问题.数学法(函数极值法.图像法等)和物理⽅法(参照物变换法.守恒法)等.⒌"运动关联"模型:⼀物体运动的同时性.独⽴性.等效性.多物体参与的独⽴性和时空联系.⒍"⽪带"模型:摩擦⼒.⽜顿运动定律.功能及摩擦⽣热等问题.⒎"斜⾯"模型:运动规律.三⼤定律.数理问题.⒏"平抛"模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类平抛运动).⒐"⾏星"模型:向⼼⼒(各种⼒).相关物理量.功能问题.数理问题(圆⼼.半径.临界问题).⒑"全过程"模型:匀变速运动的整体性.保守⼒与耗散⼒.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全过程整体法.⒒"⼈船"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数理问题.⒓"⼦弹打⽊块"模型:三⼤定律.摩擦⽣热.临界问题.数理问题.⒔"爆炸"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⒕"单摆"模型:简谐运动.圆周运动中的⼒和能问题.对称法.图象法.⒖"限流与分压器"模型:电路设计.串并联电路规律及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能.电功率.实际应⽤.⒗"电路的动态变化"模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判断⽅法和变压器的三个制约问题.⒘"磁流发电机"模型:平衡与偏转.⼒和能问题.⒙"回旋加速器"模型:加速模型(⼒能规律).回旋模型(圆周运动).数理问题.⒚"对称"模型:简谐运动(波动).电场.磁场.光学问题中的对称性.多解性.对称性.⒛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棒与电阻.棒与电容.棒与电感.棒与弹簧组合.平⾯导轨.竖直导轨等,处理⾓度为⼒电⾓度.电学⾓度.⼒能⾓度.21.电磁场中的"双电源"模型:顺接与反接.⼒学中的三⼤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22.交流电有效值相关模型:图像法.焦⽿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能量问题.23."能级"模型:能级图.跃迁规律.光电效应等光的本质综合问题.24.远距离输电升压降压的变压器模型.。
高考物理图像法解题技巧总结大全
![高考物理图像法解题技巧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72e28c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d.png)
高考物理图像法解题技巧总结大全高考物理图像法解题技巧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高考物理考试注意事项高考物理图像法解题技巧一、方法简介图像法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图像直观、形像、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由此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高中物理学习中涉及大量的图像问题,运用图像解题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在运用图像解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分析有关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抓住图像的斜率、截距、交点、面积、临界点等几个要点,常常就可以方便、简明、快捷地解题.二、典型应用1.把握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在v-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在s-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在U-I图像中斜率表示电学元件的电阻,不同的物理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不同.2.抓住截距的隐含条件图像中图线与纵、横轴的截距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常常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例1、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根据得出的一组数据作出U-I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得出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 V,内电阻r=_______ Ω.【解析】电源的U-I图像是经常碰到的,由图线与纵轴的截距容易得出电动势E=1.5 V,图线与横轴的截距0.6 A是路端电压为0.80伏特时的电流,(学生在这里常犯的错误是把图线与横轴的截距0.6 A当作短路电流,而得出r=E/I短=2.5Ω 的错误结论.)故电源的内阻为:r=△U/△I=1.2Ω3.挖掘交点的潜在含意一般物理图像的交点都有潜在的物理含意,解题中往往又是一个重要的条件,需要我们多加关注.如:两个物体的位移图像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例2、A、B两汽车站相距60 km,从A站每隔10 min向B站开出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为60 km/h.(1)如果在A站第一辆汽车开出时,B站也有一辆汽车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开往A站,问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能遇到几辆从A 站开出的汽车?(2)如果B站汽车与A站另一辆汽车同时开出,要使B站汽车在途中遇到从A站开出的车数最多,那么B站汽车至少应在A 站第一辆车开出多长时间后出发(即应与A站第几辆车同时开出)?最多在途中能遇到几辆车?(3)如果B站汽车与A站汽车不同时开出,那么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又最多能遇到几辆车?【解析】依题意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分别从A、B站由不同时刻开出的汽车做匀速运动的s一t图像,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一目了然地看出:(1)当B站汽车与A站第一辆汽车同时相向开出时,B站汽车的s一t图线CD与A站汽车的s-t图线有6个交点(不包括在t轴上的交点),这表明B站汽车在途中(不包括在站上)能遇到6辆从A站开出的汽车.(2)要使B站汽车在途中遇到的车最多,它至少应在A站第一辆车开出50 min后出发,即应与A站第6辆车同时开出此时对应B站汽车的s—t图线MN与A站汽车的s一t图线共有11个交点(不包括t轴上的交点),所以B站汽车在途中(不包括在站上)最多能遇到1l辆从A站开出的车.(3)如果B站汽车与A站汽车不同时开出,则B站汽车的s-t 图线(如图中的直线PQ)与A站汽车的s-t图线最多可有12个交点,所以B站汽车在途中最多能遇到12辆车.4.明确面积的物理意义利用图像的面积所代表的物理意义解题,往往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常和斜率的物理意义结合起来,其中v一t图像中图线下的面积代表质点运动的位移是最基本也是运用得最多的.例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物体,现以水平恒力甲推这一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乙推这一物体.当恒力乙作用时间与恒力甲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动能为32 J.则在整个过程中,恒力甲做功等于多少?恒力乙做功等于多少?【解析】这是一道较好的力学综合题,涉及运动、力、功能关系的问题.粗看物理情景并不复杂,但题意直接给的条件不多,只能深挖题中隐含的条件.下图表达出了整个物理过程,可以从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图像等多个角度解出,应用图像方法,简单、直观.作出速度一时间图像(如图a所示),位移为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夹的面积,依题意,总位移为零,即△0AE的面积与△EBC 面积相等,由几何知识可知△ADC的面积与△ADB面积相等,故△0AB的面积与△DCB面积相等(如图b所示).即:(v1×2t0)= v2t0解得:v2=2v1由题意知, mv22=32J,故 mv12=8J,根据动能定理有W1= mv12=8J, W2= m(v22-v12)=24J5.寻找图中的临界条件物理问题常涉及到许多临界状态,其临界条件常反映在图中,寻找图中的临界条件,可以使物理情景变得清晰.例5、从地面上以初速度2v0竖直上抛一物体A,相隔△t时间后又以初速度v0从地面上竖直上抛另一物体B,要使A、B 能在空中相遇,则△t应满足什么条件?【解析】在同一坐标系中作两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的s-t图像,如图.要A、B在空中相遇,必须使两者相对于抛出点的位移相等,即要求A、B图线必须相交,据此可从图中很快看出:物体B最早抛出时的临界情形是物体B落地时恰好与A相遇;物体B最迟抛出时的临界情形是物体B抛出时恰好与A相遇.故要使A、B能在空中相遇,△t应满足的条件为:2v0/g<△t<4v0/g通过以上讨论可以看到,图像的内涵丰富,综合性比较强,而表达却非常简明,是物理学习中数、形、意的完美统一,体现着对物理问题的深刻理解.运用图像解题不仅仅是一种解题方法,也是一个感悟物理的简洁美的过程.6.把握图像的物理意义例6、如图所示,一宽40 cm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边长为20 cm的正方形导线框位于纸面内,以垂直于磁场边界的恒定速度v=20 cm/s通过磁场区域,在运动过程中,线框有一边始终与磁场区域的边界平行.取它刚进入磁场的时刻t=0,在下列图线中,正确反映感应电流随时问变化规律的是【解析】可将切割磁感应线的导体等效为电源按闭合电路来考虑,也可以直接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按闭合电路来考虑.当导线框部分进入磁场时,有恒定的感应电流,当整体全部进入磁场时,无感应电流,当导线框部分离开磁场时,又能产生相反方向的感应电流.所以应选C>>>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高中物理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
![高中物理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98819138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2.png)
高中物理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高中物理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篇一」1、磁现象: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钢铁、钴、镍一类物质的性质叫磁性。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磁体的分类:①形状:条形磁体、蹄形磁体、针形磁体;②来源:天然磁体(磁铁矿石)、人造磁体;③保持磁性的时间长短:硬磁体(永磁体)、软磁体。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的磁性最弱。
磁体的指向性: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个磁极指南(叫南极,用S表示),另一个磁极指北(叫北极,用N表示)。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无论磁体被摔碎成几块,每一块都有两个磁极。
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钢和软铁都能被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很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性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所以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2、磁场:磁场: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我们把它叫做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的方向: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方便形象的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对磁感线的认识:①磁感线是假想的曲线,本身并不存在;②磁感线切线方向就是磁场方向,就是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③在磁体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
在磁体内部正好相反。
④磁感线的疏密可以反应磁场的强弱,磁性越强的地方,磁感线越密;3、地磁场:地磁场: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在地球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叫做地磁场。
指南针:小磁针指南的叫南极(S),指北的叫北极(N),小磁针能够指南北是因为受到了地磁场的作用。
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磁偏角: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与地理的南北极方向稍有偏离(地磁偏角),世界上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是我国宋代的学者沈括。
2024年高中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中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2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37e79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07.png)
2024年高中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一、物理基本知识1. 物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2. 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区别3. 物理学科的科学性和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二、物理学科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1. 物理学的基本规律: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电荷守恒、热力学第一、二、三定律等2. 物理学的基本理论:牛顿运动定律、电磁学基本规律、光学基本规律、热学基本规律等三、力学1. 基本概念和基本量:质点、物体、参考系、坐标系、矢量、标量、力、质量等2. 运动学: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3. 动力学: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惯性系、非惯性系、受力分析、摩擦力、弹力、弹簧力、重力等4. 中心力场下的运动:开普勒运动定律、离心力、向心力、圆周运动等5. 动量和动量守恒:动量的定义、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等6. 动能和功:动能的定义、动能定理、功的定义、功率、功与机械能的转化等四、热学和热力学1. 热学基本定律:温度、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等2. 物质的热效应:比热容、热膨胀、热导率等3. 理想气体的基本性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定律、理想气体变化过程、理想气体内能、理想气体功、理想气体循环等4. 热力学循环:卡诺循环、斯特林循环、内燃机循环、实际循环等五、光学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等2. 光的成像:几何光学成像、球面镜成像、薄透镜成像等3. 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单缝衍射、双缝干涉、多缝干涉等4. 光的光电效应和光谱学:光的光电效应、光电子学、波粒二象性、光谱学等六、电学1. 静电场:电荷、电场、电场强度、点电荷的电场、电势、电势差、电容、电容器、电场的叠加等2. 电流和电路:电流、电流的定义、电路符号、电路图、欧姆定律、分压、分流、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等3. 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磁场的叠加、磁场与电流、磁感应强度的定义等4. 电磁感应:法拉第定律、楞次定律、感应电动势、自感等5. 电磁波和电磁场:电磁波、电磁波谱、电磁振荡、振荡电路等七、现代物理1. 特殊相对论: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相对性原理、时空的相对性、等时尺、质量增加、时间膨胀等2. 光量子论和光的波粒性:光的波粒二象性、能量量子化、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等3. 原子物理:原子的结构、玻尔理论、原子谱、波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等4. 原子核物理:原子核的组成、核衰变、核反应、核能等这只是对____年高中物理高考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如有需要,你还可以细化具体知识点并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2023高考物理答题技巧及知识点
![2023高考物理答题技巧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1f52fa6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1.png)
2023高考物理答题技巧及知识点目录2022高考物理答题技巧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如何提升高三物理成绩2022高考物理答题技巧01、分时间以课标卷高考为例,高考物理一共8个选择题,按照高考选择题总时间在35-45分钟的安排。
物理选择题时间安排在15-25分钟为宜,大约占所有选择题的一半时间(由于生物选择题和化学选择题的计算量不大,很多题目可以直接进行判断,所以物理选择题所占的时间比例应稍大些).在物理的8个选择题中,时间也不能平均分配,一般情况下,选择题的难度会逐渐增加,物理选择题也不会例外。
难度大的题目大约需要3分钟甚至更长一点的时间,而难度较小的选择题一般1分钟就能够解决了,8个选择题中,按照2:5:1的关系,一般有2个简单题目,5个中档题目和1个难度较大的题目(开始时难题较小)。
02、析本质选择题一般考查的是考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这些知识进行一些定性推理,很少有较复杂的计算。
解题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关键词,例如“不正确的”“可能”与“一定”的区别,要讨论多种可能性。
不要挑题做,应按题号顺序做,而且开始应适当慢一点,这样刚上场的紧张心情会逐渐平静下来,做题思维会逐渐活跃,不知不觉中能全身心进入状态。
一般地讲,如遇熟题,题图似曾相识,应陈题新解;如遇陌生题,题图陌生、物理情景陌生,应新题常规解,如较长时间分析仍无思路,则应暂时跳过去,先做下边的试题,待全部能做的题目做好后,再来慢慢解决(此时解题的心情已经会相对放松,状态更易发挥)。
确实做不出来时,千万不要放弃猜答案的机会,先用排除法排除能确认的干扰项,如果能排除两个,其余两项肯定有一个是正确答案,再随意选其中一项。
即使一个干扰项也不能排除仍不要放弃,四个选项中随便选一个。
尤其要注意的是,选择题做完后一定要立即涂卡。
03、巧应对高考物理选择题是所有学科中选择题难度最大的,主要难点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物理本身在各个学科中就属于比较难的学科;二是物理选择题是不定项选择,题目答案个数不确定,造成在选择的时候瞻前顾后,不得要领;三是大部分选择题综合性很高,涉及的知识点比计算题和填空题还要多,稍有不慎,就会顾此失彼;四是有些选择题本身就是小型的计算题,计算量并不比简单的计算题小。
高中物理知识点及复习归纳高考必备
![高中物理知识点及复习归纳高考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9f487d46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d6.png)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汇编资料目录高考物理知识及解题模型概要警记:固步自封是进步的最大障碍,欢迎同行交流教学学好物理要记住: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学好物理重在理解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理解其适用条件 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 最重要 每一题弄清楚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是解题关健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 说明:凡矢量式中用“+”号都为合成符号 “受力分析的基础”重力: G = mg 弹力:F= Kx 滑动摩擦力:F滑= N静摩擦力: O f 静f m浮力: F浮= gV 排压力: F= PS = ghs万有引力: F引=G221r m m 电场力: F 电=q E =q d u库仑力: F=K 221r q q 真空中、点电荷磁场力:1、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 F= BIL BI 方向:左手定则2、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 f=BqV BV 方向:左手定则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力;运动分类: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运动规律重点难点高考中常出现多种运动形式的组合 匀速直线运动 F合=0 V 0≠0 静止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为零,初速不为零,匀变速直曲线运动决于F 合与V 0的方向关系 但 F 合= 恒力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 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低点和最高点; 匀速圆周运动是什么力提供作向心力简谐运动;单摆运动; 波动及共振;分子热运动; 类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在f 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物理解题的依据:力的公式 各物理量的定义 各种运动规律的公式 物理中的定理定律及数学几何关系θCOS F F F F 2122212F ++= F 1-F 2 F ∣F 1 +F 2∣、三力平衡:F 3=F 1 +F 2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多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a t 2几个重要推论: 1 推论:V t2-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t/ 2 =V =V V t 02+=s t =T S S NN 21++= V N V s/2 = v v o t 222+4 S 第t 秒 = S t -S t-1= v o t +12 a t 2 -v o t -1 +12 a t -12= V 0 + a t -125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①在1s 末 、2s 末、3s 末……ns 末的速度比为1:2:3……n ; ②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③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21-:32-)……n n --1)⑤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1:2:3……n6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7 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或照像法记录在底片上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中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这段的平均速度⑴是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s = aT 2⑵求的方法 V N =V =s t =T S S NN 21++ 2Ts s t s 2v v v v n 1n t 0t/2+==+==+平⑶求a 方法 ① s = a T2②3+N S 一N S =3 a T 2 ③ S m 一S n = m-n a T 2 m.>n④画出图线根据各计数点的速度,图线的斜率等于a ; 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右图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 ,然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A 、B 、C 、D …;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 1、s 2、s 3 … 利用打下的纸带可以: ⑴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 :如Tss v c 232+=其中T =5×=⑵利用“逐差法”求a :()()23216549T s s s s s s a ++-++=⑶利用上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 :如223Ts s a -=⑷利用v -t 图象求a :求出A 、B 、C 、D 、E 、F 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v-t 图线,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 注意:a 纸带的记录方式,相邻记数间的距离还是各点距第一个记数点的距离;b 时间间隔与选计数点的方式有关50Hz,打点周期,常以打点的5个间隔作为一个记时单位c 注意单位,打点计时器打的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的区别竖直上抛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对称上升过程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1上升最大高度:H = V g o 22 2上升的时间:t= V g o 3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 2Vgo4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t/s5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6 适用全过程S = V o t -12g t 2 ; V t = V o -g t ; V t 2-V o 2= -2gS S 、V t的正、负号的理解 几个典型的运动模型:追及和碰撞、平抛、竖直上抛、匀速圆周运动等及类似的运动牛二:F合= m a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万有引力及应用:与牛二及运动学公式1思路:卫星或天体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F心=F 万 类似原子模型2方法:F 引=G 2rMm = F 心= m a 心= m ωm R v =2 2 R= m 422πT R =m42πn 2R 地面附近:G2RMm = mg ⇒GM=gR 2黄金代换式 轨道上正常转:G 2rMm= m R v 2 ⇒ rGMv =讨论v 或E K与r 关系,r 最小时为地球半径,v 第一宇宙=s 最大的运行速度、最小的发射速度;T 最小==G 2r Mm =m 2ωr = m r T 224π ⇒ M=2324GT r π ⇒ T 2=2324gR r π⇒ 2T 3G πρ=M=ρV 球=ρπ34r 3 s 球面=4πr 2 s=πr 2光的垂直有效面接收,球体推进辐射 s 球冠=2πRh3理解近地卫星:来历、意义 万有引力≈重力=向心力、 r 最小时为地球半径、 最大的运行速度=v第一宇宙=s 最小的发射速度;T 最小==4同步卫星几个一定:三颗可实现全球通讯南北极有盲区轨道为赤道平面 T=24h=86400s 离地高h=x104km 为地球半径的倍 V=s ﹤V 第一宇宙=s =15o/h 地理上时区 a =s 25运行速度与发射速度的区别 6卫星的能量:r 增⇒v 减小E K 减小<E p 增加,所以 E 总增加;需克服引力做功越多,地面上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应该熟记常识:地球公转周期1年, 自转周期1天=24小时=86400s, 地球表面半径x103km 表面重力加速度g= m/s 2月球公转周期30天典型物理模型:连接体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考虑分受力情况,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两木块的相互作用力N=212112m m F m F m ++讨论:①F 1≠0;F 2=0N=F m m m 212+ 与运动方向和接触面是否光滑无关保持相对静止② F 1≠0;F 2=0 N=212112m m F m F m ++F=211221m m g)(m m g)(m m ++F 1>F 2 m 1>m 2 N 1<N 2为什么N 5对6=F Mmm 为第6个以后的质量 第12对13的作用力 N 12对13=F nm12)m-(n水流星模型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是典型的变速圆周运动研究物体通过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情况,并且经常出现临界状态;圆周运动实例①火车转弯 ②汽车过拱桥、凹桥3③飞机做俯冲运动时,飞行员对座位的压力;④物体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汽车在水平公路转弯,水平转盘上的物体,绳拴着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绕绳的一端旋转和物体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翻滚过山车、水流星、杂技节目中的飞车走壁等;⑤万有引力——卫星的运动、库仑力——电子绕核旋转、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偏转、重力与弹力的合力——锥摆、关健要搞清楚向心力怎样提供的1火车转弯:设火车弯道处内外轨高度差为h,内外轨间距L,转弯半径R;由于外轨略高于内轨,使得火车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F 合提供向心力;①当火车行驶速率V 等于V 0时,F 合=F 向,内外轨道对轮缘都没有侧压力 ②当火车行驶V 大于V 0时,F 合<F 向,外轨道对轮缘有侧压力,F 合+N=mv 2/R ③当火车行驶速率V 小于V 0时,F 合>F 向,内轨道对轮缘有侧压力,F 合-N'=mv 2/R 即当火车转弯时行驶速率不等于V 0时,其向心力的变化可由内外轨道对轮缘侧压力自行调节,但调节程度不宜过大,以免损坏轨道;2无支承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①临界条件:由mg+T=mv 2/L 知,小球速度越小,绳拉力或环压力T 越小,但T 的最小值只能为零,此时小球以重力为向心力,恰能通过最高点;即mg=mv 临2/R结论:绳子和轨道对小球没有力的作用可理解为恰好转过或恰好转不过的速度,只有重力作向心力,临界速度V 临=gR②能过最高点条件:V ≥V 临当V ≥V 临时,绳、轨道对球分别产生拉力、压力 ③不能过最高点条件:V<V 临实际上球还未到最高点就脱离了轨道 最高点状态: mg+T 1=mv 高2/L 临界条件T 1=0, 临界速度V临=gR , V ≥V 临才能通过最低点状态: T 2- mg = mv 低2/L 高到低过程机械能守恒: 1/2mv 低2= 1/2mv 高2+ mghT 2- T 1=6mg g 可看为等效加速度半圆:mgR=1/2mv2T-mg=mv 2/R ⇒ T=3mg3有支承的小球,在竖直平面作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①临界条件:杆和环对小球有支持力的作用知)(由RU m N mg 2=- 当V=0时,N=mg 可理解为小球恰好转过或恰好转不过最高点恰好过最高点时,此时从高到低过程 mg2R=1/2mv 2低点:T-mg=mv 2/R ⇒ T=5mg注意物理圆与几何圆的最高点、最低点的区别以上规律适用于物理圆,不过最高点,最低点, g 都应看成等效的2.解决匀速圆周运动问题的一般方法1明确研究对象,必要时将它从转动系统中隔离出来; 2找出物体圆周运动的轨道平面,从中找出圆心和半径; 3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千万别臆想出一个向心力来;4建立直角坐标系以指向圆心方向为x 轴正方向将力正交分解; 5⎪⎩⎪⎨⎧=∑===∑02222y x F R Tm R m R v mF )(建立方程组πω 3.离心运动在向心力公式F n =mv2/R 中,F n是物体所受合外力所能提供的向心力,mv 2/R 是物体作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当提供的向心力等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作圆周运动;若提供的向心力消失或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即离心运动;其中提供的向心力消失时,物体将沿切线飞去,离圆心越来越远;提供的向心力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不会沿切线飞去,但沿切线和圆周之间的某条曲线运动,逐渐远离圆心;斜面模型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μ=tg θ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 μ> tg θ物体静止于斜面μ< tg θ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 θ一μcos θ 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超重失重模型 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a y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 难点: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系统重心的运动1到2到3过程中 绳剪断后台称示数 13除外超重状态 系统重心向下加速 斜面对地面的压力 铁木球的运动地面对斜面摩擦力 用同体积的水去补充 导致系统重心如何运动轻绳、杆模型绳只能承受拉力,杆能承受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杆对球的作用力由运动情况决定只有θ=arctga/g 时才沿杆方向 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最低点时的速度,杆的拉力换为绳时:先自由落体,在绳瞬间拉紧沿绳方向的速度消失有能量损失,再下摆机械能守恒假设单B 下摆,最低点的速度V B =R 2g ⇐mgR=221Bmv 整体下摆2mgR=mg 2R +'2B '2A mv 21mv 21+'A 'B V 2V = ⇒ 'A V =gR 53 ; 'A 'BV 2V ==gR 256> V B=R 2g 所以AB 杆对B 做正功,AB 杆对A 做负功若 V 0<gR ,运动情况为先平抛,绳拉直沿方向的速度消失即是有能量损失,绳拉紧后沿圆周下落;不能够整个过程用机械能守恒; 求水平初速及最低点时绳的拉力动量守恒:内容、守恒条件、不同的表达式及含义:列式形式:'p p=;0p =∆;21p -p ∆=∆实际中的应用:m 1v 1+m 2v 2='22'11v m v m +;0=m 1v 1+m 2v 2 m 1v 1+m 2v 2=m 1+m 2v 共注意理解四性:系统性、矢量性、同时性、相对性解题步骤:选对象,划过程;受力分析;所选对象和过程符合什么规律用何种形式列方程;有时先要规定正方向求解并讨论结果; 碰撞模型:特点和注意点:①动量守恒;②碰后的动能不可能比碰前大;③对追及碰撞,碰后后面物体的速度不可能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m 1v 1+m 2v 2='22'11v m v m + 1 'K 2'K 1K 2k 12121E m 2E m 2E m 2E m 2+=+ '222'12221mv 21mv 21mv 21mv 21+=+ 2 2221212m P 2m P +=2'221'212m P 2m P +'1v =2112122m m )v m -(m v m 2++ '2v =2121211m m )v m -(m v m 2++一动一静的弹性正碰:即m 2v 2=0 ;222v m 21=0 代入1、2式 '1v =21121m m )v m -(m +主动球速度下限 '2v =2111m m v m 2+被碰球速度上限若m 1=m 2,则,交换速度; m 1>>m 2,则 ;m 1<<m 2,则一动一静:若v 2=0, m 1=m 2时, ; m 1>>m 2时, ;m 1<<m 2时, ;一动静的完全非弹性碰撞子弹打击木块模型重点 mv 0+0=m+M 'v 'v =Mm mv 0+主动球速度上限,被碰球速度下限 20mv 21='2M)v m (21++E 损 E 损=20mv 21一'2M)v (m 21+=M)2(m mMv 20+ 由上可讨论主动球、被碰球的速度取值范围21121m m )v m -(m +<v 主<M m mv 0+ Mm mv 0+<v 被<2111m m v m 2+讨论:①E 损 可用于克服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做功转化为内能E 损=fd 相=μmg ·d 相=20mv 21一'2M)v (m 21+=M)2(m mMv 2+⇒ d相=M)f2(m mMv 20+=M)g(m 2mMv 20+μ②也可转化为弹性势能; ③转化为电势能、电能发热等等人船模型:一个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系统,在系统内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中,在此方向遵从动量守恒mv=MV ms=MS s+S=d ⇒s=d Mm M+ M m L L m M =机械振动、机械波:基本的概念,简谐运动中的力学运动学条件及位移,回复力,振幅,周期,频率及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单摆:等效摆长、等效的重力加速度 影响重力加速度有:①纬度,离地面高度②在不同星球上不同,与万有引力圆周运动规律或其它运动规律结合考查 ③系统的状态超、失重情况④所处的物理环境有关,有电磁场时的情况⑤静止于平衡位置时等于摆线张力与球质量的比值 注意等效单摆即是受力环境与单摆的情况相同 T=2πgL⇒g=22T L 4π 应用:T 1=2πgL OT 2=2πg L -L O ∆ ⇒22212T -T L4g ∆=π沿光滑弦cda 下滑时间t 1=t oa =gR2g R 2=沿ced 圆弧下滑t 2或弧中点下滑t 3: t 2=t 3=4T =g R 42π=gR 2π共振的现象、条件、防止和应用机械波:基本概念,形成条件、特点: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介质的各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①各质点都作受迫振动,②起振方向与振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③离源近的点先振动,④没波传播方向上两点的起振时间差=波在这段距离内传播的时间 ⑤波源振几个周期波就向外传几个波长波长的说法:①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位移”总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②一个周期内波传播的距离 ③两相邻的波峰或谷间的距离④过波上任意一个振动点作横轴平行线,该点与平行线和波的图象的第二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一个波长 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频率不改变, 波速v=s/t=λ/T=λf波速与振动速度的区别 波动与振动的区别:研究的对象:振动是一个点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波动是大量点在同一时刻的群体表现, 图象特点和意义 联系:波的传播方向⇔质点的振动方向同侧法、带动法、上下波法、平移法知波速和波形画经过∆t 后的波形特殊点画法和去整留零法波的几种特有现象:叠加、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知现象及产生条件热学 分子动理论:①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直径数量级10-10m 埃A 10-9m 纳米nm ,单分子油膜法②永不停息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扩散、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它能反映出液体分子的运动③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注意: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变化得快;分子力是指引力和斥力的合力;热点:由r 的变化讨论分子力、分子动能、分子势能的变化物体的内能:决定于物质的量、t 、v 注意:对于理想气体,认为没有势能,其内能只与温度有关,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由微观分子动能和势能决定而机械能由宏观运动快慢和位置决定有惯性、固有频率、都能辐射红外线、都能对光发生衍射现象、对金属都具有极限频率、对任何运动物体都有波长与之对应德布罗意波长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转化外对其做功E 增;热传递转移吸收热量E 增;注意符合法则 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低到高也可以,但要引起其它变化热的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ΔE =W+Q ⇔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热学第二定律⇔第二类永动机不能制成实质:涉及热现象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都具方向性,是不可逆的①热传递方向表述: 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具有方向性②机械能与内能转化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具有方向性;知第一、第二类永动机是怎样的机器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T PV=恒量 常与ΔE =W+Q 结合考查动量、功和能 重点是定理、定律的列式形式力的瞬时性F=ma 、时间积累I=Ft 、空间积累w=Fs力学:p=mv=KmE 2动量定理 I=F 合t=F 1t 1+F 2t 2+---=∆p=P 末-P 初=mv 末-mv 初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条件和列式形式:'p p =;0p =∆;21p -p ∆=∆E K =m 2p mv 2122= 求功的方法:力学:① W =Fscos α② W= P ·t ⇒p=t w =t FS=Fv③动能定理 W 合=W 1+ W 2+ --- +W n =ΔE K =E 末-E 初 W 可以不同的性质力做功 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易忽视 惯穿整个高中物理的主线重力功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功 分子力功 合外力的功动能的变化电学: W AB =qU AB =F 电d E =qEd E ⇒ 动能导致电势能改变 W =QU =UIt =I 2Rt =U 2t/R Q =I 2RtE=IR+r=u 外+u 内=u 外+Ir P 电源=uIt= +E 其它 P 电源=IE=I U +I 2Rt安培力功W =F 安d =BILd ⇒内能发热R V L B L R BLV B 22== 单个光子能量E =hf一束光能量E 总=NhfN 为光子数目 光电效应mV m 2/2=hf -W 0跃迁规律:h γ =E 末-E 初 辐射或吸收光子 ΔE =Δmc 2 注意换算单位:J ev=×10-19J 度=kw/h=×106J 1u=与势能相关的力做功特点:如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它们 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有关.机械能守恒条件:功角度只有重力,弹力做功;能角度只发生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的相互转化 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式形式:E 1=E 2先要确定零势面 P 减或增=E 增或减 E A 减或增=E B 增或减除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外,其它力做功改变机械能滑动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做功W =fd 路程⇒E内能发热特别要注意各种能量间的相互转化物理的一般解题步骤:1审题:明确己知和侍求如:光滑,匀速,恰好,缓慢,距离最大或最小,有共同速度,弹性势能最大或最小等等 2选对象和划过程整体还是隔离,全过程还是分过程3选坐标,规定正方向.依据所选的对象在某种状态或划定的过程中有时可能要用到几何关系式. 5,最后结果是矢量要说明其方向.静电场:概念、规律特别多,注意理解及各规律的适用条件;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三个自由点电荷的平衡问题:“三点共线,两同夹异,两大夹小”: 中间电荷量较小且靠近两边中电量较小的;313221q q q q q q =+只要有电荷存在周围就存在电场力的特性:电场中某位置场强:q F E =2rQ E = d U E = 某点电势ϕ描述电场能的特性:qW 0A →=ϕ相对零势点而言理解电场线概念、特点;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特别是等量同种、异种电荷连线上及中垂线上的场强特点和规律能判断:电场力的方向⇒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的变化这些问题是基础两点间的电势差U 、U AB :有无下标的区别静电力做功U 是电能⇒其它形式的能 电动势E 是其它形式的能⇒电能Ed -qW U B A BA AB ===→ϕϕ与零势点选取无关 电场力功W=qu=qEd=F 电S E 与路径无关等势面线的特点,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其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距导体远近不同的等势面的特点,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表面曲率大的地方等势面越密,E 越大,称为尖端放电静电感应,静电屏蔽电容器的两种情况分析始终与电源相连U 不变;当d 增⇒C 减⇒Q=CU 减⇒E=U/d 减 仅变s 时,E 不变; 充电后断电源q 不变:当d 增⇒c 减⇒u=q/c 增⇒E=u/d=s kq 4d q/c επ=不变sq面电荷密度仅变d 时,E 不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① 加速 2mv 21qEd qu W ===加 m2qu v 加=②偏转类平抛平行E 方向:L=v o t竖直:2222222mv L qU 4dU LU t md qU 21t m qE 21t 21y 偏加偏偏=====a tg θ=加偏2dU L U V atV V 00==⊥速度:V x =V 0 V y =at o oy v gt v v tg ==β β为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位移:S x = V 0 t S y =221atoo 221v 2gt tv gt tg ==α α为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③圆周运动④在周期性变化电场作用下的运动结论:①不论带电粒子的m 、q 如何,在同一电场中由静止加速后,再进入同一偏转电场,它们飞出时的侧移和偏转角是相同的即它们的运动轨迹相同②出场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跟入射速度相交于O 点,粒子好象从中心点射出一样 即2Ltan y b==α 证:oo yv gtv v tg ==β oo 2v 2gtt v gt tg 21==α αβ2tg tg =αβ的含义恒定电流: I=t q 定义 I=nesv 微观 I=R u R=Iu 定义 R=S Lρ决定 W =QU =UIt =I 2Rt =U 2t/R Q =I 2Rt P =W/t =UI =U 2/R =I 2RE=IR+r=u 外+u 内=u 外+Ir P 电源=uIt= +E 其它 P 电源=IE=I U +I 2Rt单位:J ev=×10-19J 度=kw/h=×106J 1u=电路中串并联的特点和规律应相当熟悉路端电压随电流的变化图线中注意坐标原点是否都从零开始电路动态变化分析高考的热点各灯表的变化情况1程序法:局部变化⇒R 总⇒I 总⇒先讨论电路中不变部分如:r ⇒最后讨论变化部分局部变化↑↓⇒↓⇒↑⇒↑⇒露内总总U U I R R i ⇒再讨论其它2直观法:①任一个R 增必引起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减小,其两端电压U R 增加.本身电流、电压②任一个R 增必引起与之并联支路电流I 并增加; 与之串联支路电压U 串减小称串反并同法 当R=r 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为P max =E 2/4r 而效率只有50%,电学实验专题测电动势和内阻1直接法:外电路断开时,用电压表测得的电压U 为电动势E U=E 2通用方法:AV 法测要考虑表本身的电阻,有内外接法;①单一组数据计算,误差较大②应该测出多组u,I 值,最后算出平均值③作图法处理数据,u,I 值列表,在u--I 图中描点,最后由u--I 图线求出较精确的E 和r;3特殊方法一即计算法:画出各种电路图r)(R I E r)(R I E 2211+=+==E 122121I -I )R -(R I I =r 122211I -I R I -R I 一个电流表和两个定值电阻r I u E r I u E 2211+=+==E 211221I -I u I -u I =r 2112I -I u -u 一个电流表及一个电压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r R u u E r R u u E 222111+=+=21122121R u -R u )R -(R u u E =21122121R u -R u R)R u -(u r =一个电压表和两个定值电阻二测电源电动势ε和内阻r 有甲、乙两种接法,如图甲法中所测得ε和r 都比真实值小,ε/r 测=ε测/r 真; 乙法中,ε测=ε真,且r 测= r+r A ;三电源电动势ε也可用两阻值不同的电压表A 、B 测定,单独使用A 表时,读数是U A ,单独使用B 表时,读数是U B ,用A 、B 两表测量时,读数是U, 则ε=U A U B /U A -U;电阻的测量AV 法测:要考虑表本身的电阻,有内外接法;多组u,I 值,列表由u--I 图线求;怎样用作图法处理数据 欧姆表测:测量原理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 o 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 g =E/r+R g +R o接入被测电阻R x 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 x =E/r+R g +R o +R x =E/R 中+R x 由于I x 与R x 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大到小、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时注意挡位即倍率、拨off 挡; 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电桥法测半偏法测表电阻 断s,调R 0使表满偏; 闭s,调R ’使表半偏.则R 表=R ’一、测量电路 内、外接法 记忆决调 “内”字里面有一个“大”字类型 电路图 R 测与R 真比较 条件计算比较法己知R v 、R A 及R x 大致值时内R 测=I U U AR +=R X +R A > R X 适于测大电阻R x >v A R R当R v 、R A 及R x 末知时,采用实验判断法:动端与a 接时I 1;u 1 ,I 有较大变化即121121I I -I u u -u <说明v 有较大电流通过,采用内接法动端与c 接时I 2;u 2 ,u 有较大变化即121121I I -I u u -u >说明A 有较强的分压作用,采用内接法 测量电路 内、外接法 选择方法有三 ①R x 与 R v 、R A 粗略比较② 计算比较法 R x 与v A R R 比较 ③当R v 、R A 及R x 末知时,采用实验判断法: 二、供电电路 限流式、调压式以“供电电路”来控制“测量电路”:采用以小控大的原则电路由测量电路和供电电路两部分组成,其组合以减小误差,调整处理数据两方便三、选实验试材仪表和电路,按题设实验要求组装电路,画出电路图,能把实物接成实验电路,精心按排操作步骤,过程中需要测物理量,结果表达式中各符号的含义.选量程的原则:测u I,指针超过1/2, 测电阻刻度应在中心附近.方法: 先画电路图,各元件的连接方式先串再并的连线顺序明确表的量程,画线连接各元件,铅笔先画,查实无误后,用钢笔填,先画主电路,正极开始按顺序以单线连接方式将主电路元件依次串联,后把并联无件并上.注意事项:表的量程选对,正负极不能接错;导线应接在接线柱上,且不能分叉;不能用铅笔画 用伏安法测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测量电路用外接法,供电电路用调压供电;。
高考物理重要知识点分类总结与物理答题模板
![高考物理重要知识点分类总结与物理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5a0f48d3b3567ec112d8abe.png)
高考物理重要知识点分类总结与物理答题模板声与光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 =3×108m/s =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运动和力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高考物理常考题型+解题方法汇总
![高考物理常考题型+解题方法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a9e5ef2168884868662d616.png)
高中物理考试常见的类型无非包括以下16种,今天为同学们总结整理了这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同时介绍给大家高考物理各类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供各类试题的答题模版,飞速提升你的解题能力,力求做到让你一看就会,一想就通,一做就对!1题型1 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2题型2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3题型3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4题型4 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思维模板:(1)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x=v0t,y=gt2/2,速度满足v x=v0,v y=gt;(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
2024届新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2024.5.28考前必看)
![2024届新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2024.5.28考前必看)](https://img.taocdn.com/s3/m/60dadb2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6.png)
新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2024.5.27)力学一、*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机械运动及其描述2.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二、直线运动1.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3.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4.运动图像、V-T图像三、相互作用---力1.力2.重力3.弹力4.摩擦力5.力的合成与分解6.共点力平衡7.受力分析的方法8.平衡问题中常见的临界与极值四、运动和力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2.牛顿第二定律3.牛顿第三定律4.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5.斜面、连接体、传送带、板块等模型五、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理解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3.抛体运动4.圆周运动六、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1.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2.万有引力定律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三大宇宙速度(2)引力势能及其应用(3)同步卫星、近地卫星、一般卫星(4)双星、多星系统问题(5)潮汐问题(6)中子星与黑洞问题(7)拉格朗日点问题七、功和能1.功2.功率3.动能与动能定理4.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5.机械能守恒定律6.能量守恒定律八、动量守恒定律1.动量2.冲量3.动量定理4.动量守恒定律5.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碰撞问题(2)爆炸问题(3)反冲问题(4)多过程问题九、机械振动与机械波1.机械振动2.机械波电磁学十、静电场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电场力的性质3.电场能的性质4.静电现象5.电容器6.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十一、恒定电流1.电流2.导体的电阻3.部分电路欧姆定律4.电功和电功率5.焦耳定律6.非纯电阻电路7.电动势8.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9.动态电路分析10.故障电路分析11.含容电路分析12.简单逻辑电路十二、磁场1.磁现象和磁场2.安培力3.洛伦兹力4.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5.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6.质谱仪、回旋加速器、霍尔效应、电磁流量计、磁流体发电机十三、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现象2.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5.自感和涡流十四、交变电流1.交变电流的产生2.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3.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4.变压器5.远距离输电十五、电磁波1.电磁波的产生与应用2.电磁波谱十六、传感器1.传感器及其元件2.传感器的应用热学十七、分子动理论1.阿伏伽德罗常数2.分子的大小3.扩散现象4.布朗运动5.分子热运动6.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7.分子势能8.温度和温标9.物体的内能十八、气体、固体、液体1.气体2.固体3.液体4.饱和汽和饱和汽压5.物态变化十九、热力学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2.能量守恒定律3.热力学第二定律4.热力学第三定律5.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二十、*热机、制冷机1.热机原理与热机效率2.内燃机原理3.*汽轮机与发电机4.*制冷剂原理5.*电冰箱与空调光学二十一、光的传播与反射1.光沿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二十二、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定律二十三、全反射1.全反射现象2.全反射的条件3.全反射的应用二十四、光的干涉1.双缝干涉2.薄膜干涉二十五、光的衍射1.衍射图样2.衍射条件二十六、*光的颜色与色散1.光的颜色2.三棱镜色散二十七、光的偏振1.偏振现象及其解释2.偏振的应用二十八、激光1.激光的原理和产生条件2.激光的特点及其应用近代物理二十九、波粒二象性1.能量的量子化2.光电效应3.康普顿效应4.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三十、原子结构1.电子的发现2.核式结构模型3.波尔的原子模型三十一、原子核1.原子核的组成2.放射性元素衰变3.核力和结合能4.核能5.粒子和宇宙三十二、*相对论简介1.狭义相对论2.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3.广义相对论物理实验(共16个)一、物理实验基础1.常用仪器的使用与读数2.误差和有效数字二、力学实验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2)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2.*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3.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测量动摩擦因数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5.验证牛顿运动定律6.曲线运动(1)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2)用频闪相机研究平抛运动(3)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4)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7.探究动能定理(1)探究动能定理(2)用现代方法验证动能定理8.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9.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用现代方法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三、电学实验10.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11.测定金属的电阻率(1)伏安法测量未知电阻(2)半偏法测量电表内阻(3)测量电阻丝的电阻率(4)特殊方法测电阻12.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13.练习使用多用电表14.传感器的简单使用*观察电容器充、放电现象*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四、热学实验(1)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2)气体实验定律五、光学实验(1)测量玻璃的折射率(2)测量折射率的创新方法(3)双缝干涉实验六、创新实验(1)力学创新实验(2)电学创新实验物理学史、方法、单位制一、物理学史二、方法三、单位制1.力学单位制2.单位制和量纲【专题01】直线运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概念: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高三高考物理复习技巧总结模板(7篇)
![高三高考物理复习技巧总结模板(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8c18c9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4.png)
高三高考物理复习技巧总结模板(7篇)高三高考物理复习技巧总结模板篇1解题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因而同学们在第一轮复习中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
那么,什么才是良好的解题习惯呢?简单的说,分为五个环节:审题-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列式求解-验证。
要养成这样的习惯,学生需要跟进教师,牢记公式和解题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答题中的公式的书写方式,单位的换算,各物理量字母的使用等等都需要量的积累才能运用的游刃有余。
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提高物理成绩的关键。
而必要的审题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法宝。
1认真仔细,对题目要细致考察,不仅是文字上,在插图中也要多角度无遗漏的收集信息。
2咬文嚼字,题目的关键字往往就是解题的重点。
例如恰好与刚好,至多与至少,变化率与变化量,增加了多少与增加到多少等等。
在一轮复习中就要养成深入挖掘隐含条件的意识,利用隐含信息建立解题思路。
高考考的是能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要领悟其中的学科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一轮的复习过程中要适当的将物理方法归纳总结。
例如:整体法隔离法等效法模型法等等,使之有利于自己消化吸收,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和技巧。
清楚高考的考点,不可平均用力针对高考的一轮复习,有效的得分是关键。
对于高考考点的把握至关重要。
就北京高考而言,近年来题目设置选择题8道实验1道计算题3道。
选择题有一些必考题目包括光学原子物理机械振动机械波分子动理论万有引力电磁场交流电电磁感应等,北京的最后一题往往是推陈出新的,考察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照这样的思路,新东方老师建议同学们要清楚重点在哪里,哪个知识点只考选择?哪个知识点是计算题经常出现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1认真审视题中的每一个字,千万不要经验主义;2根据题目选择适当的方程;3注意细节问题:估算几位小数,单位的使用,g取9.8还是10,作图要用尺,写错要用双横线划掉,答案不要超出扫描框等。
十及时整理错题集每次出现错题,往往都是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知识遗漏。
高考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图示法图像法知识点汇总
![高考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图示法图像法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db5343228ea81c759f5781d.png)
高考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图示法图像法知识点汇总一、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1.真空中,在x 轴上x =0和x =8处分别固定两个电性相同的点电荷Q l 和Q 2。
电荷间连线上的电场强度E 随x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x 方向为场强正方向),其中x =6处E =0。
将一个正试探电荷在x =2处由静止释放(重力不计,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
则A .Q 1、Q 2均为正电荷B .Q 1、Q 2带电荷量之比为9:1C .在x =6处电势为0D .该试探电荷向x 轴正方向运动时,电势能一直减小【答案】AB【解析】【详解】由图可知,若两个电荷是负电荷则x=2处场强方向为负方向,故两个电荷同为正电荷,A 正确;因在x =6处场强为0,则122262Q Q k k =,解得:12:9:1Q Q =,B 正确;根据同种正电荷连线的中垂线电势分布特点,可知从x =6向无穷远运动时电势在降低,则x =6处电势大于0,C 错误;由图可知,0-6之间电场为正,沿x 轴的正方向,所以从0到6之间电势逐渐降低;而6-8之间的电场为负,沿x 轴的负方向,所以从6到8之间电势升高,因此将一个正点电荷沿x 轴运动时,该电荷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 错误。
2.如图所示,水平光滑长杆上套有一物块Q ,跨过悬挂于O 点的轻小光滑圆环的细线一端连接Q ,另一端悬挂一物块P .设细线的左边部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初始时θ很小.现将P 、Q 由静止同时释放.关于P 、Q 以后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θ =60º时,P 、Q 的速度之比1:2B .当θ =90º时,Q 的速度最大C .当θ =90º时,Q 的速度为零D .当θ向90º增大的过程中Q 的合力一直增大【答案】AB【解析】【分析】【详解】A 、则Q 物块沿水平杆的速度为合速度对其按沿绳方向和垂直绳方向分解,P 、Q 用同一根绳连接,则Q 沿绳子方向的速度与P 的速度相等,则当θ =60°时,Q 的速度cos60Q P v v ︒=,解得:12P Q v v =,A 项正确.B 、C 、P 的机械能最小时,即为Q 到达O 点正下方时,此时Q 的速度最大,即当θ=90°时,Q 的速度最大;故B 正确,C 错误.D 、当θ向90°增大的过程中Q 的合力逐渐减小,当θ=90°时,Q 的速度最大,加速度最小,合力最小,故D 错误.故选AB .【点睛】考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掌握能量守恒定律,注意当Q 的速度最大时,P 的速度为零,是解题的关键,3.一快艇从离岸边100m 远的河流中央向岸边行驶.已知快艇在静水中的速度图象如(图甲)所示;河中各处水流速度相同,且速度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A .快艇的运动轨迹一定为直线B .快艇的运动轨迹一定为曲线C .快艇最快到达岸边,所用的时间为20sD .快艇最快到达岸边,经过的位移为100m【答案】BC【解析】【分析】【详解】AB 、两分运动为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个做匀速线运动,知合速度的方向与合加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合运动为曲线运动.故A 错误、B 正确;CD 、当水速垂直于河岸时,时间最短,垂直于河岸方上的加速度a =0.5m/s 2,由212d at =,得t =20s ,而位移大于100m ,故C 正确、D 错误.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会将的运动分解为沿河岸方向和垂直河岸方向,知道在垂直于河岸方向上速度越大,时间越短.以及知道分运动和合运动具有等时性.4.取空间中两等量点电荷间的连线为x 轴,轴上各点电势φ随x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设x轴上B、C两点的电场强度分别是E Bx、E Cx,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静电场由两个等量同种点电荷产生B.该静电场由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产生C.E Bx的大小小于E Cx的大小D.负电荷沿x轴从B点移动到C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答案】AD【解析】A、B、如果该电场由等量异种电荷产生,则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是等势面,故连线中点为零电势点,可知静电场由两个等量同种点电荷产生.故A正确,B错误.C、该图象的斜率等于场强E,斜率越大,场强越大,则知E Bx的大小大于E Cx的大小,故C错误;D、负电荷沿x轴从B点移动到C点的过程中,电势先升高后降低,根据公式E p=qφ,电势能先减小后作增加;故D正确;故选AD.【点睛】电势为零处,电场强度不一定为零.电荷在电场中与电势的乘积为电势能.电场力做功的正负决定电势能的增加与否.5.图中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分别固定三个点电荷+q、+q、-q,在该三角形中心O点处固定一电量为-2q的点电荷,则该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为()A.,方向由O指向CB.,方向由C指向OC.,方向由C指向OD.,方向由O指向C【答案】B【解析】【详解】O 点是三角形的中心,到三个电荷的距离为:, 三个电荷在O 处产生的场强大小均为:根据对称性和几何知识得知:两个+q 在O 处产生的合场强为:再与-q 在O 处产生的场强合成,得到O 点的合场强为:,方向由O 指向C .则该负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为:,方向由C 指向O ;故B 正确。
高中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高中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4f3226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9.png)
高中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高考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准备高中物理高考,以下是对高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旨在帮助大家理清知识结构,提高解题能力。
一、力学1. 运动的描述与研究-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质量- 牛顿第二定律:F=ma-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3. 万有引力与运动的规律- 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与应用- 行星运动的规律4. 动量守恒与冲量- 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 冲量与冲量定理5. 能量守恒- 功与功率的概念与计算- 动能与势能的转化与计算6. 机械振动与波动- 简谐振动的特点与公式- 波的概念与特点二、电学1. 电荷与电场- 电荷的性质与电荷守恒定律 - 电场的概念与电场强度的计算2. 电势与电势差- 电势的概念与计算- 电势差的概念与计算3. 电流与电阻- 电流的定义与计算- 欧姆定律与电阻的概念4. 串联与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 - 电阻的等效与电流的分配5. 静电场与电容- 静电场的特点与计算- 电容的概念与计算6. 磁场与电磁感应- 磁场的特点与计算- 电磁感应的原理与应用三、光学1. 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传播与速度- 光的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2. 透镜与光学仪器- 薄透镜的成像规律与公式- 光学仪器的原理与应用3. 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 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 光的粒子性与能量量子四、核物理1. 原子核结构- 原子的组成与结构- 同位素与核能量的关系2. 放射现象与半衰期- 放射现象的分类与特点- 半衰期的定义与计算3. 核能与核反应- 核能的来源与利用- 核反应的原理与应用以上是高中物理高考知识点的大致归纳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复习过程中,建议大家结合教材、课堂笔记以及习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
高中物理高考重点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高考重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38b709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f.png)
高中物理高考重点总结归纳一、力学部分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是高考物理考试的重点内容。
在这部分中,题目通常涉及到力的平衡、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弹簧的力学性质等等。
1. 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是力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
在题目中,我们经常需要判断物体在平面上是否处于力的平衡状态,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以解决这类问题。
2.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是高考物理考试中的一大热点。
我们需要了解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重力分解、摩擦力和斜面的倾角等因素对物体的影响,并能够根据这些因素解决题目。
3. 弹簧的力学性质弹簧是力学中常见的重要实验装置,也是高考物理考试中的常考内容。
我们需要了解弹簧的胡克定律、弹簧的弹性势能和弹簧振动等性质,并能够应用到具体的题目中。
二、电学部分电学是高中物理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涉及到电流、电阻、电容等概念,以及各种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1. 电流和电阻电流和电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我们需要了解电流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电阻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掌握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
2. 电容和电能电容是电学中的一个重要性质,涉及到电荷的积累和存储。
我们需要了解电容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电容和电能之间的关系。
在题目中,常常需要计算电容器的能量和电容的大小。
3. 电路分析电路分析是电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我们需要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和功率定律来解决复杂电路的问题。
三、光学部分光学是高考物理中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到光的反射、折射、光的波动性等内容,以及镜片、透镜的成像原理和公式的应用。
1.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学的基本现象。
我们需要了解光线的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以及光的全反射现象。
在题目中,经常需要根据这些现象解决反射和折射的问题。
2. 光的波动性光的波动性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
我们需要了解光的波长、频率和光速之间的关系,以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48个解题模型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48个解题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78edecfedd3383c4bb4cd2e5.png)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高考物理48 个解题模型
高中阶段的物理常常会以模型的形式出现,这些模型应用在解题中提供了支持和辅助作用。
1高中物理解题模型汇总必修一
1、传送带模型: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及摩擦生热等问题。
2、追及相遇模型:运动规律,临界问题,时间位移关系问题,数学法(函
数极值法。
图像法等)
3、挂件模型:平衡问题,死结与活结问题,采用正交分解法,图解法,三角形法则和极值法。
4、斜面模型:受力分析,运动规律,牛顿三大定律,数理问题。
必修二
1、“绳子、弹簧、轻杆”三模型:三件的异同点,直线与圆周运动中的动力
学问题和功能问题。
2、行星模型:向心力(各种力),相关物理量,功能问题,数理问题(圆心。
半径。
临界问题)。
3、抛体模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类平抛运动)。
选修3-1
1、“回旋加速器”模型:加速模型(力能规律),回旋模型(圆周运动),数理问题。
2、“磁流发电机”模型:平衡与偏转,力和能问题。
3、“电路的动态变化”模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判断方法和变压器的三。
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ad8b438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e.png)
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在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高三阶段无疑是最为关键的时期。
高三物理知识点的掌握和总结,对于高考的成绩和理科类专业的选择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针对高三物理必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些重要的内容。
一、力学知识点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高考物理中的重要内容。
在高三物理的学习中,重点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对于解题具有很大帮助。
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物体力学运动规律的基础。
必须要熟记的是: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运动方程)、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定律)和它们的应用。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解决斜面、平面运动等问题的关键。
考察这个知识点时,要熟悉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几何方法和力的平衡条件。
3. 力与加速度关系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是牛顿第二定律最基本的应用之一。
要了解质点受力情况下的运动规律,需要掌握加速度与外力、质量之间的关系式。
二、电学知识点电学是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理解电路和电器工作原理的基础。
以下是在高三物理中需要掌握的一些知识点。
1. 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中的导体、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是电学学习的基础。
需要掌握欧姆定律以及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分配规律。
2. 电阻与电阻率了解电阻与电阻率的关系,以及串、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
同时要掌握功率和电能的计算公式。
3. 电容与电感掌握电容和电感的基本概念,并了解带电体、电容器、电感器的性质与应用。
三、光学知识点光学是高考物理中相对较重要的部分,需要特别注意的知识点如下。
1.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能够应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镜子和平面镜相关问题。
2. 光的折射和透镜掌握光的折射定律和薄透镜成像公式,理解透镜成像原理,并可以进行透镜成像的计算和分析。
3. 光波的干涉和衍射了解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掌握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四、热学知识点热学是高考物理考试中的一部分,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如下。
高考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习题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高考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习题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e8f72108a1284ac9504320.png)
高考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习题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一、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1.“水上飞人表演”是近几年来观赏性较高的水上表演项目之一,其原理是利用脚上喷水装置产生的反冲动力,使表演者在水面之上腾空而起。
同时能在空中完成各种特技动作,如图甲所示。
为简化问题。
将表演者和装备与竖直软水管看成分离的两部分。
如图乙所示。
已知表演者及空中装备的总质量为M ,竖直软水管的横截面积为S ,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g 。
若水流竖直向上喷出,与表演者按触后能以原速率反向弹回,要保持表演者在空中静止,软水管的出水速度至少为( )A 2MgSρB MgSρ C 2MgSρD 4MgSρ【答案】C 【解析】 【详解】设出水速度为v ,则极短的时间t 内,出水的质量为m Svt ρ=速度由竖起向上的v 的变为竖起向下的v ,表演者能静止在空中,由平衡条件可知表演者及空中装备受到水的作用力为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装备对水的作用力大小也为Mg ,取向下为正方向,对时间t 内的水,由动量定理可得22()()Mgt mv m v v Sv t S t ρρ--=--=解得2Mgv Sρ=故C 正确,A 、B 、D 错误; 故选C 。
2.如图所示,有一连通器,左右两管的横截面积均为S ,内盛密度为ρ的液体,开始时两管内的液面高度差为h .打开底部中央的阀门K ,液体开始流动,最终两液面相平.在这一过程中,液体的重力加速度为g 液体的重力势能( )A .减少214gSh ρ B .增加了214gSh ρ C .减少了212gSh ρ D .增加了212gSh ρ 【答案】A 【解析】打开阀门K ,最终两液面相平,相当于右管内 2h 的液体流到了左管中,它的重心下降了2h ,这部分液体的质量122h m V S Sh ρρρ===,由于液体重心下降,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势能的减少量:211224p h E mgh Sh g Sgh ρρ∆='=⋅⋅=,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内能,故选项A 正确.点睛:求出水的等效重心下移的高度,然后求出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再求出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分析答题.3.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水龙头来接水,假设水龙头的出水是静止开始的自由下落,那么水流在下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是( )A .水流柱的粗细保持不变B .水流柱的粗细逐渐变粗C .水流柱的粗细逐渐变细D .水流柱的粗细有时粗有时细【答案】C 【解析】 【详解】水流在下落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则速度逐渐变大,而单位时间内流过某截面的水的体积是一定的,根据Q=Sv可知水流柱的截面积会减小,即水流柱的粗细逐渐变细,故C 正确,ABD 错误。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9dfa0e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7d.png)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1.力力学是高中物理的开山和基础,弹力的方向和弹簧、摩擦力应该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受力分析的判断不仅关乎到这个部分,也会影响整个物理学科,所谓武学基础——“蹲马步”2. 运动学这个部分是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易错,且计算不算死人不罢休的境界,各种刹车、追击、相遇、滑块板块、传送带,没有做题底蕴的支撑,你会感到深深的恶意。
3. 牛顿定律牛顿就是力学中的隐藏高手,就是王者荣耀中的法师,攻击力本来就不错,还可以对运动学、电场进行加持,让你面对的陡然上升了几个level功力。
连接体是这里面一轮要拿下的核心考点。
4. 曲线运动两大法宝:平抛和圆周,不能说难,但是高考年年出现,平抛的计算、水平圆周模型、竖直圆周模型、向心和离心的机车拐弯,这四个点重点拿下,然后给自己大大的微笑吧5. 天体运动天体会的人觉得可爱简单送分,不会的人觉得变态、恶心、惹人烦,这个部分的核心公式之后很长的一组,但是出题的方式确异常灵活,且题目和实际结合多变,总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出手,高手过招,就是毫厘之间定胜负,数量级运算可以帮助你不少哦。
6. 功和能力学部分大boss的存在,谁都可以结合,从弹簧到皮带到滑块,等你做多了你会感到世界的真谛就是动能定理和一堆物理物体,多过程、大计算、复杂分析,烧脑的侦探小说也就到这个程度了,一轮必须啃下的硬骨头,想想上甘岭战役的激烈程度吧7. 电场这就像一个软妹子,看起来瘦弱不堪,但实际是芭比金刚,电场线、带电粒子运动、电容器、这些都是理工科出题人最喜欢的软妹子类型,多接触接触,熟悉了就好8. 恒定电路这个部分最难的是电学实验,7个电学实验要如数家珍,有人问为啥啊?因为考,年年考,考到12分熟了,其他的召唤出体内强大的初中物理基础就可以了。
9. 磁场电磁学的大boss,一剑封喉,杀人于无形,多见于选择题压轴或者和电场结合出在物理最后一道压轴题,难度系数3.5,转体动作复杂且难,尽量从步骤上逐个击破,拿下这个你的高考物理满分有望了。
2025年高考物理重点知识总结
![2025年高考物理重点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669774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3.png)
2025年高考物理重点知识总结《2025 年高考物理重点知识总结》高中物理知识繁多且复杂,对于即将参加 2025 年高考的同学们来说,明确重点知识并加以掌握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以下是为大家总结的 2025 年高考物理的重点知识。
一、力学部分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即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牛顿第二定律给出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定量关系:F = ma。
牛顿第三定律则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这三个定律是力学的基础,在解决物体的运动和受力问题时经常用到。
2、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包括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这个定律在解决涉及能量转化的问题时非常有用。
3、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表明,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在碰撞、爆炸等问题中,常常运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4、圆周运动包括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
需要掌握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关系,以及向心力的计算。
常见的应用如汽车过弯道、天体的圆周运动等。
5、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关系:F =Gm₁m₂/r²。
在天体运动的计算中,如计算行星的轨道半径、周期、速度等,以及估算天体的质量等方面,万有引力定律是重要的工具。
二、热学部分1、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在热现象中的应用,表达式为△U = Q + W,其中△U 是内能的变化,Q 是吸收或放出的热量,W 是做功。
2、热力学第二定律反映了热现象的方向性,常见的表述有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表述。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其状态参量压强 P、体积 V、温度 T 之间满足 PV/T =常量。
这个方程在分析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中经常使用。
统编教材部编版人教版高考物理总复习解题的突破口和常用结论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资料学习记忆方法大全
![统编教材部编版人教版高考物理总复习解题的突破口和常用结论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资料学习记忆方法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00c670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e.png)
方法08 解题的突破口和常用结论 电场 1、两大夹小、两同夹异、近小远大。
2、分析物理问题时,可将研究对象进行分割或填补,从而使非理想模型转化为理想模型,使非对称体转化为对称体,达到简化结构的目的。
而割补的对象可以是物理模型、物理过程、物理量、物理图线等。
例:大的带电金属板等效成点电荷、不规则导线的动生电动势的计算、有缺口的带电环中心场强的计算、确定振动状态的传播时间常补画波形图。
3、等量的同种电荷的中点,场强为零,电势不为零;等量异种电荷的中点,场强不为零,电势为零。
4、匀强电场中,任意两点连线中点的电势等于这两点的电势的平均值。
在任意方向上电势差与距离成正比。
5、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无穷远处电势(能)为0.6、电容器充电后和电源断开,仅改变板间的距离时,场强不变;若始终与电源相连,仅改变正对面积时,场强不变。
7、带电小球在电场中运动时常用等效“重力”法。
8、同种电性的电荷经同一电场加速、再经同一电场偏转,打在同一点上。
9、求“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大小等于原电场,方向相反。
10、粒子沿中心线垂直电场线飞入匀强电场,飞出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电场中心。
11、12、匀强电场中,等势线是相互平行等距离的直线,与电场线垂直。
+g -g a b c dE a >E b ;E c >E d ;E b >E dI BLq =13、电容器充电后,两极间的场强:SkQ E επ4=,与板间距离无关。
磁场1、两电流相互平行时无转动趋势,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异向电流相互排斥;两电流不平行时,有转动到相互平行且电流方向相同的趋势。
(同流合污,分道扬镳)。
2、洛仑兹力永不做功,但是可以通过分力做功传递能量。
BILt3、安培力的冲量=4、通电线圈的磁力矩:有效nBIS nBIS M ==θcos (θ是线圈平面与B 的夹角,S 是线圈的面积),当线圈平面平行于磁场方向,即0=θ时,磁力矩最大,nBIS M m =5、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做圆周运动(1)速度偏转角等于扫过的圆心角。
高中物理必考经典题型+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必考经典题型+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ca22cae50e2524de4187e34.png)
高中物理考试常见的类型总结下来有16种,怎样才能做好每一类型的题目呢?就是要掌握这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题型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题型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
题型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
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主要有两种情况。
(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指导高考物理知识点及易错点物理题解常用的两种方法:分析法的特点是从待求量出发,追寻待求量公式中每一个量的表达式,(当然结合题目所给的已知量追寻),直至求出未知量。
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目标明确”,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应当熟练掌握。
综合法,就是“集零为整”的思维方法,它是将各个局部(简单的部分)的关系明确以后,将各局部综合在一起,以得整体的解决。
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量入手,将各已知量联系到的量(据题目所给条件寻找)综合在一起。
实际上“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密不可分的,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综合应以分析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正确解答物理题应遵循一定的步骤第一步:看懂题。
所谓看懂题是指该题中所叙述的现象是否明白?不可能都不明白,不懂之处是哪?哪个关键之处不懂?这就要集中思考“难点”,注意挖掘“隐含条件。
”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不懂题,就不要动手解题。
若习题涉及的现象复杂,对象很多,须用的规律较多,关系复杂且隐蔽,这时就应当将习题“化整为零”,将习题化成几个过程,就每一过程进行分析。
第二步:在看懂题的基础上,就每一过程写出该过程应遵循的规律,而后对各个过程组成的方程组求解。
第三步:对习题的答案进行讨论.讨论不仅可以检验答案是否合理,还能使读者获得进一步的认识,扩大知识面。
一、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
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
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2.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
以受力图表示。
3.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4.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程求解,而后讨论。
5.对于平衡态变化时,各力变化问题,可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研究。
静力学习题可以分为三类:①力的合成和分解规律的运用。
②共点力的平衡及变化。
③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平衡及变化。
认识物体的平衡及平衡条件对于质点而言,若该质点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α为零,则称为平衡,欲使质点平衡须有∑F=0。
若将各力正交分解则有:∑F X=0,∑F Y=0 。
对于刚体而言,平衡意味着,没有平动加速度即α=0,也没有转动加速度即β=0(静止或匀逮转动),此时应有:∑F=0,∑M=0。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物体在三个力(非平行力)作用下平衡时,据∑F=0可以引伸得出以下结论:①三个力必共点。
②这三个力矢量组成封闭三角形。
③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
对物体受力的分析及步骤(一)、受力分析要点:1、明确研究对象2、分析物体或结点受力的个数和方向,如果是连结体或重叠体,则用“隔离法”3、作图时力较大的力线亦相应长些4、每个力标出相应的符号(有力必有名),用英文字母表示5、物体或结点:⎩⎨⎧解法。
受四力以上:用正交分成法或正交分解法。
受三个力作用:力的合6、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列动力学方程①受力平衡时⎩⎨⎧=∑=∑0F 0F Y X②受力不平衡时⎩⎨⎧∑∑y max F X X ma F ==7、一些物体的受力特征: ⎩⎨⎧均可传。
杆或弹簧:拉力、压力(张力)不能传压力。
绳或橡筋:不能受拉力8、同一绳放在光滑滑轮或光滑挂钩上,两侧绳子受力大小相等,当三段以上绳子在交点打结时,各段绳受力大小一般不相等。
(二)、受力分析步骤:1、判断物体的个数并作图:①重力;②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③场力(电场力、磁场力)2、判断力的方向:①根据力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去判;②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去判;a由牛顿第三定律去判;b由牛顿第二定律去判(有加速度的方向物体必受力)。
二、运动学解题的基本方法、步骤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和基本规律是我们解题的依据,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题途径的武器。
只有深刻理解概念、规律才能灵活地求解各种问题,但解题又是深刻理解概念、规律的必需环节。
根据运动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可知求解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步骤为(1)审题。
弄清题意,画草图,明确已知量,未知量,待求量。
(2)明确研究对象。
选择参考系、坐标系。
(3)分析有关的时间、位移、初末速度,加速度等。
(4)应用运动规律、几何关系等建立解题方程。
(5)解方程。
三、动力学解题的基本方法我们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求解动力学习题.由于动力学规律较复杂,我们根据不同的动力学规律把习题分类求解。
1、应用牛顿定律求解的问题,这种问题有两种基本类型:(1)已知物体受力求物体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运动情况求物体受力.这两种基本问题的综合题很多。
从研究对象看,有单个物体也有多个物体。
(1)解题基本方法根据牛顿定律ma F =合解答习题的基本方法是① 根据题意选定研究对象,确定m 。
②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受力图,确定合F 。
③ 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确定a 。
④ 根据牛顿定律、力的概念、规律、运动学公式等建立解题方程。
⑤ 解方程。
⑥ 验算,讨论。
以上①、②、③是解题的基础,它们常常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
应用动能定理求解的问题动能定理公式为k 1k 2E E W -=合,根据动能定理可求功、力、位移、动能、速度大小、质量等。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 ·① 选定研究的物体和物体的一段位移以明确m 、s 。
② 分析物体受力,结合位移以明确总W 。
③ 分析物体初末速度大小以明确初末动能。
然后是根据动能定理等列方程,解方程,验算讨论。
(例题)如图4—5所示,木板质量千克10m1=,长3米。
物体质量千克=2m 205.01=,木板与水木板右端,都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33F =牛的水平恒力拉木板,物体将在木板上滑动,问经过2秒后(1)力F 作功多少?(2)物体动能多大?(10g =米/秒2)应用动量定理求解的问题从动量定理12P P I -=合知,这定理能求冲量、力、时间、动量、速度、质量等。
动量定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① 选定研究的物体和一段过程以明确m 、t 。
② 分析物体受力以明确冲量。
⑧ 分析物体初、末速度以明确初、末动量。
然后是根据动量定理等建立方程,解方程,验算讨论。
【例题8】 质量为10千克的重锤从3.2米高处自由下图4-5落打击工件,重锤打击工件后跳起0.2米,打击时间为0.01秒。
求重锤对工件的平均打击力。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的问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式是p2k 2p1k 1E E E E +=+知,可以用来求动能、速度大小、质量、势能、高度,位移等。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方法是① 选定研究的系统和一段位移。
② 分析系统所受外力、内力及它们作功的情况以判定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
③ 分析系统中物体初末态位置、速度大小以确定初末态的机械。
然后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列方程,解方程,验算讨论。
四、电场解题的基本方法本章的主要问题是电场性质的描述和电场对电荷的作用,解题时必须搞清描述电场性质的几个物理量和研究电场的各个规律。
1、如何分析电场中的场强、电势、电场力和电势能(1)先分析所研究的电场是由那些场电荷形成的电场。
(2)搞清电场中各物理量的符号的含义。
(3)正确运用叠加原理(是矢量和还是标量和)。
下面简述各量符号的含义:①电量的正负只表示电性的不同,而不表示电量的大小。
②电场强度和电场力是矢量,应用库仑定律和场强公式时,不要代入电量的符号,通过运算求出大小,方向应另行判定。
(在空间各点场强和电场力的方向不能简单用‘+’、‘-’来表示。
)③电势和电势能都是标量,正负表示大小.用qU =ε进行计算时,可以把它们的符号代入,如U 为正,q 为负,则ε也为负.如U 1>U 2>0,q 为负,则021<<εε。
④ 电场力做功的正负与电荷电势能的增减相对应,W AB 为正(即电场力做正功)时,电荷的电势能减小,B A εε>;W AB 为负时,电荷的电势能增加B A εε<。
所以,应用B A B A AB U U q W εε-)=-(=时可以代人各量的符号,来判定电场力做功的正负。
当然也可以用)-(B A U U q 求功的大小,再由电场力与运动方向来判定功的正负。
但前者可直接求比较简便。
2、如何分析电场中电荷的平衡和运动电荷在电场中的平衡与运动是综合电场;川力学的有关知识习·能解决的综合性问题,对加深有关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这类问题的分析方法与力学的分析方法相同,解题步骤如下:(1)确定研究对象(某个带电体)。
(2)分析带电体所受的外力。
(3)根据题意分析物理过程,应注意讨论各种情况,分析题中的隐含条件,这是解题的关键。
(4)根据物理过程,已知和所求的物理量,选择恰当的力学规律求解。
(5)对所得结果进行讨论。
【例题4】 如图7—3所示,如果H 31 (氚核)和He 24(氦核)垂直电场强度方向进入同—偏转电场,求在下述情况时,它们的横向位移大小的比。
(1)以相同的初速度进入,(2)以相同的初动能进入; (3)以相同的初动量进入; (4)先经过同一加速电场以后再进入。
分析和解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所受电场力远远大于所受的重力,所以重力可以忽略。
带电粒子在偏转电场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做类似于平抛的运动,在原速度方向作匀速运动,在横向作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V 0和匀加速运动公式可得202)m qE 21at 21y v l (==(1)以相同的初速度v 0进入电场, 因E 、l 、v 0都相同,所以m qy ∝323241=⨯⨯==H e H e H H e H Hm q m q y y(2)以相同的初动能E k0进入电场,因为E 、l 、mv 2都相同,所以q y ∝21==e H H e H q q y yH(3)以相同的初动量p 0进入电场,因为E 、l 、mv 0都相同,由qm mv qEml v l m qE y ∝==202202)(221 834231=⨯⨯==H e H H H e H Hm q m q y y(4)先经过同一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电场,在加速电场加速后,粒子的动能12021qU mv = (U 1为加速电压) 由 12122024421U El qU qEl v l m qE y ===因E 、l 、U 1是相同的,y 的大小与粒子质量、电量无关,所以:11=e H Hy y注意 在求横向位移y 的比值时,应先求出y 的表达式,由题设条件,找出y 与粒子的质量m 、电量q 的比例关系,再列出比式求解,这是求比值的一般方法。
3、如何分析有关平行板电容器的问题在分析这类问题时应当注意(1)平行板电容器在直流电路中是断路,它两板间的电压与它相并联的用电器(或支路)的电压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