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欧阳修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欧阳修《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注释、译文原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宋代〕欧阳修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啖:喝。
以:用。
食:吃饭。
贬:贬官。
给(jǐ):供应。
谗(chán):说别人坏话。
每(以天下为己任):常常。
既(仕):考取功名后。
妻子:妻子与孩子。
糜:稠粥。
译文:范仲淹在他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里贫困没有依靠。
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责任。
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昏沉疲倦,就用凉水洗脸。
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读书。
做官后,常常情绪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不顾及自身的安危。
以至于由于谗言而被贬官,从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仅自给自足罢了。
他经常自己吟诵说:“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8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1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时死了父亲,母亲贫穷无依无靠,又嫁给常山姓朱的人。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感动得流了泪,离开母亲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里睡觉几乎都没有解开衣服,有时夜晚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
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太阳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精通了六部经典著作的要意,情绪愤慨激昂地树立起了治理天下的雄心壮志。
他常常自己吟诵说:“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注释1、孤: 幼年失去父亲,现指孤儿失去双亲。
2、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
适:出嫁。
再:第二次。
3、知其世家:知道了自己的家世。
世家:家世。
4、既:等……之后。
5、去:离开。
6、之:到,往。
7、南都:指应天府,及河南商丘。
这里的南都学舍为当时著名学舍。
8、尝:曾经。
9、就寝:上床睡觉。
10、日昃(zè):太阳偏西。
昃:日偏西。
11、或:有时。
12、昏怠:昏沉困倦。
13、辄(zhé):往往。
通常翻译为:就。
14、沃面:洗脸沃:用水淋洗,这里指“洗”。
15、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16、旨:要义。
17、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18、依:依靠。
19、以:以......作为;用。
20、诵:吟诵。
21、长山:古地名。
22、饘(zhān):稠的粥。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3-5题。
(11分)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译文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版本1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时死了父亲,母亲贫穷无依无靠,又嫁给常山姓朱的人。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感动得流了泪,离开母亲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里睡觉几乎都没有解开衣服,有时夜晚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
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太阳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精通了六部经典著作的要意,情绪愤慨激昂地树立起了治理天下的雄心壮志。
他常常自己吟诵说:“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注释:1、孤: 幼年失去父亲,现指孤儿失去双亲。
2、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
〔适,出嫁。
再,第二次〕3、知其世家:知道了自己的家世。
世家:家世。
4、既:等……之后。
5、去:离开。
6、之:到,往。
7、南都:指应天府,及河南商丘。
这里的南都学舍为当时著名学舍。
8、尝:曾经。
9、就寝:上床睡觉。
10、日昃(zè):太阳偏西。
昃:日偏西。
11、或:有时。
12、昏怠:昏沉困倦。
13、辄〔zhé〕:往往。
通常翻译为:就14、沃面:洗脸沃:用水淋洗,这里指“洗〞。
15、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16、旨:要义。
17、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18、依:依靠。
19、以:以......作为;用20、诵:吟诵。
21、长山:古地名22、饘〔zhān〕:稠的粥。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义:②辄以水沃面音:义:③食不给音:义:④乃至被谗受贬音:义: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②③答案:(三)1.①dàn;吃。
②zhé;往往,总是。
③jǐ;供应。
④Chán;说别人坏话2.B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
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
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
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小古文篇及翻译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及译文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及译文赏析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注释:1、孤:幼年失去父亲,现指孤儿失去双亲。
2、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
(适,嫁。
再,第二次)3、知其家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家世:身世。
4、既:等……之后。
5、去:离开。
6、之:到,往,去。
7、南都:指应天府,及河南商丘。
这里的南都学社为当时著名学社。
8、尝:曾经。
9、就寝:上床睡觉。
10、日昃(zè):太阳偏西。
11、或:有时。
12、昏怠:昏沉困倦。
13、辄(zhé):往往,每每。
14、沃:用水淋洗,这里指“洗”。
15、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16、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17﹑依:依靠。
18、以:以......作为;用19、诵:吟诵。
20.适:嫁【阅读训练】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义:②辄以水沃面音:义:③食不给音:义:④乃至被谗受贬音:义: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文言短文100篇 原文及翻译 初中 语文 精品
文言短文10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翻译: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阅读答案【精选6篇】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阅读答案【精选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阅读答案【精选6篇】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
关于志向的历史故事
关于志向的历史故事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4、宗悫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文言文原文:
呜乎!吾道夫见于未成之时,其名为素,其名为玄;见于盛时,其名
为华,其名为彩。
而今吾往矣。
吾知足而止,吾壹日不见於公庭,则群英
所议涣如风露,无复续者。
吾身既不改,吾名岂能全乎!一群滥吏,得欲
辱我。
吾岂肯以此搏人之口实,矜己之大名哉!
中文翻译:
唉呀!在未成功之时,我的名字是素净的,是神秘的;在成功的时候,我的名字是繁华的,是多彩的。
而现在我要走了。
我知道满足并停止,如
果我一天不出现在公共场所,则名誉将像风露一样消散,没有继续。
我的
身体没有变化,我的名字怎么能保全呢!一群腐败的官员想侮辱我。
我怎
么能以这个打击自己的名字为傲呢?
注释:
1.“未成之时”,指范仲淹年轻时还没走向政治巅峰的时候,他的名
声是素净的和神秘的。
2.“盛时”,指范仲淹在政治上取得成功的时刻,他的名声是繁华的
和多彩的。
3.“群英所议”,指在时局的变迁中,他的名声不再如“风露”般的
持久,不得人心、落寞无助的处境。
4.“身既不改而名岂能全乎”,指他自己的素质和成就并没有因为名
声的消失而有所改变,但是名望就是会这样,不可避免的。
5.“滥吏”,指腐败无能、特权横行的官员。
6.“以此搏人之口实、矜己之大名”,指显示自己的名望和自尊心。
历史人物经典故事
历史人物经典故事历史人物经典故事故事是指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人物经典故事,欢迎阅览。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就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此时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此时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译文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译文【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
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新运动的'领导者。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诗歌《踏莎行》。
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记》。
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
本文选其《朋*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卖油翁》六篇;选其词《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诉衷情(清晨帘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馆残梅)、《生杳子(去年元月时)》、《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蝶恋花(家庭院深深几许)》六首;先其诗《戏答元珍》和《画眉鸟》二首。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阅读试题答案翻译译文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阅读训练】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义:②辄以水沃面音:义:③食不给音:义:④乃至被谗受贬音:义: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②③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答案 1.①dàn;吃。
②zhé;往往,总是。
③j ǐ;供应。
④Chán;说别人坏话 2.B 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
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
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
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5.岳阳楼记,揭示主题。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故事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故事
主要内容: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白话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意思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意思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文化名人,他生活在一个国家动荡、社会不安的时代,但他却有着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精神,一生致力于为天下谋求和平、安定和繁荣。
范仲淹的“有志于天下”,体现了他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深切关注和无私奉献。
他在政治上尽职尽责,为北宋的政治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主张“治世之道,必躬先之”,即领导者必须首先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以身作则,带头做好工作,才能取信于人民,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范仲淹还是一位文化名人,他的诗词、文章、书法等作品留传至今,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主张“读书为政”,即领导者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和高尚的情操,才能正确地领导人民,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范仲淹的“有志于天下”,还体现在他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帮助。
他主张“民胞物与”,即政府必须关注人民的生活和利益,保障人民的权益和幸福生活。
他曾多次奏章皇帝,请求减免赋税、救济灾民,受到广泛的赞誉和敬爱。
总之,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和实践。
他的思想和精神,对我们今天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仍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 1 -。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概括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概括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概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概括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概括(一)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概括这是一篇励志典故,有两个版本。
版本一重于少年努力刻苦成才经历。
版本二重于仕途不顺却有抱负理想。
但它们都强调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版本1】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时死了父亲,母亲贫穷无依无靠,又嫁给常山姓朱的人。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感动得流了泪,离开母亲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里睡觉几乎都没有解开衣服,有时夜晚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
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太阳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精通了六部经典著作的要意,情绪愤慨激昂地树立起了治理天下的雄心壮志。
他常常自己吟诵说:“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赏析:范仲淹他刻苦学习、逆境成才的.经历。
这也正是他能成为刚直不阿、体恤民情、为政清廉的忠臣的原因。
也唯有这样的人才能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
而最后一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出自于《岳阳楼记》,不但揭示主题,还点明中心,抒发了范仲淹伟大的爱国情怀。
拓展阅读岳阳楼记宋代: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中考复习:文言短文100篇 原文及翻译(已整理)
文言短文10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翻译: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翻译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翻译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是一篇励志典故,有两个版本,版本一个侧重于少年努力刻苦成才经历,版本另一个侧重于仕途不顺却有抱负理想。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版本一翻译:
范仲淹二岁时死了父亲,母亲贫穷无依无靠,又嫁给常山姓朱的人。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感动得流了泪,离开母亲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里睡觉几乎都没有解开衣服,有时夜晚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
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太阳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精通了六部经典著作的要意,情绪愤慨激昂地树立起了治理天下的雄心壮志。
他常常自己吟诵说:“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版本二翻译:
范仲淹两岁时失去父亲,家里生活贫困没有依靠。
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感到昏沉疲倦,就用凉水洗脸。
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读书。
做官后,常常情绪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不顾自身的安危。
以至于谗言而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仅够用罢了。
他曾经自己吟诵说:“大丈夫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受乐之后才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里几乎都是和衣而睡,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就用冷水洗脸。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吃不饱稠粥,直到太阳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终于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情绪激昂地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诉说:“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
注释
1、孤:丧父的孩子
2、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
3、知其世家: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4、之:到,往。
5、南都:指应天府,即今河南商丘市。
这里的南都学舍为当时著名学舍。
6、再适:改嫁。
7、既:副词,不久,后来。
8、去:离开。
9、尝:曾经。
10、给:供应
11、日昃(zè):太阳偏西之时。
12、或:有时,或者。
13、昏怠:昏沉困倦。
14、辄:往往,每每。
15、沃:浇,这里指“洗”。
16、啖:吃。
17、谗:说别人坏话。
18、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19、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20、每(以天下为己任):常常
21、既(仕):考取功名后
22、或:有时候23﹑依:依靠24﹑饘粥:稠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