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及其连接

合集下载

03颅骨及连接

03颅骨及连接
出一对翼突。
筛骨 1块,为骨质 菲薄的含气骨。位于 两眶之间,呈“巾” 字形,分 筛板、垂 直板和筛骨迷路三部 分。筛板呈水平位。 垂直板构成鼻中隔的 一部分。筛骨迷路位 于垂直板的两侧,由 许多小房构成,称筛
窦。
面颅骨 面颅骨共 15块,它们是成 对的上颔骨、鼻 骨、泪骨、颧骨、 下鼻甲及腭骨。 不成对的犁骨、
颅骨的组成
成对 顶骨 颞骨 脑颅骨 8块
不成对 额骨 枕骨 蝶骨 筛骨
面颅骨 15块 下颌骨 上颌骨 腭骨 鼻骨 颧骨 犁骨 下鼻甲 泪骨 舌骨
脑颅骨 脑颅
骨 共8块。其中额 骨、筛骨、蝶骨、 枕骨各1块;顶骨、 颞骨各两块。额骨 在前,枕骨在后, 蝶骨位于颅底的中 央,筛骨只有一小 部分参与颅底的组 成,其余部分参与 构成鼻腔。两侧为
由下颌骨的下颌突与颞骨的下颌窝和 关节结节以及其连结组织构成。 关节
腔内有椭圆形的关节盘,其周缘与关 节囊相连,将关节腔分为互不相通的 上、下两部分。关节囊前后壁松弛, 前壁薄弱,因此下颌关节易发生前脱 位。 左、右颞下颌关节为联合关节,
其运动关系到咀嚼、语言和表情等功 能。其运动形式有上提(闭口)、下 降(张口)、前后滑动以及侧方滑动。 日常说话和咀嚼时,以上运动形式需 综合进行方能完成。 当关节囊过分松
。 上方有蝶筛隐窝
鼻旁窦 包括额窦、上 颌窦、筛窦和碟窦,它们 皆与鼻腔相通,额窦位于 额骨内,开口于中鼻道; 上颌窦最大,位于鼻腔两 侧的上颌骨内,开口于中 鼻道,由于窦口高于窦底 部,故在直立位时引流不 畅;筛小房(筛窦)位于 筛骨内,由筛骨迷路内许 多蜂窝状小房组成的,按 其所在部位可分为前、中、 后3群筛小房。前、中群 筛小房开口于中鼻道,后 群筛小房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开口 于上鼻甲后上方的蝶筛隐

02颅骨及其连接

02颅骨及其连接

第二单元颅骨及其连接颅是由23块形状不同的颅骨借骨连结形成,按其所在的位臵,将颅骨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两部分。

一、脑颅骨脑颅骨包括成对的顶骨和颞骨以及不成对的额骨、枕骨、筛骨和蝶骨,共8块,共同围成容纳脑的颅腔。

1. 额骨(frontal bone) 是呈贝壳状的扁骨,位于颅的前上方,构成颅盖和颅底的前部,其前下部内有含气的空腔,称为额窦。

2. 顶骨(parietal bone) 为内凹外凸的的扁骨,位于颅顶的中部,左右各一。

3. 枕骨(occipital bone) 呈勺状,位于颅的后下部,其前下部有圆形的枕骨大孔,此孔前部为基底部,后部为枕鳞,两侧为侧部。

4. 颞骨(temporal bone) 介于顶骨、蝶骨和枕骨之间,构成颅腔的侧壁,属于不规则骨(图1-28,图1-29)。

以外耳门为中心分为三部分:位于外耳门前上方的呈鳞片状的骨片为鳞部,其前下份有伸向前的颧突,与颧骨的颞突构成颧弓。

围绕外耳门前下部的骨板为鼓部。

在外耳门内侧伸向前内的三棱锥状骨突为岩部,岩部后下方的突起为乳突,乳突前方的细长骨突为茎突,茎突与乳突之间的孔为茎乳孔。

5. 蝶骨(sphenoid bone) 位于颅底的中央,呈蝴蝶形。

分为体、小翼、大翼和翼突4部。

位于蝶骨体内的一对含气骨腔为蝶窦。

大翼为一对自体向两侧伸且略向上方翘的骨片。

小翼是从体的前上方向外侧突出的一对三角形骨片。

自体和大翼交界处向下形成一对翼突。

6. 筛骨(ethmoid bone) 位于蝶骨前方和两眼眶之间,呈巾字形。

分筛板、垂直板和筛骨迷路三部。

筛板呈水平位,其上有许多筛孔,分隔颅腔与鼻腔。

垂直板呈正中矢状位,参与构成骨鼻中隔的上部。

位于垂直板两侧的是筛骨迷路,其由许多骨片围成的含气空腔,称为筛窦,迷路内侧壁上有上、下两个弯曲的骨片,称上鼻甲和中鼻甲。

二、面颅骨面颅骨构成面部支架,共15块。

其中成对的有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及下鼻甲,不成对的有下颌骨、舌骨和犁骨,这些骨分别围成眶、骨性鼻腔和骨性口腔。

婴幼儿颅骨连接的特点

婴幼儿颅骨连接的特点

婴幼儿颅骨连接的特点
婴幼儿颅骨连接的特点是指婴幼儿头骨的连接方式和特殊结构。

婴幼儿颅骨连接方式与成人不同,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婴幼儿的颅骨连接方式是软骨连接。

婴儿出生时,颅骨骨头之间并没有完全骨化,而是通过一种特殊的软骨连接方式相连。

这种软骨连接称为韧带骨连接,主要由弹性结缔组织构成。

相比之下,成人的颅骨连接方式是骨骺连接,即骨头之间通过骨骺相连接。

婴幼儿的颅骨连接处存在间隙。

婴儿的颅骨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这被称为骨缝。

骨缝的存在使得婴幼儿的头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形,从而适应头部的生长和发育。

这种骨缝的存在也使得婴幼儿的头部更具柔软性和可塑性。

第三,婴幼儿的颅骨连接处可发生骨化过程。

随着婴幼儿的生长和发育,颅骨之间的软骨连接逐渐发生骨化,形成硬骨连接。

这个过程称为颅骨骨化,通常在婴幼儿的头部生长发育的前几年内完成。

骨化的过程使得婴幼儿的头骨逐渐变得坚硬,能够更好地保护脑部。

婴幼儿的颅骨连接方式还决定了他们的头骨形状和外观。

由于软骨连接的存在,婴幼儿的头骨相对成人来说更加圆滑和柔和。

这种特点使得婴幼儿的头部在受到外力时更容易发生变形,从而减少对脑部的伤害。

婴幼儿颅骨连接的特点主要包括软骨连接、骨缝存在、骨化过程和头骨形状的柔和。

这些特点使得婴幼儿的头骨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保护性,能够适应生长发育的需要。

随着婴幼儿的生长,这些特点逐渐消失,头骨逐渐变得坚硬和成人相似。

因此,婴幼儿期是头部外伤较为常见的阶段,需要特别注意保护婴幼儿的头部。

颅骨极其连接实验报告

颅骨极其连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颅骨的组成、形态和功能。

2. 掌握颅骨的连接方式及其特点。

3. 熟悉颅骨在人体中的位置和作用。

二、实验材料1. 颅骨标本2. 骨折模型3. X光片4. 实验指导书三、实验步骤1. 观察颅骨标本(1)观察颅骨的组成:颅骨由23块骨组成,包括颅盖骨和颅底骨。

(2)观察颅骨的形态:颅骨呈穹窿形,分为颅盖和颅底两部分。

(3)观察颅骨的功能:颅骨具有保护脑组织、参与呼吸、嗅觉、视觉等功能。

2. 观察颅骨连接方式(1)观察颅骨的连接方式:颅骨之间的连接方式有缝连、关节连和软骨连。

(2)观察缝连的特点:缝连是指颅骨之间的骨缝,具有弹性,可缓冲外界压力。

(3)观察关节连的特点:关节连是指颅骨之间的关节,如颞下颌关节,具有灵活性,可进行开合运动。

3. 观察颅骨骨折模型(1)观察骨折模型:骨折模型展示了颅骨骨折的形态、位置和特点。

(2)分析骨折原因:颅骨骨折的原因有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病理性骨折等。

(3)了解颅骨骨折的并发症:颅骨骨折可能引起脑损伤、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4. 观察X光片(1)观察正常颅骨X光片:了解正常颅骨的形态、密度和结构。

(2)观察异常颅骨X光片:了解颅骨病变、骨折等异常情况。

(3)分析X光片在颅骨诊断中的应用:X光片是颅骨诊断的重要手段,可显示颅骨的形态、密度和结构。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颅骨的组成:颅骨由23块骨组成,包括颅盖骨和颅底骨。

2. 颅骨的连接方式:颅骨之间的连接方式有缝连、关节连和软骨连。

3. 颅骨的功能:颅骨具有保护脑组织、参与呼吸、嗅觉、视觉等功能。

4. 颅骨骨折的特点:颅骨骨折的形态、位置和特点各异,原因有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病理性骨折等。

5. X光片在颅骨诊断中的应用:X光片可显示颅骨的形态、密度和结构,是颅骨诊断的重要手段。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颅骨的组成、形态、连接方式和功能。

颅骨是人体重要的骨骼之一,具有保护脑组织、参与呼吸、嗅觉、视觉等功能。

1-系统解剖学-分离颅骨、颅的整体观、颅骨连接

1-系统解剖学-分离颅骨、颅的整体观、颅骨连接

髁突
下颌切迹 冠突
牙槽弓
颏隆凸
颏孔
下颌底
髁突上端的膨大叫“下颌头”
髁突
下颌头
冠突
牙槽弓
颏隆凸
颏孔
下颌底
下颌支后缘与下颌底相交处,称为“下颌角”。其内外侧面均粗
糙,分别称为“翼肌粗隆”和“咬肌粗隆”,是翼内肌和咬肌附
着处
下颌头
髁突
冠突
牙槽弓
下颌角
颏隆凸
颏孔
下颌底
下颌支内面中央有一孔,称为“下颌孔”,通往下颌管
组成:额骨眶部+筛板+ 蝶骨小翼
正中线由前往后:额嵴、 盲孔、鸡冠
鸡冠两侧为筛板,筛板 上有筛孔
(2)颅中窝 主要形态结构
①中央是蝶骨体
②蝶骨体上面中央的凹陷为垂体窝
③垂体窝前方的两侧有视神经管(第II对:视神经)
④视神经管的外侧有眶上裂
(第III动眼神经、IV滑车神经、V第一支眼神经、VI展 神经通过)
牙槽弓 颏隆凸
下颌底
前外侧面约对第二前磨牙根处有一孔,称为“颏孔”,是下颌管的开 口
牙槽弓
颏隆凸
颏孔
下颌底
下颌支上有两个突起,前方的称为“冠突”
冠突
牙槽弓
颏隆凸
颏孔
下颌底
下颌支上有两个突起,前方的称为“冠突”,后方的称为“髁突”
髁突
冠突
牙槽弓
颏隆凸
颏孔
下颌底
下颌支上有两个突起,前方的称为“冠突”,后方的称为“髁 突”,两突之间的凹陷称为“下颌切迹”
向前经眶下裂通眼眶,向后经圆孔通颅中窝,借翼管通颅底 外面,向下移行于腭大管、腭大孔通口腔
颅的整体观:颅前面观
由大部分面颅和部分脑颅 构成,并共同围成额区、 眶、骨性鼻腔和骨性口腔

颅骨

颅骨
颅后窝是颅腔对外联系的主要局部通道,窝内孔裂大并均位于通过两侧内、外耳道的“理想”横线上,由中间向两侧分别为:枕骨大孔foramen occipitale magnum、舌下神经管、颈内静脉孔、内耳门。通过枕骨大孔的主要结构有,脊髓、三层脑脊髓被膜及其间两腔隙、椎动脉、副神经根、脊髓前后动脉。对通过枕骨大孔内诸结构最有威胁的是其上方的小脑扁桃。通过颈内静脉孔的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副神经。通过内耳门的有面神经、听神经和前庭神经。
脑颅骨
脑颅骨:成对的:顶骨,颞骨,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枕骨。
记忆口诀:蝴蝶展翅底中坐,后枕前筛前上额,一块顶骨顶中央,两块颞骨嵌两侧。
面颅骨
面颅骨:成对的:上颌骨,腭骨,颧骨,泪骨,下鼻甲,鼻骨,不成对:犁骨,下颌骨,舌骨。
记忆口诀:鼻上泪,颧甲腭,不成对,犁下舌。
颅的整体观
颅顶面观: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有用+1
38
颅骨编辑[lú gǔ]
颅骨(skull)位于脊柱上方,由23块形状和大小不同的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中耳的3对听小骨未计入)。除下颌骨及舌骨外,其余各骨彼此借缝或软骨牢固连结,起着保护和支持脑、感觉器官以及消化器和呼吸器的起始部分的作用。颅分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位于颅的后上部,内有颅腔,容纳脑,共8块。面颅为颅的前下部分,包含眶、鼻腔、口腔等结构,构成面部的支架,共15块。
额骨
)。
它们构成颅腔。颅腔的顶是穹隆形的颅盖(calvaria),由额骨、顶骨和枕骨构成。颅腔的底由中部的蝶骨、后方的枕骨、两侧的颞骨、前方的额骨和筛骨构成。其中筛骨只有一小部分参与脑颅,其余构成面颅。[1]
额骨
额骨(frontal bone)位于颅的前上方,分三部:额鳞;眶部;鼻部。额骨内有空腔叫额窦,开口于鼻腔的中鼻道。

人体解剖-颅骨及其连结

人体解剖-颅骨及其连结

六、颅底骨折的解剖学特点
1. 多为间接外力所致。 2. 骨折多沿孔、裂周围发生。 3. 骨折后易损伤通过孔裂的重要血管、神经。
㈢ 颅底内面观
颅前窝:鸡冠、筛板、 筛孔
颅中窝:垂体窝、眶 上裂、圆孔、卵圆孔、 棘孔、三叉神经压迹、 鼓室盖
颅后窝:斜坡、枕骨 大孔、枕内隆凸、横 窦沟、乙状窦沟、内 耳门、、颈静脉孔、 舌下神经管
㈣ 颅底外面观
上牙槽突、上牙列、骨腭、 切牙孔、腭大孔、翼突钩、 翼突内侧板、翼突外侧板、 翼突窝、鼻后孔
思考题
脑颅骨和面颅骨各包括哪些骨? 颅底内面观可见哪些孔裂? 颞下颌关节的形态构造和基本运动. 什么叫翼点?
颅骨及其连结
脑颅与面颅 颅盖和颅底
一、颅的组成和功能
共23块 ( 不计听小骨) 可分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脑颅容脑,共8块 面颅构成面部支架,共15块
功能: 容纳脑; 容纳头面部感官; 容纳消化道、呼吸道起始部。
二、颅的整体观
㈠ 前面观 ㈡ 侧面观 ㈢ 颅底内面观 ㈣ 颅底外面观
㈠ 颅的前面观
眶: 四面锥体形
眶上缘、眶上切迹、眶下 缘、眶下孔、
骨性鼻腔:
梨状孔、骨性鼻中隔
骨性口腔:
上牙槽突、上牙列、下牙 槽突、下牙列、颏孔
㈡ 颅的侧面观
颧弓
颞窝
外耳门
P
乳突
Hale Waihona Puke 翼点下颌支下颌头下颌角
翼点有何重要意义?
颞下窝的范围? 翼腭窝位于哪里?
四、颅骨的连结
㈠、直接连结
成年颅骨各骨由骨性结合连接。 婴幼儿颅顶各骨以缝相连,而颅底诸骨以软骨结合相连 儿童时期缝和软骨结合逐渐骨化为骨性结合 蝶枕软骨结合在25岁时骨化

颅骨及连结

颅骨及连结

第二十页,共59页。
颅骨的连结
颅骨连结有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关节三种
(一)颅骨的纤维连结和软骨连结
❖ 各颅骨之间藉缝、软骨和骨性连结,连结较为牢固。
❖ 颅盖骨间形成骨缝: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 ❖ 随着年龄的增长,颅骨之间的缝、软骨连结都会先后
骨化而成为骨性结合。 ❖ 颅底骨之间有韧带连结,如舌骨主要靠韧带和软组织
有两突起 冠突 髁突 与颞骨相关节。
体下缘与支后缘交角处为下颌角。
舌骨:位于下颌骨的下后方,呈蹄铁形。 在舌与喉之间,借韧带与颅骨相连。
第六页,共59页。
颅的整体观
1.顶面观 ❖ 卵圆形,前窄后宽,可见三条骨缝:
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
❖ 脑颅∶面颅 =
成 人 约 4∶1 新生儿 约 8∶1
第七页,共59页。
后群→上鼻道 蝶窦→蝶筛隐窝
第十七页,共59页。
2)交通
向前→鼻前孔→外界
向后→鼻后孔→鼻咽部
向上→筛孔→颅前窝 向下→切牙孔→口腔 向后上→蝶筛隐窝→蝶窦 向外侧→蝶腭孔→翼腭窝
→上鼻道→后筛窦 →中鼻道→前、中筛窦、
上颌窦、额窦 →下鼻道→鼻泪管→眼眶
第十八页,共59页。
(3)骨性口腔
上颌骨+腭骨+下颌骨 顶—骨腭 前壁—牙槽突(上颌骨+下颌骨) 外侧壁—牙槽突(上颌骨+下颌骨)
图额 骨
第三十五页,共59页。
图额骨
第三十六页,共59页。
图额骨
第三十七页,共59页。
图枕骨
第三十八页,共59页。

第三十九页,共59页。
图筛骨筛窦
第四十页,共59页。
图筛骨
第四十一页,共59页。

中轴骨颅骨及连接

中轴骨颅骨及连接
锁切迹
第二 肋切迹
胸骨角
胸骨体
剑突
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 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 数肋的重要标志。
当前第9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0点
(三)肋
包括:
肋骨
肋软骨—终生不骨化
共12对
1-7对 8-10对 11-12对
真肋
假肋 浮肋
肋的后端有肋头、肋颈和肋 结节,下缘有肋沟,肋间后
动、静脉和肋间神经通过.
中轴骨颅骨及连接
当前第1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0点
(一)椎骨
颈椎 7
胸椎 12 腰椎 5 骶椎 1(5) 尾椎 1(3-4)
当前第2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0点
1.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体
•椎弓
椎弓根 椎弓板
棘突1个 •突起 横突l对
关节突2对
椎孔
横突
棘突
上关节突
横突
• 椎孔→椎管
• 椎间孔
泪骨
眶下沟
眶下孔
下鼻甲
(3)骨性鼻腔
骨性鼻中隔 上鼻甲 中鼻甲 下鼻甲
上鼻道 中鼻道 下鼻道
当前第19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0点
垂直板 (筛骨)
犁骨
上鼻甲
中鼻甲
下鼻甲
上鼻道 中鼻道
下鼻道
(4)鼻旁窦
筛窦前群
筛窦中群
额窦 -----
上颌窦 ----- →开口于中鼻道
筛窦
前、中群 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棘突
当前第3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0点
椎体
椎弓根
上关节突
椎弓板 椎体
下关节突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1)胸椎

系统解剖学 颅骨及其连接

系统解剖学 颅骨及其连接

(3) 鼻旁窦 Paranasal sinuses ★
名称 上颌窦Maxillary sinus
位置 上
额骨眉弓的深面
中鼻道
筛窦 Ethmoidal sinus
筛骨迷路内,分前、 中、后3群
蝶窦 Sphenoidal sinus
蝶骨体内
前、中筛窦:中鼻道 后筛窦:上鼻道
1. 颅的位置 --位于脊柱上方。
2. 颅的组成 --由23块扁骨和不 规则骨组成。
3. 颅的分部 --以外耳门上缘至眶
上缘的连线分为2部: •脑颅:后上方 •面颅:前下方
(一)脑颅骨 Cranial bones(数目与名称★)
共8块
成对(2对) •顶骨Parietal bone •颞骨Temporal bone 不成对(4块) •额骨Frontal bone •枕骨Occipital bone •蝶骨Sphenoid bone •筛骨Ethmoid bone
①构成:枕骨+颞骨岩部后面。 ②主要结构:斜坡;枕内隆凸;横窦沟;乙状窦沟
③孔裂★:a. 枕骨大孔; b.内耳门; c.舌下神经管内口; d. 颈静脉孔。
4. 颅底外面观
5. 颅侧面观
主要结构——颧弓、外耳门、颞窝、颞下窝、翼点。
翼点 pterion
翼点 Pterion ★
•位置:颞窝底前下部。 •形态:是额、顶、颞、蝶四骨交接处呈“H”形的骨缝。 •特点:该处骨质较薄;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意义:此部骨折,容易损伤上述动脉导致硬膜外血肿。
(二)面颅骨 Fascial bones(数目与名称★)
共15块
成对(6对) •上颌骨Maxilla •腭骨Palatine bone •鼻骨 Nasal bone •泪骨Lacrimal bone •下鼻甲inferior nasal

婴幼儿颅骨连接的特点

婴幼儿颅骨连接的特点

婴幼儿颅骨连接的特点婴幼儿颅骨连接的特点是指婴幼儿头颅骨骨板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特征。

婴幼儿的颅骨连接与成人相比存在一些显著的不同,这些特点决定了婴幼儿颅骨的可塑性和适应性,从而保证了婴幼儿脑部的正常发育和生长。

婴幼儿头颅骨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骨缝连接:婴幼儿的颅骨之间存在一些骨缝,骨缝的存在使得颅骨板之间可以相互移动和相对变形。

这种连接方式可以为婴幼儿的大脑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生长和发育。

骨缝连接还可以减轻外力对婴幼儿头部的冲击,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2.软骨连接:婴幼儿的颅骨之间还存在一些软骨连接。

软骨连接的特点是柔软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为婴幼儿的头部提供更好的保护。

随着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这些软骨连接会逐渐转化为硬骨连接。

3.骨板连接:婴幼儿的颅骨板之间通过骨板连接方式相连。

这种连接方式使得颅骨板之间可以相对移动,从而适应婴幼儿头部的生长和发育。

骨板连接还可以为婴幼儿的头部提供一定的柔韧性,使其能够适应各种姿势和活动。

4.韧带连接:婴幼儿的颅骨之间还存在一些韧带连接。

韧带连接的特点是柔软且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可以为婴幼儿头部提供更好的保护和支持。

婴幼儿颅骨连接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适应性。

由于婴幼儿的头颅骨骨板之间存在骨缝、软骨和韧带连接,使得颅骨可以相对移动和相对变形,从而适应婴幼儿头部的生长和发育。

这种连接方式可以为婴幼儿的大脑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支持,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婴幼儿颅骨连接的特点还决定了其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

由于颅骨连接较为松散,婴幼儿头部对外界的冲击和挤压更为敏感。

这也是为什么需要给婴幼儿戴头盔或者使用护头帽等保护措施的原因。

婴幼儿颅骨连接的特点还与婴幼儿脑部的发育和功能密切相关。

颅骨的可塑性和适应性可以使婴幼儿的大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支持和保护,有利于脑部功能的正常发育。

此外,婴幼儿颅骨连接的特点还决定了婴幼儿的头颅形态和外观,这也是婴幼儿头颅外观特殊的原因之一。

颅骨及其连接

颅骨及其连接

颅骨及其连接
成对:颞骨、顶骨
脑颅骨(8块)
不成对:额骨、蝶骨、筛骨、枕骨
颅骨(23块)
成对:上颌骨、鼻骨、颧骨、颚骨、泪骨、下鼻甲面颅骨(15块)
不成对:犁骨、舌骨、下颌骨
枕骨(枕骨大孔、枕髁、枕外隆突)
筛骨(筛板、垂直板:参与构成鼻中隔、筛骨迷路)蝶骨:
顶骨(冠状缝、矢状缝)
面颅骨
下颌骨
舌骨:
颅的整体观:
颅内面观:
颅底外面观:
颅底内外相同的孔:卵圆孔、棘孔、枕骨大孔、破裂孔、颈静脉孔
颅侧面观:
翼区:额骨、蝶骨、枕骨、颞骨交界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颅前面观:
新生儿颅(特征):脑颅/面颅=1/8
新生儿颅呈五角形
颅囟:前囟、后囟、蝶囟、乳突囟
颅骨的连接:
颞下颌关节:。

3、颅骨及其连结

3、颅骨及其连结

D.枕骨
名称解释: 翼点
①关节囊松弛,囊外有外侧韧带加强。 ②囊内有关节盘,将关节腔分位上、下两部。
运动:(联动关节)
两侧关节联合运动_ • 下颌骨上提、下降; • 前进、后退; • 侧方运动。
颞下颌关节脱位
张口过大、过猛,下颌头和 关节盘向前滑到关节结节的 前方而不能退回关节窝,形 成颞下颌关节前脱位。
(四)颅主要体表标志
脑颅骨(8块)
• 额骨1块 • 顶骨2块 • 枕骨1块 • 筛骨1块 • 蝶骨1块 • 颞骨2块
额骨
额骨 额鳞 (内含额窦)
眶部 鼻部 额骨前面观
筛骨
筛骨
筛板 筛骨上面观
(最脆弱的含气骨)
蝶骨
蝶骨
大翼 小翼

翼突
(内含蝶窦)
枕骨
枕骨 枕骨大孔
顶骨
顶骨
颞骨
颞骨
外耳门
乳突 下颌窝 关节结节 颧突
上鼻甲 中鼻甲Hale Waihona Puke 下鼻甲(3)鼻旁窦 :
额窦 筛窦
蝶窦 上颌窦
鼻旁窦开口
额窦 上颌窦 蝶窦 筛窦
中鼻道前部 中鼻道
蝶筛隐窝
中鼻道(前.中群) 上鼻道 ( 后 群 )
•(三)颅骨的连结
多数颅骨之间借缝(纤维结缔组织)相连。 颅底各骨之间借软骨连结。
颞下颌关节
构成:
颞骨 下颌骨
结构特点:
2、颅底内面观
颅前窝 颅中窝 颅后窝
• 颅前窝:
筛板 筛孔
•颅中窝
眶上裂 视神经管 垂体窝
圆孔 卵圆孔 棘孔
•颅后窝
枕骨大孔
内耳门* 颈静脉孔
颅底外面:
•骨腭 •鼻后孔 •下颌窝 •枕骨大孔

人类骨骼连接方式

人类骨骼连接方式

人类骨骼连接方式
以下是一份人类骨骼连接方式的简化描述:
1. 颅骨与脊柱连接:颅骨的底部通过一个球状的关节连接到脊柱的最上方,使头部能够自由转动。

2. 脊柱连接:脊柱由一系列骨节连接而成,每个骨节之间通过小关节连接。

这种连接方式使得脊柱能够保持柔软性和灵活性。

3. 肩关节连接:肩胛骨与上臂骨连接处形成一个球状的关节,使得上肢能够在多个方向上运动。

4. 肘关节连接:上臂骨与尺骨和桡骨连接处形成一个铰接关节,使得前臂能够屈伸。

5. 腕关节连接:桡骨和尺骨与手骨连接处形成多个摺席关节,使得手腕能够多方向旋转和屈伸。

6. 髋关节连接:髋骨和大腿骨连接处形成一个球状关节,使得下肢能够在多个方向上活动。

7. 膝关节连接:大腿骨和小腿骨连接处形成一个铰接关节,使得下肢能够屈伸。

8. 踝关节连接:腿骨与足骨连接处形成多个摺席关节,使得踝部能够多方向旋转和屈伸。

这些简化的描述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类骨骼连接方式的基本原理。

请注意,这些描述并非正式名称,仅为了方便讨论而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骨性鼻腔
1)骨性鼻腔的构成:
四壁: 上壁-筛骨筛板; 下壁-骨腭; 内侧壁-鼻中隔(筛骨垂直板 + 犁骨); 外侧壁-筛骨迷路+上颌骨一部+下鼻甲+腭骨垂直板;
外侧壁有上、中、下鼻甲及相应上、中、下鼻道;上
鼻甲后方蝶筛隐窝,中鼻甲后方有蝶腭孔通翼腭窝。
两孔: 鼻前孔(1对,合称梨状孔); 鼻后孔(1对); 2)鼻旁窦 鼻周围的一些含气骨,骨 质中空,在活体,其内层粘 膜与鼻腔粘膜相延续,且开
冠突、髁突、下颌切迹、下
颌头、下颌颈、下颌孔、颏












蝶 骨 (前面观)
蝶 骨 (上面观)
颞 骨
颞 骨
枕 骨
上颌骨
上颌骨
腭 骨
犁 骨
下颌骨
下颌骨
下颌骨
舌 骨
大 角
小 角
舌骨体
三、颅骨的整体观 1.颅底内面观、相关孔道及通过的结构: (1)颅前窝: 鸡冠 (2)颅中窝:
合。
后囟:矢状缝与人字缝相接处。 呈三角形,出生不久即闭合。
临床意义 (1)如囟膨隆说明颅内压增高 (2)如囟凹陷说明有脱水现象 (3)因为囟是膜状,临床对新生儿的某些颅内疾 病可在此进行穿刺,以助诊疗。 (4)可根据囟的位置和形状,确定胎位。如产前 检查摸到是菱形(前囟)说明是枕前位,摸到三角 形(后囟)说明是枕后位。 (5)根据囟的愈合时间,可判断新生儿的生长发 育状况。
口于鼻腔,总称鼻旁窦。
①额窦:位于眉弓深面, 开口于中鼻道。 ②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开 口于上鼻甲后方的蝶筛隐窝。 ③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 开口于中鼻道。 ④筛窦:前、中 群开口于中鼻道, 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鼻旁窦 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开口部位
蝶筛隐窝 额 窦
中鼻道
蝶 窦
鼻旁窦
筛 窦 前、中筛窦 后筛窦
鼻旁窦
上颌窦 上颌窦口
鼻旁窦
蝶 窦
蝶筛隐窝

筛 窦 中 前
上鼻道
中鼻道 额 窦 上颌窦
5. 顶面观
冠状缝 矢状缝 人字缝
前 囟
后 囟
成人颅骨
新生儿颅骨
四、新生儿颅骨的特征
脑颅比面颅大。新生儿面颅占全
颅的1/8,而成人为1/4。在骨的交 接处缝隙较大,称颅囟。 前囟:位矢状缝与冠状缝相接处, 呈菱形,最大,常在生后1-2岁闭
五、颅骨的连结 1.直接连结: (1)缝连结: 颅顶骨之间的连结。 (2)软骨连结: 颅底各骨及面颅各骨之间的连结。源自2.间接连结--颞下颌关节
(1)组成: 下颌骨的下颌头与颞骨的下 颌窝及关节结节构成。 (2)特点: ①关节囊松弛,前部较为 薄弱,易向前脱位;
②关节囊有外侧韧带加强;
③囊内有“S”关节盘,把
(3)颅后窝: ※枕骨大孔
2.颅底外面观
3.侧面观:
(1)外耳门: (2)颞窝: 翼点:额、顶、颞、蝶骨会合 处的H形缝,内有脑膜中A前支通过。 (3)颞下窝:
4.前面观: (1)额部
(2)眶
呈四面锥体形,眶缘为底,眶上缘中 内1/3处有眶上切迹或孔,眶下缘中份 下方为眶下孔;眶尖约对视N管。 ※上壁-前外侧有泪腺窝;※内侧壁-前下份有泪囊窝, 经鼻泪管向下通鼻腔;※下壁-中部有眶下沟、眶下管通 眶下孔;※外侧壁-与上壁间的后方为眶上裂,与下壁间 的后方为眶下裂。
颅骨及其连接
一、颅的骨性构成:共23块。 1.脑颅骨:8块。
成对--顶骨、颞骨。
不成对--额骨、枕骨、筛骨、蝶骨。
2.面颅骨:15块。 成对--鼻骨、颧骨、泪骨 、 上颌骨、下鼻甲、腭骨 不成对--下颌骨、舌骨、犁骨
二、部分分离颅骨的形态
下颌骨:一体两支,体与支移行处称下颌角。
下颌骨主要结构:
关节腔分为上、下两部。
(3)运动
下颌关节为联动关节,主要是
下颌骨上提、下降(转动运动在
关节下腔),前进、后退(运动 在关节上腔)及侧方运动(一侧
转动,一侧滑动)。
颞下颌关节脱位修复
谢 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