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转自:经济参考报复合式通胀已成我国宏观经济首要问题

2010年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总体上,全球主要经济体逐步企稳并正式步入复苏期,但在结构上,则表现出许多深层次的缺陷和失衡,国民经济的恢复还存在明显的脆弱性。由于宏观经济基本面和国际经济地位的差异,主要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在调整中形成了多重选择和非对称性,加剧了全球经济形势的波动。我国经济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得到了有效的支撑,但复合式通胀压力已经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复合式通胀是指在形成通货膨胀的因素中,构成成份是综合而多元的,其表现是多种压力因素的共同作用和集成效果。在输入性通胀压力之外,受到国内宏观经济运行深层次原因和经济政策扭曲的影响,还表现出了货币性、结构性、成本推进性和理性预期型通货膨胀的特征。复合式通胀管理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首要问题,也是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

(一)货币性通胀是复合性通胀的基础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侵扰,2008年11月,我国紧急启动了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相搭配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中央银行在两年内向市场注入了17.65万亿的流动性,短期内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大,形成了过量流动性,诱发了货币性通胀。至2010年末,我国M 2的存量已经达到72 .58万亿,按照年中汇率核算,接近11万亿美元,为当年度现价G D P规模的182%,为同期美国M2规模88535亿美元的124%。

(二)结构性通胀是复合式通货膨胀压力的具体表现

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重要农产品和关键生产或生活用品的价格上涨。

从粮食作物的期货价格来看,波动并不大。在食品中,生鲜食品的价格上涨成为推动食品价格总涨幅达到7 .2%的主因,但其能够通过市场机制在短期内获得纠正,一般不会通过原材料市场向重要的制成品领域传递。因此,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仍属于独立结构层面的问题,尚未到引发全面通胀的程度。

居住类价格快速上升是我国当前结构性通胀另一个重要表现。2010年我国居住类价格上涨达到4 .5%,为C PI达到3.2%提供了22%的支撑。而在居住类内部,水、电、气、装修等产品占到了整个居住类的95%以上。考虑到国家发改委暂缓了理顺能源、资源价格体系的改革,预计上述价格将在2011年保持基本稳定,尽管会带来一定的扩张性的支出驱动,但总体上尚未形成全面通货膨胀的风险。

(三)成本推进性物价上涨是引发全面通胀风险的主要因素

第4季度,我国重要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价格持续快速上涨,涨幅达到10%以上,除燃油价格外,基本与国际市场同期价格上涨的时间和幅度保持一致。这说明,我国目前的成本推进性通胀的主要诱发原因来自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动,也即输入性通胀的延伸影响。

随着国内结构性通胀重心的转移,长期未能理顺的资源和能源价格体系的缺陷极易成为下一个结构性通胀的结点,也即,结构性通胀成为引发下一轮成本推进性通货膨胀的重要驱动力量,从而使我国当前的复合式通胀演化为全面通胀。目前,国内游资已经开始进入到价格控制相对宽松的中间产品市场和必需品市场,并开始向上述大宗商品市场转移,推动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

(四)共同理性预期的形成放大通货膨胀效应

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不同,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感知在2010年第1季度成为社会共同的对通货膨胀的理性预期。至第4季度,有73.9%的受访者表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而且持物价持续上涨预期的比例达到61.4%。随着CPI的快速走高,我国对通货膨胀的共同理性预期开始形成。理性预期带来的通货膨胀会在短期内改变人们的

消费习惯、偏好、投资选择和社会菲利浦斯曲线,从而给宏观调控和人民生活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政策调控的总体思路是:(1)控制货币投入规模和速度,使其进入正常发行范围;(2)提高利率,抑制资本品过度投资和消费品领域的过量游资,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归正常轨道,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度投资(机);(3)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坚持财政补贴、贴息、直接投资和结构性减税等供给管理手段,对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攸关民生的战略性产业予以支持,并防止利率的进一步上升而对上述产业带来的阻碍和损害;(4)在坚持完善外汇市场建设的同时,适度提高人民币汇率,以减缓输入性通胀对国内经济的冲击;

(5)在维护总需求稳定的同时调整总供给曲线,使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增长,价格水平总体下降,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取得突破。

2010年我国经济财政状况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结构性矛盾逐步显化

2010年在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我国成功地的维护了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达到了397983万亿元人民币,增速高达10.3%。我国就业形势显著改善。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 .1%。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 .7%,增速比上年加快4 .7个百分点。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 8 8 2 8亿元,同比增长49 .4%。投资规模和结构持续改善,房地产投资增速仍然较快。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 .8%。房地产开发投资实现48267亿元,增长3 3 .2 %,其中住宅开发投资达34038亿元,占房地产开发总投资的70%以上,增速为32 .9%,略慢于整体房地产投资增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在区域间保持基本平衡的态势。

消费平稳较快增长,收入消费增速比显著改善。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 5 4 5 5 4亿元,同比增长18 .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2008年以来我国消费和收入增速比出现大幅改善,居民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驱动力层面上的基础基本形成。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收入分配改革向初次分配领域延伸。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1033元,比上年增长11 .5%。在重视再收入分配领域公平取向的同时,各级政府开始重视初次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