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10年,中国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极为严峻的各类自然灾害等挑战,虽然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基本稳定,但汇率不断升级、通胀压力不期而至、外部需求持续变化、资本流动大幅波动,宏观经济形势未可乐观,就如温总理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如果说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那么2010年是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不过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使得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9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

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0年前GDP为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3%,比上年同期增幅加快1.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国内消费支出情况,对判断国民经济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升,表明消费支出增加,经济情况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表明经济景气趋缓或不佳。

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4554亿元,同比增长18.4%。

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3689亿元,同比增长1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865亿元,增长16.1%。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式分析我国应采取的财政政策重点[参考]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式分析我国应采取的财政政策重点[参考]

一、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现状(一近年来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财政政策取向是与对应的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

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均面临较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必然以积极的政策措施为主,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保证社会就业率不受较大冲击。

自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历年财政政策毫无例外全部为积极的财政政策。

而这也充分显示了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下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补充推动作用。

(二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指向在政策指向方面,财政政策因具有较强的公共性质,一般以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公共福利事业为主。

本部分中,我们以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报告中指出,最近几年来中央政府以财政投资的形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了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两年来新增投资4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为 1.26万亿元。

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财政政策具体指向需以那些私人资本所无力或不愿进入的领域为主,从而起到补充社会投资失灵的作用。

其中,居民社会保障支出、科教文卫事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是财政政策通常指向的具体领域。

(三近年来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成效最近几年来政府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经济形式所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从效果上说是值得肯定和认可的。

具体来看,金融危机后五年来我国因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而使得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和基础建设都得到了长足进步。

在“三农”工作领域,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共支出 4.47万亿元,建立健全了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在国民教育领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达到7.79万亿元,全面实现了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在自主创新领域,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计达8729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8%;在社会保障领域,基本完成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各项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至今已达到7.9亿人,等等。

2010我国宏观经济走势与政策取向

2010我国宏观经济走势与政策取向

国 际 金融 危机影

金融 风 险
风 险上升

地 方 政 府 融 资 平 台 的 债务
1%


季 度增长 7 9 % 三


降幅 也 在逐 步缩 小
食品 和居 住价格

会议认 真总结 了
全面部署 了2 0
10
年的经 济工 作


季 度增长 8 9 % 逐 季加快



投资和消

是 C P I 涨 幅 由 负转 正 的 主 要 因 素
三 是就业
年经 济工 作 总 的来
费均 保持较快 增长
8%

实现 年
是 经 济 回 升 主 要 依 赖 投 资拉 动

消 消
继 续 实施 积极的财政 政策 和适 度

内首 次 正 增 长



1 1
月 份 累计 实 现

费的拉动 力仍 显 不 足
前三 季度


宽 松 的 货 币政 策
根 据 新 形 势 新情 况

贸 易顺差 l 7 7 9 6 亿 美元
三季度




要经 济体经 济刺激措施
量 宽松

尤其是


2 0 10
进出

IZl
总额

l 55 78

亿 美元
货 币政 策 的 退 出时 间

退出

年 宏 观 经 济政 策 取 向
年经 济 工 作的 总 体要 求是 :
同比 下降 2 0 9 %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精选10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精选10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精选10篇)篇1: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第一,中国经济在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袭击下仍然继续增长,全年保8%看来问题不大去年9月中旬,美国的`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引发金融危机,并且很快的转为全球经济危机,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陷入衰退.篇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自从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以来,由于国际经济严峻的形势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经过我国政府不断的努力,现在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

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2023经济指标分析(一)国内生产总值分析持续快速增长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8855亿元,同比增长7.7%,而环比则增长1.6%,我国经济总体上仍处于高速增长下的平稳状态。

面对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的格局,我们既要把握好主动性,坚持稳中求进,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也要增强紧迫性,坚持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序转变。

在第一季度中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居民的非农业收入增速明显。

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8015元。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27元,同比名义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871元,同比名义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

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6.5%,家庭经营收入增长7.3%,财产性收入增长27.0%,转移性收入增长12.2%。

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稳步推进城镇化,是保证上述两项收入得到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保证。

(二)经济增速分析创危机以来新高点1.经济并未“过热”一季度高速增长,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影响较大。

尽管此增速高于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但如果以20一季度为基期,近两年一季度平均增速为9%,低于~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

财政学论文分析我国近年来财政收入与支出情况以及对应的财政政策

财政学论文分析我国近年来财政收入与支出情况以及对应的财政政策

一.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分析: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这是我国年度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万亿。

2011年,全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财政收入总体增长较快,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物价水平上涨、企业效益较好及将原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蛋糕”继续增大。

财政部数据显示,全国财政收入逾11.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

但是全国财政收入增速出现较大幅度放缓,增幅放缓至12.8%,较2011年回落12.2个百分点。

专家表示,2012年财政收入完成了预算,但是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幅度较大。

经济增速放缓、物价尤其是PPI下行、进口增速下滑以及结构性减税四大因素,导致2012年财政收入增速回落。

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虽然在四季度出现反弹,但全年经济增速回落至7.8%。

税收收入的增长与宏观经济运行关联度高,在这一大背景下,作为财政收入中的主体—税收的增长放缓符合预期。

一些税种的税基与物价密切相关。

2012年我国物价总体在低位温和运行,尤其是PPI 同比大多在负增长区间运行,相应地增值税、消费税增幅出现回落。

近年来,我国进口环节税收的增长在税收中的作用逐步增强。

一般来讲,进口环节中一般贸易规模的扩大会导致税收增收较多。

然而,去年国内需求放缓,致使我国进口增速减速,一般贸易规模增长放缓,对税收的影响较大。

我国实施的诸多结构性减税政策效应在去年得到充分释放。

除了备受关注的个税之外,增值税转型是长期的减税措施,其减税政策效应明显。

此外,对小微企业政策倾斜效果继续释放,大大减轻了小微企业的负担。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保持了较快增长,不少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的优惠政策。

企业负担减轻了,相应地我国税收收入减少。

此外,出口退税舒缓外贸企业压力,受到外需低迷、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更强贸易壁垒的影响,我国外贸企业在去年面临着严峻的压力。

财政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财政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财政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财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和政策。

财政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转型,财政政策的影响力越来越明显,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也愈发显著。

本文将在多个方面探讨财政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指标的调节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对宏观经济指标的调节具有决定性影响。

在当今的中国宏观经济中,财政政策通常被用来应对通货膨胀、就业问题、经济复苏、发展转型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财政政策调节,中国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通货膨胀率、实现就业目标、实现经济增长,进而推动发展转型。

1、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问题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经济问题之一。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节政府支出、税收等手段调节经济运行,使之处于合理的通货膨胀水平。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增加了木材、肉类等商品进口,调节供给,以控制通货膨胀率。

2、就业问题就业问题是中国近年来十分关注的问题。

在财政政策中,一方面通过政府支出的增加,增加了公共服务部门,加大了对弱势群体的补贴降低了企业的税收负担等手段来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以吸引其它原因导致失业的人到这个领域就业。

另一方面,对于较高失业率的地区,采取就业促进计划,通过财政政策引导资金进入这个地方,建设或扩建一些设施、工厂,从而达到增加就业岗位的目的。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

财政政策通过调控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控制预算赤字和公共债务水平,实现经济增长。

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公共设施建设、扩大国内需求等措施也能促进经济增长,尤其是在实现经济转型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促进行业发展财政政策还能够通过对各个行业的资金补贴和税收调节等措施来促进行业的发展。

通过外有政府的资金帮助,内有市场竞争的压力,从而提升行业竞争力,加速行业发展。

在财政政策的体系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财政政策执行效果评估报告

财政政策执行效果评估报告

财政政策执行效果评估报告尊敬的领导:您好!根据您的要求,我对财政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了评估,并整理成本报告,供您参考。

以下是评估结果和相关分析:一、背景介绍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纷纷采取了财政政策措施来刺激经济发展。

财政政策的实施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就业状况和社会福利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对财政政策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二、宏观经济指标分析1.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情况财政政策的执行对GDP增长具有显著影响。

经过评估发现,过去5年中,财政政策的执行为我国GDP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财政政策的资金投入促进了国内消费和投资的增加,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 就业状况财政政策对就业状况的改善有重要作用。

我国财政政策的实施导致了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的改善。

过去5年中,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失业率保持稳定。

这表明财政政策执行效果良好,有效地推动了就业增长。

3. 通货膨胀率财政政策执行效果评估中还要关注通货膨胀率的情况。

经过综合分析发现,财政政策未对通货膨胀率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通货膨胀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显示财政政策的执行具有适度的调控效果。

三、政策重点领域分析1. 教育经费支出教育经费的支出是财政政策执行的重点之一。

过去5年中,我国教育经费得到了明显增加。

这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提供,为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2. 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政策的执行也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对于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促进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和企业发展,并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这一切离不开财政政策的支持与引导。

四、小微企业发展为了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财政政策执行中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财政资金的投入大幅增加,助力小微企业持续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繁荣。

综上所述,评估显示财政政策的执行效果较好,对经济发展、就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和公平性等方面的需要改进。

2010年经济发展国内外环境及走势

2010年经济发展国内外环境及走势

2010年经济发展国内外环境及走势2010年,世界经济将缓慢复苏,但由于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复苏存在波折,甚至有出现较大起伏的可能。

相比之下,国内经济则相对稳定,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由于投资增幅过快、结构性产能过剩及通胀的压力,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将会适时进行调整,特别是在下半年,政策调整的幅度和力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一、国际经济走势与环境分析(一)2010年世界经济将缓慢复苏。

1.发达经济体有望实现低速增长。

2009年,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从深度衰退到艰难复苏的历程。

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下滑的速度在2009年下半年明显放缓,到年末已纷纷出现正增长。

据美国商务部2010年1月29日公布的数据,2009年美国GDP同比名义下降了1.3%(现价),同比实际下降2.4%(2005年不变价),其中,2009年第三、四季度按年率计算分别增长了2.2%、5.7%,为连续四个季度下滑后的明显反弹。

美联储预测,2010年美国经济有望增长2%-4%。

欧元区16国和欧盟27国2009年第三季度GDP分别取得0.4%和0.2%的增长。

日本经济在经历了连续三个季度的负增长之后,也分别在第二、第三季度实现2.3%和1.2%的增长。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先行指标均呈现向上势头。

2009年11月,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3.6%,12月份为55.9%;欧元区PMI从10月的53.0%进一步上升至11月的53.7%,达到近两年来的最高点;日本PMI达到54.3%,均显示出经济景气向好的趋势,特别是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明显。

表一:发达经济体季度GDP增长比较及走势预测(%)资料来源:GDP实际值来自各经济体官方统计网站,预测值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加“*”预测值来自欧盟官方网站。

2.新兴经济体引领全球复苏。

2009年上半年,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亚洲经济体和“金砖四国”的巴西、俄罗斯表现出了强劲的复苏态势,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回暖的领头羊;非洲国家除南非外,虽然经济增速有所下滑,但大多都还保持正增长;新兴经济体中出现负增长的国家大部分在2009年二季度已显现复苏迹象。

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_经济增长_拐点_与新积极财政

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_经济增长_拐点_与新积极财政

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_经济增长_拐点_与新积极财政一、概要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

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财政政策在推动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报告旨在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的现状,探讨经济增长的拐点,并提出新积极财政政策的策略与路径。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加速进行。

尽管面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但我国经济韧性强劲,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逐渐加快,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为我国经济提供了新动能。

经济增长的拐点已悄然来临,传统经济模式的动能逐渐减弱,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

在此背景下,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愈发凸显。

本报告将重点关注如何通过实施新积极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增长,推动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包括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财政投资引导、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减税降费等方面的工作将成为我们的重点研究内容。

报告还将探讨如何加强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最佳效果。

1.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概述。

全球经济形势正在经历复杂而多变的变化。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呈现不稳定的发展态势。

主要经济体增长呈现差异化,部分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新兴市场国家虽然增速较高,但也面临着内外部压力的挑战。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不断上升,给全球经济的稳定复苏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

全球经济也正在经历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度融合,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和智能经济等新动能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这样的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形势同样面临挑战和机遇。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政策对于全球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财政政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经济增长拐点与新积极财政的关系,以期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

NT R RIS M N G M NT ,3■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特点一、对2010年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2010年中国经济在2009年中期企稳回升的基础上继续向好。

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再次达到10%以上的水平。

在一些人看来,这意味着200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调整已经结束,正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

我们认为,经济增长率重回10%,并不是内生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源于以下两大短期因素:一是2008年底和2009年国家采取相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的结果,特别是超量的货币发行和超强的信贷投放产生很强的短期刺激效应。

二是2010年全球各国经济均步入或强或弱的复苏期,拉动了我国出口的强劲回升,从前个月的经济运行看,年内需的实年展望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际增长是有所放慢的,因此,经济增长的加速主要是靠强劲的出口增长推动。

2009年中期以来经济强劲回升,并不是一种正常状态,经济增长的周期性调整过程并没有结束,同时,我国经济面临诸多深层结构矛盾,因此,未来二三年中国经济增长适度调整、保持“调整型增长”态势,才是内在的趋势,也才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的目标实现。

仍沉浸在金融危机前的高增长思维,对于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环境的变化和我国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是不利的。

因此,我们对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有两点基本判断:(1)2009年中期以来经济强劲回升属于“非常态”,回调到正常增长水平是内在要求。

我们认为在目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下,近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的合适水平是7-9%,超过这个区间或是偏快或是偏慢。

(2)2010年不是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的起始年。

经济的强劲增长是短期强力政策刺激的结果,不具有可持续性。

中国经济自2008年步入调整期(长周期、中周期和短期的交汇点),调整过程被全球金融危机及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所打断,未来仍需要“补调”,以此来解决新的内在增长动力问题。

二、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特点1.经济增长继续回升,但面临内在调整压力预计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E E P E A A E E 12011110201020109.22NT R RIS M N G M NT ,一、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2011年国际经济环境呈偏紧态势,对我国出口增长形成较大压力,不过,我国面临的出口环境会明显好于年。

2010-2011货币 财政政策

2010-2011货币 财政政策

2010年中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我国经济遭受冲击日益显现的背景下,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

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其中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涉及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积极的财政政策途径:主要通过这三方面⑴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⑵改变政府支出⑶对私人投资补贴,具体如下:1、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2、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3、调整完善税收政策,促进企业发展和引导居民消费。

4、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

5、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通过这三方面:⑴公开市场操作⑵再贴现率⑶法定准备金,具体如下: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2010 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的分析监测,按照货币调控的要求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不断优化操作工具组合,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适度。

二、适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0 年,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于1 月18 日、2 月25 日、5 月10 日、11 月16 日、11月29日和12月20日6 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 个百分点,累计上调3 个百分点。

三、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中国人民银行于10 月20 日、12 月26 日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2010 年6 月,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010~2011年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及新取向

2010~2011年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及新取向

2010年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货币政策】2010年的货币政策,既不同于危机时期的“危机式管理”,也不同于正常年份的“周期性管理”。

2010年的宏观调控需要对危机时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适度调整,也需要应对改革产生的各种冲击和国际经济、政策环境可能变化带来的影响,还需要呵护经济内在的复苏动力,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支持等,是多目标的权衡。

除此之外,2010年的货币调控还增加了管理通胀预期的任务。

通胀预期来源于老百姓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感觉,也反映了对政府政策的信任程度。

管理通胀预期,并不是某些领导说说,简单的宣传就能调整的,而是要未雨绸缪,从影响未来通胀的各种因素入手,并通过必要的手段,如严格控制信贷规模,产生现实的效果,提高大众对政府政策的信任。

特别是大众感觉较为强烈的房地产价格。

管理通胀预期,是对货币政策调控的更高要求,是从原因,从机制入手,前瞻性管理通货膨胀,需要更大的决心和技巧。

【两者区别】财政政策是指根据稳定经济的需要,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

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

(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

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2010年国内形势综述.

2010年国内形势综述.

www,
四大因素导致: 2010年中国宏 观经济形势最 为复杂
结构性失衡是困扰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根源
最为复杂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矛盾最 为复杂,因此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选择也更加复杂。
现在中国宏观经济仍然失衡,总量失衡的矛盾和结构 性失衡的矛盾交织在一起,特别是结构性失衡的矛盾,不 仅是深刻的存在,而且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根 源。
www,
7.采购经理指数(PMI)
采购经理指数是一套综合性指标体系,因所选指标具有先导性,成 为经济运行监测的先行指标。
制造业PMI体系包括PMI综合指数和其他扩散指数,PMI综合指数由生 产、新订单、产成品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等五个主要 扩散指数加权而成,其他扩散指数包括采购量、积压订单、新出口 订单、进口、购进价格、原材料库存等。PMI综合指数高于50%表示 比上月增长,低于50%表示比上月下降,与50%的距离表示增长或下 降的程度。
www,
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来看,2009年6月固定资产投资连续增 长趋势结束,开始震荡下降。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同比增幅由2009 年5月的43.7%降至2010年3月的16.0%,5月增至23.9%;其他投资同 比增幅由2009年5月的35.2%经三次震荡下降和提高,至2010年3月达 到33.6%,2010年5月回落至26.6%。


势二
政 策
○ 一 ○












www,
Diagram
2010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
ADD YOUR TITLE
8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 投资出口回落 三季度GDP增速10%以内

2010-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

2010-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

2009年,在中央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我国经济增长下滑的态势得以
及时扭转,全年经济增长8.7%。然而,当前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以国有企业为
投资主体,通过国有银行创造信贷扩张,资金集中投入制造业、房地产及基础设施领域的反危机政 策进一步加剧了经济“高投资、低消费”的不平衡结构。其次,虽然财政支出大幅上升,但是民生保 障的支出份额并没有大幅提高,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从根本上抑制了 居民消费需求的快速扩张。再次,投资扩张在短期内虽然扩张了总需求,遏制增长下滑,但长期却 会转换为生产能力扩张,总量和结构性的产能过剩将抑制经济未来的持续增长。随着外部经济环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比较平稳,波动不大(见表2)。
①CPI表示消费者价格指数,P—GDP表示GDP平减指数,P—I表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7・
万方数据
表l
出口 出口
2010—2011年中国进出口及外汇储备增长率预测 加工贸 易出口 ,亿美元 (现价)
18.85 24.5l
(单位:%) 净出口 亿美元 (现价)
2.47 —20.63
25.32
一般贸 易出口 亿美元 (现价)
16.34
35.51 23.94
进口 亿元 (不变价)
11.96 21.83
进口 亿美元 (现价)
20.75
一般贸 易进口 亿美元 (现价)
23.19 35.51 23.94 17.64 20.26 18.23 15.17 21.20 17.55
元区为1.6%。
2.美元对欧元汇率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假定 基于对2010年、2011年美国经济的前景判断,预计2010年上半年美元将出现短暂反弹,此 后,全球经济如能够持续复苏,美元将恢复下行趋势。我们假定美元对欧元汇率2010年、2011年 分别贬值1.5%、6%,即到2010年四季度,美元对欧元汇率将突破1.50关口,到2011年四季度,将 达到每一欧元兑换1.56美元的水平。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压力渐增,预计2010年美元对人民币 汇率仅可能出现小幅贬值,为0.25%,全年基本稳定在1美元兑换6.81—6.82元人民币之间的水 平,到2011年贬值3%,2011年第四季度将达到1:6.61。 3.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变化假定 2008年11月以来,银行新增贷款增长迅速,货币供应量不断回升,资金紧缺问题得到明显改 善。到2009年末,发放信贷近10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7.68%。考虑到通胀预 期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可能面临两难选择:如果金融管理部门收紧信贷,可能难以满足2009年因 实行扩张政策所开工的在建项目的后续资金支持以及企业新增的信贷资金需求,进而抑制经济回 升的势头;如果继续放宽信贷,将导致新增贷款过多出现流动性过剩,资产泡沫重现,提高通胀预期 实现的风险。为此,我们假定2010年将继续维持当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宽货币、紧信贷),发 放信贷7万亿一8万亿元,使1112的增速维持较高水平,如20.5%,但到2011年后,放缓M2增速,

“方锥体”经济格局下的人民币汇率与财政政策“伞形调控”——2010年第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

“方锥体”经济格局下的人民币汇率与财政政策“伞形调控”——2010年第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

“ 锥体 ” 方 经济 格 局 下 的人 民 币汇 率 与 财 政 政 策 伞 形调 控 " “
2 1 第一季度我 国宏观 经济与财政政 策分析报告 0 0年
闫 坤 张 鹏 ,
(. 1 中国社科院 , 北京 10 3 :. 0 7 2 2 财政部科研所 , 北京 107 ) 0 0 3
Hale Waihona Puke u d r t e ‘ q a e Py a i ’E o o c S t a i n n e h ‘ u r r m d’ c n mi i t S u o

An ls p r o hn ’ ar cn mya d Fsa P l i eFrt atro 00 ayi Reo t nC ia SM coE o o n i l oie i t s Qu re f 1 s c c s nh i 2

要 :0 0年第一季 度 , 21 世界经济在复苏 的轨道 上加速运 行。在危机恢 复期 , 逐步形成 了以美 国为 主的国际经济 “ 方锥
体” 格局 , 并导致了人民币汇率 问题的 国际化。我 国经济 总体 形势持 续 向好 , 经济 复苏进程 加速。财政 收入增长
较快, 但财政支 出仍存 在波动性风 险。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 , 出了宏观 调控 的“ 提 伞形” 框架 , 即以市场为基础 , 以
r c v r g,t e i tr a in c n my g a u l h w d a “ q a e p r mi st ai n fc s d o A n e o te e o ei n h n e n t a e o o r d a y s o e ol l s u r y a d” i t o u e n US a d ld t u o h

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步 巩 固 ,经济结 构调 整 、发展 方式 转变 更将迈 出实质
性步 伐 。
2 0 年我 国经 济 运 行 的主 要 特 点 09
初 步 测算 ,20 年我 国 国 内生 产总 值达  ̄ 35 54 09 33 3L
四 是 对 外 贸 易 加 快 回 升 。 全 年 实 现 进 出 口总 额
主要 因素 。
三是就业增 长好于预期。全年新增就业达到l 0 l2
万 人 ;高校 毕业 生 就业 率达  ̄ 8%;下 岗失 业 人员再 就 U7 业达 到5 4 人 ;就业 困难 人 员 再就 业 人 数 达 到 14 l万 6 万 人 ;城 镇 登 记 失业 率 控 制在 4 3 .%。下 岗 失业 人 员再 就 业 、就 业 困难 人 员 再 就业 、城 镇 登 记 失 业率 均 可 完 成 年初 目标 。
文/曾学文 金三林
r 摘要 J2 1年 我 国经 济 发展 形势 总体要 好 于 20 年 ,但仍 面临诸 多挑 战。从 中 O0 09 央 经济 工作 会议 及 有 关部 门的 工作部 署 来看 ,2 1年宏 观 经 济政 策 的基调 是 “ 00 穗
增 长 ,调 结构 ,促 转 变” 。财政 政 策将 更强调优 化 支 出结 构 ,实施 结构 性 减税 ;
四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将进一步完善从国家有关部门的信息来看2010年财税体制收入分配制度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改革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收入结构调整带动需求结构调整通过需求结构调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构调整思路会更加清晰
封 I l I 回 又 草
2 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0 1 0

速度在7 月份 由下 降 转 为持 平 ,8 月份 以后 基 本 保 持正 增 长 。 同 比速度 降 幅 自8 月份 以后开 始 收窄 ,1月 份 由 1 负转 正 ,当 月 同 比上 涨0 6 .%,l月 份上 涨 19 2 .%。全年 工 业 品 出厂 价 格 下 降5 4 .%,1 月份 由负 转正 ,当 月上 2 涨 i 7 食 品和 居 住价 格 上 涨 是 CPI 幅 由负 转 正 的 .%。 涨

中国2008-2015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中国2008-2015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2008—2015年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梳理(一)2008年1、经济背景1)2007年,在持续的宏观调控下,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积极变化,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GDP年均增长11.9%.2)20007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3)2007年,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积极进展,初步形成了三大需求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4)2008年期间,世界经济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海啸,进而演化为全球性经济危机。

5)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从过快偏热迅速下滑,GDP增速由第一季度的10.6%迅速回落到第三季度的9.0%,为2003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低增幅。

2、经济目标2008年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是: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上,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经济增长速度。

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去年价格上涨对今年价格的翘尾影响较大,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较多,控制物价上涨的难度加大。

3)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

4)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5)年中,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3、经济政策1)政策名称与方向年初规划:稳健的财政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9月份后,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政策工具稳健的财政政策:A.变动政府支出:财政支出重点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减少国家建设型支出,缓解投资的快速增长势头。

B.加大保障措施,减轻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C.建立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再就业政策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D.采取措施,抑制物价持续上涨。

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四个文件,概括起来有10个方面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经济复苏的“奇迹”中国经济增长回顾与2010年宏观经济展望

经济复苏的“奇迹”中国经济增长回顾与2010年宏观经济展望

经济复苏的“奇迹”中国经济增长回顾与2010年宏观经济展

陈建奇;张原
【期刊名称】《中国工人》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年均GDP增长率达到9.8%,不仅明显高于1953年至1978年年均6.1%的增幅,而且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3.0%的速度。

与日本经济起飞阶段GDP年均增长9.2%和韩国经济起飞阶段年均增长8.5%不相上下。

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像中国这样的大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事实堪称史无前例,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10名之外跃居世界第4,
【总页数】4页(P17-20)
【作者】陈建奇;张原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
【相关文献】
1.经济复苏路漫漫,海运业重现动荡——2010年国内外航运市场回顾与2011年展望 [J], 陈弋
2.2010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全球经济复苏的四大基本判断与中国财政政策取向 [J], 闫坤;于树一
3.2010年全球与中国经济增长——回顾与展望 [J], 马岩;刘霞辉;林跃勤
4.年度经济金融回顾与展望——防控过热和通胀为主,改革财政和国企优先2010年第四季度宏观经济分析 [J], 张曙光;张弛
5.贸易摩擦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走势判断——2018-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再展望[J],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0-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010-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一、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情况、中国分析初步核算,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下降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上升个百分点。

图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情况、中国指数分析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其中食品价格上涨。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生活资料价格下降。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

农产品生产价格下降。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

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二手住宅价格上涨;房屋租赁价格下降。

图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表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工业发展形势分析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集体企业增长,股份制企业增长,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私营企业增长。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重工业增长。

图年中国工业增加值情况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纺织业增长;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其中汽车制造增长,船舶制造增长;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

大高载能行业比上年增长,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表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年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表年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比上年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转自:经济参考报复合式通胀已成我国宏观经济首要问题2010年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

总体上,全球主要经济体逐步企稳并正式步入复苏期,但在结构上,则表现出许多深层次的缺陷和失衡,国民经济的恢复还存在明显的脆弱性。

由于宏观经济基本面和国际经济地位的差异,主要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在调整中形成了多重选择和非对称性,加剧了全球经济形势的波动。

我国经济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得到了有效的支撑,但复合式通胀压力已经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复合式通胀是指在形成通货膨胀的因素中,构成成份是综合而多元的,其表现是多种压力因素的共同作用和集成效果。

在输入性通胀压力之外,受到国内宏观经济运行深层次原因和经济政策扭曲的影响,还表现出了货币性、结构性、成本推进性和理性预期型通货膨胀的特征。

复合式通胀管理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首要问题,也是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

(一)货币性通胀是复合性通胀的基础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侵扰,2008年11月,我国紧急启动了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相搭配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中央银行在两年内向市场注入了17.65万亿的流动性,短期内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大,形成了过量流动性,诱发了货币性通胀。

至2010年末,我国M 2的存量已经达到72 .58万亿,按照年中汇率核算,接近11万亿美元,为当年度现价G D P规模的182%,为同期美国M2规模88535亿美元的124%。

(二)结构性通胀是复合式通货膨胀压力的具体表现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重要农产品和关键生产或生活用品的价格上涨。

从粮食作物的期货价格来看,波动并不大。

在食品中,生鲜食品的价格上涨成为推动食品价格总涨幅达到7 .2%的主因,但其能够通过市场机制在短期内获得纠正,一般不会通过原材料市场向重要的制成品领域传递。

因此,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仍属于独立结构层面的问题,尚未到引发全面通胀的程度。

居住类价格快速上升是我国当前结构性通胀另一个重要表现。

2010年我国居住类价格上涨达到4 .5%,为C PI达到3.2%提供了22%的支撑。

而在居住类内部,水、电、气、装修等产品占到了整个居住类的95%以上。

考虑到国家发改委暂缓了理顺能源、资源价格体系的改革,预计上述价格将在2011年保持基本稳定,尽管会带来一定的扩张性的支出驱动,但总体上尚未形成全面通货膨胀的风险。

(三)成本推进性物价上涨是引发全面通胀风险的主要因素第4季度,我国重要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价格持续快速上涨,涨幅达到10%以上,除燃油价格外,基本与国际市场同期价格上涨的时间和幅度保持一致。

这说明,我国目前的成本推进性通胀的主要诱发原因来自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动,也即输入性通胀的延伸影响。

随着国内结构性通胀重心的转移,长期未能理顺的资源和能源价格体系的缺陷极易成为下一个结构性通胀的结点,也即,结构性通胀成为引发下一轮成本推进性通货膨胀的重要驱动力量,从而使我国当前的复合式通胀演化为全面通胀。

目前,国内游资已经开始进入到价格控制相对宽松的中间产品市场和必需品市场,并开始向上述大宗商品市场转移,推动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

(四)共同理性预期的形成放大通货膨胀效应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不同,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感知在2010年第1季度成为社会共同的对通货膨胀的理性预期。

至第4季度,有73.9%的受访者表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而且持物价持续上涨预期的比例达到61.4%。

随着CPI的快速走高,我国对通货膨胀的共同理性预期开始形成。

理性预期带来的通货膨胀会在短期内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偏好、投资选择和社会菲利浦斯曲线,从而给宏观调控和人民生活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政策调控的总体思路是:(1)控制货币投入规模和速度,使其进入正常发行范围;(2)提高利率,抑制资本品过度投资和消费品领域的过量游资,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归正常轨道,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度投资(机);(3)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坚持财政补贴、贴息、直接投资和结构性减税等供给管理手段,对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攸关民生的战略性产业予以支持,并防止利率的进一步上升而对上述产业带来的阻碍和损害;(4)在坚持完善外汇市场建设的同时,适度提高人民币汇率,以减缓输入性通胀对国内经济的冲击;(5)在维护总需求稳定的同时调整总供给曲线,使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增长,价格水平总体下降,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取得突破。

2010年我国经济财政状况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结构性矛盾逐步显化2010年在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我国成功地的维护了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达到了397983万亿元人民币,增速高达10.3%。

我国就业形势显著改善。

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 .1%。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 .7%,增速比上年加快4 .7个百分点。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 8 8 2 8亿元,同比增长49 .4%。

投资规模和结构持续改善,房地产投资增速仍然较快。

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 .8%。

房地产开发投资实现48267亿元,增长3 3 .2 %,其中住宅开发投资达34038亿元,占房地产开发总投资的70%以上,增速为32 .9%,略慢于整体房地产投资增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在区域间保持基本平衡的态势。

消费平稳较快增长,收入消费增速比显著改善。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 5 4 5 5 4亿元,同比增长18 .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

2008年以来我国消费和收入增速比出现大幅改善,居民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驱动力层面上的基础基本形成。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收入分配改革向初次分配领域延伸。

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1033元,比上年增长11 .5%。

在重视再收入分配领域公平取向的同时,各级政府开始重视初次分配领域要素间报酬的分配和增长情况,2010年全国共有30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长幅度为22.8%。

进出口总额较快增长,贸易顺差有所减少。

全年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增长34 .7%。

其中,出口1 5 7 7 9亿美元,进口13948亿美元,进出口相抵,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 .4%。

受到人民币升值和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共同推动,相较于2009年,净贸易条件约提升了1%,是我国近年来首次出现净贸易条件改善的情况。

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人民币存贷款增量减少。

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2 .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 .7%,增幅同比回落8 .0个百分点,超过年初预定的7 .5万亿和17%增速的标准。

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

共增加外汇储备4481亿美元,其中第4季度单季增加1990亿美元,至2010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28473亿美元。

二、财政收入良性增长,支出结构进一步改善2010年全国实现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

其中:中央本级收入42470亿元,比上年增加6554亿元,增长18 .3%;地方本级收入40610亿元,比上年增加8008亿元,增长24 .6%。

财政收入中的包括扣除出口退税后的税收收入73202亿元,增长23%;非税收入9878亿元,增长9.8%。

从规模和增速上看,我国财政收入明显超过了年初预算的73930亿元和8%的增速,形成了高达9150亿元的超收收入,而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国民经济增速超过预期,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税源基础。

第二,价格水平上涨超过预期,带动以现价计算的相关税收增长。

第三,全年汽车旺销带动车辆购置税、汽车消费税等大幅增长。

第四,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11.7%,基数相对较低,相应抬高了2010年收入增幅。

2010年全年财政支出达89575亿元,比上年增加13275亿元,增长17 .4%。

分中央地方看,中央财政支出48323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5973亿元,比上年增加717亿元,增长4 .7%;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32350亿元,比上年增加3786亿元,增长13 .3%。

地方财政用地方本级收入以及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资金安排的地方本级支出73602亿元,比上年增加1 2558亿元,增长2 0 .6 %。

预算执行进度有所改善,尽管第4季度仍是支出规模较大的月份,但预算支出的均衡性和效率已有明显好转。

2010年中国经济在面临众多有利因素、国民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基本态势的同时,也面临众多复杂局面的挑战,下阶段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从未来趋势看,尽管世界经济的全面持续复苏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但世界经济复苏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从国内情况来说,内需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不平衡,民间投资和内生增长动力尚待强化,通货膨胀预期有所上升,持续扩大居民消费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还很艰巨。

未来政策取向既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处理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

要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密切关注价格走势,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加强金融风险防范。

就地方债务而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增长较快的现象不容忽视;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较弱,流动负债比例较高;居民金融资产继续增长,整体债务水平较低,但信用卡预期透支明显上升的情况值得关注。

>>专家点评吴晓求主张中性偏紧“央行维持了原来的提法,这无非还是一份平稳的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称。

针对报告在货币政策方向上的核心关键词,他表示,“积极和宽松”稍显不适,“我主张财政及货币政策应保持中性偏松,不能太宽松,毕竟我们的环境和形势在这里,采取中性稍微带点松度应该合适。

”郭田勇建议提高存款利率近日愈演愈烈的“加息”传闻,央行在发布的报告中并没有提及。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目前的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同时要有针对性。

他认为在目前我国CPI创新高、负利率等现象出现的情况下,可采取利率政策上适当的调整。

加息应采取非对称加息,即存款利率调高,贷款利率不动。

存款利率调高幅度不会太大,约为27个基点。

非对称加息主要是补偿储户利益,银行利差会受到影响,从上半年情况来看,银行利润相当不错,同时利差处于高位,有能力消化此次非对称加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