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第三轮模考申论参考答案副省级(乡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愁”参考答案

一、结合“给定资料1”,对故乡让我们感到陌生的原因进行概括。(10分)

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

故乡让我们感到陌生主要是因为故乡已经物变人非,正在逐渐失去特色。物变方面:一是故乡景象荒凉,变得毫无生气,道路、房子破败不堪;二是河流污染严重,河水不再清澈,鱼虾绝迹。人非方面:一是故乡缺少文化生活,精神信仰缺失;二是人情冷淡,少了互助,邻里关系淡漠,而且变得更加物质。

二、“这是语言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保护语言的最坏时代。”请结合“给定资料6”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这句话表明普通话不断盛行的同时,方言却面临消亡危机。一方面,由于人口空间大跨度的流动、国家对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加之个人发展的需要,普通话盛行,很多人对普通话运用自如;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学校对方言的恶意排斥、人们对方言的保护意识不强,各地方言存在消亡的趋势。方言是地方文化的主要载体,它若消亡,不仅乡音不再,乡情无所寄托,一大批地方文化戏剧也将消亡,中华文化将失去重要的支撑。因此,我们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要善待方言,使方言和普通话协调共存和发展。

三、“给定资料5”提到,很多人在评论《舌尖上的中国》时,都说观看的时候“一边流着口水,一边流着泪水”。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见解。(15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不超过350字。

【参考答案】

《舌尖上的中国》所展示的诱人美食让人垂涎欲滴,而其中的人物故事却使人泪水涟涟。各式各样的美食不仅引发了观众的食欲,触动了观众的味蕾,还与观众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传递了一种温暖与感动:第一,城市化进程加快,在高强度的工作方式下,快餐文化盛行,《舌尖上的中国》让观众回忆起了小时候的记忆,让观众回想起了家庭的温暖、家乡的风貌,美食的味道,这些都勾起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思乡情。第二,在谈食色变的年代,《舌尖上的中国》唤醒了观众对中国美食的骄傲和感动,同时也让国人爱国之情油然升起。第三,食物背后那些平凡小人物的命运故事让观众

感到心酸,普通劳动人民的勤劳质朴、对生活的热爱和坚持触动人心,浓浓的人情击中了观众的泪点。因此,在处于时代巨变、城镇化进程一步步加快的当下中国,我们需要《舌尖上的中国》这样充满人文关怀的美食记录片。

四、假如你是《赣南日报》的一名记者,“给定资料”是你在调查中获取的信息,请根据“给定资料2~3”写一篇短文,以期保护当地传统村落。(20分)

要求: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全面准确,表达简明,条理清楚;

(3)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保护传统村落 弘扬民族文化

赣州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传统村落众多,其中保存比较完好的赣县白鹭乡白鹭村、安远县镇岗乡老围村、龙南县杨村镇杨村村燕翼围和关西镇关西村已经纳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村民不断流出,空巢现象严重,村落日渐萧条,而且很多建筑面临倒塌;加上一些地方重建设轻保护的发展理念,使村落原始风貌受到了破坏。

传统村落承载着当地很多人的青春记忆,它是稀缺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研究建筑史具有重大的实物价值,对艺术史也有非凡的价值。除此之外,传统村落还构建了村民的生存空间,给当地村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让人们心灵得到净化和安宁。

因此,对于传统村落,我们应该全力保护,以弘扬民族文化。第一,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对村内的建筑进行全面修缮,恢复其原始风貌;第二,当地领导干部应转变发展理念,了解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认识到它的珍贵,严禁大肆拆建;第三,地方政府要提高古村落保护资金的投入比例,国家也应该下拨专项基金来保护和抢救传统村落;第四,要为传统村落发展寻找出路,发展旅游业,提高村落的生命力。

五、“给定资料7”画线部分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和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语言流畅;有思想性;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总字数1000~1200字。

【参考例文】

记住乡愁 守护文化根脉

什么是乡愁?杜甫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席慕容说:“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也许,对于乡愁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概括出不同的内涵,但“乡愁”不是酸气的自作多情,而是对生命源头的眺望和对家乡文化的挂念。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步伐加快,中国乡村正加速沦陷,家乡的记忆越来越淡,“回不去的故乡”成为很多人共同的“乡愁”。有“乡愁”在,香火就会旺盛,宗族就会繁衍,历史就能传承,后来之人,就不会是无根之木、断线风筝。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守护好精神家园,将人们现实与情感中的故乡“打通”,让乡愁有所寄托。

“乡愁”是铭记历史的精神坐标,是抚慰人类精神的无价之宝。“乡音亘古今,乡愁暖人心;走遍天涯路,最是乡情深。”乡愁是一种故土情结,是一种人文情怀,是一种社会情缘,是一种精神情韵。而在长期的社会迁延与情感沉积中,乡愁更是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传统元素与精神基因,成为民族情感的依凭与精神家园的归附。然而,当乡愁赖以生发和寄托的古老村落、历史街巷、传统民居、自然山水等不复存在,人们的乡愁就会失去倚靠和源头,随之而来的,便是对故土情怀的失落与泯灭。

“记得住乡愁”不仅是诗意的表达,其背后更有重重深意。官方文件中一句“记得住乡愁”让很多人眼前一亮,因为很少在刚性的文件里看到如此诗意的表述。很多人纷纷表示惊喜,如此顶层设计,勾起了许多人对建设家乡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此之外,“记得住乡愁”秉承的不仅是尊重文化、尊重历史、尊重自然的城镇化理念,更是执政者亲民、为民的执政理念的传达。执政者心里如果没有百姓,就不会为百姓描绘这样的诗意人居,更不会把百姓的福祉放在心上。为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记得住乡愁”不仅是蓝图的描绘,更是现实中的诗意栖居地。

乡愁是一种广阔的文化情怀,是人们对故土文化的追踪溯源;乡愁是一种文明的力量,是一种对文化的反思,在乡愁的土地里埋下的梦想种子会孕育出中国人朴素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认同。乡愁不是廉价的情绪发泄,它应成为我们面向未来的信心所在。要实现这点,就得“记住乡愁”,走新型城镇化之路。乡愁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曼妙之歌,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热爱和歌颂自己的故乡。乡愁作为人类心灵最柔软的部分,应当永远吟出诗一样的咏叹,陪伴我们走进更美好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