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习型教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能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比例的意义。

2.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1. 比例的意义的理解。

2.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感受比例的意义。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比例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例题讲解1.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强调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作业布置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比例的意义,并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作业中,要布置一些具有思考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比例的意义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在数学中,比例是一种基本的数学关系,用于表示两个比的大小关系。

比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比例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在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即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是相等的。

例如,如果有两个比例3:4和6:8,那么这两个比例表示的是相同的相对大小关系,即两个比例的比值都是0.75。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评析(优秀3篇)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评析(优秀3篇)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评析(优秀3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以下是可爱的小编为家人们分享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评析(优秀3篇),欢迎借鉴。

比和比例的优秀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例1---3题,练习十七第1、3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掌握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能够正确、迅速地求出比值和化简比。

2、应用比的意义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并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言引入课题比和比例(一)二、教学例1先在下表中写比和比例的一些知识,再举例说明。

比比例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三、教学例2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先填写下来,说一说它们的区别。

联系例子各部分名称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除法比做一做:5:6=()()四、教学例3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1、学生交流2、化简比。

3、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不同之处?一般方法结果求比值化简比五、解比例X=:2【说一说思路和方法】六、比例尺1、什么叫做比例尺?2、说出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

①比例尺1:3000000表示_____________②比例尺20:1表示_____________3、求比例尺:一条绿化带长350米,在平面图上用7厘米的线段表示。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4、求实际距离: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A到B的距离是5厘米。

求AB两地的实际距离?5、求图上距离: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用多少厘米表示?七、知识应用练习十七第1、3题。

从实际案例出发,探究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2

从实际案例出发,探究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2

从实际案例出发,探究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2。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1.比例概念的含义及表达方式2.比例的基本性质3.比例在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三、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比例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概念,它在生活中也非常常见,比如我们购物时看到的打折信息就是比例。

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比例吗?请举几个例子。

2.概念讲解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它可以表示为一个分数,也可以写成两个数的比。

比例的表示方法有三种:三个数的比例、两个分数的比例和小数的比例。

比例中的两个量称为比例的项。

其中前一个比例项称为“比”,后一个比例项称为“份”。

3.练习请用三个数的比例表示下列情境:1)某厂家在一天内生产了8000个电话机,其中某型号电话机的生产量为2000个。

2)小红一小时可以跑8圈,小明一小时可以跑6圈,两人一起跑一小时可以跑多少圈?4.总结在今天的课堂上,大家了解了比例的含义和表达方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学习中,我们通过实例来理解比例的概念,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五、实际案例分析实际案例一:买菜小明去买菜,他需要买500克黄瓜和800克茄子。

请问黄瓜和茄子的比例是多少?1)解题思路题目中要求求黄瓜和茄子的比例,那么我们首先需要确定比例的两个项,分别为黄瓜和茄子。

因此,我们可以写出比例的式子:黄瓜的重量 : 茄子的重量 = 500 : 800这个比例可以进一步化简,分母可以同时除以100,得到:5.: 8因此,小明买菜时黄瓜和茄子的比例为5:8。

2)教学反思这个案例通过生活实例展示了比例的应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直观地理解比例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通过买菜的例子,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实际案例二:铅球比赛小明和小红在学校参加铅球比赛。

小明的成绩为10米,小红的成绩为12米。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含在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的教材中。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练习题,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教具和学具,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如购物时商品的打折问题,来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们感受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接着,我会通过一些图片和练习题,来讲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我会让学生们观察和分析这些图片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

3. 练习:在讲解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的计算和解答,来巩固和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4. 应用:我会给出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们运用比例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此来检验学生们对比例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和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作业将会包括一些与比例相关的计算题和应用题,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学生们对比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比例。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去寻找一些与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来进一步拓展和加深他们对比例的理解。

这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导入环节的实践情景引入在导入环节,我使用了实际的购物打折例子来引入比例的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并能熟练求比值和化简
比。于是本节课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不但对知识简单 学生学习能
的复述和再现,而且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 力分析
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
观察、比较、总结中得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贯彻自
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 教学策略选
长和宽的比值相等,从而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表示两个
教材分析 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认识比例的意义后,接下来通过
例题的学习学生又知道了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引导学生
观察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发现推导出比例的基
本性质。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
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积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计算发现: 两个外项的积是 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 1.6×60=96 即 2.4×40=1.6×60 小结: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8.练习: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6:15=8:20(2)0.5:0.4=2:2.5 9.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两个比能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向课堂要 效率不仅仅要着眼于课堂上的教学用时和学生在课堂 上是否学会了解题,而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让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才能很 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学 生的数学素质。
(4)因为 3×10=5×6,所以 3:5=10:6。() 3.根据 3×40=20×6,你能判断哪两个是外项?哪 两个是内项吗?你会把上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师范附小黄遵文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P40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等知识,而且比与比例有紧密的关系,通过比引进比例的意义,因此对于比例的理解,学生能够比较容易掌握。

(二)教学对象分析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等知识,而且比与比例有紧密的关系,通过比引进比例的意义,因此对于比例的理解,学生能够比较容易掌握。

二、课标要求(一)课程要求结合具体国旗情境,了解国旗长和宽的尺寸,通过求国旗长与宽的比值,知道国旗是具有比值相等,但大小又不同的国旗。

(二)学习目标1. 掌握比例意义:我们把上述这种现象叫做按比例做成的国旗,即具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这样的两个比,在数学上叫做比例,写成比例的两种不同表达形式。

2.了解比例的内项与外项的含义,掌握比例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两个乘法等式改成对应的比例式(学生难以掌握)4.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三)智慧目标能列举生活中其他类似国旗这样情况的现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1.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生活中两个比之间的关系。

2.解比例3.把乘法等式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改成对应的比例式(学生难以掌)四、教学流程1、教学流程图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预热(基础)练习 【求比值】0.125:58 0.6:0.16 0.8:12 0.15:0.3 712 :38(二)【典型例题】----学习新知1.引入生活图景,导入新课。

(1)出示生活中的各种国旗:(2)了解国旗长和宽尺寸,求比值。

①了解各种国旗的长和宽的数量:操场上、教室里等国旗的长与宽的数量。

②求各种国旗的比值(选择其中两面)---学生自己完成 操场上的国旗比值 : 2.4:1.6=教室里国旗比值: 60:40=2.观察比和比值,感知比例,掌握比例 (1)对照比较两种国旗的比和比值谈谈自己的发现:比不同,因而国旗的实际大小也不同,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因此比值相等。

六年级数学下册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 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 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局部的名称。

(二)能力训练点1.使学生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对学生进一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根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教师出示复习题,回忆有关比的知识。

1.什么叫做比?2.什么叫做比值?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4.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学生答复后,师说:4.5∶2.7和10∶6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这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它们可以用等号连接。

(板书:4.5∶2.7=10∶6)二、探究新知1.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

列表如下: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____;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____。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1)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的问题一一解答。

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相等。

因此就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2)由教师告诉学生:像4.5∶2.7=10∶6、80∶2=200∶5这样的等式,都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师问:什么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生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板书)引导学生议论、交流后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两个比相等〞下边划“~~~~~~〞。

)(3)做一做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第①题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思路如下:所以:6∶10=9∶15其余各题分组讨论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六年级《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数学教学设计教案三篇.doc

六年级《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数学教学设计教案三篇.doc

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数学教学设计教案三篇《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学习正、反比例意义和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基础。

它是在学生对比的意义、性质和比值的意义以及求比值的方法有了较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数学教学设计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数学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意义,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同学们,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每当周一升国旗时,我们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热爱国旗就是热爱祖国,国旗对我们这么重要,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一些国旗的知识呢?你对国旗的大小有哪些了解?学生思考回答 ( 挖掘学生生活经验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明同学们平时认真观察,是个有心人。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活动一:探究比例的意义1.你了解到哪些关于国旗大小的知识 ?学生交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机会。

2.你们仔细观察,结合我们上节课学的比的相关知识,估计一下每种规格国旗长和宽或者宽和长之间是否存在什么规律 ?(1) 猜测预设:生 1、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 生 2、宽和长的比值相等,(2)小组验证每个小组任选两种规格国旗,验证一下每种国旗长和宽之间存在的规律。

(3)展示交流小组验证结果,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得出结论。

预设:每种国旗的长和宽的比都是 3:2,他们的比值相等。

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案例分析

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案例分析

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案例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在教学比例意义时,在前的预设下,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

比例的意义解决了,接下来比例的性质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通过例题的学习学生又知道了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看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发现?学生的回答出现了与前预设不相符的一幕,前我是这样设计的:设计一(前的设计).师指着㈠3:=24:40㈡:4=2:20㈢8:3=16:6说:比例里有个重要的性质,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比例的两个外项和内项,能不能有什么发现?2.我是想学生讲:㈠3×40=120㈡×20=100㈢8×6=48 ×24=1204×2=1003×16=483.然后教师板书:外项积:3×40=120×20=1008×6=48内项积:×24=1204×2=1003×16=484.师:刚才同学们的发现其实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那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呢?(然后师出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设计二(中的设计).师指着㈠3:=24:40㈡:4=2:20㈢8:3=16:6说:比例里有个重要的性质,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比例的两个外项和内项,能不能有什么发现?2.(过了一会儿)生说:我知道,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我还带开玩笑的口气说:我没有教你,你怎么就会了?生:我自己预习了。

师:预习是我们学习中一个很好的习惯。

(心里想:他怎么没有按照我的设计来,就一下子就把性质讲出来了。

怎么办?这时我灵机一动。

)师:好,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是不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学生分别讲出三组比例的外项积和内项积)4.师板书:外项积:3×40=120×20=1008×6=48内项积:×24=1204×2=1003×16=48这个时候水到渠成的学生就知道了什么叫比例的基本性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1. 比例的定义: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3. 比例的化简:通过交叉相乘的方法,将比例化简为最简比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化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难点是比例的化简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小明有20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2. 讲解比例的意义: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引入比例的概念。

比例是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比如20:5,表示小明有20个苹果,要分给5个朋友,这就是比例。

3.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比如20:5,两内项是20和5,两外项是5和4(因为20÷5=4),它们的乘积都是100,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4. 比例的化简:通过交叉相乘的方法,将比例化简为最简比例。

比如20:5,我们可以交叉相乘,得到20×4=5×5,两边同时除以5,得到最简比例4:1。

5. 例题讲解:比如一道题目,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向乙地行驶,问几小时后汽车到达乙地?我们可以设汽车行驶x小时后到达乙地,那么比例就是120:60=x:1,通过比例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60x=120,解得x=2,所以汽车2小时后到达乙地。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做一些类似的题目,巩固比例的理解和运用。

六、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比例的化简:交叉相乘,化简为最简比例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甲、乙两地相距80千米,一辆自行车从甲地出发,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向乙地行驶,问几小时后自行车到达乙地?答案:自行车4小时后到达乙地。

小学数学_三单元《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三单元《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三单元《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用不同的方法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2、经历比例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猜想与验证、观察与概括能力。

3、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探究。

【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任务单2.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教学过程】:一、复习比的相关知识:比、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求比值师:上学期,我们已经掌握了关于比的一些知识,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什么叫做比?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化简比和求比值?预设: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这是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化简比分为三种情况,化简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

预设:求比值是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的知识,能对比例的知识学的更牢固,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了解黄金分割点吗?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

师:(课件出示黄金分割点小知识(渗透大阅读),)师:黄金分割是一种数学上的比例关系。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有关比例的知识。

(出示情境图)。

师: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

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课件出示表格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货车第一天2次共运了16吨,第二天运了4次,共32吨。

师:根据表格信息,谁能说一说这辆货车每天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预设:16:2 32:4(课件出示)师: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吗?生根据课前预习情况回答。

预设:比值相等。

师:两个比相等,可以写成下面的等式:(板书)16:2=32:4 像这样的式子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比例。

【设计意图】从“黄金分割点”的小知识入手,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出了新的内容比例,同时为学生概括比例的意义生成了具体的教学资源。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西师大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 西师大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作业设计都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第三章第一节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具体内容有:比例的定义,比例式、内项、外项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化简,比例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例的应用,比例的化简。

2. 教学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比例现象,如衣服的尺寸、家具的尺寸等,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存在。

2. 概念讲解:讲解比例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比例式、内项、外项的概念。

3. 性质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并证明比例的基本性质,如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4. 例题讲解:讲解比例的应用,如比例的化简、比例的计算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比例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比例的定义2. 比例式、内项、外项的概念3. 比例的基本性质4. 比例的化简5. 比例的应用七、作业设计:答案:打折后的价格是64元。

2. 请列出你生活中发现的一个比例现象,并解释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存在,让学生了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比例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思考、探索,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_ 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和解比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 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和解比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在理解比例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基础上,能利用观察—猜想—验证—总结的方法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3.通过自主学习,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设计:【导入】一、创设情景,提供素材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啤酒厂,认识了什么是比例,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比例的有关知识。

师:请看大屏幕。

师:这是我们青岛啤酒厂的一幅图片,大家来看,卡车上面运的什么东西?生:酒花。

师:酒花跟上次我们看到的大麦芽一样,都是酿造啤酒的原料。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刚才他们说的这几个数据你能写出几个比例吗?试着写下来。

看哪个同学写的最多最全。

师:哪位同学想把你的比例和大家交流一下?生1:我写出的比例是:18:3=30:5.师:你为什么认为这是一组比例?生:18:3=30:5,这组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是比例。

师:还有不同的比例吗?生:3:5=18:30,5:30=3:18师:可以吗?生:可以。

还有没有同学写出来形式不一样的比例。

【设计意图:简洁的情境,简单的问答,准确定位教学的起点,回顾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嫁接新知探究的支点。

】【活动】二、研究素材,猜测规律。

师:一定还有同学写出了其他的比例,那我们先以这几个为例,仔细观察这些比例,先来猜一猜,两个外项的和与两个内项的和,两个外项的差与两个内项的差,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外项的商与两个内项的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和差积商都看看)生1: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相等,两个外项的和、差、积、商不等于两个内项的和、差、积、商。

生2:它们四者都相等。

师:哦?他们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吗?我们来动手验证一下。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评析(精选9篇)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评析(精选9篇)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评析(精选9篇)《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与评析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二册P30—31。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CAI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⑴ 3:5 18:30 ⑵ 0.4:0.2 1.8:0.9 ⑶ 5/8:1/4 7.5:3 ⑷ 2:8 9:27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一)认识意义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2、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

(课件显示:“3:5”与“18: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课件显示:最后一组数据隐去)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

(板书:比例) [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5、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比值相等)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案例分析报告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案例分析报告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案例分析报告平南县平南镇中心小学郑梅一、现场观察的背景与目的1、样本2、教学变量控制这是人教九义教材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的一节新授课,内容是《比例的意义和写基本性质》,课时计划40分钟,实际用时42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新授环节计划用时18分钟,实际用时21分47秒。

我认真听完整节课的全过程,参与课堂观察,基本上反映了常态的教学。

3、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自学,经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自主发现、感知和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在会用比例描述与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比例在生活中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4、教学意图(1)教材分析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绘制地图需要应用比例尺的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还经常用到两种量之间成正比例关系或成反比例关系,比例的知识还是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

另外,通过对比例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认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一种量怎样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并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此,学好比例这部分内容是很重要的。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分两段,先教学比例的意义,再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并根据这个基本性质教学解比例。

关于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主要是应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进行解比例。

(2)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学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执教者从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这个班级的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较强,表现欲也较强。

根据本年龄段以及本班学生的特征,在本课的教学中设计了自学探究、比赛激趣等环节,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个性,体会成功的喜悦。

5、课堂观察目的(1)能借助于课堂教学现场观察技术,分析本节课教学过程特点,评价得失,实践反思,促进执教者和听课者者的专业成长。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意义2. 比例的基本性质3. 比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 教学难点:比例的应用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1. 导入- 利用生活实例,引出比例的概念。

2. 新课讲解- 介绍比例的定义,解释比例中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其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说明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乘积相等,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3. 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加深对比例意义的理解。

第二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1. 导入- 复习比例的意义,引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2. 新课讲解-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即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 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 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加深对比例基本性质的理解。

第三课时:比例的应用1. 导入- 利用实际问题,引出比例的应用。

2. 新课讲解- 讲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行程问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

- 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应用。

3. 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加深对比例应用的理解。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过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3课时 解比例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3课时 解比例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3课时解比例》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第3课时,主要内容是解比例。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仍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概念,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和步骤。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解比例的概念和方法。

2.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比例的知识。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和步骤。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比例的知识。

2.教学案例:准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和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优惠后的价格,来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应用。

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解比例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尝试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解比例的方法和步骤。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详细阐述《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比例的定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比例的应用。

具体章节为:比例的定义,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例的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两袋糖果,一袋有40颗,另一袋有20颗。

我提问:“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两袋糖果的比例,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回答:“我们需要计算两袋糖果的颗数比。

”2. 例题讲解:我写出比例的定义:“比例是两个数或量之间的比较关系,通常表示为a:b或a/b。

”然后我展示一个比例问题:如果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那么它1小时可以行驶多远?学生回答:“60公里。

”我接着问:“如果我们想要表示这辆汽车的速度和时间的比例,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回答:“我们应该写出比例60:1。

”3. 随堂练习:4. 教学难点与重点讲解:我再次强调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并通过PPT展示比例的图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比例的概念。

5. 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出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并标注重点内容。

六、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写出比例5:7和15:21的等价比例。

2. 如果一名学生以70米/分的速度跑步,那么他6分钟可以跑多远?答案:1. 5:7和15:21的等价比例分别为6:9和14:21。

2. 如果一名学生以70米/分的速度跑步,那么他6分钟可以跑210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案例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在教学比例意义时,在课前的预设下,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

比例的意义解决了,接下来比例的性质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通过例题的学习学生又知道了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看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发现?学生的回答出现了与课前预设不相符的一幕,课前我是这样设计的:
设计一(课前的设计)
.师指着㈠3:5=24:40㈡5:4=25:20㈢8:3=16:6说:比例里有个重要的性质,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比例的两个外项和内项,能不能有什么发现?
2.我是想学生讲:㈠3×40=120㈡5×20=100㈢8×6=48 5×24=1204×25=1003×16=48
3.然后教师板书:
外项积:3×40=1205×20=1008×6=48
内项积:5×24=1204×25=1003×16=48
4.师:刚才同学们的发现其实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那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呢?(然后师出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设计二(课中的设计)
.师指着㈠3:5=24:40㈡5:4=25:20㈢8:3=16:6说:比例里有个重要的性质,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比例的两个外项和内项,能不能有什么发现?
2.(过了一会儿)生说:我知道,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我还带开玩笑的口气说:我没有教你,你怎么就会了?
生:我自己预习了。

师:预习是我们学习中一个很好的习惯。

(心里想:他怎么没有按照我的设计来,就一下子就把性质讲出来了。

怎么办?这时我灵机一动。


师:好,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是不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学生分别讲出三组比例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4.师板书:
外项积:3×40=1205×20=1008×6=48
内项积:5×24=1204×25=1003×16=48
这个时候水到渠成的学生就知道了什么叫比例的基本性质。

反思:
设计一,我是想学生按照之前的设计意图,一环套一环教学下去。

而不愿意让学生有自主的,创造性的分析和思考,
甚至害怕学生“思维出轨”。

这是一种机械的模式化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从掌握知识的角度进行分析,确实简单高效,但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造成学生思维的僵化,学生不会独立分析、思考。

设计二,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借助三个比例式来验证,设计二可以说是一种生动的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有自主探索的机会,有展示自己创造性思维成果的舞台。

通过两种教学片断的比较,我深深得体会到,向课堂要效率不仅仅要着眼于课堂上的教学用时和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学会了解题,而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竟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取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只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