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和检验分类
史上最全的质量检验方法分类总结
史上最全的质量检验方法分类总结,请收好!质量检验是质量管理中非常重要且常见的一种控制手段,是针对失效模式进行探测从而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环节。
本文归纳总结了11种质量检验方法的分类方式,并针对每种类型的检验进行介绍。
覆盖面较全,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01按生产过程的顺序分类1. 进货检验定义:企业对所采购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配套件、辅助材料、配套产品以及半成品等在入库之前所进行的检验。
目的:是为了防止不合格品进入仓库,防止由于使用不合格品而影响产品质量,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
要求:由专职进货检验员,按照检验规范(含控制计划)执行检验。
分类:包括首(件)批样品进货检验和成批进货检验两种。
2. 过程检验定义:也称工序过程检验,是在产品形成过程中对各生产制造工序中产生的产品特性进行的检验。
目的:保证各工序的不合格品不得流入下道工序,防止对不合格品的继续加工,确保正常的生产秩序。
起到验证工艺和保证工艺要求贯彻执行的作用。
要求:由专职的过程检验人员,按生产工艺流程(含控制计划)和检验规范进行检验。
分类:首验;巡验;末验。
3. 最终检验定义:也称为成品检验,成品检验是在生产结束后,产品入库前对产品进行的全面检验。
目的: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向顾客。
要求:成品检验由企业质量检验部门负责,检验应按成品检验指导书的规定进行,大批量成品检验一般采用统计抽样检验的方式进行。
检验合格的产品,应由检验员签发合格证后,车间才能办理入库手续。
凡检验不合格的成品,应全部退回车间作返工、返修、降级或报废处理。
经返工、返修后的产品必须再次进行全项目检验,检验员要作好返工、返修产品的检验记录,保证产品质量具有可追溯性。
常见的成品检验:全尺寸检验、成品外观检验、GP12(顾客特殊要求)、型式试验等。
02按检验地点分类1. 集中检验把被检验的产品集中在一个固定的场所进行检验,如检验站等。
一般最终检验采用集中检验的方式。
2. 现场检验现场检验也称为就地检验,是指在生产现场或产品存放地进行检验。
检验分类标准
检验分类标准
"检验分类标准"是一个泛泛的术语,其具体含义可能取决于你所涉及的领域。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释:
1. 质量控制和检验:在制造和生产领域,检验分类标准可能涉及产品质量控制的不同方面,如尺寸、外观、性能等。
各行业和产品类型可能有特定的质量标准,通常由行业组织或国际标准组织制定。
2. 医学检验:在医学领域,检验分类标准可能涉及到不同类型的医学检验,如血液检验、尿液检验、影像学检查等。
医学检验的标准通常由医学专业组织或卫生机构制定。
3. 环境监测:在环境科学领域,检验分类标准可能包括环境样品的采集和检验,以评估大气、水体、土壤等的质量。
这方面的标准可能由环境保护组织或国际环保组织制定。
4. 食品安全和检验:针对食品行业,检验分类标准可能包括对食品的化学成分、微生物负载、外观等方面的检验。
食品安全标准通常由国家食品监管机构或国际食品标准组织设定。
为了更准确地回答你的问题,请提供更多上下文或详细信息,或者指定你感兴趣的特定领域,我将尽力提供相关信息。
质量检验的分类
质量检验的分类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 This document has been carefully written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质量检验的分类如下:①按生产过程阶段分:- 进货检验:对采购的原材料、零部件进行质量验证。
- 过程检验(工序检验):生产过程中对各道工序的半成品进行检验,确保每一步符合标准。
- 最终检验(成品检验):产品完成后的全面检验,确保成品质量满足要求。
②按检验地点分:- 集中检验:在特定检验区域进行。
- 现场检验:直接在生产线上或产品使用地点进行。
- 流动检验(巡检):在不同生产环节巡回进行检验。
③按检验方法分:- 理化检验: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 感官检验:依赖人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等进行定性评价。
④按检验产品数量分:- 全数检验:对全部产品逐一检验。
- 抽样检验:按一定规则抽取部分样品进行检验,推断总体质量。
- 免检:基于历史数据或供应商信誉,对某些产品豁免检验。
⑤按质量特性数据性质分:- 计量检验:适用于可量化测量的质量特性。
- 计数检验:针对缺陷数、不合格品数等不可细分的质量特性。
⑥其他分类:- 自检、互检、专检:依据检验执行者不同划分。
- 破坏性检验与非破坏性检验:根据检验是否损伤产品划分。
实验室检验项目的分类
实验室检验项目的分类
实验室检验是临床诊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实验室检验的项目
很多,按照其检验内容和目的,可分为以下几类:
1. 临床生化检验:主要检测患者的生理、代谢功能和营养状态等方面
的指标,如血浆蛋白、血压、血糖、脂肪酸等。
2. 体液检验:主要检测人体各种体液的化学、生理、免疫学等方面的
指标,如脑脊液、胸腔积液、尿液等。
3. 免疫学检验:主要检测患者的免疫状态和免疫功能,如人类免疫缺
陷病毒(HIV)检测、肝炎病毒检测等。
4. 微生物学检验:主要用于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检测和鉴定,包括细菌药敏试验、肺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等。
5. 分子生物学检验:主要检测人体基因、DNA、RNA等分子水平上的信息,如PCR检测、基因突变检测等。
以上五类实验室检验项目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检测分类。
在医生选择
检测项目时,应根据不同患者和不同疾病发展的特点和需要,选择相
应的检测项目,以便更快、更准确地进行病情诊断和治疗。
此外,在进行实验室检验时,应确保检验方法、设备和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并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提高医学检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检验检测的分类与选择
检验检测的分类与选择检验方法的选择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检验的结果和检验的效率,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掌握检验的各种分类标准至关重要。
一、按照检验数量分类1、免检:免检是指如果可以得到由有资格的单位进行过检验的可靠性资料、如合格证、检验报告等,就可以不需要检验。
免检的适用范围生产过程稳定对后续生产无影响时可采用免检长期检验证明质量优良信誉很高的产品在交接中可采用免检、国家批准的免检产品或通过产品质量认证的产品可采用免检2、抽检:抽检是指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取样方法抽取样品,通过逐个检验样品品质,判断总体合格与否的检验。
3、全数检验(100%检验/产品筛选):全数检验的含义全数检验就是对全部产品逐个地进行测定,从而判定每个产品合格与否的检验。
全数检验适用范围1、产品价值高但检验费用不高时应全数检验;2、关键质量特性和安全性指标应全数检验;3、生产批量不大质量又无可靠措施保证时应全数检验;4、产品质量不稳定时应全数检验;5、精度要求比较高或对下道工序加工影响比较大的质量特性要全数检验;6、手工操作比重大质量不稳定的加工工序所生产的产品要全数检验;7、用户退回的不合格交验品应全数重检筛选不合格产品。
全数检验存在的问题1、需增加人员添置设备多设检验站点2、人力有限的条件下进行全检势必要缩短每个产品的检验时间或减少检验项目这将降低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序特别提示:全数检验不能用于破坏性检测等一些试验费用昂贵的检验,对价值低、批量大的产品采用全检显得很不经济,全检也存在着错检、漏检。
在一次全检中平均只能检出70%的不合格品,如果希望得到产品100%合格,必须重复多次进行全数检验才能接近100%合格,检验误差与批量大小、不合格率高低、检验技术水平、责任心强弱等因素有关。
3.抽样检验:抽样检验的含义:抽样检验是按预先确定的抽样方案,从交验批中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构成一个样本,通过对样本的检验推断产品批合格或产品批不合格。
抽样检验适用范围1、量多值低且允许有不合格品混入的检验;2、检验项目较多时;3、希望检验费用较少时;4、生产批量大、产品质量比较稳定的情况;5、不易划分单位产品的连续产品、例如钢水、粉状产品等;6、带有破坏性检验项目的产品;7、生产效率高、检验时间长的产品;8、有少数产品不合格不会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9、希望检验对供应商改进质量起促进作用,强调生产方风险的场合。
产品质量检验通常可分成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两种方法
产品质量检验通常可分成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两种方法。
全数检验是对一批产品中的每一件产品逐一进行检验,挑出不合格品后,认为其余全都是合格品。
这种质量检验方法虽然适用于生产批量很少的大型机电设备产品,但大多数生产批量较大的产品,如电子元器件产品就很不适用。
产品产量大,检验项目多或检验较复杂时,进行全数检验势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仍难免出现错检和漏检现象。
而当质量捡验具有破坏性时,例如电视机的寿命试验、材料产品的强度试验等,全数检验更是不可能的。
抽样检验是从一批交验的产品(总体)中,随机抽取适量的产品样本进行质量检验,然后把检验结果与判定标准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该产品是否合格或需再进行抽检后裁决的一种质量检验方法。
过去,一般采用百分比抽样检验方法。
我国也一直沿用原苏联40年代采用的百分比抽样检验方法。
这种检验方法认为样本与总体一直是成比例的,因此,把抽查样本数与检查批总体数保持一个固定的比值如5%,0.5%等。
可是,实际上却存在着大批严、小批宽的不合理性,也就是说,即使质量相同的产品,因检查批数量多少不同却受到不同的处理,而且随着检查批总体数量的增多,即使按一定的百分比抽样,样本数也是相当大的,不能体现抽样检验在经济性方面的优点。
因此,这种抽样检验方法已被逐步淘汰。
人们经过对百分比抽样检验方法的研究,获知百分比抽样检验方法不合理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按数理统计科学方法去设计抽样方案。
因此,逐步研究和设计了一系列建立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科学基础上的各种统计抽样检验或统计抽样检查方案,并制订成标准抽样检查方案。
1949年,美国科学家道奇和罗米格首先发表了《一次抽样与二次抽样检查表》;1950年美国军用标准MIL -STD—105D是世界上有代表性的计数抽样检查方法标准;日本先后制定了JIS Z9002,JIS Z9015等一系列抽样检查方法标准;英国、加拿大等国也相继制订了抽检方法标准;ISO和IEC又分别制订了抽样检查方法国际标准,如ISO2859、IEC410等。
什么是检验检验的分类
什么是检验检验的分类检验指用工具、仪器或其它分析方法检查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是否符合特定的技术标准、规格的工作过程。
那么你对检验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检验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检验的概念通常把对物理特性的检验称为物理检验;对化学性质或组成的检验称为化学检验或简称化验。
检验一般有破坏性检验和非破坏性检验,前者只能从整体中取样进行抽查,然后用数理统计方法推定整体的情况;后者可对整体进行逐个检查。
从被检对象的类别考虑,人们又常将它分为半成品检验、成品检验或商品检验等。
也指用工具、仪器或其它分析方法检查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是否符合特定的技术标准、规格的工作过程。
对产品或工序过程中的实体,进行度量,测量,检查,和实验分析,并将结果与规定值进行比较和确定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
从工程实验的角度来说,检验是按照规定的程序,为了确定给定的产品、材料、设备、生物体、物理现象、工艺过程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或性能的技术操作。
检验的分类1. 按检验数分:全检、抽检、免检。
2. 按工序流程分:IQC、IPQC(可再分:首检、巡检、转序检验)、FQC、OQC、驻厂QC。
3. 按检验人责任分:专检、自检、互检。
4. 按检验场所分:工序专检和线上巡检,外发检验、库存检验、客处检验。
5. 按检验性质分:破坏检验、非破坏检验。
6. 按检验内容分:试制品检验、性能检验、可靠性检验、苛刻检验、分解检验。
7. 按检验数据类别分:计数检验、计量检验。
8. 检验的功能:鉴别、把关、预防、反馈。
检验的考试内容检验考试内容包括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寄生虫学及检验、医学伦理学。
检验和检验分类
质量查验的组织工作一、质量查验的方式:质量查验的方式能够按不一样特色进行分类。
1.按查验的数目区分(1)全数查验:全数查验是指对一批待检产品 100%地逐个进行查验。
这种方式,一般说来比较靠谱,同时能供给较完好的查验数据,获取较全面的质量信息。
假如希望检查后获取百分之百的合格品,独一可行的方法是进行全检,甚至是一次以上的全检。
但还要考虑漏检和错检的可能。
全数查验有它固有的弊端:第一,查验的工作量大;第二,查验的周期长;第三,查验的成本高;第四,要求查验人员和设施许多;第一,较大的漏检率和错检率;因为工人长久重复查验的疲累,工作乏味,工人技术查验水平的限制,查验工具的快速磨损,可能致使较大的漏检率和错检率。
第二,全检不合用于具破坏性查验项目。
往常全检合用于下边几种场合:第一,精度要求较高的产品或零、零件;第二,对下道或后续工序影响较大的尺寸部位;第三,手工操作比重要、质量不够稳固的工序;第四,一些批量不大,质量方面无靠谱保证的产品(包含零、零件)和工序;第五,采纳精选型抽样方案时,关于不合格的交验批,要进行 100%的重检和挑选。
(2)抽样查验:抽样查验是指依据数理统计的原理所早先拟订的抽样方案。
从交验的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部分样品进行查验,依据样品的查验结果,依照规定的判断准则,判断整批产品能否合格,并决定是接收仍是拒收该批产品,或采纳其余办理方式。
抽样查验的主要长处是,显然节俭了查验工作量和查验花费,缩短了查验周期,减少了查验人员和设施。
特别是属于破坏性查验时,只好采纳抽样查验的方式。
抽样查验的主要弊端,是有一走错判的风险。
比如将合格错判为不合格,或把不合格错判为合格。
固然运用数理统计理论,在必定程度上减少了风险,提升了靠谱性,但只需使用抽样查验方式,这种风险就不行能绝对防止。
抽样查验合用于下边几种场合:第一,生产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产质量量比较稳固的产品或工序;第二,带有破坏性查验的产品或工序;第三,外协件、外购件成批进货的查收查验;第四,某些生产效率高、查验时间长的产品或工序;第五,查验成本太高的产品或工序;第六,产品漏检少许不合格品不会惹起重要损失的产品,如某些销子、垫圈、螺钉螺帽等大量量标准零件等。
质量检验方法分类总结
质量检验方法分类总结一、按生产过程的顺序分类(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二、按检验地点分类(集中检验、现场检验、流动检验(巡检))三、按检验方法分类(理化检验、感官检验)四、按被检验产品的数量分类(全数检验、抽样检验、免检)五、按质量特性的数据性质分类(计量值检验、计数值检验)六、按检验后样品的状况分类(破坏性检验、非破坏性检验)七、按检验目的分类(生产检验、验收检验、监督检验、验证检验、仲裁检验)八、按供需关系分类(第一方检验、第二方检验、第三方检验)九、按检验人员分类(自检、互检、专检)十、按检验系统组成部分分类(逐批检验、周期检验)十一、按检验的效果分类(判定性检验、信息性检验、寻因性检验)一、按生产过程的顺序分类1. 进货检验定义:企业对所采购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配套件、辅助材料、配套产品以及半成品等在入库之前所进行的检验。
目的:是为了防止不合格品进入仓库,防止由于使用不合格品而影响产品质量,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
要求:由专职进货检验员,按照检验规范(含控制计划)执行检验。
分类:包括首(件)批样品进货检验和成批进货检验两种。
2. 过程检验定义:也称工序过程检验,是在产品形成过程中对各生产制造工序中产生的产品特性进行的检验。
目的:保证各工序的不合格品不得流入下道工序,防止对不合格品的继续加工,确保正常的生产秩序。
起到验证工艺和保证工艺要求贯彻执行的作用。
要求:由专职的过程检验人员,按生产工艺流程(含控制计划)和检验规范进行检验。
分类:首验;巡验;末验。
3. 最终检验定义:也称为成品检验,成品检验是在生产结束后,产品入库前对产品进行的全面检验。
目的: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向顾客。
要求:成品检验由企业质量检验部门负责,检验应按成品检验指导书的规定进行,大批量成品检验一般采用统计抽样检验的方式进行。
检验合格的产品,应由检验员签发合格证后,车间才能办理入库手续。
凡检验不合格的成品,应全部退回车间作返工、返修、降级或报废处理。
检验方法有哪些
检验方法有哪些一、引言。
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检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就检验方法进行探讨,包括检验方法的定义、分类和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检验方法的定义。
所谓检验方法,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对被检验对象进行观察、测量、试验或比较,来判断其质量、性能、规格等是否符合要求的一种方法。
检验方法通常包括定性检验和定量检验两种。
三、检验方法的分类。
1. 定性检验方法。
定性检验方法是指通过观察、感觉、比较等手段,对被检验对象的质量、性能、规格等进行判断的方法。
常见的定性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验、气味检验、颜色比较等。
2. 定量检验方法。
定量检验方法是指通过测量、计量等手段,对被检验对象的质量、性能、规格等进行准确的数量化判断的方法。
常见的定量检验方法包括称量法、体积法、色谱法、光谱法等。
四、检验方法的应用。
1. 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检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产品质量的检验和控制。
通过严格的检验方法,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满足客户的需求。
2. 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在科学研究中,检验方法被用于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科学家们通过科学的检验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研究成果,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3.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用到检验方法。
比如在购买食品时,我们会通过观察外观、闻气味等方式来判断食品的新鲜程度和质量是否合格。
五、检验方法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检验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传统的检验方法逐渐被新技术所取代,比如在产品质量检验中,逐渐引入了机器视觉检测、无损检测等先进技术,提高了检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六、结论。
综上所述,检验方法是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保证产品质量、验证科学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相信检验方法会更加完善,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保障。
质量检验的分类
质量检验的分类一、按检验的分类质量检验按产品形式过程的相应阶段可分为: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
1、进货检验1.1进货检验也称进货验收,是产品的生产者对采购的原材料,产品组成部分等物资进行入库前质量特性的符合性检查,证实其是否符合采购规定的质量要求的活动。
1.2进货检验是采购产品的一种检验手段进货检验主要的对象是原材料及其他对产品形式和最终产品质量有最大影响的采购物品和物资,其目的是防止不合格品投入使用,流入作业过程(工序)影响产品质量。
1.3产品生产者应制定进货检验的程序文件(或制度)规定检验的职能部门、人员的职责、权限,检验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受控物资,物品的类型范围和控制程度,列出明细和清单制定检验规程。
1.4进货检验的具体步骤:①查验供货方提供的质量凭证。
②有包装和标签的查看实物状态核对实物数量确认是否相符③按检验规程要求进行实物及物品的外观检查,有无注入锈蚀、发霉、变色、划痕、碰伤、擦伤、变形、裂纹、气泡、缺陷、污染等质量问题。
④按照检验规程规定进货试验,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并对照规定判定是否合格。
⑤记录检验试验数据结果签收保存。
⑥对不合格采取隔离措施,并按规定做出处理决定。
⑦进货检验一般由采购方质量验收及相关机构负责执行。
2、过程检验2.1. 过程检验是指对产品形式过程中某一或多个过程所形成的的中间产品,成品通过观察试验测量等方法,确定其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2.2. 过程检验中根据过程的各个阶段又有首检、巡检、完工检验之分。
3、最终检验最终检验是对产品形式过程最终作业完成的成品是否符合规定质量要求所进行的检验并为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特性要求提供证据,产品有经最终检验确认检测数据完整,检验有关的原始记录,证实产品合格的凭证及其它随机齐全按规定程序签字,认可后才能进行,以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和用户手中。
二、按检验场所分类固定场所检验流动检验(巡回检验)三、按检验产品数量分类3.1全数检验产品形式全过程中,对全部单一成品,中间产品的质量特性进项逐个检验为全数检验,检验后对单一产品作出合格与否的判定,又称百分之百检验。
质量检验的基本类型
质量检验的基本类型质量检验是评估产品或服务特定特征是否达到预期标准的过程。
通过质量检验,可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一贯性、可靠性,并帮助提高客户满意度。
质量检验的基本类型包括以下几种:可分类检验、连续检验、抽样检验和100%全检。
一、可分类检验可分类检验是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征将其分为合格和不合格的两个类别。
这种检验适用于特征是离散的、明确的情况。
例如,在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产品是否通过的特征可以被分类为合格或不合格。
可分类检验通常使用判定表或判别法进行。
二、连续检验连续检验适用于产品或服务特征是连续变量的情况。
它通过测量、观察或测试连续特征的数值来查看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例如,在钢铁生产中,对钢板的厚度进行连续检验。
连续检验需要使用测量设备和统计方法来分析结果。
三、抽样检验抽样检验是通过从一批产品或服务中选择一小部分进行检验,通过对样本的检验结果来推断整个批次的质量状况。
这种方法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同时又能保证足够准确的结果。
抽样检验需要合适的抽样计划和统计方法来保证可靠性。
四、100%全检100%全检是对每个产品或服务进行检验的方法。
它适用于对特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的情况,或对质量问题零容忍的行业。
100%全检可以确保每个产品都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但同时也会增加成本和时间。
在实际应用中,各种类型的质量检验方法可以结合使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方法。
例如,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可以使用可分类检验来判断零部件是否通过,同时进行连续检验来监测关键特征的数值变化,并使用抽样检验对成品进行抽检,最后通过100%全检确保整车的质量。
总结质量检验的基本类型包括可分类检验、连续检验、抽样检验和100%全检。
每种类型的检验方法适用于不同情况,可以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征、要求以及时间和成本的限制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通过有效的质量检验,可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预期标准,提高客户满意度,并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质量检验的类型及其特征
质量检验的类型及其特征对于不同的检验对象,在不同的条件和要求下,可以采取不同的检验方式。
不同的方式,反映了不同的检验精度要求。
合理选择检验方式的原则是,既要保证质量,又要便利生产,还要尽可能减少检验工作量,节约检验费用,缩短检验周期。
按检验方式的不同特点和作用,可分为:一、进货检验、生产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按工作过程的顺序来说:有进货检验、生产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三种方式。
进货检验是加工前对投入的原材料、毛坯、半成品等的检验。
生产过程检验是加工过程中对某道工序或某批工件的检验。
最终检验是对生产对象的完工检验(出厂检验)。
二、定点检验和巡回检验按检验的地点来说:有定点检验和巡回检验两种方式。
定点检验是在固定的地点进行检验,这种方式适合于检验批量大,需装备专用检测仪器、测试手段进行检验的关键工序和部件,以及成品装配后的检验。
巡回检验是检验人员和生产工人密切协作,共同搞好质量的一种检验方式。
三、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按检验的数量来说:有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两种方式。
全数检验即对检验对象逐个、逐件检验。
这种方式往往会导致检验费用的增加,产品成本的上升,而且在产量高、批量大、检测手段受到一定限制、检验工作量繁重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误差。
所以,一般对关键的与主要的在制品、质量要求必须百分之百合格的产品、或不是破坏性检验的产品等,实行全数检验。
此外,当某批原材料或半成品混有不合格品时或某工序加工质量发生异常时也需实行全数检验。
抽样检验是根据事先制定的抽样方案,在检验对象中(某一批产品)按规定的数量进行抽查,通过检验结果来判断整批产品的质量。
四、首件检验和统计检验按检验的预防性来说:有首件检验和统计检验等方式。
首件检验是对改变加工对象、改变生产条件以及操作者变动以后,生产出来的头几件产品进行检验。
统计检验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产品进行抽查。
通过对抽查结果的分析,了解产品质量的波动状况,找出生产过程的异常现象和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使生产过程重新恢复正常,以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
产品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类一、外观检验外观检验是对产品的外观质量进行检验,主要包括对产品的外观缺陷、色泽、图案等方面的检验。
通过外观检验,可以确保产品的外观质量符合要求,提高产品的美观度和使用体验。
二、尺寸检验尺寸检验是对产品的尺寸、规格、比例等方面的检验,以确保产品的尺寸精度符合设计要求。
尺寸检验是产品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对于保证产品的性能和互换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性能检验性能检验是对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检验,以评估产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需求。
性能检验包括对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和评估,如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化学性能等。
四、安全性检验安全性检验是对产品的安全性能进行检验,以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用户造成伤害。
安全性检验包括对产品的结构强度、稳定性、防震性能等方面的检验,以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
五、可靠性检验可靠性检验是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检验,以确保产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靠性检验包括对产品的寿命、故障率、维修率等方面的检验,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降低维修成本。
六、环境适应性检验环境适应性检验是对产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进行检验,以确保产品在不同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
环境适应性检验包括对产品在温度、湿度、压力、振动等方面的适应能力进行测试和评估。
七、材料检验材料检验是对产品的原材料质量进行检验,以确保产品的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材料检验包括对产品的原材料的成分、结构、物理性能等方面的检验,以确保产品的原材料质量可靠。
八、标识检验标识检验是对产品的标识和标签进行检验,以确保产品的标识和标签符合标准要求和使用需求。
标识检验包括对产品的标识的清晰度、准确性、易读性等方面的检验,以提高产品的识别度和使用体验。
九、质量检验质量检验是对产品的整体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以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需求。
质量检验包括对产品的外观、尺寸、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以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检验的详细分类
检验的详细分类
检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详细分类:
1. 生物化学检验:检测生物体内的化学指标,如血液中的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
2. 免疫学检验:检测免疫系统的功能和抗体、抗原等免疫指标,如检测HIV抗体、乙肝病毒抗体等。
3. 血液学检验:检测血液中的各类血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功能等指标,如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等。
4. 微生物学检验:检测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如细菌、病毒、真菌等的培养、鉴定。
5. 分子生物学检验:利用DNA或RNA等分子进行基因检测、基因突变检测等,如PCR、基因测序等。
6. 肿瘤标志物检验:检测血液或组织中与肿瘤有关的特定蛋白质、酶等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
7. 临床化验检验:包括尿液、粪便、体液等的理化检验,如尿液常规、粪便隐血、体液pH值等。
8. 遗传学检验:检测遗传性疾病的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等,如遗传代谢病的基因检测。
9. 妇科检验:女性生殖器官相关的检验,如宫颈涂片、阴道分泌物分析等。
10. 皮肤科检验:检测皮肤相关的疾病和指标,如皮肤划痕试验、真菌培养等。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检验分类,不同的检验项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医学检验分类
医学检验分类医学检验是指通过对患者的生理、生化、免疫、微生物学等方面进行检查,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的一种医学技术。
医学检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临床检验临床检验是指应用不同的实验室技术和方法,对人体的血液、尿液、粪便、脑脊液等进行检测和分析,以帮助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
临床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血液学检验: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型鉴定等。
2. 生化学检验: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平衡等。
3. 免疫学检验:包括免疫球蛋白水平测定、自身抗体测定等。
4. 微生物学检验:包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
5. 分子生物学检验:包括PCR扩增技术及基因测序等。
二、预防医学检验预防医学是指通过对人群中特定疾病的筛查和检测,以及对个体的健康评估和干预,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目的。
预防医学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等指标的测量。
2. 健康评估:包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等因素的评估。
3. 疫苗接种: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某些传染病。
4. 筛查检测:通过对人群中特定疾病进行筛查和检测,早期发现并治疗该类疾病。
三、法医学检验法医学是指应用科学技术方法,对刑事案件或民事纠纷中涉及到人体生命、健康及财产等方面进行鉴定或证明的一门交叉学科。
法医学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尸体解剖鉴定:对死者尸体进行解剖鉴定,确定死亡原因及时间等信息。
2. 毒物鉴定:通过分析毒物成分及药物浓度等信息,确定是否存在毒物中毒。
3. 遗传学鉴定:通过DNA分析等技术,确定亲子关系或身份识别等问题。
4. 痕迹检验:通过对案发现场、衣物、工具、车辆等进行检验,寻找犯罪嫌疑人的证据。
四、环境医学检验环境医学是指应用医学知识和技术,对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各种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人类健康的一门交叉学科。
环境医学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空气质量监测: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和评估,以及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
检测检验的分类和应用范围
检测检验的分类和应用范围检测检验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物品进行测试、测量、分析等操作,以确定其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或要求。
检测检验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医疗、食品、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检测检验的分类和应用范围,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
一、检测检验的分类1.按照检验对象分类检测检验可以针对不同的检验对象进行分类。
常见的检验对象包括:产品、设备、材料、环境、人员等。
2.按照检验目的分类按照检验目的分类可以分为两类:合格检验和质量控制检验。
合格检验是评定产品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检验,是对产品进行一次性检验,检验结果不会对产品品质产生影响。
质量控制检验是用于保证产品质量的检验,包括原材料检测、生产过程控制、成品检验等环节,检验结果会影响产品的品质。
3.按照检验方法分类按照检验方法可以分为物理检验、化学检验、生物检验等。
物理检验是通过物理手段测试物品的性能,如温度、光度、电性能等。
化学检验是测定物品化学成分、结构、性质及其反应。
生物检验是用于检测物品中的生物成分,如病毒、细菌、微生物等。
二、检测检验的应用范围1.制造业制造业是检测检验最广泛的应用领域之一,涉及轻工、重工、电子、机械等行业。
在生产中,检测检验对产品的质量保障至关重要。
通过对原材料、生产过程和成品的检测检验,可以保证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客户需求。
2.医疗医疗检验是保障医疗行业安全的重要一环,包括临床检验和体检检测。
临床检验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涉及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大部分人体器官。
体检检测包括体格检查、生化检测、生理功能检测等,用于预防和发现疾病,并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指导。
3.食品食品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
食品检测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检测、重金属残留检测、农药残留检测等,涉及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
食品检测对于食品供应链中的环节,如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进行监控和控制,确保消费者安全食品。
最新特种设备检验规范标准
最新特种设备检验规范标准特种设备检验规范标准是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和符合国家及行业规定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最新特种设备检验规范标准的概述:一、概述特种设备是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具有较大危险性的设备,如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
特种设备的检验是保障其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二、检验目的检验的目的是确保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维护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三、检验分类特种设备检验分为初次检验、定期检验和特殊检验三种类型。
初次检验是对新设备进行全面的安全性能检查;定期检验是按照规定周期对在用设备进行的安全性能检查;特殊检验是在设备发生事故或特殊情况下进行的检查。
四、检验内容检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 设备的合法性:检查设备是否具有合法的生产、使用许可。
2. 设备的技术文件:包括设计文件、制造文件、安装文件等是否齐全。
3. 设备的实体检查:包括外观检查、结构检查、安全附件检查等。
4. 设备的性能测试:如压力试验、泄漏试验、载荷试验等。
5. 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检查安全阀、紧急停止装置等是否有效。
五、检验程序1. 准备阶段:收集设备相关资料,制定检验计划。
2. 实施阶段:按照检验计划对设备进行详细检查和测试。
3. 结果分析: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设备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4. 报告阶段:编制检验报告,提出改进建议或处理意见。
六、检验标准特种设备检验应遵循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如GB/T 16895《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等。
七、检验机构特种设备的检验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
八、法律责任违反特种设备检验规范的行为,将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九、持续改进特种设备检验规范标准应根据技术进步和实践经验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
十、结束语特种设备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严格执行特种设备检验规范标准,是每个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检验机构的责任和义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检验的组织工作一、质量检验的方式:质量检验的方式可以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1.按检验的数量划分(1)全数检验:全数检验是指对一批待检产品100%地逐一进行检验。
这种方式,一般说来比较可靠,同时能提供较完整的检验数据,获得较全面的质量信息。
如果希望检查后得到百分之百的合格品,唯一可行的办法是进行全检,甚至是一次以上的全检。
但还要考虑漏检和错检的可能。
全数检验有它固有的缺点:第一,检验的工作量大;第二,检验的周期长;第三,检验的成本高;第四,要求检验人员和设备较多;第一,较大的漏检率和错检率;由于工人长期重复检验的疲累,工作枯燥,工人技术检验水平的限制,检验工具的迅速磨损,可能导致较大的漏检率和错检率。
第二,全检不适用于具破坏性检验项目。
通常全检适用于下面几种场合:第一,精度要求较高的产品或零、部件;第二,对下道或后续工序影响较大的尺寸部位;第三,手工操作比重大、质量不够稳定的工序;第四,一些批量不大,质量方面无可靠保证的产品(包括零、部件)和工序;第五,采用挑选型抽样方案时,对于不合格的交验批,要进行100%的重检和筛选。
(2)抽样检验:抽样检验是指根据数理统计的原理所预先制定的抽样方案。
从交验的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部分样品进行检验,根据样品的检验结果,按照规定的判断准则,判定整批产品是否合格,并决定是接收还是拒收该批产品,或采取其他处理方式。
抽样检验的主要优点是,明显节约了检验工作量和检验费用,缩短了检验周期,减少了检验人员和设备。
特别是属于破坏性检验时,只能采取抽样检验的方式。
抽样检验的主要缺点,是有一走错判的风险。
例如将合格错判为不合格,或把不合格错判为合格。
虽然运用数理统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风险,提高了可靠性,但只要使用抽样检验方式,这种风险就不可能绝对避免。
抽样检验适用于下面几种场合:第一,生产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比较稳定的产品或工序;第二,带有破坏性检验的产品或工序;第三,外协件、外购件成批进货的验收检验;第四,某些生产效率高、检验时间长的产品或工序;第五,检验成本太高的产品或工序;第六,产品漏检少量不合格品不会引起重大损失的产品,如某些销子、垫圈、螺钉螺帽等大批量标准零件等。
2.按质量特性值划分(1)计数检查:包括计件检查和计点检查,只记录不合格数(件或点),不记录检测后的具体测量数值。
特别是有些质量特性本身很难用数值表示,例如产品的外形是否美观,食品的味道是否可口等等,它们只能通过感观判断是否合格。
还有一类质量特性,如零件的尺寸等虽然可以用数值表示,也可以进行测量,但在大批大量生产中,为了提高效率,节约人力和费用,常常只用“过端”与“不过端”的卡规检查是否在上下公差允许范围以内,也就是只区分为合格品与不合格品,而不测量其实际尺寸的大小。
(2)计量检验:计量检验就是要测量和记录质量特性的数值,并根据数值与标准对比,判断其是否合格。
这种检验在工业生产中是大量而广泛存在的。
3.按检验性质划分(1)理化检验:理化检验就是借助物理、化学的方法,使用某种测量工具或仪器设备,如千分尺、千分表、验规、显微镜等所进行的检验。
理化检验的特点,通常都是能测得具体的数值,人为的误差小,因而有条件时,要尽可能采用理化检验。
(2)官能检验:官能检验就是依靠人的感觉器官来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和判断。
如对产品的形状、颜色、气味、伤痕、老化程度等,通常是依靠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进行检查,并判断质量的好坏或是否合格。
官能检验又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嗜好型官能检验如美不美、香不香,这类由人的感觉本身作为判断对象的检验。
这种检验往往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嗜好可能不同,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审美观,对同一事物,其判断的结果可能有所不同。
也就是说,这类检验往往有较强的主观意愿。
第二类,分析型感官检验即通过人的感觉器官进而分析判断出被检测对象的质量特性。
例如,要检查某一设备运转后主轴颈发热的程度,如果没有适用的温度计,就要通过检验人员用手抚摸的触觉来判断大致的温度。
这就不是凭人的嗜好、而是凭人的经验来作出判断。
4.按检验后检验对象的完整性划分(1)破坏性检验:有些产品的检验是带有破坏性的,就是产品检查以后本身不复存在或被破坏得不能再使用了。
如炮弹等军工产品、热处理后零件的性能、电子管或其它元件的寿命试验、布匹或材料的强度试验等等,都是属于破坏性检验。
破坏性检验只能采用抽检形式,其主要矛盾是如何实现可靠性和经济性的统一,也就是要寻求既保证一定的可靠性又使检验数量最少的抽检方案。
(2)非破坏性检验:顾名思义,非破坏性检验,就是检验对象被检查以后仍然完整无缺,丝毫不影响其使用性能,如机械零件的尺寸等等大多数检验,都是属于非破坏性检验。
现在由于无损检查的发展,非破坏性检验的范围在扩大。
5.按检验的地点划分(1)固定检验:所谓固定检验是指,在生产车间内设立固定的检验站。
这种检验站可以是车间公共的检验站,各工段、小组或工作地上的产品加工以后,都依次送到检验站去检验;也可以设置在流水线或自动线的工序之间或“线”的终端。
这种检验站则属于专门的,并构成生产线的有机组成部分,只固定某种专门的检验。
在车间内设立固定而公用的检验站,有优点也有缺点。
固定的检验站,适于使用某些不便搬动的或精密的计量仪器,有利于建立较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检验工具或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但固定的检验站,从心理学的观点看,容易造成检验工人与生产工人之间的对立情绪,生产工人把产品送去检验看成是“过关”。
同时在检验站内,容易造成待检与待检、待检与完检、完检与完检零件之间的存放混乱,占用较大的存放面积。
所以是否采用固定式检验,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2)流动检查:流动检查也称临床检查,就是由检验工人到工作地上去检查。
流动检查有以下优点:1.有利于搞好检验工人与生产工人之间的关系。
因为检查工人到工作地去检查,如果态度和好,并指出工人操作中的问题,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生产工人体会到检查人员不只是检查自己的工作,而是在为自己服务,体现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并减少由于出现废品而造成自己的经济损失;2.有预防作用。
检查工人按加工时间顺序到工作地上去进行检查,容易及时发现生产过程的变化,预防成批废品的产生;3.可以节省被检零件的搬运和取送,防止磕碰、划伤等损坏现象的发生;4.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操作者在检验站排队等待检验的时间;5.检验工人当着生产工人的面进行检验,操作者容易了解所出现的质量问题,并容易相信和接受检验工人的检查结果,减少相互的矛盾和不信任感。
6.按检验的目的划分(1)验收性质的检查:验收性质的检查是为了判断产品是否合格,从而决定是否接收该件或该批产品。
验收检查是广泛存在的形式,如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的进厂检验,半成品入库前的检验,产成品的出厂检验,都是属于验收性检查。
(2)监控性质的检查:监控性质检查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判定产品是否合格,从而决定是接收或拒收一批产品。
而是为了控制生产过程的状态,也就是要检定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的状态。
所以这种检查也叫做过程检查,以预防大批不合格品的产生。
如生产过程中的巡回抽检、使用控制图时的定时抽检,都属于这类检验。
其抽查的结果只是作为一个监控和反映生产过程状态的信号,以便决定是继续生产还是要对生产过程采取纠正调节的措施。
二、基本检验类型1.进货检验(IQC,incoming quality contrl):所谓进货检验,主要是指企业购进的原材料、外购配套件和外协件入厂时的检验,这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和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
为了确保外购物料的质量,入厂时的验收检查应配备专门的质检人员,按照规定的检查内容、检查方法及检验数量进行严格认真的检验。
从原则上说,供应厂所供应的物料应该是“件件合格、台台合格、批批合格”。
如果不能使用全检,而只能使用抽样检验时,也必须预先规定有科学可靠的抽检方案和验收制度。
进货检验包括首件(批)样品检验和成批进货检验两种。
(1)首件(批)样品检验:首件(批)样品检验的目的,主要是为对供应单位所提供的产品质量水平进行评价,并建立具体的衡量标准。
所以首件(批)检验的样品,必须对今后的产品有代表性,以便作为以后进货的比较基准。
通常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应对供货单位进行首件(批)检验:1.首次交货;2.设计或产品结构有重大变化;3.工艺方法有重大变化,如采用了新工艺或特殊工艺方法,也可能是停产很长时间后重新恢复生产。
(2)成批进货检验:成批进货检验是为了防止不合标准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入企业的生产过程,以免产生不合格品。
成批进货检验,可按不同情况进行A,B, C 分类,A 类是关键的,必检;B 类是重要的,可以全检或抽检;C 类是一般的,可以实行抽检或免检。
这样,既要保证质量,又可减少检验工作量。
成批进货检验既可在供货单位进行,也可在购货单位进行,但为保证检验的工作质量,防止漏检和错检,一般应制定“入库检验指导书”或“入库检验细则”,其形式和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或规定。
进货物料经检验合格后,检验人员应做好检验记录并在入库单签字或盖章,及时通知库房收货,做好保管工作。
如检验后不合格,应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办好全部退货或处理工作(退货或处理具体工作可宙归口责任部门负责)。
对于原材料、辅材料的入厂检验,往往要进行理化检验,如分析化学成份、机械性能试验、金相组织鉴定等工作,验收时要着重材质、规格、炉批号等是否符合规定。
2.过程检验(IPQC,in process quality contrl):过程检验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出现大批不合格品,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去继续进行加工。
因此,过程检验不仅要检验产品,还要检定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工序要素(如4MIE)。
实际上,在正常生产成熟产品的过程中,任何质量问题都可以归结为4M1E中的一个或多个要素出现变异导致,因此,过程检验可起到两种作用:1.根据检测结果对产品做出判走,即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格和标准的要求;2.根据检测结果对工序做出判定,即过程各个要素是否处于正常的稳定状态,从而决定工序是否应该继续进行生产。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过程检验中常常与使用控制图相结合。
过程检验通常有三种形式:(1)首件检验:首件检验也称为“首检制”,长期实践经验证明,首检制是一项尽早发现问题、防止产品成批报废的有效措施。
通过首件检验,可以发现诸如工夹具严重磨损或安装定位错误、测量仪器精度变差、看错图纸、投料或配方错误等系统性原因存在,从而采取纠正或改进措施,以防止批次性不合格品发生。
通常在下列情况下应该进行首件检验:第一,一批产品开始投产时;第二,设备重新调整或工艺有重大变化时;第三,轮班或操作工人变化时;第四,毛坯种类或材料发生变化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