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氧溶解氧的分布变化规律

合集下载

养殖水化学答案

养殖水化学答案

养殖水化学答案养殖水化学答案【篇一:养殖水化学知识点】xt>1. 天然水中的主要阳离子和主要阴离子2. 养殖水环境中重要的水质指标、意义及分类3. 表示水中含盐量的水质指标,表示方法间的关系,对养殖的影响4. 表示水中有机物的污染程度的水质指标5. 水中氮元素的存在形式、循环、及其相关的作用6. 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分布变化规律7. 温跃层及危害8. 水中有毒物质及影响因素9. 电子活度与pe、氧化还原电位10. 增氧作用和耗氧作用11.水中气体溶解度与饱和度,影响因素12.水体碱度、硬度,变化规律及与养殖的关系13.水体二氧化碳系统、分布系数与碳酸平衡14.水体ph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15.离子强度、活度与活度系数16.天然水的化学分类法17.水体透明度与补偿深度18.日较差及养殖水体溶解氧的管理19.植物对营养元素吸收的一般规律20.水中磷元素的存在形式、循环、及分布变化规律21.天然水有机物的分类22.腐殖质其对水中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23.水中胶体的种类、带电性与电动电位24.胶体的稳定性与脱稳25.胶体的吸附与吸附等温式26.溶解度与溶积度27.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28.水中常见难容物质溶解性与ph的关系29.络合物与络合常数30.水中常见配位体的种类及对金属的配合作用31.水体缓冲体系32.水中毒物种类及特征33.水中调控1【篇二:养殖水化学】txt>一、考试说明1. 参考教材养殖水环境化学,雷衍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第1版2. 试卷结构(题型)及比例(总计100分)1)填空(30%)2)问答题(50%)3)计算题(20%)二、考试大纲1. 考试大纲的性质养殖水化学是水产养殖、水族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报考水产养殖、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

为硕士学位考生参加养殖水化学课程考试,明确复习的主要内容和范围,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河流溶解氧下垂曲线最低点

河流溶解氧下垂曲线最低点

河流溶解氧下垂曲线最低点一、引言溶解氧(DO)是评价水体质量的重要参数,其浓度变化直接影响着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

在河流中,溶解氧的分布会随着水流的迁移而发生变化,形成一个特殊的溶解氧分布曲线。

这个曲线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在某个特定河段,溶解氧的浓度会形成一个最低点,通常被称为溶解氧下垂曲线最低点。

该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是河流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现象展开深入探讨。

二、溶解氧下垂曲线的形成机制溶解氧在河流中的迁移受到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影响。

具体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作用:河流中的水流对水体进行混合,使得溶解氧分布不均。

在某些河段,由于流速减缓或水深增加,溶解氧从水体表面逐渐扩散到底部,形成了垂直方向的浓度梯度。

2.化学反应:河流中的溶解氧与各种离子、有机物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溶解氧的消耗。

特别是在缺氧河段,由于有机物浓度较高,化学耗氧量成为主导因素。

3.生物过程:水生生物(如藻类、水生植物等)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同时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在某些河段,由于生物量较大或光照不足,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足以满足呼吸作用的消耗,导致溶解氧的降低。

综合以上因素,溶解氧在河流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分布曲线,其最低点通常出现在缺氧河段或有机物浓度较高的区域。

三、河流溶解氧下垂曲线最低点的特征溶解氧下垂曲线最低点具有以下特征:1.溶解氧浓度最低:在该点,溶解氧的浓度达到整个河流中的最低值。

这通常意味着该区域的水生生态系统面临缺氧或厌氧的环境条件。

2.生物多样性降低:由于溶解氧的缺乏,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通常较低,尤其是对溶解氧需求较高的水生生物(如鱼类等)。

3.营养盐循环受阻:在溶解氧缺乏的条件下,氮、磷等营养盐的循环和转化受到限制,导致整个河流的营养盐循环受阻。

4.环境条件不稳定:由于该区域的水质和环境条件较差,其稳定性较低,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

四、溶解氧下垂曲线最低点的生态意义溶解氧下垂曲线最低点的生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生生物栖息地的重要性:溶解氧最低点是水生生物生存的关键区域。

黄海和东海海域溶解氧的分布特征

黄海和东海海域溶解氧的分布特征

黄海和东海海域溶解氧的分布特征
杨庆霄;董娅婕;蒋岳文;栾锡亭;马长敏;鞠红岩
【期刊名称】《海洋环境科学》
【年(卷),期】2001(20)3
【摘要】根据黄海和东海海区四个季度的调查资料 ,描述了溶解氧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

黄、东海溶解氧分布的基本特征是北高南低 ,西高东低 ,随着水温的变化 ,不同季节这一差别有所不同。

黄、东海溶解氧平均值分别为 495 .4和 42
0 .3μmol/L ,测定范围分别为 90 .2~ 6 81.9和 133.9~ 6 92 .8μmol/L。

以长江口以东H断面为例 ,描述了夏季溶解氧的断面分布特征 ,在 2 0~ 30m水层出现一氧跃层 ,30m以下垂直分布比较均匀。

【总页数】5页(P9-13)
【关键词】黄河;东海;溶解氧;分布特征;海域;分布特征;海洋监测
【作者】杨庆霄;董娅婕;蒋岳文;栾锡亭;马长敏;鞠红岩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大连中心海洋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5;X834
【相关文献】
1.黄海溶解氧的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J], 辛明;马德毅;王保栋;韦钦胜;孙霞;谢琳萍
2.南黄海,东海海域夏季表观耗氧量的分布特征 [J], 项有堂
3.春末黄东海海域溶解氧分布特征与水团相互关系探讨 [J], 李福荣
4.南黄海-长江口海域溶解氧分布和低氧、酸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J], 吴林妮;韦钦胜;冉祥滨;孙俊川;王保栋
5.西南黄海2018年夏季溶解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J], 严律;朱首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口水库主要养殖水域水体溶解氧时空分布规律

水口水库主要养殖水域水体溶解氧时空分布规律

水口水库主要养殖水域水体溶解氧时空分布规律崔利峰【摘要】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水口水库雄江、樟湖、尤溪口、太平段水体溶解氧数据,结果表明:水口水库主要养殖水域水体溶解氧时间分布上最高值一般出现在每年的春季(3-5月)、夏季(6-8月),最低值出现在秋季(9-11月);夏季溶解氧波动较大,往往出现除秋季外的另一个低溶解氧时段.空间分布上水体溶解氧含量春、夏季库湾内高于湾外,冬季湾外高于湾内.【期刊名称】《福建农业科技》【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4页(P28-31)【关键词】水口水库;养殖水域;溶解氧;时空分布【作者】崔利峰【作者单位】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350002【正文语种】中文水口水库位于闽江干流水口镇,总库容26亿m3,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防洪等综合效益。

自2004年以来,水口水库网箱养殖鱼类屡次发生大面积缺氧死亡事件,尤其是2011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期间,水口水库发生全流域网箱养殖鱼类大面积缺氧死亡。

事件发生后对水口水库溶解氧进行多次调查研究[1-2],但以往的调查在时间上缺乏连续性。

本研究在统计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每月1次的溶解氧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水口水库主要养殖库湾溶解氧含量的时空分布和季节变化,这对于水口水库水域水体的理化研究,以及指导渔民科学、合理安排养殖活动有重要意义。

在水口水库雄江、樟湖、尤溪口、太平布设调查断面4条,分别在湾内和湾外各设1个站位,共8个站位。

从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于每月15日左右对水体溶解氧含量进行跟踪监测。

采用哈希HQ30 d便携式溶氧仪现场测量水体表层50 cm下溶解氧的数值。

2.1 溶解氧含量的时间分布特征调查表明,水口水库雄江、樟湖、尤溪口、太平4个养殖区溶解氧数据范围分别为0.98~10.46 mg/L、1.04~16.40 mg/L、1.42~11.4 mg/L、2.20~12.52mg/L,多年平均值分别为5.27 mg/L、6.51 mg/L、6.55 mg/L、6.49 mg/L(表1)。

溶解氧-溶解氧的分布变化规律

溶解氧-溶解氧的分布变化规律

溶解氧对生物的影响
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缺乏溶解氧 会使水生生物窒息死亡。
溶解氧浓度过低会导致水生生物生长缓慢、繁殖 力下降,甚至出现畸形和突变。
溶解氧浓度过高也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影 响其正常生理功能。
PART 02
溶解氧的分布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自然环境中的溶解氧分布
PART 03
溶解氧的变化规律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季节性变化规律
01
02
03
04
春季
随着气温升高,水体中溶解氧 逐渐升高。
夏季
气温达到最高,水体中溶解氧 达到峰值。
秋季
气温逐渐降低,水体中溶解氧 开始下降。
冬季
气温最低,水体中溶解氧达到 最低值。
日变化规律
上午
随着太阳升起,水体中溶解氧逐渐升高。
溶解氧的浓度通常以每升水 中的毫克数表示,单位为
mg/L。
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的重要 条件,也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
标之一。
溶解氧的来源与消耗
01
溶解氧主要来源于大气中的氧气溶入水中,此外还有少部分 来源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02
水生生物呼吸作用和有机物分解是溶解氧消耗的主要途径。
03
温度、气压、光照等因素都会影响溶解氧的溶解度和消耗速 度。
空气中的溶解氧
空气中的氧气通过气体交换进入水体,是水体中 溶解氧的主要来源。
水生植物的影响
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释放到水体 中,影响溶解氧的分布。
气候因素
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影响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 和分布。
不同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芒究水库溶解氧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芒究水库溶解氧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环境科学导刊2221,44(1)CN53-505/X ISSN1073-9655芒究水库溶解氧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尹晓琼(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驻德宏州生态环境监测站,云南德宏675400)摘要:通过对芒究水库2915—2210年溶解氧数据的分析发现,每年溶解氧数据变化图呈M字型。

从时间点来分析,冬季水温较低时,溶解氧浓度较低,春秋季溶解氧达到最高值,夏季7月有一个较低值。

进一步分析芒究水库溶解氧与水温、叶绿素、透明度的关系发现,水温升高,空气中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也升高,水温和溶解氧升高使水中藻类加快繁殖,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使水中溶解氧浓度升高,而藻类的繁殖会使水质透明度降低。

关键词:溶解氧;水温;叶绿素;透明度;变化规律;影响因素;芒究水库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573-9655(2221)01-0050-031芒究水库概况芒究水库位于东经98。

35'48",北纬24。

24'35",距离芒市中心3.5Vm。

根据《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20—2022年)》规定,芒究水库水功能区划为皿类(饮用二级,农业用水),水库以防洪、灌溉为主,设计灌溉面积2666.67hm9。

目前为芒市城区供水备用水源。

2数据来源芒究水库溶解氧数据来源于德宏州环境监测站2217—2212年湖库监测报告[],水样采集方法按照《HJ444-2209水质采样技术指导》,水样保存按照《HJ443-2209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进行。

分析方法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任务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

3芒究水库溶解氧变化规律空气中的分子态氧溶解在水中称为溶解氧[]o 在自然情况下,空气中的含氧量变化不大,所以水温是影响溶解氧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常情况下水温越低,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越高。

水中溶解氧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重要指标,水体的溶解氧被消耗,要恢复到初始状态,所需时间越短,说明水体的自净越强。

溶解氧

溶解氧

§-1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
一、影响气体在水中溶解度的因素: 1、温度------水温的升高而降低,温度较低时, 温度系数较大。
温度 DO mg/ L 0 14.6 5 12.8 10 11.3 15 10.2 20 9.2 25 8.4 30 7.6
2、含盐量------温度、压力一定,含盐量增加, 溶解度降低(?)离子的水合作用,空隙减少
式中的压力为P为该组分气体的分压力,与混合 气体的总压力无关 ,气体B的分压力等于混 合气体的总压力PT乘以气体B的分压系数φB, 这就是道尔顿分压定律: PB=PT×φB 即:
4、气体本身的性质:如N2 、H2、O2在水中的溶解
度较小 ;而NH3、HCl、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
通入空气--增氧
DO 14.6 14.19 13.81 13.44 13.09 12.75 12.43 12.12 11.83 11.55 11.27 11.01 10.76 10.52 10.29 10.07 9.85 9.65 9.45 9.F 23 73.4 24 75.2 25 77 26 78.8 27 80.6 28 82.4 29 84.2 30 86 31 87.8 32 89.6 33 91.4 34 93.2 35 95 36 96.8 37 98.6 38 100.4 39 102.2 40 104 41 105.8 42 107.6 43 109.4 44 111.2 45 113
3.气体的分压------在温度和含盐量一定时,气体 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液面上该气体分压的增大 而升高。 亨利定律Cs= Kst • P Cs—— 氧在水中知道溶解度; P——达到溶解平衡时,液面上气体的分压; Kst——溶解度系数,其数值随温度、水的含 盐量而变也与所采用的单位有关。

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中形成溶解氧的过程

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中形成溶解氧的过程

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中形成溶解氧的过程
一、空气中氧的进入
空气中的氧是从大气当中进入水中的,大气中的氧源于地球表面的植物的光合作用,氧本身有较高的浮力,而且氧的质量分子较小,因此,氧在水面上也有较强的漂浮性,而非溶解性。

因此,氧在水面上会形成一种空气层,也就是被称为水膜的一层气体。

而大气的氧,从水膜上可以慢慢的渗透过去,最终溶解到水中。

二、氧在水中的溶解
当氧慢慢渗透到水中,水膜开始逐渐稀释,而氧水分子也越来越多,在水的表面张力及温度变化影响下,氧水分子开始在水中游动,相互碰撞,氧水分子在水中越来越多,其水溶性越来越大,相应的浓度也随之增加,最终达到一定的溶解度,就形成了溶解氧。

三、溶解氧的作用
溶解氧对水体非常重要,它是水体中的生命,也是水质中的重要指标。

溶解氧能够改善水体的新鲜度,同时也是鱼类和水生植物及其它水生生物生存的必要元素,是水体生态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因素,溶解氧对清洁水体的重要性可以想象。

四、溶解氧的影响因素
温度、湿度、陆地表面的植被现状,水体流量等,都是溶解氧的影响因素。

当水温升高或湿度升高,水体中的溶解氧会降低;当陆地表面植被面积减少,地表污染增多,水体含氧量会减少;水体流量快,溶解氧更易消耗;水体有污染物沉淀,会吸收溶解氧。

溶解氧溶解氧的分布变化规律(共43张PPT)

溶解氧溶解氧的分布变化规律(共43张PPT)

此外,在河流有支流流入处,湖泊池塘水的 出口、进口处,浅海有淡水流入处,有生活污 水及工业废水污染处,甚至于鱼贝类的群集处 ,溶氧及其他水质特点,也与周围水质有相当 差异,呈水平分布不均状态。例如,有人测定 发现:当海水流通不好时,珠笼内部水的溶氧 量比笼外水中溶氧量少得多,特别是在放养过 密,笼网孔眼大都堵塞时,尽管笼外的溶氧很 多,笼内珠贝仍会因缺氧窒息,大批死亡。网 箱养鱼也有类似问题。这种水平分布均一的溶 氧状态,往往为人们忽略,必须特别留意。
,反之,升温较慢,作用时间较长,又有较强的风力 搅拌时,那么跃变层离水面较深,变化较缓和。
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升温降温交错进行,还可能出现 几个跃变层的复杂情况。溶氧垂直分布极大值与极小 值之差-称为“水层差〞,其大小取决于水体生产性能 与分层流转情况。在夏季停滞期内,水体初级生产力 越高,水层差就越大,底水层往往缺氧。水的垂直对 流那么使水层差减小以至消除。
②在生物与肥料条件相同或相似时,水温 高,光照强度大,光合作用进行强烈时,溶氧 日较差也大。因此,一年之中,以夏季的溶氧 日较差最大,冬季最小,春、秋两季居中,相 差亦不大。
③综合上述两点可知:水质肥沃、生物密度大、光合作 用强烈的鱼池,一到酷暑季节,表层水中溶氧日较差可 变得极大,最高溶氧量可达饱和度200%以上,最小溶 氧量可在饱和度20%以下,严重时会引起鱼、贝类大量 死亡。因此,但凡溶氧量日较差极大的水体,一到容易 出现溶氧最小值的季节及时间,都要特别留意溶氧动态 ,加强水质管理,防止鱼、贝类大批死亡。
2.晚上、特别是下半夜,溶氧浓度不断下降 ,垂直分布趋于均一。其原因是: 日落后, 只有呼吸耗O2作用,加上入夜后气温下降, 表层水温随之下降, 密度增大,表、底水层
密度差消失,甚至上重下轻,发生垂直对流或 在风力吹拂下,循环流转,终于混合均匀,使

水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

水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

水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臧淑梅【摘要】溶解氧是指以分子状态溶存于水中的氧气单质。

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通常很低,只有百万分之一。

水中有机物分解、生物呼吸、气压、盐度等许多因素,都对水中溶解氧产生影响。

所以掌握水中溶解氧的动态规律,熟悉缺氧的原因,对于正确组织养殖生产、改进技术、获得高产是非常重要的。

【期刊名称】《黑龙江水产》【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2页(P39-40)【关键词】水中溶解氧;变化规律;溶解氧含量;有机物分解;分子状态;养殖生产【作者】臧淑梅【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黑龙江哈尔滨15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溶解氧是指以分子状态溶存于水中的氧气单质。

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通常很低,只有百万分之一。

水中有机物分解、生物呼吸、气压、盐度等许多因素,都对水中溶解氧产生影响。

所以掌握水中溶解氧的动态规律,熟悉缺氧的原因,对于正确组织养殖生产、改进技术、获得高产是非常重要的。

一、溶氧的来源1.空气:水在静止状态下来自于空气的溶氧是非常缓慢的,而且仅仅限于表层。

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空气中的氧气溶解于水中的最大量称为氧的饱和浓度,其溶氧量和水量的百分比称为饱和度,也是水对氧的溶解度。

如水温10℃时,纯水的溶解量是11.33mg/L。

它的溶解度应当是7.93mg/L。

在有水流动的河流中,空气中的氧气不断溶入水中,超过饱和度的溶氧也会逸入大气中。

如果没有水的流动变化,只要有风浪出现,也会使空气与水体的界面接触不断更新,从而使氧气大量溶入水中。

特别在湖泊、水库等大型水体,“无风三尺浪”,空气的溶入就成为大水面溶氧的主要来源。

2.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在面积较小的池塘,一般水生动物的养殖密度较大,加之施肥、投饵的影响,水质肥沃,浮游植物密度大,在太阳照射下产生的氧气也多。

如果天气平静无风,溶氧大量积存在水中,可以高达饱和度的200%以上。

在有风浪的天气下,多于饱和浓度的溶氧就会逸入空中,直到降至饱和度为止。

杜塘水库溶解氧随深度变化规律

杜塘水库溶解氧随深度变化规律
环境科研
海峡科学
HAI XI A KE XUE
杜塘水库溶解氧随深度变化规律
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郭 伟
[摘要] 该文针对杜塘水库研究溶解氧随水深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溶解氧浓度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减小,在 20m以下溶解氧 几乎为零;春季表层至 5m深处溶解氧浓度较稳定,5m以下溶解氧降低;夏季在 5m附近出现温跃层,在温跃层溶解氧较稳定; 秋季溶解氧随水深的变化不显著,底层时溶解氧降低较多;坝前表层溶解氧较高,库心在水深 4m~16m之间溶解氧较高。 [关键词] 溶解氧含量 水库 水深 水温
云霄杜塘水库是早期建成的中型水库,属漳江支流白银 溪, 总 库容 1621万 立方 米, 灌 溉面 积3. 57万 亩, 是 一座 以 灌 溉为主结合发电、供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本文主要研 究杜塘水库不同季节水深变化对溶解氧浓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008年4月、7月、10月选择杜塘水库六个点位采集水样 进行溶解氧分析研究。每个点位分层采样,相隔1 m采集一个 样品,直至20m,点位包括坝前和库心,共采集90个样品, 采 集水 样 采 用 TN- S直 立 式 有 机玻 璃 采 水 器 ,以 取 得 理 想 效 果。所有点位均测定水温、水深以及溶解氧,溶解氧的测定 采用溶氧仪,所有数据均在现场测定。
增加一个子系统,直接调用各种大型监测仪器如气相色 谱仪、色质联机、原子吸收仪、离子色谱仪等自带的数据处 理软件中的数据,省去人工输入环节,减少数据出错率,减 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5. 2 建立资料库
将市级监测站纷杂的工作文件、监测报告、质量体系文
件,各种环境质量标准、分析方法标准、污染事故应急监测 数据库等资源统一编目分类,以满足管理人员、监测人员对 所需资源的全程搜索,使系统成为站内完整的资源共享中心。 5. 3 扩大系统应用范围

第3章溶解氧

第3章溶解氧
• 若没有风力或人为搅动,空气溶
解增氧速率很慢,远不能满足池塘 对氧气的需求。因此,缺氧时需开 动增氧机。
第3章溶解氧
.
• 中午前后开动增氧机,不能
促进氧气的溶解,只能加速水 中溶氧的逸出,但能使上下水 层混合而改善下午光合作用的 产氧效率,从而改善晚上的溶 氧状况。
第3章溶解氧

空气中氧气溶解的速率与
第3章溶解氧
风有时候也决定水体的氧含量和渔产量
一桶水和一 盆水同样的 水量。不一 样的效果
第3章溶解氧
气体交换的双膜理论:
膜气 膜液
气相主体 气膜顶面 气液界面
液膜底面 液相主体
流体质点的运动极其 紊乱,流向随时改变
第3章溶解氧
在 气液界面两侧, 分别存在相对温 定的气膜和液膜, 即使气相和液相 呈湍流状态,这 两层膜内仍呈层 流状态。
式中的压力为P为该组分气体的分压力,与混合
气体的总压力无关 ,气体B的分压力等于混合
气 就是体道的尔总顿压分力压PT定乘律以:气体B的分压系数φB,这 PB=PT×φB 即:
第3章溶解氧
4、气体本身的性质:如N2 、H2、O2在水中的溶解 度较小 ;而NH3、HCl、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
通入空气--增氧
第3章溶解氧
二、溶解气体在水中的饱和度
溶解气体在水中的饱和含量是指在一定的溶解条件下 (温度、分压力、水的含盐量)气体达到溶解平衡以后, 1L水中所含该气体的量,用ml/L或mg/L表示。 饱和度是指溶解气体的现存量占所处条件下饱和含量 的百分比:
饱和度为100%----溶解平衡 当饱和度<100%---未达饱和,继续溶解 饱和度>100%---过饱和,水中气体主要向大气逸出 天然水中溶解氧气的饱和含量是指在天然水体表面所承 受的大气压力下,空气中的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 任意大气压下的饱和含量(Cs )换算式:

水样溶解氧的测定解读

水样溶解氧的测定解读

水样溶解氧的测定教学要点:溶解氧溶解氧的测定(一)溶解氧(DO)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

大气中氧气的溶解和水生藻类等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过程都是水中溶解氧的来源,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压力、水温及含盐量等因素有关。

大气压力下降、水温升高、含盐量增加,都会导致溶解氧含量降低。

溶解氧主要有以下几种变化规律:(1)昼夜变化。

白天含氧量高,下午2-4时水中溶氧量常常过饱和,夜间溶氧量低,至黎明前降至最低值。

(2)垂直变化。

一般白天上层水溶氧比下层水溶氧高得多,夜间由于池水对流作用,上下层溶氧差逐渐减少,全天中下午氧差最大。

(3)水平变化。

一般由于风力的作用,白天下风处溶氧比上风处高,但清晨溶氧水平变化相反,是上风处溶氧高于下风处。

(4)季节变化。

一般低溶氧量多出现在夏秋季节,特别是夏秋阴雨天气,溶氧较低。

清洁地表水溶解氧接近饱和。

当有大量藻类繁殖时,溶解氧可能过饱和;当水体受到有机物质、无机还原物质污染时,会使溶解氧含量降低,甚至趋于零,此时厌氧细菌繁殖活跃,水质恶化。

水中溶解氧低于3-4mg/L时,许多鱼类呼吸困难;继续减少,则会窒息死亡。

一般规定水体中的溶解氧至少在4mg/L以上。

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可作为有机污染及其自净程度的间接指标。

我国的河流、湖泊、水库水溶解氧含量大都在4mg/L以上,长江以南的一些河流一般较高,可达6-8mg/L。

在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溶解氧也是一项重要控制指标。

由于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温度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溶解氧的样品采集要用专门的采样瓶,如双氧瓶和溶解瓶。

采样时,注意不使水样与空气接触,采样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扰动。

采样时采样瓶必须充满,而后盖紧瓶塞,同时注意不要残留气泡。

从管道和水笼头处采集水样,可用橡皮管或其他软管导流,让水沿瓶壁流入到满溢出并继续采集数分钟后加塞盖紧,不留气泡。

为防止水样中的溶解氧发生变化,采集的水样必须进行现场固定(向其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或直接在现场用氧电极进行测定。

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变化及相关问题

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变化及相关问题

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变化及相关问题/L,对于水中鱼类而言,溶解氧需大于4mg/L才能保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

1 影响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条件水体,不同于单纯的水。

它除了包括水之外,还包括水中的植物、动物、底泥等,属于生态系统的概念范畴。

因此水体中的含氧量与水体中生物群落的组成,分布等密切相关。

1、1 两种作用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受到两种作用的影响:一是耗氧作用。

包括需氧有机物降解时的耗氧、生物呼吸时的耗氧以及无机物的氧化耗氧等。

所谓需氧有机物,是指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的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的有机物。

如糖类、蛋白质、脂质、木质素等。

这类污染物若过量排放,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生物呼吸的耗氧,则指水中植物、动物及需氧细菌等需氧生物所耗的氧。

无机物的的氧化耗氧则指如Fe、H2s等还原性物质在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氧。

其中,需氧有机物降解和生物呼吸所耗氧是主要的。

另一种作用是富氧作用。

主要包括空气中氧的溶解和水生植物的光和作用等。

1、2 环境因素天然水体溶解氧的含量是各种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除与水体中生物数量和有机物数量有关外,还与大气中的氧分压、水温、水层、水面状态、水的流动方式等因素有关。

正常情况下,地表水的溶解氧含量一般为5mg/L~10mg/L,一般清洁河流、湖泊可大于7mg/L,有风浪时,海水溶氧量可达14mg/L,水藻繁生的水体,溶氧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地下水溶氧量较少,深层水中甚至无氧。

2 几种常见情况下的变化2、1 正常情况下的变化正常情况下,各种水体都能保持一定的溶解氧水平,但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两种作用相互消长,使得水体中的溶解氧呈现一定的时空变化。

(1)在时间上,主要存在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这主要是因为温度和光照(包括光照强度与日照长短)等因素会随着昼夜交替、季节变更而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进而影响水体中植物的光和作用,需氧生物的耗氧情况,以及氧在水体中的溶解,从而影响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变化。

溶解氧的变化规律

溶解氧的变化规律

溶解氧的变化规律溶解氧是池塘水体中一个重要的水质因子,它不但影响到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摄食吸收和生存活动,还影响到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以及毒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的降解。

静水池塘的溶解氧变化主要由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程度和生化耗氧量来决定。

由于受到风向、风力以及热阻力(温跃层)的影响,而表现为池塘水体溶氧水平和垂直分布的不均匀性。

溶解氧的变化规律溶解氧的重要变化规律有四个:包括水平、垂直、昼夜和季节变化,其中以昼夜、垂直和水平变化对塘鱼影响较大。

1、昼夜变化:在一天中黎明时分最低,太阳出来后随着趋强光移动到上层水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增强,夜间生物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吸收消耗,上层水溶解氧不断增多、酸碱度升高,至下午3~4点钟达到最高峰,此时由于存在温跃层水体不易对流,下层水的溶解氧降至最低。

此后,光合作用减弱,溶解氧慢慢降低,二氧化碳则慢慢增加,在日出前(5~6时)溶解氧降到最低,而二氧化碳达到最大值,酸碱度则降到最低。

2、垂直变化:由于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深水池塘的溶氧在垂直方向上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一般白天池塘的上层水光照强度较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就强,溶氧就高;而下层水光照强度减弱,而且由于热阻力,上下层水不易对流,溶氧低。

尤其是夏季下午,上下水层温差很大,水体稳定,底层水中溶氧几乎为零。

3、水平变化:在不同风向、风力的作用下,下风位处的水体中浮游生物和有机物比上风位处多。

换言之,晴天下风处浮游植物产生的溶氧量和从空气中溶入的氧量都比上风处多。

风力越大,上下风处溶解氧含量的差别越大。

夜间溶氧的水平分布恰与白天相反,上风位处溶氧大于下风处,这是因为在下风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较多,所以耗氧量也多。

上下风处溶氧差别也与风力、池塘长宽比、浮游生物量、有机物质的多少有关。

史上最全的溶解氧知识讲解,收好不谢!

史上最全的溶解氧知识讲解,收好不谢!

史上最全的溶解氧知识讲解,收好不谢!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DO)是指以分⼦状态溶存于⽔中的氧⽓(O2)单质。

我国环境监测指标指出,⽔体中溶解氧的监测值能有效的反映出⽔体的⾃我净化能⼒,溶解氧指标已被列⼊⽔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之⼀。

根据渔业⽔质标准的规定,⽔体中溶解的氧⽓量必须维持在⼀昼夜 16 ⼩时以上处于⼤于 5 mg/L⽔平,其余任何时候的溶氧量需不低于 3 mg/L,当溶解氧低于 1 mg/L时,⽔体中⼤部分鱼类就会受到影响,如出现浮头现象,严重的会造成鱼类的⼤量死亡。

⼤量研究表明,⽔体溶解氧处于厌氧(DO < 0.5="">条件时能加速底质中氮磷的释放;溶解氧处于耗氧(DO > 5.0mg/L)时能抑制底质中氮磷的释放。

溶氧在⽔产养殖中的作⽤问题⼀:溶解氧⾼低因素?2、⽔中溶解氧减少的因素:⽔体中的耗氧作⽤可分为⽣物、化学和物理来源的耗氧。

①⽣物耗氧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物的呼吸作⽤所消耗的溶氧,呼吸耗氧主要发⽣在阴天和夜间光合作⽤不强的时候。

②化学耗氧包括环境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机物的氧化还原。

③物理耗氧主要指⽔中溶氧向空⽓中逸散,只占据很⼩部分,这⼀过程仅在⽔-⽓界⾯进⾏。

3、养殖池塘⽔体中溶氧的变化规律:任何时候,⽔中都同时存在着⼀系列复杂的⽣物、化学和物理过程,这些相互联系的过程决定着⽔体增氧与耗氧的动态平衡,使⽔中溶氧的分布与变化既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具有相对的规律性。

(1)昼夜变化:在没有⼈⼯增氧作⽤的养殖池塘中,上层⽔的溶氧昼夜变化⼗分明显。

通常情况下,下午⾼于早晨,⽩天⾼于夜间。

⽩天随着藻类光合作⽤的进⾏溶氧逐渐上升,⾄下午⽇落前达到最⼤值,夜间由于藻类不能进⾏光合作⽤,⽽各种耗氧作⽤依然进⾏,因此⽔体溶氧会持续下降,⾄清晨⽇出前达到最低⽔平。

但随着⽔层深度的增加,特别是在补偿深度以下,溶氧的这种昼夜变化也趋于减弱甚⾄停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溶解氧的日变化及日较差
溶氧日变化的一般规律是, 1.表层水中溶氧含量昼夜变化极大,最小值通 常出现在早晨日出之前,最大值则出现在下午 日落之前。早上日出后的整个白天,溶氧量从 最小值逐渐增高,至日落前达最大值,而在日 落后的整个黑夜,溶氧则从最大值不断降低, 到早晨日出前又达到最小值。如此循环不止, 变化不息。
在较低水平。水中溶氧量除日变化之外,还有 年变化,其基本原则与上述相同。
二、溶解氧的垂直分布
溶氧垂直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1.白天中午及下午,养殖水体中溶氧垂直分 布特点是:表层水中溶氧甚多,饱和度可高达 200%以上,底层水中溶氧甚少,饱和度约为 40—80%,甚至更低。在中层水中,溶解氧随 深度增大急剧减少,形成一个“跃变层”。总 的倾向是,随水深增大,溶氧含量急剧减少。 溶氧垂直分布的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是:
2 溶氧日变化最大直与最小值之差称为“昼夜 变化幅度” 简称“日较差’,如图 课本57页 最小值才1.2毫升/升,最大值为13.2毫升 /升, 日较差高达13.2-1.2=12毫升/升。
3.底层水中溶氧日变化倾向,大体与表层水 相似。不过,底层水中阳光不足,即使白天, 光合作用也不能正常进行,主要依靠水团运动、 分子扩散,从表水层向底水层增补溶氧,数量 比表层水少得多,而耗氧作用则日夜照样进行, 强度变化不大,因此,底层水中溶氧, 日变 化不及表层水大, 日较差也小,饱和度保持
表层水中溶氧含量的这种变化规律,是水中 P—R矛盾运动的必然反映,其原因在于, 日 出之后,表层水中浮游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P>R,放出大量氧气,终于使表层水中增氧作 用超过耗氧作用;因而水中溶氧实际含量逐渐 增高,经过整个白天的积累,在日落之前,便 积累到最大值。日落之后表层水中的浮游植物, 不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反而要进 行呼吸,消耗氧气, R》P,耗氧作用大大超 过增氧作用,溶氧实际含量迅速减小,
第二节 溶解氧的分布 变化规律
溶解氧分布是指:同一时刻,同一水体内不同水层、 水区的溶氧差别状况。
溶氧变化是指:同一水体内,同一水层、水区在不同 时刻溶氧含量差别情况。
水体中增氧、耗氧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决定 了水体内溶氧分布变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一般说: 贫营养水体,溶氧多近饱和,变化不大;相反,富营 养或受污染水体,溶氧浓度很不稳定,大起大落,变 化很大,下面着重讨论其动态规律。
②在生物与肥料条件相同或相似时,水温 高,光照强度大,光合作用进行强烈时, 溶氧日较差也大。因此,一年之中,以夏 季的溶氧日较差最大,冬季最小,春、秋 两季居中,相差亦不大。
③综合上述两点可知:水质肥沃、生物密度大、 光合作用强烈的鱼池,一到酷暑季节,表层水中 溶氧日较差可变得极大,最高溶氧量可达饱和度 200%以上,最小溶氧量可在饱和度20%以下, 严重时会引起鱼、贝类大量死亡。因此,凡是溶 氧量日较差极大的水体,一到容易出现溶氧最小 值的季节及时间,都要特别留意溶氧动态,加强 水质管理,防止鱼、贝类大批死亡。
经过漫长黑夜的积累,到日出之前,终于
使表层水中增氧作用超过耗氧作用;因而水中 溶氧实际含量逐渐增高,经过整个白天的积累, 在日落之前,便积累到最大值。日落之后表层 水中的浮游植物,不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放 出氧气,反而要进行呼吸,消耗氧气, R》P, 耗氧作用大大超过增氧作用,溶氧实际含量迅 速减小,经过漫长黑夜的积累,到日出之前, 达到水温上 升。而水的比热大,导热性小, 因此表,底
水层之间出现跃温层。若无风力搅拌等因素打 破这种分层状态,则表水层内多量O2不能通 过水的对流混合,直接带给底层水,只能靠扩 散作用,缓慢向下补给,这样,底水层内P 《R,溶氧实际含量比表水层就低多了。
③在跃温层内,尽管深度相差不大,但温度 随深度增加下降较急较快。相应的,水的 密度与浮力也增大较急较快。这样一来, 由表水层沉落下来的浮游生物残骸,有机 碎屑等,一进入跃温层内,因浮力增大, 下沉速度大为减小。一些细小碎屑,几乎 全被跃层挡住,使该处积累多量有机物。 跟着细菌也大量繁殖起来,迅速分解有机 物,耗用大量O2,终于形成溶氧跃层。
溶氧最大值与最小值出现的具体时间,不仅与 光照有关,也受温度影响。 寒冷季节,早, 晚气温很低,光合作用较弱,与温暖炎热季节 相比,溶氧最大值出现时间常会提早2~4小时, 溶氧最小值的出现时间,则往往推迟1—2小时 O2.
溶氧日较差的大小,主要与水体本身的生 产性能有关,其一般规律是, ①其他条件相同或近似时,水体越肥,水 中浮游植物密度越大,则溶氧日较差越大
溶氧跃层的深度与跃温层大体一致,主要决定 于表水层升温快慢与风力搅拌强弱等因素。升 温快,时间短,风力搅拌弱时,跃变层离水面 较浅, 变化较急剧,反之,升温较慢,作用时
间较长,又有较强的风力搅拌时,则跃变层离 水面较深,变化较缓和。
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升温降温交错进行,还可 能出现几个跃变层的复杂情况。溶氧垂直分布 极大值与极小值之差-称为“水层差”,其大小 取决于水体生产性能与分层流转情况。在夏季 停滞期内,水体初级生产力越高,水层差就越 大,底水层往往缺氧。水的垂直对流则使水层 差减小以至消除。
2.晚上、特别是下半夜,溶氧浓度不断下降, 垂直分布趋于均一。其原因是: 日落后,只
有呼吸耗O2作用,加上入夜后气温下降,表 层水温随之下降, 密度增大,表、底水层密
度差消失,甚至上重下轻,发生垂直对流或在
①太阳出来后,真光层内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 用产生大量O2,使表水层内增氧作用>耗氧作 用,增氧作用超过耗O2作用,溶氧含量不断 增高,积累到日落前达极大值。实际调查时常 发现,溶氧最大值不出现在最表水层,而出现 在次表水层。其原因,除逸散进入空气外,主 要与光强有关。最表水层若光强过高,就会抑 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O2减少,此时次 表水层则光强合适,产O2也多,故极大值出 现在该水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