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日记三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准扶贫日记三篇
导读:本文精准扶贫日记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下午,走近梁啟建的家,房子是旧式的泥瓦房,四周是泥围墙,外围看应该占地约有七十平方,似乎在诉说着主人家曾经的繁荣,大门开着,这是扇既有古典色彩而又充满沧桑的木门,在岁月的侵蚀下,千疮百孔,进了门,门内有个小院,约有三十平米,小院有一个三级台阶,台阶上又有一个木门,应该和前面的木门是患难兄弟,我们问了声:有人在吗?没有人回应。
陪同走访的村支书李泽佳就上了台阶,看了看情况,告诉我们,有人在家。
于是,我们就一起走了进去,眼前的一幕,令人吃惊,一个老人家正坐在一张破旧的木凳上,她的旁边,摆着两个碟子和一个碗、一根汤匙,还有一个看上去很显眼(白色,感觉挺新)的电饭锅,打开一看里面什么也没有。
还末来得及和老人家说话,我们环顾其家中的情况,眼前一幕令我们震惊,一双鞋,已经感觉不出它还是鞋子了,鞋面上不知有多少破孔。
我心想,这双鞋应该可以进博物馆珍藏,富有纪念意义,鞋子旁边是张木板,木板上放着一把镰刀,看上去有点古老,一个勉强还能使用的竹篮子摆在旁边,里面还有一点绿色的植物叶子安静地呆着,木板的前面还是木板,不过应该算是床了,因为它上面挂着蚊帐,幸运的是,蚊帐还算半旧半新的,估计蚊子想进去,还得花点心思。
收回眼光,李支书和其他走访的驻村队员正和老人家
聊天,其实不能算,因为老人家耳背,沟通有点困难,我们问她中午吃什么,因为真看不出吃的是什么东西,黑呼呼的,全素的“健康食品",连油都见不到一丁点儿,李书记问她怎么没米饭,我们看到老人家用衣袖擦了擦眼角,老人哭了,嘀咕了一声,我们听不明白,李书记告诉我们说,老人家叫董叶兰,今年90岁了,刚才告诉他的是家里没米了。
原来,和她一起吃住的二儿子梁啟建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家一个人在家。
前两天老人家由于家中没米,向大儿子拿米,大儿媳妇不给,李书记说主要是婆媳关系较差。
我忍住心中的酸痛(那种想哭的感觉)用相机记录下了令人伤感的一幕幕。
要离开了,我悄悄地把一百元拿给村支书让他交给老人家,并决定每个月资助老人家一百元改善老人家的生活。
此刻,心里才感觉舒服了些。
但我知道,老人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些,是儿女的陪伴和关心。
篇二上午一大早,村支书李泽佳告诉我们,相对贫困户梁啟建昨天晚上回家了。
我们决定走访他,并按照要求做好入户资料的核查和登记。
到了他的家,李书记喊了一声,听到有人应,就推门进去了,一进门,梁啟建从里屋走了出来,看上去人有些腼腆,董叶兰老人家也在屋里,我们看见老人家脸上满满的笑容,很开心,一起去的同事和村支书就陪老人家唠叨。
我就向梁啟建了解情况,他说自己由于小学没毕业,文化低,目前只能在高要的一间私人厂打工,一个月一千多元工资。
因为收入不高,每个月也只能回来一、两趟给老人家三、四百块钱作为生活费,除了生活开支,没钱剩,没钱找媳妇,没钱修建房子,一直住泥瓦房,这个月没及时回家给母亲买米送钱,造成母
亲没米煮饭,心里也不好受。
我们建议他,母亲已经年老,要多回家看看,要和哥哥和姐姐商量照顾母亲的问题,兄妹们多轮流陪陪老人家,听老人家唠叨,让老人家过一个有人陪的晚年,同时,可以考虑把钱提前给亲戚,让他们帮助其母购买一些生活用品。
他表示以后会多回来陪陪老人家。
篇三上午,走访董叶兰老人家,我们进去时,老人家正在吃饭,我们和她聊天,老人家很开心,边吃饭,边和我们聊天,并听不清楚她在说什么,但是我们发现,老人家的脸上,时不时露出笑容,这一刻令我心中很震撼,是啊,年迈的老人,或许生活过的很艰辛,但是她并不觉得有什么,因为,艰苦的生活已经成了他们这一代人的印记,但是,孤独才是她们真正渴望驱走的,只要有人陪他们聊天,听他们唠叨,他们的内心是很容易得到满足的。
或许物质上的贫穷,并不足以令老人感到悲哀,她还可以自已去劳动争取,但孤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