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设备大修技术管理指导意见》(2012)2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触网设备大修技术管理指导意见
为适应电气化铁路运输生产的需要,不断改善牵引供电设备质量,提高大修管理水平,根据铁道部《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特制订本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适用于200km/h以下速度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备的大修管理。
一、一般规定
1. 接触网设备大修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电气化铁路运输需要和接触网设备运行现状,本着适当超前的原则,有计划地对技术参数到限的设备进行修理,恢复并提高其电气和机械性能。
2. 接触网设备大修必须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应严格执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及《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等国家、铁道部和电业部门的有关标准和规定。
所采用的接触网设备应符合铁道部有关设备行政许可规定。
大修后的接触网设备必须与运能运量、列车速度、线路等级相匹配,确保一个大修周期内的安全运行。
大修可结合设备更新改造一并进行,避免重复投资。
3. 接触网大修应严格执行《铁路运输设备大修管理办法》(铁财〔2011〕198号)的有关规定。
4. 加强大修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大修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并提供正式设计文件。
大修设计一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或简化项目。
施工要有专职施工队伍,设备委外管理的应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
对管理混乱、质量低劣、造成损失的单位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5. 接触网大修施工应严格执行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各项规定。
6. 大修工程质量必须达到《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各项规定的要求。
7. 大修用料必须严格落实铁道部、铁路局有关物资采购、供应的要求。
大修用料的规格、型号、数量要由运行主管单位组织设计单位和技术、安全、施工等有关部门共同确定,经铁路局批准后方可按程序组织招投标,严格大修用料的源头控制。
大修用料应选用耐腐蚀、抗疲劳、高强度、轻型化的产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
8. 接触网设备大修项目分单项大修和综合大修,单项大修指接触网某一项设备技术参数已超限需大修,如接触线磨耗到限需进行更换等;综合大修指接触网整体进行恢复性修理。
二、分级管理
接触网设备大修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各级职责如下:
(一)铁道部
1.根据国家有关法令法规,制定接触网大修技术管理规程,明确接触网设备大修的周期、程序、技术标准等。
2.掌握各铁路局(公司)接触网大修计划、进度和质量,并监督、检查、指导。
3.审核涉及局界区段接触网设备标准、设备结构和材质的变更。
4.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大修工程中的应用与推广。
(二)铁路局
1.贯彻执行铁道部有关规章和制度,制定接触网设备大修的有关规定和办法。
2.编制、审批(报)全局接触网设备大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3.组织大修项目的标准审查和设计文件鉴定、概预算审查和开工报告的审批。
4.监督大修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组织竣工验收。
5.组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大修工程中的应用与推广。
6.协调解决大修工作中的问题。
7. 按照相关程序,委托设计单位根据设计任务书开展设计调查、编制大修设计文件和概(预)算。
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和标准。
8. 解决施工中出现与设计有关的技术问题,并监督检查施工质量。
9. 建立设备大修台账,对每年发生设备大修的时间、线别、区段、大修项目、发生金额要逐一记录,并报铁道部备案。
10. 编制大修项目招标书,并报部备案。
(三)供电段
1.组织管内设备的修前鉴定和调查工作,提报设备鉴定报告。
2.编制年度设备大修建议计划,参加大修设计审查。
3.编制施工组织方案及开工报告,并报铁路局主管部门审批。
4.根据设计文件及上级批准的工程概算和下达的大修任务,编制施工预算和工程进度计划。
5.组织大修施工,按规定期限完成施工任务,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6.编制竣工资料并组织工程自验,参加验收工作。
三、大修工作程序及时限要求
(一)大修项目工作程序
1. 供电段对需要大修的设备进行修前技术鉴定,提出鉴定报告和大修工程可研报告(按统一格式填报),报铁路局主管部门审批。
2. 铁路局主管部门审定鉴定报告、大修工程可研报告(必要时组织补充调查),并制定大修工程范围和技术标准。
3. 供电段根据铁路局批复的鉴定报告编制大修建议计划,报铁路局主管部门。
4. 供电段根据铁路局下达的大修计划委托设计单位进行施工设计。
5. 设计单位按批准的大修工程可研报告和大修标准、范围进行大修设计调查,编制设计文件和工程概算。
6. 铁路局主管部门组织设计文件和工程概算审查。
7. 供电段依据铁路局审查意见,编制施工组织方案和开工报告报铁路局主管部门审批。
8. 供电段依据有关要求组织实施。
9. 供电段组织验工计价、自验、结算、编制竣工资料。
10. 铁路局组织大修验收。
11. 铁路局对大修工作进行总结,并报部备案。
(二)大修工作时限
1. 供电段按规定时间向铁路局主管部门提报次年大修建议计划。
2. 设计单位按规定时间将大修设计文件和概算报铁
路局。
3. 供电段应在开工15日前将施工组织方案和开工报告报铁路局主管部门。
4. 供电段应在验交前1个月将工程竣工文件报铁路局主管部门。
5. 供电段按规定时间将年度大修工作总结报铁路局主管部门。
四、大修设计
1. 大修工程设计实行一阶段设计(施工设计)。
单项设备大修和工作量较小的综合大修,可由供电段出具施工图,直接编制大修说明和概算。
2. 大修工程设计必须由有电化设计资质等级证书的设计单位承担,并签订设计合同,明确设计范围、要求及技术条件。
3. 设计文件应由设计说明书、施工图纸、概算(特殊设计应附单价分析)三部分组成,文件一式五份,送供电段,并报送铁路局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五、通用技术标准
(一)速度目标值:200km/h以下速度。
(二)通用技术要求
1. 满足200km/h以下运行速度的接触线波动传播速度要求。
2. 接触网与受电弓动态配合性能应满足200km/h以下的运行速度要求。
3. 接触网导流能力应与牵引机型、牵引质量及列车追踪时间相匹配,并根据运输任务增长在供电能力、安全可靠性方面留有适当裕度。
4. 接触网在自然环境中应满足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有足够的机械、电气强度和安全性能。
5. 接触网系统采用性能可靠、结构合理的零部件,应实现高可靠、少维修或免维修的目标。
6. 接触线磨耗使用寿命达到200万弓架次。
7. 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左右晃动量直线为250mm,曲线为350mm;困难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核算。
(三)气象条件
1.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6)附录
D.5.3全国基本风压图、《全国铁路接触网气象条件标准》及气象部门、沿线电力线路及沿线已开通电气化铁路的运行调查情况确定设计用气象条件。
2. 接触网设计风速:最大运行风速:30m/s。
基本结构设计风速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6)50年一遇基本风速确定;计算结构设计风速应考虑高路堤、桥梁以及明显强风地带的影响,根据GB 50009-2001考虑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及修正系数。
3. 覆冰厚度10-20mm。
4. 绝缘爬电距离。
接触网25kV绝缘子及绝缘器件的绝缘爬电距离不小于1400mm,上下行分隔绝缘子、分束供电的分段处绝缘子爬电距离不小于1600mm。
(四)适用线材规格及张力
1. 正线接触线采用标称截面为120-150mm2的铜合金线时,额定工作张力一般为15-25kN。
2. 正线承力索采用标称截面为95-120mm2的铜合金绞线时,承力索额定工作张力一般为15-20kN。
3. 站线接触线采用标称截面、材质、张力宜与正线一致。
(五)接触网装备防松要求
1. 对于接触网系统采用螺纹副结构作为紧固装置的零部件,其紧固装置中的螺纹副结构必须具备可靠的防松性能,基本要求如下:
(1)性能要求
a) 紧固装置安装完毕后,螺纹副中螺母的松开力矩值应不小于紧固力矩值;
b) 按TB/T2073-2010《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第5.4.13.a)条的要求对紧固装置进行振动试验后,螺纹副中螺母的紧固力矩值应不小于振动试验前紧固力矩
值的90%;
c)按GB/T10431-2008《紧固件横向振动试验方法》的要求,并在横向振动试验所要求的紧固力矩作用下,对紧固装置进行横向振动试验后,螺纹副中螺栓残余轴力与初始轴力之比应不小于70%。
(2)材质要求
a) 不锈钢型:紧固装置中螺栓的材质应按GB/T3098.6、螺母的材质应按GB/T3098.15,采用材料组别为A2,强度性能等级≥70级的奥氏体不锈钢制造;
b) 碳钢型:紧固装置中螺栓、螺母的强度性能等级应≥4.8级;
c)低碳合金钢型:紧固装置中螺栓、螺母的强度性能等级应≥8.8 级。
(3)螺纹公差配合要求
a) 不锈钢型螺栓、螺母的螺纹公差应满足《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GB/T197-2003)中6H/6g的要求;
b) 碳钢及低碳合金钢型螺栓、螺母的螺纹公差应满足《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GB/T197-2003)中7H/8g的要求。
2. 螺纹副的紧固力矩应根据紧固装置的具体结构、技术要求及材质等因素确定,以上相关数值仅供参考。
3. 所有采用U螺栓固定的装备零部件,U螺栓应在内侧接触面表面作径向粗糙处理,并与所接触的管的钢材或铝
合金材质配合,以增大摩察系数防滑脱现象发生。
4. 采用压接管与绞线之间进行压接连接时,压接管压接成形后不得有伤害绞线本体的尖齿形状,应采用专用工具进行压接连接,并应在工厂或车间进行压接预配。
(六)接触网装备防腐要求
1. 金属材料零部件表层保护的类型和厚度的设计应考虑现场环境条件。
对于防腐蚀材料制造的零部件,除非特殊需要的场合,一般可不设置表层保护。
对多股绞线的内部股线,应有其他防腐保护措施。
线夹、电缆附件和其他金具应不会与它们接触的导体产生任何金属过渡腐蚀。
零部件的设计应尽量避免滞水,以减少冰冻条件下发生危害的可能性。
零部件的设计应避免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的危险。
2. 钢质接触网零部件表面防腐措施应采用热浸镀锌工艺,镀锌用锌质量按GB/T470-2008要求,采用锌含量不少于99.5%的锌锭。
镀锌层质量应满足TB/T2073-2010标准的要求。
对热浸镀锌件的考核除按常规检验要求外(镀层厚度、镀层均匀性及结合力),还应按照《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T10125-1997)做中性盐雾试验,并满足如下要求:试验时间500h,出现红锈面积占全部表面积的比例≤5%。
3. 有色金属触网零部件在潮湿酸性、碱性环境以及污
染较为严重的局部地区,应在原有防腐措施的基础上可另外再采用表面涂装处理,但是局部应满足接地或等电位连接的电气导通的需要。
涂层材料应无铅,符合劳动安全要求。
表面涂装中底漆最小厚度≥40μm;面漆宜采用优质氟碳面漆,最小厚度≥40μm。
涂层要求如下:
a) 涂层表面应均匀,漆膜平整;
b) 附着力≤2级(划格法);
c) 耐碱性(5%NaOH)168h;
d) 耐酸性(5%H2SO4)168h;
e) 耐水性168 h;
f) 耐人工气候老化4000h不起泡、不脱落、不开裂,粉化≤1级,变色≤2级,失光≤2级。
g) 按照《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T10125-1997)做中性盐雾试验,并满足试验时间500h,出现腐蚀面积占全部表面积的比例≤5%。
(七)专用工具
凡是现场安装采用压接工艺安装的接触网零部件,其提供专用压接工具及匹配的压接模,应满足《关于印发<高速铁路接触网维修机具设备技术规格指导意见>通知》(运装供电[2011]305号)文件要求。
(八)特殊环境条件
特殊环境条件下,相关的技术要求应根据具体的环境
条件另行确定,并报部备案。
六、大修适用标准
(一)铜合金接触线
1. 正线用铜合金接触线的电气、机械、主要技术性能及规格应满足《电气化铁道用铜及铜合金接触线》(TB/T2809-2005)要求。
2. 正线间渡线、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站线用铜合金接触线的电气、机械、主要技术性能及规格应满足《电气化铁道用铜及铜合金接触线》(TB/T2809-2005)要求。
(二)铜合金承力索
铜合金绞线承力索电气、机械、主要技术性能及规格应符合《电气化铁道用铜及铜合金绞线》(TB/T3111-2005)的要求。
(三)绝缘子
绝缘子分为复合悬式绝缘子、复合棒形绝缘子、瓷质棒形绝缘子等。
1. 复合悬式绝缘子主要技术性能及规格应满足《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绝缘子第2部分:棒形复合绝缘子》(TB/T3199.2-2008 )的技术要求。
端部金属附件的材料不低于Q235A金属模锻工艺制造。
表面按JB/T 8177—1999规定进行热浸镀锌,锌层厚度不小于80μm。
2. 腕臂用棒式复合绝缘子主要技术性能和规格应满
足《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绝缘子第2部分棒形复合绝缘子》(TB/T3199.2-2008)的相关规定。
3. 瓷质棒式绝缘子主要技术性能和规格应满足《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绝缘子第1部分棒形瓷绝缘子》(TB/T3199.1-2008)的相关规定。
(四)分段绝缘器
1. 基本要求
本分段绝缘器适用于单相50Hz、25kV交流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电分段处。
额定工作电压25kV;最高工作电压29kV。
(1)接触网悬挂类型: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
(2)线材类型及张力
表1 线材类型及张力
2. 主要技术性能和规格
(1)分段绝缘器主绝缘本体不宜与受电弓滑板直接滑动接触,应具备耐弧能力和滑道自洁性能,具有引弧功能,受电弓滑动接触通过时,不允许存在断电间隙。
(2)抗拉破坏荷载不小于52~82.5kN。
(3)耐磨性能不低于100万弓架次。
(4)在符合工作条件要求的前提下,设备在不影响使用寿命情况下可持续工作在分段绝缘器两端允许工作电压
差800V和允许通过机车额定最大工作电流1000A的工作条件下,不小于如下短路要求即空载电压25kV、短路电流值不小于5kA(0.1s)。
工作条件下不打弓。
(5)分段绝缘器除材质应有较高的耐弧性能,可靠地避免烧损分段绝缘器的各部件。
(6)分段绝缘器本体由具有高强度机械特性的轻型合金材料以及高强度聚合材料和耐腐蚀材料制成,成品重量轻。
(7)金属连接件及各种附件、紧固件等由耐腐蚀材料制成,能可靠地承受工作张力并有足够的安全系数。
(8)分段绝缘器和承力索的绝缘元件(包括绝缘滑道)须具有良好的自洁性和憎水性。
表1 绝缘件的电气及物理性能要求
注:“泄漏距离不小于1400 mm”是以瓷绝缘子为标准,若绝缘子为其它材质,按照相关标准换算此泄漏距离值,并应注明采用的材质。
分段绝缘器组装件及整体机电性能要求(见表2)
表2 绝缘件的电气及物理性能要求
注:上表中6~8项技术性能适用于海拔1000m及以下地区,当海拔超过1000m时需校正。
(五)电动隔离开关
1. 基本要求
电动隔离开关标称电压27.5KV,额定频率为50HZ。
2. 主要技术性能和规格
符合电气化铁路高压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TB/T-3150—2007)要求。
(1)隔离开关应严格按照覆冰试验的有关要求进行试验。
(2)按照“细分供电单元、缩小供电范围、准确判断故障、压缩故障延时”的要求合理设置绝缘关节,加装电动隔离开关并纳入远动。
(3)分相、车站、动车所等处所加装电动隔离开关,并纳入视频监控系统。
(六)分相
1. 基本要求
接触网分相装置宜采用带中性段的空气间隙绝缘的锚
段关节形式,列车运行速度120km/h以下线路及困难区段可采用器件式分相装置。
当电力机车采用自动断电过分相时,应设置地面或网上传感器。
2. 主要技术性能和规格
(1)中性段长度应小于200m或无电区长度大于220m。
转换柱、中心柱处,两悬挂间水平、垂直距离及两悬挂支持、定位装置的直线距离符合设计要求。
(2)中性段应设置电动隔离开关与前进侧接触网相连,并纳入远动。
(3)地面或网上传感器纵向距离符合设计要求。
(4)采用器件式分相装置时,其安装应符合《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1-2003)。
(七)其他
1. 合理布置电分段,对较大的车站应实现分场分束供电。
对机务段、折返段上下行线不同进路的接触网实现单独停电。
2. 软横跨吊线、定位管吊线、软定位器拉线等接触网吊(拉)线应采用不锈钢软绞线。
3. 接触网下锚基础一般采用现浇混凝土基础,混凝土标号按照有关国家标准执行。
4. 根据地形地貌和雷电日的分布情况,可将AT供电方式中的PW线;直供供电方式中的回流线抬高,兼作架空接
地线,并做好接地。
5. 接触网装备试验方法可参照《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装备暂行技术条件》(科技装[2010]136号)执行。
6. 未尽事宜参照铁路有关标准和国家有关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