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可能性》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优秀6篇)
![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57042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d.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优秀6篇)数学《可能性》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04页“可能性”。
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一个装着黄球的盒子,一个贴着红、绿贴纸的骰子,若干投影片投影仪。
学具准备:六个装有红、黄、白三种颜色小球的盒子,六个骰子,若干红、绿贴纸,水彩笔若干。
全班分6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1、目标确定:“可能性”是新教材的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也接触过,但作为数学中的概率知识来学习还是第一次,对他们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重组教材,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学生能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经历猜测和简单的试验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
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⑴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概括其结果。
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⑴情感目标: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在和伙伴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⑴教材的重点难点:有关概率知识对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升华为理性认识尤为重要,所以我把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为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总数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为本节课的难点。
2、教学策略选择:根据学生的心里特征和教材实际,本节课选择了演示、观察、操作、启发、和情境性等教学策略,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学习、重视体验等多种学习策略,力求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整堂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学习方式,推出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与“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可能性》教学设计(优秀9篇)
![《可能性》教学设计(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22443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0d.png)
《可能性》教学设计(优秀9篇)可能性教案篇一在听完“可能性”、“认识更大的数”、“观察物体”这三节课,特别是最后这节“观察物体”之后,我有些话想跟大家说一说。
刚才的这节课引发了我的回忆,因为两年前,我也上过这样一节课:观察物体。
我的那节课设计得没有刚才这节课这么饱满,这么丰富。
当时,学生也是分成四人小组坐在桌子周围,中间放着一些物体让学生画,听课的人也很多。
下了课以后,听课的老师对这一节课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或者说是冲突,有一位说了这样两句话:你这节课是数学课还是美术课?你的课乱糟糟的,像什么?把当时的情形与今天的课作一个比较,我的感触很深。
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数学?过去,我们常常把数学描述成为计算加证明,好像公式、计算、法则就是数学。
其实,数学是非常饱满丰富的,像“观察物体”就是很好地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课例,但是,有人认为它不是数学。
我们这套新教材有很多课,像观察物体、设计图形等,与美术有很密切的联系,但这些课是教学生们用数学的眼光重新去看待世界,与纯粹的美术要求,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表现世界是不一样的。
我们的数学就是要让学生有这样一个丰富的数学学习经历,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完整。
数学可以给学生丰富多彩的知识,不像过去,只是单一的计算加证明。
《标准》对原来的数学知识删减了很多,也增加了很多内容来扩大学生的视野,给他们更多接受数学,尤其是现代数学的机会。
我欣喜地看到,今天的这节“观察物体”课,学生离开了座位,在课堂上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
而传统的课堂上,学生是规规矩矩坐在座位上的,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老师可以背着手到处巡视,但是学生是不可以动的,甚至有的学校还要求学生上课时小手背在后面。
这应该引发我们的思考,在课堂中,我们究竟应该关注学生什么?哪些是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应当把它淡化?《标准》颁布之后,随着大家的讨论、交流,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观念上的变革,尤其体现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
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学生一个幸福的学习数学的环境。
可能性教案【优秀4篇】
![可能性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255cc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c.png)
可能性教案【优秀4篇】可能性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能根据试验的统计结果进行判断和推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的数量有关,进一步体会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
能根据数据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试验和推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的数量有关。
教学难点:根据试验的结果,确定试验中相关物体的数量的多少。
三、教学准备每组一个盒子(里面装有17个红色乒乓球和3个黄色乒乓球),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励导入1.导入谈话。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的事情可能发生,有的事情不可能发生,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也有大有小。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可能性的有关问题。
2.复习旧知。
(1)出示问题。
(教师实物演示或PPT课件演示。
)(2)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3.揭示课题。
(1)教师揭示课题:看来啊,同学们认为可能性有大有小,而且这个大小和物体的数量有关。
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这个问题。
(2)板书课题:可能性。
【设计意图】在新课开始前设计小明摸球的问题情境,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既引导学生复习了前面学习的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知识,又顺势导入了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和物体的数量有关这一新问题的研究。
(二)试验猜想,探究新知1.初步猜想。
(1)老师这里有一个盒子,里面有红色、黄色两种颜色的小球。
如果从里面摸球的话,猜一猜,摸到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大呢?(教师实物演示或PPT课件演示。
)(2)教师提问: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呢?(3)教师:我们的猜测准确吗?怎样验证呢?(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讨论。
可能性教案精选十一篇
![可能性教案精选十一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4868e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29.png)
可能性教案可能性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时。
《标准》在小学第一学段安排的“概率”学习内容主要有:初步体会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实验。
在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安排了对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学习,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对这些可能性的大小用语言进行描述——这是本单元,也是本课时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目标。
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是由事件的各种因素决定的。
同样摸球,如果某种颜色的球数量多一些,那么摸出这一颜色的球可能性就大一些。
对于这些道理,既不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也不能在活动中刻意去追求,一定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活动过程中悟出其中的道理。
因此,本目标实施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活动,逐步让学生悟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形成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直观演示或游戏切入较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我校地理位置特殊,几乎都是农村子女,外来人员也占一半。
学生整体认知水平一般,如果用常规的单一说教形式教学,收效甚微。
因此,教师一定要多花心思、多动脑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根据这些特点,制定了本节课的目标,设计了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1猜测—实践—验证”的摸球游戏,让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痹诨疃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能理解“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具准备:盒子一个、黄球2个、白球8个、转盘一个、卡片、课件。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2c29fd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07.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公开课教案第【1】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8-99页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根据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公平性的关系,能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经历猜测、试验、观察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初步感知游戏规则公平性的数学含义。
教学难点:验证抛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1/2。
教学准备:硬币、写有数字1-6长方体和正方体盒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那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个经典的成语故事——《守株待兔》,请同学们认真的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出示故事视频: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
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
野兔因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
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根上,折断脖子死了。
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
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
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
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
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
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
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
但农田里的苗因他而枯萎了。
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6ae01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4.png)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三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一教材分析《可能性》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它属于课标中“概率与统计”这部分内容。
关于“可能性”,小学全套教材分为两次进行编排,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一次就是本册。
三年级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而在本册中,要求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步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课安排的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紧密相连的,因为一个游戏规则是否公平,本质上就是各参与者获胜的机会是否均等,用数学语言描述就是获胜的可能性相等。
因此,教科书在编排上就以“游戏活动”为教学内容展开,围绕“等可能性”这个知识主轴,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直观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丰富对“等可能性”的体验。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结合学生熟知的“游戏活动”这一内容,我们在设计时采用情境创设、探究发现、拓展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自主建构新知。
设计理念:1、根据“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理念,利用课本情境和创设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游戏活动,把知识教好教活。
2、依据“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线,采用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尊重生活经验,创设活动情境教学从“游戏活动要讲求公平、公正”这一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了一个个游戏情境贯穿始终,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探究能力和创造性。
2、丰富操作感受,提升数学思考教学中设计了抛硬币、掷骰子、设计转盘等各种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亲自体验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感受,提升数学思考,学会用概率的眼光去观察大千世界。
可能性教学设计 《可能性》教学设计(优秀3篇)
![可能性教学设计 《可能性》教学设计(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d0984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9.png)
可能性教学设计《可能性》教学设计(优秀3篇)数学《可能性》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106页例3.教学目标:1、知道事情的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数量多少之间的密切关系,正确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判断能力。
3、在参与丰富的数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团结合作。
教学重难点:领悟并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及大小。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商场大转盘,与学生同玩抽奖游戏。
师:小明要参加抽奖了,猜一猜,小明第一次可能转到什么奖?第二次,第三次……看来事情的发生不仅存在着各种可能性,而且发生的可能性还有大有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研究可能性大小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可能性]二、实践体验、探究新知。
师:下面我们还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个摸球的实验来研究好吗?1、实验准备:(1)介绍实验材料: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盒子,每个盒子中都有黄、白两种颜色的球。
(2)电脑出示实验要求:1、摸球时眼睛不能看,每次摸完球后还要将球放回盒子,摇一摇,接着再摸。
2、小组内每人摸2次球。
3、各小组记录员把实验的结果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在表格中。
2、各小组合作实验,初步推测。
(1)各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观察汇报。
师: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观察一下自己小组的摸球情况统计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3、推理、验证、归纳。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六个小组的摸球情况统计表格,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师:咦!每个盒子里都有黄球和白球,为什么每个小组都是摸出的黄球的次数比较多呢?(学生猜测)师:这都是你们的猜测,到底你们猜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数一数吧。
(小组共同完成并汇报)师:看到你们盒中的球,再联系刚才摸球实验的摸球结果,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师:看来,摸出这两种颜色球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可能性》教学设计(优秀3篇)
![《可能性》教学设计(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abe40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5.png)
《可能性》教学设计(优秀3篇)可能性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的情景,认识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意义。
2.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由发生事件的条件来决定的。
3.会在简单情景下比较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4.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意义。
教学难点:在问题情景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比较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提出问题:在一个盒子里放有4个红棋,1个蓝棋,摸出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摸出红棋的可能性大还是摸出蓝棋的可能性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摸球游戏:1、每位同学轮流从盒子中摸球,记录所摸得棋子的颜色,并将球放回盒中。
2、做20次这样的活动,将最终结果填在表中。
3、全班将各小组活动进行汇总,摸到红棋的次数是多少?摸到蓝棋的次数是多少?4、如果从盒中任意摸出一球,你认为摸到哪种颜色的棋子可能性大?游戏的结论:在上面的摸球活动中,每次摸到的球的颜色是不确定的。
摸出红棋的可能性比摸出蓝棋的可能性大,原因是红棋的数量比蓝棋多。
一般地,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说明:摸棋游戏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确试验的过程,“摸出一个棋子,记录下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然后还要使学生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应有人负责摸出棋子,有人负责记录下它的颜色,并应提醒学生在试验前要选择好统计试验数据的方法(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
而且还要向学生说明在试验的过程中,应注意保证试验的随机性,如:每次摸棋子前应将盒中的棋子摇匀;摸棋子时不要偷看等。
在各小组进行试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小组,及时给予指导,保证试验的随机性。
二、观察思考理解新知请考虑下面问题:(1)如果你和象棋职业棋手下一盘象棋,谁赢利的可能性大?分析:根据本人的实际棋艺水平来确定,答案不唯一。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案(优秀6篇)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eba30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6.png)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案(优秀6篇)可能性教案篇一一、谈话导入:出示扑克牌与筛子: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要玩什么游戏?想来一起玩一玩吗?我们要玩出数学味来。
二、开展活动:1、活动一、摸牌游戏。
(1)谈话并猜测:(电脑出示)老师这儿有四种不同花色的扑克牌各2张,混放在一起并叠整齐。
如果每次任意摸一张,摸40次。
你猜猜,每种花色的牌可能会摸到多少次?(指名猜测)请把你估计的数字写下来。
(2)会和你猜的情况一样吗?我们只要自己试试就可以知道了。
(3)师宣布活动规则,多媒体演示示范摸牌一次,说明活动顺序和要求:摸牌——画“正”字——放回——洗牌……,摸牌40次后,在记录表下面的方格图里涂色,用直条表示摸牌结果。
(4)学生同桌合作,一人摸牌,另一人在书上记录,然后将结果用条形图表示。
(5)学生汇报摸牌结果。
看看和你估计的是否差不多,并在小组内交流活动的发现和体会。
(可以让猜得很接近的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猜。
)(6)全班交流摸牌游戏中的体会。
(7)谈话:如果再放进4张红桃牌,任意摸40次,结果可能会怎样?先猜一猜,再合作实验。
(同桌合作,与刚才分工交换,一人摸牌、另一人记录在书上,并制成条形图)(8)全班交流各自的发现,分析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9)同桌合作活动,任意选择不同张数、不同花色的扑克牌,先估计像刚才一样摸40次,结果可能会怎么样,再实验。
并用自己最快的方法记录在自己本子上。
(10)谈话:如果摸到黑桃牌的可能性最大,你准备怎么样?(指名回答)根据老师的要求选取扑克牌的花色和张数。
2、活动二:下棋游戏。
(1)过渡:老师认为自己打牌的水平还可以,可是,有一次和别人下棋,输得很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2)电脑边演示边解说:那天,我们是这样下棋的,用一个小正方体,5面涂红色,1面涂黑色。
一人黑棋,一人拿红棋,都从“0”开始。
谁走棋用抛下正方体的办法确定。
两人轮流抛小正方体。
不管谁抛的,只要红色朝上,红棋就走一格;黑色朝上,黑棋就走两格。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97580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61.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第【1】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材第44~4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验学习的数学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及魅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对可能性大小做出正确的预测。
难点:正确地分析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性。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盘2个、棋子、彩色笔、盒子、纸张等。
【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
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
(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教学方法】(1)由故事引入可能性这个主题,采用情境探究法。
(2)通过参与转转盘实验,让学生“操作—观察—理解—应用”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面积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有关。
(3)在教学中,采用“猜一猜——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可能性教案(6篇)
![可能性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d24ab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a.png)
可能性教案(6篇)《可能性》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性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大小的。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设计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确定的。
2、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三、教学重难点:不确定现象是这一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学生较难建立这一观念。
四、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4课时。
可能性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104~105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新课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谜。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一)教学例题1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盆:1号盆、2号盆。
(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盆)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
展示两盆中球的颜色、数量。
1、从1号盆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依次板书:一定可能不可能)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
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
1号盆,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2、从2号盆里任意摸一个呢?请小组讨论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盆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3、活动小结(二)教学例题2`1、生活中有许多的“可能性”例如:……(请学生举例几个)2、自已阅读书本例题2谁理解题目意思了,给大家解释一下。
《可能性》教案(精选6篇)
![《可能性》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5da2d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0.png)
《可能性》教案(精选6篇)可能性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进一步体会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具有随机性;3.培养简单推理的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理解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可能性的有关知识,解释并设计游戏活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方法:动手操作、实验法、观察思考教学过程:一、复习可能性的含义以及可能性的大小1.出示下列四个图形:(投影出示)2.提出问题:从()号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红球;从()号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绿球;从()号口袋中摸出的可能是红球,也有可能是绿球。
追问:从上面哪两个口袋中摸球的结果是确定的,哪两个口袋中摸球的结果是不确定的?(确定不确定)小结:是呀,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这些都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复习可能性。
(板书:可能性)3.提出问题:从上面图3或图4的口袋中摸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呢?提问:你能用分数表示从③号和④号口袋中摸到红球的可能性的大小吗?从③号口袋中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从③号口袋中摸到绿球的可能性是(),从④号口袋中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从④号口袋中摸到绿球的可能性是()。
二、指导练习。
1.做第1题。
(投影出示)指出:这里有4张圆盘,任意转动指针,指针停留的区域有以下几种情况,你能将它们连起来吗?先让学生各自连一连,再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多媒体演示)2.做第2题。
(将分别标有数字1、2、3、4、5的5个小球放在一个盒子里。
(1)任意摸1个球,下面几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还是“一定发生”或“可能发生”?①球上的数是奇数;②球上的数小于6;③球上的数大于5;④球上的数不是5;先让学生各自判断,再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可能性》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可能性》教学设计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bca37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1.png)
《可能性》教学设计优秀10篇可能性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知道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猜测验证感悟,培养学生的猜测、实验和观察能力。
4、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及反思追问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
理解“一定”、“可能”与“不可能”。
教学难点:理解可能性的大小与条件之间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箱子、乒乓球、统计表、彩笔、题卡等。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体验可能性。
1、谈话: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如果你能通过老师的描述确定他是谁,就快速地说出它的名字。
教师描述:他是个充满智慧的人,总愿意帮助穷人,他生活在新疆,长着八字胡,总是愿意骑着一头小毛驴。
(学生猜是阿凡提)师:在老师的描述中同学们确定了他一定是阿凡提。
2、(出示图片)大家一定很奇怪,阿凡提怎么被关进大牢了?因为阿凡提总是帮助穷人,不小心冒犯了国王,国王大怒,决定将他处死。
阿凡提被关进了死牢,按照法律,死囚在临刑前还有一次选择生死的机会,那就是大法官拿来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两张纸团,分别写着“生”和“死”。
阿凡提如果摸到“生”则生,如果摸到“死”就死。
3、你们认为阿凡提这时摸纸团结果会怎样呢?(先说结果再抽,说清为什么?)(既有可能生,也有可能死,看运气了。
)4、可是国王偏偏要让阿凡提死,于是派人偷偷地把盒中的“生”字拿掉,换成了“死”字,而大法官并不知道。
阿凡提这时摸纸团结果又会怎样?(先说结果再抽,2人,)还用抽吗?为什么?有可能生吗?(不可能生。
)5、有人把这个情况悄悄地告诉了阿凡提。
阿凡提想了一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6、我们来看看阿凡提是怎么做的:临刑前,当大法官把盒子拿来要阿凡提选择生死时,阿凡提拿起盒中的一个纸团,看也不看迅速地把它吞进肚子里。
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最新3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最新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2e759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a.png)
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最新3篇)可能性教案篇一活动一:完成调查表活动二:接力长跑活动三:有奖游戏教学内容:教材P93《铺地砖》教学目标:l.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应用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铺地砖的实际问题,能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选择所需的地砖,能根据不同要求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4.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知识解决问题。
合理地选择所需的地砖,根据不同要求灵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与设计一、汇报课前调查情况,做好设计准备师:要铺地砖,我们必须先选地砖,那选地砖时必须要考虑哪些条件才能选好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各种地板模型及规格。
(40×40,50×50)二、联系实际,小组讨论计算。
1、出示卧室地面的平面图,并介绍地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5米,宽4米。
2、师指定50×50这种规格,让学生计算需要此种规格的地砖多少块。
(估计学生都用“客厅地面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所需地砖的块数”这种方法计算)50×50=2500(平方厘米)=0.25(平方米)5×4=20(平方米)20÷0.25=80(块)80×8=640(元)师指定40x40这种规格,让学生计算需要此种规格的地砖多少块。
40×40=1600(平方厘米)=0.16(平方米)5×4=20(平方米)20÷0.16=125(块)125×5=625(元)通过计算用40x40地转铺地更省钱三、活动小结,发散联想师:通过本节活动课你受到什么启发?在日常生活中(或在布置装饰家居时)还有哪些方面的计算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板书设计:估计学生都用“客厅地面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所需地砖的块数”这种方法计算)50×50=2500(平方厘米)=0.25(平方米)5×4=20(平方米)20÷0.25=80(块)80×8=640(元)师指定40x40这种规格,让学生计算需要此种规格的地砖多少块。
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
![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e044e6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69.png)
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可能性》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试验——分析试验数据”,经历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培养学生的猜测、实验和观察能力。
3、在活动交流中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准备:课件、棋子(两种颜色)、小球(三种颜色)、大盒子、反馈练习、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实物投影展示转盘,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转盘得奖活动,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知看来像转盘的奖、抽奖等等许多事情发生的结果是不确定的,有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可能性问题。
(板书:可能性)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1、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师:通过刚才的转盘得奖活动,你有什么想法?生:获得一等奖的可能性小,获得纪念奖的可能性大。
师:为什么呢?生:因为一等奖占的面积大,纪念奖占的面积小。
师:是这样吗?下面通过大家的试验,验证一下是不是有这种规律存在。
2、设计摸棋子抽奖活动师:我们共同设计摸棋子抽奖活动。
袋子里只放入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共10枚,其中黑棋子表示一等奖,白棋子表示纪念奖,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打算怎样设计这次摸奖活动?师:自己想一想,同桌两个人相互说一说。
3、汇报自己组的想法生:黑棋子放1个,白棋子放9个,让中一等奖的人少一些。
生:黑棋子放3个,白棋子放7个,让中一等奖的人多一些。
师:按两人一组的想法,把棋子又轻又快的放入袋中。
4、小组合作实验明确要求:1、每人各摸10次,一人摸另一人记录,不能看,摸完一次后放回去,要一要再摸。
2、把每次摸得的结果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并把结果填入表中,同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5、展示、汇报、交流(1)把记录单按照黑棋子的多少依次贴在黑板上。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案优秀9篇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31530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7.png)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案优秀9篇可能性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游戏活动、生活体验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做出合理判断,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
教学准备:1、学具:彩色笔1盒、学习答题卡等。
2、教具:课件、纸盒(3个)、乒乓球(白色和黄色各12个)。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课题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玩过“剪刀、石头、布”的猜拳游戏吗?1、先让学生以同桌的形式试一试,再请两名同学到台前玩猜拳游戏。
玩之前猜一猜:谁会赢呢?举手表决,你们支持谁呢?2、猜拳2-4次,出现不同的结果,问:你们猜对了吗?3、教师小结:刚才的猜拳游戏中,有可能是自己赢,也有可能是对方赢,这就是一种可能性。
(相机板书课题:可能性)[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猜拳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摸球游戏,探究新知师:(出示1号盒,教师摇一摇)听一听,猜到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让学生猜一猜,再开始摸球游戏)1、初步感知确定性事件。
认识“一定”、“不可能”(1)、出示装有8个白球的盒子,每人只能摸一次,你能猜猜你摸到的结果吗?用一句话来表示。
(学生猜测,板书:一定)(2)、出示装有8个黄球的盒子,每人只能摸一次,你能猜猜你摸到的结果吗?我们可能从这盒子里摸出白球吗?(板书:不可能)你们为什么那么肯定?(板书:确定)2、初步感知不确定性事件。
认识“可能”出示装有4个黄球和4个白球的盒子,每人只能摸一次。
用一句话猜猜你摸到的结果。
(板书:可能)当事情的结果是不确定的,我们用“可能”来描述。
(板书:不确定)[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摸球游戏活动,在猜一猜、摸一摸、说一说中,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做出合理的判断。
《可能性》教案(通用13篇)
![《可能性》教案(通用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e2a25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7.png)
《可能性》教案(通用13篇)《可能性》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有些大事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阅历对一些可能性的大事,能用“肯定”、“可能”、“不行能”等语言做出推断性的表述,并能简洁说明理由。
3 、培育表达力量和规律推理的力量。
教学重点:1、能对一些事情的可能性做出正确推断,并恰当的表达出来。
2、培育同学简洁的规律推理力量和表达自己思索过程的力量。
教学过程:一、转硬币1、印有一元的这面是正面,印有国徽的这面是反面。
(转硬币)猜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2、先猜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再转硬币。
总结:也就是说在硬币转动之前,我们只能猜想,转动之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
这就是一种可能性。
(板书:可能性)二、摸棋1、把红棋全部放入一个盒中。
想请教在这个盒子中会摸出什么颜色的棋?2、那假如再请同学摸会是什么颜色的?3、把三种颜色的棋放到盒中,这次还肯定会摸出红棋吗?猜在这个盒子中会摸出什么颜色的棋?同学实际摸摸看。
4、总结:在这个盒子中装有三种颜色的棋。
摸的时候,可能摸出一个红棋,可能摸出一个黄棋,也可能摸出一个绿棋。
我们只能用可能描述这件事情。
5、想请教在这个盒子中摸到紫棋吗?(由于没有紫色的棋,所以不行能摸到紫色的棋)。
6、小精灵带来三个杯子。
提出三个问题。
三、书上例2。
要求:假如认为某件事情是肯定会发生的,就在方框里画勾,可能发生的就在方框里画圆圈,认为不行能发生的就在方框里画叉。
四、巩固练习。
书后练习题,小卷,嬉戏。
教学反思:老师通过细心设计,把抽象问题详细化,将简单问题简明化,将“可能性”这种浅显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符合低班级同学思维特点的数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同学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让同学从被悦耳讲变为主动探究,并通过参加具有教育价值的数学活动,初步领悟到浅显的“可能性”问题的意义。
《可能性》教案篇2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步确定的。
可能性教学设计 《可能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
![可能性教学设计 《可能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e0ca4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f.png)
可能性教学设计《可能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是小编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可能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可能性》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9页—120页的例1、2、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试验、验证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转转盘中的可能性大小与圆盘圆心角所对的面的大小有关。
2、让学生经历猜测、试验、观察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通过试验活动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态度,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师:同学们,在课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个经典的成语故事——《守株待兔》,请同学们认真的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出示故事视频)学生认真观看故事师:农夫天天在这里等着捡兔子,他会等来什么样的结果呢?(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说“什么都等不到”或者是“可能会再捡到兔子”,教师要继续追问,这两种情况的可能性谁大谁小,并要求学生说明原因。
)师:生活中许多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可能性的相关知识大小。
(揭题:可能性)师:那么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究竟有多大,我们怎么样来判断呢?依据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二、教学新课1、转转盘猜测师:同学们喜欢转转盘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转转盘的游戏。
(依次出示不同的转盘,一次出示平均分成两份有两种颜色的转盘,然后出示平均分成四份有四种颜色的转盘,较后出示没有平均分的转盘,但是也有四种颜色。
)师:分别出示一和第二个转盘,分别问学生指针会停留在哪里?生根据自己的猜测和理解说出自己的见解。
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数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f0aec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7.png)
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帮助学生建立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概念,数学 - 可能性的大小。
2.学会初步判断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3.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
教学工具:多媒体展示仪,因特网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多媒体展示:情节:同学们在开联欢会,老师要求每人表演一个节目,用抽签的方法决定。
小莉在抽签之前想:我是金嗓子,最好让我抽到唱歌(停)2.置疑:同学们,你们说,小莉肯定能如愿以偿吗?生发表意见:继续放情景:(两个结局)小莉抽到了表演唱歌的签;小莉没有抽到。
师:我们不能确定这类的事情,它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
3.情景2:过年了,放鞭炮,小刚又蹦又跳,还大声叫着:我又长大一岁喽。
画外音:小明每年都肯定会长大吗?生发表意见:小结,媒体展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或一定不会发生,例如,太阳肯定会发光,地球肯定每天都在转,月亮不可能从东方升起。
我们称这类事件叫做“确定事件”;而有些事情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我们称这类事情叫做“不确定事件”二.探索:1.初步判断:(利用电脑选题系统来选择)(1)人只要活着,总会变老。
(2)三天后会下雨。
(3)地球每天都在转。
(4)一个人从出生现在没吃过一点儿东西。
(5)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
(6)每天都有人出生。
(7)在地球上,抛一块石头,它必然会向下落。
(8)抛一枚硬币,它出现正面。
学生边讨论边完成。
2.反馈:用可能,不可能和肯定的词语来汇报完成的结果,小学数学教案《数学 - 可能性的大小》。
3.科学探索:多媒体播放纪录片:(片断一)自然界中的花有很多种,有的花有浓郁的香气,有的花没有香味,还有的花有很刺鼻子的味道。
(片断二)天文知识记录片,太阳系中的卫星和恒星的科普知识。
(片断三)人们在广场上放风筝。
银幕显示选择牌:一定不可能可能事项:花是香的月亮绕着地球转石狮子在天上飞师;用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来定义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案
1、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并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2、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1、教师抛一元硬币,让学生猜哪面朝上。
2、为什么有人猜正面,有人猜反面呢?
3、小结:在没有看到结果前,硬币可能正面朝上,也有可能反面朝上。
(板书课题:可能性)
1、创设情境
出示三种颜色的球:红球、黄球和绿球,告诉学生这些颜色的球被装在了三个黑塑料袋里,选三位学生上来参加摸球游戏,一共摸5次,摸到红球次数多的获胜。
2、摸球游戏
(1)让三位学生从上面三个布袋各选一袋,从中任意摸一个球,教师在黑板上记录,每人各摸到了什么颜色的球。
再让学生将球放入袋中,搅拌一下,再摸第四次,并记录结果。
(一人摸到了5个红球,一人摸到有红球也有黄球,还有一人一个黄球也没摸到)
(2)观察记录下的摸球记录结果
3、交流汇报
(1)提问:谁摸的红球多?如果让你摸,你想在哪个袋子里摸?为什么?
(2)将袋子里的球倒入透明的罐子,让学生看(板书:全是红球)
提问:在这样的袋内任意摸一个会是什么颜色的球?(板书:一定)
(3)你最不想在哪个袋子里摸?为什么?
(4)将袋子里的球倒入透明的罐子,让学生看(板书:没有红球)
提问:在这样的袋子里会摸出红球吗?(板书:不可能)
(5)还有一个袋子里可能有什么颜色的球?
(6)将袋子里的球倒入透明的罐子,让学生看(板书:红球黄球)
提问:在这个袋内任意摸一个会是什么球?(板书:可能)
4、小结:在全是红球的袋内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在没有红球的袋内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红球;在既有红球,又有黄球的袋内摸一个“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1、书P99“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理由
2、“想想做做”第2题
(1)同桌讨论交流
(2)让学生来装球,然后摸
3、判断可能性(一定、可能、不可能)
(1)每天太阳从东边升起分页标题#e#
(2)后天下雨
(3)xx年10月11日是星期三
(4)老师明天穿黑色的衣服
(5)每天有48小时
(6)秋天过去是冬天
4、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说生活里的事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是确定的,一定发生或不可能发生,有些事情是不确定的,可能这样,也可能那样。
课后再细心观察,想
一想生活中那些事情可能发生,那些事情不可能发生,那些事情一定会发生,和老师、同学、家长交流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