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和区域差异

合集下载

区域发展与区域差异的原因与解决途径

区域发展与区域差异的原因与解决途径

区域发展与区域差异的原因与解决途径在区域发展与区域差异的原因与解决途径方面,存在着许多复杂的因素和问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些原因,并探讨可能的解决途径。

一、区域发展的原因1.地理条件与资源禀赋不同地理条件与资源禀赋对区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沿海地区通常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而内陆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和资源匮乏,发展相对滞后。

2.政策与制度因素政府的发展战略、扶持政策以及法律制度等因素也对区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政府在税收优惠、基础设施投资和产业政策方面对不同地区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导致了区域发展的差异。

3.人力资源与技术水平区域间的人力资源储备和技术水平的差异也是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

发达地区通常拥有较高水平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能力,能够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而欠发达地区则存在着人才流失和技术进步缓慢的问题。

二、区域差异的表现1.经济发展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发达地区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往往远高于欠发达地区,同时也表现出较高的就业率和较低的贫困率。

2.教育和医疗水平差异区域发展差异还体现在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

一些发达地区拥有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而一些欠发达地区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

3.社会福利差异社会福利水平的差异也是区域发展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发达地区通常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而欠发达地区则面临着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和福利水平较低的问题。

三、解决区域发展差异的途径1.平衡区域发展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更加平衡的区域发展战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这包括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投入。

2.优化政策环境政府应该优化政策环境,提供更加稳定和透明的政策支持。

同时还要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确保各项扶持政策真正发挥作用,不受腐败和不法行为的干扰。

3.加强教育和技术培训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教育和技术培训的投入,提高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其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区域和区域差异

区域和区域差异

考向二 区域差异(3年12考)
(2010·福建文综)入海河流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类型受河流淡水和海洋咸水的共同影响。某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该三角洲地区2007年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如下表所示。完成5~6题。
占总面积比例(%)
17
12
32
18
21
100
5.该三角洲地区最有可能位于下图中的 ( )。
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 不利影响:水资源缺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生态调节功能减弱。
区域差异分析的思路
应用提醒:区域差异比较时的注意事项 对区域的分析不要面面俱到,要先找出最明显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要注意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目前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的状况,从而探究区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
02
有利条件:未利用土地数量大;光照条件好等。 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治理盐碱地;防治洪涝、低温灾害等;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考点 区域定位与区域特征分析
明确区域的空间范围
区域定位
分析思路
经纬度 位置
主要分析南、北所跨的纬度,东西所跨的经度;所处的热量带、气压带和风带、高中低纬等,如天然橡胶主要种植于热带地区
海陆位置
明确大洲、大洋的归属及所处的方位,如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侧
相对位置
从地理事物或相邻地理事物的特殊性来分析,如区域轮廓、地形、河流、交通等,如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祁连山以东,秦岭以北,古长城以南
[2012·福建文综,37(3)]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区域和区域差异文科分析

区域和区域差异文科分析

区域和区域差异文科分析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区域往往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体现在地理、经济、人文等方面。

本文将从文科的角度,探讨区域和区域差异的现象及其分析。

一、区域差异的定义和背景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地理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化现象。

人类社会的地理环境、资源分布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都会对区域之间的差异产生显著影响。

不同区域之间的区别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等方面,还反映在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上。

二、区域差异的文科分析1.历史和文化因素历史和文化是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域的历史经验、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会导致区域之间的差异。

例如,中国南方地区长期以来受到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发达的水利条件的影响,培育了南方人热情开放、重视人际关系的特点,而北方地区则受到干燥寒冷的气候和较为简单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影响,塑造了北方人勤劳朴实、注重实用的性格。

2.经济发展差异经济发展差异是区域差异的重要体现。

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和政府政策等因素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中国的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和跨国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行者。

而内陆地区则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3.社会结构和社会化差异不同地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化方式也会导致区域差异。

社会结构包括社会阶层、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差异。

例如,中国的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地区,社会阶层相对单一,社会结构相对简单,社会关系更加亲密和稳定。

而城市地区由于多元化的社会结构和更加复杂的社会关系,社会化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4.教育和知识差异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和知识传承也是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

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丰富,知识传授更加全面和前沿,培养了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而相对落后的地区,则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知识传承不及时,导致人才流失和经济发展的滞后。

三、区域差异的影响和对策由于区域差异的存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在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区域和区域差异

区域和区域差异

气候
水文特征 植被和
土壤
内部差异 的主导因 素
森林和森林草原, 漠草原、荒漠/荒漠 高寒荒漠/缺乏 森林植被发育土壤和草原植被下发育 发育成熟的土壤 的土壤 随纬度位置变 化的气温状况
随距离海洋远近 随海拔高度变 而变化的干湿状况 化的水热组合状况
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农业活动
西北干旱半 干旱区 东部季风区
案例研究:
四川盆地
比 较
吐鲁番的葡萄
都江堰
吐鲁番盆地
四、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 大,各地的自然地理差异也很明显。 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可以再分为 “南方”和“北方”两个亚区。
秦岭—淮河线是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走势大致与我国一月 0℃等温线和800mm年 等降水量线相吻合。成 为北方和南方、暖温 带与亚热带、旱地与 水田等地理事物的重要 分界。
我的故乡-山东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 和人类活动
地理必修Ⅲ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和人类活动
青藏高原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区域——指一定范围的地 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 置和可量度的实体.
东北
武汉市
西南
广东省
区域的 级别有高有 低,划分的 指标也不尽 相同。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阅读教材,了解三个经济地带所包括的省级行政区
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经济发展速度不同
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地 区经济发展实力或竞争力大小最基本的 总量指标,反映了该地区在一定时期内 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人均GDP则可以 更好地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

1-1 区域和区域差异

1-1 区域和区域差异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本章导学●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分析本册是在第一册讲述自然地理和第二册讲述人文地理两个必修模块之后的第三个必修模块,本模块内容有两部分构成:一是地理学中的区域研究,二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对于区域地理同学们并不陌生,因为初中地理就是有关区域地理内容的学习,但初中地理主要侧重于对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分布的具体描述,即“在哪里”,“那里怎么样”等;而模块三则是从人类活动与区域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探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区域研究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首先引入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区域和区域差异,其中“区域差异”既是最重要的地理概念,也是难以理解的地理概念。

然后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以中国的三个自然区和三个经济地带为例,介绍如何分别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最基本的角度,认识区域特征。

实际这里更深层的用意在于教会学生认识区域特征的方法。

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内容可分为三部分,首先引入“区域地理环境”的概念,然后从时间角度分别认识陆地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最后再认识海洋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学习时,不仅要使学生以陆地、海洋两个角度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而且要使学生认识到这种关系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从而对人地关系的理解更为深刻。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首先讲述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的基本原理,然后讲自然资源的利用、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第二、三节的学习可看出区域地理环境的特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双重的,即相互作用的,明确了这种双重关系之后,就会为下一章理解如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打好了基础。

本章内容体系如下: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区域的概念及特点。

2.结合图示,理解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利用景观图,学会分析比较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特点及其人类活动的差异。

(重点+难点)3.运用图表有关数据,结合景观图,学会分析东部季风区内南北差异及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高中地理-1.1.3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高中地理-1.1.3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北方
优势:森林、煤、石油、铁
资源丰富
发展重工业
限制:水资源不足, 能源工业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改革开放、 改善生态环境
南方
优势:热量、水分充足 有色金属、生物、 水力资源丰富 发展冶金工 业和轻工业
限制:洪涝灾害、环境污染、 山地丘陵地形破碎
发展方向: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注重生态保护
人均GDP则可以更好地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
(1)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特征:东部最高, 中部次之,西部最 低。呈东、中、西 梯度排列方式,且 发展水平的差距还 在扩大。
(2)经济发展速度不同 经济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5年): 东部最快,中部、西部较慢。
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
西部 57%
10个
人口 43.1% 34.4% 22.5%
依据:自然条件的差异和 自然资源的分布与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
12个+3 9个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12个
范围
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 粤桂琼(不含台港澳)
自然条件
优越
划 经济基础 分 依 发展水平 据 对外开放
程度
雄厚 较高 较高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三大自然区
二、自然区域差异
自然环境差异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人类活动差异
以东部季风区为例
三大经济区 三、经济区域差异
三大经济区的内部差异
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三个经济地带所包括的 省级行政区有哪些?划 分依据是什么?
2005 东部 中部 面积 16% 27%

1.1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案

1.1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案

1.1 区域和区域差异制作:审核:日期:月日【课程标准】1、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初步掌握比较区域的差异的基本方法,增强归纳探究能力的培养。

2、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提取信息,列出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讨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差异的形成原因,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3、了解东部季风区南方和北方的差异,体会人地关系协调统一。

增强因地制宜的思想。

【教学重点】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并探讨其原因,【教学难点】比较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

【教学过程】模块一区域和区域差异基础知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札记1、区域概念2、区域特点3、区域划分的指标4、区域和区域差异研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从区域内部的相对一致性来了解区域的基本含义。

阅读课本P4-P5,完成下列问题:1、区域: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区域的特点:(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级别、界线(2)有明确的区位(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区域的级别有高有低,划分的指标也不尽相同3、区域划分的指标:自然、社会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4、区域差异:指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5、区域差异研究(1)研究方法:比较法(2)研究内容:A、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B、分析以上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

(3)研究意义: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模块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基础知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札记1、产生原因2、划分界线3、三大自然区的地理环境特征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及地图册,了解基础内容2、引导学生把握每个自然区的主要地理特征。

阅读教材P5-P7,结合左侧地图,完成下面的内容。

1、产生原因:主要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高度等因素影响。

2、自然区域划分依据:模块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基础知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札记1、产生原因2、划分界线3、三大自然区的地理环境特征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及地图册,了解基础内容2、引导学生把握每个自然区的主要地理特征。

区域发展与区域差异

区域发展与区域差异

区域发展与区域差异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区域发展与区域差异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也体现在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区域发展与区域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区域发展的原因1. 经济条件: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交通等因素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沿海地区由于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和便利的交通网络,经济发展相对较快,而内陆地区由于缺乏这些条件,发展相对滞后。

2. 政策支持:政府的发展策略和政策支持对区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一些地区得到了更多的政府资源和投资,从而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其他地区则没有得到充分的政策支持。

3. 教育和人力资源:高素质的人才是推动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富裕,培养出了大量的高级人才,从而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其他地区则存在人才短缺问题,抑制了区域的发展。

二、区域差异的影响1. 经济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经济差距的拉大,富裕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贫困地区,这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平现象。

2. 人口流动:因为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会引发人口的大规模流动。

大城市往往成为人口聚集的中心,而边远地区则面临人员流失和“空心化”的问题。

3. 社会问题:区域发展不均衡还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如贫困、失业、环境恶化等。

这些问题不仅给当地居民带来困扰,也会对整个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三、解决区域差异的方案1. 政策调控:政府应制定和实施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发展政策,关注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发展需求,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政策支持和投入。

2. 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大对贫困地区和人才短缺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提高当地居民的教育水平和技能素质,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和交流,推动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区域和区域差异

区域和区域差异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1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含义。

2.比较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1.区域的含义: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①可度量的实体。

2.区域的特点⎩⎪⎨⎪⎧ 边界:有的明确,有的具有②过渡的特性整体性:各要素之间有内在的联系,表现出③相对一致的特性层次性:范围④有大有小,等级有高有低差异性: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3.划分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4.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目的 (1)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区域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⑤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⑥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等因素影响。

2.自然区域划分:依据地形、气候、水文、⑦土壤、植被等因素来划分,其中⑧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⑨土壤和植被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1)东部季风区Ⅰ.范围:包括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阔区域。

Ⅱ.特征a .⑩季风气候显著,风向、降水、气温等都随季节变化而变化;b .海拔较低,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 000米以下;c .随⑪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状况是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Ⅰ.范围:包括⑫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和新疆大部分地区。

Ⅱ.特征a .地处内陆,四周多山,气候干旱;b .海拔较高,地形主要是高原或⑬高山和盆地;c .随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⑭干湿状况是决定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3)青藏高寒区Ⅰ.范围:地处中国西南部,由一系列平行走向的山脉和⑮山间高地组成。

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及柴达木盆地。

Ⅱ.特征a .海拔高,形成独特的“⑯高寒气候”;b.内外流区兼备,高山耸立、湖泊众多;c.随海拔而变化的⑰水热组合状况是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区域发展与区域差异

区域发展与区域差异

区域发展与区域差异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区域发展和区域差异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往往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状况。

本文将就区域发展与区域差异问题展开讨论,并探讨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一、区域发展的定义和特点区域发展是指不同地区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往往拥有丰富的资源、先进的产业和较高的人力资本;而相对落后的地区则可能受制于资源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二、区域差异的表现形式区域差异在不同领域和方面都有所体现。

首先是经济方面的差异,包括地区GDP、人均收入、产业结构等。

通常来说,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发展较为迅速,而内陆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其次是社会领域的差异,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资源分配和服务水平。

再次是城乡差异,城市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较好,而农村地区在这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最后,区域差异还体现在人口流动和就业机会方面,一些发达地区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人才,而一些贫困地区则存在较高的人口流失和就业压力。

三、区域差异背后的原因区域差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自然条件的差异,例如地理位置、气候环境、资源禀赋等。

自然条件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

其次是政策环境的差异,各地政府对于区域发展的政策支持程度不同,也会对区域差异产生影响。

此外,历史和文化因素也是影响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一些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和文化传统也会对发展产生影响。

四、缩小区域差异的对策为了缩小区域差异,促进全面均衡的区域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是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共服务和推动产业升级等方式,提升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

其次是改善区域间的交通和通讯网络,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和交流,减少地区发展的隔阂。

区域发展与区域差异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区域发展与区域差异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区域发展与区域差异的原因与解决办法区域发展与区域差异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教育、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差异,给社会带来了不平等和不公平的现象。

这篇文章将探讨区域发展与区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一、原因分析1.经济发展差异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是导致区域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

一些地区拥有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产业发达等优势,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从而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而一些地区由于历史原因、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了经济发展的机遇,难以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增长。

2.政策扶持差异不同地区之间的政策扶持力度也是影响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地方政府制定了更加积极的发展政策,给予企业更多的减税、补贴和其他优惠政策。

这些政策有助于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其成为区域发展的领头羊。

而一些地区由于政策扶持的不足,难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创新资源,从而造成了发展的滞后。

3.教育资源差异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也是导致区域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地区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高水平的学校、师资队伍和教育设施等,能够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而一些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限制了人才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解决办法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区域差异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通信等设施建设。

同时,还应该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的投入,提高基层服务水平,减少地区之间的差距。

2.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也是解决区域差异的有效措施。

政府可以采取激励政策,吸引优质企业向经济相对滞后的地区转移并发展新兴产业。

同时,还可以加大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支持力度,提高整体经济发展的水平。

3.加强人才培养和流动加强人才培养和流动是缩小区域差异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在贫困地区兴办优质学校,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区域和区域差异

区域和区域差异



课堂练习
3.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简图。读图,回 答下列问题。 (3)、关于三大自然区概况的叙述, 甲 正确的是( )C 乙 A、甲区干旱面积最大,人口最少 B、甲区深居内陆,不受夏季风影响 C、丙区是我国最主要的农耕区 D、乙区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人口 最少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经济发展速度不同 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地 区经济发展实力或竞争力大小最基本的 总量指标,反映了该地区在一定时期内 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人均GDP则可以 更好地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
变化(%)
从该折线图中,你能够分析出我国三大 70 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的哪些信息?
1、大致与中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和800mm年 等降水量线相吻合; 6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2、东部季风区内南方与北方分界线;
3 、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7 、水田与旱地分界线;
4、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5 、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 8 、河流有结冰期与无结冰期分界线。
甲 乙 丙
C、乙区与丙区南部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故以 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 D、甲区比丙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mm等降水量 线与丙区北部为界。
课堂练习
3.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简图。读图,回 答下列问题。

(2)、下列单元地貌中,不属于丙 区的是( C ) A、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
60
东部
中部
西部
50
1、东部与中西部经济 40 发展水平差距大;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及三个经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及三个经

第2课时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及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一、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成因: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

2.界线: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3.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因而区域内部南北的自然面貌有很大差别。

具体表现如下:(1)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古代是“南船北马”,现代铁路和公路是南北方的主要运输方式,但南方地区由于河湖众多,内河运输也成为一种普遍的联系方式。

(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二、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的差异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2)范围:在图中写出字母所对应省区的简称。

2.经济发展的差异(1)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高,西部最低,东、中、西呈梯度排列,差距在逐渐扩大。

(2)经济发展速度: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中、西部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3.区域位置差异(1)东部经济地带面向大海,具有便利的海运优势,地势平坦,区内及区际联系比较便捷。

(2)中、西部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大部分地区交通不便。

4.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1)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有东移趋势。

(2)改革开放首先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

知识点(一) |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情景导入先思考———————“南船北马” 景观雕塑坐落于宁淮高速公路江苏淮安市出入口处。

“南船北马”雕塑设计紧扣淮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历史主题,主体由张开的风帆和奔驰的车马组成,整个造型酷似一艘巨驳,有“张帆远航”的意思,是对淮安的祝福与期盼。

(1)我国传统交通方式为什么会出现“南船北马”的差异?提示:主要是南北降水差异造成南方多水乡、北方多旱地。

(2)我国南北的人类活动差异还有哪些?(举例)提示:北方地区:面食为主;说话直率;方言较少。

南方地区:米食为主;说话婉转;方言较多。

————图表信息想周到————(教材P9图示)东部季风区图[信息获取](1)我国南北方分界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和区域差异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教学目标 1、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初步掌握比较区域的差异的基本方法,增强归纳探究能力的培养。

2、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提取信息,列出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讨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差异的形成原因,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3、了解东部季风区南方和北方的差异,体会人地关系协调统一。

增强因地制宜的思想。

4、了解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掌握分析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思想,增强实现我国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并探讨其原因,难点比较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

归纳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类比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引入)我们的生活与区域有关,我们经常听说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用语。

(提问)什么是区域?区域是如何划分的?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1、概念:区域――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和可量度的实体;区域内自然、社会等要素间相互联系,使区域保持一定的相似特征 2、特点(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级别、界线(2)有明确的区位(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区域的级别有高有低,划分的指标也不尽相同 3、划分指标单一指标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的某一方面。

综合指标多种要素,思考:经济区域、社会区域、文化区域的划分是依据什么进行的?经济条件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部门、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与发展方向等社会条件政治、文化、交通、人口、民族与宗教等自然区域的划分是依据自然特征的差异来进行的?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矿产资源等 4、区域差异: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5、区域研究的重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联系。

6、区域研究的意义:为选择区域的发展方向、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提供依据。

(第一课时)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一)区域差异比较区域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往往表现出相互渗透的过渡性特征。

区域之间的差异显著,但区域内部则表现出相对一致和相似的地理特征。

1、差异产生的原因: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高度 2、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名称地形,气候、分区东部季风区非季风区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青藏高寒区内部相对一致性。

3、三大自然区的界线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与年降水量400毫米等值线比较接近。

青藏高寒区东部选取了3000米等高线作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青藏高寒地区与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4、三大自然区的差异比较: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矿产资源等东部季风区,从低纬到高纬,都以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为主。

濒临海洋,降水丰富,植被茂盛,河湖众多,种植业发达。

地处我国第二、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丘陵和盆地为主。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位于我国的中高纬,深居内陆,空气干燥,以温带草原气候和温带荒漠气候为主,降水量较少。

该地区主要发展的是畜牧业和灌溉农业,水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青藏高寒区,位于中低纬度的我国西部地区。

海拔高,日温差大,太阳辐射强,有众多的高山和冰川,是亚洲众多河流的发源地。

自然带的垂直分异显著,以畜牧业和河谷农业为主。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位置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臧以东。

深居内陆,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大部分中国西南部地形和地势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平原、丘陵、盆地、山地相间分布在二、三级阶梯上海拔多在2000米左右,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上。

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上气候季风气候显著,风向、降水、气温明显随季节变化。

雨热同期,温暖湿润深居内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量少,日温差和年温差都较大。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风力大,河谷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水文特征河流湖泊众多,河流多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河水和地下水的补给雨水为主多数为内流河,湖泊以咸水为主,山地冰雪融水是主要的水源补给形式。

内流区与外流区兼备,高山湖泊众多,山岳冰川成为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植被和土壤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有大量的农作物和人工林植被,森林植被发育土壤从东到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和戈壁。

土壤层稀薄,有机质含量低。

高寒荒漠广布,水分条件稍好地区有高山草甸、灌丛和山谷森林。

冻土广区域特征形成主导因素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是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是该地区内部自然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随海拔高度而变化的垂直地带性是决定该地区内部自然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第二课时) 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1、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东部季风区,由于地势相对低平,气候温暖湿润,所以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这里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区。

该区聚落稠密,道路纵横,是我国人口集中且经济发达的地区。

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畜牧业历史悠久,养育了许多游牧民族。

靠近季风区或有河流、地下水的地区也有少量的灌溉农业分布。

面临的问题是水源紧张,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日趋严重。

在青藏高寒区,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微弱,土地利用主要是畜牧业,少数地区可以开展林业和种植业。

主要的不利条件是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水分不足、地形崎岖。

2、交通东部:平原地区交通发达、路网稠密西部:山地、高原地形崎岖,交通落后、阻碍发展 3、教育和文化东部:信息发达、经济发达、文化水平高。

西部:信息闭塞、经济落后、文化水平低。

4、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历史上: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东移。

1840年以后:资本主义工业和商业首先在东部兴起。

改革开放:从东部向西部四、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一)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划分界线:⑴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讲述〗我们在初中曾经学习过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其分界在秦岭―淮河一线,这条界线在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分异中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80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最冷月均温0°C等温线等;该线南北两侧表现出的地理景观截然不同:界北地形比较完整,以大高原或大平原为主,多为落叶阔叶林,以旱作为主,主要作物为小麦;界南地形比较破碎,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多为常绿阔叶林,以水作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实际上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就是对此内容的细化。

在东部季风区,由于南北纬度跨度较大,可以划分为四个自然地区: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回顾:秦岭一淮河一线① 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 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④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 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气候温度带干湿地区水文特征地形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半湿润河流结冰大高原或大平原为主南方地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湿润[ 河流不结冰丘陵和山地(二)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作物熟制耕地类型农产品水果北方地区: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旱地小麦、棉花苹果、梨、桃、杏、山楂。

南方地区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田稻谷、茶叶、蚕丝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菠萝。

2 、对民居建筑的影响影响因素:地形和气候北方:多平顶建筑南方:屋顶坡度大 3、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和通达性的影响北方:公路和铁路南方:公路、铁路和内河运输 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北方:以面食为主说话直率。

方言少南方:以米食为主,说话婉转。

方言复杂。

(三)工业北方重工业、南方:轻工业。

(第三课时) 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讲述〗由于中国各省级行政区所处的位置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的差异和自然资源的分布与我国经济水平也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

按照1983年国家计委在制定第七个五年计划时的提法,把我国大致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

当时是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才把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的。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的差异和自然资源的分布与我国经济水平(二)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为:东部、中部和西部。

〖读图〗P12图1-1-14《中国的三个经济地带》(落实在地图上) 1、东部地带包括了所有的沿海省、市、区。

(辽宁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等12个省、市、区)〖思考〗中国的沿海省份都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都在中国的沿海省份。

(�w)〖讲述〗东部地带暂时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省。

而北京虽然不直接濒临海洋,但是距离海洋较近,交通便利,而且政治、经济地位特殊,经济发达,所以也划在沿海的东部经济区内。

2、中部和西部的分界线在南段基本上呈南北向,北段是内蒙古的西界。

中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9个省区。

西部包括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x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和x藏自治区等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列表〗经济地带面积人口东部地带 16% 41.6% 中部地带 27% 35.3% 西部地带 57% 23.1% 〖分析〗东部和中部地区人口比重均大于面积比重,而以东部地区这两个比重的差异为最大;西部人口比重小于面积比重。

(三)经济发展的差异: 1、经济发展水平:东部》中部》西部 2、经济发展速度:东部》中部》西部 3、差异原因:区域位置;交通条件〖分析〗东部地带主要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地势低平有利于开发利用,从地理区位上讲,东部面向大海,有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条件。

(第四课时)课堂小结课后记录作业记录学生反馈备注四课时板书设计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一区域和区域差异: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四、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巩固练习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一、单项选择题: 1 以下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有() A 干湿地区 B 自然区 C 高原区 D 热带雨林区 2 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 区域内的某些地理要素往往具有相对的一致性 C 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 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3 有关区域及其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地区都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B 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里的人们,也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 C 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 D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读古诗:“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