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读后感高中范文800字
鲁迅《祝福》观后感800字
![鲁迅《祝福》观后感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d839bd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1.png)
鲁迅《祝福》观后感 800 字《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揭示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祥林嫂的命运描述,呈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残酷。
本文将分享读后感,探讨小说所揭示的社会问题。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鲁迅《祝福》观后感 800 字》,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鲁迅《祝福》观后感 800 字》篇1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通过描写祥林嫂的命运,展现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压迫和剥削。
祥林嫂是一个性格坚强、勇敢乐观的女性,但她无法逃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走向了悲剧的命运。
小说以祥林嫂的死亡为结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通过描写祥林嫂所经历的种种困难和挫折,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不公和压迫。
祥林嫂的婚姻生活是不幸的,她被丈夫虐待、背叛,最终被赶出了家门。
她试图通过改嫁来摆脱困境,但却遭遇了更多的苦难。
她被社会视为不祥之人,受到歧视和排斥。
最终,她被迫靠乞讨为生,孤独地死在了寒冷的冬夜。
小说中的祥林嫂是一个勇敢、善良、坚韧的女性形象,她不断与命运抗争,但却无法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
她的命运是小说中最具有悲剧性的故事之一,引起了读者对封建社会中妇女命运的深刻思考。
通过祥林嫂的命运,鲁迅先生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和摧残,呼吁社会对妇女的尊重和平等对待。
此外,小说还呈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小说中描写了富人们的奢侈和贪婪,以及他们对穷人的剥削和压迫。
同时,小说也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的冷漠和无情。
祥林嫂的乞讨和死亡并没有引起周围人的关注和同情,反而被视为一件普通的事情。
这种社会的冷漠和无情,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人性的沦丧和社会的黑暗。
《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揭示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祥林嫂的命运描述,呈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残酷。
通过祥林嫂的命运,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不公和压迫,同时也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和冷漠。
《鲁迅《祝福》观后感 800 字》篇2鲁迅的《祝福》是一部揭示封建社会悲剧的短篇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祥林嫂的命运,展现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压迫和剥削,以及人们对生死的迷茫和无奈。
祝福读后感800字三篇 读后感
![祝福读后感800字三篇 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97473f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c.png)
祝福读后感800字三篇读后感篇一:读《祝福》有感《祝福》是一篇让我感受颇多的文章。
文中祥林嫂一生命运坎坷,深受封建礼教、迷信思想的毒害和无人性的摧残,四十上下就头发全白,脸无血色,像一具直立的尸体,最终走向生命的毁灭。
就这样一个平凡、朴实的底层劳动妇女,只想平平安安过一辈子,能生存就行,可是她的愿望却得不到满足。
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我想,封建礼教的毒害虽是一个重要原因,人性的冷漠也不容忽视。
这不仅在当时封建社会是这样,如今所处社会也存在这种问题。
一位老人见义勇为抓小偷,周围路人却在旁围观,无人出手相助;公交车上上来了一位头发近乎全白的老者,老人年纪较大腿脚不灵活,行动有点缓慢,公交车司机竟不耐烦地催促老人快点,而车上乘客也都没起身让座;一个学习、生活上遇到挫折,一时想不开想自杀的学生站在高楼顶上,楼下的人不但没劝阻他,让他想开点,反而幸灾乐祸地喊道:跳呀!快跳,你怎么不跳呢? 生活中这些情况时有发生,难道我们不该自我反省吗?反省以前当我们遇到类似情况时,我们是否也充当了一个只想看看热闹、不为别人设生出地看想的旁观者的角色。
好在还有那么一群人,他们默默地帮助别人(写人的作文),无私奉献,20XX 年感动中国人物谢延信就是其中一员。
谢延信为遵守当年与重病的妻子你死后,我一定好好照顾岳父、岳母的诺言,在妻子离开后,细心照顾岳父岳母,将他们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几十年如一日,没有一丝怨言,他就这样一直赡养着两老,抚养着女儿。
从二十多岁到五十多岁,其中三十年的风风雨雨,只有谢延信能体会到。
谢延信犹如一头廋弱的老马,一步一步登上善良的顶峰,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在这样一个提倡和谐社会的圈子里,人人都要找回自己善良的本性,因为人的本性生来皆是善的,只不过是不小心走错了方向。
我们不乞求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事,只本能以一颗善心待人,让困境中的人们看到一缕阳光,感受一丝温暖,找回一点希望。
善良的人性像是一朵娇嫩欲滴的玫瑰,只要我们能细心呵护,精心照料,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残败的玫瑰会重新露出它的芬芳!而祥林嫂也会永远成为过去,和谐的社会将不会再有如此的悲剧上演!篇二:读《祝福》后感新年的喜气还在爆竹燃放后的烟雾中弥漫,人们谈笑风生,忙着杀猪宰羊,求神拜佛,完全没有察觉到有一个人正在他们眼前死去。
《祝福》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
![《祝福》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ecbdc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6.png)
《祝福》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祝福》读后感800字【篇1】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祝福》,创作背景为辛亥革命前后的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农村。
主要描写了主人公——祥林嫂悲惨的一生,通过祥林嫂的不幸故事,写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以及封建礼教、迷信思想对普通百姓的迫害。
《祝福》在结构上采用倒叙的写作方法,更加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读完第一遍的感受关键词是“愚昧”和“愤怒”,再看第二遍后,整体感触更多的是“心痛”和“沉重”。
一、命运的抗争整个故事中,祥林嫂由逃走——打工——被抓——改嫁——失去丈夫和儿子——再打工——絮絮叨叨被人唾弃。
在封建制度编织的严密罗网中,祥林嫂努力挣扎着,甚至用生命抗争着(改嫁当天,在拜堂时,祥林嫂奋力挣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以求一死),但当这些闪烁的反抗火花一次次被浇灭,几经挫折后,她终是活成了一个木刻似的活物。
最后在痛苦的挣扎中,怀着对是否有魂灵的疑问和对地狱的恐惧走向死亡,走完了她无奈悲凉的一生。
二、麻木的看客祥林嫂痛失丈夫和孩子后,再到鲁四爷家打工,迎接她的是周围一群看热闹的人。
那些人没有听到她的话,还特意寻来假装听她那段悲惨的故事。
没有关心、没有理解,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成了大家逗乐的素材,不过是他们趣味生活的调味品。
祥林嫂一次一次揭开伤疤,向人们诉说痛苦,希望得到人们的同情,然而回应她的除了鄙夷的目光,就是辛辣的嘲讽,冷漠让她掉入万丈深渊无力挣脱,在孤独中走向绝望。
三、底层百姓的精神牢笼祥林嫂再到鲁四爷家打工后,人们对祥林嫂的“身份”极其鄙视,祥林嫂终日在鄙夷和嫌弃的夹缝中谋生存,日子透不过气来,于是她听从柳妈的建议,努力凑足一年的工钱去捐了门槛,希望以此洗清自己的罪名,改变周围人们对她的歧视,事实证明她并没有那么幸运,封建迷信思想不过是底层百姓自我麻痹的精神牢笼。
祥林嫂身处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层层包裹的毒茧之中,一寸一寸束缚着她,一点一滴侵蚀着她,使得她本已经微弱的力量磨损殆尽,等待她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无尽的痛苦和折磨,造成这一切的就是杀人不眨眼的魔鬼——封建礼教,这是祥林嫂的命运,也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悲剧。
祝福的读后感800字
![祝福的读后感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cbcb4e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0f.png)
祝福的读后感800字《〈祝福〉读后感》读完《祝福》,心里头那滋味儿,挺复杂的。
就像吃了一颗怪味豆,酸甜苦辣都有那么一点儿。
这让我想起我家楼下的王奶奶。
王奶奶以前那可是个特精神的老太太,每天都早早起来,在院子里摆弄她的花花草草,还和路过的邻居唠唠家常,笑声爽朗得能传遍整个小区。
有一回社区举办厨艺大赛,王奶奶那一手红烧肉,把评委们都给征服了,拿了个大大的奖状,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儿。
可是后来呢,王奶奶的老伴儿生病去世了。
从那以后,王奶奶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她不再精心照料那些花花草草,好多花都慢慢枯萎了。
她也不怎么爱出门了,偶尔在门口碰见她,以前那身鲜亮的衣服也换成了灰扑扑的,眼神里没了光彩,整个人就像被一层乌云笼罩着。
以前走路那是风风火火,现在却总是慢慢地拖着步子,背也好像一下子驼了许多。
这和《祝福》里的祥林嫂多像啊。
祥林嫂最初也是个勤劳朴实的女人,对生活充满希望。
可当她遭遇了儿子被狼吃了、丈夫早逝这些打击后,就渐渐被周围的人嫌弃、厌恶,她的精神也一点点垮掉。
她不断地诉说着自己的悲惨遭遇,开始人们还同情,到后来都躲着她。
王奶奶虽然没有像祥林嫂那样被人嫌弃,但她的那种变化,那种从活力满满到消沉落寞的过程,真的让人很心疼。
我有时候会试着去和王奶奶聊聊天,就像想把她从那个悲伤的漩涡里拉出来一点。
我给她讲小区里新搬来的有趣的人家,讲楼下的小猫又生了一窝可爱的崽儿。
刚开始王奶奶只是淡淡地听着,不过慢慢地,她的眼神里会有那么一丝光亮。
这也让我明白,在别人遭遇不幸的时候,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关心和陪伴,也许都能像黑暗里的一丝烛光。
《祝福》里的故事虽然沉重,但也让我看到了生活中的这些相似之处。
我们身边可能就有像祥林嫂、像王奶奶这样的人,我们能做的,就是多给他们一些温暖和善意,不要让他们在悲伤里越陷越深。
这大概就是我读完这篇文章最大的感受吧,希望这个世界能多一些阳光,少一些阴霾,就像我希望王奶奶能重新变回那个快乐的老太太一样。
读《祝福》有感(通用48篇)
![读《祝福》有感(通用4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f15b5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d.png)
读《祝福》有感读《祝福》有感(通用48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祝福》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祝福》有感篇1《祝福》是鲁迅《呐喊》中的首篇,开篇就吸引了众多人的眼光,这必与它的内容曲折精彩有关。
因而我也随波逐流,带着一颗好奇心翻阅此篇。
细细地品读,我的眼神开始迷离,眼前的一切正在消散。
再回过神,我竟发现我正身处一片热闹的世界中:送灶的爆竹声噼啪响,身边缭绕着幽微的火药香。
这应该是在过祝福吧!可我的内心却与这氛围沾不上半点关系,我只想知道,祥林嫂,你在哪?这时,天下起了雪,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我迷茫地奔寻,最终在鲁镇的一个角落里,我找到了她。
周围的环境很冷,冷的我心已成冰,即使还没有入冬。
我用颤抖的手缓缓地将她身上的雪拍掉,她闭着眼,嘴唇微微阖着。
我想:她应该开心了吧!毕竟着热闹的世界已把她抛弃,她只有去另一个世界才活的快活。
浏览整篇,祥林嫂的命运真可谓是一波三折,从好不容易逃到鲁四老爷家当女工,生活安逸却是短暂,她还是逃不掉命运的折磨。
似乎命运在和她开玩笑,她的第二个丈夫待她很好,还生了一个白胖小子,可是命运终究是在开玩笑,它收走了她最珍贵的宝贝——两条生命,从此样林嫂成了一个无家可归、孤苦伶仃的寡妇。
她又一次回到了原点,经历了太多的她早已狼狈不堪,最终她的一生就这样终结在鲁镇的角落里。
祥林嫂用她的一辈子向我们放映了封建旧制度下生活的妇女的悲惨电影,影射出封建宗法制的“四条绳索”——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对中国妇女肉体的折磨。
但阅读《祝福》后,我更多地感受到的是世态的冷酷凉薄。
在《祝福》中,祥林嫂最基本的生存权利被肆意践踏。
她的婆家像追捕牲口一样把她捕获、倒卖,周围的人不仅没有任何异议,相反几乎无一例外地表示了认可和赞赏。
关于《祝福》的读后感800字5篇
![关于《祝福》的读后感800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6431d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8.png)
关于《祝福》的读后感800字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祝福》的读后感800字,方便大家学习。
关于《祝福》的读后感800字1《祝福》长期以来是在不考虑叙述方式的情况下被评论的,评论者将目光集中在小说中祥林嫂的故事上,从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的角度,于祥林嫂的故事中归纳出故事的思想文化意义。
但是《祝福》中,祥林嫂的故事是在“我”的叙述中出现的,“我”为什么要叙述祥林嫂的故事?这个问题,是研究《祝福》不能不回答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换一个角度看。
祥林嫂的故事其实是“我”的一个回忆,在本文中已经强调过,人物的回忆话语的意义,主要不在其回忆的内容,而在这个回忆对于回忆者的价值与意义。
在“我”回忆中,祥林嫂的悲剧的原因是明确的,即她的悲剧概归因于社会。
祥林嫂的悲剧归因是如何完成的?我们可以引一段用传统研究方法作的概括来说明。
祥林嫂是病态社会中正常悲剧的典型。
悲剧的形成和发展,完全是按照这个社会的正常秩序进行的。
小说不是以特地设计的个别好险邪恶的人物,而是以社会关系中的内在矛盾必然性作为推动悲剧情节发展的动力的。
讲理学的监生鲁四老爷,俨然是封建势力的道德化身,所谓“事理通达”,表示他是按照最规矩的封建教条办事的;所谓“心气和平”,表明他并非格外奸诈凶残之徒。
对于再醮重寡的祥林嫂,他用“伤风败俗”来评价她的生存,用“谬种”来论定她的死亡,均是从程朱理学的“道德心性”演绎而来,完全符合当时中国乡村小镇根深蒂固的占统治地位的伦理观念。
连柳妈渲染地狱恐怖,也并非由于她心地歹毒,而是出自她对鬼神的虔信,她的思想和鲁四老爷的“不净观”一脉相通的。
因此鲁家把她归入“善女人”,以示跟祥林嫂的区别,“有其主必有其仆”,写柳妈也是为了写鲁四老爷们的社会。
即便是鲁镇的人们,对于祥林嫂痴心复述不幸的故事表示冷淡、嘲笑,把它咀嚼赏鉴成渣滓之后,更加以烦厌和唾弃,尽管气氛略嫌阴冷一点,但也是封建宗法制社会所造成的人与人之间淡漠关系的表现,如鲁迅所指出:“在我自己,总仿佛觉得我们人人之间各有一道高墙,将各个分离,使大家的心无从相印。
鲁迅祝福读后感800字5篇读友吧
![鲁迅祝福读后感800字5篇读友吧](https://img.taocdn.com/s3/m/9f3ab14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8.png)
鲁迅祝福读后感800字5篇鲁迅祝福读后感800字精选篇1有些歌让人听了欢呼雀跃,有些诗让人吟了沉吟片刻。
有些酒让人钦了酣畅淋漓,有些电影让人看了义愤填。
《祝福》便是这样的一部影片。
导演专门将故事设置在了一个风景如画的背景下,影片伊始,便像在观众眼前展开了一一幅山水画,它有水墨画的浓妆淡抹,青青的河里映着浅浅的云和厚重的江南青瓦红砖;它又有油彩画一样的斑驳陆离,大片金黄色的麦田辉映着火红的太阳……在胶片悠久、颜色不正,像素极低的条件下,那四五十年代的场景让我看来却是那么的亲切,但又触摸不到。
鲁迅曾说:“好的东西就是用来毁灭给人看的。
”于是,他忍心在这个黑暗的封建社会里,让太阳照常升起;他忍心在这个黑暗的封建社会里,让太阳照常升起;他忍心让惨绝人寰的悲剧发生在如此本该充斥着安逸与幸福的水乡……他打破鲁镇的宁静——几个凶神恶煞似的彪形大汉将柔弱的江南女子连推带拖地残忍地扔进那原本的诗情画意中。
那原本让人联想起“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的乌蓬船,此时却成为了封建爪牙们的凶器。
拉上了蓬帐,徒留下颤动不止的船荡起的涟漪阵阵诉说着那名女子的痛苦……。
他忍心打破她的婚礼——远处原本喜庆的喇叭声响此情此景竟犹如一曲哀乐,格外刺耳。
绕过层层的茂林,允诺三年的还债,历经千辛万苦,贺老六却换来了一撞灯台以求死的刚烈女子。
鲁迅让女人本应最幸福的时刻以满座哗然,面面相觑收尾。
用华烛满堂里默默落下的蜡泪在轻轻的弹来结束。
他无情地打破了一个女人的归宿——当贺老六温柔地问道:“那你是回你婆波家,还是回鲁四爷那》”一句问话,让她怔了一下,方才口口声声的:“求你让我回去吧”中的目的地只是对家的空想,对幸福的渴望,她已成了解一个无处可归的流浪儿……此时的鲁迅,看似大方地给了她短暂的幸福,而他决不会像《格林童话》里的结尾一样:“公主与王子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慷慨收手。
他要继续毁灭。
毁灭下去。
她要把他刚创作出的人,全毁灭——他打破她的幸福——让这个苦命的女人在一天之内失去所有。
祝福读后感精选6篇
![祝福读后感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ab490b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70.png)
祝福读后感精选6篇读后感的目的在于激发我们对生活的思考,让我们在阅读中成长,通过读后感,我们能够与作者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感受他们的情感与智慧,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祝福读后感精选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祝福读后感篇1今天,我阅读了鲁迅先生的《祝福》,读后我深有感受。
小说采用倒叙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在封建礼法的迫害。
蹂躏下牺牲的旧社会劳动妇女的形象——祥林嫂。
祥林嫂一生非常悲惨:二十六七岁就成了寡妇,给四叔当女工,后来又被强行嫁给贺老六、结果贺老六也死了,孩子阿毛又被狼叼了去。
她又被迫给四叔当女工。
在四叔家,她又受到歧视被逐走,最后饥寒而死。
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充分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奴役和歧视。
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
鬼神迷信和封建道德观念对人民的虐杀。
小说多用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例如: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啊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伤了香案的角,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了几层布还止不住血呢。
直到把她捆在床上,和她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
这一段中撞碰流血骂写出了祥林嫂的反抗精神;捆关等写出了封建道德观对人民的迫害。
祥林嫂,这个悲剧的化身,历尽了尘世间所有的痛苦,带着满心的屈辱与伤害,终是离开了我们。
为什么说是终?她的死,是偶然中的一个必然。
即便她没有寻死的意愿,即便她还有生存下去的意念,她还是会被社会中那只无情的,黑暗的手所杀害。
我不知道祥林嫂最终是死于何种原因,我只能揣测,她在闭上眼的最后一刻应该是没有忘记微笑罢。
祥林嫂在生活中受尽苦难,历尽嘲讽,在封建礼教冷血的狞笑中步履艰难地走着。
祝福读后感篇2彷徨是苦闷的,彷徨时迷茫的,彷徨时无处宣泄的,彷徨就像游走在荒野上的孤魂,不知该何去何从,不光是身体的无归无依,更是灵魂的无法寄托。
二十年代的中国,黑暗、混乱、动荡不安,满目苍夷,热血青年奋起反抗,期望着改变这个千疮百孔的旧世界。
有的隐退,有点高升,有的前进。
高中生祝福的读后感
![高中生祝福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93d5be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3.png)
高中生祝福的读后感祥林嫂的一生都没有走出死去丈夫的阴影,没有走出社会的黑暗。
读者们是不是也是这样看的呢?来几篇《祝福?读后感,便可知道。
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祝福》的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祝福》的读后感1《祝福》是一篇让我感受颇多的文章。
文中祥林嫂一生命运坎坷,深受封建礼教、迷信思想的毒害和无人性的摧残,四十上下就头发全白,脸无血色,像一具直立的尸体,最终走向生命的毁灭。
就这样一个平凡、朴实的底层劳动妇女,只想平平安安过一辈子,能生存就行,可是她的愿望却得不到满足。
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我想,封建礼教的毒害虽是一个重要原因,人性的冷漠也不容忽视。
这不仅在当时封建社会是这样,如今所处社会也存在这种问题。
一位老人见义勇为抓小偷,周围路人却在旁围观,无人出手相助;公交车上上来了一位头发近乎全白的老者,老人年纪较大腿脚不灵活,行动有点缓慢,公交车司机竟不耐烦地催促老人快点,而车上乘客也都没起身让座;一个学习、生活上遇到挫折,一时想不开想自杀的学生站在高楼顶上,楼下的人不但没劝阻他,让他想开点,反而幸灾乐祸地喊道:“跳呀!快跳,你怎么不跳呢?”……生活中这些情况时有发生,难道我们不该自我反省吗?反省以前当我们遇到类似情况时,我们是否也充当了一个只想看看热闹、不为别人设生出地看想的旁观者的角色。
好在还有那么一群人,他们默默地帮助别人,无私奉献,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谢延信就是其中一员。
谢延信为遵守当年与重病的妻子“你死后,我一定好好照顾岳父、岳母”的诺言,在妻子离开后,细心照顾岳父岳母,将他们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几十年如一日,没有一丝怨言,他就这样一直赡养着两老,抚养着女儿。
从二十多岁到五十多岁,其中三十年的风风雨雨,只有谢延信能体会到。
谢延信犹如一头廋弱的老马,一步一步登上善良的顶峰,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在这样一个提倡和谐社会的圈子里,人人都要找回自己善良的本性,因为人的本性生来皆是善的,只不过是不小心走错了方向。
祝福的读后感800字
![祝福的读后感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c5d58b4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f.png)
祝福的读后感800字祝福的读后感800字(篇1)说到鲁迅的文章,其实小学就开始接触了,只是那时的老师只会照本宣科,因此鲁迅的文章在我眼里都是千篇一律,充满着冷嘲热讽的,其中心思想也无非是揭露旧社会的黑暗,阶级斗争之类的。
按鲁迅自己的话说,他的作品是黑暗的,不希望后代的孩子再读他的作品。
那么这么说来,能说鲁迅的作品已不适应这个时代了吗?或许不尽然。
我们需要的是对鲁迅作品的新解,新剖析。
鲁迅小说《祝福》讲的是祥林嫂不幸的一生。
我想问的是:祥林嫂到底信不信鬼神,希望有魂灵还是不希望有魂灵?在我看来,祥林嫂是矛盾的,她既信又不信鬼神,既希望又不希望有魂灵。
一方面,因为她信,所以到土地庙里捐了门槛,为自己赎罪;又因为她不信,才会来问我这个出过门又见识多的人,希望得到一个确切的答复。
另一方面,她希望有魂灵,因为这样死后就可以和家人见面;她又希望没有,因为害怕死后被阎罗王锯成两半。
所以说祥林嫂是矛盾的,她不知道到底有没有魂灵。
因为她已捐了门槛,满心欢喜地以为自己已赎罪了,可四嫂还是不让她碰祭品,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
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掏米足可见这事对祥林嫂的打击有多大,由于种种情况,祥林嫂犹豫了,怀疑到底有无神灵,因而她才会问我,这个出门在外,见多识广的鲁镇人,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可见她对我的期望有多大。
而我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而此刻我却疑惑了。
在祥林嫂的追问下,我最后是以说不清便落荒而逃。
孰不知,正是我的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将祥林嫂逼到绝境。
从这点来说,我对祥林嫂的死有直接的关系。
那么,究根结底,祥林嫂的死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有人说是鲁镇的人,因为大家都将她排除在外了;有人说是鲁四老爷,因为他是传统礼教的化身,他不接受祥林嫂这个不干不净的人;也有人说是小说中的我,因为我迟疑的态度让祥林嫂彻底绝望。
鲁迅祝福读后感800字
![鲁迅祝福读后感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d582d7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f.png)
鲁迅祝福读后感800字祝福这篇小说写出了时态炎凉。
那它的读后感都有哪些呢?来看看店铺精心为你整理鲁迅祝福读后感800字,希望你有所收获。
鲁迅祝福读后感800字篇一个人认为,《祝福》是鲁迅写得最好的小说。
他用“我”的眼光,把祥林嫂这个人物活生生地表现出来,把世态的苍凉,封建社会的黑暗暴露无遗。
无论是从选事,还是从写作方法上来看,《祝福》都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
在我看《祝福》以前,我一直以为,鲁迅只是一个思想前卫,语言犀利的作家。
他的出名只是因为他的杂文和他的思想,但是在看了《祝福》后,我对他的看法改观,觉得他是一个凭着真本事而屹立在中国文坛上的。
《祝福》一开始用一种很悲凉的手法渲染气氛,写那满天飘舞的雪花,让人们满目疮痍,感到荒凉和痛苦。
然后鲁迅慢慢地用祥林嫂的死引出她的一生的悲剧。
鲁迅的叙述很自然,把祥林嫂由逃走--打工--被绑走--再嫁--失夫失儿此文来源于公务员测试网--文秘频道--再打工--遭唾弃这些遭遇很完整地表达出来,没有丝毫的拘束。
鲁迅没有在文中对祥林嫂表示同情,但是却能在叙述中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心,使大家同情祥林嫂,这表现他的深刻的文学造诣,我想这种文章写作方法是我们最难学习但是又是最需要学习的。
我觉得文章最精彩之处是文章的题目“祝福”,文章为什么不叫“祥林嫂之死”呢?文章写的是悲剧,但是却用了一个很有希望的题目,这正是鲁迅最高明的地方,简单的“祝福”两个字,把悲愤和希望都表现出来,引人深省。
文章是表现生活的。
而鲁迅的《祝福》是揭示生活,把当时的社会的黑暗愚昧展示给读者。
祥林嫂第二个丈夫死了后,她回到鲁家打工,主人并没有关心她,而是在意她的表现比不上以前了,而且还认为她是个克星,在祭祀的时候不让她碰供品。
祥林嫂用自己一年的工资去捐了条门槛,但是却仍然没有法此文来源于公务员测试网--文秘频道改变大家对她的看法,而她自己也过不了自己一关,迅速衰老,自己首先在精神上把自己杀死了。
祥林嫂死在大年夜,但是却没有人把她当人看待,只是说她死的不是时候。
高中语文课文《祝福》读后感
![高中语文课文《祝福》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e8843f402020740bf1e9b9a.png)
高中语文《祝福》读后感篇1《祝福》这篇小说在文学界和教育界的地位都是不言而喻的。
特别是祥林嫂的形象,依然成为那个时代一类人的代名词。
特定的身份:在小说《祝福》中,鲁迅把悲剧的原因定位在祥林嫂的身份—寡妇。
正由于她的这个身份,使得她最后精神受到了刺激,丧失了劳动力,被鲁家开除,致使其穷死。
按封建礼教成规,寡妇要守节。
丈夫死了,妻子就要扮演等死的角色,这就是封建礼教的夫权。
妻子是从属于丈夫的,即使丈夫死了。
可是在这篇小说中,祥林嫂是誓死不改嫁,但是她的婆婆却卖了她,这就涉及到封建礼教的又一权—族权。
“儿子是属于父母的,儿子死了,属于儿子的媳妇就自动转账到了婆婆名下”。
这里夫权和族权就产生了矛盾,而受害者却是祥林嫂。
更荒谬的是文章中柳嫂的一段话“你倒好,头打破了,留下了一个疤,可还是改嫁了,在人世留下了个耻辱的标记,这个问题还不大,但你死了以后,到了阎王老爷那里怎么办?两个丈夫争夺你,阎王是公平的,就把你一劈两半,一人一半。
”这里又涉及到了封建礼教中的神权。
鲁迅通过祥林嫂寡妇的身份揭示了三个荒谬:“夫权是不讲理的,族权是不讲理的,神权是不讲理的。
”耐人寻味的名字:祥林嫂的名字也颇耐人寻味,“用名字来解释人物的社会地位和心灵秘密,是鲁迅常用的手法”。
祥林嫂没有自己的名字,她叫祥林嫂,因为丈夫叫祥林,在鲁镇人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
但是后来,祥林嫂被迫改嫁的贺老六死后,祥林嫂再次回到鲁镇,文中却出现一句单独出现的话—“大家仍叫她祥林嫂”。
这看似多余的一笔却再一次强调了就礼教的荒谬,在我们的封建礼教传统之下,没有把她称为祥林老六嫂,因为人们只承认一个丈夫的绝对合法性,这是封建礼教从一而终偏见的根深蒂固。
意义深刻的死:对于祥林嫂的死,鲁迅则凸显了更为深刻的意义。
之前那些旧封建思想,不仅被统治阶级广泛接受,连被侮辱的祥林嫂也有。
当柳妈告诉她死后会被劈两半的时候,祥林嫂没有反驳,也没有不屑,而有的是对“生而不能做一个平等敬神的人,死而不能做一个完整的鬼”的恐怖。
《祝福》读后感(通用10篇)
![《祝福》读后感(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7e582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8.png)
《祝福》读后感(通用10篇)《祝福》读后感(通用10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祝福》读后感(通用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祝福》读后感1暑假期间,妈妈给我推荐了很多名著书籍让我看,她总是说:“你已经长大了,多看名著,起点高,对你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我又看了鲁迅的小说《祝福》。
故事写的是乡下妇女“祥林嫂”一生的故事。
祥林嫂是外乡人,初来鲁镇时活泼开朗、勤劳朴实,深受大家喜爱。
但她丧夫后被逼再婚,而后来的丈夫和孩子却都因意外丧生,她沦为了乞丐。
在被大家欺辱,嘲笑后,自闭起来,最终期盼着下地狱与家人重逢。
整个故事充满了悲情色彩,读后心情十分沉重。
值得学习的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普通民众毫无觉悟,在千百年延续下的封建思想中糊里糊涂地活着。
在这种条件下,怎样才能使人们觉醒呢?于是,鲁迅便用叙事的方式,婉转地让读者自己觉醒。
便不难察觉这些悲剧都是由封建思想导致的。
在这类文章的影响下,久而久之,大家便对封建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厌恶,便会毫不犹豫地推翻它。
我更加庆幸自己生活在现在的新疆社会,新制度下的中国多呢幸福。
永远不会再有第二个“祥林嫂”出现了。
《祝福》读后感2最近,我读了《鲁迅经典全集》中的一篇作文,那就是这篇作为主要描写了祥林嫂的悲惨一生,通过祥林嫂的不幸写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以及封建制度对普通老百姓的压迫。
想当年刚来鲁镇的祥林嫂,“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那是的祥林嫂还是十分健康的,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但是最后的祥林嫂却是“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部像四十上下: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是什么使祥林嫂变成了这样呢?我觉得是哪个封建的社会和人们脑中那些腐朽的思想。
祝福读后感800字高中生5篇读友吧_1
![祝福读后感800字高中生5篇读友吧_1](https://img.taocdn.com/s3/m/2da0470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5.png)
祝福读后感800字高中生5篇祝福读后感800字高中生5篇《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它其实也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祝福读后感800字高中生,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祝福读后感800字高中生【篇1】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鲁迅而已。
他看透了那个黑暗时代的悲哀,于是他写下了《祝福》——一部叫人难以呼吸而领会的悲剧。
文章中的每个人都是悲哀的,而祥林嫂仅是那最不幸的一个。
从祥林死去的那一刻,她就注定了结局的悲剧性。
在那个女性只能依附于夫权而生活的时代,她失去了可以依附的丈夫便失去了人生自由和尊严。
成了累赘的她自然是要被卖掉,她开始尽力守着这夫权,却再三因夫权所伤。
哪怕逃至鲁家做帮佣,她也没逃过被婆婆抢回改嫁的命数。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生活的主要悲剧,就是停止斗争。
”而鲁迅更加狠心,给了她从未停止斗争却只有更加绝望的结局。
她逃了,她也撞了,撞得头破血流,始终没能撞破被族权束缚的枷锁。
尼采说:“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一个受苦的人,如果悲观了,就没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也没有了与苦难抗争的力量,结果是他将受到更大的苦。
”祥林嫂仅仅是为了逃避被改嫁的命运,就换来了再度丧夫丧子的苦。
此时的她因封建政权受尽冷嘲,可鲁先生叫她死后也尽受神权压迫。
她吃尽两年苦头求来门槛,也求不来对福礼的触碰。
她再也抗争不动了,只能在一片唾骂中死去了。
祥林嫂的悲剧更是当时所有女性受四权压迫的悲剧。
无论柳妈还是鲁四婶,谁都只能以夫家的姓氏相称,作为夫权的依附品,谁都无法摆脱悲哀的命运。
只是她们——津津有味戏弄着祥林嫂悲剧的她们,有着更可悲的人性。
“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这些同样深受压迫的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改换鄙薄的神气,寻来要她反复撕开自己痛苦的伤疤。
托马斯·霍布斯说:“幽默来源于人们突然察觉到自身优越感。
”怯懦的她们忘记了抗争,选择将他人的痛苦审美化。
《祝福》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祝福》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0768b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d.png)
《祝福》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祝福》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祝福》读后感1鲁迅很善于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悲凉的氛围。
文章运用了倒叙手法来叙述故事情节。
开头便写了鲁镇新年送社爆竹的震耳欲聋。
这里的景物描写预示着鲁镇正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悦气氛,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这与沦落为乞丐的祥林嫂在这合家团圆的日子孤苦无依的死于祝福之夜的街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添了浓重的悲剧气氛。
文章的字里行间全都透露处一个词“悲剧”,小说中的人物塑造,环境描写无不都是为着这一个词而服务的。
对于“祝福”过程的详细描述说明了这一节日对鲁镇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鲁镇的每一丝空气,每一个地方都充斥着忙碌的气息,人人都在忙碌着,似乎不该有人无事可做。
只除了祥林嫂。
同时在这一习俗中也能看出男女地位的高低尊卑。
每年为“祝福”作准备,女人们总是最忙碌的,她们干的也只是一些粗活,拜的只能是男人,因为女人拜祖先、拜福神是不吉利的,是对祖先的大不敬,由此可见当时女人的地位是多么的低下。
这似乎都在预示着主人公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的必然性。
小说通过表现人物性格中自私、冷漠的一面,来揭示祥林嫂所处社会环境的冷酷无情。
鲁四老爷、婆婆、大伯以及鲁镇其他的人也都表现出了对祥林嫂不幸遭遇的冷漠的一面。
祥林嫂正是在封建宗法礼教制度枷锁的控制之下,在人们的漠视之中,在热闹的祝福之夜带着对鬼神的恐惧,孤独的走向她生命的终点。
鲁迅通过对热闹的自然环境的渲染以及对冷漠的社会环境的刻画揭示了祥林嫂这一悲剧人物形象的悲剧命运形成的必然结果。
《祝福》读后感2在昨晚才知道,今晚是南方的小年夜。
难怪早上天还没亮,外面就响起了鞭炮声。
这个时候就是所谓的祝福的最佳时机。
不禁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祝福》。
心中不免有点徒悲。
祥林嫂,正是以这样一个不尴不尬的生存状态,出现在他的小说里。
祝福读后感800字高三5篇读友吧
![祝福读后感800字高三5篇读友吧](https://img.taocdn.com/s3/m/18a4dc3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4.png)
祝福读后感800字高三5篇祝福读后感800字高三5篇《祝福》这篇小说其实是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祝福读后感800字高三,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祝福读后感800字高三(精选篇1)话说祝福这篇作品写的是一为农村妇女——祥林嫂。
她一生艰辛坎坷,早年嫁给比她小十岁的丈夫,有婆婆和一个小叔子,家中以打柴为生。
某年,丈夫不幸去世,祥林嫂孤身一人来到鲁镇,后来经过卫老婆子的介绍在鲁四老爷的家中作女工。
祥林嫂是一个寡妇,但模样端庄,身体又强壮,试工期内她干活勤快有力,很快就成为了鲁四老爷家中正式的女工。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但是祥林嫂的做工却丝毫没有懈怠,到年底,筹备福礼,全是一人担当。
然而好景不长。
新年刚过不久,祥林嫂的婆婆突然来到了鲁镇,并强行将她带了回去。
哪知道祥林嫂的婆婆竟然为了给小叔子筹办结婚的彩礼将祥林嫂强行嫁到了里山。
在众人的迫使下,祥林嫂又嫁给了第二个丈夫。
年底就生下了儿子阿毛。
一家人的生活倒也平静了一段时间。
谁知两年后厄运又一次降临在祥林嫂的身上:先是丈夫死于风寒,接着她的儿子又惨死狼口。
生活的重创彻底击垮了祥林嫂。
为维持生计,祥林嫂又一次来到了鲁镇,重新在鲁四老爷家做工。
但是这一次祥林嫂不但没有先前的灵活,记性也坏了许多,脸上死尸似的没有一丝笑容。
她逢人便讲起儿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惨遭遇,渐渐的被乡里人所厌恶。
鲁四老爷以为祥林嫂的作风败坏了风俗,于是从此祭祀时便不再让她插手。
这对祥林嫂来说犹如一记重锤,精神越发的不济了。
后来,祥林嫂听信了柳妈迷信的说道,去庙里捐了门槛,试图要洗刷自己身上的罪孽。
然而一切努力都是枉然,祥林嫂的境遇每况愈下,终于被逐出了鲁家,直至后来沦落到街头,成了乞丐。
某年的冬天,就在家家户户都忙着“祝福”的时候,祥林嫂在穷苦中夺去了生命……老实说概括祝福这篇还真不容易。
祝福读后感800字范文
![祝福读后感800字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83c64e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7d.png)
祝福读后感800字范文祝福读后感800字范文(篇1)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祝福》,讲述的是一个女人,受封建思想的束缚,一生悲惨的遭遇。
主人公祥林嫂的第一任丈夫,比她大十岁,本来靠打柴为生,但是一年的春天里没了。
后来,祥林嫂从家里逃出来,经卫老婆子介绍,来到四叔家做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
新年才过,一次祥林嫂外出淘米的间隙,被婆婆叫来的一帮人绑上船带走了。
婆婆央求卫婆子一起来到四叔家,算清了祥林嫂一文也还没有用的工钱。
婆婆来抓她回去的时候,是早已许给了贺家墺的贺老六的,所以回家之后不几天,也就装在花轿里抬去了。
起先,祥林嫂死活不同意。
后来,她到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男的,新年就两岁了。
“天有不测风云”,她的男人是坚实人,年纪轻轻却断送在了伤感上。
幸亏有儿子;她又能做,打柴、摘茶、养蚕都来得,本来还可以守着,谁知?春天快完了,村上倒反来了狼,可怜的儿子被狼衔去了。
现在她只剩了一个光身了。
大伯来收屋,又赶她。
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
然而这一回,她的境遇却改变得非常大。
上工之后的两三天,主人们就觉得她手脚已没有之前一样灵活,记性也坏得多,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四婶的口气上已颇有些不满了。
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
但是四叔觉得祥林嫂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
祭祀的时候不许她沾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受着旁人的冷眼和嘲讽,祥林嫂本以为捐了门槛一切都会变好。
可是捐了门槛以后,丝毫没有改变旁人对自己的态度。
后来,她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
最后,祥林嫂还是落寞地离开了人世……看着小说中祥林嫂一生悲惨的遭遇,惋惜的同时也庆幸自己生活在当下和平的年代。
我想对祥林嫂说:是命,但不要认命!祥林嫂,你好!很高兴和你进行对话。
第一次去四叔家做女工,你所呈现出来的是积极向上的生命样态。
尽管死了丈夫,偷跑出来,但是你不愿意认命,任劳任怨地埋头做事情,因此也赢得了主家的一致好评。
祝福800字读后感5篇读友吧
![祝福800字读后感5篇读友吧](https://img.taocdn.com/s3/m/83e3dd7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4.png)
祝福800字读后感5篇祝福800字读后感5篇祝福小说之中又三次写到了“祝福”。
这年底的“祝福”它其实是作为一个时间标志,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串连了起来,形成了清晰的发展脉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祝福800字读后感,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祝福800字读后感(篇1)祥林嫂虽然生活在一个不同于现在的时代,但是《祝福》这篇小说却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地徘徊,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在众人眼前撕碎。
我想这篇《祝福》可能就真正做到了悲剧的塑造,一个命运悲苦的人就在那样一个人心冷漠的时代径自飘零了。
祥林嫂原本是一个命运颇差的年轻妇女,年轻能干,勤劳敬业,对未来还充满着憧憬,勇敢地逃离了束缚自己的婆婆渴望在外地找到新的生活,可是命运不公,祥林嫂被婆婆绑回家,还把她许给了一个山里的男人。
那个封建的时代,这是对她多大的屈辱,她的生活好不容易又安定下来了,但是意外又来了。
她的第二个丈夫死了,两岁的孩子也被狼叼走了,这个世界又剩下了她孤苦伶仃一个人,为了谋生她回到了以前的雇主家里缺被冷落嫌弃,讲述自己的悲惨遭遇却被人嘲笑挖苦。
最后都觉得祥林嫂晦气,她成了乞丐,倒在了乞讨的路上。
与其说这是小说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哀,不如说这个那个时代很多命运悲惨的妇女的写照,封建的社会残害了多少无辜的人们,封建的礼节让那么多原本善良的人们见到一个可怜无助的女子而撒手不管。
到底是谁害死了祥林嫂,我认为是祥林嫂自己的沦落和封建的时代中冷漠的人心。
还好,我们现在不是那样封建的时代。
总是会有温暖的人帮助在黑夜里挣扎的人,这个世界永远是光明打败黑暗。
庆幸,这个世界的大部分人没有被艰难的命运打到,敢于做命运的主人。
祝福所有的人在什么时代都不要冷漠,都不要沉沦。
祝福800字读后感(篇2)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祝福读后感800字作文高中
![祝福读后感800字作文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64dec113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e7.png)
祝福读后感800字作文高中祝福是一本备受瞩目的小说,一部以亲情、友情、爱情为主题的作品。
它以一个家族为背景,讲述了几个相互交织的故事,涵盖了人生中的各种情感和困惑。
让我们来走进这本书的世界,尽情享受感性与理性的碰撞吧!读完《祝福》,我最深刻的感悟是情感的力量是无穷尽的。
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每个家庭都有他们自己的烦恼。
但是当他们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家人之间的爱和支持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他们能够战胜重重困难,走出困境,继续前行。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家庭,以及我们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他们曾经或现在是我们生命之中最为重要的人。
另外,《祝福》中的情感塑造和人物情节描写也非常的细腻。
不同家庭不同人物性格的差异,让这个故事充满了变化。
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都有不同的独白,这种巧妙地切换和交织像是用羽毛轻轻扫过内心深处。
尽管是虚构的人物,但是他们的情感却让我们感同身受。
此书的重要性在于它给了我们反思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机会。
我们常常忙于生活中的琐碎事务,忘记了与家人好好相处,与朋友真正深交的时光,和恋人之间微小的甜蜜。
《祝福》让人们回归到本质,去看待我们的生活,多留一点时间和家人互动,多关心一下身边人的声音。
每个人也在书中找到了自己快乐和幸福的源泉。
最后,在我的看法中,本书的创新点是它在传统文学中的崭新表达。
它不仅打破了文学旧有的表达方式,更为情感的传递提供了更简洁、更直接、更生动的方法。
它让读者们在读到每一个情感的时候,都能够自然地感受到作者的用意。
也许这便是一部崭新的文学杰作的追求。
总之,“祝福”是一本充满温情的小说。
它鼓励我们为了所爱之人而逆流而上,无惧挫折而努力坚持。
它让我们犹如在黑暗中开启了一盏明灯,告诉我们每一颗和自己等价的心的重要性,更让我们感悟人生之路上丰富多彩的情感历程。
经过这本书的洗礼,我更加珍惜自己的亲人,朋友和爱人,同时也更明智的去看待身边的事情,寻找生活的乐趣。
无数精彩的段落,感染了读者的心,令人难以忘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福读后感高中范文800字——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祝福读后感1《祝福》是一篇让我感受颇多的文章。
文中祥林嫂一生命运坎坷,深受封建礼教、迷信思想的毒害和无人性的摧残,四十上下就头发全白,脸无血色,像一具直立的尸体,最终走向生命的毁灭。
就这样一个平凡、朴实的底层劳动妇女,只想平平安安过一辈子,能生存就行,可是她的愿望却得不到满足。
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我想,封建礼教的毒害虽是一个重要原因,人性的冷漠也不容忽视。
这不仅在当时封建社会是这样,如今所处社会也存在这种问题。
一位老人见义勇为抓小偷,周围路人却在旁围观,无人出手相助;公交车上上来了一位头发近乎全白的老者,老人年纪较大腿脚不灵活,行动有点缓慢,公交车司机竟不耐烦地催促老人快点,而车上乘客也都没起身让座;一个学习、生活上遇到挫折,一时想不开想自杀的学生站在高楼顶上,楼下的人不但没劝阻他,让他想开点,反而幸灾乐祸地喊道:“跳呀!快跳,你怎么不跳呢?”……生活中这些情况时有发生,难道我们不该自我反省吗?反省以前当我们遇到类似情况时,我们是否也充当了一个只想看看热闹、不为别人设生出地看想的旁观者的角色。
好在还有那么一群人,他们默默地帮助别人,无私奉献,20年感动中国人物谢延信就是其中一员。
谢延信为遵守当年与重病的妻子“你死后,我一定好好照顾岳父、岳母”的诺言,在妻子离开后,细心照顾岳父岳母,将他们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几十年如一日,没有一丝怨言,他就这样一直赡养着两老,抚养着女儿。
从二十多岁到五十多岁,其中三十年的风风雨雨,只有谢延信能体会到。
谢延信犹如一头廋弱的老马,一步一步登上善良的顶峰,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在这样一个提倡和谐社会的圈子里,人人都要找回自己善良的本性,因为人的本性生来皆是善的,只不过是不小心走错了方向。
我们不乞求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事,只本能以一颗善心待人,让困境中的人们看到一缕阳光,感受一丝温暖,找回一点希望。
善良的人性像是一朵娇嫩欲滴的玫瑰,只要我们能细心呵护,精心照料,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残败的玫瑰会重新露出它的芬芳!而“祥林嫂”也会永远成为过去,和谐的社会将不会再有如此的悲剧上演!祝福读后感2一个彷徨又无助的身影,一个单薄又模糊的身躯,无力的向前,最终无力的倒下,埋在厚厚的积雪中。
当鲁镇祝福的钟声敲响,鲁镇的人们沉浸在幸福的祝福的氛围时,祥林嫂却带着满怀的愁苦悲惨离开了这个世界。
“人死后究竟有没有灵魂,有没有地狱,死去的一家人是否能团聚”,这句话时而盘旋耳边,真切刺骨,时而遥远渺茫,漂浮虚幻……这一连串的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可怜的祥林嫂子,她本指望知识渊博的鲁迅先生来解答,谁知得到的也只是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祥林嫂是带着怎样的遗憾离开这个世界的,我们可想而知。
是谁在黑暗中叹息,是谁在彷徨中挣扎?一个身影的逝去,却带来了无尽的深思。
人道是黄河十曲,毕竟东流去,漂浮期间,无奈独流水……是谁使如此勤劳善良的祥林嫂有着如此悲剧的命运?是万恶的、吃人的旧社会;是鲁四爷、鲁四婶、卫婆子、祥林嫂的婆婆,还有柳妈、鲁镇上的那些人们,都在有意无意的伤害着祥林嫂。
祥林嫂是旧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她平凡的人生经历了不平凡的伤痛,弱小的身躯支持着沉重的压力,经历着时代的轮回,四季的交替,在凛冽的寒风中走向了生命的尽头,永远沉睡在厚厚的积雪之下。
当然,我们现在拥有如此幸福的生活都是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是无数的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女孩子都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发奋图强,努力学习,学好本领,长大后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秀出女孩子的风采。
祝福读后感3今天,我们读了鲁迅的《祝福》,其中祥林嫂的一生引出了我无数的感慨。
鲁四老爷说:"祥林嫂是穷死的,在我看来,用来形容一个在被封建思想统治的社会中死去的她,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因为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得出来......."第一,从祥林嫂初到鲁镇,就已经注定了她一生的悲剧。
她当时已经嫁人并且丧偶,是受不了婆婆的严格管制才逃出来做工的。
更不幸的是雇主--鲁四老爷夫妇是一对深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卫道士,初到鲁镇的时候,鲁四老爷就因为嫌弃她是一个寡妇而不喜欢她,以至于后来别人都休息了,她都在通宵地做着男人才会做的重活,但她面对这样的剥削和压迫居然没有反抗,而是逆来顺受。
只是为了能摆脱婆婆的管制而已,后来还是逃不过,被迫再次嫁人,然而好景不长。
两年之后她的丈夫儿女相继死去,她不得不再一次回到鲁镇做工,然而这次别人对她的眼光都变了,都认为她是残花败柳而处处排挤她,从禁止她参加常人的祭祀活动就看得出来,最终,她被这种精神折磨给活活逼死。
然而,造成这种悲剧她自己要负最大的责任,因为她自己也认为自己不干净,所以才会有将一年的薪水拿去捐门槛的举动,如果她敢于反抗,及时离开鲁镇的话,也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了。
第二,鲁四老爷这样的衣冠禽兽是直接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因为他们用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封建宗法这三把刀捅向了她的胸膛。
首先,婚姻应该由个人意志所决定,祥林嫂的婆婆不顾其的想法,强行将其再嫁给他人。
如果是这样也就罢了,当她再回鲁镇之时,鲁镇的人面对她的遭遇不但不同情她,反而以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判断她是一个不干不净的人,并且剥夺了她参加祭祀活动这样的做人的基本权利,然而,最后一击却是在柳妈身上,她以封建思想认为祥林嫂不该活着,更认为她死后会受到惩罚,这一番话击垮了她最后一点做人的希望与权利,因此,鲁镇的所有人都是直接导致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刽子手第三,这是封建思想下的必然产物,祥林嫂只是千千万万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中的一个缩影罢了。
有更多不知名的妇女也经受着像她一样的苦难,因此作为一个穷苦妇女的她自然也无法摆脱厄运。
所谓的"穷"死的,实际上就是被封建思想剥夺了生存的权利,走投无路而死。
在20世纪20年代,正处于新旧文化的交替时期,虽然封建帝制早已荡然无存,但封建礼教却仍然根深蒂固。
因此,作者想借祥林嫂这个典型人物。
来呼吁人们解放思想,推翻封建礼教,腐朽的事物总是要灭亡的,20年后,封建思想终于被伟大的马列主义所取代,由封建思想组成的监牢也永远的随之崩塌,这篇小说反映了当时的黑暗现状,对如今生活在没有思想压迫的法制社会当中的我们,是有深远意义的,它告诉我们要更加要珍惜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
祝福读后感4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一个是封建思想的影响,第二方面就是当时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冷酷与无情。
这些才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
鲁四老爷的凶残以及冷酷无情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重要原因。
再有,封建思想是造成祥林嫂死亡的很重大原因。
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她进行过不间断的挣扎与抗争:在被虐待、被迫再嫁时,她挣扎她抗争。
丧夫后逃到鲁镇做工;被婆婆出卖强嫁到贺家;后夫死于伤寒,儿子被狼叼去,自己被大伯赶出屋;重返鲁镇做工遭歧视,被看成是”伤风败俗“的女人。
这四大波折使她遭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从而使她一步一步走向绝境。
在走向绝境的过程中,鲁四老爷自然要负主要责任:他吩咐四婶不让祥林嫂沾碰祭祀用的器具,使祥林嫂的精神支柱完全摧毁。
逼她再嫁,将她卖进深山里的婆婆,赶她出门的大伯,用地狱之类的迷信来恐吓她的柳妈,荐她又合伙抢她的卫老婆子,还有鄙视她、嘲笑她、侮弄她的鲁镇一些人,所有这些人对祥林嫂的死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都使祥林嫂在精神上受到打击,将她逼上了绝路。
另外以柳妈为代表的大众的愚昧无知,对祥林嫂的毁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柳妈一个和祥林嫂同样受鲁四老爷欺压的下层人民,不但没有觉悟、没有反抗,反而又成为了统治者手中的帮凶,再去愚弄他人。
再看看柳妈为祥林嫂所开的”良方“——捐门槛。
不但没有拯救祥林嫂,反而直接毁灭了她。
以”我“为代表的新知识青年的无力援助,是导致祥林嫂死亡的直接原因。
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所谓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贞节观、婚恋观像箍一样禁锢着妇女的命运。
封建社会女子,夫在随夫,夫亡随子,可怜的祥林嫂最后竟然落的没有了立锥之地。
可以说是这个社会制度把她推向生命的绝路。
使祥林嫂走上绝路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那个社会制度。
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也应是封建制度的悲剧、社会的悲剧。
鲁迅通过祥林嫂这个典型形象的塑造,对封建社会发出了血泪的控诉。
祝福读后感5鲁迅很善于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悲凉的氛围。
文章运用了倒叙手法来叙述故事情节。
开头便写了鲁镇新年送社爆竹的震耳欲聋。
这里的景物描写预示着鲁镇正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悦气氛,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这与沦落为乞丐的祥林嫂在这合家团圆的日子孤苦无依的死于祝福之夜的街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添了浓重的悲剧气氛。
文章的字里行间全都透露处一个词“悲剧”,小说中的人物塑造,环境描写无不都是为着这一个词而服务的。
对于“祝福”过程的详细描述说明了这一节日对鲁镇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鲁镇的每一丝空气,每一个地方都充斥着忙碌的气息,人人都在忙碌着,似乎不该有人无事可做。
只除了祥林嫂。
同时在这一习俗中也能看出男女地位的高低尊卑。
每年为“祝福”作准备,女人们总是最忙碌的,她们干的也只是一些粗活,拜的只能是男人,因为女人拜祖先、拜福神是不吉利的,是对祖先的大不敬,由此可见当时女人的地位是多么的低下。
这似乎都在预示着主人公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的必然性。
小说通过表现人物性格中自私、冷漠的一面,来揭示祥林嫂所处社会环境的冷酷无情。
鲁四老爷、婆婆、大伯以及鲁镇其他的人也都表现出了对祥林嫂不幸遭遇的冷漠的一面。
祥林嫂正是在封建宗法礼教制度枷锁的控制之下,在人们的漠视之中,在热闹的祝福之夜带着对鬼神的恐惧,孤独的走向她生命的终点。
鲁迅通过对热闹的自然环境的渲染以及对冷漠的社会环境的刻画揭示了祥林嫂这一悲剧人物形象的悲剧命运形成的必然结果。
祝福读后感高中范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