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瑞雪图2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瑞雪图》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朗读技巧的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语气、节奏、情感进行朗读,提高朗读水平。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究。
7.预习作业:布置下一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提前预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意,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察、表达、合作等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瑞雪图》一课,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在此阶段,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逐渐提升,对于自然景观、季节变化的感知也更为敏感。然而,对于文本深层含义的挖掘、情感态度的把握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仍需进一步培养。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对于生字词的掌握、文章结构的理解等方面存在一定难度。此外,部分学生在语言表达、写作技巧方面尚需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发现、体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1.借助多媒体展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雪的形态、颜色等特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瑞雪的美。
2.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们都会做些什么?”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
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关于雪的经历和感受,为学习新课营造氛围。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二 雪 瑞雪图》公开课教案_4

2.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的分析: 《瑞雪图》是北师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12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单元主题为 “雪”。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文,通过感悟雪景的美丽,体会雪带给人们的喜悦, 为接下来的学习雪的知识,以及雪中故事奠定学习基础。
作者对雪前,雪中、雪后景色的描绘,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很值得体味。 第四自然段为学生们抓住雪的颜色、光泽等特点描写景物提供了表达与写作的范 例。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透过文本去要引导学生感受雪大、景美、人欢是本课 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在学习第二课时之前,对学生进行前测,前测题目及分析如下: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瑞雪丰年”你是怎么理解的?
设计者
姓名
教学设计个人信息 单位
联系方式
课题 学科 教材
教学基本信息 回归文本 建立“阅读经验”链接——《瑞雪图》教学设计
语文
学段 中
年级 四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散文教学,就是将学生的已有“阅读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 者独特经验”之间建立链接。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帮助学生体会 出作者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获得审美情趣,在探究中使学生语文能力,语文 思维以及语文素养得到整体提升与发展。
星级 ★★★
★★
★
终结性评价: 补充摘录笔记: 字迹工整,美观,内容详实。(等级评定)
优秀 良好 达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出感悟,谈出想法。(星级评定)
★★★ 有情感,有独特的感受。 ★ ★ 略有感情,能谈出见解。
★ 感情一般,基本能谈出理解。
6.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 一、基于文本,多种方式,层层深入,理解“瑞雪图”的含义。
啊!好一幅京城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二 雪 瑞雪图》公开课教案_4

《瑞雪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说明:《瑞雪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第七册第十二单元的精读课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瑞雪图: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
同时,文本产生的年代特殊,还赋予了文本自身独特的人文内涵――本文写于1962年,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粮食欠收,人们都期盼丰收年的到来。
因而,一场及时的大雪也给胶东半岛上的人们带来了吉祥、幸福和喜悦。
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
《瑞雪图》一文所描绘的美丽雪景是孩子们不常见到的,如何让他们通过阅读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因此,我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品读课文相结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之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雪大、雪美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期盼、喜悦之情,感悟“瑞雪丰年”的丰富内涵。
2.联系上下文,抓重点段落,感悟雪大、雪美,品味重点语句。
3.领悟本文作者动静结合、由远及近的写作方法并尝试写作。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赏句,了解雪大、雪美的特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现瑞雪图。
教学难点:理解“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的含义,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尝试写作。
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1、同学们,见过下雪吗?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一段美丽的雪景。
播放雪景视频。
2、师:如画的雪景深深地吸引了我们,让我们为雪的美而惊叹。
作家峻青也用他的文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雪景图,让我们一起去品读一下吧!(板书课题)师:请齐读课题。
3、 齐读课题,让我们借助字典,看看瑞是什么意思?师板书“瑞”,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瑞”的意思。
4、为什么说这场雪是吉祥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快速的浏览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二、精读品悟,走进文本(一)读完课文,告诉老师这场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又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1、明确:这雪下得很大,很美。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瑞雪图》教案及原文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瑞雪图》教案及原文一、学生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
《瑞雪图》一文所描绘的美丽雪景是我所教的这些南方孩子不曾见到过的,如何让他们通过阅读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因此,我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品读课文、课外延伸相结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之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教学要求1.识记本课13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通过学文,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希望。
3.尝试着给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片段。
三、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本文是按照“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的顺序来展开描写的。
2.品读佳段,在读中感悟,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与希望。
四、教学难点1.尝试着给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2.学习作者有序地进行观察、描写的写作特点。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雪景图片,师边解说)每到冬天,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能下场大雪,好痛痛快快地玩玩。
而农民伯伯们更是满心欢喜,因为瑞雪兆丰年呵!你们瞧,画面上的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瑞雪图》。
(揭示课题并板书)(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2.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3.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指名回答)4.请按照时间顺序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5.师:你能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给这四部分内容分别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吗?6.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尝试概括。
7.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整合意见,确定小标题。
8.小组派代表回答,推选出加得既生动又贴切的小标题作为该部分内容的题目。
(三)检查、交流预习情况,质疑、解疑1.师:通过预习,我想同学们一定对这场瑞雪有独特的感受,谁愿意先来说一说?(学生用一两句谈谈自己预习后的感受)2.师:在预习中你遇到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答的,先在四人小组中交流,简单的问题可以由同组伙伴帮助解答,确实无法解答的再请老师帮忙。
《瑞雪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_2

《瑞雪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一、学情分析本班人数较多,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比较多,组织能力也较强,合作学习效果好,但两极分化现象也明显。
生活在南方,对大雪虽缺乏直观感受,但满怀憧憬。
二、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色。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3.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雪大、景美、人欢,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
四、教学构想1.变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读书能力,体现以读为本、以学为导、导学结合、提高素质的教学特点。
2.体现两个为主:以课堂为主;课堂上以学生的学为主。
教师要致力于导,学生要致力于学,学会读书思考,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素质。
3.四种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创造性;表达能力――表达有内容、有中心、有顺序、有重点;合作能力――小组合作,互相补充,共同增长知识,提高素质。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二)出示课件,欣赏雪景说一说,欣赏了雪景,大家有什么感受?(三)学习课文,认识这场雪的特点A.雪大。
1.出示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雪大的句子,画上横线,然后组内交流。
2.找得快的同学,尝试读一读,看能不能把雪下得大的气势读出来。
3.汇报交流。
(以中等生、学困生为主)4.指导朗读。
(1)这么大的雪,作者是运用了哪些观察方法感受到的?(优等生)板书:听、看(2)雪花飘落,悄无声息,怎么能听到呢?谁能通过朗读把山村夜静的特点表现出来。
(优等生。
评价后介绍方法,全班齐读)(3)指名朗读描写雪大的句子。
(中等生,学生评价)(4)为了把雪大的特点表现出来,我们在朗读时应该突出哪些词语。
(学困生、中等生)(5)分男女生朗读。
B.景美。
1.出示课件:(1)自主学习,找一找、画一画,你从哪些语句中品味出雪景的美丽?(2)为什么能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雪景的美丽?2.自学。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瑞雪图》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精品)

《瑞雪图》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丽,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感悟“瑞雪丰年”的丰富内涵。
2.渗透按一定顺序观察、有条理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3. 精读课文第3、4自然段,想象、感悟雪中雪后的景象。
教学重点精读课文第3、4自然段,想象、感悟雪中雪后的景象。
教学难点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丽,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感悟“瑞雪丰年”的丰富内涵。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读中感悟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每到冬天,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能下场大雪,好痛痛快快地玩玩。
而农民伯伯们更是满心欢喜,因为瑞雪兆丰年呵!你们瞧,画面上的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瑞雪图》。
2.板书课题《瑞雪图》二、新授(一)精读感悟1.师:作者是如何描写这场大雪呢?2.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遇到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或者小组讨论。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4.师:作者是如何来描写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的景象?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来解决这些问题。
5.各小组选择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巡视。
6.师:请各小组代表发言,不完整的地方大家可以补充。
下雪前的天气变化有什么特点?(有风、很冷、布满铅云)7.早晨,天空布满了铅色的阴云。
中午,刮起了凛冽的寒风。
黄昏时分,又如何呢?(下起了大雪)8.这雪下得怎么样?(很大、很稳)9.师:你是如何知道雪下得很大、很稳?(鹅毛般纷纷扬扬一会儿)10.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11.师:到了夜里,万籁俱寂,我们又如何知道雪下得很大?(听到的)沙沙声咯吱声(听)12.我们该如何才能读出雪下得很大呢?(重点词语重读,放慢语速)哪读那些重点句子呢?怎么读?试一试吧。
教师适时鼓励。
13.生朗读。
14.师: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天放晴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派什么样的景象呢?15.小组合作流利,朗读第4自然段,挑选你觉得描写得很美的句子读一读,读后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用得巧妙?(1)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教师小结。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二 雪 瑞雪图》公开课教案_7

《瑞雪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瑞雪图》二、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瑞雪、骤然、幻映、彤云密布、万籁俱寂、极目远眺、粉妆玉砌”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顺序。
3、能够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三、教学重难点能够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重点、难点为同一个)重难点突破:成都为南方内陆城市,极少下雪。
就算偶有下雪,也与北方的雪大有不同。
因此,要让学生体会北方瑞雪的大而美是有一定困难的。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借助大量的图片,写作的背景以及激发学生的联想让学生感受到北方瑞雪的大而美,进而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四、教学准备教师:雪的图片、教学PPT学生:预习课文五、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引出课题师:同学们,今年的12月13号,有这样的一些内容霸屏了朋友圈,这是张老师截屏到的几张,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通过这些图片文字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师:一场小雪就给人们带来了这样的期盼和欢乐,那么,胶东半岛上的那场大雪,你们还记得吗?(记得)师:好,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瑞雪图》(板书课题)2、讲授新知师:上节课,我们扫清了字词障碍,了解了文章的结构,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胶东半岛上的这场雪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说)师:了不起,会概括,一下子就抓住了这场雪的特点。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胶东半岛这场大而美的雪。
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哪些段落描写了雪大呢?把你找到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用心读一读A:师:找到了吗?谁愿意和大家来交流生1:(课件出示随机出示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句子)师:(生读后)出示句子:黄昏时分,风停了,那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半空中降落下来。
师:你找到的是这句话,这句话中一定有一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这场雪的大,是什么?(鹅毛般,纷纷扬扬)师:鹅毛般和纷纷扬扬都形容了雪大,有什么不同呢?鹅毛般写出了什么?(雪花,雪片大)纷纷扬扬又写出了什么?(雪花密集,下的多)对,这场雪不仅大而且密,把你的理解带到句子中读出来!(生读)师:读的入情入境,谁也来试一试?(雪真大呀!)师: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雪大呢?谁来和大家交流生汇报师:不断降落的沙沙声,让我们体会到了雪的大。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二 雪 瑞雪图》公开课教案_2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瑞雪图》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以及“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等语言材料”。
这一学段的学生可通过不同的朗读形式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把重心放在以读为主,品味言语之美。
通过营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在言语实践中翕张。
【教材分析】《瑞雪图》是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让我们感受到了胶东半岛雪的大和美。
同时,由于本文产生的特殊年代,还赋予了文本自身独特的人文内涵。
因而,瑞雪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还让人们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和无限的希望。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丽,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2、通过品味词句,赏景悟情,在领悟情感的过程中,相机进行表达训练。
3、初步领悟“以动衬静”的写法,体会作者观察、写景的顺序。
【教学重、难点】品味文本语言之美,感悟雪中、雪后的景象,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读通读顺课文;自主阅读语文天地中的课文《雪》,增加对雪的感性认识。
【教学流程】课前三分钟:链接“雪花”,走近文本。
1、对于“雪”你还有哪些更多的了解呢?2、那你知道雪对于农作物有什么作用吗?3、背背有关雪的诗句。
【设计意图:南方的孩子对于雪大都是陌生的,课前通过读有关交流雪的知识,诵读雪的诗句,唤起学生的感知,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课前自学语文天地《雪》一文,谈雪对于农作物的帮助,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为感知瑞雪作铺垫。
】第二课时一、再现画面,初见雪景。
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峻青,初步游览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我们知道这并不是一场普通的雪,而是一场瑞雪。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二 雪 瑞雪图》公开课教案_0

学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凸显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教授《瑞雪图》一课,紧紧围绕单元主题“雪”进行学习,在同一主题下,层层感悟。将本单元
同一角度的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从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角度出发紧紧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
情,让语文课堂变得愈加生动、鲜活起来,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习能力创造条件。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孩子是四年级的学生。孩子们对冬天的雪并不陌生,虽然常见到雪,但学生喜欢雪
的主要原因在于“玩”上,打雪仗、堆雪人、掷雪球……因此他们很难静下心来去欣赏雪摄人心魄的 美,对这场雪的“应时”和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更难以体会,结合文本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我 确定这节课最重要的教学资源选择应落实在雪的美上,而它的大也是美的一部分,所以让学生逐步感 受雪的美和大定为教学的重点,雪的“应时”为难点。
从而培养学生的高度概括能力。] 过渡:晶莹的雪花开了,一朵朵一片片飘飘洒洒,像白色的精灵悄然而至。这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的
第一场雪。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手段,将一幅幅美丽的雪景图有机地整合起来,在舒缓音乐的映衬中,依
次呈现美丽的雪景画面,为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听觉的冲击,创设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唤醒学生对 雪的初步感受,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三)教学策略和方式: 整单元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雪”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在逐课阅读
的同时结合单元相关内容以及教师出示的资料体会学的重要含义层层感悟雪给人们带来的无限希望。 其标志是能否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因此单元内容的整合和拓展,教师处理资源的方式和方法, 都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所以在单元内容的选择和处理上,我从学生出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整合 单元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瑞雪图》第二课时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瑞雪图》第二课时教案第一篇: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瑞雪图》第二课时教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瑞雪图》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喜欢雪吗?生:喜欢2、老师也很喜欢雪,而且给大家把雪带到了教室,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出示雪的图片)3、看这些美丽的雪,你能想到哪些关于雪的四字词语?冰天雪地白雪皑皑冰雪聪明白雪阳春斗霜傲雪鹅毛大雪飞鸿踏雪风花雪月4、同学们的词语积累的很丰富,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瑞雪图》,谁还记得这遍课文主要讲的什么内容?生:本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评议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这场雪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5、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银白的大雪,去欣赏雪后的美丽景色吧!板书:瑞雪图读课题。
二、通读课文,理解课文一、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词句,描写了雪大,雪美,说说你的感受,做好批注。
生默读课文,找到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感受雪大,雪美,标出自己的感受,谁来汇报?1、我是从第2自然段知道的。
我从这句话感受到的。
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
从大片大片这个词感受到雪花很大,像鹅毛一样。
谁还从这句话感受到雪大的?我也是从大片大片感受到雪大的,大片大片的,就说明雪花很大,雪很多,像鹅毛一样。
我还从簌簌落落这个词感受到雪下得很大,通过预习我知道簌簌是雪落下的声音,如果雪小的话,就不会听到下落的声音,只有雪大的时候,像树叶一样大时,才会在落下的时候发出簌簌的声音。
2、那你怎么读才能读出雪大的感觉呢?大片大片和簌簌落落重点读,指名读,2人。
3、谁接着汇报?生:一会儿,地面上就发白了。
我从一会儿这个词感受到雪大的,一会儿,就说明时间很短,只有很大的雪,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使地面发白。
2 人4、说的很好,能够抓住表现时间很短的词来感受雪下的很大!那么一会儿,还可以换成什么呢?试着读一读?一瞬间,一秒钟,片刻,一眨眼,5、同学们的词语积累的很丰富,希望以后能用到你的写作当中去。
语文四年级上北师大版《瑞雪图》教案-2

“毛茸茸亮晶晶”等词语。比较枯枝被积雪压段的“咯吱”声与人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声的不同读法。
5、总结:通过语速语调的轻、重、缓、急表现人们雪后的愉悦心情。
6、根据老师的指导,有感情的读课文。说说这一部分用一个什么样的标题合适。(板书:景美人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积累语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句、段大比拼(展示自己积累的好句、段。)
3.听写生字新词。
二、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1.为课文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2.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学设计四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能比较流畅的通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2、课文,找到写“景物、人物”“色彩、声音”“静景、动景”的句子,读给老师和同学听。
3、读下面2组句子,说说哪句更好一些,为什么?
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银条儿。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雪球儿。
3、自读课文,想想这一段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4、总结:“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读得轻、快。“大片大片”“彤云密布”——读得厚重。“夜里……”——读得轻,脆。
5、师范读。生揣摩,再读。给本段课文加上小标题。(板书:雪大夜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105页填空题:雪后的景色,先写( ),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 );先写静,再写( );先写( ),再写近处。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二 雪 瑞雪图》公开课教案_7

北师大版小语第七册《瑞雪图》教学设计一、回顾旧知,梳理内容。
1、师: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以其轻盈的舞姿拨动着我们的心弦,让人不由心生爱意。
昨天我们也学了一篇有关雪的抒情散文,它是---《瑞雪图》2、回顾一下昨天梳理的课文内容,看画面说出你印象最深的一个词或一句话(出示ppt:雪前、雪中、雪后)师: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这漫天飞雪,以及如诗如画的雪后美景,去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
二、聚焦漫天飞雪。
1、带上金钥匙(ppt:读文--品句--悟情)2、品读3-6自然段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雪?3、汇报交流(预设:围绕这场雪下的十分大;特别急)4、品句:(随机出示)A“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有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
”B“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被枯枝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
”师:当你走进一篇文章,用心品读语言文字,便会在心灵与文章之间架起一座心桥,这时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学习了,而是成了让人心动的心灵对话。
这还是一场怎样的雪?(围绕“美”谈)C、“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师:厚重的雪,辽阔无边的天地,粉妆玉砌的世界,这是怎样壮丽的景象啊。
读——那山川、河流、树木……这壮丽的景象又是怎样地震憾人心啊,再读—那山川、树木……D、“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抓住“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这四个叠词,来体会银条儿和雪球的美。
)5、播放ppt感受如诗如画的雪后美景女生读---“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男生读--“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和雪球簌簌的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飞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6、师:多么有声有色有形有序的雪景啊!难怪当作者推开门看到这美丽的景象后:情不自禁地说----“呵,好大的雪啊!”7、当他看到: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时,他无比激动地说:(读)“呵,好大的雪啊!”8、当作者情不自禁地往雪地里走去,看到近处雪落枝头,美仑美奂他惊喜地赞叹道:(读)“呵,好大的雪啊!”9、师:当他看到的是在太阳映照下的随风飘扬的雪末儿时,他陶醉了,忘情地说:(读)“呵,好大的雪啊!”10、言为心声,看来美的文章真的能引起人情感的共鸣,就让我们把刚才这些情感送进字里行间,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二 雪 瑞雪图》公开课教案_8

《瑞雪图》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丽,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2、标画重点词句、品味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纷纷扬扬,万籁俱寂、极目远眺、粉妆玉砌、幻映”等词语的意思。
3、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作者观察、写景的顺序。
4、联系时代背景,理解“瑞雪”的含义。
教学重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如何描绘冬天的雪景,体会作者观察、写景的顺序,能够独立完成一篇雪景习作。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瑞雪”的含义,并拓展看图说话和写话训练。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文1、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2、讲述:四十几年前,在我国的胶东半岛上,下过一场大雪。
当时,正是自然灾害严重,农业欠收的时候,这时候下一场雪是多么的及时啊!著名作家峻青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写了一篇文章《瑞雪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生字词检测。
首先我来检测下上节课大家的生字词学习情况。
(ppt)全班同学一起读一遍。
三、概括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它要表达什么?谁能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四、理清层次。
接下来,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图表。
我们一起来完成。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下雪前,天气有什么变化?2、齐读课文,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板书:骤然变冷)由此可以看出主要写的是天气变化。
那么第二部分是那几段?说一下讲了什么?描写重点是什么呢?那么第三部分是那几段?说一下讲了什么?描写重点是什么呢?3小组合作,作者描写了不同时段雪的哪些不同形态?完成思维导图。
通过思维导图,我们知道了这场雪下的急,猛,并且这场雪预兆着来年的丰收。
那么为什么“瑞雪能够兆丰年”呢?五、动画视频为什么瑞雪兆丰年?学生观看动画视频《瑞雪兆丰年》总结:1.雪中含有农作物需要的养分。
2雪中的氧气就像跟农作物盖了一层被子,防止它们冻伤。
3.还能把很多害虫冻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雪图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色。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3.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雪大、景美、人欢,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出示课件,欣赏雪景
说一说,欣赏了雪景,大家有什么感受?
(三)学习课文,认识这场雪的特点
A.雪大。
1.出示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雪大的句子,画上横线,然后组内交流。
2.找得快的同学,尝试读一读,看能不能把雪下得大的气势读出来。
3.汇报交流。
(以中等生、学困生为主)
4.指导朗读。
(1)这么大的雪,作者是运用了哪些观察方法感受到的?(优等生)
板书:听、看
(2)雪花飘落,悄无声息,怎么能听到呢?谁能通过朗读把山村夜静的特点表现出来。
(优等生。
评价后介绍方法,全班齐读)
(3)指名朗读描写雪大的句子。
(中等生,学生评价)
(4)为了把雪大的特点表现出来,我们在朗读时应该突出哪些词语。
(学困生、中等生)
(5)分男女生朗读。
B.景美。
1.出示课件:
(1)自主学习,找一找、画一画,你从哪些语句中品味出雪景的美丽?
(2)为什么能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雪景的美丽?
2.自学。
3.汇报交流。
(1)由中下生汇报,(2)由优等生补充。
“推开门……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装玉砌的世界。
”(颜色美)
“看近处……银球儿”(形态美、静态美、挖掘叠词、儿化音的妙用)(3)“一阵风……彩虹”(动态美)
4.指导朗读:
(1)这么美的景色,我们怎样通过朗读,通过我们的声音表现出来?
(2)指名(优生)配乐朗读。
(评价)
(3)拓展:你还看到了雪后哪些壮丽景色?
(4)全班朗读。
(师评价)
C.人欢。
这么大的这么美的景色,最喜欢的首先是孩子了,作者的心情如何?为什么?
出示课件:背景资料。
如果是你,在这样的情况下,看到这场雪,你会说什么?
(四)作业
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项做一做。
1.搜集资料,了解“瑞雪兆丰年”的科学依据。
2.仿照《瑞雪图》按照一定的顺序,以《丰收图》为题,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