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合集下载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市区域卫生规划(2011-2020年)(2014年修订版)》的通知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市区域卫生规划(2011-2020年)(2014年修订版)》的通知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市区域卫生规划(2011-2020年)(2014年修订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9.21•【字号】绵府办函〔2015〕189号•【施行日期】2015.09.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正文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市区域卫生规划(2011-2020年)(2014年修订版)》的通知绵府办函〔2015〕18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科技城管委会,各园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市级有关部门: 《绵阳市区域卫生规划(2011—2020年)(2014年修订版)》已经市政府第66次常务会议审议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表:1.绵阳市区域卫生规划主要指标表2.绵阳市区域医疗卫生机构及床位现状及配置目标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5年9月21日绵阳市区域卫生规划(2011—2020年)(2014年修订版)前言为加快我市卫生事业发展,努力实现全市卫生资源的统筹与优化配置,规范全行业管理,适应科技城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建立服务川西北地区的高水平医疗卫生保障平台,促进健康产业发展,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参照《四川省2008-2020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4年修订版)》、《四川省“十二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川卫办发〔2014〕437号),结合《绵阳市2011-2015年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绵阳市卫生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特编制此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基本状况。

自然与社会经济。

绵阳地处四川省西北部,位于成都、重庆、西安“西三角”的腹心地带,是成都平原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川西北地区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总体规划

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总体规划

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总体规划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双中医发[2011] 2号双峰县中医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为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坚定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科学决策,抢抓机遇,实现医院建设和事业发展新跨越,为了更好地利用中医药特色优势,又好又快地建设和发展中医医院,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医院2011—2015年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医院发展现状双峰县中医医院于1964年6月建院,在各级政府及卫生中医药管理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现已发展成为双峰县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医疗、康复、科研、教学、中医特色浓厚的领头羊。

(一)医院发展背景医院占地23亩,建筑面积 10090平方米,编制床位300张,实际开放床位248张,年门诊量7万余人次,年住院病人万余人次。

病床使用率98%,现有职工347人(正式在编人员239人),其中,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90人,设有28个临床、医技、职能科室。

医院能够运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多种方法诊治各种常见、多发、疑难复杂病症。

治疗中风、心血管病、肝病、风湿病、皮肤病等有独特优势和疗效。

能够开展外科、骨伤、肛肠、妇产、眼、耳鼻喉、口腔等各科的高难度手术,其开展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腹腔镜微创手术、颅内肿瘤切除术、膀胱肿瘤切除术等技术项目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医院拥有万元以上大型设备C型臂X光机、6排全身螺旋CT、数字胃肠机、DR、大型彩色B超、腹腔镜、最新心功能、肺功能检测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颈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乳化仪、心电工作站、电脑牵引床、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等50余台(件)。

配有中医诊疗设备2百余万元,固定资产总值5千多万元。

近几年,在国家及省级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

现有重点专科5个,其中省级重点专科2个:心血管专科、骨伤科;市级重点专科3个:针灸科、肿瘤科、肺病科,针灸科已发展床位20余张,因中医特色突出、社会效益显着而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医院被评为娄底市示范中医医院。

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五年建设发展规划(2014—2019年)2014至2019年,是我院面对首府地区传染病防治严峻形势,强化传染病医疗救治和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加快建设发展的重要时期。

为了落实在新一轮医疗卫生改革中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的防治,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提升我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与服务功能,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首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特制定本建设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近5年来,我院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与亲切关怀下,全体职工精诚团结,更新观念,努力拼搏,勇于探索,医院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突出地表现在: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其规模、服务质量、服务能力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医院服务环境不断改善,人文化、人性化服务理念得以树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为医院的快速发展打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已成为首府地区重点的突发疫情医疗救治中心;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极大地促进了医院服务能力的提高;医学科研工作不断深入,有力地推动了临床医疗服务质量的优化;院内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较好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产生了良好的工作效益。

据统计,在各项医院建设发展的相关指标中,如固定资产总值、患者就诊率、1医院业务收入、副高以上技术职称比例、基本建设投入、临床诊疗指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等项数据上,都比上个5年规划建设时期有了明显的提高,品牌医院、龙头医院、学习型医院的建设新格局已基本形成。

在取得又好又快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院总体医疗服务水平同区外省会城市中同类先进医院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与建设现代化综合性传染病专科医院目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任重而道远;与首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

主要是:临床服务领域仍窄,高层次创新专业人才匮乏,高精尖适宜的先进设备缺无,学科建设不足,院内控制制度建设与管理水平仍需提高,医院规模难以满足首府地区实际需要,等等。

医院专科建设发展规划(2011年-2016年)

医院专科建设发展规划(2011年-2016年)

宁洱县人民医院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全面改革,医院面临着严峻挑战。

我院必须提高以技术含量为主的医疗服务质量,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得到巩固和发展。

为了提高医院整体水平,体现医院特色,展示医院优势,必须坚持“科技兴院”方针,实施重点专科建设,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医疗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功能。

为此,特制定我院三年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一、重点专科建设的现状(一)重点专科建设取得较大成效我院积极进行重点学科的申报,申请建立1个市级重点专科(麻醉科)。

通过加大对重点专科政策倾斜、设立独立病区、合理的科室布局、设置专项资金、购置医疗设备、培养人才等,在人、财、物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兑现对重点特色专科的奖励,我医院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医疗技术整体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学术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我院学术队伍建设正向规范化、制度化的之路发展。

在学科、学术带头人的遴选和管理、选聘等方面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制度,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初步建立了学科、学术带头人遴选机制,在重点专科范围遴选、推荐了一批学术带头人,根据不同的学科层次和类别赋予相应的权限和职责;(2)实施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着力培养和稳定现有人才;积极培养、引进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重点专科现有带头人1人、各类骨干30人的医院人才“金字塔”构架。

二、专科科建设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坚持把专科建设作为一项基本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办院理念,遵循医学发展规律,坚定不移地把“科研兴院、人才强院”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坚持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质量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将宁洱县人民医院办成以医疗服务为主,教学、科研水平较高,名符其实的二甲级医院,使医院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居省内领先,跨入市级有较高知名度较强实力的先进行列。

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前言我院是广州地区唯一一家集医疗、临床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

得益于国内三大空港之一的白云国际机场的辐射效应和北广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院业务增长迅猛,为了进一步规范医院的管理,促进医院业务全面持续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中的独特作用;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和《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决定制定《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是在各科室、职能部门发展规划和医院“十二五规划(初稿)”的基础上,拟定出《规划》的讨论稿,提交医院办公会议讨论、论证后制定出来的,本《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医疗、教育、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医院中西医结合文化建设等方面。

医院现状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名花都区中医院,2008年7月正式启用现名)为广东省示范中医院,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医院,是广州地区唯一一家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

也是广州市花都区中医药工作的龙头单位,为花都区2003年成功创建广州地区第一个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院总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4.6万平方米,全院员工833名,含卫技人员683名,其中高级技术人员55名(正高5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42名,硕士学历以上67名(含博士5名)。

开放病床500张,设备总值超亿元。

预计2010年度,我院年门诊量超过85万人次,住院病人量超过2万人次。

在各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医院近几年来发展迅猛,已从同级医院中脱颖而出,业务量在广州地区中医系列医院中名列前茅,为全省医疗卫生系统所瞩目。

2009年3月,我院被广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广东省中医名院”,并顺利通过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

高等中医药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的思考

高等中医药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的思考

高等中医药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的思考摘要以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为基础,结合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当前形势下高等中医药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等。

关键词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信息化;计算机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3-0081-03thoughts on reform of computer courses in higher institutions of chinese medicine//guo fengying, han aiqing,zhang weiwei, tang yanabstracts based on research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omputer teaching in higher institutions of chinese medicine, proposed several points on the computer teaching reform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cluding teaching content, mode of teaching, and mode of studying.key words higher institutions of chinese medicine;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computer teaching reform 2010年,教育部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

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国中医药法监发〔2012〕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中医药标准化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作用,引领和支撑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我局编制了《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作为“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指导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依据。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11月16日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中医药标准化“十二五”时期及长远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本规划纲要,主要阐明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战略目标、明确工作重点,是未来十年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行动纲领,是建立完善中医药标准体系和中医药标准化支撑体系的基本依据。

一、背景标准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标准化已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深刻影响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成为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

“十一五”时期,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推进了中医药标准化战略,制定实施了《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2006—2010年)》,着力推动中医药标准体系和中医药标准化支撑体系建设,有效应对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严峻形势,较好地调动了全行业各方面力量和资源,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有了更好、更快、更大的发展。

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目录序言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二、主要任务(一)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二)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大力开发医药卫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四)加强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五)统筹推进其他各类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制度与机制创新(一)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二)建立全科医师制度(三)建立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管理制度(四)完善村级卫生人员管理制度(五)建立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化制度(六)强化医药卫生人才投入机制(七)创新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八)创新医药卫生人才使用评价机制(九)创新医药卫生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十)创新医药卫生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四、重大工程(一)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支持计划(二)医学杰出骨干人才推进计划(三)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工程(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五)医师规范化培训工程五、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二)落实重点任务(三)建立评估机制(四)营造良好环境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撑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制定本规划。

序言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

医药卫生人才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医药卫生人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质量不断提高,人才结构得到改善,人才效能明显提高。

2009年我国卫生人员总量已达778万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75人、注册护士1.39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0.53人。

然而,面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任务,以及国际人才竞争的新特点,我国医药卫生人才总量仍然不足,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结构和分布尚不合理,政策环境亟待完善,特别是基层卫生人才严重短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医院2011年搬迁发展规划

医院2011年搬迁发展规划

定远县总医院新区整体搬迁及发展规划定远县总医院新区将于2011年7月正式搬迁投入使用,为了做好新区搬迁后我院各项工作的顺利衔接,院部召开了新区搬迁工作筹备专题会,听取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新区搬迁、发展规划梳理如下:1、成立肿瘤中心项目负责人:王远近医疗组成员:段明刚、葛连云、高传发、杨孝和、高先凤、严璟负责人员配置、培训和岗位设置等。

设备组成员:杨爱军、陆忠宏负责对科室所需设备的采购、管理等。

项目具体承办人:严璟办结期限:2011年5月2、成立心血管中心和ICU项目负责人:王远近医疗组成员:段明刚、葛连云、高传发、杨孝和、高先凤、马新民负责人员配置、培训和岗位设置等。

(针对患者数量较多的情况,开设两个病区的可行性,以及重症监护ICU的建设工作)设备组成员:杨爱军、陆忠宏负责对科室所需设备的采购、管理等。

项目具体承办人:马新民办结期限:2011年5月3、加强神经内科建设项目负责人:王远近、范明勇医疗组成员:段明刚、葛连云、高传发、杨孝和、高先凤负责科室划分、人员配置、培训和岗位设置等,要融入西医治疗、中医康复一体化设备组成员:杨爱军、陆忠宏负责对科室所需设备的采购、管理等。

项目具体承办人:葛连云办结期限、2011年5月4、胸外科建设项目负责人:王远近、范明勇医疗组成员:段明刚、葛连云、高传发、杨孝和、高先凤、汤宗尧负责人员配置、培训和岗位设置等。

设备组成员:杨爱军、陆忠宏负责对科室所需设备的采购、管理等。

项目具体承办人:汤宗尧办结期限:2011年5月5、大五官科建设项目负责人:王远近、范明勇医疗组成员:段明刚、葛连云、高传发、杨孝和、高先凤、胡运东、高学军、王进。

负责科室整合、人员配置、培训和岗位设置等。

设备组成员:杨爱军、陆忠宏负责对科室所需设备的采购、管理等。

项目具体承办人:胡运东、高学军、王进办结期限:2011年5月6、内镜治疗,重点加强妇产科腔镜治疗技术项目负责人:王远近、范明勇医疗组成员:段明刚、葛连云、高传发、王晓琴、项东玉负责做好各项相关工作。

医院十年发展规划

医院十年发展规划

医院十年发展规划医院十年发展规划(医务处)(2011年-2020年)2011至2020年是我院承前启后、积极迎接等级医院复评审、进一步提升我院影响力的重要时期,为切实加强医院建设,保证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按照医院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医务处结合我院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院2011至2020医院建设发展规划。

一、战略目标把握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机遇,顺应时代要求,凝聚全院意志,进一步完善与加强医院管理、人性化医疗流程、高水平科技创新、低成本高效经营,进一步增强医院的品牌、声誉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和综合实力,使我院的医教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文化建设和管理水平等各个方面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发展为区域性医疗中心。

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与提高(一)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深入开展医院等级复评审工作。

2007年1月我院经卫生局评审,成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

这一荣誉,成为鞭策我们不断进取的重要推动力,对医院发展影响巨大。

2011-2020年期间我们将会迎来两次2、建立医疗纠纷的早期干预机制,对医疗纠纷做出预应性反应,逐步建立医院安全文化,将医疗纠纷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在5年后床位增加的情况下,医疗赔偿不会大幅度上升。

3、建立和完善公正、公平的科主任医疗考核体系,督导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工作,提高环节质量;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监控和管理;指导科室细分和合并,对病人多、高级职称人员多、有发展潜力且适合细分的科室,走专科化发展的道路,进一步做细做精。

对力量相对较弱,专科特点不明确的科室进行整合,集中力量做强做大,使科室发展适应医院发展的需求。

4、扩展医院床位,力争10年内达到1500张,建立妇儿医疗中心,成立“院中院”,5年内妇产科、儿科总床位数达到300张,鉴于目前各科医护人员,尤其是年轻医师过早步入专科,对于个人成长发展并非是件益事,建议采取“大科系模式”,设立科系主任,专科间的低年资医师进行轮转,全面提升各级医师的诊疗水平。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为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护理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根据“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以及《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结合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现状“十一五”时期,是卫生事业发展非常不平凡的5年,也是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时期。

经过5年的努力,全面完成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公布了《护士条例》,依法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加快专科护理骨干培养,不断提高护理科学管理水平。

特别是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护理事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护士队伍数量大幅度增加。

截至“十一五”末,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05万,较2005年增长了52%,是历史上护士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

每千人口护士数从2005年的1.06提高到2010年的1.52。

医院的医护比由2005年的1:0.97提高到2010年的1:1.16。

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医护比达到1:1.36,二级医院达到1:1.13,医院医护比例倒置问题逐步扭转。

我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总数的51.3%,护士队伍从以中专为主体转向中专、大专、本科多层次教育的方向发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卫生部要求,大力开展重症监护、急诊急救等领域的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各级各类医院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抓手,推行以改革护理服务模式、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核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疾病谱变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护理服务不断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服务领域逐步向家庭、社区延伸,在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解读《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

解读《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日前,卫生部发布《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为今后10年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设定了总体目标。

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指出,国家人才规划纲要提出了12个重大人才工程,其中包括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

在卫生人才规划中有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支持计划、医学杰出骨干人才推进计划、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工程、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医师规范化培训工程等5个重大人才工程。

要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通力合作,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载体,推进卫生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开创卫生人才工作新局面。

1255万与10万,卫生人才发展重量也重质虽然我国卫生人员总量在2009年已达778万人,但面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医药卫生人才总量仍然不足。

正因如此,《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到2015年,卫生人员总量要达到953万人,比2009年增长175万人;到2020年,卫生人员总量达到1255万人,比2015年增长302万人,人才规模才能基本满足我国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

支持培养、引进高水平临床人才、研发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也体现在《规划》的制定中。

《规划》确认:在国家优先发展学科和国际科技前沿领域,重点支持100个优秀创新团队。

加大对重点单位、重点科研基地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

建立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信息库,搭建将人才送出去和引进来的国际人才服务平台。

到2020年,医药卫生科研人才总量达到10万人。

以提升医学创新能力和医疗卫生技术水平为核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学杰出人才,培养一批高技能专业技术骨干人才。

到2015年,培养造就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卫生监督、卫生管理、中医药、食品药品与医疗器械监督等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6.2万人;到2020年,培养和引进9.6万人。

培训紧缺人才,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最迫切的目标《规划》强化了公共卫生的政府职责,按照逐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需要,以培养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精神卫生、妇幼保健、应急救治、采供血等专业人员为重点,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当前,医改不断深入,医院所处的政策环境在持续、剧烈变化,同时,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对权益的诉求在明显增强,外部形势的复杂性需要我们有思想准备,从医院自身来说,新门诊病房综合大楼正在施工,XX 区分院马上要铺开建设,资金压力不言自明,另一方面现有科室技术骨干年龄结构不合理,后备的年轻业务人才不足,专业建设不平衡,能独挡一面的科室带头人满足不了需要,业务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医院中长期发展的瓶颈,同时收入结构不合理,药占比居高不下,这些都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危机感。

在这种形式下,正视机遇与挑战,科学合理地制定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树立医院未来定位,以对将来的任务有一个清醒明确的认识,显得十分重要。

为了顺利地推进这个规划,实现我们的目标,大力加强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也是这个中长期规划的重要内容。

同时,医院是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也是非营利性的带有公益性质的机构,有其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

因此,实现患者、医院与医院职工三者的和谐共赢,作为将来的一个多力方向,是社会进步的要求。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破除阻碍医院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拓宽推进医院发展的新思路,营造促进医院发展的新环境,实现业务发展、管理先进、医患和谐、职工幸福,具体来说,就是实现以下几个目标:1、在业务能力建设方面,从纵向来说,向现行三甲医院的标准靠拢,提升技术水平,争创三甲医院,从横向来说我们要在省内县级医院中,跻身第一梯队,业务收入保持现有增长速度,做大做强。

2、医院运营水平大幅提升,管理精细化,后勤专业化,不断降低行政成本,降低单床位水电消耗。

3、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继续推进慢病防治,食管癌普查等惠民医疗项目,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便利和实惠。

4、职工收入稳步增长,临床医技工作强度降低,工作环境改善,招聘制医护人员实现同工同酬和同等政治待遇。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

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为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护理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根据“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以及《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结合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现状“十一五”时期,是卫生事业发展非常不平凡的5年,也是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时期。

经过5年的努力,全面完成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公布了《护士条例》,依法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加快专科护理骨干培养,不断提高护理科学管理水平。

特别是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护理事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护士队伍数量大幅度增加。

截至“十一五”末,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05万,较2005年增长了52%,是历史上护士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

每千人口护士数从2005年的1.06提高到2010年的1.52。

医院的医护比由2005年的1:0.97提高到2010年的1:1.16。

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医护比达到1:1.36,二级医院达到1:1.13,医院医护比例倒置问题逐步扭转。

我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总数的51.3%,护士队伍从以中专为主体转向中专、大专、本科多层次教育的方向发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卫生部要求,大力开展重症监护、急诊急救等领域的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各级各类医院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抓手,推行以改革护理服务模式、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核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疾病谱变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护理服务不断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服务领域逐步向家庭、社区延伸,在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为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护理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根据“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以及《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结合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现状“十一五”时期,是卫生事业发展非常不平凡的5年,也是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时期。

经过5年的努力,全面完成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公布了《护士条例》,依法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加快专科护理骨干培养,不断提高护理科学管理水平。

特别是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护理事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护士队伍数量大幅度增加。

截至“十一五”末,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05万,较2005年增长了52%,是历史上护士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

每千人口护士数从2005年的1.06提高到2010年的1.52。

医院的医护比由2005年的1:0.97提高到2010年的1:1.16。

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医护比达到1:1.36,二级医院达到1:1.13,医院医护比例倒置问题逐步扭转。

我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总数的51.3%,护士队伍从以中专为主体转向中专、大专、本科多层次教育的方向发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卫生部要求,大力开展重症监护、急诊急救等领域的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各级各类医院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抓手,推行以改革护理服务模式、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核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疾病谱变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护理服务不断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服务领域逐步向家庭、社区延伸,在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卫人发〔2011〕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经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二日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目录序 言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二、主要任务(一)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二)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大力开发医药卫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四)加强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五)统筹推进其他各类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三、制度与机制创新(一)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二)建立全科医师制度(三)建立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管理制度(四)完善村级卫生人员管理制度(五)建立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化制度(六)强化医药卫生人才投入机制(七)创新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八)创新医药卫生人才使用评价机制(九)创新医药卫生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十)创新医药卫生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四、重大工程(一)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支持计划(二)医学杰出骨干人才推进计划(三)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工程(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五)医师规范化培训工程五、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二)落实重点任务(三)建立评估机制(四)营造良好环境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撑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制定本规划。

序言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

医药卫生人才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医药卫生人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质量不断提高,人才结构得到改善,人才效能明显提高。

2009年我国卫生人员总量已达778万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75人、注册护士1.39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0.53人。

卫生部关于印发《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卫生部关于印发《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01-06 17:38:03卫医政发〔2011〕9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促进护理事业在“十二五”时期健康发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结合当前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现状,我部组织制定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doc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为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护理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根据“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以及《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结合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现状“十一五”时期,是卫生事业发展非常不平凡的5年,也是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时期。

经过5年的努力,全面完成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公布了《护士条例》,依法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加快专科护理骨干培养,不断提高护理科学管理水平。

特别是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护理事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护士队伍数量大幅度增加。

截至“十一五”末,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05万,较2005年增长了52%,是历史上护士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

每千人口护士数从2005年的1.06提高到2010年的1.52。

医院的医护比由2005年的1:0.97提高到2010年的1:1.16。

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医护比达到1:1.36,二级医院达到1:1.13,医院医护比例倒置问题逐步扭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十年发展规划(医务处)(2011年-2020年)2011至2020年是我院承前启后、积极迎接等级医院复评审、进一步提升我院影响力的重要时期,为切实加强医院建设,保证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按照医院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医务处结合我院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院2011至2020医院建设发展规划。

一、战略目标把握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机遇,顺应时代要求,凝聚全院意志,进一步完善与加强医院管理、人性化医疗流程、高水平科技创新、低成本高效经营,进一步增强医院的品牌、声誉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和综合实力,使我院的医教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文化建设和管理水平等各个方面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发展为区域性医疗中心。

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与提高(一)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深入开展医院等级复评审工作。

2007年1月我院经卫生局评审,成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

这一荣誉,成为鞭策我们不断进取的重要推动力,对医院发展影响巨大。

2011-2020年期间我们将会迎来两次三甲医院的复审工作,这将成为未来十年我院管理工作的重心,为此我们要切实加强医院管理,深入开展“三甲”评审准备工作,持续改进,提高医疗质量,对照复审标准,逐条落实,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全面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力争在2011年医院等级评审中以最优异的成绩通过三甲复审,进一步提高医院办院层次。

(二)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质量,全面保障医疗安全。

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加强医疗及护理质量控制,尤其是对医疗核心制度的开展情况进行督察,加强病案质量和处方管理及常规医院感染监测及疫情管理工作,做好医疗投诉案例的剖析制度,加强医患沟通教育及制度落实,树立医疗安全意识,防范医疗纠纷,加强对外医疗协作,提高医院影响力,推动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应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院应急能力建设,开展应急演练工作,提升医院参与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三)医院建设发展规划意见1、建立和完善科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考评办法,有计划地安排医疗管理重点工作并使其常态化,使医院的各项关键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2、建立医疗纠纷的早期干预机制,对医疗纠纷做出预应性反应,逐步建立医院安全文化,将医疗纠纷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在5年后床位增加的情况下,医疗赔偿不会大幅度上升。

3、建立和完善公正、公平的科主任医疗考核体系,督导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工作,提高环节质量;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监控和管理;指导科室细分和合并,对病人多、高级职称人员多、有发展潜力且适合细分的科室,走专科化发展的道路,进一步做细做精。

对力量相对较弱,专科特点不明确的科室进行整合,集中力量做强做大,使科室发展适应医院发展的需求。

4、扩展医院床位,力争10年内达到1500张,建立妇儿医疗中心,成立“院中院”,5年内妇产科、儿科总床位数达到300张,鉴于目前各科医护人员,尤其是年轻医师过早步入专科,对于个人成长发展并非是件益事,建议采取“大科系模式”,设立科系主任,专科间的低年资医师进行轮转,全面提升各级医师的诊疗水平。

5、我们应该意识到康复专业的发展优势,医院应该加大康复专业的投入,力争5年内申报国家级临床康复基地并通过评审。

提前做好医院等级复评审前的准备工作,待人员培训完毕后,立即进入申报阶段。

6、随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健康体检将成为增加医院收入的又一重要来源,医院应扩建高水平的体检中心,培养高素质的体检人员,购置高精尖的体检设备,改造服务流程。

7、加强传染病管理,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

规范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的管理,做好感染科建设工作,越是相对薄弱的科室医院越应该加以关注,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医院整体同步发展,必要时可以由院外引进人才。

8、加强预防保健的建设与投入,尤其是妇女儿童保健、心脑血管疾病保健及预防等。

充分发挥预防保健科的职能,建立体检--保健--防病--治病的整体医疗体系。

9、建立医疗信息共享系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搭建信息平台,使医疗中的错误和成功均能在全院共享,避免类似的错误重复发生,同时也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建立非惩罚性医疗差错和医疗安全隐患自愿报告体系。

从差错和隐患中寻找质量问题,逐步建立全员医疗安全文化。

10、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对临床工作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对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在晋升职称前要求外出进修,将个人职业生涯与医疗质量融为一体,建立专业人员技术档案库。

11、建立服务对象满意的评价体系:在医院内部实行内部顾客管理方式,逐步建立服务对象满意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三、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一)学科建设的现状分析1、现状分析(1)重点学科目前我院尚无省市级重点学科5个院内重点学科为麻醉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骨科。

(2)重点实验室无2、主要问题学科定位不清晰,建设分散,缺乏中长期建设规划和建设目标;学科建设重点不突出,缺乏在国内、市内有影响力的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群;部分临床科室重医疗,忽视学科建设,人才梯队不合理,人力资源不足,有影响力的新技术、新项目开展较少;部分学科带头人对本学科定位不准确(临床、教学、科研、管理),工作重点不突出。

(二)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1、建设目标深入贯彻“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医院管理理念,切实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努力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使部分学科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

(1)提高基础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各学科医疗技术水平大幅提高,重点扶持优、特专业,树立学科建设标杆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我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着力各科室临床路径建设、各种核心制度落实、人才队伍建设在内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2)鼓励科学研究,提高医院影响力。

注重项目申报,通过科研获奖和高等级杂志发表文章等方式来扩大我院的影响力,力争10年内发展5个市级重点学科,2个以上学科在市内处于领先,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科”发展战略,提升我院的影响力,力争1个学科在国内进入先进行列。

通过科研营造一个学习型的医院文化氛围,支持更多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

(3)临床教学是我院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教学与医疗相长也是我院发展的特色之一,通过开展临床教学工作,系统的培养我院医师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夯实我院医技人员的基本功。

力争10年内成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三所以上211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医院。

(4)医院管理在医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学科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2、主要任务(1)学科调整和结构优化围绕我院建设目标,紧密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按四个层次分级进行学科建设。

第一层次为重点学科,包括2个市级重点学科、3个市级重点专科和10个医院重点学科。

第二层次为重点培养学科,由于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发展不平衡,未能入选医院重点的学科,如皮肤病学、病理学;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学科,包括眼科学、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等学科。

第三层次为成熟学科,医疗技术比较成熟,业务开展和收入比较稳定,但与市内和周边医院比较没有特色和明显优势的学科,如消化内科、内分泌科、耳鼻喉科等,第四层次为跟随学科,这类学科人才相对不足,学科定位不准确,临床和科研任务较轻,特色不鲜明,如中医科等。

学科调整要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慎重区别和对待现有的传统学科、基础学科、特色学科、优势学科,解决学科建设中低水平重复和小而全等问题,实现学科优化升级,形成学科间资源共享、相互关联以及特色与优势明显的学科群。

(2)人才梯队培养①加强以“爱岗敬业、求实奉献”为核心的人才队伍建设,特别要加强中青年业务人员的医德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

②根据我院学科结构和体系,针对各学科的特点和发展水平,结合我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按四个层次分级建设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学科梯队。

③加强对内人才培训,通过学科建设培养一批学术骨干,储备一批未来的学科带头人,以保障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外人才的引进力度,采取适当政策,对一些发展前景好的学科,有针对性引进高层次人才。

(3)形成一批有特色的学术研究方向,取得一批重大成果重点学科至少应有3个以上明确、稳定、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其中市级重点学科至少应有1个研究方向处于本学科国内先进水平;市级重点专科和院级重点学科至少应有1个研究方向在京津地区处于先进水平。

重点培育学科至少应有2个以上明确、稳定、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其中至少有1个研究方向通过3-5年建设在市内处于先进水平。

成熟学科至少应有2个以上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

(4)加强学位点建设,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学位点建设不仅体现着我院的办学层次,而且体现着我院的办学水平和实力。

通过10年建设,力争10年内发展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博士点2个,硕士生导师50名,博士生导师10名。

(5)提高本科教育的质量①瞄准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改革培养模式。

在“加强基础、提高素质、保证核心、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原则指导下,实施新的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工作。

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和设计性实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有益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活动,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③大力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改变和改进原有“专业教育”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成果展评活动,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④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培养和引进一大批高水平人才,形成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并通过科研拓宽学科建设经费投入渠道,改善工作条件,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培养高水平人才。

⑤学科建设与实验室建设紧密结合,在强化双基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建成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重点实验室,为学科建设服务。

⑥鼓励开展教学研究和撰写教学论文。

(三)学科建设的政策与保障措施1、深化医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和促进学科建设(1)加强具有学科优势的研究所或研究室的建设,并注意整合全院的研究力量,形成合力进行重大课题和项目的可持续攻关研究。

研究所或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只配备少数研究骨干和管理、服务人员,多数兼职;以研究项目为纽带,实行开放性、灵活性的运行机制;招聘和吸收院内外的研究力量,集中精力攻关,占领学术制高点。

(2)完善与学科建设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与模式。

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尽快建立起以责、权、利相结合为原则,以目标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调控机制,建立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准则的运行机制,使学科建设走上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