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第三稿
(完整word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部2012年3月目录序言 (1)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2)第一章现状与挑战 (2)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2)第三章发展目标 (3)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5)第四章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5)第五章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7第六章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9第七章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12)第八章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14)第九章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16)第十章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 (17)第十一章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19)第三部分行动计划 (21)第十二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 (21)第十三章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 (22)第十四章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 (24)第十五章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行动 (25)第十六章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 (26)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29)第十七章加强组织领导 (29)第十八章完善政策法规 (29)第十九章做好技术服务 (30)第二十章落实经费投入 (31)实施 (33)序言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
中学信息化工作三年发展规划方案模版(二篇)
中学信息化工作三年发展规划方案模版大溪边乡中心小学信息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为了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建设,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在未来的三年中,始终坚持以“___”统领学校工作全局,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未来的三年内,主要将围绕校园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三大目标进行,把校园信息化建设作为基础性的工程,把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把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在现有的基础上加紧工作,使我校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再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校现代教育现状近几年来,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电化教学设备、各种教学仪器装备均有所改进。
学校已构建了校内电话通讯系统、校园网络系统、电___制的校园音响系统。
学校教育信息网也已建成现已日趋成熟和完善。
学校建有___个计算机网络教室,___个多媒体教室,模式一教室一个,能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
所有计算机均通过局域网,接入互联网,有良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我校学生从三年级起就开设《信息技术课》。
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将网络资源与多媒体课件用于各学科教学,要求___周岁以下教师都能自制课件用于教学实践。
近年来,学校始终重视抓好队伍建设。
现在,教师们大多数均已通过区级计算机过关考核。
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三年发展目标硬件建设目标:在今后三年的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积极地建设好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建设以下几个方面:1.进一步做好校园网的改建与扩建工作,并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更新校本部与三点一园信息化配套设备,不断完善老师电子阅览室和电子备课室的设施,为师生获取信息制作课件提供便利。
2、对现有的计算机教室和多多媒体教室适时地维护与改造,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更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
最新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三年规划
XX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三年规划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结合我镇实际,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地进行教师培训、开展教研活动,为实施教育现代化打好基础。
一、成立教育信息化管理发展领导小组组长:XX副组长:XX成员:XX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导处,由教导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具体实施。
二、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扎实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二)具体目标1.硬件建设优化基础设施,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装备的投入,增添电子白板,建设功能完善的网络中心、网络教室和课件制作中心等。
2.软件建设(1)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资源库。
“统筹规划、分工合作、共建共享”,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一线教师的作用,健全资源建设、应用、管理制度,制定教学资源征集、筛选、开发和奖励等措施,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资源建设的积极性。
(2)逐步购置必要的网络管理、教学应用软件,以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
(3)完善校园网建设,提高数字化校园水平,建立教师教研博客,加强网络教研。
3.队伍建设(1)加强对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培训,提高教师驾驭信息化的水平。
加强现代化语训设备的使用和电子白板等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开展课件制作比赛,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信息技术比赛。
(2)以活动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坚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优秀课件和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和应用能力。
三、具体措施1.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推进教育教学现代化(1)为了有效促进研究工作的开展,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有计划地开展业务培训,以点带面,提高教师课件制作水平;通过评比、评优等活动收集本校教师的自制课件,使学校资源库的内容更加丰富,本地资源库要加强管理、合理使用。
202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4篇)
202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全面____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结合县教育现代化的创建工作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打造大屯中学校数字化校园。
二、总体目标: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达到三个转变,即:转变学校管理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学校教育信息化平台。
三、具体工作落实:(一)硬件环境建设良好的硬件环境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基础,目前学校已有的硬件要用好、用足,同时,还准备添置多媒体设备,做到平均每个班级都有一台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满足教师的需求。
在课余时间开放学校的微机室,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使用计算机,保证学生的上网时间。
为进一步鼓励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每个办公室摆放一台电脑,供教师备课、教学使用。
逐步购置部分正版软件,推进学校的软件正版化工作。
(二)资源建设教学资源是教师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学校的教育资源建设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一环,本学期将逐步完善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鼓励教师将好的教学资源上传至校园网络资源库,使学校内所有的教学资源得以共享。
同时将学校现有的较优秀的教学课件上传教育网,为推进区域内的资源库建设发挥我们的一些作用。
逐步按学科、年级购买教学资源软件,不断充实学校的教学资源库。
(三)网站建设学校网站是学校对外宣传、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
本学期加强学校的校园网络的网站维护。
逐步实现学校的无纸化办公。
在网站建设的同时,将网站的内容添加、维护落实到人,保证校园网站信息的更新速度及质量。
(四)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信息运用的主体,近期学校一要加强教师的信息化理论和实践的培训,重点落实于学校网络的建设和应用。
二要加强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水平,进一步加强学校网络管理员和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培训,使学校的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
为进一步达到教师计算机培训的成果,鼓励各教研组结合各自学科特色建立教师主页,使网络成为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作者:序言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2年第04期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
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
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必须充分认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全面部署、加快实施,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现状与挑战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向全国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已不同程度地建有校园网并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信息终端正逐步进入农村学校;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教育管理信息化初见成效;网络远程教育稳步发展,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旨在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为此,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实施目标、主要任务、实施策略、重点领域等方面,结合当前的教育信息化现状,对其进行探讨。
一、实施目标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在新技术新应用的基础上,实现教育与信息深度融合,满足现代化、多元化、个性化教育的需要。
具体包括:1.构建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全面覆盖和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普及;2.推进现代远程教育,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3.推动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4.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教育品牌,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字教育领域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二、主要任务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目标,需要开展以下主要任务:1.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设施的覆盖率、普及率和服务质量,广泛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建设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2.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注重发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促进其全面发展,通过信息化手段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打造学习社区,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优化和提升。
3.推进教育信息化与现代产业结合,加强学校与行业之间的合作,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机会,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加强教育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具有信息化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在信息教育领域有广泛影响力的教育人才,激发教师的教育创新热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实施策略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目标,需要发挥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作用,确立科技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为发展方向,实施以下策略:1.制定政策,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促进政府、企业、学校、家庭共同参与这一事业。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作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2016年第07期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和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全面深入推进“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分析“十二五”以来,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发布和首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加强顶层设计、多方协同推进,以“三通两平台”为主要标志的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全国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已达87%,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80%;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日益丰富,信息化教学日渐普及;全国6 000万名师生已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探索网络条件下的新型教学、学习与教研模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水平日渐提高,资源服务体系已见雏形;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学生、教职工、中小学校舍等信息的基础数据库,并在应用中取得显著成效;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国教师、校长和教育行政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与能力显著增强。
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也都取得丰硕成果,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等领域结合各自需求,在扩大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涌现出一批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改革发展问题的应用典型,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在总结工作进展和成效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与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深度应用、融合创新的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
思想认识尚需深化,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力度有待加大。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开发展目标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各级各类教育的数字资源日趋丰富并得到广泛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资源建设机制不断完善,数字鸿沟显著缩小,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环境基本形成。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和社会力量的作用,面向全社会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建设便捷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
充分依托公共通信资源、地面网络与卫星网络有机结合,超前部署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教育信息网络,实现校校通宽带,人人可接入。
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进一步整合和集成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覆盖全国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管理信息体系,教育决策与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学校管理信息化应用广泛普及。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独特优势,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创新不断深入,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
发展任务2020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1.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配置与应用水平。
根据各学校不同情况从以下主要维度确定发展基线和年度规划:(1)各种信息化设施和资源的可获得性;(2)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教师教育技术运用力、专业人员支持力;(3)师生、家长对信息化应用的满意度。
2.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取得突破。
根据各学校不同情况从以下主要维度确定发展基线和年度规划:(1)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习惯;(2)知识呈现方式、教学评价方式、组织差异化教学等方面的变化;(3)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方面的改变。
3.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主要维度包括:(1)使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意愿;(2)运用信息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自律性。
行动计划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
教育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
教育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第一篇:教育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教育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一、学校信息化现状1.2012年我校迁入了新校址,校园网也相应建成,并且实现了“班班通”建设。
2.老师办公室都配备和可以连接网络的电脑,专任教师达到每人1台电脑,而且统一了配置,但是随着网络终端的不断增加,随着软件的不断升级,大部分老师的计算机出现了网络运行缓慢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3.1—6年级开设25个教学班,专用教室和功能教室17个(音乐2计算机2美术1劳技1舞蹈1写字1科学1图书阅览室1录播教室1资源教室1少队室1医务室1体质测试室1心理咨询室1,校园电视台1;综合活动室2)。
4.学校现有学生电脑室2个,电脑80台,流动电脑室1个,笔记本电脑40台,达到生均1台/10人,教室、专室全部电子白板、实物投影,校园广播系统覆盖校园,生均教学仪器达标,资产值754万元,生均8107元。
5.干部、教师具备较好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专任教师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全部经过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能独立制作课件,能熟练使用资源库上传、下载资源应用于教学,能熟练搜索使用网络资源,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交流、研讨。
6.校园基本实现了视频全监控,尤其是操场、大门口等重要场所。
7.网管员经过专门培训,对网络管理、网站建设、设备维护、各种应用系统使用比较熟悉。
二、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情况1.网站建设。
我校已经建有自己的网站,挂靠在密云县信息中心的服务器上,从而方便了校外对网站运营的管理和访问(网址:)。
网站的访问速度比较流畅,运营也比较便利。
内容涵盖管理、教学、科研、党务、工会等多方面内容。
能起到信息发布、宣传展示、交流研讨等作用,也能体现出网站更新快、容量大的特点。
2.学校计算机在密云教委信息中心的安排下,统一安装了瑞星杀毒软件客户端,从而保证了学校校园网的运行安全。
3.CMIS管理系统。
在学籍管理员的努力下,北京市的cmis学籍管理云平台,在我校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学籍管理提供了一个稳定、便捷的“抓手”。
华为-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发展白皮书
目录第一章、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应用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1)(一)、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的新变化 (1)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颁布,推进中国教育国际化进程 (1)2、信息化带动教育管理科学化,促进教育公平 (4)3、信息化引领教学模式变革,提升以学习者为中心、众人参与的现代教育理念 . 54、信息化推动科研跨国交流,见证国家科技水平跨越式发展 (5)5、信息化催热校企互动,带领教育社会化发展步伐 (6)(二)、教育行业信息化技术发展大势分析 (7)1、云计算等新技术深入应用,将实现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7)2、基础网络建设中有线与无线的融合,无线网络与个人移动终端的融合,助力泛在教育的普及 (8)3、大数据技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新变革 (9)第二章、中国教育信息化规划及典型应用分析 (10)(一)、中国教育信息化规划 (10)1、教育部信息化规划——顶层设计 (10)2、省市级教育管理机构—基础教育信息化部署 (11)3、教育机构—高等教育信息化部署 (14)(二)、中国教育机构信息化典型架构和案例分析 (17)1、中国教育管理信息化 (17)2、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 (21)3、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 (24)4、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 (27)第三章、赛迪建议 (30)(一)、以信息化建设为桥梁,促进优质数字资源共享 (30)(二)、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提高校园信息化承载能力 (30)(三)、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相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0)(四)、加强云、移动、大数据、社交等技术应用,推进教育模式创新 (31)图目录图 1 2010-2012年中国教育信息化投资规模 (1)图 2 2011-2012年教育信息化投资结构的变化 (2)图 3 国家区域教育云平台建设标准 (17)图 4 区域教育云整体解决方案 (18)图 5 华为龙岗区域教育云项目 (20)图 6 电子书包解决方案 (22)图 7 华为龙岗区域数字教育电子书包项目 (23)图 8 数字化校园网络 (24)图 9 敏捷校园网总体架构 (25)图 10 华为天津大学基础网络项目 (26)图 11 数字化教室 (28)图 12 高清互动教室解决方案 (28)表目录表1 主要国家教育信息化规划和政策比较 (2)表2 部分省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 (11)表3 部分区县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 (13)表4 部分高校高等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 (15)第一章、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应用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一)、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的新变化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颁布,推进中国教育国际化进程2012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序言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
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
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必须充分认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全面部署、加快实施,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现状与挑战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向全国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已不同程度地建有校园网并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信息终端正逐步进入农村学校;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教育管理信息化初见成效;网络远程教育稳步发展,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推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我部组织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制定和实施《规划》,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摆在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广泛组织开展学习,深刻理解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大意义和《规划》确定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发展目标、发展任务、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要加强统筹协调,制定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有力、有序推进《规划》的组织实施。
要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信息化工作。
要落实工作责任,严格督查考核,切实把《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在落实《规划》过程中出台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重要成果,应及时报告我部。
附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一二年三月十三日附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部2012年3月- 2 -目录序言 (1)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2)第一章现状与挑战 (2)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2)第三章发展目标 (3)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5)第四章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5)第五章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7第六章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9第七章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11)第八章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13)第九章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14)第十章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 (16)第十一章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17)第三部分行动计划 (19)第十二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 (19)第十三章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 (20)第十四章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 (21)第十五章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行动 (22)第十六章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 (24)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26)第十七章加强组织领导 (26)第十八章完善政策法规 (26)第十九章做好技术服务 (27)第二十章落实经费投入 (28)实施 (29)序言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
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2011-2020年)发展规划》解读V2.0
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2011-2020年)发展规划》解读余胜泉(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北京100875)摘要:教育部于今年三月正式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描绘了未来十年的教育信息化蓝图。
本规划在“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的思想指引下,强调推进教育信息化能力体系建设,采用双重视角,既从教育看技术,同时也从技术看教育,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创新;指出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支撑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其引领性作用,即教育信息化要革新教育的主流业务,强调利用教育信息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双向融合;能力体系;融合创新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为推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以下简称《纲要》)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2012年3月13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编制历经近一年,起始于2011年3月初,当时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组和专家组。
工作组由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科技司、中央电教馆、教育部管理信息中心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统筹推进规划编制各项事宜。
专家组由国家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组成,具体承担调研、起草、征求意见等规划编制各项工作。
此后,工作组和专家组开展了多次调研、起草和征求意见工作,多次向教育部领导汇报,听取各方意见,不断修改完善,经过教育部各行政司局充分的讨论和修订,最后在教育部党组通过后正式颁布。
此规划编制过程始终重视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对信息化的需求、重视调查研究和多方协作,是教育部领导、部内各单位、各地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有关部委、众多专家、相关企业等有关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本人作为专家组成员,从一开始就参与相关工作,在此,从《规划》核心突破点的角度,对文本背后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思路做一解读。
智慧体育在高校公共体育领域中的应用探究
WISDOM EXCHANGE区域治理智慧体育在高校公共体育领域中的应用探究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潘勇摘要:在科技创新与体育发展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智慧体育”的概念应运而生。
智慧体育产品、智慧体育平台等项目已建构并在社会体育领域广泛使用,但在高校公共体育领域的应用却相对滞后,智慧体育也应尽快发挥功效去推动高校公共体育的发展。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先整理出当前高校公共体育存在的问题,继而对智慧体育在高校公共体育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探索与分析。
研究表明:现阶段,智慧体育在高校的建设与应用尚不完善,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态势良好;智慧体育在高校公共体育的应用关切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高校可以适当加大对智慧体育各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同时广大师生应该积极推广智慧体育,共同促进智慧体育在大学体育的应用,打造特色亮点,为进一步促进高校公共体育的内涵式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智慧体育;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4-0220-0002一、研究背景提到高校体育,《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1]这份文件影响深远。
纲要里提到,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需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积极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
鉴于此,未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必与开放、线上、智慧型等关键词紧密结合。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强调了未来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创新。
在“信息化+体育”、5G、物联网等科学技术融入体育领域的进度中,在尖端科技创新与体育文化不断结合的过程中,“智慧体育”的概念应运而生。
智慧体育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发展模式,未来的潜力巨大,它的推出旨在贯彻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落实体育人群的服务工作,盘活体育场地设施等资源,进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运动需求。
虚拟仿真实验室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第4期中(总第297期)ZHONG GUO NONG CUN JIAO YU在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当下,如何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而初中物理电学部分是学生系统学习电学相关知识的起始阶段,笔者在时代背景下依靠初中物理学科特点分析虚拟仿真实验室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并借助于虚拟仿真技术将实验室搬到学生身边,让电学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师或实验室,为学生发展物理核心素养奠定基础,也为初中物理教师的有效教学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21世纪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师、教室和书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应通过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教育部关于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中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选择,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等有重大意义。
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的融合呢?微课、慕课应运而生,交互式白板、数字化实验室进入了课堂,当然还有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开发应用。
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开发使用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实验课教学,加速了实验教学系统向科技化领域前进的步伐。
虚拟仿真技术把传统的实验仪器搬进了计算机软件,以实时交互功能应用于虚拟现实技术呈现出生动形象的仿真实验现象及精准的实验数据,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仿真实验室的应用使得实验课不再如以往一样按部就班制约着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及动手动脑能力,而是能让学生随时随地的进行自主探究及各种尝试,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制约。
二、虚拟仿真实验室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精密的实验科学,对于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的初中学生而言,这是一门即陌生又熟悉的学科,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是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并扎实有序的全面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10年发展规划
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在构建学习型社
会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进程中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 支撑发展与引领创新的重要作用。
教育技术研究所
教育信息化10年发展规划
一、总体战略
2、工作方针 ● 面向未来、育人为本 ● 统筹规划、分类推进 3、发展目标
● 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 ● 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 ● 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
教育技术研究所
教育信息化10年发展规划
二、发展任务
3、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促进高校科研水平提升。
建设知识开放共享环境,构建数字化科研协作支撑平台,
推进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 科学数据、科学文献共享,支持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 的协同创新。,引领信息时代科技创新。
教育技术研究所
教育信息化10年发展规划
行动三: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
建立国家级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推动地方政府建立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推动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实现系统整合与数据共享。
教育技术研究所
教育信息化10年发展规划
行动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行动
中的普遍应用。
教育技术研究所
教育信息化10年发展规划
二、发展任务 二、发展任务
3、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加快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创新信息化教学与
学习方式。推动学科工具和平台的广泛应用。创新对口支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数据标准建设方案研究
〔记录:云端与存團信息记录材料2019年9月第20卷第9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职院校智慧校园数据标准建设方案研究李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0)【摘要】本文针对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在应用系统建设和使用中出现的“信息孤岛”和数据冗余和错误的情况,提出建设数据标准,共享数据中心以及数据清洗与整合平台的具体工作方案,并在本校进行实施验证,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原本分散、利用率低下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大程度的价值挖掘,为高校的发展战略规划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关键词】大数据;智慧校园;数据标准【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624(2019)09-0172-021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型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高校信息化正从“数字校园”快速迈入“智慧校园”建设阶段,以实现智能化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决策⑴。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对我国教育信息化进行了全面的总体规划设计,明确提出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建设思想,并通过发展水平框架指明了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建设内容及努力方向。
学校信息化建设必须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校园的各项资源、管理及服务流程数字化,形成校园的数字环境,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凭借信息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因此,建立适合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同时符合国家教育部标准的规范体系,同步完善学校的信息化管理的各项制度和要求,使信息系统建设切实有序地进行,从而确保智慧校园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3],特别是做好高校智慧校园的数据标准已成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
2数据标准建设的必要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校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现有的各个应用系统独立运行、互不相关的情况已经逐渐成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障碍。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龙源期刊网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作者:
来源:《云南教育·视界》2012年第04期
为推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我部组织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制定和实施《规划》,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摆在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广泛组织开展学习,深刻理解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大意义和《规划》确定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发展目标、发展任务、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要加强统筹协调,制定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有力、有序推进《规划》的组织实施。
要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信息化工作。
要落实工作责任,严格督查考核,切实把《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在落实《规划》过程中出台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重要成果,应及时报告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23年(正式颁布)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正式颁布)1000字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于2011年正式颁布,以下为该规划的主要内容:一、总体目标该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促进信息化与教育深度融合,实现教育科技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发展路径该规划指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通过以下的途径:1. 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和利用。
2. 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能力,推进网络和信息共享。
3. 加强教育信息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研发创新能力,培养全国范围内的优秀互联网人才。
4. 推进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创新,实现数字教育与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的紧密结合。
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信息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前进。
三、发展重点针对信息化与教育深度融合这一总体目标,该规划明确了以下几个重要方面:1. 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终端化四大技术发展。
2. 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满足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需要。
3. 加快师资队伍信息化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增强全国范围内数字化教育力量。
4. 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5. 推进教育信息化产业化,促进数字教育资源的创新和发展。
四、实施机制该规划建立了以国家信息化办公室为主的领导机制,推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落实信息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科技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同时,该规划也注重落实市场机制,鼓励各地区、各部门和各企业积极投资和发展教育信息化领域。
总的来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正式颁布意味着中国教育信息化事业进入了一个全面建设和发展的新阶段。
在未来的十年时间里,中国将注重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利用、人才培养和研发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并积极推进各项政策的落实,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12教育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征求意见稿第三版)2011年9月目录序言 (1)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2)第一章现状与挑战 (2)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2)第三章发展目标 (3)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5)第四章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数字资源共享 (5)第五章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7)第六章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9)第七章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10)第八章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12)第九章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13)第十章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 (15)第十一章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16)第三部分行动计划 (18)第十二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 (18)第十三章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提升行动 (19)第十四章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 (20)第十五章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行动 (21)第十六章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 (23)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25)第十七章加强组织领导 (25)第十八章完善政策法规 (25)第十九章做好技术服务 (26)第二十章落实经费投入 (26)实施 (28)序言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
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
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必须充分认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推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现状与挑战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过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和政策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了显著进展。
面向全国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已不同程度地建有校园网并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信息终端正逐步进入农村学校;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教育管理信息化初见成效,电子政务(电子校务)逐步推广;网络远程教育稳步发展,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还不能满足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期盼,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基础设施有待普及和提高;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尚需进一步丰富,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形成;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有待整合和集成;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推进教育信息化仍然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发展任务。
坚持育人为本,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进程中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支撑发展与引领创新的重要作用。
推进教育信息化应该坚持以下工作方针:面向未来,育人为本。
面向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要求,面向未来国力竞争和创新人才成长的需要,努力为每一名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
统筹规划,分类推进。
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和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统筹做好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明确发展重点,坚持分类指导,鼓励形成特色。
应用驱动,共建共享。
以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发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构建信息化学习和教学环境,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
深度融合,引领创新。
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第三章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
建立地面网络与卫星网络有机结合、遍及城乡所有学校、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绿色安全宽带网络,实现校校通宽带,人人可接入。
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各级各类教育的数字资源日趋丰富并得到广泛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资源建设机制不断完善,数字鸿沟显著缩小,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环境基本形成。
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全面深度融合。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独特优势,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创新不断深入,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
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和社会力量的作用,面向全社会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建设便捷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进一步整合和集成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覆盖全国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管理信息体系,教育决策与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学校管理信息化应用广泛普及。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为实现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统筹规划、整体部署教育信息化发展任务。
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和管理创新,助力破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点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通过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增强队伍能力、创新体制机制,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问题,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数字资源共享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
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手段,促进每一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平等、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
缩小数字化差距。
推动所有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在信息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应用能力等方面达标。
促进所有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全体师生享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足开好国家课标规定课程,推进民族地区双语教学。
重点支持面向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信息化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努力缩小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学科之间和不同师生群体之间的数字化差距。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建立教学新模式,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开设高中网络选修课。
提供符合幼儿成长规律的智能化玩教具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提供适合于残障学生学习的信息化终端设备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逐步普及专家引领的网络教研,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
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继续普及和完善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多种方式的信息技术应用活动,创设绿色、安全、文明的应用环境。
帮助所有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开展交流合作。
帮助学生学会在信息化环境下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兴趣和特长,提高学习质量。
专栏一:2020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框架1.实现所有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达标。
根据各学校不同情况从以下维度确定发展基线和年度规划:各种信息化设施和资源的可获得性;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教师教育技术运用力、专业人员支持力;师生、家长对信息化应用的满意度。
2.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取得突破。
根据各学校不同情况从以下维度确定发展基线和年度规划: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习惯;知识呈现方式、教学评价方式、组织差异化教学等方面的变化;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方面的改变。
3.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部达标,主要指标维度包括:使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意愿;运用信息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自律性。
第五章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是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
大力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提升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发挥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巩固规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和服务社会中的支撑作用。
加快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
以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为基础,全面推动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装备水平达标。
重点建设仿真实训基地、数字化技能教室、数字图书馆、网络教室、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多媒体应用中心。
重点建设覆盖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免费资助等关键业务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
推动数字化校园应用,建成支撑学生、教师和员工自主学习和科学管理的数字化环境。
有效提高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实习实训、项目教学、案例分析、职业竞赛和技能鉴定的信息化水平。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信息技术支撑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创新教育内容,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着力提高学生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