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科技革命(即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什么区别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什么区别?第一次是以蒸汽机为首的工业革命,使人类摆脱了牛耕木犁的时代,第二次是以内燃机和电的发明将人类带进了电气时代,人类文明得到了狂飙式的发展,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电脑问世,将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小弟认为无区别,科技革命只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一次是以蒸汽机为首的工业革命,使人类摆脱了牛耕木犁的时代,第二次是以内燃机和电的发明将人类带进了电气时代,人类文明得到了狂飙式的发展,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电脑问世,将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纵观历史发展趋势,每次工业革命都伴随着新科技的诞生,是科技推动了时代在不断地向前走动,从而爆发了工业革命,科技与革命相互伴随着驱动人类走向新纪元。
所以小弟认为两者无区别。
追问经过半天的研究,额,貌似,第三次科技革命早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了。
一种观点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战后初期,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达到高潮,70年代以后进入一个新阶段。
〔4〕另一种观点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40至60年代,70年代以后的科技革命是第四次科技革命(或称“新科技革命”),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而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未开始。
有本书叫《第三次工业革命》不错。
不过,还是非常非常感谢你~~~评论|002012-12-25 19:56 醉心亦竹|四级时间不同,产生的效果、影响不同等等评论|002012-12-25 19:10 热心网友最快回答电子工业重工业对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这几个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学者们论述较多,且存在较大的分歧。
张象认为,科学技术革命包括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过程。
它们在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逐渐联系在一起,依次而出现,又在交错中进行。
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理论基础,人类在对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飞跃被称为科学革命;技术革命是在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关于制造和操作的系统知识的社会性和根本性的变革;产业革命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是指国民经济的实际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革,致使经济、社会等方面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三次工业革命简介
3、推动力-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争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电力和石油的广泛应用
原子能技术
航天技术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特点
1、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2、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3、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4、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从属于西方;
5、自由资本主义发;
2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科学技术-19世纪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3、资金-资本的进一步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4、市场-A.德、美、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3、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
1、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三次浪潮和三次科技革命
背景 条件
二,迁移和运用: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主要成就比较
次 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以原子能(1945年
美国-原子弹爆炸, 1954年苏联-第一座核 电站建成),航天技 术(1957年苏联-第一 颗人造卫星上天),电 ,
主要 成就
棉纺织: 哈格里 棉纺织:1哈格里 电力的广泛应用: 1电力的广泛应用: 夫斯- 西门子-发电机, 夫斯-珍妮纺纱机 西门子-发电机,爱迪 (1765年) 年 耐用电灯泡; 生-耐用电灯泡; 动力:瓦特- 动力:瓦特-改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 良蒸汽机( 良蒸汽机(1785年) 具的创制:戴姆勒,本 年 具的创制:戴姆勒, 汽车,莱特兄弟- 交通运输: 富尔 交通运输:1富尔 茨-汽车,莱特兄弟- 飞机; 飞机; 轮船( 顿-轮船(美, 1807年); 史蒂 年);2史蒂 电讯事业的发展: 3电讯事业的发展: 芬逊- 贝尔-电话,马可尼- 芬逊-蒸汽机车 贝尔-电话,马可尼- (1814年) 年 无线电报 化学工业的建立: 4化学工业的建立: 诺贝尔发明炸药
信息革命: 信息革命:
20世纪中叶,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人 造卫星的上天引发信息革命,开始了工业 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变.(第三次浪潮: 托夫勒Toffler)
三次科技革命
二,迁移和运用:三次工业(科技)革命背景条件比较
次 第 项目 时 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 年代开始 世纪60年代开始 世纪 前提- 1前提-资产阶 前提 级统治的确立; 级统治的确立; 2资本-海外贸 资本- 资本 易,奴隶贸易和殖 民掠夺; 民掠夺; 3劳动力-圈地 劳动力- 劳动力 运动; 运动; 4技术-国外市 技术- 技术 场不断扩大; 场不断扩大; 市场- 5市场-先后打 市场 败西, 败西,荷,法,国 外市场不断扩大
试评现代化的三次浪潮
试评现代化的三次浪潮现代化的三次浪潮分别为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
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都对人类历史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那如何对它们进行评价呢,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从现代化三次浪潮产生的影响来评价。
(一)第一次现代化浪潮:即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促进和发展资本主义工业,根本上提高效率,推动生产力大发展。
在交通上极大促进人们出行,商品运输,加快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
1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
2 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 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4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5 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奴役当地人民,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是东方从属西方6 同时,他们也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
(二)第二次现代化浪潮: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了电,代替了蒸汽的应用,更加提高了工业效率,和交通。
同时,应用于生活中,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1,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如电力,煤炭等,这些新能源的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三次工业(科技)革命
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一、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变化的重大影响二、三次工业(科技)革命对国际格局的影响㈠工业革命:1、经济格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取得了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
2、政治格局:①英国成为世界霸主;②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③东方从属于西方。
㈡第二次工业革命:1、经济格局:美德经济发展迅速,英法发展相对缓慢,英国丧失了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
2、政治格局: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列强的力量对比,激化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②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集团,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㈢第三次科技革命:1、经济格局: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①资本主义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国际经济格局朝多极化发展;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扩大;③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
2、政治格局: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打破了原有的力量对比,导致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国际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三、三次工业(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㈠工业革命1、政治: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激化国内阶级矛盾,爆发太平天国运动。
2、经济:①对华商品输出,促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②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中国出现近代工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思想: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惊醒,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4、外交:中国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
㈡第二次工业革命1、政治:①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救亡运动高涨,爆发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2、经济:①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②中国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
3、思想:出现了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意识,维新思想发展,提出三民主义,转向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㈢第三次科技革命①由于左倾错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十年文革)和国际势力的干扰,50~70年代,错过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机。
专题十四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专题十四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1、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2、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3、首先开始于:英国的棉纺织业,之后扩展到冶金、采矿业。
4、英国首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英国最早确立资产阶级统治。
5、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原料;海外贸易的需求。
6、开始的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7、标志性的发明(即最重大的发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8、交通工具变革(以蒸汽机为动力,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美国富尔顿1807年发明汽船,也叫轮船;英国史蒂芬孙1825年发明火车机车——旅行者号9、继英国之后,法国、美国等国也先后完成工业革命。
10、工业革命的影响:(一)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①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立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与此同时,人类迅速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大工厂时代的过渡。
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确立。
③欧美日益富强,而东方则日益贫穷落后。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理论基础:法拉第的电磁学)1、开始时间: 19世纪70年代2、标志: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美国和德国在电力技术发展方面走在前列。
爱迪生代表性发明:1879年研制了电灯泡,被誉为“发明大王”。
3、标志性发明(即最重大的发明):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卡以及内燃机发明。
4、新式交通工具(使用内燃机为动力,以石油为主要燃料):汽车,是德国卡尔•本茨发明的;飞机,是美国莱特兄弟发明的。
5、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①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西方国家率先进入电气化时代。
由于使用电,使人类在材料领域告别了“棉花时代”,进入到“钢铁时代”。
②汽车、飞机的问世,缩短了人们旅行的时间,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电话、电报的发明,加强了世界的联系,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专题七:三次科技革命
五,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 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 机遇期,我们应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谈谈你 的看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 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知识 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我们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答:发展是硬道理,要一心一意谋发展, 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施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等 等.
四,历史上中国曾错过三次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请说出中国 错过了哪三次战略机遇期?及为什么错过了?(或者问我国 在三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中国是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 与世隔绝,使我们错失了机遇. (2)第二次科技革命时的中国没有能够全面革新政治经 济制度,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外反动势力的 压迫下,中国又一次错失机遇. (3)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处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时期,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 把发展科技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引进吸收先进技 术,并取得一定成就,如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 发射上天等,但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的长期敌视,封锁,包围, 缺乏正常的交流,再加上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的一些错 误,始终没有摆脱错误路线的束缚,科技革命也没能快速的 发展.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正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主动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终于赶上了第三次科技 革命的末班车.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科技以更快的速度向前 发展.
第三次:(1)(生产力方面的)新的科技 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历史 上的蒸汽革命和电力革命,它使生产工具更新-----自动化,智能化;劳动对象发生深刻的变革; 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提高.各资本主义国家经 济进一步发展
二,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掠夺原材料和市 场,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用战争的手段打开中国 的大门,破坏中国的主权,政治上使社会性质发生变 化,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 清政府内部也发生了分化,分为洋务派和顽固派.经 济上,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陷入资本主 义市场.思想上,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第二次:第二次科技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到垄 断阶段,加紧侵略和瓜分世界,落后的中国再次成为 被掠夺的重要目标.列强通过一系列侵略活动,使中 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重. 民族资产阶级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进行了 义和团运动,来挽救民族危亡.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思想上由向西方学习 军事,技术转为学习制度.
3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影响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前提条件:①二战结束,世界局势的相对安定。②电子科学理论出现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③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迫切需要的结果。发展特征: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没,使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
6.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
相同点:①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②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③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④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方面由于战后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敌视、封锁以及国内一系列政治、经济“左”倾错误的干扰,致使中国一度再次与世界科技革命潮流失之交臂,影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但是,与前两次工业革命不同的是,即使在当时极端困难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中国的科学家也在原子能、航天技术、分子生物领域取得了与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中国人也为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打开国门,积极引进、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
业为主。
工业为主。
生产方式自动化、信 息化、智能化;从垄 断公司到跨国公司;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阶级关 系巨变
两大对立阶级形成。 两大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中产阶级大量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主要成就
世界市 场形成
蒸汽机、火车、汽船 等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电灯、电话、电车、电 影、电报、汽车、飞机
等。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电子计算机、人造地 球卫星、现代生物工
程技术等。
经济全球化。
影响
国际关 系变化
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
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 出现世界大战。
国际格局多极化。
人类生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存环境
但科技的发展又为污染的治理创造了条件。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主要成就
生产力 飞跃
蒸汽机、火车、汽船 等。
电灯、电话、电车、电 影、电报、汽车、飞机
等。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电子计算机、人造地 球卫星、现代生物工
程技术等。
网络信息械化;从 生产方式电气化;从工
工场到工厂;轻纺工 厂到垄断公司;以重化
三次科技革命的详细比较表
高三复习用专题资料整理三次科技革命的详细比较表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核能特点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
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1、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进入了“电气时代”,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巨大促进作用。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面貌的巨大改观,人类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革命性变化,并酿造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3、引起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思考、启示1.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对象的扩展,都要依靠科学技术,同时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一种新的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4.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5.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必须实行改革,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高考历史三次工业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补充内容)1、三次科技革命中分别产生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对工业布局产生什么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新兴工业部门:产生了棉纺织业、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工业布局的趋势: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由河流峡谷走近煤炭产地,轻工业发展迅速。
(2)第二次科技革命新兴工业部门:产生了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工业;工业布局:进一步趋向集中,重工业突飞猛进,世界工业带和工业城市群形成。
(3)第三次科技革命工业部门: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信息产业等工业布局:总体趋势是分散,发达国家以分散为主,发展中国家以集中为主,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2、三次工业革命特点比较(1)第一次工业革命A、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B、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C、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2)第二次工业革命A、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B、.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C.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3)第三次科技革命A.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B.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C.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3、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4、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比较4、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英国在印度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
”什么是破坏性和建设性?前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破坏性使命”、“建设性使命”表现在哪些方面?(1)所谓“破坏性使命”是指资本主义的侵略掠夺破坏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原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即消灭了旧的社会。
所谓“建设性的使命”是指客观上资本主义国家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为建立西方式的社会奠定了基础。
(2)第一次工业革命①破坏性:A、政治上: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思想上:“天朝上国”的梦幻破灭了②建设性:A、政治上:清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B、经济上:近代企业产生(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等:洋务运动,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农民阶级:洪秀全、洪仁玕,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资产阶级早起维新派:王韬、郑观应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开始①破坏性:A、政治上: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C、思想上:冲击了封建思想②建设性:A、政治上: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B、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C、思想上: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5、近代以来,工业革命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各国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迎浪”而上。
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第一次工业革命:1765年哈格里斯夫发明“珍妮纺纱机”;棉纺织业出现骡机、水力织布机;采煤(煤炭成为重要能源)、冶金行业也出现机器生产;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出现;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25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火车成功;19世纪后,美国涌现新的发明:轧棉机、缝纫机、拖拉机、轮船、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方法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运用:19世纪出现一些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成发电机;70年代可用发电机问世;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问世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19世纪七八十年代,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石油成为重要的能源)新通讯手段的发明: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无线电报成功化学工业的建立:1867年诺贝尔研制成功炸药;80年代改良了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80年代塑料、人造纤维等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注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一些老工业部门也有新发展,如冶炼、造船、机器制造业,特别是钢铁工业)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
1945年美国,原子弹爆炸;1946年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1947年美国,晶体管问世;1954年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建成;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60年美国,激光器出现;1961年苏联,东方号载人宇宙飞船环绕地球一周安全返回地面(第一个宇航员加加林)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1972年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1977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天;1996年英国,克隆羊“多利”成功;1999年美国,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2000美、日、法、德、英、中,公布人类基因工作草图。
三次工业革命表格
特点
1.发明者身份多是工匠
2.科学与技Leabharlann 没有紧密结合3.主要是轻工业
4.首先并且主要发生在英国
1.发明者身份是科学家
2.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紧密结合
3.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
4.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5.主要是重工业
1.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2.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名称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840
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现在
开始标志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电力广泛运用
电子计算机广泛运用
重要发明
(发明者+国家)
※瓦特蒸汽机(瓦特·英国)
3.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条件
英国最先确立君主立宪制
生产供不应求
欧美国家、日本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市场需求
自然科学的发展
电子计算机广泛运用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美国
影响
1.创造巨大生产力
2.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3.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4.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1.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突飞猛进
2.自有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
3.掀起瓜分狂潮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变化
三次科技革命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消极: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加紧侵略
中国,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积极: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 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中华民族危亡关头,资 产阶级掀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3、建国以后,由于帝国主义长期敌视、封锁, “左“倾思潮泛滥,失去发展
三次科技革命
1、工பைடு நூலகம்革命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有利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发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动力: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交通革新:汽船和火车。影响: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成了 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 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逐渐明显和尖锐;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强大,亚非拉地区日益落后。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2、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在美国和德国兴起。前提条件: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 围内确立,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1)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19世纪70年代,电 力进入生产领域,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美国爱迪生发明电灯泡、德国西门子创造 第一辆有轨电车。石油、电力、煤炭成为三大能源。(2)内燃机和交通工具的创制。德 国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飞机、汽车试制成功。(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有线电报、、 无线电报成功。 影响:科学技术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泛 的途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德为头号、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到 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 人之间的交流。
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考点链接】1.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直接原因:手工工场的生产供不应求。
开始的时间及国家: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
实质:用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最早出现的部门:棉纺织业。
开始标志:珍妮机的发明(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纺纱机)最重要的发明:瓦特蒸汽机,人们利用蒸汽机带动机器,进行生产,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交通领域发明:美国人发明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汽船);英国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命名为“旅行者号”,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主要能源:水力、蒸汽进入时代:蒸汽时代完成标志:英国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影响: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
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领先地位的国家:美、德电气时代的标志:电力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主要发明:①发电机和电动机发明,使电力这种新能源广泛应用,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②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碳丝灯泡,被誉为“发明大王”;③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出内燃机,以此为动力,本茨发明汽车④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
科学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的作用:①爱迪生发明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
②电力被广泛应用于生活领域,众多的家用电器产品,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③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穷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④飞机今天已经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使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向垄断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3.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化时代)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国家:美国标志: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知识拓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及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及影响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特点第三次技术革命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较,有许多特点,最突出的是:1、技术革命群体化。
这次技术革命以群体形式出现,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的高技术群。
前两次技术革命主要以一两种技术的突破为代表,它们的出现且是单一的。
作为第一、二次技术革命标志的纺织机、蒸汽机以及发电机、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虽然也带动了其他技术的发展,但彼此的联系并不紧密,新技术的数量也是有限的。
而第三次技术革命则不然,它是以核能、电子计算机、宇航三大技术开头,随后又有一批批新技术汇入这次革命的洪流而形成一个宏大的技术群。
其数量之多,门类之广是空前的。
在这一技术群中,信息技术是带头的核心技术,其中,除电子计算机之外,还包括激光技术、光纤通信、微电子技术等一切有关信息的处理、传输、变换、存取、设计、制造的技术,这些又是技术群中的技术群。
信息技术的核心是信息控制,它是优化物流、节约能流、分散人流、降低财流的有效手段。
它被应用到各个技术领域,成为主要的控制手段后,便使各种技术在发展中的横向关联性、综合性、交叉性极为突出,使各种技术间呈现出极强的群体性。
2、科技社会化和大科学时代的开始。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所揭示的正是技术系统、生命系统与社会系统间的共同控制规律。
所以,这次技术革命与社会的结合比过去两次技术革命要紧密得多。
美国科学学家普赖斯于1962年6月发表了著名的以《小科学、大科学》为题的演讲。
他认为二战前的科学都属于小科学,从二战时期起,进入大科学时代。
所谓大科学,是指以统一的方式把相关的科学事业组织起来加以科学管理的科学。
过去的小科学是分散的、个体的、随机组合的研究,现在的大科学是社会化的集体活动,其研究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发展到企业规模、国家规模,甚至国际规模。
德国V2火箭的研制、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计划”被认为是大科学开始的标志,而阿波罗计划则是大科学时代的“代表作”。
第三次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第三次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科技进步为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有利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
它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大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变革。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的日益紧密,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我们能够轻而易举的列出一对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个人发展带来的好处,但是,我觉得,更为重要的正是在看到有利影响的情况下,注意到它给我们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只有充分认识这次革命,才能更好的运用它。
首先,在我国竞争优势亟待转换升级的关键时期,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因素将加大调整的压力和难度。
数字化制造将使劳动力成本影响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性下降。
当前,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速度已明显快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2015年我国修正后的劳动力成本将是美国的45%,数字化制造的影响有可能加速削弱我国的既有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数字化制造并不是简单地机器替代劳动,数字制造技术、知识产权、设计、软件、品牌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提高,这些非物质要素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而这些方面恰恰是我国的短板。
其次,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不同产业的影响有差异。
九下册历史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 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国民生产 总值中所占比重为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 达80%。
你对中学生上网有何 看法?
参考答案
应当有所限制。 克隆技术为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研 究生命的发生、发展规律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手 段。人类可以运用这种技术繁殖濒危动物,复制人 类器官。但从社会的角度看,克隆技术应用于人类, 无疑是一场灾难。首先该技术在实验阶段必将产生 大量失败的“产品”,而这是对克隆人生存权利的 侵犯和践踏。其次,克隆人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如:他们与母体的辈分关系、与其他人的亲缘关系, 他们是否会形成新的种族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必然 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伦理关系的紊乱。因此,人 们应当制定法律限制这项技术的使用范围。
率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 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2)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注意(1)“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指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服务业)在国 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 (2)“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指国际经济格局在向多极化方向发 展。如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或国家联盟的实力不 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2、载人航天技术是第几次 科技革命的成果?
3、你能说出第三次科技 革命的开始时间、标志、 核心吗?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时间: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2、标志: 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即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即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80年代以来,国内史学工作者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史的研究日益深入,相关研究成果不断问世。
历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乙巳年) )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
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2、以轻工业为主导;3、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第二次科技革命中: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领域的重大革命,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是这次技术革命的一大成果。
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和意义【最新】
①技术条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取得胜利,美国积极研制新式武器。如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电子计算机等。这些都对战后科技革命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科学理论出现的重大突破,也是其技术基础,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②物质条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加强以及美国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国内市场广大,有利于规模生产。③制度条件——美国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国家。社会政治的相对稳定,是其政治保障。④文化条件——美国人来自世界各地,融合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在二战中,利用战争的交往形式,争夺到最多的科技人才,带动本国人才的培养。二次大战前后涌入一批优秀欧洲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冯·诺伊曼等。⑤二战后以来,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积极采取措施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直接促成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5.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深远影响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前提条件:①二战结束,世界局势的相对安定。②电子科学理论出现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③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迫切需要的结果。发展特征: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没,使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
(1)第一次科技革命,既是一次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又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生产力上:改变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也改变了产业结构。①工业革命由手工操作向大机器生产过渡。②手工工场被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所取代。③纺织、冶金、采煤、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五大支柱。社会变革上:①引起了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变。物质产品的丰富,社会条件的改良与生产力发展的巨大要求使英国人口呈现出了爆炸性的增长。与此同时,英国社会的流动性也随着工业化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发达而大大加速了,导致英国工业经济中心的扩散和城市化的浪潮。②引起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③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确立,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另一方面,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地冲击着这些地区的旧思想和旧制度。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④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自由主义改革的高潮,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强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即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80年代以来,国内史学工作者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史的研究日益深入,相关研究成果不断问世。
历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乙巳年) )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
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2、以轻工业为主导;3、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第二次科技革命中: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领域的重大革命,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是这次技术革命的一大成果。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也极大地刺激了美国。
1958年,美国也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但1959年苏联就取得了一项新成就:她发射的“月球”2号卫星成为最先把物体送上月球的卫星。
正在美国人瞠目结舌之时,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又在1961年乘坐飞船率先进入太空。
美国不甘落后,开始了60年代规模庞大的登月计划,终于在1969年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
70年代以来,空间活动由近地空间为主转向飞出太阳系。
1981年4月12日,美国第一个可以连续使用的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试飞成功,并于2天后安全降落。
它身兼火箭、飞船、飞机3种特长,是宇航事业的重大突破。
1970年以来,中国宇航空间技术迅速发展,现已跻身于世界宇航大国之列。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果还表现为原子能技术的利用和发展。
1945年美国成功地试制原子弹后,1949年苏联也试爆原子弹成功。
1952年美国又试制成功氢弹。
1953年~1964年间,英国、法国和中国相继试制核武器成功。
原子能的技术首先被应用于军事领域,和平利用原子能工业也有一定发展。
1954年6月,苏联建成第一个原子能电站。
1957年苏联第一艘核动力破冰船下水。
到1977年,世界上有2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核电站反应堆229座。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是另一重大突破。
40年代后期的电子管计算机为第一代计算机。
1959年出现晶体管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在100万次以上。
1964年达到300万次。
60年代中期,出现许多电子元件和电子线路集中在很小的面积或体积上的集成电路,每秒运算达千万次,它适应一般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的需要,使用方便。
70年代发展为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1978年的计算机每秒可运算1.5亿次。
80年代发展为智能计算机。
90年代出现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
大体上每隔5年~8年,运算速度提高10倍,体积缩小10倍,成本降低10倍。
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银河”大型计算机每秒也可计算上亿次。
从1980年开始,微型计算机迅速发展。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科技手段现代化和国防技术现代化,也推动了情报信息的自动化。
以全球互联网络为标志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在缩短人类交往的距离。
同时,合成材料的发展、遗传工程的诞生和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发展,也是这次技术革命的结晶。
第三次技术革命就其规模、深度和影响来说,远远超过前两次技术革命,它大大加速了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巨大动力之一。
学者们从多方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由于论述角度不同,因而结论各异,现将其归纳如下: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概括:1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2 、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3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1 、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的最活跃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经济发展方面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二是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本正经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
社会生活方面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应,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社会进步方面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人—机控制系统”的形成,使生产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即所谓的“三A”革命)有了实现的可能。
预示着人类社会将从机械化、电气化的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动化时代;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已从被束缚于地球表面的“地球居民”时代进入一个远为辽阔的陆海空立体新时期;基因重组技术、结构化学和分子工程学的进展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标志着人类正在由“必然王国”一步步走向“自由王国”。
影响资本主义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
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原有的私人垄断不能适应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需求,因而迫切要求国家垄断的充分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影响世界经济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世界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
影响国际关系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它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
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影响全球问题科技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
此外,有的学者认为,功勋卓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而且使西方一批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先后实现了高度工业化,走完了工业社会的最后历程。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到来的时代称为“知识经济时代”。
20世纪晚期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软件产业的兴起,是知识经济开始形成的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扩大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国际经济格局得到调整。
许多国家把发展科学技术,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民族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决策;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批新型产业兴起,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得到改善。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环境污染、军备竞赛等问题,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需要世界共同努力解决。
影响现行经济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
这次科技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它产生了一大批新型工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其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开辟了信息时代。
它也带来了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成败的关键所在。
1.三次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中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蒸汽机从研制到18世纪定型投产用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内就投入应用,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出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的利用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从发现到应用不足2年。
此外,据美国国会有关报告统计,战后十多年发展起来的工业技术到今天已有40%过时了,电子领域中已有50%过时了。
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的30年中已进入第五代,而微型计算机诞生后几乎每隔两年甚至半年就换代一次。
2.科技进步因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所占的比例西方国家的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期间是1.7%,而在1950~1972年高达6.1%。
1953~1973年的世界工业总产量相当于1 800年以来一个半世纪的工业总产量的总和。
其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起初为5%~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到80%。
3.科学在各分支学科不断深入和分化的同时,还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自然科学不仅开始成为一个多层次的、综合性的有机统一体,而且由单一技术发展为高科技群,主导技术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由于大量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的兴起,各门科学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科学在各分支学科不断深入和分化的同时,其交叉、渗透、融合的趋势也在不断发展,从而使各门科学之间的间隙得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