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实质与启示
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什么
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什么?2011年由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撰写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出版,2012年4月英国《经济学》杂志发表其编辑保罗·麦基里《制造和创新:第三次工业革命》一文,“第三次工业革命”概念不胫而走,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是指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和新能源技术创新引领并孕育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不仅包括“制造业数字化革命”,而且包括“能耗互联网革命”,还包括生物电子、新材料和纳米等技术革命。
类似前两次工业革命,随着新技术创新在多产业显现并加速扩散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重新塑造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比前两次工业革命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
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看,第三次工业革命具有其历史必然性。
它是人类社会解决能源枯竭和严重生态问题的根本出路。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大规模使用化石能源为基础的。
但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经过多年开发利用不仅面临着枯竭,而且已经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因此,新技术革命浪潮应运而生,其核心之一就是要解决资源和能源枯竭及其生态问题,所以有学者甚至认为这次技术革命浪潮是以绿色技术革命为主要特征的。
正是站在这样一个战略制高点上,西方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正在加快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替代传统能源上已初见成效。
它是信息技术革命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工业化进程看,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使用机械生产替代人的劳动,降低生产成本,第三次工业革命也不例外。
但与前两次比较,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一个重大差别,就是用机器替代脑力劳动,并在更大程度上替代体力劳动。
在过去30年里,信息技术革命日益向智能化迈进,机器人在制造业、农业、物流、服务和家务劳动等领域的广泛使用,越来越把人们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革命发展,人类社会将走向智能化。
它是新材料和纳米等技术革命广泛扩散应用的现实后果。
复习三次工业革命
复习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英国海外市场不断扩大,手工工场生产供不应求;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
2、时间:18 世纪60 年代—19 世纪上半期3、开始国家:英国4、开始的行业:棉纺织业5、开始的发明: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6、最重要的发明:瓦特的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及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7、进程:棉纺织业—→动力—→交通运输业8、动力变化:水力—→蒸汽9、能源:煤炭10、交通工具:1807 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1814 年,史蒂芬孙发明以蒸汽为动力的蒸汽机车,即火车。
11、影响:①、实质: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划时代的变革。
②、改变生产力: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③、改变世界格局:初步形成了西方(英、法、美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先进,东方(亚、非、拉广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地区)落后的世界格局。
12、对中国的影响:a、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掀起洋务运动。
第二次工业革命1、时间:19 世纪70 年代——20 世纪初2、成就较大的国家:美国、德国。
德国人西门子运用英国人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原理,发明了发电机。
3、电力能够广泛应用的发明: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法国人德普勒发明了远距离输电法。
4、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5、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电灯、留声机、油印机、电影放映机……6、动力变化:蒸汽—→电力(工厂)石油(交通工具)7、交通工具:1885 年,德国人本茨发明汽车;1903 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交通工具发明的前提:德国人本茨发明内燃机,成为汽车、飞机的发动机。
)8、能源:电力、石油。
9、动力机器:电动机、内燃机。
10、新通讯手段: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我读完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本书,感觉收获颇丰。
这本书讲述了人类依托网络、通讯技术、可再生能源等多种新技术应用的过程,说明科技的进步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个角落,引导我们迈向一个整体化、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具体地说,这本书给我留下了三个印象深刻的启示:一是绿色能源发展是必然趋势。
二是分布式智能网络将改变现有能源传输和分配方式。
三是可持续发展已经变成企业和个人生产生活的核心价值观。
这本书的另外一个亮点是其中有大量的实践案例,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项目,都充分证明了新技术和新经济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在这个全球联通的时代,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只有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才能把握历史机遇,开拓未来之路。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著名文化学者杰瑞米·里弗金的代表作之一,他在书中讲述了全球范围内较为新的一种发展模式——新能源、互联网、物联网三重融合,并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态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未来世界发展的方向有了全新的认识。
首先,绿色能源发展是必然趋势。
作者将绿色革命作为未来能源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绿色能源不仅清洁、环保,而且充足且不会因为能源短缺问题而引起政治危机。
书中提到联合国发表的《可持续发展议程》为推动发展和改进生活方式提供了指导,让人们认识到绿色能源的重要性,并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循环利用能源的广泛应用。
其次,分布式智能网络将改变现有能源传输和分配方式。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前期,全球的智能电网正在快速推进,这是新能源、互联网、物联网融合确认的必由之路,智能电网的建设是新能源使用的关键性一环。
智能电网集成了分布式能源、新型能源储备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无损技术和智能化信息技术等多种新技术,形成了一个可以精细化管理的较为完善的新能源能力体系,区域微电网的建设也将是最新能源的发展方向之一。
最后,可持续发展已经变成企业和个人生产生活的核心价值观。
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环境保护等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2014九年级历史复习资料:三次工业革命的启示
2014九年级历史复习资料:三次工业革命的启示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亲爱的同学们也将步入紧张而充实的初三最后一学期的生活。
初三是一个神秘的名词,它又是三年学习中终期的一个代名词。
人生的道路虽然很长,但关键的往往却只有几步,而初三就是这关键几步中的第一步。
我们只有迈好这一步,才能顺利通往人生的顶点。
同学们,初三是机遇,初三是挑战,初三这座大山就横在我们面前。
为此,我们只能选择拼搏,不能后退!寒窗九载,只剩最后一搏,同学们,再加一把劲,每天进步一点点,那就是成功,只要不放弃追求,就永远不会被打败!
三次工业革命的启示:
①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
②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③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引言:自18世纪末以来,工业革命一直在推动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生产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和化学工业发展,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深刻地改变了世界。
而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即数字化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仅对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还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标志一:物联网的崛起物联网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也是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物联网将各种传感器、设备和物体连接到互联网,实现了实时数据交流和远程控制。
通过物联网,我们可以远程监控家居设备、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各个领域。
物联网的崛起使得生活和工作变得更加智能和便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标志二: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是数字化革命的又一重要标志。
随着算法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正在迅速发展。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学习和推理来模仿人类的智能,并能够自动化地完成复杂任务。
例如,人工智能可以在医疗领域做出准确的诊断,可以自动驾驶汽车,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等等。
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在经济上有巨大影响,还对教育、医疗、交通等各个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
标志三:无人机的普及应用无人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另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无人机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无人机可以进行航拍、农业植保、物流运输等任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作安全性。
同时,无人机也在人道主义救援、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无人机的普及应用使得我们对空中活动的认识和运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标志四:区块链技术的兴起区块链技术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另一个重要标志。
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安全性高等特点在金融和其他领域引起了巨大关注。
通过区块链技术,我们可以实现点对点的价值交换,避免了传统金融体系的中介环节,提高了交易的透明度和效率。
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能够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为数字化社会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一本令我耳目一新的书,它让我学到了全新的观念,重新审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所谓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仅是关于经济学的研究,而且还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书中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如何分析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对经济学知识的深度思考、及其实际地应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行业把注意力总是放在发展上,把少量的财力投入到大量的发展上,没有看到更好的方式能够节约资源。
但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新的理念,即“效率优先”的发展思路,以最少的财力得到最大的效果。
在该书中,作者用大量的例子和数据,详细介绍了效率优先的发展政策,并论述了它的优点以及应用的限制,及其可能带来的改变。
此外,该书还讨论了经济发展的社会影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提出了洞见,并且让我意识到,技术和科技的进步不仅会带来经济上的变革,还会对现实生活、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都产生潜在的影响。
总之,《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仅让我们了解经济学,而且更是一本催人求实的书。
它丰富了我们的认识,教导我们把重点放
在技术、科技的发展上,以便节约资源,使经济社会发展更具效率,使社会公正、和谐。
解析人类的四次工业革命
解析⼈类的四次⼯业⾰命解析⼈类的四次⼯业⾰命⼯业⾰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开始于⼗⼋世纪六⼗年代,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产完成了从⼯场⼿⼯业向机器⼤⼯业过渡的阶段。
⼯业⾰命是以机器取代⼈⼒,以⼤规模⼯⼚化⽣产取代个体⼯场⼿⼯⽣产的⼀场⽣产与科技⾰命。
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the Age of Machines)。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系列技术⾰命引起了从⼿⼯劳动向动⼒机器⽣产转变的重⼤飞跃。
随后向英国乃⾄整个欧洲⼤陆传播,19世纪传⾄北美。
⼀般认为,蒸汽机、煤、铁和钢是促成⼯业⾰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
英国是最早开始⼯业⾰命也是最早结束⼯业⾰命的国家。
本⽂通过观察近现代的三次⼯业⾰命特点、发展历程和对社会的影响,展望第四次⼯业⾰命未来的⾏业⽅向。
⼯业⾰命的启⽰:有⼈说,从250年第⼀次⼯业⾰命,到现在⼈类⽤了200多年时间,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了⼈类有⽂明以来5000多年创造的财富的总和。
有⼈说,中国的改⾰开放,⽤了40年的时间,⾛完了西⽅发达国家⽤了200多年才完成的三次⼯业⾰命,给中国整个社会带来的巨量财富,让中国⼈从贫穷迈⼊⼩康社会。
⽬前,中国现在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正在与西⽅发达国家站在了同⼀起跑线上,⼀起经历第四⼯业⾰命,并将超越西⽅。
作为普通⼈, 我们启发呢?如果错过了前三次⼯业⾰命创富的时间,如何在未来把握住⼤⽅向?⼈类经过了原始社会的三次⼤分⼯,从畜牧业社会到农业社会,从农业社会到⼿⼯业社会,再从⼿⼯业到商⼈的出现,之后就在以⼿⼯⽣产上持续了⼏千年。
⼯业⾰命是以机器取代⼈⼒,以机器进⾏⼤规模⼯⼚化⽣产,取代以⼈⼒进⾏的个体⼯场⼿⼯⽣产。
第⼀次⼯业⾰命:蒸汽时代时间:从250年前起源:英国主要技术:蒸汽机⼯业特点:轻纺⼯业热门的新⾏业:纺织业、⾦属冶炼业、机器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热门的产品:⾷品饮料、服装、蒸汽机、蒸汽⽕车、蒸汽轮船。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实质与启示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实质与启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实质与启示新一轮工业革命即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实质就是以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的重大创新与融合为代表,从而导致工业、产业乃至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这一过程不仅将推动一批新兴产业诞生与发展以替代已有产业,还将导致社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甚至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重要变革,最终使人类进入生态和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提出“从“工业化”到“去工业化”再到“再工业化”这个循环的过程,表面上反映了从实体经济到服务经济再到实体经济的回归,实际上体现了服务经济真正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战略,符合经济形态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
如果说“去工业化”去掉的是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那么,“再工业化”实际上是对制造业产业链的重构,重点是对高附加值环节的再造。
”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就开始探讨第三次工业革命。
一些学者较早分析了其对员工、收入和研发等微观层面的影响。
赫尔夫戈特(Helfgott)分析了新技术对工人在企业中地位的影响。
他认为,正风靡美国产业的新技术,推动着工作场所的转型,团队中的工人变得更加重要和自治,身负更多责任。
格林伍德(Greenwood)认为,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经济体系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变革会在初期降低生产率,扩大收入差距。
莫维利(Mowery)分析这场革命对产业研发结构带来的影响,他认为自1985年起,美国的产业研发结构由大企业主导的封闭式创新走向了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开放式创新,非制造业企业成为研发投资的重要来源。
然而,“第三次工业革命”概念的真正兴起和全球化传播,则与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压力息息相关。
具体来说:一是至20世纪80年代,石油和其他化石能源的日渐枯竭,及随之而来的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的持续生存带来了危机。
二是化石燃料驱动的原有工业经济模式,不再能支撑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寻求一种使人类进入“后碳”时代的新模式。
读《第三次工业革命》心得体会
读《第三次工业革命》心得体会第三次工业革命首先是能源的革命。
现在以消耗石化资源的工业模式难以为继。
不单单是开采和资源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地球已经难以承载今日能源消耗之累。
人类必须要改变。
否则不单单是工业发展,文明的存在都面临挑战。
第三次工业革命何时到来,会带给人类什么样的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和历史的变动。
读完杰里米·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让我感触颇深。
下面我结合近一段时间在市委管理干部培训班的学习,浅谈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理解。
一、发展至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一个渐进过程资本主义的诞生源于蒸汽机的发明,也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内燃机发明,人类进入了汽油石化时代。
第二次工作革命,除了带来社会主义革命外,也延展出了两次世界大战。
其实从人类的发展历史看世界大战就是生产力格局发生变动之后,需要在地理和资源分配上重新划分势力围。
第二次工业革命距今也有100年的时间了。
最近10年人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但似乎和工业发展毫无关系。
作为中国人,我们经常要抱怨。
现在的世界,美欧人负责创新,日韩人负责研发,中国人负责生产。
我们付出最多,收获最少。
现在世界上最有未来感的企业,是谷歌、苹果、亚马逊这些依托互联网时代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当然我一直是有一个困惑的。
谷歌当前市值5000亿美元。
可是他们主营收入还是广告。
难道广告可以创造真正的附加价值么?从营销的角度毫无问题,但是从社会的资源分配来说,广告意义不大。
那么工业难道进入瓶颈了么?今天的工业如果没有低廉的人力成本,如果没有贸易极差。
已经没有太多的利润可言。
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和18世纪的传统手工业的发展瓶颈、20世纪开始的蒸汽时代的发展瓶颈何其相似。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脚步已经隐约可闻。
那么什么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书中用大量的事实和各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清晰的告诉我们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方向。
和之前的两次工业革命一样,发端一定是能源的重新整合。
实质上工业革命就是对能源的革命。
三次技术革命与带来的启示
三次技术革命与带来的启示一、本专题的主要知识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末,世界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引起了社会的革命。
科学技术日益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动力:蒸汽机能源:煤炭成果及作用:①瓦特改良蒸汽机:它的发明和普遍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蒸汽时代;②哈格里夫斯研制珍妮机:珍妮机成为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使人类直接参加劳动的手被解放出来,完成了人类在物质生产领域中的一次巨大飞跃;③史蒂芬孙(英)研制蒸汽机车: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使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④富尔顿(美)研制汽船:使人类在水路交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影响:①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②出现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③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A: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B:城市化工业化开始C:世界联系日益加强 D:环境被污染【人类社会进入到了蒸汽时代】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70年代动力:发电机内燃机能源:电力石油成果及作用:①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力技术的发展(美德领先);②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发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③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研制成汽车(迅速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美国发明家莱特兄弟发明飞机;④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与应用: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电话的发明。
影响:①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出现了垄断和垄断组织;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三、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领域: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特点:①科技发展速度加快,科技产品结构越来越精密复杂;②科技技术商品化的周期缩短,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③科技各领域各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
3次工业革命总结
3次工业革命总结3次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的一系列重要的技术和经济变革。
这些变革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
本文将以3次工业革命为主题,分别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和总结。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主要是由机器代替手工劳动和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所带来的。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使得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人类社会进入了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时代。
这一时期的重要发明包括纺织机械、蒸汽机、铁路等,这些发明在短时间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机器的出现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工业化进程迅猛发展。
此外,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民涌向城市,成为工人阶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主要是由电力、内燃机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所带来的。
电力的广泛应用使得工厂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电力驱动的机器取代了蒸汽机,电力成为了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能源。
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使得交通工具的速度大大提升,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
化学工业的发展使得大规模的合成材料和化学产品生产成为可能,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使得工业化进程得到了进一步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迅猛增长。
第三次工业革命发生在20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主要是由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传输和处理速度大大提高,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取到各种信息,实现了信息的全球化和即时化。
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不受地域限制,人们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方式进行交流和合作。
此外,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涌现出一系列的新技术和新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这些技术和产业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第三次工业革命”概念自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提出之后,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中国经济需从依赖要素投入到依靠全要素增长率推动的阶段,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编辑、《第三次工业革命》专题作者保罗·麦基里我把这次工业革命定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在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
“第一次产业革命”是在18世纪后期的英国,纺织业工厂机器生产取代了作坊手工制作,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产业革命”是在20世纪初期,开创了规模化生产的时代。
第三次工业革命将迎来制造业的数字化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副部长张永生第三次工业革命现在确实已经初露端倪。
比如,所谓的3D打印,我要一个杯子,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个相关软件,然后把它打印出来,就是这个样子。
未来制造业的模式可能会发生变化,很大程度上变成一个分散的生产模式,不再是一种传统的、集中大规模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贾根良相比于“工业革命”,我更倾向于“技术革命浪潮”这种提法。
从18世纪70年代至今,世界经历了五次技术革命浪潮。
任何一次技术革命浪潮,都有相当长的酝酿发酵期。
目前我们正处于第五次浪潮的拓展期,同时也是新一轮技术大爆炸的萌芽期。
新材料、新能源、纳米技术和生物电子等最尖端的技术,目前大多处在实验室阶段,没有能够大规模投入生产。
“大爆炸”什么时候到来,谁也不能准确预测,但可以看到一个大趋势已经在酝酿之中。
谁也不会怀疑,中国已是响当当的工业大国。
十六大以来,我国工业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
在22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我国有7大类行业全球第一,水泥、汽车、家电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全球居首。
尽管2008年起持续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中国工业企业规模仍然快速增长。
据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环球通视数据,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书笔记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书笔记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读书笔记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什么是工业革命,人类经历了几次这样的革命,工业革命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人类又经历着什么。
如何在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发展国家、企业、还有个人《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本书为我们做出了适当的解读。
工业革命,经济学人对工业革命的划分跟我们过去所熟知的划分并不完全一样他们划分是这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18世纪后半叶以英国的纺织机械化为标志,我们过去往往说是蒸汽机为标志,而最后真正工业化是以纺织机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他们认为以福特汽车工厂在20世纪初大规模的流水线为标志的。
这两次工业革命都改变了社会,改变了历史,也改变了世界的形态。
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指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高度融合。
有人将它说成信息技术将彻底改变人类生产能源、传输能源,乃至使用能源的方式,也有人将第三次工业革命描绘成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分析,获得深刻的商业洞察,从而帮助人类进行更加明智有效的决策,甚至提出了进一步智能化制造的概念。
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中国都没有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我们正处在康乾盛世的后期,当时中国很牛,GDP占全世界第一,但是我们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方式,没有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840年我们才感觉到被甩出这次革命的痛苦。
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1913年,当福特在进行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的时候,我们刚好在辛亥革命,大家都在闹革命推翻帝制,军阀混战,我们又没有赶上第二次工业革命。
在本书中提到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以能源与互联网的联合应用为基础、以智能化制造为构想、以扁平分散合作式为生产方式,那么这样的革命对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就可能是一个极大的冲击。
过去为追逐低劳动成本,很多制造业要搬到发展中国家来。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世界工厂,就是因为有廉价熟练的劳动力。
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及标志是什么
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及标志是什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
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到现在。
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
扩展资料
工业革命是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
(1)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种种束缚,为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
(2)消除农业中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一定的国内市场;(英国圈地运动)(3)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提供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劳动力和巨额的货币资本(殖民掠夺);
(4)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长期的发展,为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准备了技术条件。
三次工业革命工作总结
三次工业革命工作总结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每一次革命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在这三次工业革命中,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三次工业革命的工作进行总结,探讨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工作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蒸汽机和机械化生产为特征的工业革命。
这一时期,工业生产大规模地从手工业向机械化生产转变,工人们从手工劳动转变为机器操作。
这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繁荣。
然而,这一时期也带来了劳动条件的恶化和工人阶级的剥削,引发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劳资冲突。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工作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和化学工业为特征的工业革命。
这一时期,电力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工业生产进一步机械化和自动化,工作方式和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一时期,工人们的劳动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工作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速。
然而,这一时期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人类社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工作总结,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生产为特征的工业革命。
这一时期,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生产的推广极大地改变了工作方式和生产方式,工业生产进一步自动化和智能化,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产时代。
这一时期,工作效率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社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综上所述,三次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每一次革命都对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地适应和引领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三次工业革命实质
第三次工业革命实质第三次工业革命发生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叫作“信息化革命”,那么你了解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本质吗?下面由为你整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本质的详细资料,希望能帮助到你。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本质1、能源生产与使用革命。
我们目前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生活消费方式所依赖的化石能源已经逐步进入枯竭期,需要在理念、技术、资源配置、消费习惯、社会组织等诸多方面转型以开发可替代的再生性能源,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之一,里夫金构想了这一变革。
2、生产方式变革。
现在的生产方式是大规模标准化、用机器生产机器的方式;新的生产方式,是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智能化大规模定制的方式,标志着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
具体来说,第一,今天的互联网既是信息平台,又是交易和生产控制平台,当然它还是娱乐和社交平台;第二,智能化意味着智慧型计算机嵌入到制造设备中,从而使生产设备能够更快地自我反应、计算判断、分析决策和操作;第三,过去,定制品数量非常少,但在数字化、智能化的制造条件下,个性化产品的大规模定制生产在技术上已经成为可能,甚至部分已成为现实。
很显然,相比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模式,新的模式将有诸多优势:资源节约,原材料使用仅为传统生产方式的1/10,能源消耗也远低于化石能源时代;生产成本低,互联网信息的运用和自己动手生产,都降低了产品生产的成本;交易费用低,通过网络平台直接定制交易,交易费用几乎为零;流通费用低,分散生产、就地销售可以节约大量流通成本;消费者的满意度提高。
3、制造模式变革。
制造业主流制造模式从削减式转变为叠加式制造,这一变化本质上是制造业数字化带来的。
削减式制造,先要铸造毛坯,切削加工,再做成零部件或产品;数字化叠加式制造则是快速成型,“打印”出来的。
4、生产组织方式变革。
我们现在的生产组织方式为“集中生产,全球分销”,先要盖厂房,从全世界采集原料,生产后再运送到各地销售,运输成本高,信息搜寻与交易成本都很大,浪费不少资源。
第三次飞跃的意义和启示
第三次飞跃的意义和启示第三次科技革命,也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指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并延续至今的科技革命。
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意义和启示有以下几点:1. 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通过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这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也促进了全球经济的繁荣。
2. 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例如,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轻松地获取信息和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方式;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延长了人们的寿命。
3. 引发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新兴的信息产业和服务业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制造业和农业,使得社会职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同时,科技精英和知识分子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4. 引发全球性问题和挑战:第三次科技革命也带来了一些全球性的问题和挑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信息安全等。
这些问题需要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来解决。
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启示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1.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我们应该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科技进步,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 科技发展应该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推动绿色科技的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科技发展应该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
我们应该关注科技发展对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影响,推动科技普及和公平分享,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4. 科技发展应该注重全球合作和共同应对挑战。
我们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推动全球科技进步和发展。
3次工业革命
3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后,以电能、内燃机动力以及新兴化学工业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展开。
今天店铺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3次工业革命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
3次工业革命含义(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
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3次工业革命发展特征(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
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
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⑤形成最大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扩大。
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
②发生于英国(18世纪中)延续到法、美、德、意、俄、奥、日等国。
③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
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积累了经验。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④资本主义发展中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⑤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
发展特征: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再工业化”
20世纪80年代至今,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一个主要特点是美国和欧洲经历了“去工业化”的过程,劳动力迅速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制造业占本国GDP的比重和世界制造业总量的比重都持续走低;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制造业快速崛起,发达国家汽车、钢铁、消费类电子等以往具有优势的制造行业面临严峻挑战。
四是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创造新的产业。我们知道,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力量强,创新能力强。很多新兴的产业都首先源于欧美,继而领先全球,迅速产业化以后,再在全球市场上扩张。美国不仅善于创造新的产业,还善于创新商业模式,这可能成为“再工业化”的中坚力量。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未来发展的启示
目前上海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有人认为,上海经过这么多年的工业化进程,现在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即服务经济时代,应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经济,许多传统制造业应该淘汰转移出去。这就是“去工业化”的观点,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路。人家现在都纷纷“再工业化”,而不是单纯否定制造业,我们目前的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转型方向与方式还是否可行,是不是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显然需要认真研究。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提出
“从“工业化”到“去工业化”再到“再工业化”这个循环的过程,表面上反映了从实体经济到服务经济再到实体经济的回归,实际上体现了服务经济真正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战略,符合经济形态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如果说“去工业化”去掉的是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那么,“再工业化”实际上是对制造业产业链的重构,重点是对高附加值环节的再造。”
1、能源生产与使用革命。我们目前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生活消费方式所依赖的化石能源已经逐步进入枯竭期,需要在理念、技术、资源配置、消费习惯、社会组织等诸多方面转型以开发可替代的再生性能源,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之一,里夫金构想了这一变革。
2、生产方式变革。现在的生产方式是大规模标准化、用机器生产机器的方式;新的生产方式,是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智能化大规模定制的方式,标志着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具体来说,第一,今天的互联网既是信息平台,又是交易和生产控制平台,当然它还是娱乐和社交平台;第二,智能化意味着智慧型计算机嵌入到制造设备中,从而使生产设备能够更快地自我反应、计算判断、分析决策和操作;第三,过去,定制品数量非常少,但在数字化、智能化的制造条件下,个性化产品的大规模定制生产在技术上已经成为可能,甚至部分已成为现实。
3、制造模式变革。制造业主流制造模式从削减式转变为叠加式制造,这一变化本质上是制造业数字化带来的。削减式制造,先要铸造毛坯,切削加工,再做成零部件或产品;数字化叠加式制造则是快速成型,“打印”出来的。
4、生产组织方式变革。我们现在的生产组织方式为“集中生产,全球分销”,先要盖厂房,从全世界采集原料,生产后再运送到各地销售,运输成本高,信息搜寻与交易成本都很大,浪费不少资源。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则不一样,它叫做“分散生产,就地销售”,它不需要今天这样的工厂,只需要3D打印机就可以真正做到本地生产、本地销售。
保罗·麦基里长期关注制造业技术和数字制造的发展。他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一数字化革命,将带来制造模式的重大变革,大规模流水线制造从此终结,人们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设计。第三次工业革命甚至还可能带来反城市化浪潮,取代城市化生活的将是一种分散、自给自足的(农村)生活方式。
归纳起来,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以上两种路径,它们各有特点,但殊途同归,即人类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需要根本性的变革。
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就开始探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些学者较早分析了其对员工、收入和研发等微观层面的影响。赫尔夫戈特(Helfgott)分析了新技术对工人在企业中地位的影响。他认为,正风靡美国产业的新技术,推动着工作场所的转型,团队中的工人变得更加重要和自治,身负更多责任。格林伍德(Greenwood)认为,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经济体系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变革会在初期降低生产率,扩大收入差距。莫维利(Mowery)分析这场革命对产业研发结构带来的影响,他认为自1985年起,美国的产业研发结构由大企业主导的封闭式创新走向了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开放式创新,非制造业企业成为研发投资的重要来源。
我认为,新一轮工业革命即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实质就是以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的重大创新与融合为代表,从而导致工业、产业乃至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这一过程不仅将推动一批新兴产业诞生与发展以替代已有产业,还将导致社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甚至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重要变革,最终使人类进入生态和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第三次工业革命具有五大特征:
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必然会对全球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活动的空间分布,以及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影响。欧美发达国家意图通过“再工业化”,解决四个问题:
一是希望通过制造业数字化技术发展的领先,继续保持在制造业价值链上的高端位置和全球控制者的地位,解决服务业的虚拟化和金融化与实体经济发展脱节的问题,而这个脱节可能就是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线。
二是通过“再工业化”推动欧美国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特别在再生性能源开发、智能互联网发展方面,通过立法、政府资金投入补助等,使美国等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经济体系、社会生活方式等发生根本改变。
三是用新的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重新定义、整合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改变传统制造业的制造模式,降低单位劳动成本,提高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同时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从概念来说,《韦伯大词典》对“再工业化”的解释是:一种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特别是通过政府的帮助来实现旧工业部门的复兴和现代化,并鼓励新兴工业部门增长。从历史文献来看,“再工业化”概念最早源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社会学家艾米泰克,主要是针对美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遭遇的经济问题——过度消费和投资不足损害了美国的生产能力。他认为,解决之道就是通过“再工业化”吸引大量投资,将新技术引入制造业,提高生产效率,恢复美国经济的增长。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实质与启示
新一轮工业革命即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实质就是以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的重大创新与融合为代表,从而导致工业、产业乃至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这一过程不仅将推动一批新兴产业诞生与发展以替代已有产业,还将导致社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甚至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重要变革,最终使人类进入生态和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世界制造业增加值从1980年的27900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02000亿美元。期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从5840亿美元增加到18560亿美元,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93%降低到18.20%。德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490亿美元增加到6140亿美元,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从8.91%降低到6.02%。法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400亿美元增加到2680亿美元,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从5.02%降低到2.63%。英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260亿美元增加到2310亿美元,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从4.52%降低到2.26%。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330亿美元增加到19230亿美元,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从4.78%增加到18.85%。过去几十年间,中国制造业经历了在规模上追赶和超过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过程。1980年,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远低于美国和德国,与法国、英国相当。但199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增长较快,制造业增加值先后超过德国、美国等世界制造业强国,2010年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中国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我们在高端制造技术比如数字制造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在全球经济今天正迈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融合日趋加深,生产能力的复苏与增长必然是奠基于新的生产方式之上,即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智能化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方式。这是理解当前“再工业化”的关键。从“工业化”到“去工业化”再到“再工业化”这个循环的过程,表面上反映了从实体经济到服务经济再到实体经济的回归,实际上体现了服务经济真正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战略,符合经济形态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如果说“去工业化”去掉的是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那么,“再工业化”实际上是对制造业产业链的重构,重点是对高附加值环节的再造。
上海当然需要发展服务经济,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因为相对制造业的发展,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比较迟缓,甚至落后于制造业,这是上海产业体系和结构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我们不应当仅仅为了引进发展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在过去的制造业生产方式里兜圈子,而应该树立远大的目标,瞄准能够引领未来新一轮工业革命的生产方式。换句话说,我们要有能力判断出新的发展方向,率先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布局和投入,使我们在新工业技术革命中不至于被甩得太远。
很显然,相比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模式,新的模式将有诸多优势:资源节约,原材料使用仅为传统生产方式的1/10,能源消耗也远低于化石能源时代;生产成本低,互联网信息的运用和自己动手生产,都降低了产品生产的成本;交易费用低,通过网络平台直接定制交易,交易费用几乎为零;流通费用低,分散生产、就地销售可以节约大量流通成本;消费者的满意度提高。
目前来看,比较有代表性的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论述有两种,一种以杰里米·里夫金为代表,一种以保罗·麦基里(Markillie,《经济学家》编辑)为代表。
杰里米·里夫金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有比较长期的研究。他认为,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能源互联网与再生性能源结合导致人类生产生活、社会经济的重大变革。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而且迫在眉睫。它有五大支柱:1、向不可再生能源转型;2、将每一大洲的建筑转化为微型发电厂,以便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3、在每一栋建筑物以及基础设施中使用氢和其他存储技术,以存储间歇式能源4、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每大洲的电力网转化为能源共享网络,调剂余缺,合理配置使用;5、运输工具转向插电式以及燃料电池动力车,所需电源来自上述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