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边城》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学教案第一单元3边城(1)
《边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
2.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3..理清情节,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来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作为农村学生,阅读量少,阅读面窄, 我们的学生年龄小,所处的环境落后,阅读后形不成自己的观点.对于文学作品缺少鉴赏能力,好的阅读习惯没养成,所以我们通过课内阅读的学习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重点:理解翠翠这个人物是“爱”与“美”的化身的含义。
教学难点:小说以《边城》为题的含义,剖析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探究出作品的主题。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及小说情节,初步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情美。
学时重点:了解作者及小说情节。
学时难点: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情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导课:今天,我们学习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我们一同走进风景优美,人性质朴的湘西边远小城,感受原汁原味的自然美.相信同学们会有不少收获,尤其在物流横流的今天,人人追求金钱至上,.相比之下,边城,这样一个地方,是重义轻利的,不为商业气息所熏染变质。
这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图景,感悟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同学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二,作者介绍: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3课《边城》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3课《边城》教学设计第一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3课《边城》教学设计三边城教材分析《边城》是一部内涵非常丰富的作品,在课堂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应当结合本篇课文“美好亲情”的主题,突出古朴淳厚的湘西环境和自然纯洁的人物感情。
课文节选的第一章对环境及人物的总述多从正面落笔,写得比较透彻,相对容易理解;切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实际水平。
另一方面,《边城》整部小说的悲剧意蕴在选段中体现得并不明显,考虑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学生的理解水平,在教学中对此将采取相对简略的处理。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考虑中职学生语文能力及课外学习的局限性,立足于节选的文本,通过品读语句、揣摩细节来领会沈从文小说的特点,再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1、在优美风景描写中所表现的纯朴的人性美。
2、能了解翠翠的“情窦初开”跟作者的环境描写、人物的选择和描绘有关。
3、理解边城所展现的表现“人性之美”的“隐喻之美”在小说中的独特表现教学重点主旨和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课时:1~2课时(看《边城》电影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在中国居住60年的新西兰作家艾黎说:在中国有两个美丽小城:第一是湖南的凤凰,第二是福建的长汀。
在凤凰有这样一条横幅标语欢迎您:为了你的到来中,这座古城守候了一千年。
凤凰这座美丽的古城,山美、水美、人更美。
今天,我们去欣赏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人民有着怎样美丽的生活画卷,一起体验湘西人民曾经有过怎样美丽的爱的故事。
二、字词棕榈lǘ 睨nì 角隅yú 呜喇lā 蘸zhaà 阗tián 憩qì 悖bèi 埋(mán 怨,mái没)擂(léi鼓,lèi台)峒(dòng茶:山洞,崆峒kōngtóng:山名在山东)三、简介作者、《边城》(1)作者资料一1、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
高二语文必修五《边城》教案【优秀4篇】
高二语文必修五《边城》教案【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二语文必修五《边城》教案【优秀4篇】《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边城》(人教版必修五)教案
《边城》(人教版必修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小说情节铺设上运用顺叙,补叙的叙述手法,在时间的回环往复中使作品情节衔接得天衣无缝的写作特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通过环境描写的分析了解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
2、能力目标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线索,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
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
3、情感目标接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情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要上的课相信大家一定很感兴趣,并且也是你们最想预习、最好预习的课文,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肯定的说吗?(因为《边城》是小说,阅读小说是高中繁忙生活中的一种享受。
)那好,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来一次二次享受吧!(二)作家、作品沈从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
苗族。
因少年时长期生活在旧军队行伍中(沈的父兄,全列身军籍)。
耳闻目睹了湘兵的雄武和各种压迫杀戮的黑暗,形成了他性格中追求美好人生的善良德性的沉忧隐痛,向往于沅水流域人民的鲜明生活样式和淳朴的乡俗民风,对民间的一切具备特殊的审美敏感,为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边城》是沈从文最具盛名的代表作。
小说取材于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写了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与当地船总的儿子——大老天保,二老公傩送兄弟俩纯净的爱情纠葛,凄美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幅古朴又绚丽的湘西风俗画卷。
“边城”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即边地的小城,同时也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
《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作品,《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
高二语文必修五《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小说《边城》的故事梗概和主题思想。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3.领悟小说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故事梗概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2.人物形象的分析。
3.文学艺术特色的鉴赏。
三、教学难点1.人物性格的深入剖析。
2.小说主题的多元解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要介绍小说作者沈从文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题材、主题和艺术特色。
二、课堂讲解1.讲解小说的故事梗概,梳理主要情节。
2.分析翠翠、翠翠父亲、翠翠母亲等人物形象。
3.领悟小说主题,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二课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翠翠的性格特点。
二、案例分析1.分析翠翠与翠翠父亲、翠翠母亲之间的关系。
2.探讨翠翠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
第三课时一、课堂讲解1.讲解小说的艺术特色,如场景描绘、人物塑造等。
2.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的关系。
第四课时一、课堂讲解1.讲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探讨作品所传达的社会价值观。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命运。
2.分享讨论成果,探讨作品对命运的诠释。
第五课时1.回顾小说的故事梗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二、作业布置第六课时1.学生分享读后感,交流阅读心得。
2.选取优秀读后感进行点评。
二、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学会观察、思考、表达。
三、课后作业1.深入阅读《边城》,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关系。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边城》这部小说。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文学鉴赏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在课后加强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
新课改必修五《边城》教案
新课改必修五《边城》教案教案:《边城》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新课改必修五的《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湘西边陲小镇茶洞渡口的社会风情和自然风光,通过少女翠翠和青年船夫翠翠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人性的善良和纯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边城》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2. 分析作品中的自然风光描写和人物心理刻画,体会作者的艺术手法。
3. 领悟作品所传达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边城》的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难点:领悟作品所表现的人性美和悲剧美,联系现实生活思考作品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边城》、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茶洞渡口的风光美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湘西边陲小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教材《边城》,了解故事情节,注意把握人物形象和关系。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边城》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重点解析自然风光描写和人物心理刻画。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作品所传达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5. 课堂练习: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关于《边城》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沈从文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地位和影响。
六、板书设计《边城》1. 故事背景:湘西边陲小镇茶洞渡口2. 人物关系:翠翠、翠翠、黄世仁、杨妈等3. 艺术特色:自然风光描写、人物心理刻画4. 人性美:善良、纯真、悲剧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边城》的故事情节。
(2)分析《边城》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自然风光描写或人物心理刻画,并阐述其艺术效果。
(3)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边城》所传达的人性美和悲剧美的理解。
2. 答案:(1)《边城》讲述了湘西边陲小镇茶洞渡口的社会风情和自然风光,通过少女翠翠和青年船夫翠翠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人性的善良和纯真。
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精彩课件
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的相关内容。
具体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的阅读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边城》的故事情节,了解作者沈从文的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提高审美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感受湘西边陲的自然美和民俗风情,拓宽文化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湘西边陲的美丽风光和民俗图片,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边城》。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讲解创作背景。
4. 随堂练习:针对课堂讲解内容,让学生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和主题思想讨论。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边城》2. 人物形象分析:翠翠、傩送、天保等3. 主题思想:人性的善良与纯真,命运的无奈与抗争4. 创作背景:沈从文,湘西边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翠翠、傩送、天保等人物形象,结合文本进行论述。
(2)谈谈你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2. 答案:(1)翠翠:纯真善良,对爱情充满憧憬;傩送:勇敢善良,重情重义;天保:忠诚正直,责任心强。
(2)小说主题思想为:表现人性的善良与纯真,反映命运的无奈与抗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如《长河》、《湘行散记》等,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和湘西边陲的风土人情。
2024年新课改必修五《边城》教案
2024年新课改必修五《边城》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课改必修五《边城》单元,具体内容包括:1. 章节:第一章至第五章;2. 详细内容:通过对第一章至第五章的阅读,让学生了解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世界,感受作品中自然、人文景观的描绘,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边城》的基本情节,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价值观,增强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2. 教学重点:理解《边城》的基本情节,掌握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边城》阅读笔记、小组讨论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边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边城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阅读引导:让学生自主阅读第一章至第五章,关注作品中的自然、人文景观描绘,初步了解人物形象;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教师巡回指导;4. 例题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疑惑,进行例题讲解,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7. 课后拓展:推荐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边城》2. 板书内容:章节及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探讨作品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边城》中翠翠、傩送、天宝等人物形象的特点;(2)谈谈你对《边城》主题思想的认识;(3)从艺术手法上分析,《边城》与沈从文其他作品的异同。
2. 答案:(1)翠翠:纯真善良、执着勇敢;傩送:英俊潇洒、重情重义;天宝:粗犷豪放、忠诚善良;(2)主题思想: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艺术手法:与沈从文其他作品相比,《边城》在情节安排、人物刻画、语言运用等方面更具特色。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5篇)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5篇)高中语文边城教案(精选5篇)教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要求,选择符合教学目标的教材和文本。
教材选取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
下面给大家分享高中语文边城教案,欢迎阅读!高中语文边城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边城(节选)》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阅读鉴赏第一单元。
本单元设立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单元选取了三篇文章,有情节冲突激烈的小说,环境描写出彩的小说,和人物塑造入木三分的小说。
这些文章都是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鉴赏和审美价值。
《边城》是一篇散发着魅力的小说,是沈从文最具盛名的代表作。
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
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二、教学目标:1、品读文中关于边城风土人情的描写,把握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
2、品味作者朴实而清新,流畅而优美,富有生活气息的散文化的语言。
3、通过交流和讨论,把握对人物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之美,探寻人性之美。
理解作者在这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中所寄寓的人生理想。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紧扣课文的有关情节与细节,披文入境,披文入情,通过对具体描写的具体分析中得出结论。
培养分析鉴赏能力,养成勾画圈点的习惯。
2、教学难点:品味民俗风情之美,探寻人性之美。
体会作者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展示出人物心理的写作手法,用探究的眼光去发现文章之美。
四、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三元信息教学,围绕教师、学生、媒体展开互动,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
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课《边城》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课《边城》,具体内容包括:课文《边城》的第一、二章节,详细介绍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边城风土人情,以主人公翠翠的视角展现一段纯真的爱情故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边城》的故事情节,了解湘西边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和意境美;3.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体会人性的善良与美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地域特色、民俗风情及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品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课文《边城》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湘西边城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边城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一、二章节,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3. 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地域特色、民俗风情及表现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讲解作者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意境。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分析课文中的其他精彩语句,进行课堂实践。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边城》2. 内容:湘西边城:地域特色、民俗风情表现手法:语言美、意境美人物形象:翠翠、傩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所学,分析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精彩语句,说明其表现手法及作用。
以翠翠的视角,写一段话描述她对傩送的情感。
2. 答案示例:精彩语句分析:略。
描述翠翠对傩送的情感:翠翠看着傩送离去的背影,心中涌上一股莫名的情愫,她觉得傩送就是她心中的那一抹阳光,温暖了她寂寞的心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新课改必修五《边城》教案
新课改必修五《边城》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课改必修五,教材章节为《边城》。
内容包括对沈从文先生的这部经典小说的阅读理解,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情节结构、语言特点以及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文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边城》的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领会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学习小说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启发学生对人性、道德、社会等方面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小说的人物性格,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重点:学习小说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边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快速阅读小说,整体感知故事情节,了解主要人物。
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翠翠、傩送、天保等,讲解其性格特点及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性格分析,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5. 分析小说情节结构,讲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6. 语言特点分析: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小说的语言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7.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文背景。
六、板书设计1. 《边城》人物形象:翠翠、傩送、天保情节结构:起承转合语言特点:朴实、细腻、生动2. 小说主题:人性、道德、社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翠翠、傩送、天保的性格特点,结合具体情节进行说明。
(2)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认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阐述。
2. 答案:(1)翠翠:纯真善良,勇敢坚强;傩送:诚实守信,重情重义;天保:豪爽直率,善良热情。
(2)小说主题反映了人性的光辉与暗淡,展现了道德的力量,同时对现实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人物、情节、语言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相关推荐《边城》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边城》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边城》教案篇1【知识目标】一、了解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二、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体会心理描写的成功之处三、借助工具书掌握常用词语并能辨析运用【能力目标】一、结合社会背景与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二、结合个人理解,试着谈谈对小说的主题思想的认识三、能运用比较鉴赏方法,写一点鉴赏文字【情感目标】一、结合社会背景,体会边远地区人民的生活艰辛与顽强乐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理解小说描绘的风情美与人性美,激发对人生、生活、社会的热情【重点难点】一、了解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体会心理描写的成功之处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二、结合社会背景与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对小说的主题思想的认识是本文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多媒体辅助(影片)【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一、检测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喁喁yú私语黑黝黝yǒu痴chī情焖mèn涎xián莞wǎn尔2、解释下列词语。
喁喁张冠李戴:涎皮莞尔信口开河二、作者作品简介沈从文(1902~1988年),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原名沈岳焕,湖南风凰县人。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蜜柑》、《八骏图》、《雨后及其他}、《月下小景》、《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阿丽思中国游记》、《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他的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
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精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五《边城》教案
《边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鉴赏作品的环境描写,了解自然环境对小说主题的作用。
2、通过细读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品味翠翠的人物形象,进而培养语言鉴赏能力。
3、结合人物分和环境分析,领会小说的主旨,明确边城所要表现的的人性内核。
二、过程与方法1、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边城》,使学生对全著有一初步的整体感知。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搜集作者及作品的有关情况,湘西凤凰的图片资料等。
3、课堂内组织学生进行泛读与精读,引导学生去阅读发现,教师作阅读提示,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个性解读,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人性化的阅读观点。
5、课外鼓励学生阅读全著,拓展延伸。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行联想想象,体会小说中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使学生受到心灵的净化。
2、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把握主旨和翠翠的人物形象;感受风俗美、人情美。
2、难点:剖析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探究出作品的主题,理解边城的文化内涵。
教学思路:《边城》节选篇幅长,应该要组织学生预习或观看影片,以便课堂上有效地鉴赏。
鉴赏的重点应放在品味如水一般纯粹、柔美、灵动的语言上,品味如水一般清纯、浪漫、多情的人物上,品味至真、至美、至善的自然之美、风物之美、风俗之美、人性之美上。
教师要在学生与作品作家之间架设一座沟通的桥梁,引领学生走进作家理想的精神家园,感受“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主要教学方法:语言品读法、交流探究法课时安排:五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初步把握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关系。
2.由沈从文的文化背景来感知湘西风土人情。
【诗文撷英】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主旨感悟:唐代诗人杜审言的作品。
边城-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案
边城-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案
一、教材信息
•教材名称:《人教版必修5语文》
•教材版本:人教版
•课时数:1课时
•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边城》一文的阅读及分析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边城》的作者沈从文及其代表作品;
2.了解《边城》的背景知识及文本形式;
3.能够阅读并理解《边城》一文;
4.能够分析《边城》一文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要素;
5.能够通过《边城》一文思考乡土文学的特点及其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沈从文和《边城》的了解;
2.让一些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其他学生一起讨论。
(二)阅读与分析
1.要求学生每人阅读《边城》一文,提醒注意文本中的人物、情节等要素,并记录下来;
2.分组讨论每个小组的记录结果,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3.老师指导学生针对《边城》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要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分别列出来。
(三)思考
1.让学生回想乡土文学的特点,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2.引导学生思考乡土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小结
1.教师以PPT的形式对《边城》一文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要素进行汇总;
2.让学生自己总结整个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和发言。
四、作业布置
1.要求学生根据本次课的内容,整理自己的笔记;
2.要求学生预习并阅读下一课时的内容。
五、评价方式
1.对学生笔记进行评分并给出评语;
2.对学生轮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3.对学生的思考和表现进行评价,给出相应的红黄绿牌。
边城-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案
边城-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材本课程所涉及的教材为《人教版必修5语文》第3册,第十六单元《边城》。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将会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小说《边城》的背景、主题和情节;2.理解作者沈从文的笔法和文化内涵;3.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4.掌握运用课本知识分析小说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教学重难点1.了解小说《边城》的背景、主题和情节;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3.掌握运用课本知识分析小说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本课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导入:1.通过几个片段或图片向学生介绍《边城》这个地方,引导学生对该地区的认识和兴趣;2.引导学生回忆并提取课本中有关小说的知识;3.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边缘”、为什么会有“边缘人”等等。
2. 教学主体(1) 了解小说《边城》的背景、主题和情节;教师课前应当阅读完《边城》一书,并在授课中向学生传达出边缘社会的特点。
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了解小说:1.学生自行阅读小说,在阅读过程中对其中典故、名言名句、人物关系等做好笔记,方便提问询问;2.将课文分段,学生可以自己阅读一段,然后用30秒钟对自己所读的段落进行总结,并向全班汇报自己的总结;3.学生自主突破,找出文章加以解释;(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通过上个环节中的阅读,学生们已经对小说中的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
贾村的突然到来、英峰与英旭的爱恨情仇、小满在贾村、英峰之间的选择,值得一一探讨。
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分析人物:1.以班级为单位分组,每组以一个人物为题目,围绕这个人物展开分析;2.把小说中的人物串起来,形成人物关系图,在分析人物时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探讨;(3) 掌握运用课本知识分析小说的能力;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之前所学知识,对本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1.3边城教案新(1)
明确
总结
理解
赏析
品读
板
书
设
计
边城
作者:沈从文湖南人小说大师
风格:表现湘西风情,人性的善与美
课后记事
(多媒体,教师配合音乐、文字朗读)
导入
介绍
点拨
教师活动
了解
默读
思考
回答
学生活动
总结
练习
作业
文章导读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这篇中篇小说以川湘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二三十年代的恬静生活为背景,展开了一个悲剧故事。
沈从文通过《边城》这部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边民淳良的心灵。作者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这些话正可证实小说的主旨。这篇作品人物形象生动细腻,山光月色描写得诗意盎然。著名评沦家李健吾称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亚洲周刊》在评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时,将《边城》评为百强第二名,真是很有见地。
他的小说取材范围比较广泛,都市乡村都有所涉及,写过各种人物,农民、工人、水手、士兵、官吏、绅士、教师、学生……都在他的作品里出现。然而,描写最多、最成功的,还是他家乡一带——湘西地方一幅幅的风景画和风俗画。西南僻远山区特异的风物民情,神秘的浪漫色彩,浓郁的抒情性和明显的散文美,以及自由多变的形式,自然流畅的语言,使他的小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情节介绍:十五岁的山村少女翠翠与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终年看守着河边的渡船。翠翠聪明能干,美丽善良。当地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大老和傩送二老同时爱上了她。为了赢得翠翠的爱情,天保请了媒人上门求亲,翠翠却没有表态;仅仅是因为羞于表达吗?原来,翠翠的心上早就有了一个人。事情还得从两年前的端午节说起。两年前的端午节,翠翠和爷爷进城看龙舟赛,邂逅了傩送,彼此一见钟情,但这份感情双方都埋藏得很深,并没有表露出来。时隔两年,乡绅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用一座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他,翠翠对此有所耳闻。但对于傩送不要碾坊,宁愿作个摆渡人的心意,她却并不知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城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重点分析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重点是翠翠的形象。
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教学重点:主旨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导入:
投影:
1.“美字笔画并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认识,爱字虽人人认识,可是真懂得它的意义的人却很少。
”
2.“我崇拜朝气,欢喜自由,赞美胆量大的,精力强的……这种人也许野一点,粗一点,但一切伟大事业,伟大作品就只这类人有份。
”
情学生谈谈这两句话的体会(略)
这位追求美爱与自由,热爱青春与美的作家就是现代小说家——沈从文。
二.介绍作家作品。
沈从文(1902-1988),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湖南凤凰人。
苗族。
1918年小学毕业后曾入本乡土著军队当兵。
1923年到北京。
1926年开始在《晨报副镌》、《现代评论》《小说月报》《新月》上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编辑《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
1927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等编辑《红黑》杂志,并参加新月社。
1930年在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在北京主编《大公报》副刊《文艺》及天津《益州报》副刊。
抗战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回北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并继续办原刊物,以此为阵地,集合许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
1949年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馆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有许多专著。
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
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七十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集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
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
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
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
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反朴归真的牧歌情调。
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识字与解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喁喁()黑黝黝()焖菜()竹篁()碧溪且()傩送()涎皮()甬道()莞尔()滨水()蒿艾()角隅()胡诌()嗤笑()茨滩()碾坊()
茶峒()
四.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通过以下步骤把握小说情节:
1请学生复述小说的情节
2提问:这篇小说的情节,前后有许多照应,请找几个例子
点拨:
(1)翠翠梦中摘虎耳草。
——父母对歌相恋的故事翠翠问外公“万一我跑了呢?”
——翠翠想“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翠翠梦中听歌“像跟了声音各处飞
——外公讲翠翠父母唱歌相恋,“就是这歌唱出了你”翠翠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
” ——翠翠梦见摘虎耳草,“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祖父所唱的歌,原来便是那晚上听来的歌。
——傩送唱了一夜的歌。
3理清小说思路
(1)黄昏看景,幻想出走(2)无人理解,内心悲伤(3)月下故事,埋下阴影(4)梦中听歌,感情清晰(5)兄弟比歌,天保闯滩(6)夜晚等歌,祖父暗示(7)吹笛谈心,感情明确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小说的语言、心理、环境描写,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
2.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3.感悟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爱世界、爱人类、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小说的语言、心理、环境描写,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
教学难点: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教学方法:品读法。
在小说中,翠翠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天真少女形象。
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心思和行动往往给人以一种难以琢磨的感觉。
翠翠作为也不例外,你能否找出几处?
明确:
(1)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2)翠翠为何要“胡思乱想”,产生出走的念头?
(3)翠翠坐在溪边,为什么就“忽然哭起来了”后来心中又“很觉得悲伤”?
(4)在听父母的故事是,翠翠为什么要“间或吁一口气”?
(5)翠翠为什么要做那样的梦?为什么平时攀折不到的虎耳草轻而易举摘到了?
(6)翠翠在月光下吹着芦管,为什么“觉吹得不好”?祖父长长的曲子,为什么“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
(7)最后,祖父唱了十个歌,翠翠为什么自言自语说:“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1)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闲坐下来。
看着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
不觉寂寞惆怅涌上心来,看世上万物都那么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却“太平凡”了,觉得“好像缺少什么”。
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却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
和周围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
(2)翠翠感到日子有点痛苦,“好像缺少了点什么”,她觉得委屈,自然地迁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娇的祖父,她并不当真地胡思乱想着自己出走以后带给爷爷的惩罚。
注意,翠翠的“惩罚”手段仍然是建立在两人亲情深厚的基础上,她深知祖父爱她,所以让他尝尝失去她的痛苦。
更感人的是后面,只是这样一个念头,就吓坏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没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顾爷爷正忙着摇船,一次又一次叫爷爷回家,仿佛晚一点他们真会分开。
其实,翠翠此时心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或一件具体的事情,她就是那么“莫名其妙”地感到日子空虚心情郁闷,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不安或不快,但又是一种确确实实的存在。
因为无法言说,所以没人能帮助你;因为确实存在,所以它总在折磨你。
这就是孤独感。
翠翠这清醒的白日梦,把一个少女单纯而隐秘的内心情感托现给读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哀怨的心理。
翠翠怀着满腔心事,无人能诉说。
渡船上人们悠闲地过渡,又有谁能了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闲和翠翠内心的波动,形成动与静的对比,表现出翠翠那看似无来由的哭的深意。
翠翠无来由地哭,一要注意翠翠情窦初开的朦胧感情,一要注意湘西这样闭塞但人情质朴的环境,翠翠的心理肯定不会和生活在城市中的少女一样。
翠翠的梦写了翠翠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躁动心理。
翠翠情窦初开,听到外公讲父亲和母亲浪漫的爱情故事,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感情。
因此梦见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
“平时攀折不到手”的虎尾草,她很容易地摘到了。
她内心里以前对傩送朦胧的感情,现在明确起来了。
“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又表现出她内心的忐忑不安。
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却没有来。
“一片草虫的清音复奏”,更使翠翠的心乱,连芦管也吹得不好了。
祖父吹了长长的曲子,婉转的曲调使“翠翠的心被吹柔了”,心像月光般清澈温柔起来。
翠翠最后听祖父唱歌,就是傩送昨晚唱的歌,心里踏实了,她知道傩送也像自己爱他一样,爱着自己。
她说:“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
”这时她已经知道虎尾草要交给谁了。
朦胧清晰明确
5.作为翠翠世上唯一的至亲,祖父对翠翠的感情是如何看待的?他的心情怎样?又是如何去做的?
明确:
心情:既忧愁又快乐
明确:天保和傩送突然发现两人爱上的竟是同一个姑娘,眼看兄弟要变成情敌,他们没有反目成仇,也没有像流行小说写的那样,其中一个慷慨“出让”,他们懂得,姑娘不是财产,感情没有价格,你必须接受姑娘的选择,而不能代替姑娘做出选择。
于是他们公平地、正大光明地做了竞争,哥哥走了车路占了先,就一定让弟弟走马路先开口,结果一唱定乾坤,这里没有裁判,没有评委,没有公证人,只有良心和道德,再加上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
为了成全弟弟,哥哥带着失恋的忧伤远走他乡……
7.翠翠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爷爷又具有怎样的性格,天保和傩送又是怎样的人?
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