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知识和体裁常识

合集下载

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

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

识记五七至九年级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一、重要文体(一)古代重要文体1.说——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但都是作者为了说理或发表某种观点或看法的一种体裁。

如《爱莲说》《马说》。

2.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石碑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颂扬他人的文字,一般都用韵,后来成为一种专门文体。

如《陋室铭》。

3.表——古时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战国时期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可议论,也可以记叙和抒情,“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出师表》。

4.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5.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该书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如《送东阳马生序》。

6.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或阐述道理等。

以唐代作为标准,古诗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之分,律诗每首八句,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之分,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将五言、七言律诗截一半就是绝句,故而绝句又叫截句。

7.词——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重点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

重点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

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
识记基本文体常识
1、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常见的文章体裁:一般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说明文五大类;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3、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寄情于事。

记叙文
2、要素
3、人称
4、角度
5、顺序
6
7
8
9
10
11
1
记叙
描写
抒情
说明
议论
题。

2
3
(二)辨析要素、人称、角度、顺序、线索。

1、要素通常在行文中直接找出或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归纳概括。

时间、地点文中表示具体时空的词句。

人物一般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及次要人物的衬托作用。

欢迎共阅。

中考必备:文体知识(诗歌、散文、小说、词、曲等)

中考必备:文体知识(诗歌、散文、小说、词、曲等)

文体知识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

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一、古代文体1.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高中学过的《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

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

文体知识文学体裁

文体知识文学体裁

文体知识文学体裁文体知识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

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

古体诗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

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高中学过的《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

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

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

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

.构成有科(人物动作、舞台效果的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等)、唱词。

文章体裁分类文体常识及写作手法(搜集)

文章体裁分类文体常识及写作手法(搜集)

文章体裁分类有塑造形象的是文学作品:四大类一、诗歌:诗、词、曲、民谣等。

二、散文:描写出对社会、人生、自然界的特殊感悟。

三、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四、戏剧:指剧本、戏剧文学、电影文学(神话、传说、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可列入小说类)没有塑造形象的是一般实用文章:四大类一、记叙文: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传记、记人叙事。

二、说明文:说明具体事物或事理,介绍科技知识、地理状况等。

三、议论文:对人或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看法或批驳对方观点。

有时评、社论、按语、杂文及观后感、读后感等、四:应用文:固定格式、固定用途、专门对象。

书信、通知、启事、调查报告、借条、申请书等。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修辞格的运用,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以上8种为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修辞格),以及反复、双关、反语、引用、对比、衬托(映衬)、顶针(顶真、连珠)、移用、通感、婉曲、回文、呼告、互文等。

文体知识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四个方面的常识。

(一)、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的分类(1)从内容及表达方式分:①简单记叙文②复杂记叙文(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②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③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④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二)、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

文学体裁知识

文学体裁知识

一、文学体裁知识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与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

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骈文就是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与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她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与绝句两种,又有五言与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就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就是很严。

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就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与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就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高中学过的《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就是此种文体。

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就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就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与杂剧。

散曲就是清唱曲,杂剧就是演出曲。

散曲又可分为小令与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

文学体裁知识

文学体裁知识

一、文学体裁知识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

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高中学过的《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

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

语文文常

语文文常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文体一、文体知识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

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高中学过的《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

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

文体知识、文学体裁

文体知识、文学体裁

锅底舀起稀薄的白菜汤来,一调羹一调羹地吞下肚里去,她的左手无力地垂在腰
间。
她的脸颊很消瘦,颜色也阴暗,眼睛红肿着。……然而她的身子却挺得笔直,
像在教堂里一样,“呵,天呀!”太太想道,“她在这种时候还能够吃东
西!……她们这种人真是心肠硬,全都是一样!”这时候太太记起来了:几年前
她死掉了九岁的小女儿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她很悲痛,不肯住到彼得堡郊外美丽的别墅去,她
卡通风学期计划
初中语文加油站(二)
文体知识与文学体裁(二)
单击此处添加您的正文
01
文体包括:
02
记叙文、
03
议论文、
04
说明文、
05
应用文等
01
文学体裁:
02
诗歌、
03
散文、
04
戏剧、
05
小说。
1
诗歌
诗歌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 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 江天际流。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
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
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 天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 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 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 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 ❖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了。“一年之计在于春”,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 ❖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文学常识的积累方法

文学常识的积累方法

文学常识的积累方法(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文学常识的积累方法文学常识的积累方法2篇文学常识的积累方法1一、文体知识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文学常识文学体裁类别

文学常识文学体裁类别

文学常识文学体裁类别导语:文学体裁是文学作品的类别。

它分为散文、小说、戏剧、诗歌四大类。

下面我们来详细看看。

Ⅰ散文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形散”主要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联想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主要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散文常用的艺术手法有:寓情于景,即景抒情(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寓情于事,因事见情(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寓情于物,托物言志(如巴金的《灯》)。

Ⅱ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场景,或用以烘托气氛,或表现人物感情,或推动人物情节发展等。

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小小说)。

按内容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

按写作体制分为章回小说、日记体、书信体、自传体等。

按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⑴寓言(先秦两汉),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⑵笔记小说(魏晋南北朝),如干宝的《搜神记》(又成志怪、志人小说)。

⑶传奇(唐代),如李朝威的《柳毅传》。

⑷话本(宋代),如《快嘴李翠莲》。

⑸拟话本(明代),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⑹章回小说(明、清),如《红楼梦》。

Ⅲ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就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行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

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大全

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大全

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大全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一、知识要点复习:内容涉及面较广泛。

一是文体知识: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应用文(书信、电报、规则、计划、总结)等常识。

二是文学常识: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还有小说、散文、、戏剧的常识,还有教材中交代的主要文化知识,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一些文化常识。

(一)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常识1、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升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情节:(序幕)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2、散文的含义和特征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散文通常指除诗歌、小说、戏剧、曲艺等以外的其他所有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章体裁。

近年来,杂文、报告文学、回忆录等已从散文中分离出来,成为新的文学体裁,散文这一概念的外延逐步缩小。

这里所说的散文就是狭义范围内的散文。

根据散文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散文一般可以分为三类: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当然也有将记叙、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

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样式,有以下特征:(1)取材广泛散文的题材包罗万象,大千世界中具有认识意义、思想价值、美学意蕴的人、事、物、景,都能成为散文的题材范围。

散文的这一特点使它能够迅速地表达作者的生活感受。

(2)形散神聚形散神聚又叫形散神不散,是大多数散文的基本的特征。

形散指取材广泛、形式自由、手法灵活、思路开阔,从内容到形式要散得开。

神聚指文章整体结构严谨,材料层次井然,有统一的主题。

散文贵“散”,但要散而不乱,思路清晰,首尾一贯,做到撒得开,收得拢。

(3)形式自由散文无定体,笔法无定格,凡写人、叙事、议论、抒情,兴之所至,挥洒自如,涉笔成趣。

这使得散文形式自由灵活,多种多样,随笔、游记、札记、访问记……都是散文家族的成员。

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

初中语文基本文体知识梳理识记一、识记基本文体常识1、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常见的文章体裁:一般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说明文四大类;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3、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寄情于事。

二、识记、理解记叙文体常识1、概念作者主要运用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

2、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4、角度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5、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

6、段落层次。

7、中心思想。

8、描写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9、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肖像)、语言(对话、独白)、神态(神情)、动作(行动)、心理。

10、记叙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

11、剪裁详写、略写。

三、阅读方法与技巧(一)理解概念1、表达方式主要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渗透其中。

记叙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描写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抒情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

说明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

议论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题。

2、记叙范围主要是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面貌。

3、记叙主题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风尚、自然规律、人生哲理、社会本质意义。

(二)辨析要素、人称、角度、顺序、线索。

1、要素通常在行文中直接找出或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归纳概括。

时间、地点文中表示具体时空的词句。

文体常识知识点总结大全

文体常识知识点总结大全

文体常识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文体常识概述文体是指文章、作品所采用的文字表达方式。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和规范,比如散文、诗歌、小说、杂文等。

了解文体常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种文学作品。

本文将从不同文体的特点、写作规范、代表作品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二、散文散文是一种以平实的语言,真实的情感,灵巧的观察和感悟为表现特征的文学体裁。

散文通常以叙述、描写为主,具有自由的写作形式,内容广泛,表现形式丰富,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深沉。

散文的写作规范:1. 结构松散,内容多样。

散文不受严格的格式限制,可以自由发挥,表达个人思想和感情。

2. 写实生动,言简意赅。

散文需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准确的语言,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3. 自觉真实,含蓄高雅。

散文在表达情感时,需要保持一定的克制和高雅,不宜过于张扬和庸俗。

代表作品:《自然》、《倾城之恋》、《黄金时代》等。

三、诗歌诗歌是一种用音韵和图像表现情感和思想的文体,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诗歌常以抒情、叙事为主,语言高度艺术化,意象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是文学艺术的精华。

诗歌的写作规范:1. 押韵和节奏。

诗歌的语言需要具有鲜明的韵律感和节奏感,通过音韵的和谐和节奏的起伏,表现情感和思想。

2. 意象丰富,表达深刻。

诗歌常通过意象的丰富和深刻来传达情感和思想,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来表现抽象的概念。

3. 高度压缩,言简意赅。

诗歌语言需要简洁凝练,一语中的,尽量用少量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代表作品:《静夜思》、《水调歌头》、《绝句》等。

四、小说小说是一种通过虚构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文学体裁。

小说通常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等不同的形式,内容广泛,情节精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产品。

小说的写作规范:1. 故事情节丰富多样。

小说的情节需要有吸引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能够反映社会人生的多样性和真实性。

2. 人物塑造生动鲜明。

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大全

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大全

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一、知识要点复习:内容涉及面较广泛。

一是文体知识: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应用文(书信、电报、规则、计划、总结)等常识。

二是文学常识: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还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还有教材中交代的主要文化知识,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一些文化常识。

(一)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常识1、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升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情节:(序幕)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2、散文的含义和特征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散文通常指除诗歌、小说、戏剧、曲艺等以外的其他所有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章体裁。

近年来,杂文、报告文学、回忆录等已从散文中分离出来,成为新的文学体裁,散文这一概念的外延逐步缩小。

这里所说的散文就是狭义范围内的散文。

根据散文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散文一般可以分为三类: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当然也有将记叙、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

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样式,有以下特征:(1)取材广泛散文的题材包罗万象,大千世界中具有认识意义、思想价值、美学意蕴的人、事、物、景,都能成为散文的题材范围。

散文的这一特点使它能够迅速地表达作者的生活感受。

(2)形散神聚形散神聚又叫形散神不散,是大多数散文的基本的特征。

形散指取材广泛、形式自由、手法灵活、思路开阔,从内容到形式要散得开。

神聚指文章整体结构严谨,材料层次井然,有统一的主题。

散文贵“散”,但要散而不乱,思路清晰,首尾一贯,做到撒得开,收得拢。

(3)形式自由散文无定体,笔法无定格,凡写人、叙事、议论、抒情,兴之所至,挥洒自如,涉笔成趣。

这使得散文形式自由灵活,多种多样,随笔、游记、札记、访问记……都是散文家族的成员。

文体知识和体裁常识

文体知识和体裁常识
人物形象就是主要要素,就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得重要手段,小说所刻画得人物被称为“典型形象”。小说塑造人物得方法多种多样,常见得方法有: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
小说得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四部分,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得作用。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所处得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活动得时间、地点、场景,或用以烘托气氛,或表现人物感情,或推动人物情节发展等。
文体知识与体裁常识
一.文体知识
1。记叙文
(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她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得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
侧重写人得记叙文,以人物得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7)说明语言
3.议论文
(1)定义:议论文就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得文章体裁。
(2)
()
4、应用文
应用文就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应用得文体,如公文、书信、广告、契据等。它就是人类在长期得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得一种文体,就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得工具,有得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与依据、随着社会得发展,人们在工作与生活中得交往越来越频繁,事情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应用文得功能也就越来越多了、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
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
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与感情得书法与表达、
a.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得思想感情、

初中语文7-9年级重要文体知识及文学常识最全整理

初中语文7-9年级重要文体知识及文学常识最全整理

初中语文7-9年级重要文体知识及文学常识最全整理重要文体(一)古代重要文体1.说——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但都是作者为了说理或发表某种观点或看法的一种体裁。

如《爱莲说》《马说》。

2.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石碑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颂扬他人的文字,一般都用韵,后来成为一种专门文体。

如《陋室铭》。

3.表——古时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战国时期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可议论,也可以记叙和抒情,“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出师表》。

4.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5.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该书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如《送东阳马生序》。

6.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或阐述道理等。

以唐代作为标准,古诗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之分,律诗每首八句,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之分,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将五言、七言律诗截一半就是绝句,故而绝句又叫截句。

7.词——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一.文章体裁: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二.新闻体裁:消息、通讯、特写等。

①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②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③新闻必不可少的三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④标题形式:一行标题和多行标题。

⑤标题种类:主标题、副标题(辅标、子标)、引标题。

三.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㈠. 诗歌①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收录了305篇作品,大致是周朝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作品,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

②诗歌的特点: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③诗歌分类一:古代诗歌(旧体诗)和新诗。

【这是按照体例和形式分的】⑴古代诗歌分类古代诗歌也叫旧体诗,分为古体诗、近体诗、词、曲。

A.古体诗:也叫古风。

唐朝以前的诗歌都属此类,唐朝以后也有创作。

按每句字数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

四言古风如《观沧海》、五言古风如《石壕吏》。

收入《乐府诗集》的乐府诗都是古体诗,如《龟虽寿》《木兰诗》,由白居易创作的新题乐府如《卖炭翁》也是古体诗。

B.近体诗:律诗、绝句。

律诗: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即五律和七律。

共八句四联,依次叫做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其中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对偶),双数句子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押韵。

绝句:又叫截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即五绝和七绝两种,全诗共四句,第二句和第四句必须押韵。

C.词:又叫长短句、诗余、琴趣。

唐朝出现,鼎盛于宋朝,有唐诗宋词之说。

按照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词有词牌(词调)、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非常严格,故作词叫“填词”。

词的风格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代表是柳永、李清照;豪放派代表是辛弃疾、苏东坡。

D.曲:元代成就最高,故称元曲。

与词类似,也有曲牌,语句长短不一。

广义的曲包括散曲和戏曲,通常指的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

⑵.现代新诗(新诗)新诗也叫现代诗,是指五四以来所产生的白话诗歌。

郭沫若的《女神》是第一部产生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体知识和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

(4)方法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a.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b.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叙述方式①顺序记叙:a.·b.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c.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d.e.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②倒叙a.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b.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2.说明文(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 ②结构上的条序性 ;③语言上的简明性(3)分类①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②按照表现手法的不同(4)说明对象(5)说明顺序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 文艺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 .事理——事理说明文事物——事物说明文时间顺序;介绍产品的制作过程和工艺流程((6)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引资料、作诠释、摹状貌等。

(7)说明语言3.议论文(1)定义: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

(2)(3)、生动~内容具体有理论性 结构具有逻辑性政治论文@分类广义的议论文按论证方式分、(4)!(5)【(6) (7)【4.应用文应用文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应用的文体,如公文、书信、广告、契据等。

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要素①论点:是作者所议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特点a.符合客观实际,表意正确b.具有较强的针对性'c.具有鲜明性②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证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引用论证 分层论证论证地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提出问题(引论) 结构最基本的结构其他纵式 )横式—抽象性概括性准确、中肯、鲜明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事情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应用文的功能也就越来越多了。

二.体裁常识1.小说(1)小说的概念及三个要素\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简称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小说所刻画的人物被称为“典型形象”。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有: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

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场景,或用以烘托气氛,或表现人物感情,或推动人物情节发展等。

(2)小说的分类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按内容不同分为社会小说、神话小说、历史小说、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

·古代小说题材:①志怪小说指我国汉魏六朝的谈鬼神怪异的一种旧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和传说,如《搜神记》。

②轶事小说用于记叙魏晋以来崇尚清淡的知识分子的狂放传闻和轶事的一种小说。

③传奇小说是一种情节多奇、神异的古典小说,其源出于六朝“志怪”,一般指唐、宋人创作的文言文短篇小说,是元、明、清三代小说、戏剧作家吸取题材的宝库。

④话本小说指宋元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

用通俗的语言把小说、讲史的内容记录下来自己备忘或用于传授他人。

后成为小说的一种样式,即话本小说。

它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⑤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样式,是在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章叙事的小说。

特点是概括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的段落,划分为若干回,并多用对偶句式做回目,揭示本回内容。

每回开头常有诗词。

最先一段重提上回内容,以便衔接本回内容;每回结尾,多在情节高潮时戛然而止,留下悬念。

⑥谴责小说以揭露社会弊病,对封建官场和社会的种种病态进行鞭笞与谴责的一类小说的总称。

产生于辛亥革命前后。

、⑦演义小说是旧体长篇小说的一种,由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概括史书、传说,用近代口语铺叙成文。

(3)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中国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2.散文(1)散文的概念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这种文体篇幅短小,取材广泛。

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能够迅速的反映现实生活。

[(2)散文的分类叙事散文,即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在表现手法上,以记叙为主,见有抒情成分。

抒情散文,即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法是直抒胸臆法。

议论散文,即以说理为主的散文。

这种说理常借助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表达,文学色彩较浓。

(3)散文的特点①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指取材十分广泛,联想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②意境深邃。

“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文章所借助的某种形象。

作者只有使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达到有机融合,才能使散文的主题深刻。

@③语言凝练。

散文的语言清新隽永,充满诗情画意,又简明而生动、言近而旨远,往往带有哲理。

④表现手法灵活,富于变化。

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以夹叙夹议,状物写景。

3.戏剧(1)戏剧和戏剧文学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的总成,也常专指话剧。

在西方指话剧。

话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2)戏剧文学的内容我们在初中阶段所讲的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戏剧文体指的就是剧本。

它分为舞台提示和人物语言。

%①舞台提示。

这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及人物、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等多种作用。

②人物语言。

即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

(3)戏剧的种类①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舞剧。

②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

③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④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戏剧和正剧。

((4)戏剧的特点①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事件高度集中的原则;②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③剧本主要运用人物语言来塑造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语言具有口语化、动作化。

(5)元杂剧元杂剧包括散曲和杂剧。

①散曲元代兴起的一种新形式的韵文,是在金代“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成长起来的,分小令、套数二种,小令是一只单调的曲,简短精炼,在格律上不像词那样严格,常用以抒情写景,如元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套数是由两支以上的曲子按照一定的规则连缀起来的组曲,又叫“散套”“套曲”。

全套必须属于同一宫调。

套数可用于叙述较完整的情节、事迹、或夹叙夹议。

"②杂剧包括音乐、歌舞的综合艺术,分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

曲词由散曲中的套曲组成,供演员歌唱之用。

每折由一人独唱,其他演员只有对白。

科介是动作、表情。

结构上是“四折一楔子”,“楔子”是说明或介绍人物,联系情节的。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4.诗歌(1)诗歌的概念诗歌是我国最早是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民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集中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在形式上,一般以“行”为单位,分行排列。

(2)诗歌的基本特点①高度的概括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饱含着浓烈的感情,诗歌充分表达出作者的主观感情;③形象性,诗歌借助丰富的想象,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④诗歌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

(3)诗歌的分类` } '按题材田园诗山水诗讽喻诗按内容叙事诗:通过对具体的生活画面的描绘,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抒情诗: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主—按作者身份文人创作民歌民谣格律诗?绝句自由诗散文诗:主要是借助景物描写来阐述深刻的道理诗歌诗。

古体诗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古诗十九首》)七言诗:成熟于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名称近体诗'绝句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鹳雀楼》)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律诗五言律诗(杜甫《春望》)七言律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词(又称“诗余”“长短句”)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曲(又称“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散文小令(短小的曲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套数(散曲)(睢景臣《高祖还杂剧中国古典诗歌(4)诗歌意象·月亮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诗人往往对月亮思亲,引发离愁别绪和思想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

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这两句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至于对月思人就更多了,如张九龄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