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历史
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制度改革历程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历程1948年12月1日,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支援全国的彻底解放,经华北、山东、陕甘宁、晋绥政府经过会商决定,将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农银行合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并以原华北银行为总行。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全国统一的货币——人民币。
人民币及其汇率制度自诞生至今已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固定汇率、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过程中的双重汇率和向市场汇率过渡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三个时期的发展和演变历程。
(一)、计划经济时期(1948—1978)从1948年12月人民币的诞生到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前,人民币汇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历了1949~1955年的旧人民币汇率和1955~1979年新人币汇率两个阶段的发展变化。
1949~1955年这段时期,人民币随着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和物价波动而不断进行着调整,1949年1月19日人民币汇率开始挂牌时,1美元合80旧人民币,由于当时物价上升的很快,而同期国外物价下跌,1950年3月13日调整为1美元兑换4200元人民币,这段期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为26170元。
从1955年新人民币的发行开始到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前提是人民币固定汇率机制形成时期。
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新人民币,新旧人民币的兑换比例为1:1000,由于这一时期我国建立和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受这种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民币汇率与市场严重脱节,并被长期高估,很难起到调节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价格杠杆作用。
这一时期的人民币固定汇率机制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考察:1955~1972年期间为一个阶段;1973~1979年期间为另一个阶段。
1955~1972年这一时期,我国已经进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时,这一期间国际货币制度采取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从而使得各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所以,人民币汇率采取了稳定的方针,在原定汇率的基础上,参照各国政府公布的汇率进行调整除了个别货币的公开贬值或升值而做及时调整外,一般保持稳定不变。
人民币汇率历史沿革
44.22
372.21
2.5799
47.74
372.21
2.9082
47.7
376.51
2.736
48.28
478.32
3.3233
61.39
532.33
3.9602
68.45
551.46
4.3608
71.24
5阶段
▪ 1994~2005.7.20,汇率制度为钉住单一货 币美元,汇率政策目标为维持汇率稳定, 汇率水平是基本稳定。 表二
▪ 通过汇率并轨取消双轨制,形成了以市场 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 率制。
1994~2005年人民币汇率表
年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美元加权平均汇率 日元加权平均汇率 欧元加权平均汇率 港币加权平均汇率
▪ 汇率政策目标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 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汇率水平是稳中 有升。
2005-2008年人民币汇率表
美元加权 日元加权 欧元加权
平均
平均
平均
年份
汇率
汇率
汇率
(人民币 (人民币 (人民币
/100
/100
/100
美元) 日元) 欧元)
2005 819.17 7.4484 1019.53
800.58 936.13
1029 1019.53
111.53 107.96 107.51 107.09 106.88 106.66 106.18 106.08 106.07 106.24 106.23
105.3
第五阶段
▪ 2005.7.21以后,汇率制度为以市场供求为 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 的浮动汇率制度。表三
人民币汇率变动大事记
人民币汇率变动大事记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成立,并发行人民币作为中国的新货币。
1949年1月18日:1美元=80元旧人民币,至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42000 元旧人民币(国内物价上涨)。
1952年12月 1美元=26170 旧人民币自1953年起,鉴于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对外贸易由外贸部所属的外贸专业公司按照国家规定的计划统一经营,外贸系统采取了进出统算,以进贴出的办法。
1953至1972年:在中国1953至1972年的苏联式计划经济全盛期,l955年3月,新币代替旧币(1:10000),直到1971年11月,人民币汇率在近16年时间里基本保持为2.4618人民币/美元的水平。
为维持这种不切实际的汇率水平,中国政府采行严格的兑换规定,要求所有企业和个人向指定银行出售手中外汇。
1973年:在以美元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后,许多国家采行了浮动汇率机制,容许由市场决定各主要货币的汇价。
1973年1美元=2.005元人民币;1977年:1美元=1.755元人民币(国内价格受计划体系控制)。
70年代末期:中国推行经济改革,以建立比较市场化的体制,并实施货币双轨制,人民币只在内部通行,至于外籍人士则必须使用外汇券。
1979年8月国务院决定改革外贸体制,包括打破外贸垄断经营、建立外贸企业自我运行机制、改革进出口和外汇管理体制、消除价格和汇率扭曲等。
1980年:中国银行设立外汇调剂中心,持有外币者可在调剂中心向需要者出售外币。
1980年人民币官方牌价为1美元=1.5元人民币(最高点,随后在80年代美元不断升值而不断升高)。
1985年1月1日:重新恢复单一汇率制,1美元=2.80元人民币,汇率下调。
1985年8月21日:人民币汇率调低至1美元=2.90元人民币。
1986年7月5日:人民币汇率再度大幅调低至1美元=3.7036元人民币。
1988年我国外贸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外贸开始推行承包责任制,并对轻工、工艺、服装三个行业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
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人民币是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发行的,1949年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天津首次公布人民币汇率。
从此以后到现在,人民币汇率经过了不断变化的历程。
如一、改革开放前1.第一阶段(1950~1952)这个时期由于人民币没有规定的含金量,所以人民币与西方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并不是按照两国货币之间的黄金平价来折算的,而是用物价对比法为基础进行计算。
也就是说,它的依据是物价水平。
新中国建立之初,国民党留下来的一副烂摊子导致物价飞涨,仅仅从1949年1月18日到1950年3月13日的13个月中,上海市场批发价格指数就上涨了21.43倍,同期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共调整了49次,从80(旧币)贬值到42000(旧币),据此套算出人民币兑其他货币的汇率。
1950年3月到1952年末,物价从上涨转向下跌,以及因为抗美援朝遭遇美国及其盟国一系列的物质封锁禁运,这时候政府需要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推动本国进口,所以把汇率调高到了26170(旧币)。
2.第二阶段(1953~1972)这个时期由于国内物价稳定,对外贸易也从私人手里转为国营公司统一经营,并且主要产品全都纳入国家计划,所以人民币汇率非常稳定。
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新人民币,这是建国后第一次进行的币制改革,1万元旧人民币兑换1元新人民币,从此直到1971年12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直是 2.4618。
1971年12月18日美元兑换黄金的官方价格全部贬值7.89%,人民币汇率则相应调整为1 2.2673。
3.第三阶段(1973~1978)这个时期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石油危机导致全球物价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所以我国也开始频繁调整人民币汇率,并且也参考西方国家货币汇率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办法,以避免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
其调整依据主要是,以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比重较大的货币品种进行加权平均。
1980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1973年的2.46逐步升值到1.50,反过来可以说,美元兑人民币贬值了39.2%。
中国的汇率变化趋势
中国的汇率变化趋势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兑换比例,它的变化对于国际贸易、外汇市场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汇率变化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固定汇率到浮动汇率,再到逐渐实行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
本文将对中国汇率的变化趋势进行详细剖析,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首先,回顾中国的汇率制度演变史。
在1949年建国初期,中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长期维持在1:2.46的水平。
这种固定汇率制度意味着政府需要通过大量干预来保持汇率的稳定,对外储备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逐渐开放和国际贸易的扩大,固定汇率制度逐渐面临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放开了外汇管制,并开始了汇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1994年中国开始实施双轨制汇率制度,即在官方汇率的基础上开设一个外汇交易市场,行使市场调节作用。
这一措施的出台旨在解决外汇供求不平衡、黑市交易盛行等问题。
然而,双轨制并未能有效解决中国汇率问题,中国政府进一步推出了浮动汇率制度。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托管币篮机制改为单一美元汇率,即所谓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这一改革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将逐步由市场供求决定,政府不再直接干预汇率水平。
自此之后,人民币汇率开始逐渐升值,尤其是在2005年至2014年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8.2775升值至6.0504,升值幅度接近30%。
然而,2014年以来,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开始出现了贬值压力。
中国政府为了稳定汇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外汇干预、限制资本流出等。
此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保持平稳,但在2015年8月中国央行突然宣布改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引发了汇率剧烈波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超过2%。
之后人民币汇率仍然保持在贬值的趋势,一度对美元贬值超过6.9元。
对于中国汇率变化趋势的原因,首先是由中国经济的内外因素共同影响。
我国人民币汇率一览表(1949—2010)
没啥玩了
189位粉丝
5楼
那些鼓吹人民币升值好处多的人们,你们的良心何在?
当前人民币汇率如果不速度贬值的话,将会彻底摧毁我国经济。
汇率贬值到1994年的水平,才是我国经济要走的路!!
2010-3-30 14:53 回复
没啥玩了
189位粉丝
6楼
当然人民币升值是不可避免的,按照郎教授所说,人民币升值只能是大升和中升的问题,小幅度升值都不可能。。2005年汇改开始(8.0720)到现在人民币汇率已经升值了21%了。。如果按美国对我国征收27.5的关税的比例算,他们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应该是:
2010-3-30 14:31 回复
没啥玩了
189位粉丝
3楼
到今天我震惊的发现,我国汇率已经逼近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期的边缘了,如果在升值的话,后果是十分可怕的。
2010-3-30 14:39 回复
没啥玩了
189位粉丝
4楼
美国这次对我国汇率大战,目的是要迫使我国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他们已经对我国人民币小幅度升值趋势不耐烦了,而我们会升值到多少呢?但是他们预期我国汇率升值到多少能?
94年和05年两次汇率改革
94年和05年两次汇率改革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
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这就是94年汇改。
这次汇率改革是导致94年股市暴跌到325点原因之一。
这是《21世纪》08年回顾这次汇率改革的采访报道:1980年代初以来,我国的汇率体制从此前的单一汇率制转变为双重汇率制,经历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1984年)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两个汇率双轨制时期。
汇率双轨制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对“奖励出口”起到了什么作用?钟伟:1980年代的双轨制下,实际存在三种价格形式:计划内价格、调剂价格和计划外黑市价。
计划内价格是官方制定的;计划外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调剂价则是在一定的政府管制下发挥市场的作用。
外汇调剂市场是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场外”交易市场,因为当时各地分中心不联网,调剂价格存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是一个政府管制相对较少的市场。
外汇在企业之间自由买卖的价格更能反映市场需求。
外贸企业通过外汇调剂市场出售外汇,扩大了它们的利润空间,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外贸企业出口的积极性,保证了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
因此,外汇调剂市场和汇率双轨制在当时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梅建平:一个国家合理的汇率制度应该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
所有新兴市场国家都面临着较大的流动性风险,最突出的表现是亚洲金融危机中,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外汇储备不足,资本账户开放过早,在经济形势突变和国外金融冲击下,国内市场发生恐慌,导致了金融危机。
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采取双轨制,鼓励出口创汇,对提高中国经济应对风险的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21世纪》:l994年初,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轨,实行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汇率与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性
汇率与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性1.2005年以来的汇率制度。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开始,人民币汇率始终处于稳步升值,五年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1%,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6%。
特别是面对由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美元不断走软,美联储的降息政策使得人民币和美元息差进一步拉大,从而导致美元资本持续流入我国市场,推动人民币对美元加快升值。
2.2010年的汇率问题。
事实上,201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已然步入了新一轮的升值通道,2010年以来,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挑起了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口水仗”,将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
而当全球都将注意力放在人民币汇率问题本身的争论上时,人民币汇率已经在悄然的上升了。
3月份,自人民币升值的话题受国内外关注以来,人民币似乎确实有逐步升值的趋势。
人民币汇率从3月2日的6.8268缓慢上升到现在的6.8259,人民币升值的脚步已然迈开,虽然步伐很小。
4月,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1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6.8259元,创下近10个月新高。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重新挂钩维持在6.8附近,至今已经超过20个月。
其实,人民币一直承受着升值压力,而2010年以来,这个压力在部分发达国家的“煽动”下骤然增大。
这个“煽动”主要体现在,美国国会130余位议员联名要求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并试图借此引发对中国的贸易制裁。
随后,14位参议员提议人民币升值,再到美国财政部或将于4月15日通过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调查结果。
这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挑起的针对人民币汇率的“口水仗”,一度将人民币汇率问题推上了“顶峰”。
那么,在外界的一再“煽动”下也增强了海外市场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的上升。
最近远期市场的变化已经体现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
我国汇改历程
我国汇改历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汇率制度一直处于改革之中。
汇改是指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的过程。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汇改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经济发展和国际金融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国汇改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78年。
那一年,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逐步放开对外贸易和投资的限制。
随着外贸的不断扩大和人民币对外交流的增加,人民币汇率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1978年至1993年期间,我国实行的是双重汇率制度,即“银行间市场汇率”和“外汇指导价”。
这种制度对外贸易和国际资金流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限制了市场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步伐。
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统一的市场汇率制度。
这一改革措施被称为“一次汇改”。
根据这一制度,人民币的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政府不再干预。
这一改革措施引发了市场的震荡,人民币的汇率大幅贬值。
然而,这一次汇改为我国的对外经济合作和外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我国的金融市场改革奠定了基础。
2005年,我国再次进行了一次汇改。
这一次汇改被称为“二次汇改”。
在这次汇改中,我国决定将人民币汇率与一篮子货币挂钩,实施一种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这一制度使得人民币的汇率更加稳定和可预测,为我国的外贸和对外投资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2015年,我国进行了第三次汇改。
这一次汇改被称为“三次汇改”。
在这次汇改中,我国决定进一步加强人民币的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人民币的资本账户可兑换。
这一改革措施使得人民币更加国际化,也为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提升提供了支持。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的深入融合,我国的汇改历程还将继续。
未来,我国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确保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我国汇改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1978年的双重汇率制度到目前的市场化汇率制度。
每一次汇改都是为了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推动我国的对外开放进程。
汇改的成果不仅体现在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可预测性上,也为我国的金融市场改革和国际金融合作提供了支持。
人民币贬值的好处
人民币贬值的好处2005年中国启动了人民币汇率的第一次重大改革,就从当年7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2.12%,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人民币对美元就进入一个10年单边升值通道。
这十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了35%,而人民币实质有效汇率则升值了54%以上。
而人民币的单边升值,既增加中国的经济实力,也催生了中国三大泡沫。
十年后,2015年8月11日,中国央行再次启动了新一轮的人民币汇率改革。
但是这次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与上一次改革正好逆行,让人民币贬值近2%。
有人认为,这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不仅会结束人民币长期单边升值的态势,也可能是人民币贬值的开始。
因为,这次人民币汇率改革重点是放在完善中间报价机制上。
央行《关于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的声明》指出,为了增强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完善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
自2015年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这个声明一公布,顿时引起市场很在反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即时应声下跌。
当天9时15分公布1美元兑换人民币中间价为6.2298,与前天的6.1162相比,即人民币贬值1,136个基点接近2%。
在央行人民币兑换美元中间价大幅下调的引导下,无论是在岸市场还是离岸市场,人民币的汇价都应声下跌。
在岸人民币兑换美元(CNY)昨天(8月11日)曾低至6.4369,贬值近3.6%,创下1994年人民币官方与市场汇率并轨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离岸市场反应更大,离岸人民币兑换美元(CNH)昨日跌至6.4002,创2011年12月以来最低水平,全日跌幅近3%,亦创下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最大单日贬值幅度。
人民币贬值有风险吗?现在的问题是,在改革后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下,人民币会不会真的走向单边贬值或持续贬值之路?如果人民币的持续单边贬值,它的最后边界在哪里?中国的居民面对的影响与冲击有多大?风险有多高?当然对于第一个问题,央行官员已经作出明确的回答,就是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人民币贬值是一次性而不是趋势性。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趋势分析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趋势分析随着中美贸易争端的加剧,人民币汇率成为世界金融市场关注焦点之一。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于中国的经济影响巨大。
因此,深入研究人民币汇率趋势,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就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趋势进行分析。
一、人民币汇率的历史变化1994年7月1日,中国采用了双重汇率制度,实行了人民币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
但是,由于汇率形成机制的不完善,加之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波动之中。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很大压力,人民币汇率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当时中国没有快速调整人民币汇率,而是采取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最终保持了人民币的稳定。
2005年7月21日,中国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的汇率形成机制得以逐步改革。
随后,人民币汇率开始快速升值,达到7.5元人民币兑1美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人民币因为中国国内经济的表现比较强劲而走强,并成为了全球流动资金的避风港。
2010年后,人民币汇率重新走向升值,直到2015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开始上升才出现了一些下降趋势。
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导致人民币汇率走势出现较大波动。
2018年4月,人民币汇率就出现了在7元关口上下波动,并在6月份跌破6.6元。
此后,人民币汇率基本维持在6.8左右的水平。
2019年8月,美国宣布再次加征关税,人民币汇率一度跌破了7元关口,这是2018年以来首次跌破该关口。
在短时间内,人民币贬值了近3%。
但很快人民币汇率就反弹回来,保持在7元左右的水平。
1.全球经济疲软,人民币汇率将受到压力当前,受全球经济疲软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将面临压力。
如果全球经济低迷持续时间过长,那么人民币汇率恢复稳定的时间可能更长。
此外,如果全球经济出现衰退,那么人民币汇率可能会出现更为严重的下滑趋势。
2.美元走势将直接影响人民币汇率美元是全球外汇市场的主要交易货币之一,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走势密切相关。
浅析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
•
(四)房地产,股市泡沫严重
• 资产缩水损失再多,不管怎么说这种代价也都是即刻而明显的,相较于升值 带来的投资过热、经济结构失调等问题,后者的影响更加深远,并且更加难 以估算其中的代价 “广场协议”之后的10年间,美元兑日元从1∶250跌到最低的1∶80左右, 日元升值3倍,导致日本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价格上升3倍,使得日本产品在美 国的竞争优势被大大削弱。 政法学院商学院名誉院长、博导汪康懋教授告诉记者,日本的汽车工业原来 在美国竞争力很强,升值后市场被美国汽车业又占了回去,日企状况大不如 前 由于出口严重受挫,资本难以再在这一块获得利润,必然会流向其他地方。 但是日本国内金融市场难以在短时间内为这些过剩资本找到合理的出路,于 是,大量资本涌向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泡沫经济一触即发。这时,迫于 日元升值压力的日本货币当局又一次大幅下调利率,希望能缓解日元升值压 力,同时也希望借此减少汇率升值带给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但扩张的货币 政策还是没有改变日元升值的趋势,相反地,低利率向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 性,刺激着洪水般的资本涌向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形成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 著名的泡沫经济。这个经济泡沫在1991年破灭之后,日本经济便陷入二战后 最严重的不景气状态,一直到现在,日本经济仍然没有复苏的迹象。 • •
9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产生的影响
• 在“广场协议”上,日本大藏省大成竹下登慷慨表示,日本愿意协助美国, 采取入市干预的手段压低美元买汇率,甚至承诺“美元贬值20%不成问题”。 然而,日本政府错误地估计了形势,美国政府和市场投机者并没有满足于美 元对日元贬值20%。 广场协议后,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为首的美国政府当局和以弗日德.伯格斯 滕为代表的专家们不断对美元进口头干预,表示当时的美元汇率仍然偏高, 还有下跌的空间。在美国政府强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的汇率大跌。 1985年9月,日元汇率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在“广场协议”生效 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升值到1美元兑200日元附近,升幅20%。1986 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高达到1美元兑120日元。然而,美元对日 元的贬值还没有就此结束,由于美国政府长期实行“弱势美元政策”,到 1995年,美元对日元的汇率已经多次跌破100日元大关,当年收盘汇率也只 有1美元兑换102日元。然而从日元对美元名义汇率看,1985年2月至1988年 11月,升值111%;1990年4月至1995年4月,升值89%;1998年8月至1999 年12月,升值41%。从日元实际有效汇率看,1985年第一季度至1988年第一 季度,升值54%1990年第二季度至1995年第二季度,升值51%;1998年第三 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升 值28%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实质性影响,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历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一览
历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一览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是国内外经济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
汇率的波动不仅影响着国际贸易、金融市场,也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回顾一下历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变化。
在 20 世纪 80 年代,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相对较低。
那时候,中国的经济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对外贸易规模较小,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也相对较弱。
进入 90 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逐渐稳定并有所升值。
1994 年,中国进行了汇率制度改革,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改革对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5 年 7 月 21 日,中国再次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这一改革使得人民币汇率更加富有弹性,也更能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
在 2005 年改革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现出稳步升值的态势。
2006 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约为 797 元人民币兑换 1 美元。
2007 年,平均汇率约为 760 元人民币兑换 1 美元。
2008 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汇率有所波动,但整体仍保持升值趋势,平均汇率约为694 元人民币兑换 1 美元。
2009 年至 2013 年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升值态势。
2009 年平均汇率约为 683 元人民币兑换 1 美元,2010 年约为677 元人民币兑换 1 美元,2011 年约为 646 元人民币兑换 1 美元,2012 年约为 631 元人民币兑换 1 美元,2013 年约为 619 元人民币兑换1 美元。
2014 年至 2016 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
2014 年平均汇率约为 614 元人民币兑换 1 美元,2015 年约为 623 元人民币兑换 1 美元,2016 年约为 664 元人民币兑换 1 美元。
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
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人民币是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发行的,1949年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天津首次公布人民币汇率。
从此以后到现在,人民币汇率经过了不断变化的历程。
如下图所示:统计数据:1、1949—2005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2、2005—2011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阶段:一、改革开放前1.第一阶段(1950~1952)这个时期由于人民币没有规定的含金量,所以人民币与西方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并不是按照两国货币之间的黄金平价来折算的,而是用物价对比法为基础进行计算。
也就是说,它的依据是物价水平。
新中国建立之初,国民党留下来的一副烂摊子导致物价飞涨,仅仅从1949年1月18日到1950年3月13日的13个月中,上海市场批发价格指数就上涨了21.43倍,同期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共调整了49次,从80(旧币)贬值到42000(旧币),据此套算出人民币兑其他货币的汇率。
1950年3月到1952年末,物价从上涨转向下跌,以及因为抗美援朝遭遇美国及其盟国一系列的物质封锁禁运,这时候政府需要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推动本国进口,所以把汇率调高到了26170(旧币)。
2.第二阶段(1953~1972)这个时期由于国内物价稳定,对外贸易也从私人手里转为国营公司统一经营,并且主要产品全都纳入国家计划,所以人民币汇率非常稳定。
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新人民币,这是建国后第一次进行的币制改革,1万元旧人民币兑换1元新人民币,从此直到1971年12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直是 2.4618。
1971年12月18日美元兑换黄金的官方价格全部贬值7.89%,人民币汇率则相应调整为1 2.2673。
3.第三阶段(1973~1978)这个时期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石油危机导致全球物价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所以我国也开始频繁调整人民币汇率,并且也参考西方国家货币汇率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办法,以避免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历史
谢谢~~
3.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兑人民币交易价格即刻 升值2%,调整为1 8.11,并把它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 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 行可以据此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 4.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的交易价格 仍然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 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兑人民币的交易价格在人民银 行公布的对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3%的幅度内浮动。 5.中国人民银行将适时调整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 间,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照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来 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第三阶段(1991~1993)
这个时期开始对人民币官方汇率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机 制,而不再像过去那样大幅度调整官方汇率。在这两年间, 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对外贸易现状、参照国际金融市场主 要货币汇率的变动,几十次地调低人民币汇率,但仍然赶 不上水涨船高的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
• 4.第四阶段(1994~2005)
2.第二阶段(1953~1972)
这个时期由于国内物价稳定,对外贸易也从私 人手里转为国营公司统一经营,并且主要产品全都纳 入国家计划,所以人民币汇率非常稳定。 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新人民币,这是建国后第 一次进行的币制改革,1万元旧人民币兑换1元新人民 币,从此直到1971年12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 一直是1 2.4618。1971年12月18日美元兑换黄金的官 方价格全部贬值7.89%,人民币汇率则相应调整为1 2.2673。
人民币背后的故事
人民币背后的故事人民币,作为中国的货币,承载着国家的荣誉和信誉,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然而,人民币的发展历程却是一个曲折而又充满故事的过程。
人民币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的货币是银元和铜元。
1914年,中国发行了第一套纸币——“大清银行券”,标志着中国纸币的诞生。
此后,中国经历了战乱和混乱的时期,货币发行也一直处于混乱状态,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币才正式诞生。
人民币的发展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
1955年,中国进行了货币改革,实行了人民币的新币制。
1980年代,中国进行了价格改革和人民币汇率改革,逐步实行了市场化的汇率制度。
1994年,中国进行了第二次货币改革,实行了人民币的再次升值。
2005年,中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开始实行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的发展历程中,不仅有着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更有着中国经济发展的点点滴滴。
人民币的价值也在不断提升,逐渐成为国际上重要的结算货币之一。
人民币的发展背后,还有着无数普通人的努力和付出。
他们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人员,是各个商业银行的员工,是广大的金融从业者。
他们为了保障人民币的稳定发行,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汗水。
人民币的故事还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息息相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币的价值也得到了提升。
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投资合作不断扩大,人民币也逐渐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了国际上重要的结算货币之一。
人民币的发展故事还与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市场化改革密不可分。
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改革,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人民币的汇率改革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也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保障。
人民币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
作为中国的货币,人民币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更体现在国家的尊严和荣誉上。
人民币的发展故事,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人民币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着。
人民币汇率改革历史
人民币汇率改革历史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史沿革汇率制度是一国的货币主权,汇率制度的选择和改革是一国内政。
温家宝总理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人民币汇率改革是中国的主权,每个国家完全有权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汇率制度和合理的汇率水平。
”“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制度改革只会根据我国经济条件进行,而决不会屈从外界压力。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制度就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需要处于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之中,总体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七个阶段:年~1952年,汇率制度为爬行钉住,汇率政策目标为扶持出口,兼顾进口,汇率水平是高频率地调整。
年~1972年,汇率制度为钉住单一货币美元,汇率政策目标为人民币汇率长期稳定,汇率水平不变。
年~1980年,汇率制度为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政策目标为维持人民币坚挺,汇率水平是汇率稳中有升。
年~1984年,汇率制度为钉住一篮子货币(双重汇率),汇率政策目标为扶持出口,增加外汇,汇率水平是持续下跌。
年~1993年,汇率制度为从爬行钉住到管理浮动,汇率政策目标为平衡国际收支,汇率水平是持续下跌。
年~,汇率制度为钉住单一货币美元,汇率政策目标为维持汇率稳定,汇率水平是基本稳定。
以后,汇率制度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政策目标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汇率水平是稳中有升。
二、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度升值2%,汇率为1$=。
通过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沿革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基本上都是采用钉住汇率制度,然而此次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却是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而不是之前许多学者所建议的“钉住一篮子货币”,究其原因,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我国经济规模增大,经济实力增强。
浅析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浅析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陈若08国贸I0814234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一项重大的金融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这次改革出其不意,却又在情理之中。
人民币突然在这一天升值出乎大家的意料,然而在紧迫的国内和国际背景下,中国选择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又是情理之中的事。
这场让世界瞩目而又酝酿已久的改革对中国产生的影响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
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背景1.国内动力长期的贸易顺差。
影响我国出口强劲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大、加工贸易的作用日趋发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出口退税政策,同时人民币币值低估也是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虽然出口为我国GDP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贸易收支长期不平衡不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如引起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等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
至2005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7109.73亿美元。
中央政府作为我国外汇市场上最大的买家,发放的本币数量随着购买大量外汇而增多,导致货币供给的不合理扩张,从而加大了通胀的压力。
2004年外汇储备同比增长竟然高达51%,外汇储备增长势头如此迅猛,部分是贸易顺差的结果,另一部分原因是国际社会预期人民币升值,大量的“热钱”涌入中国进行投机。
如果人民币再不升值,“热钱”将会越来越多,升值的成本将更大。
国内通货膨胀初见倪端。
我国物价水平持续地上升,如果按照直接标价法表示汇率,实际汇率=名义汇率×CPI*/CPI(CPI*和CPI分别代表国外消费者价格指数和国内消费者价格指数)。
根据公式所阐述的理论,国内CPI 上升就能降低实际汇率,即通货膨胀能够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可是通货膨胀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且并不符合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看来,通胀并不是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长久之计。
我国经济增长前景看好。
我国GDP以每年8%以上的速度增长,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比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都高,这种高增长态势促成了人民币的升值趋势;由于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外资大量投入中国,促使人民币升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责任的大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
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减弱,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外汇市场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创造了条件。
问:为什么要进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答:近年来,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持续扩大,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
200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7110亿美元。
今年以来对外贸易顺差迅速扩大,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
适当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贯彻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提高金融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改善贸易条件;有利于保持物价稳定,降低企业成本;有利于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效果;有利于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问: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和原则是什么?
答: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人民币汇率改革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
主动性,就是主要根据我国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决定汇率改革的方式、内容和时机。
汇率改革要充分考虑对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
可控性,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要在宏观管理上能够控制得住,既要推进改革,又不能失去控制,避免出现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大的波动。
渐进性,就是根据市场变化,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有步骤地推进改革。
问: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答: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
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问:为什么选择目前的时机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答:当前,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较好时机。
目前,我国外汇管理逐步放宽,外汇市场建设不断加强,市场工具逐步推广,各项金融改革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宏观调
控成效显著,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世界经济运行平稳,美元利率稳步上升。
这些都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达到预期的改革效果。
问:各方面应如何应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带来的挑战?
答: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但总体上利大于弊。
我们将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引导企业加强结构调整,平稳度过改革调整期。
银行和外汇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加强外汇管理,为日发布公告称,为建立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企业要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步伐,转换经营机制,提高适应汇率浮动和应对汇率变动的能力。
问:此项改革推出后,人民币汇率会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答: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会造成较大的冲击,不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决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首先,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不再盯住任何一种单一货币,而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汇率进行调节。
国际市场主要货币汇率的相互变动,客观上减少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
其次,随着汇率等经济杠杆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外汇供求关系进一步理顺,国际收支调节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国际收支会趋于基本平衡,为人民币汇率稳定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第三,我国将积极协调好宏观经济政策,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最后,人民银行将努力提高调控水平,改进外汇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新华社
2005-7-22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