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卷高考语文解析

合集下载

2017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汉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

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

文物曾“无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

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

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

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

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

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

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

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完整精校版)

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完整精校版)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

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

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

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

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

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

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徵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

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

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

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2017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汉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

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

文物曾“无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

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

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

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

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

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

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

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1.【答案】A【解析】A项文中没有依据。

2.【答案】B【解析】A甫fǔ。

C津:渡口。

D掬:jū,用两手捧。

3.【答案】B【解析】“增强了文物的学术性价值”没有依据。

4.【答案】D【解析】身临其境:身体不在那个地方,却仿佛亲自到了那个地方。

一般指听课时、看书时等,好像亲身经历过一样。

5.【答案】D【解析】“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意思是当年豪门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里,可以用来描述“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大众”。

6.【答案】C【解析】原文有“洞窟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5倍……这都有可能侵蚀壁画,加速其老化”。

7.【答案】A【解析】原文有“莫高窟最高日接待游客量因此可提高到6000人次”。

9.【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项“更相”指“相互”,而非“更替”。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项第一个“者”为助词,“……的人”,第二个“者”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项中“诸皇子和功臣们皆封侯”错误。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答案】①时代并不是圣人所能创造的,他们只是能不错过时代罢了。

②从三代圣人用礼乐教化天下以来,达到了刑罚措施不用的情形,然而终究不能停止篡位弑君弑父的祸端。

【解析】试题分析:语句翻译要抓住得分点,第一句中的“时”、“为”,第二句中的“以”、“刑措”、“篡弑”等。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学科¥网文中主要分析了分封制的劣势,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答案】汉高帝想封六国的后人,张良认为不行,汉高帝听了张良的话,知道分封诸侯不可恢复,然而最终还是分封韩信、彭越、英布、卢绾,甚至张良也参与了分封诸侯。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清晰版本)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清晰版本)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清晰版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高考频道第一时间整理出[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点击下载北京高考语文2017年真题及答案(word版)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文字版)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

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

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

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

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

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

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

2017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附详细答案)

2017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附详细答案)

2017年市高考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24分.1.(2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

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

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

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

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

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

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徵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

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

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

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取材于雪梅、黄洋等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前因为精品不多,所以文物展览观者寥寥B.要合理利用文物,发掘其涵,发挥其作用C.文物热反映大众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D.奥斯汀从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中得到了启发(2)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甫.一开始:“甫”读作pǔ 意思是“刚刚”B.告罄.:“罄”读作qìng 意思是“尽”C.乏人问津.:“津”读作jīn 意思是“路”D.憨态可掬.:“掬”读作jū 意思是“令人喜爱”材料二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可是与海量文物库藏相比,目前展出的文物只是九牛一毛。

2017年语文真题及解析_北京语文高考试题答案

2017年语文真题及解析_北京语文高考试题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1.A2.B3.B4.D5.D6.C7.A8.含义:要点一: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内涵。

要点二:把文物拿出来,在展厅或线上展示出来,有些可以用起来。

要点三:借助数字技术,让文物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

作用:要点一:发挥文物在公共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要点二:使更多文物得以展示,使文物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并理解。

要点三:有利于一些文物的保存与保护。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9.D10.C11.B12.参考答案①时代不是圣人所能造就的,圣人能把握时势,不违背时势罢了。

②自夏商周起圣人用礼乐教化天下,曾经达到了刑罚可以搁置不用的程度,但是最终不能终止篡位弑君的祸患。

13.D14.参考答案汉高帝和张子房是反对分封诸侯的,但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封韩信等人为诸侯王,所以说“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15.C 应该是“万家井邑出现”,不是“万亩良田,井然有序”。

结合地理位置分析。

16.B 本题要抓住关键“鸟雀之声”“思乡”分析。

17.参考答案:《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18.①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②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③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19.C20.D21.特点:①巨大的生命力②纯真清澈③一次次的新生④养育了两岸的生命象征意义: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22.含义:①鄂温克人久远的历史②丰富的精神世界③未来的发展原因:“我”是外来游客,来去匆匆情感:对鄂温克民族的尊重23.表现:①玛丽亚·索:与根河和森林相守一生②乌热尔图:辞官返乡,创作大量作品,担当起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③走出山林的人们:不忘根河,勇敢热情地接受了新生活匠心:作者选择了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完整地表现出了鄂温克人依恋“根河”、坚守根河精神的主旨。

2017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

2017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24分.1.(2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

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

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

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

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

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

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徵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

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

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

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取材于杨雪梅、黄洋等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前因为精品不多,所以文物展览观者寥寥B.要合理利用文物,发掘其内涵,发挥其作用C.文物热反映大众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D.奥斯汀从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中得到了启发(2)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甫.一开始:“甫”读作pǔ意思是“刚刚”B.告罄.:“罄”读作qìng意思是“尽”C.乏人问津.:“津”读作jīn意思是“路”D.憨态可掬.:“掬”读作jū意思是“令人喜爱”材料二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可是与海量文物库藏相比,目前展出的文物只是九牛一毛。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解析北京卷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解析北京卷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阅读题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镂刻(1òu) 熨帖(yùn) 吝啬鬼(lìn) 毋庸置疑(wú)B.剔除(tī) 斡旋(wò) 浑天仪(hún) 追本溯源(shuò)C.皈依(guī) 载体(zài) 紧箍咒(gū) 掎角之势(jǐ)D.档次(dàng) 敕造(chì) 软着陆(zháo) 蟾宫折桂(ch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蝉联端倪金刚钻计日成功B.裹挟疏峻活性炭出奇制胜C.涣散羞赧发详地薪火相传D.杜撰蛰居协奏曲声名鹊起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两会期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答中外记者问时严正指出,任何国家、地区都不要试图以任何冷战方式______中国。

②黄花溪风景区设计匠心独运,一草一木、一水一瀑都极富情趣,环境_____清静,风景独秀,是一个休闲养性的好地方。

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文化育人意识的觉醒,更加自觉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______一代新人。

A.①遏止②幽雅③涵泳B.①遏制②幽雅③涵养C.①遏制②优雅③涵泳D.①遏止②优雅③涵养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到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的发展如火如荼,已从第三产业渗透到第一、二产业。

B.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的应用虽已成为新常态,但不可操之过急,要做到循序渐进,亦步亦趋,让技术有机融合到日常教学中。

C.从高铁、核电到“一带一路”,中国的国家战略已从讳莫如深转变为“走出去”的负责任大国战略,中国正在为疲弱的世界经济贡献力量。

D.水污染会给公众的身体与健康带来威胁,造成某些慢性病,还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损失,其危害性是不可理喻的。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网坛名将李娜荣获的2015年劳伦斯杰出成就奖,成为继2013年菲尔普斯获得这一奖项后,历史上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中国运动员。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含解析版)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含解析版)

2017 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一、现代文阅读(35 分)1.(9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2017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及解析

2017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及解析

2017北京高考语文真题第一部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裨益bì 盘桓huán 偌大nuò 潜移默化qiánB.昭示zhāo 挫折cuò 刹那shà 既往不咎jiùC.教诲huì 粘贴zhān 着陆zhuó 徇私舞弊xùnD.造诣yì 即便jí 溯源shuò 胜券在握quà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帐篷寒暄唇枪舌箭弊绝风清B.遐想拇指真知灼见雍容华贵C.匮乏城阕短小精悍相形见绌D. 文采戍边凭心而论声名鹊起3.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现代自然科学是研究单个的事物,还要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体系。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从此以后,黑格尔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每当要出现、贬低别人、粗暴打断别人说话苗头的时候,他都会想起父亲的提醒:“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A.不止异曲同工自以为是B.不只异曲同工自行其是C.不止殊途同归自行其是D.不只殊途同归自以为是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车辆如万一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事故,交通部门要及时在规定位置设置警告标志,以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B.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C.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D.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5.下列各句中,填入下面一首古诗划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 )小园即事淡黄杨柳著烟轻,细草茸茸亲屐行。

2017高考北京卷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7高考北京卷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7高考北京卷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题号一二三四得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XX页,四个大题,满分180分,考试时间为1分钟。

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诗歌阅读(共20分)评卷人得分资料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①本诗描绘的是巴峡风俗,而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的则是田园风光,其诗云:“_______,________。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②本诗写到了登高望远,王勃《滕王阁序》中也有登高望远的语句:“披绣闼,俯雕甍,_______,________。

”③本诗与辛弃疾《菩萨蛮》同为游记之作,辛词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水。

________,_________。

”(5分)2.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5分)3.“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5分)A. 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B.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C. 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耒《感春》)D. 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 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 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 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 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2017北京语文高考试卷解析

2017北京语文高考试卷解析

2017北京语文高考试卷解析推荐文章2017语文高考题北京卷热度: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解析北京卷热度:北京高考语文分数分配热度: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题热度: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热度:天道酬勤,相信自己曾经的努力是有效的,相信六月里你是笑的最美丽的。

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北京语文高考试卷,仅供大家参考!2017北京语文高考试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如果问人为什么不读书,回答常常是没时间、没精力。

但另一方面,日常生活类图书之外,成人读盗墓、穿越;孩子读图文、漫画却越来越多。

去年图书零售市场的报告,虚构类书籍销售的前五名全为郭敬明与韩寒包揽,许多大学图书馆的名著出借率被排在百位之外。

以图代书,做在线阅读,甚或以刷微博代替阅读的也不在少数。

这种“浅阅读”风气的存在,凸显了整个社会浮躁肤浅的荒败的景观。

②音画构成的具象,多刺激感官,不触及心灵。

耽溺日久,很容易使人产生惰性,形成按给定预设被动接受的知觉依赖,进而造成迟钝自闭,沟通不良。

严重的,连生存都会发生问题。

至于网络,因常提供即刻性与碎片化的资讯,在使读网带上时尚化的“轻阅读”特性同时,也会程度不同地损害阅读的品质,造成人智力的降级与思想的衰退。

对此,尼古拉斯•卡尔的《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有很详尽的讨论。

因网络对人“神经线路”与“记忆程序”的重新编布,使人的阅读常流于字表滑行,而无法做深入的思考,由此,他会觉得《战争与和平》太长,《追忆似水年华》又太晦涩,并将爱读经典视为前人少环境刺激、无处可去养成的老嗜好,而将其毫无顾惜地抛弃。

可事实是,尽管现实世界无限广阔,虚拟空间更丰富多彩,但如果人们对它的贪恋是以牺牲自身与客体世界的区别为代价,就太不值了。

因为众所周知,人与包括机器在内的客体世界的分离能力与分离程度,恰恰是人所具有的本质力量的表征。

它不但构成了文化的基本定义,也是一切经典创造的终极要旨。

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

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

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

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

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

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

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徵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

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

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

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含解析版)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含解析版)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一、现代文阅读(35分)1.(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性需要纽带凝聚,当今时代,经济全球
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加入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 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讲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达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 小见大。
说纽带 1.连接作用 2.经济全球化 3.人性与情感 4.历史与文化 5.社会与安宁 6.校园与和谐
各类传统节日


家族“传家宝”


传统文化熏陶

情感维系《时间都去哪儿了》

传统:诗词/阅读/


节日:春节/端午/七夕/清明/重阳


饮食:地方特色美食《舌尖上的中国》
1.一带一路


2.经济全球化
2017语文卷解析 (北京卷)
热点类(95分) 名著类(13分) 基础类(42分)
热点类

材料一:首都博物馆展览(海昏侯/妇好墓)


材料二:文物“活”化(数字化技术)


材料三:敦煌莫高窟“数字化”
材料一真题(24分)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前因为精品不多,所以文物展览观者寥寥 B.要合理利用文物,发掘其内涵,发挥其作用 C.文物热反映大众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 D.奥斯汀从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中得到了启发 2.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甫一开始:“甫”读作pǔ意思是“刚刚” B.告罄“罄”读作qìng 意思是“尽” C.乏人问津“津”读作jīn 意思是“路” D.憨态可掬:“掬”读作jǔ 意思是“令人喜爱”
意,说明“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6分) 23.文章叙写了玛利亚、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 恋的表现。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6分)
拓展练习
2016高考真题《锄》 2016模拟《西川的沉静》 契诃夫作品《樱桃园》
作文(50分)


3.杨振宁归国
全国I卷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
: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 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 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 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
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
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山东卷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的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
时事热点
全国II卷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传统文化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
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
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
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
6.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文物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将文物“深藏闺中”不是最好的保护方法
B.实际上有些文物使用起来反而有利于保存
C.二氧化碳含量的降低会加速壁画的老化
D.彩塑和壁画的退化也有自然因素的作用
7.根据材料三,下列对敦煌“数字化展示中心”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减少了莫高窟的游客接待量 B.改变了洞窟的游览模式
C.缩短了游客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
文 意
D.减少了游览对莫高窟的破坏

解 8.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述让文物“活”起来的含义与作用。(6分)
殷墟妇好墓
海昏侯展览
敦煌壁画
相关拓展
1.传统文化的回归 2.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3.讲好中国故事
《根河之 恋》
散文阅读
驯鹿 玛丽亚·索
乌热尔图
鄂温克青年
5.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大众。如
果用诗句来描述这一现象,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
A.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B.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C.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语 言 基 础
材料三真题
阅读真题(24分)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的鄂温克人生活在山里,以打猎为生,驯鹿是他们生活、劳动的重要帮手 B.乌热尔图为玛利亚·索拍摄的照片,生动地表现了她历经的沧桑与母性的慈祥。 C.第六段中作者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呼伦贝尔草原的美丽风光。 D.搬出山林的鄂温克女子穿上了城市里流行的裙子,过上了快乐时尚的新生活。 21.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5分) 22.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请根据文
语 言 基 础
材料二真题
3.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数字技术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让大众了解到更多文物 B. 增强了文物的学术性价值
C. 增强文物欣赏的趣味性 D. 帮助大众更好地理解文物
4. 根据材料二,下列成语中最能准确表达VR身不由己 B. 感同身受 C. 设身处地 D. 身临其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