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
语言文字规范化(一)
(三)因音同音近且形近容易写错的字
1巴吧2毙毖3敝弊蔽4壁璧5博搏6谗馋7弛驰8淳醇9 谛缔蒂10垢诟11捍悍12侯候13涣焕14悔诲晦15即 既16辑缉17娇骄矫18绞铰19竞竟20竣俊峻浚21阑 谰澜斓22历厉励沥23梁粱24撩缭潦燎25曼漫蔓26 密蜜27缅湎腼28幕暮慕募29恼脑30讴呕沤怄31蓬 篷32恰洽33钟磬合鸣罄34搔骚瘙35申伸36瑕暇遐 37详祥38喧暄渲39训驯40绎译41弈奕42荧莹萤茔 43尤犹44园圆45躁燥46蛰蜇47壮状48姿资恣50纂 篡50遵尊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用途: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 《法》第十八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 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2.拼写规范 ①i、ü头上点的问题:加y、w的问题、 ü上两点省不省的问题。
语言文字规范化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中文系 朱爱平
一、有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主要内容
(2000.10.31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1.1.1起实施.这是我国历史上 关于语言文字的第一部专门法律)
1、本法中所指的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字。 规范汉字最大的特点是:汉字简化和整理异体字。
不规范字有四种:错别字、不规范简化字(二简字)、淘汰了的异体字、繁体字。
2、本法对教师的要求及规定 十条 十九条 二十条
二、《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13批准、发布,1996.06.01实施) 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在使用上的区别: 4.一般原则:使用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有的情形选择是唯一而确定的。 4.1.1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 拉伯数字。示例:48 302 -125.03 34.05% 63%---68% 1/4 2/5 1:500 ○ 4.1.2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 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示例:一律、一方面、十滴水、二倍体、三叶虫、 星期三、四氧化三铁、一○五九(农药)、八国联军、一二九师、二万五千里 长征、四书五经、五四运动、九三学社、路易十六、十月革命、七上八下、零 点方案、白发三千丈、相差十万八千里、第一书记、第四方面军、十三届四中 全会、、、 4.2不统一的情形,可灵活变通,但全篇体例应相对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笔记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内地广泛使用的语言文字规范法律,于2001年通过颁布实施。
该法案的实施旨在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权益,以及加强对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和管理。
此法案的颁布,对我国的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内容和要求1. 语言文字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规范化和标准化,以保证其准确、清晰和统一。
这意味着在书面和口头表达中都应当遵循语言文字的规范用法,使人们能够准确、清晰地理解和交流。
2.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促进此法案也着重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权益,鼓励少数民族传承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文化,同时保障其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权益。
3. 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鼓励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之成为社会公共活动中的主要语言文字,促进国家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撰稿人,我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实施对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水平,也保护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权益,以及促进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
这对于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回顾:通过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内容涵盖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促进,以及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
这些举措有助于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和管理,推动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
我个人认为,这一法案的颁布实施,为我国的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为国家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撰稿人,我会继续关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施效果,并不断深入研究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用法,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
语言文字规范化学习资料
语言文字规范化学习资料1.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0年10月31日颁布,2001年1月1日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了以下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①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
②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
③招牌、广告用字。
④企业事业组织名称。
⑤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5.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的核心内容是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
标准化是指研究、制定并颁布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诸要素的,要求全体使用者共同遵循的语言文字使用规则和标准;规范化指的是促使全社会遵照国家颁布的各项语言文字使用标准,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为什么要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呢?首先,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信息载体。
它无处不在,随时随地为社会服务。
因此,一方面,社会上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受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制约,另一方面,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又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或牵扯、促退作用。
其次,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是社会变革的反映,又是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基础工程和先导工程,对各社会形态都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
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都能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语言文字工作应该跟社会发展同步,甚至更应先行。
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总原则是规范、统一、简便、实用。
从解放以来的实践和当今的建设任务和目标来看,推广普通话、汉语拼音方案和简化汉字的工作在促进全国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教育提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人们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是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沉稳应战、开拓前进的必要条件。
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重要性来看,促进汉语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它们的水平,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愿望,也是世界人民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为了规范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维护国家语言文字的纯正性和规范性,加强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而制定的法律。
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机关根据宪法制定的基本法律,对于全国范围内的语言文字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维护国家语言文字的纯正性和规范性,加强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语言文字使用权,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以汉语普通话为基础,符合汉字表音法规定,成熟并广泛使用的语言文字。
第三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全国各个民族的共同财富,是各个民族相互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标志。
第四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要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管理和推广工作,促进多语种文字的和谐发展。
第五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定、推广和规范工作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管理机构负责,具体职责由法律和行政法规进行规定。
第二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和普及第六条:全国公共场所应当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公示、标识、宣传和服务,不得擅自使用其他语言文字。
第七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广泛普及并得到正确使用,全国各级教育机构要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必修科目进行教学。
第八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要结合各地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推进普及工作,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语言文字保护和推广。
第九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应当注重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鼓励各界积极参与语言文字的普及和应用。
第三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第十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保持语音、语调的纯正和规范,不夸张、不失真。
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识
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识
1.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的基础设施,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支撑。
良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可以促进民族协调发展,保障国家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2. 发挥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作用,需要加强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深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充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3.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同时推行普及化,提高语言文字使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保障各民族和社会各界的言论权利。
4. 积极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培养合格的语文教师、语文翻译人才等,同时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提升整个社会对语言文字的认知水平。
5. 维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和尊严,强化对语言文字的保护和管理,严格打击各种语言文字的不规范使用和不当行为,保障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各个领域的发挥作用和推广使用。
谈在教学中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一点体会
谈在教学中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一点体会在教学中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一点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指出:语言文字工作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名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
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促进民族间交流、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础工程,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语文教师,遵守和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施,是义不容辞的天职。
母语是民族的灵魂。
母语是一个民族的语言,是一个民族能立足世界之林的标志,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是祖辈智慧的结晶,所以,每一个民族首先要学好自己的母语,每一个人首先要学好自己的祖国语言。
充分认识语言的民族性,才能增强我们遵守和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施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作”和“做”问:“作”和“做”在使用上常常发生混淆,叨教:怎样辨别它们的不同用法?答:“作”和“做”都有“从事某项活动”或“制作”的意义,用法上存在着局部通用的情况,“叫做”“当做”“做主”也写作“叫作”“当作”“作主”。
可是,这两个字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主要有以下四点:①“作”和“做”的基本含义以及语体色彩不同:“作”的基本含义是“兴起”“起来”,如振作、风雨大作;“做”的基本含义是“制造”,如做衣服、做桌子。
“作”带有书面语色彩,如“作画”,“做”带有口语色彩,如“做活儿”。
②“作”和“做”同属动词,但在表示“进行某项活动”或“完成某项工作”的意义时,所带宾语的词性不同:“作”常带动词性,如“作了周密安排”“作报告”“作斗争”;“做”常带名词性宾语,如“做活儿”“做工”“做好事”“做手脚”。
③“作”和“做”在表示“制成”的意义时所带宾语有“精神”与“物质”的不同:“作”带的宾语常为精神产品,如“作文”“作画”;“做”带的宾语常为物质产品,如“做标本”“做家具”。
④表示“充当”的意思,大多数词语用“做”,如“做母亲的”“做个好学生”“做媒”,只有“作为一名群众教师……”这类说法用“作”。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施方案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施方案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实施,促进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提高语言文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重点措施提倡国家通用语言的使用-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的宣传和普及,鼓励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广泛使用国家通用语言。
- 在教育体系中,将国家通用语言作为必修课程,并制定相应的教材和考试标准,确保学生掌握和运用国家通用语言的能力。
推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 加强对各地区和民族特色语言文字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促进其在特定场合和地区的合理运用。
- 完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制定统一的拼音和字母表,提供统一的字典和词典供参考使用。
提高语言文字技能水平- 加强语言文字培训,为需要的人群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能力。
- 鼓励广大公民参加语言文字竞赛和交流活动,激发他们研究和运用国家通用语言的积极性和兴趣。
实施步骤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 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责任和任务分工,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加强宣传和教育- 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国家通用语言的重要性和好处,提高公众的认识和接受度。
- 在学校和社区开展语言文字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国家通用语言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 建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修正和改进不足之处。
预期效果通过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实施,我们期望达到以下效果:- 提高全国各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语言文字沟通和交流效率,促进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 保护和传承各地区和民族的语言文字资源,促进多民族文化的繁荣和交流。
- 提高人们的语言文字技能水平,增强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竞争力和自信心。
结束语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实施是促进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
希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中国的语言文字工作,为构建现代化和多元化的国家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注:本文档的内容仅供参考,在正式实施时,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语言文字规范化法律法规
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第一部分法律摘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使用的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
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第二十条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六条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话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取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设汉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五)《扫除文盲条例》:第六条扫除文盲教学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六)《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五条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七)《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第十四条民族乡的中小学可以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同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第二部分文件摘录(一)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二)全面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各级种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师范院校要继续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规范化标准化是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国语言政策与
规范化、标准化是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重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下简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颁布,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它以我国的语言文字基本政策为基础,全面总结了我国在推广普通话、社会用字管理以及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是根据宪法精神和新世纪国情审慎制定的。
它的颁布和施行,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开创了语言文字工作的新局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我国语文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影响越来越深远。
在颁布10年后的今天,重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又有许多新认识,又有许多新收获。
一、规范化、标准化是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目的,正如该法第一条所言,是“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在立法宗旨中,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核心目标。
这是因为:第一,规范化、标准化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健康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二,正如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原副主任汪家镠2000年7月3日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草案)〉的说明》中指出的那样,“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促进民族间交流、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础工程”。
1985年12月16日,国务院决定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改名通知中,将“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作为国家语委的重要任务。
1986年1月,全国第一次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召开,标志着我国语言文字工作进入新时期。
正如汪家镠所说的那样,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是“以规范化、标准化为主要标志的”。
国务院赋予国家语委的工作任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条所阐明的立法宗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关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草案)》的说明以及10年来的语言文字工作实践,都说明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1986年以来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当然也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习心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习心得1500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一部关于语言文字规范的法律法规,其目的是促进正确使用和保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在学习这部法律法规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语言文字的重要性,也对其中的一些具体规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意识到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对社会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它能够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传承文化。
因此,我们每个人在使用语言文字时都应该尊重其规范和标准,以确保交流的准确性和效果。
法律法规明确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标准和规范,要求我们在日常交流中遵守语法、词汇和用词等方面的规定,这对于保持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我了解到法律法规对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和限制。
例如,法律法规明确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本字词表和基本用字表,规定了一些特定领域和专业中的专用词汇,禁止使用外语、方言或者方言词汇等。
这些规定的制定和执行,旨在保证语言文字的统一和标准化,避免因个人使用不当而引起的误解和混乱。
我深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语言文字的使用,避免对法律法规的违反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此外,我了解到法律法规对语言文字的教育和推广也有明确的规定。
法律法规强调了对学校教育、媒体宣传和公共场所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规范和指导,支持和鼓励各类语言文字教育和研究,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宣传和推广。
这些规定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整个民族的语言文字素养,推动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的目标。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我们应该积极参与语言文字教育和研究,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字能力,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我深刻认识到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对社会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也对其中的一些具体规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将从现在开始更加注重语言文字的使用,尊重法律法规的规定,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字能力,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要求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要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是国家制定和推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推动国家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推广普及,促进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保护语言文字的文化多样性和民族特色。
首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要求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根据宪法规定,公民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要求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各民族公民的语言文字权益,禁止任何形式的语言歧视和压制。
其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要求推动国家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对于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有效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要求制定和推行国家统一的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包括语法、标点符号、拼音等方面,以便沟通交流更加顺畅和统一。
另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要求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全国范围内通用的语言文字,它不仅是各民族公民沟通交流的桥梁,也是国家统一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表达方式。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要求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和推广普及,提高全民的语言文字水平,确保各层次、各领域的人员都能够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此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要求保护语言文字的文化多样性和民族特色。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语言文字资源,这些语言文字体现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特色。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要求充分尊重和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鼓励各民族维护和传承自己的语言文字,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
最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要求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研究与发展。
语言文字是一个生动而活跃的系统,它不断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而变化和演进。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要求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研究,推动语言文字的发展与创新,提高语言文字的适应性和现代化水平。
综上所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要求是为了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推广普及,保障公民的语言文字权益,推动语言文字的发展与传承。
【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范本1:【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规范和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障公民的语言文字权益,推动语言文字事业的科学发展,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现代化水平,特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在全国范围内通用的语言文字。
第三条 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的语言文字资产。
第四条 国家保护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各自的语言文字的权利。
第五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遍推广和使用,应当遵循公众的意愿,经过科学研究和实践检验。
第六条 国家倡导语言文字文字文化的研究和国际交流,倡导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
第二章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推广第七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委员会(以下简称语委会)负责。
第八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应当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
第九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应当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需要。
第十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应当保持与其它国家或地区的通用语言文字的连系,逐步提高国际影响力。
第十一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应当考虑各民族文字的使用需要。
第十二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应当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现代化。
第三章 语委会第十三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委员会是中央政府派驻的组织机构。
第十四条 语委会的是负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推广工作,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
第十五条 语委会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的任命,由国务院决定。
第十六条 语委会可以召开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决定重大事项。
第十七条 语委会制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由国务院公布。
第四章 语言文字使用和保护第十八条 公民有使用、学习、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第十九条 国家鼓励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第二十条 国家推广普通话,提倡使用普通话。
第二十一条 国家组织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推动各民族文字的保护和传承。
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
(2)文字规范化:写规范字
所谓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 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 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正体字:以1955选用的 字为准。 简化字:以1986年10月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 的《简化字总表》中收录的简化字为准。《简 化字总表》所收对照的繁体写法即为不规范字, 一般在面向社会公众的场合中停止使用。 传承字: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沿用至今,未 经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字。
异读字即读法与今相异的字。异读字是一种特 有的读音现象,它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读音,而表示的意义也各有不同。
(5)《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为了适应语文教学、词书编纂以及汉字机械处 理和信息处理等各方面的需要,国家语言文字 工作委员会汉字处从1986年6月开始研制现代 汉语常用字表。1987年7月国家语委邀请教育、 语言、信息处理等方面专家对字表草案进行论 证;同年8月委托山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作抽样 检验。国家教委有关部门参加了字表草案的修 订工作。国家语委汉字处根据各方面提出的意 见对字表草案进行整理修正,于1988年1月制 订出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10)《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草案)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草案)于2001年12 月19日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发布试行。本规范适用于普通话书面语,包括 语文教学、新闻出版、辞书编纂、信息处理等 方面。
异形词
是指在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指声 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同义(指理性意 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完全相同)而书写形 式不同的词语。例如:“笔画”和“笔划、 “唯一”和“惟一”等等。
(6)《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是在1965年1月发布 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的基础上增订而 成的。《印通表》收字6196 个,《现通表》 收字7000个。它们确立了同手写体接近的印 刷体及其字形,规定了所收汉字的字形结构、 笔画数目以及笔顺等,是我们使用新型印刷体 和新字形的规范性字法标准。同时也是淘汰异 体字、使用简体字的新的补充性标准。
2024年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制度(2篇)
2024年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制度一、背景介绍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护和传承民族语言文化,提高全民的语言文字素养和沟通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制定和实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制度势在必行。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规范化工作,促进语言文字纯正、规范、统一,提升整体语言文字水平。
2. 原则:权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公正性原则、服务性原则。
三、主要内容1. 语言文字标准化:制定全国通用字母拼音方案和汉字规范使用方案,推广使用全国通用字母拼音和汉字规范。
2. 语法和词汇规范化:针对常见语法和词汇错误,制定相应的规范,加强相关教育培训,纠正不规范的语法和词汇使用。
3. 汉字书写规范化:推广使用规范的汉字书写规则和字形,加强对于常见字形错误的纠正工作。
4. 口语交流规范化:推广标准普通话,加强各地方言保护与传承,倡导用语言文字表达真实、准确和礼貌。
5. 外语学习规范化:加强外语教育,提高全民的外语水平,推动使用规范的外语表达。
6. 网络语言规范化:加强对网络语言的规范管理,引导网民文明交流,减少网络用语的错误和不规范使用。
7. 媒体语言规范化:加强对各种媒体平台的语言文字管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宣传文明、科学、理性的用语。
8. 教育培训规范化: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与教育培训的结合,提高语言文字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四、实施措施1. 国家层面:成立语言文字规范化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相关规范,发布语言文字规范化白皮书。
2. 地方层面:各地区制定具体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方案,加强基层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推动规范化工作的落地。
3. 学校教育: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教育,制定相关教学大纲和教材,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
4. 社会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语言文字使用习惯。
5. 信息技术支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发语言文字规范化辅助工具,辅助人们进行纠错和规范使用。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范的意义和措施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措施一、概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在语言文字领域的重要标志和基础设施,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作用和意义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义和实施措施展开探讨。
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义1. 国家语言统一能够促进国家的整体发展和边疆地区的统一。
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推动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交流,推动文化的整合和交融。
4.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助于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施的措施1. 设立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和保障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和传播。
2. 通过教育系统的改革和社会宣传,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3. 加强对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教育和保护,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全国范围推广。
4. 积极利用新技术和媒体手段,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和传播。
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
四、结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义和实施措施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管理和保护,可以促进国家的统一与繁荣,增强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应该高度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发展。
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作用1. 作为国家的文化载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承载着国家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
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传播,可以促进国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从而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文化交流和创作的重要工具。
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统一和推广,可以促进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和交流,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
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施的挑战与对策1. 由于国家的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存在着多种语言文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实施面临着巨大挑战。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文明礼貌用语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文明礼貌用语一、语言文字的重要性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交流的重要工具,它既是思想交流的媒介,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一种流畅、规范、文明的语言文字不仅可以有效促进社会和谐,还可以彰显国家的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文明礼貌用语的规范化使用非常必要。
二、语言文字规范与文明1. 语言文字规范语言文字规范是指对语法、词汇、语调等方面的统一规定和要求。
它可以确保语言交流的准确性和清晰度,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
在国家层面,语言文字规范的统一还可以加强国家的统一性和凝聚力,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2. 文明用语文明用语是指在语言交流中使用得体、得当的语言表达方式,包括礼貌用语、尊称语等。
文明用语可以提高交流双方的友好度,增进人际关系,同时也可以彰显个人的修养和素质。
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文明礼貌用语的必要性1. 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稳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文明礼貌用语的规范化使用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稳定。
文明用语可以减少语言冲突和误解,增进人际关系,消除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2. 弘扬民族文化和传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文明礼貌用语的规范化使用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和传统。
通过规范的语言文字使用,可以传承和弘扬国家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3. 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规范的语言文字使用不仅可以提升国家的形象,还可以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在国际交流中,文明礼貌的用语举止可以展现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软实力水平,从而获得他国的尊重和认可。
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文明礼貌用语的促进措施1. 加强语言文字教育国家应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教育,推动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让人们从小就养成规范用语的习惯。
2. 宣传普及文明礼貌用语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大文明礼貌用语的宣传普及力度,倡导社会各界人士自觉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3. 范例引领政府机关、公共场所、媒体等应成为文明礼貌用语的范例引领者,引导民众自觉使用规范用语。
五、结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文明礼貌用语的规范化使用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弘扬民族文化和传统、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文字规范化意义
语言文字规范化意义篇一:语言文字规范化对教育教学的作用与意义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的意义1、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是保证社会高效运转和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必要条件,符合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开展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就是要进一步提升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整体水平,推动学校在全社会更好的发挥基础作用和积极影响。
2、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造就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
开展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3、开展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对于规范我校教学活动,促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于教师基本素质的提升,从而进一步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4、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逐步提高应用规范化语言文字水平的过程,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过程。
开展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是提高全体教职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共存,禁止任何形式的语言文字歧视;各民族都有学习、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国家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9、1985年以来我国制定和公布了哪些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1)1985年12月27日,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简称国家语委)、国家教育委员会(简称国家教委)和广播电影电视部(简称广电部)联合发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2)1988年1月26日,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联合发布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语言文字行文规范制度 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和做法优秀5篇
语言文字行文规范制度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和做法优秀5篇语言文字行文规范制度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和做法篇一为做好师生语言文字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师生语言文字素养,特制定本制度。
一、教师要积极参与普通话培训和测试,不断提高自身规范用语水平,使我校全体在岗教师普通话达标率100%,并把语言文字规范的要求纳入到教师业务考核和教学基本功能力考核中,考核结果作为聘用、晋级和评优的条件之一。
二、学校每学年开展推普周活动,对师生进行语言文字法规及常识的宣传、培训,活动要求全员参与,积极投入,出勤率和表现与评优选先挂钩。
三、学校每年组织一次全体教职工参与的语言文字常识的测试,测试结果全校公布,评先、评优时优先考虑。
四、学校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语言文字教育培训工作,在各项工作和活动中以身作则,严格管理。
五、语文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和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知识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接受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听说读写能力教育培训,90%以上的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汉语拼音和规范汉字,90%以上的学生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60%以上的学生能说标准的普通话。
学校将写字与口语成绩作为评价教学业绩的重要依据。
六、其他学科教师也要立足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对学生进行用语用字规范化的指导和管理。
语言文字行文规范制度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和做法篇二将普通话列入教师基本功达标和任职资格的重要内容,按规定凡未取得普通话等级证书的视为不合格教师,不得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得聘用为教师职务。
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与各年级组、各班级实行目标管理,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幼儿园的具体情况,把教师普通话水平和“推普”工作纳入教师考核、奖惩、等各环节,把对幼儿普通话的训练纳入班级管理考核之中。
所有教师须注重加强对幼儿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能力培养,确定实施重点,提出明确要求。
幼儿园成立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语言工作文字监督指导小组和推普工作小组,设立语言文字工作专管员,形成“语言文字”工作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语音第一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一、二十世纪的汉语规范化运动1、认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行的意义,要了解语言文字法实施的时间。
是第一部语文法,有利于促进语文发展,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团结。
同时对于语言文字法的一些具体条款要有所认识。
2、认识20世纪的汉语规范化运动的缘起、主要成果以及与新中国现代汉语规范化运动的关系此外要注意三大语文运动中的重要的人物、事件。
如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老国音、新国音等。
比如去年秋季就考了老国音新国音转变的实质问题。
二、为什么以北京语音为普通话标准音深入认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标准;理解以北京语音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标准音的内涵,确立语音标准的重要意义。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复习指导中作了比较细致的分析,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其中的有关要点,能对三个标准进行阐释分析。
三、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对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主要成果有个一般了解即可。
四、语言文字的规范与标准:做到灵活运用就可以了。
第二节汉语拼音方案的理论阐释一、汉语拼音方案与汉语拼音运动对汉语拼音运动的历史作一般性了解,但是对于我们历史上由政府公布的第一套法定拼音方案和第一套音素制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应该知道。
二、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和组成首先要知道汉语拼音方案五个部分的基本内容,认识汉语拼音方案各个组成部分的构成情况,其次要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第三是能正确使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或者分析音节结构;第四是能从理论上说明一些拼写规则的运用问题,比如i表示几个音素、以ü开头的所有韵母以及使用的规则、y和w的性质、用法等。
三、汉语拼音方案字母与语音的配置关系这个问题理论性比较强,前四个问题,主要讨论声母配置问题,可作一般性了解,第五个问题舌尖元音的配置和第六个问题iou uei uen的拼写形式这两个内容要求掌握。
四、汉语拼音拼写规则和正词法基本规则关于音节的拼写要熟悉拼写规则,同时能够对于规则的运用结合具体的韵母变化加以说明。
同时能够给音节注音。
第三节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一、声母认识普通话声母的特点,不要求展开,主要特点要有所了解。
二、韵母第一、韵母结构分析及相关概念,只比专科多一个韵基概念,此外有逆同化。
第二、掌握韵母的分类:韵母可以从结构、韵头性质、韵尾特点进行分类,要认识各种分类的一些比较具体的类别以及分类的作用。
第三、了解普通话韵母的主要特点。
三、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音位系统:本课程最难的内容就在这一块。
第四、掌握严式国际音标,具体要求是:一、知道国际音标所表示的音素和音位,掌握汉语拼音与国际音标的对应关系;二、能用国际音标标写音节中的某一个音素;三、能用国际音标给汉字注音。
这里的要求没有超出语言学概论课程的要求范围。
教材介绍国际音标涉及到很多复杂的附加符号,我们除了表示音位对立的送气符号作要求外,其余附加符号复习考试一律不作要求。
第五、掌握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几个主要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各种变体出现的条件,各个变体与国际音标符号的对应,这里主要涉及到拼音字母i a o e u所表示的音位与变体的关系,能进行分析说明。
下面是这几个音位及其变体出现的情况,可以重点记忆一下。
第六、知道普通话音位系统的主要情况:元音6个,辅音22个,调位4个。
第四节异读词和轻声、儿化的语音规范问题本节内容一般掌握,主要还是要求作为平时实际运用的训练。
第二讲词汇第一节词和词汇确定词的一般方法这个问题不直接作为复习考试要求,但实际上在注音和句子层次分析上自然就有要求,所以平时要注意。
词汇中的固定语掌握固定语的类别和基本特点,其中固定语、专门用语、专名词语要重点掌握,此外要注意专门用语和一般词组的区别、成语与惯用语的特点区别。
三、词汇规范问题认识词汇规范的意义,着重掌握异形词的规范与使用。
第二节构词研究重点掌握一、构词法认识构词法分析的基础,着重掌握现代汉语合成词的结构方式分析,能进行比较说明。
比如“老头”和“老师”、“雪亮”和“月亮”,“围墙”和“围嘴”能分析比较,说明其差别。
二、造词法第一,认识造词法分析词的基本内容:包括词法学造词、句法学造词、修辞学造词、语音学造词几个方面,要求能结合具体的词进行分析说明。
第二,注意构词法与造词法的区别:一、从分析对象看,构词法以合成词为分析对象,不分析单纯词;而造词法既分析单纯词也分析合成词。
造词法的类别远比构词法的类别丰富。
二、分析的目的不同,构词法分析结构是认识词的内部的结构成分的意义、作用以及相互关系,认识语素组合成词的结构规律;而造词法是研究构词使用的语言材料以及造词的方式。
三、构词法与造词法研究的内容有交叉,构词法中的组合式合成词,与造词法中的句法学造词是一致的,构词法中的附加式合成词,与造词法中的词法学造词的附加是一致的。
三、词义的理据掌握词义的理据的基本概念,掌握词义理据分析的基本方法,我们着重要求能够根据合成词语素义揭示事物的某些特征角度入手进行分析比较,或者说明理据,或者比较异同。
例如“飞机”,其理据大体上可以理解为可以飞翔的机械,这是人们对“飞机”特征最直观的认识,又如比较“人力车”和“机动车”的词义理据,应该知道这两种车的构词理据差别主要是动力方面,除了都是车以外,突出了动力特点,这也是它们的理据。
除了定义不必死记任何东西。
第三节词义一、词义的类型认识词义的各种类别:主要可分概念义和附属义、反身指代义、言语义几类,附属义还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要求能结合具体的词语进行分析,此外要注意概念义和附属义的区别、概念义和言语义的关系。
二、词义的单位认识词义义项的性质,义项的类型,作一般性掌握就可以了。
三、词义的分析这是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掌握表名物、动作行为、性状的词的意义的分析。
看起来比较难,其实只要平时熟悉了表名物词、表动作行为词、表性状词的意义分析的构成项目,能结合词义进行辨认就可以了。
表名物的词义构成项目主要是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和事物所属的类别,例如“人杰”,词义是杰出的人。
表动作行为的词义项目稍微复杂一些,主要有:动作行为、动作行为主体、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动作行为的各种限制、多个动作行为,其中动作行为是核心,并不是所有词的意义都出现这些项目,但所有的动词必须出现动作行为。
因此,抓住词义解释中的动作行为,其它项目如果出现了,不难判断,比如在动作行为前与之构成主谓关系,就是动作行为主体,例如“流:液体流动”;出现在动作行为前面与之构成修饰关系,那么是限制成分,例如“揪:紧紧抓住”;出现在动作行为后面,与之构成述宾关系,那么是关系对象,例如“办公:处理公事”,词义中动作行为有补充成分,或有连词紧密连接的并列成分,都合称动作行为,不再分析。
表性状词意义的构成项目主要是适用对象和性状特征,有时候两个项目都出现,有时候只出现性状特征,所以性状特征是这类词义中最重要的。
适用对象比较好判断,在词典中往往用括号标志出来,它与性状特征构成主谓关系。
词义分析都是比较形式化的东西,平时结合词义分析熟悉了,复习可以不用管它。
词义分析要求比较简单,一方面,分析词义一般要提供词义解释,不会让大家解释词语意义,另一方面,词义分析只要求分析主要构成项目,不要求对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比如表名物词的形貌特征、时间特征、数量特征、动作行为主体具有什么特征等,都不具体要求。
至于IP课件中补充介绍的定义式、准定义式等概念,期末考试通通都不作要求。
分析时,先判断出被解释的词语的词性,再进行分析。
例如2004春试题中分析“抢手”,提供的词义解释是“(货物等)很受欢迎,人们争先购买”,一些同学分析时误判断为动词,于是关系对象、动作行为主体、动作行为都分析出来了。
实际上这是一个形容词。
第四节词汇系统本节主要掌握词群的类型及分析就可以了,要认识词群及词群中的各个概念内涵,能从不同角度分析词群。
词群分层次关系词群和非层次关系词群两大类,前者又开放上下位关系词群(工人-矿工、木工)、整体部分关系词群(大数和小数的关系、整体和构件的关系、整体和它的成员的关系)、等级关系词群、亲属关系词群。
要注意非层次词群的构成依据分析。
非层次词群不能单纯从意义上找到根据,主要有同义近义、音节、结构、功能、来源、同族词、表示某种类别(如人体、植物、动作)等,要注意词群辨认,如“沙发、吉它、做、唱”是单纯词词群,“研究、讨论、思考”是合成词、双音节词词群,“手、脚、心脏”是人体器官词群,“人手、人海、主人、工人、别人”是同族词词群。
第五节词汇学和辞典本节内容一般性掌握。
第三讲语法(1)第一节语法单位本节具有概述性质,可以一般掌握,重点要认识现代汉语四级语法单位这几个概念,熟悉互相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汉语词类问题一、划分词类的依据这是词类部分的重点理论问题:第一,掌握划分词类的依据,词类划分依据的具体内涵: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并能结合具体的词语进行分析说明。
第二,现代汉语的词类:首先划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7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5类,叹词和拟声词不分虚实。
二、形容词的范围主要探讨传统形容词的范围问题,介绍了划分形容词、状态词、区别词的观念,最后确定分为形容词、区别词两类,要注意这两类词在语法特点上的差别,能进行判断。
三、动词的不同分类认识动词的不同类别和用法特点,对这些概念内涵要结合实例加以理解,其中要注意及物动词这一概念与传统说法的区别。
结合实例理解这些动词内涵,能进行分析比较就可以了,不必去死记硬背。
四、关于副词注意副词的功能、副词与形容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副词归入虚词的理论根据。
注意哪些词可以充当状语,哪些词只能充当状语。
本节的其它问题,可以一般理解。
第三节句子分析(上)句子部分内容的掌握应该熟悉词组系统,我们在有关辅导文章中作了介绍,相信各个辅导班老师讲课可能也作了适当补充。
一、句子的不同分类句子从表达角度分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呼应句5类,从结构角度可分单句与复句,我们重点介绍单句。
单句可分主谓句与非主谓句两类,其中主谓句要作为重点掌握。
主谓句根据谓语的功能类别特点又可分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
主谓句同时还可以根据主语的语义性质划分为施事主语句、受事主语句、工具主语句、处所主语句。
句子的特征类别重点认识递系句、双宾句、把字句、被字句。
要求掌握不同角度划分句子类别的方法,认识各种句子的基本特征。
二、句子的结构分析句子结构分析有三种不同的要求:句子的层次分析,要求按照本课程的层次分析方法分析句子的结构层次。
关于层次分析,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学习掌握,比如层次切分应遵循的原则、层次切分的先后步骤、操作的具体方法等,还有偏正词组分定中偏正和状中偏正、复谓结构分连动和递系等,都需要平时教学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