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图看病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全身!(图文并茂)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全身!(图文并茂)](https://img.taocdn.com/s3/m/74beea6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1.png)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全身!(图文并茂)医学交流平台 2022-06-27 12:10 发表于广东中医之声关注中医之声,传承伟大中医药事业!公众号舌诊,为中医望诊的重中之重,是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
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
三大舌质表明身体可能有问题:一、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即为裂纹舌。
(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如果发现自己有这种现象需要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摄入热性食物。
多吃些滋阴降火的食物。
(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这类舌质多为贫血或者大病、手术后患者,平日需要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但是切记要循序渐进的补血。
(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多为脾虚湿盛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食用山药、薏米等补脾健胃祛湿的食物。
二、齿痕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
(1)舌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内盛。
这类患者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吃生冷食物,尽量避免过于潮湿的环境。
(2)舌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党参、茯苓泡水冲服。
(3)舌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这类患者属于比较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及早去医院就医。
三、胖大舌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即为胖大舌。
(1)舌体胖大而嫩,色淡。
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
多为脾虚。
建议日常生活中多食用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茯苓、薏苡仁等。
(2)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
多为肾虚水泛。
建议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食用黑豆、冬瓜等食物。
老中医讲透舌诊之老舌与嫩舌舌象高清图谱解说
![老中医讲透舌诊之老舌与嫩舌舌象高清图谱解说](https://img.taocdn.com/s3/m/8ce3151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a.png)
老中医讲透舌诊之老舌与嫩舌舌象高清图谱解说老中医手把手教会你如何通过观察舌头变化,有病早知道,这些都是本人几十年的临证经验总结,舌图大多来自临证病人,也有部分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天同大家一起来学习如何观察舌的老嫩以及它们所代表的疾病意义。
1、老舌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形色坚敛苍老而不柔软,舌色暗晦而干燥者,称之为苍老舌。
老舌多由于邪气方盛,正气不衰,故质坚色苍。
其舌质肌肉紧实,无论胎色如何,病多属实证,且邪热亢盛,正邪剧争,气血壅滞,阳热伤津,舌质失去津液润泽,致使舌形色坚敛,故多主实热证。
《辩舌指南·辨舌之神气》亦认为舌质坚敛苍老,不论苔色黄白灰黑,病多属实。
且邪热亢盛,气血塞实于上,正邪剧争,致使舌形色坚敛,故多主实热证。
《察舌辨证新法·黄苔类分别诊断法》认为,不反舌质有老嫩,苔色亦有老嫩之不同。
凡苔色深浓枯暗质暗为老色,或老苔亦主实证。
其中老黄色苔,为胃中阳气旺盛之候。
黄如炒枳壳色为胃阳盛极,阳亢阴虚之候,黄黑相间,如锅焦黄色,抚之棘手,看之不泽,为胃中津液焦灼,口燥舌干之候。
亦有阳气为阴邪所阻,不能上蒸而津液缺乏。
本例患者舌体稍增厚,粘膜纹理粗糙,舌色干红如风干柿子,无津液,舌苔干燥,舌中根部苔厚有裂纹,舌苔呈黄色。
老舌大多出现在突然发病,热势较甚的病症,即病邪侵袭人体,机体抵抗力较强,与病邪进行激烈的抗争。
因此,可同时出现发热、汗出、白细胞增多、体液耗损的全身症状。
在舌像上,出现舌粘膜组织增生、舌乳头角化增加、代谢产物大量产生、脱落细胞、细菌、白细胞等多种污物堆积,形成了干燥厚实的黄色舌苔。
由于舌面上产生微生物的菌种种类不同,可使舌苔发黄、灰浊,甚至黑色。
由此可见,老舌反应了机体的体质和感受的病邪两方面均较强盛的病理状态。
但亦可见于嗜烟者,就不一定是病理现象。
现代研究认为:舌之苍老当与副交感神经张力减低而交感神经张力亢进有关,使唾液浆液性分泌减少,粘液分泌代之。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再也不怕看不懂舌头了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再也不怕看不懂舌头了](https://img.taocdn.com/s3/m/ac32296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13.png)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再也不怕看不懂舌头了望舌质舌质,即舌的本体,故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组织。
望舌体主要观察舌神、舌色、舌形、舌态以及舌下络脉几个局部。
一 . 舌神( 一 ) 有神 ( 荣舌 )【舌象特征】舌色红活、润泽,运动灵敏自如。
【临床意义】荣舌是谓有神,虽病亦属善候。
【机理分析】荣舌主要反映津液充足,气血充盈,精神健旺。
"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曰:"凡舌质有光有体,不管黄白灰黑,刮之而里面红润,神气荣华者,诸病皆吉。
〞( 二 ) 无神 ( 枯舌 )【舌象特征】舌色枯槁而晦暗无光、死板而毫无生气,运动失灵。
【临床意义】枯舌是谓无神,属凶险恶候。
【机理分析】枯舌主要反映津液匮乏,气血大亏,精神衰败。
"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说:"假设舌质无光无体,不拘有苔无苔,视之里面枯晦,神气全无者,诸病皆凶。
二 . 舌色舌色,即舌体的颜色。
一般分为淡红、淡白、红、绛、青、紫六种。
〔一〕淡红舌【舌象特征】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
【临床意义】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常见于正常人。
疾病时见之多属病轻。
【机理分析】淡红舌主要反映心之气血充足,胃气旺盛的生理状态。
舌色与肤色的形成原理相似,红为血之色,明润光泽为胃气之华,正如"舌胎统志"说:"舌色淡红平人之候,……红者心之气,淡者胃之气。
〞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尚未伤及气血及内脏时,舌色仍可保持正常而呈淡红;内伤疾病时见之,提示阴阳平和,气血充盈,多属病轻,或为疾病转愈之象。
〔二〕淡白舌【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称为淡白舌。
如舌体色白,全无血色,则称为枯白舌。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
枯白舌主伤精、脱血夺气。
【机理分析】气血亏虚,血不荣舌,或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无以推动血液上充于舌,致舌色浅淡。
阳虚则内寒,经脉收引,使舌的血行减少,也可见舌淡。
珍贵的舌诊图谱
![珍贵的舌诊图谱](https://img.taocdn.com/s3/m/d7ccc164a1c7aa00b42acb5a.png)
珍贵的舌诊图谱珍贵的舌诊图谱(1)身体表现:面部(眼皮)浮肿.油光.易生痤疮.腹泻.身重困倦.大便燥结.急躁易怒。
(2)原因:气虚.运动少.饮冷饮,造成水湿留在体内。
(3)解决方法:红豆.薏仁各10克,煮水30分钟,代茶饮,祛署湿,适合夏天。
冬天寒湿则适应用绿色的花椒,煮水泡脚。
(1)身体表现:善忘.喉咙发干.性情急躁.皮肤干躁.身体疼痛.面色晦暗.口唇发黑.眼圈暗黑.痛经。
(2)原因:血液流动不畅.外伤造成.生气(肝郁气滞就容易造成血瘀).气虚.寒冷造成。
(3)解决方法:三七与西洋参各0.5克,打粉用温水冲服。
(1)身体表现:记忆力差.思考力差.睡眠不好.容易失眠.容易疲惫.怕风怕冷.天热手脚温.天冷手脚冰凉。
(2)原因:失血.脾胃功能差不能吸收营养.思虑过多消耗心脾之血。
(3)解决方法:西洋参30克打粉,龙眼肉300克,搅拌均匀隔水蒸4小时,每天一勺用开水冲服。
(1)身体表现:眼干.口躁咽干.手足心发热.大便干躁.眩晕耳鸣.睡眠差.脉搏快.喜冷饮.心烦爱发火.腰膝酸软(2)原因:津液不足.熬夜.吃辛辣及吃过多热性的食物.生大病。
(3)解决方法:生地.沙参.麦冬.枸杞各9克,石斛6克.当归3克.猪龙骨一节,煲汤服用,一周即可。
(1)身体表现:怕冷.喜饮热饮.精神不振.睡眠偏多.口唇色淡.毛发易落.易出汗.大便稀薄.小便清长。
(2)原因:过多吃寒凉的药.喝冷饮.体质弱.过份暴露在寒冷的环境里。
(3)解决方法: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煲汤服用。
(1)身体表现:神情抑郁.口苦口干.眩晕.胃口不佳.忽冷忽热.心烦火大.呕逆.胸闷肋疼.失眠多梦(2)原因:思虑重.压力大(七情内伤:喜则气散.怒则气上.优则气聚.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3)解决方法:灯芯草.竹叶各3克,泡水喝,3-5天即可,主要用于突然上火需要疏肝理气。
长期肝气不疏主要需要调整“喜怒优思悲恐惊”七情。
慈悲心是克制七情最有力的法宝,即仁者寿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 (1)舌色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
中医舌诊图片
![中医舌诊图片](https://img.taocdn.com/s3/m/76b333ce9ec3d5bbfd0a74ba.png)
二、舌诊原理
②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 味觉,而《灵枢•脉度》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能知五 谷矣。”中医认为,舌苔是由胃气蒸发谷气上承于舌面而 成,与脾的运化功能相应。
二、舌诊原理
③肝藏血、主筋,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肾藏精,足少阴肾经 循喉咙,夹舌本;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肺系上达 咽喉,与舌根相连。其他脏腑组织,由经络沟通,也直接 或间接与舌产生联系,因而其他脏腑一旦发生病变,舌象 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三、基本方法
望诊时让患者采取坐位或仰卧位,注意使舌 面光线明亮,便于观察。伸舌时必须自然地 将舌伸出口外,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 能看到舌根部位。观察舌象,一般先看舌尖、 舌中再看舌侧,最后看舌根部。
四、注意事项
为了使舌诊所获取的信息准确, 必须注意排除各种操作因素所造成 的虚假舌象。望舌时应注意一下几 点:
绛舌
• 较红舌颜 色更深, 或略带暗 红色。 • 主里热亢 盛、阴虚 火旺。
青紫舌
• 全舌呈现紫 色,或局部 现青紫斑点。 • 主气滞血瘀。
淡紫舌
• 舌淡而泛现 青紫 • 多由淡白舌 转变而成, 其舌淡紫而 湿润。 • 可由阴寒内 盛、阳气被 遏,血行凝 滞,或阳气 虚衰,气血 运行不畅, 血脉壅滞所 致。
镜面舌
• 舌苔全部 脱落,舌 面光洁如 镜。
(五)偏、全苔
• 病中见全苔,常主邪气散漫,多为湿 痰阻滞之征。舌苔偏亍某处,常示舌 所分侯的脏腑有邪气停聚。
(六)真、假苔
• 对辨别疾病的轻重、预后有重要意义。
有根苔(真苔)
• 舌苔紧贴亍 舌面,刮之 难去,刮后 仍留有苔迹, 不露舌质, 舌苔像从舌 体上长出。
荣舌
• 舌色红活、 润泽,运 动灵敏自 如。 • 荣舌是谓 有神,虽 病亦属善 侯。
舌诊图谱
![舌诊图谱](https://img.taocdn.com/s3/m/569a4b0002020740be1e9bbc.png)
舌诊图片解说!(加精啊!)该舌颜色淡红,表面舌苔腻,色淡黄,边有齿痕。
可表述为:舌淡红,苔腻色淡黄,边有齿痕。
该舌象表示病人湿热,脾虚。
该舌颜色淡红,表面的舌苔很薄,部分舌苔淡黄色。
可表述为:舌淡红,苔薄,部分淡黄,边有瘀块。
该舌象表示病人气阴两虚,兼带热象(湿热为主虚热为辅),血瘀。
临床上该病人继发性晚期肝癌,原发灶无从查找,西医认为无治劝出院,出院后在本地服用了三个中医的药物,均感腹胀胃空有说不出的难受感,2个半月后复查肿瘤继续发展,且出现了腹水,疼痛,说明病情正在继续恶化。
从舌象看病情也比较复杂。
该舌颜色绛红,表面无舌苔。
可表述为:舌绛红,无苔。
该舌象表示病人阴虚,比“舌象4”者虚火更盛。
临床上该病人原发性晚期肝癌,肿瘤17.9cm大,现中西医结合治疗。
该舌颜色淡红,表面舌苔白腻。
可表述为:舌淡,苔白腻。
该舌象表示病人气虚有痰湿。
临床上该病人晚期肝硬化合并早期肝癌由于发帖,图片数量上传有限制!我只能服从,望见谅![/COLOR][/SIZE]图解:[url=]裂纹舌[/url]: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
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诊图片较全
![舌诊图片较全](https://img.taocdn.com/s3/m/da947b5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1.png)
舌形质 动态 舌下络脉
第18页/共88页
一、舌色
淡红、淡白、红、绛、青、 紫舌。
第19页/共88页
(一)淡红舌
• 舌象特征 :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 • 临床意义 :
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常见于正常人, 病中多属病轻或疾病转愈佳兆。 • 形成 :外感病、内伤杂病 心气充足,阳气旺盛,鼓动血液→色赤, 胃气,上荣于舌→色质颜色为淡红。
绛舌
• 舌象特征:较红舌更深,或略带暗红。
• 机理分析:红舌进一步发展。 热入营血,气血上涌, 耗伤营阴,血液浓缩瘀滞, 虚火上炎,舌体脉络充盈。
• 临床意义:里热亢盛、阴虚火旺。
第25页/共88页
绛舌
•舌绛有苔
——温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 炽盛。
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
——阴虚火旺,或热病后阴液耗
第48页/共88页
(四)颤动舌
• 舌象特征:舌体不自主颤动,动摇不宁者。轻、重 • 形成:
阴血亏损,肝筋失养,舌脉挛急┓ ┣颤动舌
邪热伤津,燔灼肝筋,筋脉拘急┛
• 临床意义:舌颤动是肝风内动的表现之一。
第49页/共88页
• 久病,舌淡白+颤动——血虚生风; • 新病,舌绛紫+颤动——热极生风; • 舌红少津+颤动——阴虚动风、肝阳化风; • 酒毒内蕴——舌体颤动。
常与舌萎软并见。
• 临床意义:多为病情危重的征象。
舌 短
色淡白、青紫+湿润━━ 寒凝经脉。
缩 色淡白无华━━气血虚衰。
色红绛+干燥━━ 热盛伤津。
舌胖大+苔滑腻━━脾虚痰浊阻络。
第52页/共88页
教你看舌诊:61张高清舌诊图谱,图文对照(值得收藏)
![教你看舌诊:61张高清舌诊图谱,图文对照(值得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46421d7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0c.png)
教你看舌诊:61张高清舌诊图谱,图文对照(值得收藏)这里有临床常见的舌诊图谱,送给热爱中医的你。
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据《内经》记载,舌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意义。
舌尖候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候中焦脾胃;舌根候下焦肾;舌两侧候肝胆。
《伤寒指掌· 察舌辩证法》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舌色篇”1、正常舌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红色线状,绝不粗胀。
大多为单枝干,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2.7mm,长度大多不超过舌尖与舌下肉阜连线的3/5。
2、淡白舌淡白舌多见于阳虚寒盛、气虚血少之证。
本图舌色淡白,舌苔薄白而润,提示气血两虚。
3、枯白舌舌色及龈、唇皆无血色,称为“枯白”。
本图舌色枯白,舌干皱缩,无力伸出,是舌无神气的表现。
提示精气衰败,病情危重。
4、红舌红舌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火旺之证。
本图舌色较红,舌苔薄黄,舌质纹理粗糙,提示气分热盛。
5、舌尖红舌尖红多见于心火上炎,上焦有热之证。
本图舌尖红赤起刺,其余部位淡红而润。
提示上焦热盛。
6、红绛舌(1)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为热盛之象。
在外感病为邪热入营的标志;在内伤杂病阴虚火旺重症亦较多见。
本图舌色深红偏暗,舌面有叶脉状浅裂纹,苔少。
提示热盛、气血壅滞,正气已伤。
7、红绛舌(2)本图摄自慢性胃火患者,舌色红绛,舌干无苔,舌面上有浅裂纹。
提示内热炽盛,胃阴枯涸,胃气大伤。
8、红绛舌(3)舌色红绛,舌面苔少,舌前部有较多红点(即菌状乳状充血),提示邪热炽盛,气阴两伤。
9、青紫舌舌色青紫,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本图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肺气肿、心力衰竭,舌色紫暗,苔白腻。
提示痰饮内停、肺肾气虚,血行瘀滞。
10、淡紫舌淡紫舌多见于阳虚阴盛之证。
本图患者为肺原性心脏病,舌淡紫,苔薄白而湿润。
史上最全高清舌诊图谱
![史上最全高清舌诊图谱](https://img.taocdn.com/s3/m/247bb9e2c8d376eeaeaa3168.png)
史上最全!高清舌诊图谱舌诊,又称为望舌,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来诊察、了解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舌诊时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侧的顺序进行观察。
先看舌体再看舌苔,30秒左右。
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新观察一次。
下面是小编吐血整理的一些临床常见的舌苔超清彩色图谱,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舌形和舌面1舌有红点——热盛内结舌上有红点或芒刺,则内热过盛。
舌尖、舌中、舌两边有红点、芒刺,分别代表心火亢盛、胃肠热盛、肝胆火旺。
2裂纹舌——精血亏虚裂痕中一般无舌苔覆盖,是精血亏虚的表现。
舌苔白而又裂纹者,为精血亏虚;舌绛红而干,有裂纹者,为热盛伤津。
3舌有齿痕——阳气虚舌体偏白,舌苔偏白,说明脾肾阳虚、身体内有水湿痰饮。
此舌象的舌质非常柔软,说明身体阳气虚,体能有所衰退。
4淡白舌——体内虚汗舌质淡白而胖嫩,是阳气虚衰所致;舌质淡白而瘦小,是气血亏虚所致。
淡白舌而属于机体虚证、寒证之舌象。
5红舌——有热邪舌尖红有芒刺表示心火上炎;舌色较红,舌苔黄且干燥表示内有实热;舌体红且舌苔少或无苔,则阴虚内热。
主热证,可能是身体积热过多,同时观察舌面上是不是有红点。
6绛舌——热邪较盛舌色红绛而舌体干燥,有芒刺或裂纹,为内热炽盛;舌色红绛而无舌苔且光滑,为胃、肾阴虚枯竭。
此舌象是热邪深入营血的表现,通常已经耗损津液了,色越深表示热邪越盛,病症越重。
7紫舌——血液循环不畅舌色青紫,是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
舌色紫偏红,可能体内积累了太多的热。
寒证、热证,或者瘀血证都可能会出现这种舌象,主要由血液运行不畅引起的。
舌头的大小1胖大舌——内有虚寒注意观察舌头的颜色,舌苔以及舌面是否有红点等。
舌苔偏黄者,多属于心脾热盛;舌体肿胀而舌色紫暗者,多属于瘀血阻络。
2胖淡舌——阳气虚弱由于阳气虚弱,温煦、推动的功能受到影响,水液的输布功能减弱,于是出现舌体胖大且颜色淡白的现象。
胖淡舌是阳气虚弱、水湿潴留的表现。
[大全]从舌苔色彩看病症
![[大全]从舌苔色彩看病症](https://img.taocdn.com/s3/m/34c08a3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6.png)
从舌苔颜色看病症舌苔的分类黄苔:一般表示为热证,即出现了胃热。
苔薄黄厚而干燥,则里热盛,津液受损。
苔黄干燥生刺,舌有裂纹,为里热极盛,津液大伤,脏腑大热。
舌苔黄厚而腻,多为痰热、食积或湿热内蕴。
舌苔黄滑而润,为阳虚表现。
黑苔:肠胃有毛病的人,舌苔会变得厚腻,开始是白色,逐渐变成黄色或黑色。
另外,临床发现有一些慢性疾病,例如尿毒症、恶性肿瘤等,在病情恶化时,也会出现黑苔,这是病情危重的征象,应及时到医院找医生诊治。
白苔:舌苔薄白而润为正常人的舌苔。
舌苔薄白而过于润滑,一般都多见于表证、寒证。
如果舌苔白厚而干燥,则说明胃肠发生了病变,常常见于各种胃炎、肠炎及口臭症状中,同时,舌苔厚白还是胃肠上皮化生的一种警告,而肠上皮化生的严重与胃癌有着直接联系。
厚苔: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
如果透过苔质不能能见到舌体,称之为厚苔。
如果有胃肠病症状的话,出现厚苔就表明病情已经较为严重了,需及时入院进行治疗。
舌苔的诊断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
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通过舌诊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
其中舌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而舌苔的变化主要用来判断感受外邪的深浅、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
中医将舌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侧,认为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舌两侧属肝胆。
根据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脏腑病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机械地看,需与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加以考虑。
1.舌质:是指舌的本体,主要观察其色,形,态三方面。
正常舌质为色泽淡红,含蓄荣润,胖瘦老嫩适中,运动灵活自如,表示气血充足。
见于健康人,也可见于外感初起或内伤病情轻浅者。
(1)舌色(2)舌形:观察舌质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
(3)舌态:观察舌体有无震颤、歪斜、痿软、强硬等。
2.舌苔:舌苔是胃之生气所现。
章虚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气以现,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则土无生气矣”。
舌诊图谱大全
![舌诊图谱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0d1658cc8d376eeafaa3150.png)
舌诊图谱大全(附图解、主病、治则、中成药推荐)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更是看重舌苔的改变。
透过舌象的观察来了解和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展。
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详细的舌诊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
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
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
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裂纹舌图解: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
(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
(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
补脾渗湿。
补阴泻火。
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
在辨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
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
——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
——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
——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或阴证误用凉药。
史上最全:130种高清舌诊图谱(吐血整理,建议收藏)
![史上最全:130种高清舌诊图谱(吐血整理,建议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af18436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3.png)
史上最全:130种高清舌诊图谱(吐血整理,建议收藏)裂痕中一般无舌苔覆盖,是精血亏虚的表现。
舌苔白而又裂纹者,为精血亏虚;舌绛红而干,有裂纹者,为热盛伤津。
3舌有齿痕——阳气虚舌体偏白,舌苔偏白,说明脾肾阳虚、身体内有水湿痰饮。
此舌象的舌质非常柔软,说明身体阳气虚,体能有所衰退。
4淡白舌——体内虚汗舌质淡白而胖嫩,是阳气虚衰所致;舌质淡白而瘦小,是气血亏虚所致。
淡白舌而属于机体虚证、寒证之舌象。
5红舌——有热邪舌尖红有芒刺表示心火上炎;舌色较红,舌苔黄且干燥表示内有实热;舌体红且舌苔少或无苔,则阴虚内热。
主热证,可能是身体积热过多,同时观察舌面上是不是有红点。
6绛舌——热邪较盛舌色红绛而舌体干燥,有芒刺或裂纹,为内热炽盛;舌色红绛而无舌苔且光滑,为胃、肾阴虚枯竭。
此舌象是热邪深入营血的表现,通常已经耗损津液了,色越深表示热邪越盛,病症越重。
7紫舌——血液循环不畅舌色青紫,是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
舌色紫偏红,可能体内积累了太多的热。
寒证、热证,或者瘀血证都可能会出现这种舌象,主要由血液运行不畅引起的。
舌头的大小1胖大舌——内有虚寒注意观察舌头的颜色,舌苔以及舌面是否有红点等。
舌苔偏黄者,多属于心脾热盛;舌体肿胀而舌色紫暗者,多属于瘀血阻络。
2胖淡舌——阳气虚弱由于阳气虚弱,温煦、推动的功能受到影响,水液的输布功能减弱,于是出现舌体胖大且颜色淡白的现象。
胖淡舌是阳气虚弱、水湿潴留的表现。
3瘦红舌——缺乏营养舌色偏红代表体内有热,或有炎症发生,热久伤津,体内营养被消耗。
舌头偏瘦是身体缺乏营养和水分的证明。
4瘦淡舌——气血两虚瘦淡舌上如有明显的苔垢,大多伴有轻度感冒或者是消化大良,提醒患者体质虚弱。
主要反映气血两虚,机体营养不良的病理状态。
5老舌——正邪对峙舌苔颜色黄白、灰黑,病多主实证、热证。
老舌常见于正邪双方相持阶段,即病邪的气势很凶,但是机体本身的抵抗能力也很强。
6嫩舌——代谢功能低下多主虚证、寒证、湿证。
中医舌诊图谱
![中医舌诊图谱](https://img.taocdn.com/s3/m/b79c1ad1b9f3f90f76c61ba5.png)
红舌中剥淡黄苔
• 舌红胖嫩,中心光剥,有横裂纹。两边苔白腻转淡黄。
红舌中剥黄腻苔
• 舌红而中心两处光剥。两边苔厚腻,由白转黄,舌尖 薄白苔。
红瘦舌双黄苔
• 舌红以尖为著,有红白点,舌体瘦薄而长。苔薄白, 尖少苔,两侧两条淡黄苔。
红瘦痿软舌光剥浮垢苔
• 舌红瘦瘪,痿软不伸。中心光剥裂纹,边有黄白浮垢 苔。
• 舌淡红,有齿痕。苔黄燥裂,粗糙如砂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淡红舌黄腐苔
• 舌淡红,苔黄厚,颗粒粗松。
红舌黄腻苔
• 舌红。苔老黄厚腻,干裂少津。
淡红舌黄腻中灰苔
• 舌淡红。苔黄厚腻,中见淡灰。
淡红舌灰白厚腻苔
• 舌质淡红。苔灰白厚腻。
红舌剥脱苔
• 舌红,有纵裂。苔白腻而润,夹有红点,中心剥脱。
淡红舌尖白根黄苔
红歪斜凸凹舌黄腐苔
• 舌略红,向左歪,根部起瘰,凸凹不平。苔白中带黄, 碎腐湿润。
红痿软舌薄灰苔
• 舌红而胖,痿软不伸。苔薄干裂,呈褐色。
红肿胀舌尖黄根白苔
• 舌色正红,舌体肿大,不能缩入口内。尖与中部为黄 瓣苔,边与根部为白腻苔。
淡红歪斜舌薄白苔
• 舌淡红,向左歪。苔白不厚,尖部滑润。
淡红痿软舌白水滑苔
• 舌淡红,有红点,痿软无力,不能伸出。苔白水滑。 “人中”平满。
淡红红点舌白润略厚苔
• 舌淡红,有齿痕,中有红色小点。苔白腻略厚,较润。
淡红瘀斑舌白厚腻苔
• 舌淡红胖嫩,边有瘀斑和瘀点。苔白厚腻湿润。
淡红瘀斑舌薄白干苔
淡红舌薄白润苔
• 舌质淡红而嫩,胖瘦适中。苔薄白而湿润。
淡红舌薄白苔
• 舌淡红而嫩。苔薄白少津。
舌诊与舌诊图谱(134页)
![舌诊与舌诊图谱(134页)](https://img.taocdn.com/s3/m/c2fb95981711cc7930b716cb.png)
(1)痿软舌
➢舌象特征:舌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伸缩回 旋。
➢形成:气血虚极,阴液亏损─→舌肌筋脉失 养─→痿软。
➢临床意义 :多为伤阴或气血俱虚。 痿软舌-┏舌痿而红绛少苔━━多属热盛 伤阴,或阴虚火旺。 ┗舌痿而枯白无华━━多属气血虚衰
(2)强硬舌
舌象特征:舌体失其柔和,板硬强直,屈伸不便或不能转 动。
舌诊与图谱
舌诊,又称望舌,它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 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以 诊察了解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
1、了解舌与脏腑的关系及舌诊原理;
2、掌握正常舌象与异常舌象的识别及常见异 常象的内容及临床意义,尤其是舌色和舌苔的 主病。
舌的组织结构
舌乳头:根据乳头形态不同,分为丝状乳头、蕈 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四种.
临床意义 :精血亏虚,或阴津耗损,是全身营养 不良的一种表现。 ┏舌淡而裂者━━ 是血虚之候。
裂纹舌┫ ┗舌红绛而裂者━━ 多属热盛伤津。
4 望舌态
舌态,即舌体运动时的状态。舌体活动灵 便,伸缩自如,为正常舌态,提示气血充 盛,经脉通调、脏腑健旺。常见的病理舌 态有舌体痿软、强硬、歪邪、吐弄和短缩 等。
③舌青紫而暗,有瘀斑点━多属瘀血内阻, 络脉瘀滞之证。
3望舌形
▪ 舌形,即舌体的形质,包括荣枯、老 嫩、胖瘦、点刺、裂纹等方面特征。
(1)荣枯
舌象特征:舌质滋润,红活鲜明为荣舌; 舌质干枯,色泽晦暗,缺少血色为枯舌。
临床意义: 荣舌——提示正气充盈,病轻。 枯舌——提示正气虚衰,病重。
(2)老嫩
舌象特征 :舌质坚敛苍老,纹理粗糙或皱缩, 舌色较暗者为苍老舌;舌质浮胖娇嫩,纹理 细腻,舌色淡白者为娇嫩舌。
临床意义: 苍老舌 ━━ 多属实证。 娇嫩舌 ━━ 多属虚证。
中医常见舌苔知识及常见舌苔图谱
![中医常见舌苔知识及常见舌苔图谱](https://img.taocdn.com/s3/m/6e94881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f.png)
中医常见舌苔知识及常见舌苔图谱
中医将舌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侧,每个部位反映不同的脏腑病变。
但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症状和体征。
舌苔是胃之生气所现,正常的舌苔为薄白一层,观察舌苔内容为苔的颜色、厚薄及润燥。
舌苔的颜色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等。
白苔是最常见的,其他颜色的苔可以认为是白苔基础上转化而形成的。
黄苔的颜色越深,则热邪越重。
灰黑苔多主热证,但也有寒湿或虚寒证。
舌苔的厚薄也有不同,有薄苔、厚苔、少苔、无苔。
如果舌苔白,可能是寒证或风寒感冒早期。
可以选择性质偏温的饮食,如红枣糯米粥,多吃软食。
还可以喝牛肉汤、羊肉汤、蛋花汤、红萝卜、洋葱、红糖等,并用醋、姜做为调味。
不要吃偏寒凉的食物,如凉拌菜、黄瓜、冬瓜、绿豆芽、螃蟹、鸭蛋,也不要吃冷的东西。
总之,观察舌苔可以为中医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症状和体征。
薄苔常见于疾病初期,表明病邪在表,病情较轻;而厚苔则显示病邪较盛,已经传至里面;或者胃肠积滞;或者有痰湿的情况。
苔越厚表示邪越盛,病情越严重。
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气的有无,即使舌苔很厚,也说明胃气尚存;而少苔则常常表示机体正气不足,XXX则表示胃气大虚,缺乏生发之机。
如果舌面上有不规则的舌苔剥脱,剥脱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多为胃的气阴不足,如果兼有腻苔,则表示痰湿未化而正气已受损。
润燥反映了体内津液的情况。
正常舌苔不干不湿,无苔干燥表明体内津液已经耗尽,外感病常常是燥热伤津,内伤病则常常是阴虚津液不足;舌苔湿润则表明津液未受损,而苔面水份过多伸舌欲下滴,称为滑苔,则显示体内有湿液停留。
看舌苔知病况
![看舌苔知病况](https://img.taocdn.com/s3/m/ab504532a5e9856a56126081.png)
舌头看病症大全- -正常人的苔色是薄白色的。
因为舌粘膜中丝状乳头的末梢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霉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这些不透明的物质遮盖了舌毛细血管的红色,而且角化上皮在湿润时可吸收水分而呈白色,这样就形成了正常的薄白湿润的舌苔。
舌苔过白:多属寒症,薄而滑的多为外感风寒,厚白而滑者多为寒湿或寒痰。
舌苔发黄:一般多见于热性疾病的过程中,表明邪正相争十分激烈,病已入里,邪已化热。
舌苔发黑:主要是舌丝状乳头增殖变黑所致。
有棕黑、灰黑、焦黑直到漆黑等深浅不同。
中医认为病人出现此苔,一定病期较长,病性比较复杂严重。
舌苔灰白相兼或灰腻薄滑:多为里寒,先有体弱兼热性病,或病久兼消化不良症的征象。
全舌淡紫带青:润滑无苔为伤寒阳证。
舌苔呈褐色:肠梗阻。
镜面舌:即舌面无苔,像镜子一样光滑。
轻者提示营养不良,或体内缺乏铁或维生素B2:;重者则表示体内津液亏乏,病情深重。
如果病久者的镜面舌兼绛色,还要防止出现败血症。
如果是老年人的舌头像镜子那样光滑,舌底面两根静脉增粗延长,表示有肺心病。
穿心舌:即舌苔中间有一小块空白处,舌苔已剥脱。
穿心舌属于伤阴的一种表现,常表示体内营养缺乏。
小儿出现剥苔,则表示营养不足,主要是偏食造成体内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引起部分舌苔剥脱。
这种儿童身体抵抗力很差,很容易得感冒或发烧。
牛肉舌:即舌质暗红,舌苔光剥像牛肉一样。
牛肉舌常见于恶性贫血患者。
腐苔:是一种比较厚的、颗粒大而疏松的苔,形状好象豆腐渣样,厚厚的一层堆在舌上,刮之易去,过一会儿又会逐渐堆铺起来。
腐苔提示人的阳气有余,能将胃中浊腐之气升化驱散,是正邪相争,疾病诌向好转的征兆。
腻苔:是舌中心及根部较厚,舌的边尖部稍薄,颗粒细小致密,紧贴舌上,揩之不去,刮之不脱,舌面罩着一层粘液像油腻状,舌质大多被其遮盖而不能见。
用放大镜看,腻苔的丝状乳头数目及其分枝均有增加,各乳头的角化树相互纠结缠绕,不易脱落,其中包埋着很多粘液及食物颗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舌苔舌苔是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叫舌苔。
由脱落的角化上皮。
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组成。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咀嚼和吞咽动作,以及唾液、饮食的冲洗,经常不断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质,仅表现为薄白的一层舌苔。
当患病时,进食少或只进软食,使咀嚼和舌的动作减少,或唾液分泌减少,舌苔就变厚。
正常人的舌苔,一般是薄而均匀地平铺在舌面,在舌面中部、根部稍厚。
因舌苔由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因此,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
舌苔的望诊包括望苔色、望苔质两部分。
舌苔-基本信息舌体附着在舌体表面,由胃气熏蒸而成的一层苔状物。
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始名为舌苔。
正常人的舌苔,一般是薄而均匀地平铺在舌面,在舌面中部、根部稍厚。
因舌苔为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故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
舌苔的望诊包括望苔色、望苔质两部分。
舌苔-病态苔色黄舌苔苔色,即舌苔的颜色。
病态的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
有时也可发生绿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来,常见于温疫、湿温,为湿热郁熏之征)、霉酱苔(红中发黑、又兼黄色的舌苔,常见于夹食中暑或内热久郁,主湿热病日久者)。
白苔常见的病理舌苔,一般主表证或寒证。
其他各种苔色多由白苔转化而来。
白苔有厚薄之分。
薄白苔,舌面薄布白色舌苔一层,舌质颜色可从舌苔之间透出。
厚白苔,舌边尖稍薄,尚可见舌质;而中、根部较厚,大部舌质为其覆盖而颜色不被透出,故呈乳白色、粉白色。
正常舌象可见薄白苔。
白苔的临床辨证,须结合其厚薄、润燥、滑腻并结合舌质及全身症状进行判断。
舌苔薄白而润,舌质正常,主表寒证;舌苔薄白而干,舌质较红,主表热证;舌苔白而湿润,舌淡白而胖嫩,主里寒证;舌苔白厚黏腻,刮之不去,多属寒湿、痰饮;若舌苔白而干燥起裂,或如白粉铺舌,干燥无津,则为热邪传里,可见于温热病中期。
舌苔白多兼见淡白舌、淡红舌,若兼见红绛舌则为湿遏热伏(湿温病的一种证候)。
白苔的形成,多因饮食减少,发热失水,咀嚼动作及唾液分泌减少,影响了口腔的自洁作用,致使舌面黏膜丝状乳头延长而不脱落,造成白苔,此外亦与消化功能紊乱有关。
白苔一般表示病情较轻,预后良好。
可见于感冒及各种急性炎症(或感染)初期、恢复期,各种慢性炎症(或感染),急腹症早期阶段,消化系统病及水肿等。
霉酱苔黄苔一般主里证、热证。
为病已入里,邪已化热所致。
黄苔多分布于舌根及正中沟部位(舌中),有时亦可布满全舌。
黄苔的颜色有不同表现,如淡黄苔热轻,深黄苔热重,焦黄苔为热结,嫩黄苔为虚热。
黄苔有时可与其他苔色(白、灰、黑)兼见,各种苔色又可有厚薄、润燥、腐腻等不同表现,从而形成各种形态的舌象,因而其临床意义也各不相同。
若舌苔由白转黄,白中带黄,润泽如常,或舌边淡红,中根淡黄润滑,或舌苔尖白、根黄,为外感热病,表邪入里化热。
若舌苔黄而干涩,深黄而厚,甚而见芒刺、焦裂,为阳明实热,热邪内结。
若舌苔黄而黏腻,滑润多津,属湿热为患。
与黄苔相应的舌质多为红色或绛色,但亦可见淡红舌。
黄苔有时也可表现为虚证,如舌质淡胖,苔黄滑而润,则属阳虚而水湿痰饮不化。
黄苔的形成,与炎症感染及发热导致消化系统紊乱有关,这些情况可引起舌局部丝状乳头增殖,口腔腺体分泌异常,加上局部着色作用、舌局部有炎性渗出等,共同形成黄苔。
黄苔可见于各种炎症感染,包括消化、呼吸、泌尿系统感染等。
灰黑苔灰苔即浅黑色的苔色,多由白苔晦暗转化而来,或与黄苔并见。
一般主里证。
苔灰而干,属热盛伤津或阴虚火旺;苔灰而润,可为寒湿或痰饮;若灰苔兼见黄苔,则主实热。
黑苔较灰苔色深,由灰苔或焦黄苔转变而来,常见于疾病严重阶段。
黑苔主里证。
苔黑燥裂,甚而出现芒刺,为热极津枯;苔黑滑润,则多为寒盛阳虚的表现。
一般来说,灰苔主病较轻,黑苔主病较重,随着病情发展与转归,两者又密切相关。
除以上苔色之外,有时也可见绿苔、霉酱苔。
前者由白苔转化而来,见于温疫、湿温;后者兼黄苔,红中带黑,主湿热病日久。
舌苔-形态质感剥落苔地图苔望苔质即望舌苔的形状质感。
主要观察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落、有根无根及偏全等情况。
(1)厚、薄苔: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
透过苔质能见到舌体,称之薄苔,否则为厚苔。
舌苔薄,病情一般较轻;舌苔厚,表明病情较为严重。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舌苔由薄变厚,表明病邪入里,病情由轻变重;若舌苔由厚变薄,表明病邪外透,病情好转。
(2)润、燥苔:舌苔润滑多津液,为津液未损伤,称为润苔。
舌苔干燥缺少津液,称为燥苔。
舌苔干燥而色黄者,为胃热炽盛,损伤津液。
舌苔干燥而色黑,为热极阴伤。
若舌苔干燥色黑而且有刺,则属热极津液枯竭。
(3)腐、腻苔:苔质颗粒细小致密,中厚边薄,刮之易去者,称为腻苔。
苔质颗粉较大,疏松而厚,形状似豆腐渣堆积于舌面,刮之易去者,称为腐苔。
腻苔常见于湿浊、痰饮、食积、湿温等。
腐苔为食积肠胃、痰浊内蕴及溃疡之证。
舌苔白腻,多为湿痰,或胃阳虚。
舌苔黄腻,多为痰热,食滞化热。
舌苔厚腐,多为饮食停积胃肠。
舌苔布满白衣,称为口糜,表明胃气衰败。
(4)剥落苔:舌上原本有苔,若局部或全部消失者,称为剥落苔。
如果苔全部脱落,表明胃阴枯竭,大伤胃气。
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表明胃的气阴两伤。
如果舌苔剥落处不光滑,有类似新生颗粒,称为类剥苔,表明病人血气不连续。
若舌苔大部分脱落,仅留下一小块,称之鸡心舌,则为胃气阴亏损之证。
另外,舌苔从有到无,为胃的气阴不足,正气渐衰;如果舌苔从无而逐渐变薄白苔,表明病情好转。
(5)有根、无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不去,称为有根苔。
若舌苔好似涂在舌面上,刮之易落,称之无根苔。
有根苔表明病人有胃气,常见于实证、热证;无根苔表明胃气已衰,见于虚证、寒证。
如果有根兼薄苔,属于正常苔,表明正气未伤;若无根苔薄或厚,刮之即去,不再生成新苔,表明正气衰败。
(6)全、偏苔:舌苔布满整个舌,称全苔。
舌苔仅布于舌的某一部分,称偏苔。
全苔代表湿痰阻中之证。
如果仅是舌尖部分有苔,是病邪入里却未深入,但胃气却受伤。
若舌尖部分无苔,而其余地方有苔,代表肠胃有积滞或有痰饮。
舌苔偏于左侧或右侧,表明病邪半表半里,亦可有肝胆湿热;舌中央无苔、舌边缘厚苔而中央薄苔,为阴虚、胃气损伤或血虚之证。
舌苔-望苔辨病舌下脉络淤血黑苔病情辨别法黑苔的出现往往表示病情较重,或者是抗生素过度使用,也可能是口腔卫生不良引起。
可以用黄连10克煎汁涂在黑苔上,一日多次,如黑苔变短变软,颜色变淡或消失,则说明这种黑苔是口腔卫生不良所造成。
否则应找出病因。
舌苔菱形剥落辨病法在舌面中央出现一块菱形剥落区,很可能有糖尿病存在。
此刻如同时存在多食善饥、口渴、消瘦等症状则更应引起重视。
草莓舌辨病法患者出现舌面乳头增大、红肿,样子像红色的草莓即称作草莓舌。
此刻如伴见高热及皮肤生出猩红色密集细小疹点等症,很可能患上了猩红热病。
花剥舌苔辨病法花剥舌苔又称地图舌苔,它表现为部分舌苔剥脱露出红色舌质。
小儿出现该苔往往是体质不佳的表现,这类儿童常常有过敏体质,容易患哮喘、奶癣等过敏疾病。
小儿偏食、不爱吃新鲜蔬菜者,或者营养不良、贫癣肠有寄生虫及经常感冒者也易见到剥苔。
成年人见到该苔则是阴虚血亏的表现;舌前端见花剥为心阴不足;舌根部见花剥为肝肾阴虚。
舌底静脉辨病法上卷舌尖,可见两根静脉行于舌底,正常人仅隐隐显于舌下。
如果其直径超过2.7毫米,其长度超过舌尖与舌系带终点连线的五分之三即为病态,有时还可同时见到舌边青紫斑或众多小血管丛。
它反映全身血液或某器官血液有瘀阻现象。
在血液检验上常可存在血球压积、血粘度等指标异常。
舌苔-分析舌象淡白苔伸舌也有学问伸舌时要自然,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口尽量张大(但不要过分用力),使舌体充分暴露。
如伸舌过分用力,或舌体紧张、蜷曲、都会影响舌的气血运行而引起舌色改变或舌干湿度的改变。
望舌要有顺序望舌一般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同时看舌体(舌质)的色质和舌苔的厚薄、颜色等。
观察两个重点舌诊主要观察舌体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
舌体---呈什么颜色?形状是胖是瘦?质地是荣是枯?活动是否灵活自如?舌苔---苔质是厚是薄,是润是燥?苔色是白是黄还是棕褐?正常舌象特征正常舌象可概括为六个字:“淡红舌薄白苔”,具体地说,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
舌象变化规律一般来说舌苔由薄变厚为病进,由厚变薄为病退。
胃病患者的常见舌象为:薄白苔---病初起,病轻浅,胃气未伤;舌苔由薄变厚,颜色由白渐有点黄色,舌边舌尖由淡红变红,而且舌边有齿印---病情加重,提示消化不良、胃肠积滞有宿食等;舌苔由白变黄,舌边尖红---有热象;舌苔由黄变棕,或者由棕变黑,而且干燥少津,舌边尖变深红---热盛,多伴大便干结;舌苔白厚腻,舌表面有一层白黏液---痰湿;舌苔黄厚腻,舌边尖红---痰热;舌边尖红绛色,甚至变紫色---痰浊血淤;舌红无苔,舌面光滑如镜---胃阴虚;舌苔光剥,舌质淡---气阴两虚。
根据以上不同的舌象表现,再结合闻、问、切等其他诊断手法,中医就可做出综合分析,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
舌苔-调养舌象裂纹舌舌苔厚、有口气:一个人如果常年舌苔很厚,而且有口气,一般说明胃有点小问题。
如果目前没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可先从饮食起居调养入手。
保持生活规律,情志舒畅愉快,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腻、油炸食物,最好不喝酒、不吸烟。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异常舌苔和口气有望自愈。
舌苔发黑、黏腻:如果仅见这种异常舌苔而舌边尖呈正常的淡红色,且无其他明显不适,有时属于“染色”现象。
患者可能食用了某些着色食物,或服用了某些药物。
比如服“丽珠得乐”,即可出现黑苔,而且大便亦发黑;服用抗生素,有时亦可出现黑苔。
以上情况不属病态,不必紧张。
但平时胃病较重的患者观察到黑苔就要警惕,如果舌边尖呈深红色,甚至发青发紫,说明病情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舌苔花剥:有的人舌面上的舌苔出现不规则的一块块“地图样”改变,有的地方有薄苔,有的地方光滑无苔,这叫“地图舌”。
此类舌象者如无任何不适感觉,多属生理性改变,不需治疗。
如果长期有胃病或其他慢性病,以前从未见这样的舌象,出现“地图舌”则多属阴虚表现,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可喝西洋参茶(每天9克,沸水冲泡,频饮)促进自愈。
舌头有裂纹:还有的人舌面上出现许多“裂纹”,多数无舌苔,称“裂纹舌”,如无不适感,亦属生理性的,不需治疗,如在重病后出现裂纹舌,舌红无苔,且有不适感,亦属阴虚,需配合药物治疗。
舌边有齿印:有的人身躯肥大,舌体也胖大,舌边有齿印,舌苔薄白,如无明显不适,则属太胖的缘故。
中医理论认为“胖人多痰湿”,胖人的脾胃运化功能相对不足,食物的消化吸收易出现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