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微量白蛋白

合集下载

尿检微量白蛋白高是怎么回事呢-

尿检微量白蛋白高是怎么回事呢-

尿检微量白蛋白高是怎么回事呢?一般来说,当人体感觉到不适且去医院接受检查的时候,通常会对尿液进行检测,如果尿液中蛋白的含量比较高,就说明身体状况出现了问题,因为正常尿液中蛋白的含量很少,基本上没有,只有肾功能出现问题时,才会让蛋白有机会渗透到尿液中,那么尿检微量白蛋白高是怎么回事呢?微量白蛋白是指在人体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

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

微量白蛋白尿则反映人体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

一般情况下来说,人体代谢症状,尿中基本没有蛋白,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20mg/L),所以叫微量白蛋白。

如果在体检后发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

尿微量白蛋白高证明肾病患者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要及早进行规范治疗。

造成微量蛋白过量的原因可能是:1.体位性蛋白尿,2.组织性蛋白尿,3.肾小管性蛋白尿,4.肾小球性蛋白尿。

体位性蛋白尿可能是生理性的,当然要排除病理性,才能认为是生理性的。

组织性蛋白尿内见肾自身分泌蛋白。

肾小球能滤过蛋白,正常情况下只能滤过小分子蛋白,病理时通过的蛋白分子变大,量多。

肾小管能重吸收肾小球滤过蛋白,一般只能重吸收小分子蛋白。

你是微量蛋白过量,如果大分子蛋白不过量,那可以认为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而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出现问题。

建议:查肾脏B超,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常规,必要时肾穿刺。

当出现尿微量白蛋白偏高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确诊。

判断是微量白蛋白后,应抓紧时间治疗。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尿检微量白蛋白高是怎么回事也都很清楚了,其实在做尿检的时候还有很多的指标也是需要参考一下的,这样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对自身的病情和健康状况有更清楚深入的了解,也就可以放心防治了。

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尿蛋白定性与定量检测的比较尿微量白蛋白(UmALB)是早期肾脏功能受损诊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指标。

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尿液分析仪干化学分析法对尿蛋白进行定性及半定量检测,尿液分析仪干化学分析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内,但是该方法因灵敏性较差,干扰因素较多、其准确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二种方法是尿微量白蛋白的定量检测,有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放射免疫法等。

其中免疫比浊法因简便迅速,易操作而且重复性好,是目前临床实验室定量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测定结果较为准确的优点,在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中更具有临床价值。

本文通过对我院80份患者的尿液标本同时进行不同方法的检测,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对比来评价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90例临床诊断为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门诊和住院),其中男性38 例,女52 例,年龄19-78岁,平均1.2仪器和试剂尿蛋白定性检测用京都AM-4290尿液分析仪,配套arkray-10EA试纸条。

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检测用008AS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用重庆中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试剂,方法为免疫比浊法,5点定标,模拟曲线法。

1.3检测方法用一次性洁净塑料杯收集患者的新鲜晨尿标本,及时检测。

干化学检测方法:将arkray-10EA试纸条放在尿液中10S时取出,然后放在卫生纸上沥干多余尿液,,用京都AM-4290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

同时留一份标本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结果以尿微量白蛋白>30mg/L视为阳性,用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法检测的这些标本中,当尿中含有大量的白蛋白时(++-++++),与免疫比浊法测定的尿微量白蛋白结果相符而蛋白含量较少时则出现了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情况,蛋白阴性的份标本中,份标本检测微量白蛋白的值>30mg?L,也就是说用干化学定量检测存在%的假阴性。

尿液微量白蛋白

尿液微量白蛋白

概 述华通牌HT系列干化学尿液分析试纸条可以检测尿液中的维生素C(Vc)、白细胞(LEU)、潜血(BLD)、尿胆原(URO)、胆红素(BIL)、尿比重(SG)、酸碱度(PH)、蛋白质(PRO)、亚硝酸盐(NIT)、葡萄糖(GLU)、酮体(KET)、肌酐(CRE)、钙离子(Ca)、微量白蛋白(MCA)等十四个项目。

其中肌酐(CRE)、钙离子(Ca)、微量白蛋白(MCA)是全国首创,对干化学尿液分析临床检验有重大的突破,用户可以根据选购的仪器型号来检测相应的项目。

该试纸条可目测,属体外诊断试剂,仅限于专业人员使用。

本试纸的应用是建立在临床分析研究之上的,适用于半定量的仪器。

对临床尿样,试验敏感度取决于下面几个因素:对颜色接收的差异,尿样中有无干扰因素或抑制因素,尿比重、尿酸碱度和比色时的光强度等。

每一色标或仪器显示(或打印)的数值代表一个数值范围。

由于尿样和比色的差异,检测得到有关分析物的浓度,如果在两个设定值之间,检测结果由仪器认定的其中一个值是合理的。

1一、尿液微量白蛋白(一)微量白蛋白试纸条的临床意义尿中微量白蛋白测定应用,被称为80年代对糖尿病学的两大贡献之一,微量白蛋白的测定不仅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改善预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对于高血压肾病,子痫及各种毒性物质的肾损伤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因此,对MCA测定已成为早期肾脏损伤监测和追踪的重要生化指标.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是即刻检查尿液微量白蛋白的方法,因此这个比值的异常也就是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最早出现的生化指标。

糖尿病诱发微量白蛋白的原因有三:1. 是肾球损伤的结果,具体的说是肾小球滤膜上电荷的丢失,尤其是孔径大小选择功能的破坏。

2. 是血流功力学的改变,也就是说糖尿病人常伴有肾小球血管调节功能障碍。

而引起肾内高压。

3. 高浓度糖化血红蛋白及白清蛋白引起的基膜屏障功能的改变,但是蛋白穿透基膜,形成蛋白尿。

(二) 白的生化特性和影响因素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是一种带负电荷的大分子,分子量为69KD,平均44g/L,半径为3.6nm。

尿微量蛋白

尿微量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

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

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

英文缩写:mAlb 参考值:0.49~2.05mg/mmol·Cr或4.28—18.14mg/g·Cr中文:尿微量白蛋白英文:urinary microalbumin认识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对于疾病的专业名词,出现在生活中的情况很少见,也就造成大家都不认识的局面。

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的功能,这使得蛋白质渗漏到尿中。

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影响肾脏的早期征象,为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的早期肾脏受损的表征。

无论哪种疾病引起的尿微量白蛋白都是因起始原因不同造成的肾脏固有细胞的损伤,使肾脏固有细胞的结构发生改变,功能随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在尿液中的体现。

对于微量白蛋白尿的治疗,目前西医应用的很广泛是激素进行抗炎,减轻肾脏固有细胞的渐进性损伤。

激素治疗微量白蛋白尿,短时期内,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但是,由于已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没有修复。

所以,通常会在遇到感冒、感染的影响时,导致病情反复并进行性加重。

微量白蛋白尿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征象,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因为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

临床中,通常应用尿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

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

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

判断病情进入了纤维化那个阶段。

所以,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普通人应当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应每3个月测试一次。

这样,对于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的了积极作用。

尿微量白蛋白,是疾病的标志。

微量白蛋白正常范围

微量白蛋白正常范围

微量白蛋白正常范围
微量白蛋白的正常范围通常在 0-20mg/L 之间,但具体的正常范围可能因不同的实验室和检测方法而有所差异。

因此,建议参考你所就诊医院或实验室提供的参考范围。

微量白蛋白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由肾脏滤过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当肾脏功能正常时,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含量通常很低。

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常用于肾脏疾病的早期筛查和监测。

如果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水平升高,可能提示肾脏的滤过功能受损,常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早期肾脏损伤。

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

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

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

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

尿微量白蛋白的增高多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

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的参考值为0.49~2.05mg/mmol·Cr或4.28—18.14mg/g·Cr。

通常应用尿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

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

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 尿微量白蛋白是评估肾脏受损程度:当发现尿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尿常规尿蛋白的显示为阴性(-)或(+-),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这个时候说明肾脏已经损伤,如果患者能够经过规范的修复肾单位,逆转纤维化治疗,尚可彻底修复肾小球,消除蛋白尿。

而当尿中微量白蛋白超过200mg/L时,尿常规测试尿蛋白阳性(+)~(+++),就应该警惕了,此时证明机体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肾病发展离不可逆期只有一步之遥,如果不及时进行医治,就会进入尿毒症期。

微量白蛋白尿诊断判断依据:尿中蛋白排出增加是糖尿病肾病的特征之一,根据蛋白排出量,可将糖尿病肾病分为早期肾病期和临床肾病期。

微量白蛋白尿是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①正常尿中微量白蛋白小于20微克/分(即30毫克/24小时)。

②早期肾病期,也叫微量白蛋白尿期,即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在20~200微克/分。

③临床蛋白尿期,尿蛋白逐渐增多,尿白蛋白排泄率超过200微克/分,也就是超过300毫克/24小时,相当于尿蛋白总量超过0.5克/24小时。

注意事项:微量白蛋白尿用常规的方法基本不能查出,临床上多采用免疫化学技术测定,所以仅仅检查尿常规是不能发现尿中微量白蛋白的。

尿微量白蛋白胶体金法

尿微量白蛋白胶体金法

尿微量白蛋白胶体金法
尿微量白蛋白胶体金法是一种用于检测尿液中微量白蛋白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胶体金颗粒与特异性抗体的结合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后产生可见的颜色反应。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收集尿液样本,并离心使其产生沉淀。

2. 取出上清液,用胶体金试剂进行检测。

胶体金试剂是添加有与白蛋白抗体结合的胶体金颗粒的溶液。

3. 将胶体金试剂滴加到小测试区域或试管中,然后将尿液样本滴入。

4. 等待一定时间,观察是否出现颜色反应。

若尿液中存在微量白蛋白,则会产生紫红色或紫色的沉淀。

5. 根据出现的颜色反应的强度,可以估测尿液中微量白蛋白的含量。

尿微量白蛋白胶体金法是一种简单、快速且准确度较高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尿液中微量白蛋白的检测,用于早期筛查肾脏疾病、糖尿病及其他相关疾病。

尿微量白蛋白的正常值范围

尿微量白蛋白的正常值范围

尿微量白蛋白的正常值范围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尿微量白蛋白是指通过尿液检测人体内微量的白蛋白含量,它是一种重要的生化指标,常用于评估肾脏功能及诊断肾脏疾病。

正常的尿微量白蛋白值范围是多少呢?本文将详细介绍尿微量白蛋白的正常值范围,以及可能影响其值的因素。

尿微量白蛋白的正常值范围一般是指每24小时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单位通常是毫克/每24小时。

根据不同的研究和标准,成年人的尿微量白蛋白的正常值范围一般在5-20毫克/每24小时之间。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正常值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年龄和性别等因素来确定。

尿微量白蛋白的正常值范围可以反映肾脏健康情况。

当尿微量白蛋白的值超出正常范围时,说明肾脏可能存在问题,最常见的是肾脏滤过功能受损。

进一步检查和诊断可能需要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的检测,以确定具体的肾脏疾病类型和严重性。

有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尿微量白蛋白的值,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运动、饮食习惯等。

在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时,需要注意这些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并在分析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比较。

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方法也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目前常用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方法包括比色法、荧光法、放射免疫法等,每种方法的原理和敏感性都不同。

在临床应用中,建议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尿微量白蛋白是一个重要的生化指标,正常值范围是评估肾脏功能和诊断肾脏疾病的重要参考。

在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时,需要注意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并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如果发现尿微量白蛋白值超出正常范围,应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以寻找原因并进行有效治疗。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第二篇示例:尿微量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检测指标,可以反映肾功能的正常与否。

正常情况下,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超出这个范围可能代表肾脏出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微量白蛋白的正常值范围及其相关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 述华通牌HT系列干化学尿液分析试纸条可以检测尿液中的维生素C(Vc)、白细胞(LEU)、潜血(BLD)、尿胆原(URO)、胆红素(BIL)、尿比重(SG)、酸碱度(PH)、蛋白质(PRO)、亚硝酸盐(NIT)、葡萄糖(GLU)、酮体(KET)、肌酐(CRE)、钙离子(Ca)、微量白蛋白(MCA)等十四个项目。

其中肌酐(CRE)、钙离子(Ca)、微量白蛋白(MCA)是全国首创,对干化学尿液分析临床检验有重大的突破,用户可以根据选购的仪器型号来检测相应的项目。

该试纸条可目测,属体外诊断试剂,仅限于专业人员使用。

本试纸的应用是建立在临床分析研究之上的,适用于半定量的仪器。

对临床尿样,试验敏感度取决于下面几个因素:对颜色接收的差异,尿样中有无干扰因素或抑制因素,尿比重、尿酸碱度和比色时的光强度等。

每一色标或仪器显示(或打印)的数值代表一个数值范围。

由于尿样和比色的差异,检测得到有关分析物的浓度,如果在两个设定值之间,检测结果由仪器认定的其中一个值是合理的。

1一、尿液微量白蛋白(一)微量白蛋白试纸条的临床意义尿中微量白蛋白测定应用,被称为80年代对糖尿病学的两大贡献之一,微量白蛋白的测定不仅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改善预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对于高血压肾病,子痫及各种毒性物质的肾损伤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因此,对MCA测定已成为早期肾脏损伤监测和追踪的重要生化指标.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是即刻检查尿液微量白蛋白的方法,因此这个比值的异常也就是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最早出现的生化指标。

糖尿病诱发微量白蛋白的原因有三:1. 是肾球损伤的结果,具体的说是肾小球滤膜上电荷的丢失,尤其是孔径大小选择功能的破坏。

2. 是血流功力学的改变,也就是说糖尿病人常伴有肾小球血管调节功能障碍。

而引起肾内高压。

3. 高浓度糖化血红蛋白及白清蛋白引起的基膜屏障功能的改变,但是蛋白穿透基膜,形成蛋白尿。

(二) 白的生化特性和影响因素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是一种带负电荷的大分子,分子量为69KD,平均44g/L,半径为3.6nm。

而正常的肾小球基底膜平均孔径为5.5nm,表面也带有负电荷。

因此,正常情况下只有少量的白蛋白被滤过,滤过系数为0.0002,滤过的白蛋白有95%又在近曲小管被重新吸收,故尿中的MCA的含量是很低的,通常在几个mg/L以下;当大于15mg时,就被称为临床蛋白尿。

影响微量白蛋白浓度的因素有:1. 尿MCA排出量受人的体位,运动血压,蛋白质摄入人量的影响,发热,精神紧张也可以使尿中的MCA增加。

232. 心痛定,乙酰水杨酸,青霉素,去甲肾上腺素,等通过生物学的影响,可使尿液中的白蛋白增加。

3. 临床上,一旦出现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升高、肾小球基底膜滤过孔径增大、电荷屏障作用降低、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及血浆中、小分子量蛋白质增多等时,尿液中白蛋白排出量就会增多,出现微量或临床白蛋白尿。

4. 尿白蛋白浓度随肌体对尿液的浓缩与稀释作用变化而变化(即易受喝水量的影响),一次尿用mg/L 表示变异系数较大,如果取24小时或12小时的尿,由于留取困难,既不方便又不能保证准确,因此建议用白蛋白/肌酐的比值计算尿白蛋白的排出率效果较好,因为每天肌酐排出量相对恒定,可避免尿量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5. 建议测定MCA的尿液最好是新鲜尿,否则会影响结果(三)、微量白蛋白试纸条的测定原理、范围及解释 (a)、在HT仪器上的测示范围 (b )、微量白蛋白试纸条的测定原理显示结果 TEST 项目浓度单位国际单位 MCA ALB(MCA) 10mg/L 80 mg/L 30 mg/L 150 mg/L 10 mg/L 80 mg/L 30 mg/L 150 mg/LCRE CRE 10 mg/dl 200 mg/dl 50 mg/dl 300 mg/dl 100 mg/dl 0.9mmol 17.7 mmol4.4 mmol 26.5 mmol8.8 mmolMCA/ CRE A/C <30mg/g(阴性-) 30-300mg/g(异常±) >300mg/g(高度异常+)<3.4mg/mmol(阴性-)3.4-33.9mg/mmol(异常±)>33.9mg/mmol(高度异常+)4微量白蛋白反应块对白蛋白比对球蛋白、血红蛋白、Bence~Jones 氏蛋白和粘蛋白灵敏,所以检出一个“阴性”结果并不能说明没有这些蛋白。

微量白蛋白试纸能灵敏检测尿中的白蛋白,对其它蛋白的灵敏度要比白蛋白低几倍。

对于高度缓冲的碱性尿,有可能得到假阳性结果。

如果尿样被季铵盐类化合物及某些防腐剂或清洗剂污染也会导致假阳性,肉眼可见的血尿也可能影响蛋白的测试。

尿微量白蛋白的范围:尿白蛋白:正常人尿液中白蛋白的浓度是20mg/L 尿微量白蛋白:被定义为20mg~200mg/L蛋白尿:是指尿液中的白蛋白浓度大于200mg/L尿微量白蛋白的另外定义:微量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的渗出量在30~300 mg 临床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的渗出量在300 mg(c )、解释与评价注:1. 出现临床蛋白尿时,微量白蛋白实验无效。

因为临 定义即刻尿白蛋白/尿肌酐 (mg/mmol ) 意义阴性-<3.4 无任何临床症状微量白蛋白(异常±) 3.4-33.9 病理因素: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的早期肾脏损伤疾病。

生理因素:发热、精神紧张、运动也会使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增加。

临床白蛋白(高度异常+)>33.9 病理因素:严重肾损伤。

床蛋白尿期,已经出现大量蛋白尿浓度超过了300 mg/g (MCA/CRE),所以再讨论微量白在蛋白已毫无意义。

2. 在本实验方法中,肌酐是正常范围内,如果尿中的肌酐范围是异常时,实验无效。

3. 当尿液中蛋白质大于15 mg/dl时,肌酐异常时,本实验无效,单纯取比值的结果无意义。

(四)参考文献1、警惕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是21世纪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慢性重大疾病之一,全世界目前至少有1.5亿糖尿病患者 其中97%为2型糖尿病。

糖尿病在中国每年的发病率都在上升,1996年全国11个省市的调查显示3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达3.2%,而1998~2001年上海的调查显示患病率攀升到10%,目前我国每15个人中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

据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科陈家伦教授介绍,2型糖尿病近20年来发病率显著升高,且发病年龄提前,40岁以下患者超过30%。

大量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晚期肾病的致死危险因子,而3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如果不进行早期筛查和治疗,20%~40%的患者将在5~10年内发展成为严重的蛋5白尿,最终导致肾衰竭。

为此,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都要进行微量白蛋白尿检查。

临床上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

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在一般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会偶然出现一过性的极少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的持续出现是肾脏功能受到损害,并表现为异常渗漏蛋白质。

糖尿病患者常会因为糖尿病性高血压而导致肾脏血管发生病变,并最终使肾小球滤过性和通透性增加,血浆中的蛋白质,主要白蛋白就会渗漏到尿中,因此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累及肾脏的最早期的临床证据。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潘长玉教授曾对我国的2466名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进行了临床连续筛查研究,研究发现17%的人有蛋白尿,43%的人有微量白蛋白尿,认为微量白蛋白尿不仅反映了肾脏异常泄漏蛋白的状态,而且是糖尿病患者肾脏和血管结构发生改变的早期表现。

此外,微量白蛋白尿也它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早期、可靠的危险性标志物。

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蛋白尿,其肾脏功能的损害将是不可逆转的,最终只能依靠血液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

不仅如此,丹麦哥本哈根国立大学医院的一项研究显示,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糖尿病孕妇还容易发生早产,其早产的主要原因是先兆子痫。

由于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早期发现微量白蛋白尿患者显得尤为重要。

微量白蛋白尿筛查的重要性正在全球受6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国际肾脏病学会和法国赛诺菲圣德拉堡集团正在开展一项全球性的检测和教育运动,目的是使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同时伴有高血压的患者提高对微量白蛋白尿的警惕性。

这项名为“德安”的全球研究计划项目是一次大规模的针对2型糖尿病的筛查检测,目的是及时发现肾病的早期迹象,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预计全世界将共有25000名患者参加此次活动,其中中国有5000名患者,占总数的20%。

来自世界各国的研究数据将由国际知名医学专家组成的委员会汇总和分析,并定于今年11月14日的“世界糖尿病日”时公布研究结果。

尽管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并且不伴有任何可被患者早期察觉的症状,但检测方法并不复杂,费用也不高。

如美国为检测糖尿病人的微量白蛋白尿,专门设计发明了一种试纸,只要将这种试纸浸入被检测者的尿液样本中并取出,试纸上的条纹颜色就会显示出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

如果是阳性,其结果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定量检查。

由于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发展为严重肾脏并发症的高风险,一旦由微量白蛋白尿发展为蛋白尿,肾功能的进一步降低将是不可避免的,而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期望生存期大约也只有两年。

因此,美国糖尿病学会已经推荐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初诊及以后的每7年常规检查中筛查微量白蛋白尿,并对微量白蛋白尿或临床蛋白尿者推荐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来进行治疗。

2、尿微量白蛋白 (Microalbuminuria, MAU)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卫生部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齐若梅、陈仁涉)微量白蛋白尿( microalbunminuria, MAU )是指尿中白蛋白含量超出健康人参考范围,但不能用常规的方法检测出这种微量的变化。

为了使这一检测指标标准化,国际上采用白蛋白分泌率表示尿中白蛋白的排出量。

健康人 MAU 在< 20 mg-30 mg/24h (或< 20 m g-30 m g /min )的范围内; MAU 在20-300 mg /24h 时称为MAU ; MAU >300mg/24h 时称为大量白蛋白尿。

MAU 排出增加是疾病早期的改变,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临床意义。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 MAU 是预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血管损伤的敏感指标。

目前国际上十分重视 MAU 的测定,认为这项指标对早期治疗原发病、分析病程进展、评价相关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一)、MAU 的发生机理白蛋白( Albumin )占血浆总蛋白量的 60% ,分子量为 69kD, 是一种带有负电荷的大分子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