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doc

合集下载

谈儿科常见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

谈儿科常见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

谈儿科常见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儿科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儿科护理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儿童的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也相对较多。

本文将从儿科护理中常见的风险和防范措施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确保儿童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

一、常见的儿科护理风险1.感染风险儿科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更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例如儿科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医护人员和家长在护理过程中,往往容易在不经意间将病原体带入患儿周围环境,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2.跌倒风险由于儿童年龄小,活动能力强,往往在医院或家庭中容易出现跌倒伤害的情况。

特别是在接受治疗期间,因为一些不安全因素而导致患儿跌倒的风险更大。

3.药物安全风险儿科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性很强,有些药物对他们的身体会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

而医护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患儿的体重、年龄等因素进行计算,容易出现用药剂量错误的情况。

4.误吸风险由于儿童的吞咽和呼吸协调能力不够成熟,易出现误吸的情况。

特别是在口腔护理和喂养的过程中,如果医护人员不小心,就会增加患儿误吸食物或液体的风险。

5.伤害风险儿童因为好奇心强,往往容易发生一些不测的伤害情况。

在医院或家庭环境中,有些患儿会触碰到一些危险的物品,如插座、针头等,增加了意外伤害的风险。

1.感染控制医护人员在护理患儿时,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穿手套等,杜绝感染源的传播。

在医疗器械的处理中,应做到彻底清洁消毒,确保儿童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

2.跌倒预防医院和家庭中都应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防止患儿随意活动造成的意外伤害。

在接受治疗期间,患儿需要有专人陪护,保证其安全。

在床边和走廊中设置扶手等设施,降低患儿跌倒的风险。

3.药物安全管理医护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用药标准,确保用药剂量的准确。

在用药前要认真核对患儿的个人信息,避免用错药物或者用错剂量的情况。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摘要】儿科病房是孩子们治疗和康复的重要场所,然而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

本文通过分析儿科病房护理的安全隐患,包括护理操作中的安全隐患、病房环境的安全隐患以及护理质量的安全隐患。

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加强护士教育与培训、规范护理操作流程、优化病房环境设施等措施来预防安全风险的发生。

结合重视护士教育与培训、加强病房管理的重要性,可以有效提高儿科病房护理的安全水平,确保孩子们能够得到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更加重视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工作,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为儿童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护理操作、病房环境、护理质量、护士教育、培训、病房管理、儿童健康。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儿科病房是医院中专门为儿童提供治疗和护理的重要场所,但由于儿童身体柔嫩、生理特点复杂等原因,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较多,给患儿和家长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护理安全隐患可能来自护士的操作失误、病房环境不清洁、设备故障等,这些隐患一旦引发事故,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

针对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需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保障患儿和家长的安全。

对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研究和总结,可以有效提高儿科病房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患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部分是整篇文章的开端,旨在引导读者对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问题的关注,凸显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2 研究目的儿科病房作为儿童治疗和护理的重要场所,护理安全隐患的存在直接关系到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

本文旨在分析儿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探讨护理操作、病房环境和护理质量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提升儿科病房护理的安全水平和质量,保障患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通过深入研究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的来源和特点,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应对策略,从而减少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意外事件。

儿科护理中安全隐患及安全护理对策

儿科护理中安全隐患及安全护理对策

儿科护理中安全隐患及安全护理对策儿科护理中安全隐患及安全护理对策0引言儿科护理因面对的群体是少年儿童,他们生性活泼好动、自我保护意识差,因此较其他患者更容易发生危险。

儿科护理人员面对这些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应该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对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预防危险事件的发生,保障儿科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因此,应总结儿科护理的危险因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防范。

现将具体内容总结如下。

1危险因素1.1护士自身原因产生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首先要从护士自身方面寻找原因,以总结经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①许多年轻护士因缺乏临床经验、不能够熟练地进行护理操作,或是没有认真的工作态度,无视规章制度,容易出现输错药、药物与患者不对应的事故。

②护士技术水平低:为患儿进行穿刺时多次出现穿刺失败等现象,患儿因为疼痛而哭闹不止,使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下降[1]。

③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一些护士在工作中只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却忽视了与患儿家长的有效沟通,这造成家长不理解、不信任护理人员,因而护理工作很难开展,甚至可能引发护患矛盾。

④护理记录缺乏规范性:在记录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入过多的主观成分,病情观察不细致,对数据没能够准确记录,或延误了记录,导致护理记录不完善,一旦发生护患纠纷,医院及医护人员易在其中处于不利地位。

⑤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在护理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医源性感染,然而因护士无菌操作观念淡薄,不注意手卫生,便可能引起患儿感染,造成不良后果[2]。

1.2患儿及社会因素每个孩子都是家庭中的掌上明珠,备受家长的宠爱,当患儿出现疾病需要就诊时,家长更是焦急万分,对护理工作有极高的要求,一旦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失误,便可能与其发生冲突。

尤其是在护士进行动静脉穿刺时,由于患儿血管细小,并且很难配合护理人员的操作,容易出现穿刺失败的现象,会使家长的满意度下降。

由于社会问题的存在以及社会舆论的导向,很多人认为患儿一旦出现问题,所有责任均应由医院承担,而不能够对医护人员辛勤的劳动表示理解,使得医院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

儿科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儿科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儿科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在医疗领域中,儿科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科室。

由于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在生理、心理和认知方面的特点,儿科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儿童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这些隐患,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一、儿科常见的安全隐患1、医疗护理操作不当在儿科,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经验至关重要。

例如,静脉穿刺不成功可能导致药液渗漏,引起局部组织损伤;不正确的给药剂量或方式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对患儿造成伤害。

此外,护理操作中的感染控制不当,如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容易引发交叉感染。

2、医疗设备和设施问题儿科使用的医疗设备可能存在故障或维护不当的情况。

比如,婴儿暖箱温度调节不准确,可能导致患儿体温过高或过低;监护设备的警报系统失灵,可能延误对患儿病情变化的及时发现。

同时,病房的设施设计不合理,如地面湿滑、家具边角锐利,容易造成患儿摔倒或撞伤。

3、患儿及家属的因素患儿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差,容易发生意外。

例如,好动的患儿可能从床上跌落,年幼的患儿可能误食药物或异物。

家属对医疗知识的缺乏,可能导致对患儿病情的观察不准确,或者不遵守医嘱,影响治疗效果。

4、用药安全问题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不同。

药物剂量计算错误、药物过敏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都可能给患儿带来危险。

此外,一些家长可能自行给患儿用药,或者不按照医嘱按时按量给药,也增加了用药风险。

5、医院管理和流程问题医院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流程不顺畅,可能导致医疗服务延误。

例如,急诊患儿的分诊不准确,可能使病情危急的患儿得不到及时救治;住院患儿的病历管理不善,可能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准确判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二、儿科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1、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

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分享经验和案例,让医护人员熟悉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和护理要点。

同时,鼓励医护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了解最新的医疗技术和理念。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摘要】儿科病房是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

常见的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包括交叉感染、误用药物、身体安全等问题。

感染控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医护人员在护理儿童时必须严格遵守消毒和洗手等操作规程。

儿童用药时应特别注意用药剂量和频率,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过敏。

在保障儿童身体安全的也要注意避免误用仪器设备带来的风险。

为了提高儿科病房护理安全水平,建议加强医护人员的安全培训,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营造安全的医疗环境,为儿童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感染控制、儿童用药、身体安全、仪器设备、培训、安全管理制度、医疗环境。

1. 引言1.1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是儿科医护工作中需要高度重视和处理的重要问题。

在儿科病房的工作过程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如医疗器械的不当使用、药物的误用、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风险等。

这些安全隐患可能会导致儿童的健康受到威胁,甚至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为了有效预防和避免这些安全隐患的发生,儿科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常见安全隐患的认识,提高安全意识,提升护理水平和技能,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规范化用药操作,确保儿童的身体安全和健康。

加强儿科病房护理安全培训,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营造安全的医疗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只有通过全面加强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儿科病房护理工作才能更加安全可靠,为儿童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2. 正文2.1 常见的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是指可能对儿童健康造成危害的各种潜在风险和问题。

常见的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包括:1. 感染传播:儿科病房是感染传播的高发区,儿童的免疫系统较差,容易受到感染的侵害。

医务人员和家长在接触病童时需要注意洗手、佩戴口罩等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2. 药物误用:儿科病房使用药物较多,易发生药物误用或药物过敏的情况。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儿科护理是医疗机构中重要的一项工作,但由于儿科患者年龄小、生理机能不完善、免疫系统不健全等特点,儿科护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从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两个方面,对儿科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探讨。

一、相关因素分析1. 儿童的身体发育和抵抗力不完善。

儿童的器官和组织发育尚不成熟,免疫系统也较成人脆弱,因此相比成人,儿童更容易感染并发生并发症。

2. 护理操作不规范或不熟练。

儿童的生理特点需要专业的护理操作,例如静脉穿刺、尿管插管等,如果操作不规范或不熟练,容易引起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3. 医护人员的经验和知识水平不足。

儿科护理需要具备一定的儿科护理知识和经验,但是由于专科护士不足、医护人员对儿科护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导致儿科护理的质量和安全隐患增加。

4. 护理环境不安全。

儿科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留院治疗,医疗机构的护理环境如病房、洗手间、护理废物处理等方面如果不达标,容易引起交叉感染或其他安全隐患。

二、对策1. 增加儿科护理专业人员。

医疗机构应增加儿科护理专业人员,并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确保儿科护理操作规范。

2. 建立健全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器械消毒等方面,加强对儿科护理安全的监测和管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 积极开展儿科护理技术培训。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儿科护理技术的培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技术操作的模拟演练,提高护理人员的熟练度,减少因操作不规范而引发的安全隐患。

4. 安全文化建设。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儿科护理的安全文化建设,注重从医护人员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入手,提高他们对儿科护理的重视和安全意识。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与儿童的身体特点、护理操作的规范与熟练度、医护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护理环境等相关因素密切相关。

医疗机构应加强儿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完善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加强护理环境的管理,提高儿科护理的安全性和质量。

儿科门诊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

儿科门诊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

儿科门诊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标签:儿科;门诊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儿科护理对象为心理、语言、行为发育不够成熟的小儿,因患儿年龄小,病情发展变化快,症状不典型,意外事件多,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大,护理工作量大,使其成为护理安全隐患高风险的科室。

因此识别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对策,成为护理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1护理安全隐患1.1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业务培训不到位,质量监控不力,对护士缺乏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对患者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以及护士配备不足,医护比例失调等都会引起差错事故的发生。

1.2给药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1.2.1医嘱方面的错误,医生开立医嘱错误和护士执行转抄过程中发生错误,由于儿科用药按体重计算,早产儿、新生儿只有成人剂量的几十分之一,低年资护士药物知识缺乏,对本科常用药物剂量不熟悉不了解,医嘱开立时出现错误和转抄时出现。

1.2.2药物配制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儿科药物配制过程是一个非常准确、精细的操作,如儿科常用药物氨茶碱,新生儿一般输入6~8 mg,而氨茶碱规格为每支250 mg/2 ml,输入剂量只有一支中的1/40~1/25,在配液的过程中要经过反复几次稀释后才能加入,如护士在配液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或粗心大意就可能出现差错。

错误没有及时发现。

1.3护理人员因素低年资护士增多、经验不足、护理任务重、工作量大、身心疲惫、情绪容易急躁、“慎独”意识不强、工作责任心不够,专业技术欠熟练,心理素质不够成熟,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淡薄等因素均可造成护理行为不当或过失,甚至出现差错,给患儿及家属带来不安全感或造成不良后果。

1.4护患沟通欠缺,护患关系复杂儿科环境嘈杂,护理工作繁琐,耗时、耗力、耗材,护理成本几乎是成人的2~3倍。

患儿年龄小,合作程度及顺应性差,给护士的见面礼就是哭与闹、屎与尿。

儿科的护患关系不是简单的医护与患儿的直接关系,而是与父母、患儿的三角关系。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儿科护理是对儿童进行综合性护理的工作,是医疗卫生服务中的重要环节。

由于儿科患儿的生理特点以及医疗设备和护理手段的不完善,儿科护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从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方面分析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人员因素1.医护人员技术不熟练。

由于儿科患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较为复杂,需要具备丰富的儿科护理知识和经验。

一些医护人员由于经验不足,无法准确判断儿童的病情和病因,容易造成医疗事故的发生。

对策:医院应加强对儿科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建立儿科护理技能培训班,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

通过知识分享、病例讨论等方式,加强医护人员的交流和学习。

2.医护人员心理负担重。

儿科患儿通常需要长时间的护理,而且病情较为复杂,容易造成医护人员心理疲劳和焦虑,进而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

对策:医院应关注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辅导和疏导工作。

建立健康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医护人员的心理问题。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二、设备因素1.儿科护理设备不完善。

儿科患儿的生理特点较为特殊,需要特殊的护理设备。

目前市场上儿科护理设备的种类和规格较少,无法满足不同患儿的需求。

对策:医院应加强儿科护理设备的研发和采购,提供全面、完善的儿科护理设备。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2.缺乏相关设备操作培训。

儿科护理设备一般较为复杂,需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

现实中许多医护人员缺乏相关设备的操作培训,无法熟练操作儿科护理设备,容易出现操作不当造成患儿伤害的情况。

对策:医院应建立设备操作培训制度,对使用儿科护理设备的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开展设备操作技能竞赛、技能分享会等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能力。

三、环境因素1.环境卫生问题。

儿科患儿体质较弱,对环境卫生要求较高。

现实中存在一些儿科病房卫生不达标的情况,容易导致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1]儿科病房由于患儿年龄、疾病特点和特殊的工作性质使其成为一个高风险科室。

小儿病情变化快且病情危重,稍有不慎就可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安全而导致法律纠纷。

因此,护士必须加强法律、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改善服务态度,搞好护患关系,以减少和避免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现报告如下。

1 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1.1 护理质量管理因素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对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培训不到位,质量监控不严,对护士缺乏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对患者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护理记录书写缺乏规范性,护士长排班不合理,护士人员配备不足,护士、床位比例失调等因素均会引起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及查对制度或不仔细观察病情变化,易发生差错事故。

[2]1.2 护理人员因素低年资护士增多,现在我科大部分都是工作几年的年轻护士,她们工作经验不足,心理素质不够成熟,处理能力差,法律意识淡薄,专科护理技术欠熟练,特别是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和动静脉采血,危重患儿急救技术和观察病情等方面不够成熟。

护理人员少,护理任务重,工作量大,使护士身心疲惫,情绪容易急躁,护士心理压力过大,“慎独”意识不强,工作责任心不够,巡视不到位等因素均可造成护理行为不当或过失,甚至出现差错事故。

如由于巡视不周到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药物时致药液渗漏引起皮肤坏死,危重患儿翻身时皮肤观察不到位引起压疮等,给患儿及家属带来不安全感或造成不良后果。

1.3 护士及家长交流沟通欠缺护理人员所面对的对象是不能表达或不能完全表达痛苦不适的婴幼儿,其家长对患儿过分担心,焦虑,经常来询问患儿的各种问题;由于护士人员少,儿科工作琐碎繁忙,护士急于完成各种治疗护理工作,导致没有时间及精力倾听家长的说话,做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前解释不够耐心详细,缺乏沟通技巧。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医疗设备因素
设备老旧:设备使用年限过长,容易出现故障 设备维护不当:维修不及时,导致设备性能下降 设备操作不当: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医疗事故 设备消毒不彻底:设备消毒不到位,可能导致感染
03
防范措施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护理 技能、安全意识、应
急处理等
考核机制:设立考核 标准,定期对护理人
鼓励患儿及家属参与健 康教育活动
THANK YOU
汇报人: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 患及防范措施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Part One此处添Fra bibliotek标题Part Two
此处添加标题
Part Three
此处添加标题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
患儿自身因素
患儿年龄小, 抵抗力弱,容 易感染疾病
患儿自我防护 意识差,容易 发生意外伤害
提高医疗设备安全性
对医疗设备进行安全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
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设备, 确保其正常运行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确 保医护人员按照规范操作
加强医疗设备的安全管理, 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加强患儿及家属健康教育
提高患儿及家属的健康 意识
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和宣 传册
定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 和培训
患儿情绪不稳 定,容易产生 恐惧、焦虑等 负面情绪
患儿对药物反 应敏感,容易 发生过敏反应
0
0
0
0
1
2
3
4
护理人员因素
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 工作压力大,容易疲劳 沟通不畅,导致误解和冲突 个人卫生习惯不佳,影响患者健康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儿科护理安全是指在儿科护理过程中,为了保障儿童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健康,预防和减少儿童因为意外事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伤害或病痛。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在儿科护理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首先,儿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是交叉感染。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在儿科医院和儿科病房中,病童众多,病原体传播速度快,交叉感染的风险较高。

为了防范交叉感染,儿科护士需要严格遵守洗手、消毒等操作规范,加强儿童个人卫生教育,提高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其次,儿童饮食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儿科患者可能存在食欲不振、食管功能不全、吞咽障碍等问题,容易引发误吸、呕吐等情况。

儿科护士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病情和口服能力,选择适合的饮食方式和食物,保证其安全饮食。

同时,还要加强儿童饮食管理,确保食物的卫生安全,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此外,药物给药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低,药物的剂量和浓度需要根据儿童的体重、年龄和肝肾功能调整,否则容易造成药物过量或药物中毒。

儿科护士在给药过程中要仔细核对药品、剂量和注射部位,确保药物的正确给予。

对于需要静脉给药的儿童,还需要特别注意静脉穿刺和留置导管的操作,避免损伤血管和造成感染。

另外,儿童的活动空间较小,行动能力较差,容易发生跌倒、翻滚等意外事故。

儿科病房内的家具、设备布局要合理,尤其是床铺、护栏、桌椅等要牢固稳定,防止儿童因为撞击或翻滚而受伤。

同时,儿科护士还要密切监护儿童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并避免可能的危险行为。

最后,儿科护士在儿科护理中要与家属积极沟通,了解儿童的个人情况、疾病特点和治疗需求,提供儿童和家属所需的信息和支持。

同时,要加强儿童的教育,让他们了解应对危险和保护自己的方法,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主要集中在交叉感染、饮食、药物给药、意外事故和家属沟通等方面。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儿科病房是专门为儿童提供医疗护理的场所,儿科病房护理的安全隐患较多,需要我们护士在工作中更加关注并采取一些防范措施。

首先,儿童是特殊的患者群体,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水平与成人存在差异。

因此,儿科病房护理需要更加细致入微。

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体位异常、护理用具选择不当、传染病交叉感染等问题。

首先,体位异常是儿科病房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由于儿童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和肌肉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导致体位异常。

需要护士及时发现并进行正确的矫正,避免发展成畸形。

护士在患儿翻身时要注意力的分配、技巧的使用,以确保操作安全。

其次,护理用具选择不当也会存在安全隐患。

儿童的皮肤和黏膜较为脆弱,需要使用柔软、适合的护理用具。

例如,在给婴儿更换尿布时,应选择柔软吸水性好的纸尿布,避免对婴儿皮肤造成摩擦和刺激。

另外,儿童口腔卫生也需要特别关注,选择软毛刷和适合儿童的牙膏,避免对牙齿和口腔黏膜造成损害。

另外,传染病交叉感染是儿科病房护理中十分重要的安全隐患。

儿童的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传染病。

护士在病人与病人之间的护理时,需要注意消毒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例如,在给儿童打针、输液、更换生理盐水等操作时,护士要注意正确的消毒方法,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卫生。

另外,儿童病床、玩具等物品也需要定期清洁和消毒。

为了避免以上安全隐患,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首先,护士要加强对儿科病房护理技能的培训,提高护理水平。

发现异常体位时能够及时进行矫正,选择合适的护理用具,正确操作。

其次,护士要加强自身的防护意识,遵守护士操作规程,使用防护用品,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定期对病房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此外,加强家长教育,帮助他们了解儿童的特殊需求,提高家庭护理水平,避免在家护理中产生安全隐患。

总之,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很多,包括体位异常、护理用具选择不当、传染病交叉感染等问题。

通过加强护士的培训和防护意识,定期清洁和消毒病房物品,加强家长教育等措施可以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保证儿童在病房中得到安全、优质的护理。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儿科护理安全是指在儿童接受护理过程中,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可能对儿童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的因素。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包括医院环境、医疗设备、人员操作和儿童自身情况等方面。

医院环境是儿科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医院可能存在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例如儿童病房的清洁程度不够,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的传播。

儿童病房内的空气质量、噪音、温度等也会对儿童的安全和健康产生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加强医院环境管理,定期检查和清洁儿童病房,确保良好的环境质量。

医疗设备也是儿科护理安全的重要方面。

一些儿科设备的设计和使用存在隐患,例如儿童呼吸机的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气道阻塞等。

儿科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也需要重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制度,对儿科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保养和更新,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人员操作是儿科护理安全的关键环节。

医护人员的技术和操作水平直接影响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一些护理人员可能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疏忽、错误和不规范的问题,例如婴儿喂养时给予错误的药物或剂量,不正确的插管操作等。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流程,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儿科护理的专业水平和操作安全性。

儿童的自身情况也是儿科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

儿童的年龄、发育程度、疾病状态等都会影响护理的安全性和效果。

新生儿对刺激的敏感性较高,需要特别注意护理的细节;患有某种疾病的儿童可能对某些治疗手段存在不良反应等。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儿童的个体差异,根据儿童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护理,保证护理的安全和有效性。

对于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护士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确保儿科护理的安全和质量。

2. 完善医院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护理流程和操作规范,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和操作,提高护理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3. 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提升儿科护理的技术水平和便利性,减少因设备隐患导致的安全问题。

儿科护理的隐患因素及防范措施

儿科护理的隐患因素及防范措施

儿科护理的隐患因素及防范措施儿科护理是医护人员对儿童进行照护的重要工作。

由于儿童的身体特点及认知能力尚未完全发展,儿科护理存在一定的隐患因素。

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确保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隐患因素1. 心理因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其心理极为敏感,容易因忧虑、害怕、孤独等不良心理而影响到身体健康。

而儿科护理人员应该掌握相应的知识,采取安抚心理,让儿童感到温暖和安全。

2. 误区因素部分无责任心、缺乏经验和知识的人员或家长,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区,如不注意环境卫生,不能合理地进行抚触等。

这些误区不仅会影响到儿童的健康,还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后果。

3. 技术因素儿科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往往需要掌握相应的技术,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如注射、静脉采血及其他操作等,需要护士掌握相关的技术知识。

预防措施1. 建立尊重儿童的文化对于儿童,我们应该尽情展现出我们作为成年人的责任与尊重,采取亲切的话语来安抚他们的不安。

同时,病友、家长之间的相互关心和支持,也是建立良好护理体系的关键。

2. 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对于儿童来说,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儿童的不同生理及心理需求,需要病友、家长和医护人员共同合作,采取科学健康的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开展娱乐活动等。

3. 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对于儿科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我素质,熟悉相关操作和技术知识,有效降低操作风险,并能够快速的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结论儿科护理必须随时保持警惕,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和隐患。

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护理素质,加强儿童心理安抚和身体保健工作,能够有效地预防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更好地保障儿童的医护安全。

谈儿科常见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

谈儿科常见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

谈儿科常见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儿科常见护理风险包括:感染、跌倒、误吸、药物剂量错误等等。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认真观察孩子的身体变化,及时防范这些风险,保障孩子的身体健康。

1. 感染风险感染是最常见的儿科护理风险之一。

特别是在新生儿或免疫力较差的孩子中更为常见。

护士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预防感染:(1)洗手:护士每次接触孩子之前,一定要先进行彻底的手部卫生。

(2)熟悉感染措施:熟悉清洁、消毒和隔离等重要措施,保证环境和工作场所干净。

(3)监测孩子的体温:及时发现孩子体温升高等情况,及时采取帮助孩子清除体内病菌的抗生素治疗。

2. 跌倒风险孩子的活动范围广泛,很容易跌倒引发身体损伤。

护士可以通过以下防范措施减少跌倒风险:(1)增加观察次数:护士要结合孩子的生理特点,增加对孩子的观察次数。

(2)提供保护措施: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为其提供保护措施,如添加导轨、护栏等。

(3)给予安全教育: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要给予安全教育,教育孩子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3. 误吸风险孩子的呼吸道较为狭窄,不注意会很容易误吸异物。

这就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护士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保持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环境干净卫生,确保空气中没有重金属、有毒有害气体等异物。

(2)饮食控制:饮食也是孩子误吸的重要原因之一。

护士应注意对孩子的食物质量和营养平衡。

(3)常备急救药物及设备:为避免突发情况,护士需要常备急救药物及设备,及时救助孩子。

4. 药物剂量错误风险孩子体内器官还未发育完善,药物的代谢也会受到影响。

如果药物剂量不合适或使用错误,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身体健康。

为了避免药物剂量错误,护士应采取以下措施:(1)应遵照医嘱,确定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时间等。

(2)对于婴幼儿,可以通过计算孩子体重来确定药物剂量。

(3)对于孩子用药前要仔细查看药物说明书,判定适用人群、服用方法以及常见的不良反应等信息。

总的来说,孩子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其身体比较脆弱,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保障孩子的身体健康。

新生儿科安全隐患排查(3篇)

新生儿科安全隐患排查(3篇)

第1篇一、引言新生儿科是医院中一个特殊的科室,负责接收和护理刚出生的婴儿,尤其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由于新生儿生理功能不完善,抵抗力弱,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安全,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将对新生儿科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新生儿科安全隐患排查1. 人员因素(1)医护人员素质不高:部分医护人员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不足,操作不规范,容易导致新生儿受到伤害。

(2)医护人员疲劳: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大,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容易导致疲劳,影响护理质量。

(3)人员流动大:新生儿科医护人员流动性较大,新入职的医护人员对科室环境、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不熟悉,容易引发安全隐患。

2. 环境因素(1)病房环境:新生儿病房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不符合标准,容易导致新生儿感染。

(2)设备设施:新生儿科设备设施陈旧,维修不及时,存在安全隐患。

(3)医疗器械:新生儿科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不彻底,容易引发交叉感染。

3. 护理操作因素(1)无菌操作不规范:新生儿抵抗力弱,无菌操作不规范容易导致新生儿感染。

(2)护理操作不规范:部分医护人员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容易导致新生儿受伤。

(3)药物使用不当:新生儿用药需谨慎,部分医护人员对药物知识掌握不足,容易导致新生儿药物不良反应。

4. 家属因素(1)家属护理知识不足:部分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了解不足,容易对新生儿造成不当的护理。

(2)家属情绪波动:新生儿科家属面对新生儿的病情,容易产生焦虑、恐慌等情绪,影响护理配合。

三、新生儿科安全隐患改进措施1. 加强人员培训(1)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新生儿护理知识培训,提高护理技能。

(2)关注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关注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减轻工作压力。

(3)优化人员配置:合理调配医护人员,确保新生儿科工作正常运转。

2. 优化病房环境(1)改善病房条件:确保病房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符合标准。

儿科安全隐患排查(3篇)

儿科安全隐患排查(3篇)

第1篇一、引言儿科作为医疗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广大儿童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重任。

然而,由于儿童的特殊生理和心理特点,儿科在诊疗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本报告对儿科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儿科安全隐患排查范围1. 诊疗环节安全隐患(1)医疗设备安全隐患(2)药物使用安全隐患(3)医疗操作安全隐患2. 环境安全隐患(1)环境卫生安全隐患(2)设施设备安全隐患3. 人员安全隐患(1)医护人员安全隐患(2)患者家属安全隐患三、儿科安全隐患排查结果1. 诊疗环节安全隐患(1)医疗设备安全隐患经排查,发现部分儿科医疗设备存在以下问题:1)设备老化,部分设备已达到报废年限;2)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3)设备操作不规范,存在误操作风险。

(2)药物使用安全隐患1)部分药物说明书不规范,缺乏儿童用药信息;2)药物储存条件不达标,存在过期、变质现象;3)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

(3)医疗操作安全隐患1)部分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存在误诊、漏诊风险;2)儿童诊疗过程中,存在暴力、冷漠等不良医德现象;3)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存在操作不当、忽视新生儿保暖等问题。

2. 环境安全隐患(1)环境卫生安全隐患1)儿科病房环境不达标,存在异味、潮湿等现象;2)医疗废物处理不规范,存在污染风险。

(2)设施设备安全隐患1)部分设施设备陈旧,存在安全隐患;2)儿科病房内部设施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

3. 人员安全隐患(1)医护人员安全隐患1)部分医护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存在误诊、漏诊风险;2)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存在玩忽职守现象。

(2)患者家属安全隐患1)部分患者家属存在暴力倾向,对医护人员进行言语攻击;2)患者家属对儿童病情关注度不足,存在忽视儿童身心健康现象。

四、整改措施1. 诊疗环节安全隐患整改措施(1)加强医疗设备管理,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2)规范药物使用,加强儿童用药管理,确保用药安全;(3)加强医疗操作规范培训,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降低误诊、漏诊风险。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策略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策略

儿科护理平安隐患策略一、儿科常见的平安隐患1、医院因素:医院普遍存在医院制度不健全、执行力不高、管理不到位现象。

对护士继续教育培训不够重视,护理人员不能迅速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加之年轻护士自身的一些特点。

医疗环境、病房设施陈旧等,如地面过滑易致摔倒,病床无护栏造成坠床,春冬季节患儿多,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患儿同住一室极易感染。

容易引起患儿家长不满情绪。

医疗仪器陈旧、修护不当,特别是对平时闲置的抢救器械疏于维护,在抢救患儿时极有可能出现故障,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患者因素:本院儿科住院患者大多来自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低,对疾病认知不够,对护理宣教承受能力不高,如随意调节输液速度、对检查收费不理解等而引发医疗纠纷。

擅自离院外出或不按时回院,如果发生意外,一定引发医疗纠纷;家长宠爱患儿对护理人员注射要求一针见血,如事与愿违,极易发生纠纷;患儿好动易使针头滑脱就要反复穿刺,引起家长不满。

2、社会不良因素:护理工作的完成需要护患双方共同参与密切配合,传播媒体对医院的片面报道,加之社会对医院的关注度及要求越来越高,造成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质疑不信任,极易引发医疗纠纷。

患者对医院医疗的期望值过高,患儿病情稍有变化或恶化,家长将责任加之于医护人员,"大闹大赔,小闹小赔"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患者的纠纷意识。

二、对策1、全面提高护士业务素质:①提高业务能力,加强护士职业素养:为护士提供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获得护理领域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

新老护理人员合理搭配,取长补短;年轻护士轮转科室,护理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短期培训学习,不断提高科室护士整体素质。

鼓励护理人员学习心理、人文等知识全面提高自身修养,提高与患儿家长的沟通能力,解答患儿家长疑问的能力。

②新护士要进展儿科平安教育:儿科护理工作不同于其他科室,安排高年资护理人员一对一帮带,加强操作、考核,快速成长迅速掌握儿科的护理业务,如体温测量、留置针的封管、药物剂量换算等独具儿科特点的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
摘要:医疗安全、护理安全是医疗护理质量的生命线,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笔者统计本院2008年至2009年两年中发生的医疗护理纠纷和投诉20例,其中儿科8例,占全院纠纷、投诉的4JD% ,在这8例纠纷投诉中,每一例都和护理工作中不足有直接和间接关系,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普及,儿科住院病人逐年增加,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加之儿科病人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对病情无法诉说,不配合等特点,使儿科护理工作繁杂、锁碎、工作量大,成为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高危科室。

笔者担任儿科护士长近十年,对本科发生的纠纷和投诉的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提高本科护士对纠纷和投诉及其相关原因的正确认识,查找原因,寻求应对措施以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护患关系。

现将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归纳总结如下:
1、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1.1 给药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1.1.1 医嘱方面的错误,医生开立医嘱错误和护士执行转抄过程中发生错误,由于儿科用药按体重计算,早产儿、新生儿只
有成人剂量的几十分之一,低年资护士药物知识缺乏,对本科常用药物剂量不熟悉不了解,医嘱开立时出现错误和转抄时出现错误没有及时发现,如一新生儿医嘱静脉滴注甲硝8ml,护士转抄成80ml,并加入,被及时发现未对患儿造成危害。

1.1.2 药物配制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儿科药物配制过程是一个非常准确、精细的操作,如儿科常用药物氨茶碱,新生儿一般输入6 8mg,而氨茶碱规格为每支250mg/2ml,输入剂量只有一支中的1/40 1/25,在配液的过程中要经过反复几次稀释后才能加入,如护士在配液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或粗心大意就可能出现差错。

1.1.3 其它如给药浓度、给药时间、错给、漏给因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而出现错误。

1.2 医疗护理器械使用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我科自2005年以来购置了心电监护仪、智能输液泵、微量输液泵、婴儿暖箱、电动吸痰器等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2.1 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新生儿使用心电监护仪时由于皮肤上胎脂过多,电极片和皮肤贴合不紧密而导致
参数显示不正常,有时参数消失,心电图、呼吸波型呈一条直线,致使医生、护士、患儿家属以为患儿呼吸、心跳停止,而用听诊器听时,呼吸心跳正常,给患儿家属带来恐慌和不满。

1.2.2 智能输液泵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智能输液泵是儿科输液过程中控制输液滴速常用的器械,在输液过程中曾出现过以下问题,冬天天气较寒冷时一次性输液器管道较硬输液泵卡不紧而导致显示滴速和输如液量不吻合。

1.2.3 其它如婴儿暖箱在使用过程中超过设置温度不报警,电动吸痰器负压过大导致患儿口腔、咽部粘膜出血等。

1.3 低年资护士护理理论技术水平及工作经验不足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由于儿科住院患儿不能诉说病情和不适,不配合治疗,独生子女多等特点,在静脉穿刺过程中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技术不成熟,不能做到一针见血而导致患儿家长的不满,低年资护士在病情观察中由于经验积累不够,尤其对患儿病情变化初期不能及时判断,如早产儿、严重营养不良的患儿病情严重时往往表现为不吃不动,反应低下,而没有临床经验护士则认为是睡眠好的表现。

1.4 沟通技巧缺陷和服务意识淡薄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我科工作1~3年的护士占全科护士的70% ,年青护士工作积极性高,但思考问题及工作方式简单,认为该做的做了就是工作好,儿科病人输液人次多,每组液体量少,换液频繁,家长期望护士在接到呼叫后立即赶到床前,护士稍有迟疑,家长就会表现不满。

针对家长的不满情绪和提出的疑问,有的护士没有进行有效控制,只顾眼前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服务态度欠佳。

说话语气生硬或冷淡,不耐烦,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忽视病人的权力,则会对患儿家属造成伤害,加重不满情绪,引发投诉和纠纷。

1.5 护士的缺编,护理人员短缺因素引起的安全隐患,我科实有床位数6O张,在岗护士18人,年收治病人数达6000人次,病房加床常年存在,使原本已经不足的护理人力雪上加霜,儿科是一个收治病人多,治疗量大的科室,高峰期住院人数每天达一百二十人次以上,由于护理人员长期缺编,导致护理人员工作负担过重长期疲于应付大量的日常工作,无暇顾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有时为了完成本班工作而简化查对程序,加快工作节奏,甚至让病人家属代做护理操作,如物理降温,加之科室以聘用制、年青护士为主,每年都有1 2人请婚假、产假,聘用制护士每年都要参加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使得人员流动性、不稳定性增加,同时已增加了护理工作的不安全系数,增加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

1.6 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缺陷存在的安全隐患,护理文书是
护士对病人病情、各项护理治疗活动内容、护理效果的真实客观记录,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是举证的客观资料。

易引起法律纠纷的护理文书缺陷有,医生护士记录不一致,医嘱执行后未签名,护理记录单不签名、书写不规范、不真实、不准确、不及时、不完整。

一但有纠纷发生就为举证埋下安全隐患。

2、防范措施
对于科室存在的安全隐患,查找原因,积极应对,警钟常呜。

对全科护士进行法律法规、核心制度、操作常规、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沟通技巧的培训,强化护士风险意识,防止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2.1 针对药安全隐患采取的防范措施,通过加强细节管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2.1.1 加强药品知识培训,要求护士人人掌握本科常用药物剂量、规格、用法、剂型、不良反应,在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现医嘱在执行过程的错误。

2.1.2 为防止药物配制过程出现错误,配制药物安排责任心
较强、熟悉本科常用药物的护士专人配制,配制完成一种查对无误标识剂量、签名。

2.1.3 在整个用药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核对一个执行一个,确保万无一失,每一个护理环节都做到一丝不苟,全力保障病人的健康和生命。

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2)
2.2 随着医疗护理器械的临床应用,减轻了护士的劳动、提高护理质量、增加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由于医疗器械在使用中存在风险,其安全管理十分重要,首先科室建立医疗护理器械安全管理制度,对科室器械设备定期检查维护,发现故障立即报告。

要求操作者必须掌握器械设备的性能、参数调节、连接、消95毒、维护和简单故障处理,切实保障患者安全和护理人员自身安全。

经过培训使每位操作者均能达到规范操作的要求,人员称职是安全的基本保障。

2.3 针对科室存在的和潜在护理风险,查找隐患及时发现问题,制定管理对策。

新护士进科后,结合科室实际集中培训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沟通能力强的特点,对年轻护士进行交流技巧培训,指出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使护士学会自我调控,保持情绪稳定,提高规范自我行为能力,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处处为病人着想,才能赢得病人的理解和尊敬,避免因服务态度引发的投诉和纠纷。

2.4 实行弹性排班,以最少人力完成最大工作量,根据儿科住院病人季节性较强的特点,合理排班,高峰时节请求院领导调派其他科室人员支援,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保障护理安全。

2.5 对全科护士进行规范书写护理文件等内容的培训,使每个护士都懂得规范书写护理记录,必须及时、客观、真实地书写,树立法制观念,特别是在病人多、病情重、工作忙时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查找安全隐患,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安全工作应每天从零开始从我做起,只有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风险管理、不断提高
自身素质,防患于未然,才能确保护理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