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水调歌头》苏轼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

《水调歌头》苏轼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

《水调歌头》苏轼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词开豪放一派,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作品收录在《东坡文集》。

【背景】苏轼是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的。

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有七年没有团聚。

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

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

值此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

【主旨】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3.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8首古诗词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8首古诗词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8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 杜甫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商山早行/ 温庭筠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咸阳城东楼/ 许浑无题/ 李商隐行香子/ 秦观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内容主旨: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2.“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此外,今夜露白、故乡明月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

3.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

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故乡的月亮并非真的更亮,但是却寄托了人们对家乡最深的感情。

4.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

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抒写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之情,使我们想起了杜甫《春望》中的另外两句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 古诗词鉴赏 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 古诗词鉴赏 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古诗词鉴赏练习题精选(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6分)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短棹”划船,委婉写出轻舟的缓慢,暗示词人游览西湖时的从容自得。

B.词人连用叠词“隐隐”“处处”描写“笙歌”,从听觉的角度表现游人的欢乐情调。

C.“无风水面琉璃滑”将无风的湖面比作光滑的琉璃,写出西潮水面的平静平滑。

D.全词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描绘了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明快的秋日美景。

5.“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一句中,“微动”与“惊起”看似矛盾却并不矛盾,为什么?(3分)4.(3分)D5.(3分)微动的水波能惊飞沙禽,以动衬静,更加衬出水面的平滑、西湖的幽静和词人的悠闲。

评分说明:以动衬静1分;“西湖的幽静和词人的悠闲”1分;结合诗句意思1分。

意思对即可。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

(6分)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即笼罩在伤春的悲凉气氛中,行人绝迹,孤雁叫声愈显凄切。

B.颈联借写兄弟分散,反映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丧乱的普遍遭遇。

C.尾联进一步抒发作者内心的忧虑,战事频发,家书难通,生死难料。

D.整首诗结构严谨,前两联写景,后两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自然。

5.“月是故乡明”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3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

(6分)4.(3分)A5.(3分)要点与评分:点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得2分(意思相近亦可);点明客观景物中寄托了作者主观情感1分,共3分。

示例: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作者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这是因为作者在客观景物中寄托了个人的主观情感,突出表达了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
(2)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3)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五、《咸阳城东楼》 许浑
1.直接默写。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七、《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1.直接默写。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2.理解默Leabharlann 。(1)形成因果关系,叠句的应用把两个不同层次联系起来,将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十分完整的句子是:,。
(2)表现词人尝遍心酸后无可奈何的复杂况味,体现词人之“愁”的深沉博大的词句:!
附:参考答案
2.理解默写。
(1)《咸阳城东楼》中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的是:,。
(2)《咸阳城东楼》中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的诗句是:,。
(3)《咸阳城东楼》中极目远眺,虚实结合,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的诗句是:,。
(3)《月夜忆舍弟》感叹离乱所造成的亲人离散的诗句是: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三、《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1.直接默写。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2.理解默写。
(1)《长沙过贾谊宅》中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的诗句是: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统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统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期末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咸阳城东楼/许浑二、无题/李商隐三、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四、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一、《咸阳城东楼》许浑【原诗】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感慨历史沧桑的句子是: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二、简答题:1、分析“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含义和作用。

答:愁,思乡,怀古。

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以“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用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

2、简要赏析《咸阳城东楼》颈联的表达效果。

答: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或从“视听结合”的角度分析也可);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或:今昔对比)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或“引发诗人的思古幽情”)3、《诗境浅说》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答:“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

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

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暴雨到来前狂风满楼的自然界变化特点。

但是作者并不仅仅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而是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

唐皇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

也是出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面。

所以作者才写出这个概括性极强又十分形象的诗句。

由于自然界的变化与社会的大变动具有某些共性特点,所以这种比喻的含义就比较容易理解,它的引申意义被后人在许多场合引来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的某种征兆。

4、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析。

答:首联写登临城楼,眼前的兼葭杨柳似长江中的汀洲,让诗人想起万里之外的江南故乡,触景生情,一股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对唐王朝日薄西山的衰朽的无限惋惜之情,诗的领联勾勒出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上 期末专项复习03—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上 期末专项复习03—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期末专项复习—古诗词、文言文阅读一、古诗阅读(30分)(一)(6分)拟行路难(其六)[南朝]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本诗在思想感情上与李白的《行路难》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6分)得乐天书[唐]元稹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元稹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三月贬谪通州(今四川达州),当年八月,挚友乐天也从长安贬谪江州(今江西九江);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洛阳,同时乐天罢苏州刺史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元稹得乐天来信和刘禹锡获乐天赠诗各有什么情感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6分)画堂春•寄子由①[宋]苏轼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②净鉴新磨。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诗歌鉴赏 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诗歌鉴赏 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诗歌鉴赏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考试范围:九年级上、下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行路难》(其一)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

请结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或“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谈谈你的理解。

【注】浪漫笔法主要表现在夸张的运用和奇特的想象上。

2.有同学认为朗读“直挂云帆济沧海”时应给“直”加上重音,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阅读《无题》,完成下面小题。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思恋之歌,写尽离别之痛、相思之苦,抒发了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B.首联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

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百花残”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悲凉气氛。

C.颈联中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但愁”“应觉”均是诗人猜测之语,担心、怜惜之情尽显,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

D.“蓬山”“青鸟传信”两个典故寄托作者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无需伤怀。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这首诗中最有名的句子。

它除了表现执着的爱情之外,现在我们还常常在什么情况下引用?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各题。

【甲】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译文赏析与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译文赏析与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译文赏析与练习题必背诗词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面对美酒佳肴我)放下杯子,扔下筷子,(烦闷得)吃不下饭,拔出剑来,环顾四周,心中茫然无所适从。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了河面,想要登上太行,大雪却铺满了山岭。

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pán)溪垂钓,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行路难呀行路难!岔路这么多,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径直挂上白色的船帆横渡沧海。

二、赏析1.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诗中借用了姜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2.《行路难》(其一)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

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首先,在结构上,本诗采用跳跃式的结构,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变化复杂。

其次,本诗开篇就以夸张的手法领起,极写宴会的丰盛;“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巧用比兴手法,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同时,作者还巧用典故,引用姜尚、伊尹、宗悫等历史人物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悲愤与苦闷,同时又执着理想的情感。

最后,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不懈追求的坚定信念是本诗的主旋律,这是本诗浪漫笔法的重要体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一、译文在巴山楚水这样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的沉沦时光。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习题带答案姓名:班级:诗词目录:13.诗词三首一、行路难(其一)/李白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课外古诗词诵读——四、月夜忆舍弟/杜甫五、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七、商山早行/温庭筠课外古诗词诵读八、咸阳城东楼/许浑九、无题/李商隐十、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十一、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一、《行路难》李白【原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行路难》诗中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2.《行路难》诗中用典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行路难》诗中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的诗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行路难》诗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行路难》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二、选择题:1、以下对诗歌《行路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部编版九年级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班级:姓名:资料:【原诗】【翻译】【精品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目录一、咸阳城东楼 /许浑二、无题 /李商隐三、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四、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一、《咸阳城东楼》许浑【原诗】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感慨历史沧桑的句子是: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二、选择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诗人登楼远望,蒹葭杨柳,好似江南之景,千古万里之愁,以乡思为始。

B.颔联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C.颈联写晚眺之景,虚实结合,视听结合,以实景叠合虚景,景中有浓浓的清。

D.尾联“莫问”乃劝诫之词,表达了对唐王朝的憎恨以及自己消极的心态【解析】D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

“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2、对《咸阳城东楼》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注释中提及许浑是江南人,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诗人宦游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之情涌上心头。

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

B、颔联是对自然暴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统编版九上13课《诗词三首》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统编版九上13课《诗词三首》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统编版九上13课《诗词三首》中考复习题及答案13.诗词三首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13.诗词三首一、行路难(其一)/李白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一、《行路难》李白【原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主旨】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行路难》诗中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2.《行路难》诗中用典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行路难》诗中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的诗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行路难》诗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词阅读理解总复习(有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词阅读理解总复习(有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词阅读理解总复习班级姓名(一)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行路难》是李白沿用乐府旧题写的一组诗歌,共三首。

本篇是第一首,抒写世路艰险、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

B.“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是写诗人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情景,实际上是以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的艰难。

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引用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暗示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3.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试举例分析。

4.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诗人为何“停杯投箸不能食”?5.简要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常用作毕业赠言,请说说理由。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诗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从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3.诗歌标题的“酬”字本义是指“答谢”,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言背诵默写复习题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言背诵默写复习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言背诵默写复习题(同学们,每天必读必记,点滴积累成大器!)九上语文背诵目录1.岳阳楼记2.醉翁亭记3.湖心亭看雪4.行路难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水调歌头7.月夜忆舍弟8.长沙过贾谊宅9.左迁至蓝关侄孙湘10.商山早行11.咸阳城东楼12.无题13.行香子14.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背诵正文1.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主旨: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登楼后产生的不同情感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借以劝勉滕子京。

2.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水调歌头》苏轼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

《水调歌头》苏轼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

《水调歌头》苏轼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词开豪放一派,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作品收录在《东坡文集》。

【背景】苏轼是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的。

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有七年没有团聚。

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

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

值此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

【主旨】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3.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词阅读理解总复习(有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词阅读理解总复习(有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词阅读理解总复习(有答案)一)行路难(其一)XXX的《行路难》是一组诗歌,共三首。

本篇是第一首,抒写了世路艰险、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

诗中描写了诗人停杯投箸、拔剑四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等情景,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感情的激荡。

最后两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XXX在?”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和困惑。

但是,诗人并未放弃,而是信心满满地表示“XXX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描写了一个豪华的酒宴场面,作用是突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表现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渴望和对世俗的厌倦。

3.虽然本诗的题目是《行路难》,但是纵观全诗,作者并没有放弃对未来的信心和追求。

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艰难险阻的认识,但是仍然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例如,“XXX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4.诗人停杯投箸不能食,是因为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他虽然向往豪华的酒宴,但是又感到世俗的虚荣和浮躁,因此产生了内心的冲突和矛盾。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在闲暇时垂钓和乘舟的情景。

这些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追求。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自己的信心。

6.“XXX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它可以用作毕业赠言,鼓励学生在前方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迎接未来的挑战。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XXX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回归故里的诗歌。

首联叙写了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的人生经历。

XXX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荒凉之地的孤独和无助。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的是对比的修辞手法。

这两句诗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8首古诗词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8首古诗词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8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 杜甫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商山早行/ 温庭筠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咸阳城东楼/ 许浑无题/ 李商隐行香子/ 秦观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内容主旨: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2.“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此外,今夜露白、故乡明月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

3.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

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故乡的月亮并非真的更亮,但是却寄托了人们对家乡最深的感情。

4.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

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抒写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之情,使我们想起了杜甫《春望》中的另外两句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默写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默写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默写专项练习题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6分)①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②________________,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③知汝远来应有意,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④一上高城万里愁,__________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⑤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⑥__________________,爱上层楼。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4分)①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通过动作和心理描写,形象揭示了作者内心苦闷抑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张九龄《望月怀古》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这句诗意境相似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0分)(1)①到乡翻似烂柯人②戍鼓断人行③好收吾骨瘴江边④兼霞杨柳似汀洲⑤春蚕到死丝方尽⑥少年不识愁滋味(6分)(2)①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4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0分)①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 。

(李白《行路难》)② 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③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⑤戌鼓断人行,________________ 。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含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一、古诗文默写一、直接型默写。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其一)]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其一)] 3.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6.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8.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9.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10.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13.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14.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1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16.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17.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秦观《行香子》) 18.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秦观《行香子》)19.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2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2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2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部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咸阳城东楼/许浑二、无题/李商隐三、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四、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一、《咸阳城东楼》许浑【原诗】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作者】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人。

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

成年后移家京口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

【背景】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

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主旨】本诗开篇愁字笼盖全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感慨历史沧桑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登楼远望,蒹葭杨柳,好似江南之景,千古万里之愁,以乡思为始。

B.颔联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C.颈联写晚眺之景,虚实结合,视听结合,以实景叠合虚景,景中有浓浓的清。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译文】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洲。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

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替我收尸。

【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

祖籍昌黎,人称之为韩昌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当时韩愈担任刑部侍郎。

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大内”,韩愈上《论佛骨表》劝谏,结果触怒了唐宪宗,几乎被定为死罪,后经他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被贬为潮州刺史。

在赴潮州途中(蓝田县),韩愈给送行的侄孙韩湘写下这首七言律诗,抒发了他对这次横遭贬谪的悲愤。

【主旨】韩愈因上《谏迎佛骨表》获罪,被贬为潮州刺史,贬官赴任到蓝田,其侄孙韩湘赶来送行。

诗人无辜远谪,此时胸中正充满郁愤,又值严冬时节,天雪冰寒,路途艰难,更增添了他内心的感伤和对前途的担忧,所以借韩湘送行,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陈述自己因直言进谏而“朝奏夕贬”的诗句是:2、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但还是愈老弥坚,使人见到他的刚正不阿的气概的句子是:.3、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直言诗人忠君报国的信念的诗句是:4、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它与李白《行路难》里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选择题:1、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咸阳城东楼/许浑二、无题/李商隐三、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四、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一、《咸阳城东楼》许浑【原诗】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作者】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人。

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

成年后移家京口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

【背景】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

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主旨】本诗开篇愁字笼盖全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感慨历史沧桑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登楼远望,蒹葭杨柳,好似江南之景,千古万里之愁,以乡思为始。

B.颔联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C.颈联写晚眺之景,虚实结合,视听结合,以实景叠合虚景,景中有浓浓的清。

D.尾联“莫问”乃劝诫之词,表达了对唐王朝的憎恨以及自己消极的心态2、对《咸阳城东楼》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注释中提及许浑是江南人,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诗人宦游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之情涌上心头。

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

B、颔联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用来比喻重大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C.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

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是诗人的联想。

鸟下绿芜,黄叶为视,蝉鸣为听,融入了诗人的吊古之情。

D.“莫问”二字劝诫之辞,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3、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属于()A、政治讽谕诗B、咏史怀古诗C、山水诗D、田园诗4、下列对《咸阳城东楼》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上高城万里愁”,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以“愁”开篇,其后交代“愁”的缘由。

B.“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

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微风习习,令人舒爽。

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雨即将来临的情景。

作者准确地抓住了细雨到来前凉风满楼的自然界变化特点。

C.作者并不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还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

唐王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社会也到了大变动的前夕。

它的引申意义被后人在许多场合用来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的某种征兆。

D.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三、简答题:1、分析“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含义和作用。

2、简要赏析《咸阳城东楼》颈联的表达效果。

3、《诗境浅说》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4、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析。

【参考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感慨历史沧桑的句子是: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二、选择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诗人登楼远望,蒹葭杨柳,好似江南之景,千古万里之愁,以乡思为始。

B.颔联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C.颈联写晚眺之景,虚实结合,视听结合,以实景叠合虚景,景中有浓浓的清。

D.尾联“莫问”乃劝诫之词,表达了对唐王朝的憎恨以及自己消极的心态【解析】D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

“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2、对《咸阳城东楼》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注释中提及许浑是江南人,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诗人宦游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之情涌上心头。

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

B、颔联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用来比喻重大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C.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

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是诗人的联想。

鸟下绿芜,黄叶为视,蝉鸣为听,融入了诗人的吊古之情。

D.“莫问”二字劝诫之辞,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解析】“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3、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属于(B)A、政治讽谕诗B、咏史怀古诗C、山水诗D、田园诗【解析】B、这首诗是咏史怀古诗。

4、下列对《咸阳城东楼》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一上高城万里愁”,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以“愁”开篇,其后交代“愁”的缘由。

B.“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

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微风习习,令人舒爽。

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雨即将来临的情景。

作者准确地抓住了细雨到来前凉风满楼的自然界变化特点。

C.作者并不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还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

唐王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社会也到了大变动的前夕。

它的引申意义被后人在许多场合用来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的某种征兆。

D.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解析】B楼上风大,暴雨将要来临前的景物特点。

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三、简答题:1、分析“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含义和作用。

答:愁,思乡,怀古。

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以“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用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

2、简要赏析《咸阳城东楼》颈联的表达效果。

答: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或从“视听结合”的角度分析也可);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或:今昔对比)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或“引发诗人的思古幽情”)3、《诗境浅说》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答:“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

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

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暴雨到来前狂风满楼的自然界变化特点。

但是作者并不仅仅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而是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

唐皇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

也是出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面。

所以作者才写出这个概括性极强又十分形象的诗句。

由于自然界的变化与社会的大变动具有某些共性特点,所以这种比喻的含义就比较容易理解,它的引申意义被后人在许多场合引来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的某种征兆。

4、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析。

答:首联写登临城楼,眼前的兼葭杨柳似长江中的汀洲,让诗人想起万里之外的江南故乡,触景生情,一股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对唐王朝日薄西山的衰朽的无限惋惜之情,诗的领联勾勒出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二、《无题》李商隐【原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

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作者】李商隐(约813—858年),晚唐著名诗人,有七律圣手之称。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四。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背景】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主旨】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

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 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2.李商隐的《无题》中寄托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3.李商隐的《无题》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4.李商隐的《无题》中通过祖籍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二、选择题:1、对《无题》(李商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

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