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共23张PPT)

合集下载

地理课 3.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地理课 3.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一、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
1、灾害类型: 水旱灾害和地震 2、主要原因:
旱灾:
①夏季风停留时间短,降水年际、季节变化大,特 别是春季降水少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加剧 了春旱 ③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水灾:
①夏季风停留时间长; ②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年际、季节变化大 ③本地区河网密度小,河流入海口少,平原地势低平、 多低洼地、河流泥沙量大、河床淤塞,导致河流排水 能力差,河水泛滥造成水灾
地பைடு நூலகம்:
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
1、灾害类型: 洪涝、地震、 台风等
2、主要原因: ①地处沿海,受海洋影响强烈,台风、风暴潮灾 害频发 ②由于台风以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该地区洪涝灾 害严重 ③本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上,板块运动导 致地震时常发生
三、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1、灾害类型:
水土流失、干旱
四、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1、灾害类型: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2、主要原因: 地处一、二级阶梯边缘,地形以山地为主; 植被破坏严重; 降水充沛且集中于夏季; 因此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处于地震带上,地震较多,构造运动活跃,岩石 破碎引发泥石流、滑坡
2、主要原因:
最根本因素: 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 季暴雨频繁) 人类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导致了生态环境更加 脆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产生的具体原因:
自然原因: ①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② 地表植被稀少; ③ 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④地形破碎,坡度大 人为原因: ④ 植被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 ⑤不合理的轮荒耕作制度; ⑥工矿建设中不注意环境的保护

高中地理3.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课件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3.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课件湘教版选修5

探究
探究(tànjiū)
(tànjiū)一

图2 (1)简述(jiǎn shù)云南省滑坡、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征。 (2)指出云南省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第二十页,共33页。
探究 (tànjiū)一
探究
(tànjiū) 二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云南省滑坡、泥石流分布广泛。但整体来说西 多东少。第(2)题,据图可知云南省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夏季,即6—8月 份。主要从泥石流的动力条件——水源方面考虑。6—8月份,受夏季风影 响,云南省多暴雨(bàoyǔ),降水量多,降水强度大,致使滑坡、泥石流多发。
第二十三页,共33页。
1
2
3
4
5
6
7
2.与华北平原气象灾害多发不相关的因素是( ) A.水热条件不稳定(wěndìng) B.地处沙源地 C.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D.蒸发强烈,植被覆盖率低 解析:华北地区水热条件不稳定(wěndìng),春旱严重;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 生洪涝灾害;蒸发强烈,植被覆盖率低,易发生旱灾;我国西北地区地处沙源地。 答案:B
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zìránzāihài)多发区的环境特
第一页,共33页。
情境导入
课程目标
2013 年我国的十大自然灾害事件分别为:四川芦 山里氏 7.0 级强烈地震灾害;8 月份东北地区洪涝 风雹灾害;7 月上中旬四川盆地、西北、华北地区 洪涝灾害;甘肃岷县、漳县里氏 6.6 级地震灾害;7 月初至 8 月中旬南方地区高温干旱灾害;“尤特” 台风灾害;“3·29”西藏墨竹工卡县山体滑坡灾 害;“菲特”台风灾害;6 月底至 7 月初四川盆地、江 淮、江汉地区风雹洪涝灾害;吉林松原市地震灾 害。

第二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第二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堰塞湖
滑坡和泥石流
——外力作用造成
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的相同因素 ①山区 ②暴雨 ③地震 ④植被破坏、大规模工程活动 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黄淮海平原
东南沿海
相同点
①降水年际、季节变化大
②降水少的同时,蒸发量大 ③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用水量大人口稠密、经
济发达,一旦遇到灾情损失巨大
时间 发生在4、5月份的春旱 发生在7、8月份的伏旱

夏季风弱的年份,雨带来 夏季风强,雨带迅速
同 成因 得晚、退得早,降水少 北上,台风少的年份
三、黄土高原
板块位置 灾害带位置 海陆位置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会 环太平洋和中纬度地区 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地震 洪涝 台风
2.东南沿海自然灾害损失十分严重的环境原因
1.地处沿海,受海洋影响强烈,台风、风暴潮灾害频发 2.由于台风以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该地区洪涝灾害严重 3.本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上,板块运动导致地震
1、位置
40°N
过渡性
2、主要灾害
水土流失
干旱
暴雨 滑坡
34°N
地震
病虫害
105
115
位置 沿海→内陆 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地形 气候 植被
平原→ 山地、高原
半湿润→ 半干旱、干旱
森林→草原
生产 农业→牧业
四、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四川、云南地处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边缘,地形以 山地为主,起伏大 同时降水充沛且集中于夏季,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地表植被破坏严重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阅读】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
灾害类型
多发 区
干 旱 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江淮、云贵

地理人教选修五课件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地理人教选修五课件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5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社会 经济环境
人口密集且分布不均
人口密集:自然灾害多发区人口密度较高,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分布不均:自然灾害多发区的人口分布不均,有些地区人口稀少,有些地区人口密 集,导致救援和重建工作难度加大。
经济发展: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 抗灾能力较弱。
社会结构: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社会结构较为复杂,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 较大,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救援和重建工作。
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 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
产业结构不平衡,重工 业发达,轻工业相对落

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 化进程加快,农村发展
相对滞后
区域发展不平衡,沿海 地区经济发达,内陆地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 均,南方地区水资源 相对丰富,而北方地 区则相对匮乏。
水资源的分布与地形 、气候等因素密切相 关,如长江流域、珠 江流域等河流丰富的 地区,容易发生洪涝 灾害。
水库众多且管理难度大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水库数 量众多,分布广泛
水库管理难度大,需要采取有 效措施进行管理和维护
水库管理不当可能导致灾害发 生,如洪水、泥石流等
土壤质量:不同地区的土壤质量差异较大,有的地区土壤肥沃,有的地区土壤贫瘠
土壤侵蚀: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土壤侵蚀严重,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土壤污染: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土壤污染问题也比较严重,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土壤侵蚀和盐碱化问题严重
土壤侵蚀:由于降水、风力等因素,导致土壤流失,影响农作物生长 盐碱化:由于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中盐分积累,影响农作物生长 原因:自然因素(如降水、风力等)和人为因素(如过度开发、不合理灌溉等)共同作用 影响:导致农作物减产,影响农民收入,加剧贫困问题

2015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课件 湘教版选修5 (2)

2015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课件 湘教版选修5 (2)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
境特点
新课学前导航
情景导入 黄土高原之所以成为 灾害多发区最主要、 最根本的因素是当地 脆弱的生态环境(土 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频繁),而人类
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导致了生态环境更加
脆弱,加剧了当地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形成 了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很好地保护黄土高原的 自然环境,减慢灾害的发生速率,是保护母亲
水土 流失 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土质疏松、 植被稀少、夏季暴雨频繁),而 人类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导 致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加剧了 干旱 当地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形 成一种恶性循环
地区
主要 灾害
环境特点
川滇地 震滑坡 泥石流 多发区
①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 构造运动活跃,地震强度 大、频度高;大部分地区 地震、 山高谷深,由于地震频发, 滑坡、 山体破碎严重 泥石流 ②本区降水丰沛;植被破 坏严重;因而滑坡、泥石 流频发
2.成因
(1)干旱灾害: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季节变 化和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两季降水 年际变化大 , 春、夏 较
少,易发生干旱。
(2)洪涝:降水多的年份多以______ 暴雨 为主, 地势 _______。 低平 郯城-庐江 地震带 ____________ (3)地震:位于地
相 同 降水少的同时,气温高、蒸发量大 点 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用水量大
一、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
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形 成了许多自然灾害多发区。 黄淮海平原 1.干旱:_____________、东北平原、四川 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2.洪涝:_______________、黄淮海平原、 东北平原。 ____________
西南山地 3.滑坡、泥石流:___________ 、青藏高

地理选修课件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地理选修课件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重建规划不合理:由于灾后重建时间 紧迫,有时会出现规划不合理的情况, 导致重建效果不佳。
灾害防范意识不足:灾后重建过程中, 人们的灾害防范意识可能会降低,导 致灾害再次发生时无法有效应对。
20XX
THANK YOU
汇报人:
气候条件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气候类型多样,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 气候等。
这些地区的气候变化复杂,容易引发暴雨、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气候变化还可能引起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环境问题,加剧自然灾害的危害。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气候条件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需要采取应对措施来减少自 然灾害的发生和危害。
植被覆盖情况
我国自然灾害多 发区的植被覆盖 率较高,但多为 易燃植物,如干 枯的草地和落叶 乔木。
0 1
这些地区的植被 分布不均,多集 中在山区和丘陵 地带,平原地区 的植被相对较少。
0 2
植被类型多样, 包括森林、草地、 灌丛和沼泽等, 但不同类型植被 的分布和特点也 有所不同。
0 3
植被的生长状况 与自然灾害的发 生密切相关,如 过度砍伐和放牧 会导致土地沙化 和水土流失,进 而引发自然灾害。
政府重视: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监管力度 宣传教育: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安全意识 科技支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灾害预警和应对能力 社区参与:建立社区应急救援体系,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防灾教育普及程度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情况
社区居民自救互救能力
媒体在防灾宣传中的作用
20XX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 境特点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 录项标题
02

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讲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课件 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二讲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课件 湘教版选修5

4.读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回答问题。 (1)我国地震带与泥石流的分布地有明显的________性。
(2)我国是泥石流分布最广的地区,其地貌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可直接或间接地诱 发泥石流,主要的人类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的措 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两条) (4)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一 黄淮海平原、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 [考点整合]
1.黄淮海平原旱涝灾害的成因
2.东南沿海的主要灾害及成因
[应用体验] 下图为我国某年夏季等温线和盛行风向图(图中阴影部分为 我国暴雨洪水严重地区)。读图完成 1~2 题。
1.同时受暴雨、洪涝、风沙、春旱影响的地区是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北内陆地区
五、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1.位置 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2.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1)大部分地区 山高谷深 ,东南部多高原、深谷和盆地。 (2)降水丰沛。 (3)植被破坏严重。 (4)地处我国著名的 南北地震带 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 构造运动活跃。 (5)地震灾害活动强度大、 频度高 、危害大。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课件2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课件2

返回
读“我国灾害区划图”,完成(1)~(2)题。
返回
(1)①处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滑坡、泥石流
( B.寒潮、荒漠化
)
C.台风、暴雨
D.洪涝、水土流失
( )
(2)泥石流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分别是 A.② C.⑥ ⑤ ② B.④ D.③ ③ ⑦
返回
解析:第(1)题,①处为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特征为干旱、
(2)本区处于我国 东南沿海 地震带,地震灾害较多。
返回
三、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1.特殊的地理位置 东部、南部为我国中部重要的 农业 区,西北部为 农牧交 错 地区,自然环境由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干旱地区递变。 2.灾害多发原因
过渡地带 不稳定 的气候和盆地边缘的 活动断层 。
返回
3.灾害类型 主要为 干旱 、 水土流失 ,此外, 暴雨 、滑坡、病虫害及 地震 等也是本区重要的自然灾害。
4.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暴雨 黄土质地 疏松 ;大部分地方植被 稀少 、黄土裸露;
较多,冲刷强烈。
返回
四、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1.位置 位于青藏高原的 东南 边缘。
2.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1)大部分地区 山高谷深 ,东南部多高原、深谷和盆地。 (2)降水 丰沛 。 (3)植被破坏严重。 (4)地处我国著名的南北 地震带 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
大,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返回
[答案]
(1)主要分布在地势第二级阶梯上;大致呈东
北-西南方向延伸;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
(2)A地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土质疏松,降水季节
变化大。B地区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壳活动强烈,岩 石破碎,暴雨集中。 (3)C地区因黄河从纬度较低处流向纬度较高处,在春季 和初冬有凌汛;降水集中在夏季;地势低平,河道淤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 第一、幅员辽阔,自然环境条件复杂 第二、海陆兼备 第三、季风气候典型 第四、板块交会、地壳运动频繁 第五、人口地理分布不均衡 除上述原因外,你还能举出诱发我国自然灾害的其他环境 原因吗? 诱发我国自然灾害的环境因素还有很多: 青藏高原的高寒与当地的地势高有关 沿海地区的海水倒灌与过度开采地下水, 华北地区的土壤沙化、盐碱化与不合理灌溉
一、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
1、灾害类型: 水旱灾害 地震 农作物病虫 台风 2、成因分析 旱涝 地震
2.黄淮海平原为什么多旱灾与水灾?
①夏季风停留时间短,降水年际、季节变化大,特别 是春季降水少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加剧了 春旱 ③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①夏季风停留时间长; ②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年际、季节变化大 ③本地区河网密度小,河流入海口少,平原地势低 平、多低洼地、河流泥沙量大、河床淤塞,导致河 流排水能力差,河水泛滥造成水灾
【对比】1.黄淮海平原、东南沿海洪涝灾害形成原因 黄淮海平原 相同点 不 类型 时间 东南沿海
①降水多且集中 ②与季风活动有关
①锋面雨较多 ②多发生在7、8 月份 ①台风雨较多

②多发生在5、6月份
点 下垫面 ③河网稀疏、河床 ③河网稠密、地势低 高,排水不畅 平
【对比】2.黄淮海平原、东南沿海干旱灾害形成原因
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及中下游地区有何影响? 由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导致黄河的泥沙含量多,成为 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中游河床下切深,下游成为“地上河”。 中游:水土流失把地形切割得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 土流失和原有植被破坏,恶化了生态环境,加剧了土地和小 气候的干旱程度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 下游:一方面由于河流的冲积形成了华北平原;另一方面 由于下游河床於积,使黄河成为“地上悬河”,导致防洪压 力极大,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3.有人说,治理黄河水患的关键是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对 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对
【归纳】西南地区多种地质灾害群发的原因
多 位于板块 交界处 位于两大 季风区 多 地震 岩石破碎 山高坡陡 易发山洪 滑坡、 泥石流 多发
山地
夏季多 暴雨
四川地震的特点
1、地域广 2、强度大,频度高 3、烈度高
汶川8.0级地震烈度分布图
五、长江中上游
长江中游地区的主要自然 灾害有暴雨洪涝、干旱、 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 洪涝:特别是夏季风的势 力比较弱时,雨带便在 长江沿岸滞留,雨量过 大。 当夏季风势力较强时,雨 带北上速度比较快,长江 上游与南北支流同时涨水 中游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 中游河道弯曲 降水少、气温高,形成伏 旱天气,同时该地区工农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业需水量大,又进一步加 剧了旱情。
阅读P71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分析广东省20世纪50-90年代受灾人口和成灾农田的变化 趋势。 逐年上升
2.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省的自然灾害损失有何特点? 损失逐渐上升,而且递升率越来越大
3.分析广东省自然灾害频繁的环境原因。
(1) 地处热带、亚热带,濒临海洋,台风灾害比较严重 (2)广东省大部分属于季风性气候,夏季风进退速率的不同, 往往会在不同的年份形成洪涝和干旱天气 (3) 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灾害比较多 (4)广东省经济发达,人口密度比较大,对环境的破坏强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阅读】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 灾害类型

洪 暴




涝 雨
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 西南山地区、青藏高原东南部 川西山地
滑坡、泥石流
水土流失 沙 漠 化
低温冷害
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太行山区、江南丘陵 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宁夏、河西走廊 东北平原、青藏高原
五、长江中上游
位于中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交会 处,以山地地形为主 雨水较多 植被破坏严重,易产生滑坡、泥石流; 地处我国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 带上,构造运动活跃。
位置
沿海→内陆 平原→ 山地、高原 半湿润→ 半干旱、干旱 森林→草原
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地形
气候 植被 生产
农业→牧业
黄淮海平原 ①降水年际、季节变化大 相同点 ②降水少的同时,蒸发量大 ③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用水量大人口稠密、经 济发达,一旦遇到灾情损失巨大 发生在4、5月份的春旱 发生在7、8月份的伏旱 夏季风强,雨带迅速 北上,台风少的年份 东南沿海
时间 不 同
夏季风弱的年份,雨带来 成因 得晚、退得早,降水少
四、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四川、云南地处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边缘,地形以 山地为主, 同时降水充沛且集中于夏季,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地表植被破坏严重
四、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该地域还处于我国著名的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 构造运动活跃,地震较多,并且地震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当地 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三、黄土高原
1、位置 过渡性 2、主要灾害 水土流失 干旱 暴雨 滑坡 地震 病虫害
40°N
34°N
105 115
1.从地形、气候、土壤及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黄土高原水 土流失的环境原因。 地形:地形破碎,坡陡沟深; 气候:年降雨量少而集中,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多为暴雨, 对地面冲刷力大,极易产生水土流失; 土壤和植被:地面大部分被黄土所覆盖,土质疏松,植被稀 少; 人类活动:长期人为不合理的利用土地与资源开发,乱垦滥 伐导致植被稀少,致使这一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 重,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
1.从地理位置分析东南沿海灾害多发的原因 地理 位置 板块位置 灾害带位置 海陆位置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会 环太平洋和中纬度地区
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地震 洪涝 台风
2.东南沿海自然灾害损失十分严重的环境原因
1.地处沿海,受海洋影响强烈,台风、风暴潮灾害频发 2.由于台风以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该地区洪涝灾害严重 3.本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上,板块运动导致地震时常发生。 4.沿海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旱灾
涝灾
3.下列措施能否解决黄淮海平原的缺水问题?
①南水北调 ③节水农业 ②长江三峡工程 ④调控黄河上中下游地区的用水量
上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黄淮海平原的缺水问题. 黄淮海平原缺水一方面是水资源的地区分配不均造成的; 另一方面还要注重提高我们的人口素质,培养我们保护资源、 爱护资源的意识。
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