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的原文翻译与讲解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翻译注释

论语十二章翻译注释

论语十二章翻译注释篇一: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论语》十二章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②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③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乎,语气词。

说,通“悦” ,愉快。

⑤愠(yùn):生气,发怒。

⑥君子:这里才德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

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注释:①曾(Zēng)子:即曾参(shēn)(前505-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

孔子的学生。

②吾: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忠:接近自己的心力⑥信:诚信。

⑦传(chuán):传授。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

”(《为政》)注释:①十有(yòu)五:指15岁。

“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②立:立身,有所成就。

③惑:迷惑,疑惑。

④天命:上天的旨意。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

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⑥逾(yú):越过,超过。

七年级上册《伦语》十二章

七年级上册《伦语》十二章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课文、译文、解读《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5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十二章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论语》十二章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论语》十二章翻译:1、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2、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人教7年级上 论语十二章 译文

人教7年级上 论语十二章 译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心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上天的旨意;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心顺从意愿,又不越过法度”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知道思考却不知道学习,就会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论语12章原文及翻译七年级上册

论语12章原文及翻译七年级上册

1.引言《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对我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语》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古代我国的思想文化,也对现代社会具有启迪意义。

2.《论语》12章原文及翻译2.1 第一章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不受他人理解却不生气,不是很像君子吗?2.2 第二章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审视自己——为他人谋划却不忠实吗?与朋友交往却不信任吗?学习不温习吗?2.3 第三章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然,有过而改,得其友。

无过,不改,得其仇。

翻译:孔子说:巧舌如簧,美色如花,只是表面,有过错而能改正,才能得到朋友;没有过错却不改,只会得到敌人。

2.4 第四章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你,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2.5 第五章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必定有我可以向学习的地方。

选择其优点而跟随,其不好的地方则加以改正。

2.6 第六章原文: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翻译:孔子说:天生给予我道德,桓魋又如何能比得上我?2.7 第七章原文:子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翻译:孔子说:贫穷而不阿谀,富有而不傲慢。

2.8 第八章原文: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也。

翻译:孔子说:不与诈言相抗衡,不易受欺骗,这也是一种智慧。

2.9 第九章原文: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翻译:孔子说:人的天性都是相近的,是后天的修养使他们相互远离。

2.10 第十章原文:子曰:孟之反不伐,奔也、厄也、冲也。

翻译:孔子说:孟之反不抱怨,奔也、厄也、冲也。

2.11 第十一章原文: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人教版初一上册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

人教版初一上册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

《论语》十二章翻译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翻译:∶“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浯十二章原文与译文

论浯十二章原文与译文

论浯十二章原文与译文《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注释: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习,复习或者实习;说,同悦,愉快;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愠,生气,发怒;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曾子,曾参;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为,替,给;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有:同“又”立:站的住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于自己不利的意见能正确对待。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温:温习,复习。

故:指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

矣:语气助词,表肯定。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初中语文书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

初中语文书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

初中语文书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一、原文及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年级上册语文论语12章

7年级上册语文论语12章

7年级上册语文论语12章一、原文及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则原文及解析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则原文及解析

论语十二则翻译及知识点原文和翻译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3.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6.原文: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全文意思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全文意思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全文意思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四、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七、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八、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人教版初一上册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论语上册原文

人教版初一上册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论语上册原文

人教版初一上册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论语上册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

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6、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篇一:人教版初一上册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十二章翻译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孔子说: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孔子说: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翻译:∶〝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_.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就像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_.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_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篇二: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音,翻译>十二章原文,注音,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a)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a)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zēng)子曰:〝吾(wú)日三省(_ǐng)吾身:为(wa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翻译::〝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省: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huò),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jǔ).〞翻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做事情,又不会超过规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w?i)师矣(yǐ).〞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翻译: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害.〞6.子曰:〝贤哉(zāi)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piáo)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hào)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孔子说:〝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qū)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的)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_.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_.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pǐ)夫不可夺志也.〞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以改变.〞_.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有坚定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篇三: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十七章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_.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_.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_.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_.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_.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_.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_.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_.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翻译】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7年级上册语文论语12章

7年级上册语文论语12章

7年级上册语文论语12章一、原文及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翻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翻译: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12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12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12章原文及翻译论语12章原文及翻译《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论语12章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七年级上册论语12章

七年级上册论语12章

七年级上册论语12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划事情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实践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不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读书,就会充满疑惑而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小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不改变自有的快乐。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12章原文与翻译

《论语》12章原文与翻译

初一语文《论语》十二章的原文与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知识)然后按时间去复习(巩固)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生气),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自查):替别人办事是不是竭尽心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独立做事(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人力所不能支配的事情);六十岁什么话都能听进去了,能做到明辨好坏是非;七十岁做事顺其自然,不超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通过)温习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了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去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学习(读书)却不去思考它就会陷入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去学习就会陷入困境而无所获。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样的清穷苦,然而颜回却并没有因此改变他好学的志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孔子说:“知道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或【孔子说:“懂仁德的人比不上喜爱仁德的人;喜爱仁德的人又比不上以施仁德为快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论语》①十二章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②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yì)(现山东曲阜)人。

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时,按时。

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乎,语气词。

说,通“悦”,愉快。

⑤愠(yùn):生气,发怒。

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

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注释:①曾(Zēng)子:即曾参(shēn)(前505-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

孔子的学生。

②吾: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信:真诚,诚实。

⑦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

”(《为政》)注释:①十有(yòu)五:指15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作者】佚名【朝代】先秦译文对照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一一《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一- 《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为政》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为政》子曰: 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罔,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一《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一《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一《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标签:译文注释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论语•颜渊第十二》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本篇以颜渊为题,记载孔门师生问答之事。

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孔门弟子72贤人中最优秀的一位,孔子把颜渊视为子、视为友,甚或视为师。

孔子把自己一生的希望,身后道与志的传承都寄望在了颜渊身上。

怎奈天意不随人愿,颜渊却死在了孔子的前面。

所以,面对颜渊的死,孔子呼天抢地,悲喊”老天绝我”。

足见颜渊与孔子之间,精神与心灵是可以呼应与共振的,所以,颜渊的思想就为接近孔子的全部思想体系。

体现了孔子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

其问答内容是问仁、问政、问人格修养、问道德修养,师生之间问答之外,兼有同学之间的问答与交流。

【原文】12.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

孔子告诉他:”严格要求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就是仁。

一旦做到克己复礼,天下就回到仁上了。

修养仁德靠自己,难道还能依靠别人吗?”颜渊接着问:"请问实践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告诉他说:”不符合礼制的东西不看,不符合礼制的信息不听,不符合礼制的话不说,不符合礼制的事情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明,但我一定照着您的话去做。

【解读】这一章师生对话体现了孔子的核心思想”仁",颜渊是孔子最为赏识的学生,孔子与他谈论的”仁"要求极高,这既是人的最高境界,也是因为颜渊这个人可以达到。

读此章文字,我的感慨极深,在校园里经常见到一些大学生聚在寝室看黄色影碟,这些人因此想入非非,不思进取,荒废了学业。

为此,我很为他们苦恼。

在一些家庭之中,也常见一些父母急于让孩子成为了不起的人,督促孩子学习达不到目标时,也是口不择言,深深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终于想明白了这些现象背后的问题。

因此,无论是谁都应该谨守”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句话,能做到这些,也就足可以是自己无大过了。

问题是要懂得知礼,知道什么是礼的要求,这要靠学习和修养才能做到,难怪孔子说”不知礼无以立”。

【原文】12.2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什么是仁。

孔子告诉他:”出门在外要像接见贵宾那样敬慎,治理百姓要像承担重大祭祀那样严肃谨慎。

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样在朝廷和家族中都不会招致怨恨。

”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明,但我一定照着您的话做。

”【解读】仲弓,姓冉,名雍,字仲弓。

孔子认为他有南面称王之才,可见仲弓长于做官。

孔子针对他的这一性格特点,告诉他仁是什么样。

与回答颜回的同样问题不一样,体现了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

【原文】12.3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译文】司马牛问孔子什么是仁。

孔子说:”仁厚的人,说话的时候语气平和。

”司马牛又问:"说话的时候语气平和,这就是仁厚吗?”孔子说:”做到这一点很难,说话得当不就是语气平和吗?”【解读】司马牛,姓司马,名耕,字子牛。

宋国人,他的哥哥就是司马桓。

这是我个人对这句话的解读,我的解读来源于我的人生经历话亲身体悟。

关于”讱"的解读,很多大家的看法,都把它解读为”迟钝"惑"谨慎”,我个人感觉这样的解释非常的不妥,从常情常理来推断古代的仁者一定是富于智慧的人,他们安详平静、波澜不惊,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迟钝,既然富于智慧,就该看清世间的一切真相,又何须谨慎。

这是我质疑他人解读的问题出发点。

事情经历多了,我后来忽然领悟到,”讱"就应该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能说话语气平和,不怒不怨不牢骚,这才是讱的本意。

我常想无论什么时候,面对什么人都能心境平和的谈论自己的看法,这样的人一定就是一个修养极高的人。

仁者就是有极高修养的人。

我们常在生活中看到,有相当多的人只要张口说话就会伤人,甚至是话未出口就已经伤人了,怎么想这样的人都不能是仁者。

还有些人总是对生活少不了抱怨,有些人总是对生活不满意,牢骚满腹,这样的人总是看到外部世界的不和谐,很少看到自己内在的不和谐,更是很少想到自己是不是有问题,我们能说这样的人是仁者吗?我常常告诫身边有志于仕途的学生,”牢骚是仕途的大忌”,我也常想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有怀才不遇之感。

今天再来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牢骚者、怀才不遇者还真都大多是有一些本事的人,他们都对外在的世界有一个超越常人的认识,因为外在的世界运行结果没有满足他自己的欲望,所以才牢骚满腹,才抱怨不断。

实际上,就没有想过调整自己,没有想过对自我的内在认识存在不足。

调整自己的内在世界让自己与外在的世界保持一种平衡与和谐,还会有牢骚和抱怨吗?有的时候,人与外在的世界和人难免会发生冲突,不管你的地位多高、财富多多、年龄多大,都不能保证这个世界就与你的心愿保持一致。

这种冲突之下,怎么办?改变自己呀,管不了别人的时候我们可以管自己啊,改变不了别人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这样不就使问题和冲突得到化解了吗?有一句话很好,那就是”山不过来我过去”,大概这句话要告诉世人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再看那些的道高僧、菩萨、佛,还有工作中那些高官,哪一个不是极有涵养的人,这些人说话很少让人看到他会动怒,即便是面对敌人也是语言祥静平和。

这就是孔子的”讱",能做到这样的仞,就是仁者的表现。

说到这里,我们猜想司马牛这个人应该是一个满腹牢骚的人。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就记载司马牛言多而躁。

孔子正是正对他性格中的这方面不足,提醒他要学会少说话,少发牢骚。

【原文】12.4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译文】司马牛问孔子什么是君子。

孔子告诉他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司马牛又问:"不忧愁不畏惧,就是君子了吗?”孔子说:”在内心不断反省自己,没有任何愧疚和悔恨,还会有什么忧愁和畏惧呢?”【解读】这一章孔子回答司马牛什么是君子。

也是针对司马牛的性格特点和所处的当时情境。

【原文】12.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无兄弟也?”【译文】司马牛忧虑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没有。

”子夏说:"我听说,死生由命运主宰,富贵全在天意。

君子做事严谨认真不出差错,与人交往恭敬合乎礼节,普天之下就到处都是兄弟。

君子又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解读】《说苑•杂言》记载孔子说:”敏其行,修其礼,千里之外,亲如兄弟;若行不敏,礼不合,对门不通矣。

”知天命,重人伦,敏行修礼,何患无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原文】12.6子张问明。

子曰:"浸润之谮(z缶),肤受之愬(s心),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译文】子张问什么是明。

孔子说:”如水浸润一样的谗言,切肤之痛的诬告,在你这里都行不通,你就称得上明了。

如水浸润一样的谗言,切肤之痛的诬告,在你这里都行不通,这可以就叫有远见了。

”【解读】子张所问之明,有佛教中所谓的明的味道,是明察秋毫的明,明白的明,是心明。

凡事做到明,就必须要具有大局眼光,有限的眼光是很难做到真明的。

所以能够做到明的人,也就是有远见的人。

【原文】12.7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II【解读】这一章中有这样几个方面需要注意,一个是儒家思想中的 ”诚信"问题,孔子把它看做是做人做事的根本,这是精神层面的问题,无论对人的个体生命还是集体的大生命 都不能无信。

这一点属于信仰层面的东西,没有它人与社会就会失去秩序,就会彻底乱套。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孔子的教学特点。

子贡聪明伶俐,一步一步追问,孔子从容不迫、 有理有据地回答。

【原文】12.8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 子也。

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 ku b )犹犬羊之鞟。

"【译文】棘子成说:”君子本质好就可以了,还要那些表面的礼节干吗?”子贡说:”可 惜呀!您这样解释君子。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形式如同本质一样重要,本质如同形式一样 重要。

如果去掉毛色花纹,虎豹的皮就和犬羊的皮一样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