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函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课件(共14张PPT)

相同点:开口:向上, 顶点:原点(0,0)——最低点 对称轴: y 轴
增减性:y 轴左侧,y随x增大而减小
y 轴右侧,y随x增大而增大
y x2
8 6
y 2x2
பைடு நூலகம்
不同点:a 值越大,抛物线的开 口越小.
4 2 -4 -2
y 1 x2 2
24
探究
画出函数 yx2,y1x2,y2x2 的图象,并考虑这些抛物 2
|a|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
y=ax2
a>0
a<0
图象
(0,0)最低点
开口方向 开口向上
开口向下
对称轴 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顶点
顶点坐标是原点(0,0)
最值 当x=0时,y最小值=0 当x=0时,y最大值=0
增减性
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
1
2
3 ···
y = x2 ··· 9 4 1 0 1 4 9 ···
2. 根据表中x,y的数值在坐标平面中描点(x,y)
3.连线 如图,再用平滑曲线顺次
9
连接各点,就得到y = x2 的图象
.
6
y = x2
3
-3
3
二次函数 y = x2的图象是一条曲线,它的形状类似于投篮球时球在空中 所经过的路线,只是这条曲线开口向上,这条曲线叫做抛物线 y = x2 ,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增大;当x>0时,y随x的 增大而减小
|a|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课件

自主探究
问题: (3)b或c能为0吗?
当b≠0时,是一次函数, 当b=0时, 是常数函数关于x的函数 y m 1 xm2m
是二次函数,求m的值.
分析:若 y m 1 xm2m 是二次函数,须满
足的条件是 m2 m 2, m 1 0.
自主探究
1.问题探究 (1)正方体的六个面是全等的正方形,如果 正方体的棱长为x,表面积为y,那么y与x的关 系可以怎样表示?
y 6x2
(2) n边形的对角线条数d与边数n之间有怎
样的关系?
d 1 n2 3 n
2
2
自主探究
(3)某工厂一种产品现在的年产量是20件, 计划今后两年增加产量,如果每年都比上一 年的产量增加x倍,那么两年后这种产品的产 量y将随计划所定的x的值而定,y与x之间的关 系应怎样表示?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 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2.1.1 二次函数
情境引入
欣赏下面两幅图片:
姚明一次精彩的投球
情境引入
广场前喷水池喷出的水珠
情境引入
篮球和水珠在空中走过一条曲线, 在曲线的各个位置上,篮球(水珠)的 竖直高度h与它距离投出位置(喷头)的 水平距离x之间有什么关系?上面问题中 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
y 20x2 40x 20.
自主探究
2.视察思考
请视察下面三个式子,它们的变量对应规律可
用怎样的函数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请
你结合学习一次函数概念的经验,给它下个定义.
(1) y 6 x2 ;
(2)d
1 2
n2
3 2
n;
具有
人教版九年级初中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PPT课件

新知探究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横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
根有什么关系?
抛物线y=ax2+bx+c(a≠0)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与x轴的公共点的个数
(a≠0)的根的情况
b2-4ac>0
有两个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2-4ac=0
有一个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P(2,-2)
重复上述过程,不断缩小根的范围,根所在两端的值就越来越
接近根的值.因而可以作为根的近似值。
尝试求出方程y = 2 − 2 − 2两个根的近似值?
课堂练习
1. 抛物线 = 2 + 2 − 3与轴的交点个数有(
. 0个
. 1个
C.2个
C ).
D.3个
【分析】解二次函数 = 2 + 2 − 3得1 =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
2 2 . 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人教版九年级(初中)数学上册
授课老师:XX
前 言
学习目标
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
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三种位置关系。
3.利用二次函数图象求它的实数根。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
难点:让学生理解函数图象交点问题与对应方程间的相互转化,及用图象求方程
x1=x2 =-
x
2
与x轴没有
交点
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a≠0)的根
x
没有实数根
新知探究
2024(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第22章 二次函数 教材解读课件

针内对容训分练析
本章学情分析:
“二次函数”这一章是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具体研究的第二个函数模型,是应用研 究函数性质的一般方法去研究函数的第二次实践,对学生而言,即学习了新的函数模型,又增 强了对函数研究方法的掌握,为后续研究其他函数积累宝贵经验。二次函数的学习过程充满着 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方法,蕴含着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函数的思想,因此学习二 次函数是学生认识函数的又一次飞跃。
一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 理念,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
二是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针内对容训分练析
第二课时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内容解析 本节课类比一次函数的研究方法,先通过观察函数图象,认识函数特征,
从而得出函数的性质。对于二次函数y=ax2的研究分别从a>0,a<0两种情况 入手,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始终是从特殊到一般,例如a>0时,a从具体的 数字1开始,再到12,2等;在每一次具体的函数研究过程中,都是从图象入 手.本节课从形状、开口方向、开口大小、对称性、顶点、增减性对二次函数y =ax2(a>0)的图象特征进行研究,从而得到二次函数y=ax2(a>0)的性 质.此外,a<0的情况又是类比a>0的学习方法开展研究,最终经历以上探究 过程,得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特征和性质.
以现实生活为背景,通过对投掷、跳水、跳远、拱桥、隧道等抛物线的探究, 建立合理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是解决此类问 题的关键.
通过探究矩形面积与矩形一边长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运用函数观 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初步体验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和方法.
针内对容训分练析
第九 十课时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内容解析 利用二次函数解决销售利润问题的方法:(1)读懂题意;(2)借助销售问题中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

一般地,当a<0时,抛物线y=ax2的开口向下,对称轴是y轴,顶 点是原点,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a越小,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顶点都是原点(0,0), 顶点是抛物线的最 高点;
增减性相同: 当 x<0时,y随x增大 而增大;当x>0时, y随x增大而减小.
y O -3
3x
开口都向下; 对称轴都是y轴;
y = ax2(a<0)
(0,0) y轴
在x轴的下方(除顶点外) 向下
当x<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当x>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当x = 0时,最大值为0.
Thank you!
A.y1<y2<y3 C.y3<y2<y1
B.y1<y3<y2 D.y2<y1<y3
综合应用
3.已知y=(m+1)xm2+m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且当x>0时,y随x 的增大而减小. (1)求m的值; (2)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解:(1)∵y=(m+1)xm2+m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m2+m=2且m +1≠0.则m=-2或m=1.又∵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m+ 1<0,m<-1,故m=-2 (2)画图略
单调性
当x<0 (在对称轴 的左侧)时,y随
着x的增大而减小.
y 9 6 3
-3 O 3 x
当x>0 (在对
称轴的右侧) 时,y随着x的
猎豹图书
增大而增大.
例1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 y 1 x2 ,y =2x2的图象.
2
解:分别列表,再画出它们的图象,如图.
x ··· -4 -3 -2 -1 0 1 2 3 4 ···
函数 y=1 x2,y=2x2 的图象与函数y=x2 的图象相比,有什么共同点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课件(共22张)

2.一个圆柱的高等于底面半径,写出它的表面积 S 与底面半径 r 之间的关系式.
解:由圆柱的表面积=2×圆柱的底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得 S=2πr2+2πr•r=4πr2.
3.如图,矩形绿地的长、宽各增加 x m,写出扩充后的绿地的面 积 y 与 x 的关系式.
解:由图可得,扩充后的绿地的面积y(m2)与 x(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y=(30+x)(20+x)=x2+50x+600, 即 y=x2+50x+600.
这个函数与我们学过的函数不同,其中自变量x的最高次数是2. 这类函数具有哪些性质呢?这就是本章要学习的二次函数.
合作探究
n 个球队参加比赛,每两队之间进行一场比赛,比赛的场次数 m 与球队数 n 有什么关系?
分析:每个球队要与其他 (n-1) 个球队各比赛一场,甲队对乙队的比赛与乙
队对甲队的比赛是同一场比赛,所以比赛的场次数为
形如 y=ax²+bx+c (a,b,c是常数,a≠ 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 x 是自变量,a,b,c 分别是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等号左边是变量y,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的整式; (2)a,b,c为常数,且a≠ 0; (3)等式的右边最高次数为 2,可以没有一次项和常数项,但 不能没有二次项.
人教版九年级初中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PPT课件全文

描点法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如下:
描点法
第一步,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第二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
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第三步,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抛物线y=ax2的图象性质:
(1)抛物线y=ax2的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原点.
(2)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
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
(3)|a|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课堂练习
1.填表:
抛物线
y = ax2(a>0)
y = ax2(a<0)
顶点坐标
你能通过这种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吗?
新知探究
二次函数=^2 的图像
通过描点法画出 = 的图像?
【列表】
在 = 中,自变量可以取任意实数,列表取几组对应值:
…
-2
-1
0
1
2
…
…
4
1
0
1
2
…
新知探究
二次函数=^2 的图像
y
通过描点法画出 = 的图像?
9
【描点】
事实上,二次函数的图象都是抛物线,它们的开口或者
3
向上或者向下.一般地,二次函数 y =ax2+bx +c(a≠0)
的图象叫做抛物线y=ax2+bx+c.
-3
O
3
x
新知探究
二次函数=^2 的性质
观察 = 2 的图像,它有对称轴在哪里?图像与y轴的交点在哪里?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 二次函数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的学习习惯.
旧知回顾
1.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①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②把点的坐标代入求
方法
待定系数;③把所求系
数值代回原解析式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几种形式?
一般式;顶点式 ; 交点式
待定系数法
你能根据下列所给图象的特征,设出它对应的函数表达式吗?
【题型四】几种解析式的灵活应用
例5 已知二次函数 = 2 + + 的图象的对称轴为x=2,且
经过点(1,4),(5,0),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解: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²+k.
+ = ,
把(1,4), (5,0)代入,得 ቊ
解得
+ = ,
所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
22.1.4 第2课时 求二次函
数的解析式
1.通过分析已知条件让学生设恰当的函数解析式,达到简便运算、
解决问题的目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类比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掌握用待定系数法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应用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
如图,某建筑的屋顶设计成截面为抛物线形(曲线AOB)的薄
壳屋顶。它的拱宽AB为4 m,拱高CO为0.8 m,施工前要先制
造建筑模板,怎样画出模板的轮廓线呢?
你知道应该如何设函数表达式吗?哪种方案最简单呢?
科学家把一种珍奇的植物分别放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
定时间后,测试出这种植物高度的增长情况如下表:
方程(组)。
3.解:解得到的方程(组),求待定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试卷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
一、二次函数的定义
形如y=a x²+bx+c(a, b, c是常数,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例题1】
(1)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为()
A. B.y=
C. D.
(2)函数是二次函数,则m的值为()A.1或—6 B.1 C.—2或3 D.3
二、二次函数的图像——抓住a、b、c
【例2】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mx+m和y=-mx2+2x+2(m是常数,且m≠ 0)的图象可能是()
(2)函数与(k≠0)在同一坐标系中图像大致是图中的
()
(3)已知:a>b>c,且a+b+c=0,则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可能是下列图象中的()
(4)设a、b是常数,且b>0,抛物线为下图中四个图像之一,则a的值为()
(5)二次函数的图像的一部分如图所示,求a的取值范围
三、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
1.点的坐标
【例3】
(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坐标轴上,则k的值共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若抛物线的顶点的纵坐标为n,则k-n的值为_______.
2.二次函数的单调性
【例4】
(1)若点A(2,y
1),B(3,y
2
)是二次函数图像上的两点,
则y
1与y
2
的大小关系是()
A.y1<y2B.y1=y2C.y1>y2D.不能确定
(2)已知a<—1,点(a-1, y1),(a, y2)(a+1,y3)都在二次函数
的图像上,则y1、y2、y3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
四、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配方法、顶点法
【例5】
(1)二次函数的最小值是_______.
(2)已知实数x,y满足,则x+y的最大值为______.
(3)当二次函数的最小值为()
A.—4
B.—
C.—
D.
(4)当—1≤x≤1时,二次函数y= x²-mx+3有最小值—3,求m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