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耦合电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RC串联电路的阶跃响应

图1 RC一阶电路

如图1所示,是由RC组成的高通一阶滤波电路,在t=0+时刻开关合上,即给RC电路一个阶跃激励,0+时刻电容C上的电压为0,即没有积累电荷,求R上的响应电压。
为简化起见,对本电路运用复频域分析法,R上的电压为R和C共同分压的结果,得到电阻R电压复频域象函数UR(s)如下所示:

进行s域到时域的拉普拉斯反变换,得到电阻上电压的时域解UR(t)为:

从结果可以看出:在t=0+时刻开关合上的时刻,电容C相当于短路,R上的电压为VDC,然后随着电容C的充电,R上的电压呈指数级别降低,当时间趋于无穷大的时候,C被VDC完全充电,其上的电压趋近VDC,R上的电压趋近0。

2 交流耦合传输通道特性分析
经过1节中的分析,可以发现,在高速互连传输系统中,在一段时间内,如果驱动器驱动到线路上为同一码型,则在这段时间内,高速互连通道的特性与1节中的完全一致,图1的C相当于图2中的AC耦合电容,R相当于接收器的50ohm终端匹配电阻,图中没有画出,同一码型持续的时间段中,接收器上接收到的电压呈指数级别降低,时间越长,电压降低越多。
如图2、图3所示,假设驱动器发送连“1”码比特流到线路上,随着时间的延续,接收器接收到的电压会逐渐降低,即图2中的LF Droop(低频衰减,因为RC电路具有高通滤波特性,所以电路的低频分量衰减较大),时间越长,LF Droop越大,一旦码型发生变化后,比如图2、3中改变为“0”码,接收器上的电压会迅速降低并反相,因为LF Droop的影响,电压降低的起点会比理想位置低,导致从“1”码到“0”码的变化边沿时刻会比理想位置有所提前,这个与理想位置的偏移量就是由AC耦合所带来的PDJ。显然,高通滤波RC电路的3dB转折频率点越低,即RC常数越大,低频分量通过得越多,LF Droop越小,PDJ就越小,因为R的值固定,所以C越大,PDJ越小,选择较大的C对抑制PDJ有利。

图2 AC耦合引起的PDJ

图3 AC耦合引起的码型相关抖动

图4 PDJ估算相似三角形

下面结合图3、图4,对PDJ进行数学推导,给出解析公式,并对其值进行估计。对于差分对中的两个信号,以共同的共模电压为中心,大小相等,相位相反,从图5中可以看出,PDJ与差分对线上的共模电压大小没有关系,而与信号变化的幅度VPP(即差模电压)有关,又因为差分对的正、负相是完全对称的,所以只需对差分对的其中一个信号进行分析即可。
如图2所示,设差分对驱动器的单端输出信号摆幅为VPP,信号周期为TUI,20%~80%的信号上升时间为TR,连续不变码长度为N Bits,由连续不变码引起的电

压跌落为ΔV,引起的信号边缘偏移(也就是PDJ)为TJ。设接收端上的初始电压(也就是加在R上的初始电压)为“1”码和“0”码电平的中间值0.5VPP,根据2节中分析的结果,经过N Bits的连续不变码的传送时间后,R上电压为:

R上的电压跌落ΔV为:

我们需要求解的是TJ的值,现在已经知道ΔV的值,显然,如果能找到两者间的关系,TJ的值就迎刃而解了。将图5中的信号边缘偏移图示进行局部放大研究,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由20%~80%的Tr、0.6VPP和信号上升沿组成的直角三角形与TJ、ΔV和信号下降沿组成的直角三角形为相似形,于是有:


根据上式就可以计算出TJ的值,TR值可以从驱动器的数据手册中查到,一定要注意是20%~80%的上升时间,如果没有找到TR的值,可以用下式进行估算:

BW为所传输信号的带宽,在一阶系统中,BW的典型值为60%~100%的数据速率。在实际应用中,如果仅仅是对TJ进行预估,建议BW取中间值,即80%的数据速率,于是:

N为最多的连续不变码的个数,与通道承载的信号类型有关;TUI是信号的单位周期;R一般为50ohm;C的值可以灵活选取,C的大小就决定了TJ的大小。
TJ的计算式可以最终简化为:
(﹡)
TJ对单位周期TUI的比值为:
(﹡﹡)

3 交流耦合电容的选取
从2节中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随着连续不变NRZ码的长度N增加或交流耦合电容C值减小,系统的码型相关抖动PDJ会变大。如对于连续不变NRZ码的长度为20的3.125GBPS的数据信号,周期TUI为320pS,20%~80%的上升时间TR为150pS,R为50ohm,则PDJ的计算公式变为:

则对于不同的C,码型相关抖动为:
电容值 抖动 抖动与单位周期比 性能
100pF 90pS 28% 不能接受
1nF 15pS 5% 好
10nF 1.6pS <1% 很好
100nF 0.2pS ≈0 极好

从抑制抖动的观点来看,交流耦合电容C越大,传输通道的PDJ越小,系统的性能越好,但是抖动不是唯一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是存在另一个需要考虑的方面,恰恰相反,这个规则反对使用大的电容,下面详细说明这个问题。
一个真正的电容器还包括一个寄生电阻(ESR,串联等效电阻)和一个寄生电感(ESL,串联等效电感),如图7所示,实际的电容器是这三个元件的串联,会存在一个串联谐振频率。在谐振频率点之下,C起主导作用,电容器表现为电容的特性,随着频率上升,阻抗变大;在谐振频率点上,C和ESL的作用完全抵消,电容器表现为电阻的特性,阻抗达到最小值,其值大小为ESR;在谐振频率点之上,ESL起主导作用,电容器表现为电感的特性,随着频率上升,阻抗变大。也就是说,两个寄生元件,ESR决定电容器所能达到的最低阻抗

,ESL使得电容器在谐振频率点之上表现为电感器的特性,失去电容器的作用,且随着频率增加,阻抗变大,而理想电容器在高频时的阻抗趋于零。

图4 Murata的多层陶瓷电容器的阻抗-频率特性曲线

在2节的分析中,我们认为电容器是理想的,如果考虑实际的电容器在高频段阻抗会变大的效应,导致信号的高频分量衰减变大,同样会使接收器上接收到的电压幅值跌落,也会引起信号边缘发生相位偏移,引起额外的抖动。电容值越大,高频阻抗越大,电压跌落越多,引起的抖动越大,从这一点上来说,希望交流耦合电容越小越好。
图5中给出了Murata的4种不同0603封装的多层陶瓷电容器的阻抗-频率曲线,可以看出:
电容值越小, ESR越大,谐振频率点越高,电容器的高频特性越好。电容的谐振频率点都低于1GHz,对于GHz以上的高速互连传输系统而言,在系统整个带宽的高频段,电容器的工作频率不可避免的跃过谐振点,呈电感性;在四个电容器中,10nF的电容器在整个频端的保持最低的阻抗,性能最好,低频端的阻抗优于1nF和100pF的电容器,高频段的阻抗优于100nF的电容器。因此,综合考虑,对于上面的3.125G数据传输系统的举例,选择10nF的交流耦合电容最好。
尽管一般的多层陶瓷电容器在高数据速率的系统中工作时,对外表现出高达5~10ohm的阻抗,但是对于实现交流耦合的功能而言,仍然能工作得足够好,高频下阻抗增大导致的电压跌落不大(一般<2%),导致的相移也小(一般小于10o),所以完全没有必要选用特殊的射频电容器,一般的标准多层陶瓷电容器(陶瓷介质可选NPO或X7R)就能满足要求。
因此,我们在选择交流耦合电容器的时候,即不能单方面从高通滤波特性考虑选大容量的电容器,也不能单方面从ESL的角度考虑选小容量的电容器,应综合考虑电容的高通滤波特性和高频下ESL影响,选择中间值的电容器,基本原则如下:
1 电容器带来的码型相关抖动不超过单位周期的5%;
2 尽量选用小封装的电容器,小封装的高频特性优于大封装的,推荐选用0603或0402封装;
3 电容器的阻抗在整个低频段和高频段都能兼顾,有最低的整体表现阻抗,推荐选用1nF~100nF间的电容。

今天在看SATA的内容的时候也对这个两个AC耦合电容感兴趣,查找了一些资料,又翻了一下书,找找了相关内容: 其计算经验公式为:定义Tc为每比特的数据周期,NUM为最大容许连续0或者1的比特位的数目,负载的阻抗为R(一般为50欧姆),C为交流耦合电容容值。 Cmin=7.8*NUM*Tc/R 对于SATA中我们最大的NUM数目我暂时没有查找到资料,不过《高速数字设计实践》中提及的例

子可以给大家一个最初的计算方法 800Mbit/S的连接的时候 Tc=1.25ns NUM在该产品中最大的连续的0或者1,R为50欧姆的时候,计算出来Cmin最小0.0167uF,所以他提出来800Mbit/S的时候选择0.01uF的电容是不合适的。 详细请参考高速数字设计实践里面的第二章。 详细讨论可以QQ我 450911824

电容充电放电时间计算公式:
设,V0 为电容上的初始电压值;
Vu 为电容充满终止电压值;
Vt 为任意时刻t,电容上的电压值。
则,
Vt=V0+(Vu-V0)* [1-exp(-t/RC)]

如果,电压为E的电池通过电阻R向初值为0的电容C充电
V0=0,充电极限Vu=E,
故,任意时刻t,电容上的电压为:
Vt=E*[1-exp(-t/RC)]
t=RCLn[E/(E-Vt)]
如果已知某时刻电容上的电压Vt,根据常数可以计算出时间t。
公式涵义:
完全充满,Vt接近E,时间无穷大;
当t= RC时,电容电压=0.63E;
当t= 2RC时,电容电压=0.86E;
当t= 3RC时,电容电压=0.95E;
当t= 4RC时,电容电压=0.98E;
当t= 5RC时,电容电压=0.99E;
可见,经过3~5个RC后,充电过程基本结束。

放电时间计算:
初始电压为E的电容C通过R放电
V0=E,Vu=0,故电容器放电,任意时刻t,电容上的电压为:
Vt=E*exp(-t/RC)
t=RCLn[E/Vt]
以上exp()表示以e为底的指数;Ln()是e为底的对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