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质粒的构建方法
质粒构建 (2)
质粒构建1. 引言质粒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工具,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遗传学和生物学研究中。
质粒构建是指将感兴趣的DNA片段插入到质粒中的过程,用于进一步研究DNA序列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本文将介绍质粒构建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质粒构建的基本原理质粒构建需要以下几个基本要素:•质粒:质粒是一种环状的DNA分子,可存在于细菌、酵母等生物体内。
•DNA片段:DNA片段是质粒构建中要插入质粒的感兴趣DNA序列,可以通过PCR扩增、基因合成等方法得到。
•限制酶:限制酶是一种特殊的酶,能够识别和切割DNA的特定序列。
•连接酶:连接酶是一种酶,能够将DNA片段与质粒连接起来。
基于以上要素,质粒构建的基本原理如下:1.将质粒和目标DNA片段分别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切割。
限制酶切割会产生粘性末端或平滑末端的DNA片段。
2.使用连接酶将目标DNA片段与质粒连接起来。
连接酶能够将两条DNA片段的末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质粒。
3.利用转化或转染等方法将质粒导入到宿主细胞中。
质粒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
3. 质粒构建的步骤质粒构建的具体步骤如下:3.1 质粒提取从质粒宿主细胞中提取质粒是质粒构建的第一步。
常用的质粒提取方法包括碱裂解法、盐溶解法、商业提取试剂盒等。
质粒提取的目的是获取纯度较高的质粒样本,便于后续实验操作。
3.2 目标DNA片段的获取目标DNA片段可以通过PCR扩增、基因合成等方法得到。
PCR扩增需要设计引物,引物的序列与目标DNA片段的两端相互衔接。
基因合成则需要将目标DNA序列依照设定的序列进行化学合成。
3.3 DNA片段与质粒的连接将目标DNA片段与质粒进行连接,需要使用连接酶。
连接酶则需要根据DNA片段和质粒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连接酶和反应条件。
连接酶反应通常包括连接酶、DNA片段和质粒的混合体系,以及一定的温度和时间。
3.4 转化或转染将连接好的质粒导入到宿主细胞中,以使质粒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
表达质粒的构建
表达质粒的构建一、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载体是指具有宿主细胞基因表达所需调控元件,能使克隆的基因在宿主细胞内转录与翻译的载体。
也就是说,克隆载体只是携带外源基因,使其在宿主细胞内扩增;表达载体不仅使外源基因扩增,还使其表达。
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与否及表达水平受到许多因素(调控元件)的制约。
1、正确的阅读框架外源基因编码区在插入表达质粒中原核基因编码区时,阅读框架应保持一致。
外源基因只有在它与载体DNA的起始密码相吻合时,才算处于正确的阅读框架中,从而表达融合蛋白,使外源蛋白与宿主蛋白相融合。
2、目的基因有效转录的启动子启动子是DNA链上一段能与DNA聚合酶结合并能起始mRNA合成的序列,它是基因表达不可缺少的重要调控序列。
原核启动子是有两段彼此分开且又高度保守的核苷酸序列组成的,分别称为-35区和-10区。
-35区序列为TTGACA,-10区的序列为TATAAT。
两序列之间的最佳间距为17bp。
可与RNA聚合酶结合,并指导该酶在正确的转录部位开始合成mRNA。
由于细菌RNA聚合酶不能识别真核基因的启动子,因此原核表达载体必须用原核启动子带动真核基因在原核生物中转录。
原核表达载体启动子的转录常常是可以控制的,一般情况下不转录,而受诱导剂诱导时就能转录,带动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
(1) 大肠杆菌的lac启动子是乳糖操纵子的启动子,受lac I编码的阻遏蛋白调节控制(2) 大肠杆菌的trp启动子是色氨酸操纵子启动子,受trpR编码的阻遏蛋白调节控制(3) tac启动子,由lac启动子的-10区和trp启动子的-35区融合而成,汇合了lac和trp两者优点,是一个很强的启动子,受lac I编码的阻遏蛋白调节控制(4) lacUV5启动子是经紫外线诱变改造的lac启动子,该启动子失去了CAP和cAMP的证调控,只要有乳糖或IPTG存在时就能够启动转录(5) 噬菌体的λP启动子是λ噬菌体左、右向启动子,是一个温度敏感的阻遏蛋、LR白受温度调控的很强的启动子(6) T7噬菌体启动子,比大肠杆菌启动子强得多,并且十分专一,只被T7RNA 聚合酶所识别。
yfp蛋白表达质粒
yfp蛋白表达质粒
YFP蛋白表达质粒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工具,用于研究蛋白的表达和功能。
YFP蛋白是一种荧光蛋白,可以发出黄绿色的荧光,因此在生物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YFP蛋白表达质粒的构建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步骤。
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质粒载体,常用的有pUC19、pET28a等。
质粒载体是一种环状的DNA分子,可以自主复制,并携带外源基因的表达序列。
接下来,将YFP基因的编码序列克隆到质粒载体中。
克隆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是PCR扩增和限制性内切酶切割。
通过PCR扩增,可以得到所需的YFP基因片段,然后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将其与质粒载体进行连接。
连接后,将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等宿主细胞中,使其复制和表达。
YFP蛋白表达质粒的构建完成后,可以通过蛋白表达实验来验证其功能。
常用的方法是将质粒转化到宿主细胞中,诱导蛋白的表达,并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YFP蛋白的荧光信号。
荧光信号的强度和分布可以反映YFP蛋白的表达水平和定位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YFP蛋白的表达量。
YFP蛋白表达质粒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可以将YFP蛋白与其他蛋白融合,用于研究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相互作用和功能调控等方面。
此外,YFP蛋白还可以用于追踪细胞的运动和分裂过程,研究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YFP蛋白表达质粒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工具,可以用于研究蛋白的表达和功能。
通过构建YFP蛋白表达质粒,可以实现对YFP蛋白的定位、追踪和功能研究,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原核表达载体选择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原核表达载体选择质粒载体是重组蛋白表达的关键工具,其结构如下图。
重组蛋白表达,我们首先要将基因插入到表达载体上,插入的位置为多克隆位点。
质粒载体上有很多的功能元件,这些元件对于蛋白的表达都是至关重要的。
尽管我们经过系统的分析和预测,但是仍有很多蛋白不能顺利表达、表达量很低或者表达状态不好。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尝试构建不同的表达载体以期得到最好的效果,这些载体的主要区别是启动子和融合标签的差异。
蛋白表达优化主要工作也就是尝试构建不同融合表达标签,使用不同的宿主表达菌,测试不同的表达条件,筛选出最优表达体系。
常用的融合标签有GST、MBP、Trx、6His、SUMO等,这些标签主要功能是促表达、促可溶、信号标记或助纯化。
福因德生物可以提供以下系列载体以供科研表达研究。
1)促表达/促溶标签2)信标标签3)纯化标签我们选择表达载体的时候不但要考虑蛋白怎么表达成功,更要考虑蛋白怎么纯化出来,纯化的问题主要是考虑纯化标签和酶切位点的选择,下表我们列举了常见的纯化标签和酶切位点。
4)酶切位点以上为原核表达常用的标签和酶切位点,其性质也都作了简要的介绍,各专业网站或专业书籍已对此做详尽解释,科研工作者可根据具体实验设计方案,组合设计以上标签和酶切位点的使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选用和设计蛋白酶切位点的时候首要考虑的是序列内部有没有蛋白酶位点,同时要考虑酶切的效率和蛋白酶试剂成本。
一般商业化载体,在标签蛋白与载体多克隆位点之间都设计有酶切位点。
标签可设计在N-端也可在C-端,设计在N-端的优势是,可通过标签高效翻译起始位点带动插入蛋白的表达,可溶性标签的高效表达更可促进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同时,大部分的蛋白内切酶的切割位点在C-端,所以标签设计在N-端可将标签切割完全。
在设计标签序列与酶切位点的时候还要考虑N-端稳定性原则,也就是所谓宿主细胞的N-端规则(N-end rule),这个要避免;同时,还应该检查是否引入了可与别的蛋白相互作用的序列或者蛋白酶切位点。
4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基因的克隆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基因的克隆长片段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往往比较困难,作为抗原使用的重组蛋白可以考虑选择抗原性好的区段原核表达,前文已作阐述。
对整个蛋白结构研究,必须全长表达该蛋白,此时最好考虑真核表达系统,特别是含有跨膜区的蛋白。
选定要克隆的区段,需先富集纯化之后才方便插入载体,常用的富集方法是PCR或者质粒繁殖复制。
为了防止在PCR扩增过程中引入碱基错误或者碱基缺失,PCR扩增基因时候必须使用高保真Taq酶。
为了满足科研工作者不同实验需求,福因德生物将高保真Taq酶优化为即用型Mix,使用时直接加引物和模板就可以扩增。
除此之外,福因德生物还开发出LA Taq、S-Taq Mix以及SYBR荧光定量PCR Mix(需要更高品质的可选用SYBR PCR SuperMix)。
原核重组表达常用克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酶切连接这个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的克隆技术,主要优点是技术稳定;缺点是周期长、步骤多,任何一个环节产生的误差都会影响克隆构建的成败。
如用酶切连接的策略进行载体批量构建,不同载体和不同外源基因尽可能选用相同的上下游酶切位点,比如,批量克隆基因到某个载体上,可一次性大量双酶切将载体线性化后保存备用,每次构建载体只需酶切外源基因片段,载体可直接取用,不必每次都酶切,省时省力(此处需特别留意的是基因内部不能有与上述所用冲突的酶切位点)。
2)TA克隆TA克隆必须使用商业的线性化载体,线性载体3´末端有一个T碱基,与PCR扩增产物3´末端A正好匹配。
这种克隆策略最大的优点是载体使用方便,扩增产物可以直接克隆到载体上,不需要酶切位点等冗余序列;缺点是:必须依赖商业化载体,载体选择受限;扩增外源片段所使用的Taq酶也必须是可以在3´末端加A,这种Taq酶的保真度不高;外源片段插入之后还必须鉴定方向。
目前,这种构建表达载体的策略已经逐渐被淘汰。
3)TOPO克隆TOPO克隆载体利用DNA拓扑异构酶I识别序列中的CCCTT松弛双螺旋并重新连接,同时兼具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的功能。
抗体表达质粒
抗体表达质粒引言:抗体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
为了大规模生产抗体,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方法,即利用表达质粒来实现抗体的高效表达。
本文将介绍抗体表达质粒的概念、构建方法以及其在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抗体表达质粒?抗体表达质粒是一种重组DNA分子,它含有人工合成的基因序列,用于表达特定抗体的重链和轻链。
质粒一般由多个功能区组成,包括启动子、信使RNA结合位点、选择性标记、多克隆位点等。
通过将抗体基因序列插入到质粒的多克隆位点,可以实现抗体的高效表达。
二、抗体表达质粒的构建方法1. 选择合适的质粒载体:根据抗体的表达需求,选择合适的质粒载体。
常用的载体包括pET、pUC、pCDNA等。
2. 插入抗体基因序列:将抗体基因的重链和轻链序列克隆到质粒的多克隆位点中。
可以通过PCR扩增和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等方法来实现。
3. 转化宿主细胞:将构建好的质粒转化至宿主细胞中,如大肠杆菌等。
通过培养和筛选,筛选出含有目标抗体基因的细胞。
三、抗体表达质粒的重要性1. 高效表达:通过抗体表达质粒,可以实现大规模高效地表达抗体,满足研究和应用的需求。
2. 快速筛选:利用质粒载体中的选择性标记,可以快速筛选出含有目标抗体基因的细胞,提高研究效率。
3. 多克隆位点:质粒中的多克隆位点可以容纳多个抗体基因序列,实现多个抗体的同时表达,方便研究人员进行多个抗体的比较和筛选。
4. 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抗体表达质粒可以稳定地持续表达抗体,且可以进行扩增和传代,满足不同规模和需求的抗体生产。
结论:抗体表达质粒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可以实现抗体的高效表达和大规模生产。
通过合理构建抗体表达质粒,研究人员可以快速筛选和比较不同抗体,为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抗体表达质粒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抗体相关研究的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推广。
质粒构建的原理及方法
质粒构建的原理及方法质粒构建的原理及方法是指通过研究DNA片段的特征,以及其在生物学实验中的复制、表达、合成和移植的原理及方法,来构建质粒。
质粒是一类由DNA片段组成的可重复使用的基因工程载体,用于转移和表达外源基因,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研究中。
质粒构建的原理主要是根据DNA片段的周期性结构形成的,即质粒的结构是由DNA片段组成的,而不是其他的物质。
在质粒构建中,首先要明确需要构建的质粒的目的和功能,然后根据此目的和功能,从DNA片段库中选择合适的片段,将其组装成质粒,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质粒构建的方法有几种,常用的有PCR扩增法、等位子构筑法、同源克隆法和限制性内切酶构建法等。
1 PCR扩增法:PCR扩增法是一种用于构建质粒的有效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特定酶,如Taq DNA聚合酶,对DNA 片段进行反复扩增,从而获得大量的DNA片段。
该方法的优点是快速、灵敏,可以构建任意大小的质粒,但也有一定的缺点,例如扩增的精确性和准确性较差,可能会引入噪声,影响质粒的质量。
2 等位子构建法:等位子构建法是指在特定的位置插入预先准备好的DNA片段,即将DNA片段配对到等位子上,从而构建质粒。
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以高精度构建质粒,精度可达99.9%,但是缺点是时间较长,构建大型质粒时耗时较长。
3 同源克隆法:同源克隆法是指将DNA片段插入到一种特定的质粒中,从而形成新的质粒。
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用于构建任意大小的质粒,但缺点是构建的质粒的精确性较差,可能会引入噪声,影响质粒的质量。
4 限制性内切酶构建法:限制性内切酶构建法是指将DNA片段插入到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中,从而形成质粒。
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快速构建质粒,而且可以构建任意大小的质粒,但缺点是质粒的精确性较差,可能会引入噪声,影响质粒的质量。
以上就是质粒构建的原理及方法,质粒构建的方法也不断发展壮大,未来还有可能推出更多的质粒构建方法,以满足更多的应用需求。
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表达
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表达1. 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真核表达质粒是一种含有真核基因的质粒,它可以用于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外源基因。
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表达载体:首先,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表达载体,例如质粒、质杆菌、噬菌体等,以及一种合适的表达系统,例如T7系统、T3系统、SP6系统等。
(2)构建表达质粒:其次,通过合成或克隆技术将外源基因插入到表达载体中,构建表达质粒。
(3)筛选表达质粒:最后,通过PCR、Southern blotting等技术筛选出含有外源基因的表达质粒。
2. 真核表达质粒的表达真核表达质粒的表达是一种细胞内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它可以将外源基因插入真核细胞中,从而实现基因的表达。
表达质粒的表达通常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首先,将外源基因与表达质粒的启动子序列结合,以形成表达质粒;其次,将表达质粒转染到真核细胞中,以便在细胞中表达外源基因;最后,真核细胞将表达质粒中的基因转录成mRNA,然后翻译成蛋白质,从而实现基因的表达。
此外,表达质粒的表达过程还可以通过调节启动子序列的表达水平来调控基因的表达。
真核表达质粒的稳定性是指质粒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表达量不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能够保持恒定的表达量。
稳定性的提高可以改善表达质粒的性能,并且能够更好地满足实验要求。
为了提高真核表达质粒的稳定性,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优化质粒的结构特征。
质粒结构特征包括质粒的大小、碱基组成、表达载体的类型等。
优化质粒的结构特征可以有效提高质粒的稳定性,从而改善质粒的性能。
二是改变质粒的表达系统。
质粒的表达系统包括表达调控因子、载体、表达调控序列等。
改变表达系统可以改变质粒的表达量,从而提高质粒的稳定性。
三是改变质粒的表达条件。
质粒的表达条件包括培养基、温度、pH值、溶液浓度等。
改变质粒的表达条件可以改变表达量,从而提高质粒的稳定性。
四是改变质粒的表达调控序列。
表达调控序列是控制质粒表达的关键因素,改变表达调控序列可以改变质粒的表达量,从而提高质粒的稳定性。
gfp表达质粒的构建实验报告
gfp表达质粒的构建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构建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质粒,以便在细胞中实现GFP的高效表达,为后续的生物荧光成像等应用提供支持。
2.实验原理质粒是一种小型、自主复制的DNA分子,可与细菌染色体DNA分离。
质粒上有多个限制性酶切位点,可用于插入外源基因。
通过将目的基因插入质粒,并导入受体细胞,可以实现目的基因的表达。
本实验将使用含有GFP基因的质粒,将其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中,使其表达出绿色荧光蛋白。
3.实验材料3.1仪器设备: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离心机、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锅。
3.2试剂:质粒提取试剂盒、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Ⅰ、dNTPs、电泳缓冲液、琼脂糖凝胶。
3.3细胞系:大肠杆菌细胞。
4.实验步骤4.1获取含有GFP基因的质粒:从公共数据库中获取含有GFP基因的质粒序列,并通过PCR扩增获得大量质粒。
4.2酶切质粒: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质粒进行酶切,获得含有GFP基因的片段。
4.3连接质粒:将酶切后的质粒片段与连接酶的作用下,将其连接至具有相同黏性末端的大肠杆菌质粒上。
4.4转化大肠杆菌:将连接后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细胞中,通过抗生素筛选出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
4.5验证重组质粒:通过PCR和DNA测序等方法验证重组质粒是否正确插入目的基因。
5.实验结果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构建了含有GFP基因的重组质粒,并成功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大肠杆菌细胞发出绿色荧光,表明目的基因已正确表达。
6.结果分析通过本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含有GFP基因的重组质粒;其次,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目的基因已在大肠杆菌细胞中表达出绿色荧光蛋白;最后,本实验为后续的生物荧光成像等应用提供了支持。
7.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含有GFP基因的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实现了目的基因的高效表达。
该实验结果为后续的生物荧光成像等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具有重要价值。
构建质粒的步骤
构建质粒的步骤构建质粒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用于在细菌或其他生物体中携带和复制外源DNA。
下面将介绍构建质粒的步骤。
1. 选择质粒载体: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质粒载体。
质粒载体是一种环状DNA分子,可以自主复制并在宿主细胞中表达外源基因。
常用的质粒载体有pUC18、pBR322等。
选择适合的质粒载体需要考虑载体大小、复制起点、抗生素抗性基因等因素。
2. 获得外源DNA片段:外源DNA片段可以是来自其他生物体的DNA序列,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
获得外源DNA片段的方法有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等。
3. 切割质粒和外源DNA: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将质粒和外源DNA切割成互补的黏性末端。
确保切割后的DNA末端与质粒载体互补,以便进行连接。
4. 连接质粒和外源DNA:通过DNA连接酶将切割后的质粒和外源DNA连接起来,形成重组质粒。
连接时需要考虑连接缓冲液的条件和酶的适宜温度。
5. 转化宿主细胞:将重组质粒导入宿主细胞中,使其能够复制和表达外源基因。
常用的转化方法有热激转化、电击转化等。
转化后,需要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筛选出含有质粒的转化子。
6. 确认质粒的构建:通过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或测序等方法,确认质粒是否成功构建,并验证外源基因是否正确插入。
7. 大规模培养质粒:如果质粒构建成功,可以进行大规模培养,以获得足够的质粒量。
培养条件需要根据质粒载体的特性进行调整。
8. 提取质粒:使用质粒提取试剂盒等方法,从大规模培养的细菌中提取质粒。
提取的质粒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或应用。
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以成功构建质粒。
构建质粒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可以用于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基因敲除等研究中。
同时,构建质粒也是基因工程和生物工程的重要基础。
表达质粒的构建方法
表达质粒的构建⽅法1. 表达载体的构建⽅法及步骤2.3. ⼀、载体的选择及如何阅读质粒图谱4. ⽬前,载体主要有病毒和⾮病毒两⼤类,其中质粒DNA 是⼀种新的⾮病毒转基因载体。
5. ⼀个合格质粒的组成要素:6. (1)复制起始位点 Ori 即控制复制起始的位点。
原核⽣物 DNA 分⼦中只有⼀个复制起始点。
⽽7. 真核⽣物 DNA 分⼦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
8. (2)抗⽣素抗性基因可以便于加以检测,如 Amp+ ,Kan+9. (3)多克隆位点 MCS 克隆携带外源基因⽚段10. (4) P/E 启动⼦/增强⼦11. (5)Terms 终⽌信号12. (6)加 poly(A)信号可以起到稳定 mRNA 作⽤13. 选择载体主要依据构建的⽬的,同时要考虑载体中应有合适的限制酶切位点。
如果构建的⽬14. 的是要表达⼀个特定的基因,则要选择合适的表达载体。
15. 载体选择主要考虑下述3点:16. 【1】构建DNA 重组体的⽬的,克隆扩增/基因表达,选择合适的克隆载体/表达载体。
17. 【2】.载体的类型:18. (1)克隆载体的克隆能⼒-据克隆⽚段⼤⼩(⼤选⼤,⼩选⼩)。
如<10kb 选质粒。
19. (2)表达载体据受体细胞类型-原核/真核/穿梭,E.coli/哺乳类细胞表达载体。
20. (3)对原核表达载体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启动⼦及相应的受体菌,⽤于表达真核蛋⽩质时注意克服4个困难和阅读框错位;表达天然蛋⽩质或融合蛋⽩作为相应载体的参考。
21. 【3】载体 MCS 中的酶切位点数与组成⽅向因载体不同⽽异,适应⽬的基因与载体易于链接,不能产⽣阅读框架错位。
22. 综上所述,选⽤质粒(最常⽤)做载体的5点要求:23. (1)选分⼦量⼩的质粒,即⼩载体(1-1.5kb)→不易损坏,在细菌⾥⾯拷贝数也多(也有⼤载24. 体);25. (2)⼀般使⽤松弛型质粒在细菌⾥扩增不受约束,⼀般10个以上的拷贝,⽽严谨型质粒<10个。
基因过表达质粒的构建
基因过表达质粒的构建基因过表达质粒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中最常用的研究工具之一。
它是一种可以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细胞中,进而使其过度表达的载体。
在科学研究中,基因过表达质粒的构建通常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选择适当的载体。
选择适合自己实验需要的质粒,常见的载体有质粒、病毒、人工染色体等。
其中质粒因其相对简单易用,成为了研究人员首选的载体。
第二步,构建基因克隆。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将目标基因插入到所选载体中。
插入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是PCR扩增法和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的方法。
此外,还可以使用homologous recombination、Transposon等方法。
第三步,测序验证。
构建完成后,需要对序列进行验证,确保插入序列与目标序列的匹配度。
这项工作通常通过测序进行。
第四步,转染。
转染是指将构建好的基因重组质粒导入到目标细胞中。
在这一步骤中,常使用化学法、电穿孔法、高压射流法等方法,将基因重组质粒转染到目标细胞中。
第五步,筛选。
筛选是为了寻找质粒成功转染到细胞的克隆。
筛选方法通常有:一是进行抗生素筛选法,二是基于标记物筛选法。
用荧光标记等方法将转染的细胞识别出来,然后通过克隆表征(如Western blotting、flowcytometry等方法)确定其含有重组基因。
总之,构建基因过表达质粒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耗费充分的时间和精力。
不过,这项工作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医学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
对于科研人员而言,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工具。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1.原核表达载体选择质粒载体是重组蛋⽩表达的关键⼯具,其结构如下图。
重组蛋⽩表达,我们⾸先要将基因插⼊到表达载体上,插⼊的位置为多克隆位点。
质粒载体上有很多的功能元件,这些元件对于蛋⽩的表达都是⾄关重要的。
尽管我们经过系统的分析和预测,但是仍有很多蛋⽩不能顺利表达、表达量很低或者表达状态不好。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尝试构建不同的表达载体以期得到最好的效果,这些载体的主要区别是启动⼦和融合标签的差异。
蛋⽩表达优化主要⼯作也就是尝试构建不同融合表达标签,使⽤不同的宿主表达菌,测试不同的表达条件,筛选出最优表达体系。
常⽤的融合标签有GST、MBP、Trx、6His、SUMO等,这些标签主要功能是促表达、促可溶、信号标记或助纯化。
福因德⽣物可以提供以下系列载体以供科研表达研究。
我们选择表达载体的时候不但要考虑蛋⽩怎么表达成功,更要考虑蛋⽩怎么纯化出来,纯化的问题主要是考虑纯化标签和酶切位点的选择,下表我们列举了常见的纯化标签和酶切位点。
以上为原核表达常⽤的标签和酶切位点,其性质也都作了简要的介绍,各专业⽹站或专业书籍已对此做详尽解释,科研⼯作者可根据具体实验设计⽅案,组合设计以上标签和酶切位点的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选⽤和设计蛋⽩酶切位点的时候⾸要考虑的是序列内部有没有蛋⽩酶位点,同时要考虑酶切的效率和蛋⽩酶试剂成本。
⼀般商业化载体,在标签蛋⽩与载体多克隆位点之间都设计有酶切位点。
标签可设计在N-端也可在C-端,设计在N-端的优势是,可通过标签⾼效翻译起始位点带动插⼊蛋⽩的表达,可溶性标签的⾼效表达更可促进蛋⽩的可溶性表达;同时,⼤部分的蛋⽩内切酶的切割位点在C-端,所以标签设计在N-端可将标签切割完全。
在设计标签序列与酶切位点的时候还要考虑N-端稳定性原则,也就是所谓宿主细胞的N-端规则(N-end rule),这个要避免;同时,还应该检查是否引⼊了可与别的蛋⽩相互作⽤的序列或者蛋⽩酶切位点。
gfp质粒构建
gfp质粒构建
构建GFP质粒是将GFP基因插入表达质粒中,使得转染细胞后,细胞内能够产生绿色荧光信号,从而观察和研究细胞的特定结构和功能。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构建GFP质粒的方法:
1. 选择合适的表达质粒:常见的表达质粒有pUC19、
pcDNA3.1等,可以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合的质粒。
2. 制备GFP基因:获得含有GFP基因的质粒或者通过PCR扩增GFP基因序列。
3.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将质粒和GFP基因进行限制性内切酶
酶切,产生互补的粘性末端。
4. 连接反应:将切割后的质粒和GFP基因进行连接反应,使
用连接酶将两者连接在一起。
5. 转化大肠杆菌:将连接后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中,培养过夜。
6. 验证转化:从培养物中挑取菌落,通过PCR或测序验证质
粒是否含有正确的GFP基因序列。
7. 提取质粒:提取含有正确GFP基因序列的质粒,通常使用
质粒提取试剂盒。
8. 转染目的细胞:将提取得到的GFP质粒转染到目的细胞中。
9. 表达GFP: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细胞是否产生绿色荧光,证明GFP基因表达成功。
以上是一个大致的步骤,具体的实验条件和细节需要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进行优化和修改。
质粒构建流程
质粒构建流程质粒构建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常见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可以用于基因克隆、蛋白表达、基因编辑等多个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质粒构建的基本流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技术。
第一步,设计引物。
质粒构建的第一步是设计引物。
引物是一小段单链DNA,它们的序列与目标DNA的两端相互补。
在构建质粒时,我们需要设计两对引物,分别用于扩增目标DNA的两端。
引物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实验效果,因此需要仔细选择引物的序列,确保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稳定性。
第二步,PCR扩增。
设计好引物后,接下来就是进行PCR扩增。
PCR是一种体外合成DNA的方法,通过PCR扩增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目标DNA。
在PCR反应中,我们需要将待扩增的DNA模板、引物、DNA聚合酶和反应缓冲液混合,然后进行一系列的温度循环,最终得到目标DNA的扩增产物。
第三步,酶切和连接。
获得PCR产物后,接下来需要进行酶切和连接。
酶切是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在特定的酶切位点上切割DNA分子,从而得到特定的DNA片段。
在质粒构建中,我们通常会选择两种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分别用于酶切目标DNA和质粒载体。
然后将酶切后的目标DNA 片段与质粒载体连接,形成重组质粒。
第四步,转化和筛选。
最后一步是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宿主细胞中,然后进行筛选。
转化是利用化学方法或电穿孔法将质粒导入宿主细胞内,使其在细胞内进行复制和表达。
然后通过对转化后的细胞进行抗生素筛选或荧光筛选,筛选出含有目标重组质粒的细胞克隆。
总结。
质粒构建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实验技术,它涉及到许多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质粒构建的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当然,质粒构建的具体操作还需要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和目的进行调整和优化。
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家在质粒构建实验中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质粒表达方向
质粒表达方向质粒表达是一种常用的基因工程技术,用于将目标基因导入到宿主细胞中,使其表达出目标蛋白。
这项技术在基础研究、医学、农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以质粒表达方向为主题,介绍质粒表达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质粒表达的原理质粒是一种环状的DNA分子,通常存在于细菌细胞中。
质粒表达是通过将目标基因插入到质粒的某个特定位点上,使其与质粒的调控元件相连,从而实现目标基因的表达。
质粒表达的原理可以简化为以下几个步骤:1.构建质粒:选择合适的质粒载体,将目标基因插入到载体的多克隆位点上,并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连接酶连接等技术将目标基因与质粒连接。
2.转化宿主细胞:将构建好的质粒转化到宿主细胞中,使其进入细胞质。
3.选择转化子:通过添加适当的抗生素或其他筛选条件,筛选出已成功转化的细胞。
4.培养和表达:选取转化子,进行培养和表达,使目标基因得以表达。
二、质粒表达的方法质粒表达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原核表达和真核表达两种。
1.原核表达:原核细胞(如大肠杆菌)具有简单的表达系统,是质粒表达的常用宿主。
原核表达的步骤主要包括质粒构建、转化宿主细胞、培养和表达等。
原核表达的优点是操作简单、高效快速,适用于大规模表达和蛋白纯化。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蛋白质折叠、修饰和活性等方面与真核细胞存在差异。
2.真核表达: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细胞)具有复杂的表达系统,可以更好地保留目标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真核表达的步骤包括质粒构建、转染宿主细胞、筛选稳定细胞株、培养和表达等。
真核表达的优点是能够实现蛋白正确的修饰、折叠和定位,适用于研究蛋白的功能和机制。
三、质粒表达的应用质粒表达技术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基础研究:质粒表达可以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调控和相互作用等。
通过表达外源基因,可以观察其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蛋白互作和信号传导等过程。
2.药物研发:质粒表达可以用于生产重组蛋白,如抗体、酶和激素等。
这些重组蛋白可以用于药物的生产和治疗。
过表达质粒构建原理
过表达质粒构建原理一、目的基因获取过表达质粒构建的第一步是获取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通常是从基因文库、PCR扩增或者人工合成等方法中获得。
确保目的基因序列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任何突变都可能影响后续的表达结果。
二、载体质粒选择选择适当的载体是构建成功的关键。
常用的载体有质粒、病毒载体等。
在选择载体时,应考虑其容量、复制能力、插入位点等因素,以确保目的基因能够高效地导入宿主细胞并稳定表达。
三、限制性内切酶处理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种特异性切割DNA的酶,用于在目的基因和载体质粒上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以便进行接下来的连接反应。
选择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并控制其切割时间,可以确保目的基因和载体质粒的准确切割。
四、连接反应连接反应是将目的基因和载体质粒结合的过程,通常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完成。
在连接反应中,需要控制反应条件,以确保目的基因和载体质粒的正确结合。
连接后的产物称为重组质粒。
五、转化宿主细胞重组质粒需要导入宿主细胞中进行表达。
选择合适的宿主细胞,如细菌、酵母、昆虫或哺乳动物细胞等,根据宿主细胞的特性,采用适当的转化方法,如电穿孔、化学转化或转染等,将重组质粒导入宿主细胞。
六、筛选与鉴定转化后的宿主细胞需要进行筛选和鉴定,以确定是否存在重组质粒。
通过抗性筛选、PCR鉴定或DNA测序等方法,可以初步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
进一步通过表达产物检测和稳定性检测等手段,对重组质粒进行全面鉴定。
七、表达产物检测表达产物检测是验证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的重要步骤。
通过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或酶联免疫等检测方法,可以对重组质粒的表达产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比较表达前后的蛋白质变化,以评估过表达的效果。
八、稳定性检测稳定性检测是为了评估重组质粒在宿主细胞内的稳定性。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对目的基因的表达进行定期检测,观察其在不同传代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变化。
稳定性良好的过表达质粒能够在多次传代后仍保持稳定的表达水平。
蛋白质序列构建质粒的方法
蛋白质序列构建质粒的方法蛋白质序列构建质粒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工程和基因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蛋白质序列构建质粒的方法。
质粒是一种环状双链DNA分子,常见于细菌中,并且具有自主复制能力。
质粒构建是将感兴趣的蛋白质的编码序列插入到质粒DNA中的过程。
这样构建出的质粒可以被细菌或其他真核生物细胞摄取并进行表达,使得该蛋白质在细胞中大量产生。
蛋白质序列构建质粒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合适的质粒载体:质粒载体是质粒构建的基础。
根据具体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宿主细胞和质粒类型。
常用的质粒载体有pUC、pET等。
2. 扩增目标蛋白质基因:使用PCR或其他扩增方法,将目标蛋白质基因从其来源中扩增出来。
PCR反应需要设计适当的引物,其中一个引物需包含与目标质粒载体相对应的序列。
3. 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购买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根据目标蛋白质基因和质粒载体的序列设计合适的酶切位点。
将扩增的目标基因和质粒载体经过双酶切,形成互补的粘性末端。
4. 连接反应:将切割后的目标蛋白质基因和质粒载体进行连接反应。
在此步骤中,需要使用DNA连接酶将两者进行连接,并生成一个新的DNA分子。
5. 转化:将连接后的质粒DNA转移到适当的宿主细胞中。
其中,常用的宿主细胞包括大肠杆菌(E. coli)等。
转化方法有化学转化、电转化等。
6. 识别和筛选:将转化后的细菌进行培养和筛选。
在培养基中加入适当的抗生素,只有带有质粒的细菌能够在该培养基中生存,通过抗生素的筛选,可以筛选出带有目标质粒的细菌。
7. 验证和纯化:对得到的带有目标质粒的细菌进行验证和纯化。
验证可以通过PCR或测序等方法进行。
纯化则可以使用柱层析等技术进行。
总之,蛋白质序列构建质粒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通过适当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可以高效地构建出带有目标蛋白质编码序列的质粒,为进一步的蛋白质表达和功能研究打下基础。
质粒载体构建原理
质粒载体构建原理
质粒载体构建原理是通过将目标基因插入质粒中,然后将质粒转化到适当的宿主细胞中,使质粒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和表达目标基因。
质粒载体通常由数千到数百万碱基对组成的双链DNA构成,具有自主复制和表达功能。
构建质粒载体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合适的质粒: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质粒,常用的质粒包括pUC18和pBR322等。
2. 提取质粒DNA:通过DNA提取方法从大肠杆菌等质粒存在的细菌中提取质粒DNA。
3. 制备目标基因DNA:从适当的源中提取目标基因的DNA
序列,常用的方法有PCR扩增、酶切和合成等。
4. 质粒和目标基因DNA连接:通过DNA连接酶将质粒DNA 和目标基因DNA连接起来,形成重组质粒。
5. 转化宿主细胞:将重组质粒转化到适当的宿主细胞中,如大肠杆菌等。
6. 筛选正常质粒:通过添加适当的抗生素等筛选条件,筛选出携带目标基因的正常质粒。
7. 质粒扩增:将筛选得到的正常重组质粒进行扩增,得到足够量的质粒。
8. 表达目标基因:将扩增得到的质粒转化到目标宿主细胞中,通过细胞内转录和翻译过程,使得目标基因得以表达。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成功构建质粒载体,将目标基因插入其中,并实现在宿主细胞中的表达。
这为基因工程研究和生物技术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sumo酶融合表达质粒
sumo酶融合表达质粒
SUMO(小泛素相关修饰物)是一种小分子泛素相关修饰蛋白,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参与蛋白质小泛素化相关修饰。
SUMO不仅可以作为重组蛋白表达的融合标签,还具备分子伴侣的功能,能促进蛋白的正确折叠。
SUMO标签有着与其配套的蛋白酶(专一性强),此蛋白酶识别的是SUMO的三级结构,切割的特异性极高,不存在任何氨基酸的残留,因此适用于重组蛋白表达。
构建Sumo酶融合表达质粒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获取目的基因:通过基因合成或PCR扩增等方式获取目的Sumo酶基因。
2. 构建融合表达载体:将目的Sumo酶基因与表达载体(如pET 系列)连接,构建成一个新的融合表达质粒。
3. 转化宿主细胞:将构建好的融合表达质粒转化到宿主细胞(如大肠杆菌)中,让宿主细胞表达目的蛋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及步骤
2.
3. 一、载体的选择及如何阅读质粒图谱
4. 目前,载体主要有病毒和非病毒两大类,其中质粒DNA 是一种新的
非病毒转基因载体。
5. 一个合格质粒的组成要素:
6. (1)复制起始位点 Ori 即控制复制起始的位点。
原核生物 DNA 分
子中只有一个复制起始点。
而
7. 真核生物 DNA 分子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
8. (2)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以便于加以检测,如 Amp+ ,Kan+
9. (3)多克隆位点 MCS 克隆携带外源基因片段
10. (4) P/E 启动子/增强子
11. (5)Terms 终止信号
12. (6)加 poly(A)信号可以起到稳定 mRNA 作用
13. 选择载体主要依据构建的目的,同时要考虑载体中应有合适的限制
酶切位点。
如果构建的目
14. 的是要表达一个特定的基因,则要选择合适的表达载体。
15. 载体选择主要考虑下述3点:
16. 【1】构建DNA 重组体的目的,克隆扩增/基因表达,选择合适的
克隆载体/表达载体。
17. 【2】.载体的类型:
18. (1)克隆载体的克隆能力-据克隆片段大小(大选大,小选小)。
如<10kb 选质粒。
19. (2)表达载体据受体细胞类型-原核/真核/穿梭,E.coli/哺乳类细
胞表达载体。
20. (3)对原核表达载体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启动子及相应的受体
菌,用于表达真核蛋白质时注意克服4个困难和阅读框错位;表达
天然蛋白质或融合蛋白作为相应载体的参考。
21. 【3】载体 MCS 中的酶切位点数与组成方向因载体不同而异,适应
目的基因与载体易于链接,不能产生阅读框架错位。
22. 综上所述,选用质粒(最常用)做载体的5点要求:
23. (1)选分子量小的质粒,即小载体(1-1.5kb)→不易损坏,在
细菌里面拷贝数也多(也有大载
24. 体);
25. (2)一般使用松弛型质粒在细菌里扩增不受约束,一般10个以上
的拷贝,而严谨型质粒<10个。
26. (3)必需具备一个以上的酶切位点,有选择的余地;
27. (4)必需有易检测的标记,多是抗生素的抗性基因,不特指多位
Ampr(试一试)。
28. (5)满足自己的实验需求,是否需要包装病毒,是否需要加入荧
光标记,是否需要加入标签蛋白,是否需要真核抗性(如Puro、
G418)等等。
29. 无论选用哪种载体,首先都要获得载体分子,然后采用适当的限
制酶将载体 DNA 进行切割,获得线性载体分子,以便于与目的基因片段进行连接。
30. 如何阅读质粒图谱
31. 第一步:首先看Ori 的位置,了解质粒的类型(原核/真核/穿梭质
粒)
32. 第二步:再看筛选标记,如抗性,决定使用什么筛选标记。
33. (1)Ampr 水解β-内酰胺环,解除氨苄的毒性。
34. (2)tetr 可以阻止四环素进入细胞。
35. (3)camr 生成氯霉素羟乙酰基衍生物,使之失去毒性。
36. (4)neor(kanr)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使G418(长那霉素衍生
物)失活
37. (5)hygr 使潮霉素β失活。
38. 第三步:看多克隆位点(MCS)。
它具有多个限制酶的单一切
点。
便于外源基因的插入。
如果在这些酶切位点以外有外源基因的插入,会导致某种标志基因的失活,而便于筛选。
决定能不能放目的基因以及如何放置目的基因。
39. 第四步:再看外源DNA 插入片段大小。
质粒一般只能容纳小于
10Kb 的外源 DNA 片段。
一般来说,外源 DNA 片段越长,越难插入,越不稳定,转化效率越低。
40. 第五步:是否含有表达系统元件,即启动子-核糖体结合位点-克
隆位点-转录终止信号。
这是用来区别克隆载体与表达载体。
克隆载体中加入一些与表达调控有关的元件即成为表达载体。
选用那种载体,还是要以实验目的为准绳。
41. 第六步:启动子-核糖体结合位点-克隆位点-转录终止信号
42. (1)启动子-促进 DNA 转录的 DNA 序列,这个 DNA 区域常在
基因或操纵子编码序列的上游,是DNA 分子上可以与RNApol 特异性结合并使之开始转录的部位,但启动子本身不被转录。
43. (2)增强子/沉默子-为真核基因组(包括真核病毒基因组)中的
一种具有增强邻近基因转录过程的调控顺序。
其作用与增强子所在的位置或方向无关。
即在所调控基因上游或下游均可发挥作用。
/沉默子-负增强子,负调控序列。
44. (3)核糖体结合位点/起始密码/SD 序列(Rbs/AGU/SDs):
mRNA 有核糖体的两个结合位点,对于原核而言是AUG(起始密码)和 SD 序列。
45. (4)转录终止序列(终止子)/翻译终止密码子:结构基因的最后
一个外显子中有一个AATAAA的保守序列,此位点down-stream 有一段 GT 或 T 富丰区,这2部分共同构成 poly(A)加尾信号。
结构基因的最后一个外显子中有一个AATAAA 的保守序列,此位点down-stream 有一段GT 或 T 富丰区,这2部分共同构成 poly(A)加尾信号。
46. 质粒图谱上有的箭头顺时针有的箭头逆时针,那其实是代表两条
DNA 链,即质粒是环状双链DNA,它的启动子等在其中一条链上,而它的抗性基因在另一条链上.根据表达宿主不同,构建时所选择的载体也会不同。
47.
48. 二、目的基因的获得
49. 一般来说,目的基因的获得有三种途径:
50. 调取基因:根据目的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从含有目的基因的
cDNA中通过PCR的方法调取目的基因,链接到克隆载体挑取单克隆进行测序,以获得想要的基因片段,这种方法相对成本较低,但是调取到的基因往往含有突变,还有不同基因的表达丰度不同,转录本比较复杂,或是基因片段很长,这些情况都很难调取到目的基因。
51. 全基因合成:根据目的基因的DNA序列,直接设计合成目的基因。
此方法准确性高,相对成本会高一些,个人操作比较困难,需要专业的合成公司完成。
优点是可以合成难调取及人工改造的任何基因序列,同时可以进行密码子优化,提高目的基因在宿主内的表达量。
52.
53. 三、克隆构建
54. 目前,克隆构建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了应用广泛的酶切链接以外,
现在还有很多不依赖酶切位点的克隆构建方式。
下面具体说一下双酶切方法构建载体的步骤。
55. 实验材料
56.
57. 实验试剂
58. 试剂名称59. 生产厂家
60. 载体pCDNA3.161. Transheep
62. 大肠杆菌菌株DH5α63. Tiangen
64. 限制性内切酶65. Fermentas
66. T4连接酶67. Fermentas
68. 质粒DNA小,大量抽提试剂盒69. Axygen
70. 凝胶回收试剂盒71. Axygen
72. 琼脂糖73. Biowest
74. DNA ladder75. Fermentas
(2)X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X基因基因由Transheep全基因合成,构建于载体PUC57中。
PUC57-X基因 EcoRI/BamHI酶切结果:
Lane1:GeneRay 1kb DNA Ladder (从上至下依次为:3000bp, 2000bp, 1500bp, 1000bp, 500bp, 250bp,100bp)
Lane2:PUC57-Neurod1 EcoRI/BamHI酶切产物
酶切完成后进行胶回收
2. 载体用pCDNA
3.1双酶切,酶切体系如下。
20ul酶切体系 37度3小时
4ul pCDNA3.1载体(500 ng/ul)
1ul BamHI
1ul EcoRI
2ul 10×buffer
12 ul H2O
酶切完成后胶回收(见附录)
Lane1:GeneRay 1kb DNA Ladder (从上至下依次为:12000bp, 8000bp, 6000bp, 5000bp, 4000bp, 3000bp, 2500bp, 2000bp, 1500bp, 1000bp, 750bp, 500bp, 250bp)
Lane2: pcDNA3.1载体酶切回收产物
76. 处理好的目的片段与载体连接反应体系:
6ul PCR 酶切回收片段(约50ng/ul)
1ul 酶切好的载体(约50ng/ul)
2ul ligase buffer
1ul T4ligase
10ul H2O
以上连接液在16℃过夜。
77. 转化 (感受态细胞: DH5a),具体步骤见附录转化部分。
抗性: Amp; 37℃,培养过夜
78. 转化后X基因分别平板挑菌, 37℃ 250转/分钟摇菌14小时,PCR鉴定
后,将阳性菌液送上海权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测序。
X基因慢病毒载体单克隆菌落PCR鉴定(使用载体通用引物,PCR条带大小应比实际大200bp左右):
Lane1:GeneRay 1kb DNA Ladder
(从上至下依次为:2000bp, 1500bp, 1000bp, 750bp, 500bp, 250bp,100bp)
Lane2-4: X基因菌落鉴定PCR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