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地理八年级地理下册要点复习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全册复习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全册复习教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干湿地区半湿润区湿润区植被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农田类型旱地水田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小,墙体厚屋顶坡度大,墙体薄交通运输方式陆路运输水陆运输(2)人文差异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田类型旱地水田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主要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油菜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小,墙体厚屋顶坡度大,墙体薄交通运输方式陆路运输水陆运输(二)四大地理区域1、区域名称:①是青藏地区,②是南方地区,③是北方地区,④是西北地区。
2、区域界线:A.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与第一级地势阶梯的边界线吻合;主导因素是地形;B.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 1月0℃等温线和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与秦岭(山脉)—淮河(河流)大致吻合;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C.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与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一致;主导因素是降水。
二、巩固练习1.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是()A.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B.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C.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越来越少D.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B.我国南方、北方的分界线C.我国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D.我国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山脉和地形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甲山脉与乙河构成我国东部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与该界线大致吻合的是()A.7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B.亚热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C.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4.关于该地理界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线以南冬季河流封冻B.该线以北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C.该线以南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D.该线以北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5.下列分界线中,不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是()A.秦岭—淮河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青藏高原边缘线D.黑河—腾冲线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全册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全册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全册复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Unit 1 人们生活与环境,Unit 2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Unit 3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本教学设计将针对全册内容进行整合与分析,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地理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地理知识运用和分析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知识运用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八年级地理(下)全册的知识点,提高地理知识运用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八年级地理(下)全册知识点的复习与巩固。
2.教学难点:地理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实例,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整理和分析全册知识点,设计教学活动和案例。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全册内容,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情境设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全册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并掌握各个模块的内容。
3.操练(20分钟)针对每个模块,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进行解答。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地理知识。
5篇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课教案

5篇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课教案以“地理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须要,面对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加实践实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地理学科特点,踊跃倡议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造就学生踊跃地情感看法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全面开展和终身开展奠定根底。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我带来的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课教案内容,盼望能协助到您!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课教案1中国的疆域教学目标1.通过视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造就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学问的实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造就学生的操作实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区分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面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并进展酷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立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手段《歌颂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一套四张,同一底图),地球仪(学生每人一个,并附有彩色胶带),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拟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拟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学习指导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歌颂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美丽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宏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到底有多大?面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学问,深化地相识我们宏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一、从世界看中国【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掌握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和河流。
2. 了解亚洲的气候特点,掌握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3. 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和河流。
3. 亚洲的气候特点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4. 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和河流,亚洲的气候特点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和河流的记忆,亚洲的气候特点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的理解。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示亚洲的自然环境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2. 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 运用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展示亚洲的地图,引起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介绍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和河流。
3. 分析:分析亚洲的气候特点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4. 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地探究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亚洲的人口与城市教学目标:1. 了解亚洲的人口分布特点,掌握亚洲的主要人口稠密地区和人口稀疏地区。
2. 了解亚洲的城市化进程,掌握亚洲的主要城市及其分布。
3. 分析亚洲人口与城市化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亚洲的人口分布特点。
2. 亚洲的主要人口稠密地区和人口稀疏地区。
3. 亚洲的城市化进程。
4. 亚洲的主要城市及其分布。
5. 亚洲人口与城市化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下册期末复习教案2(新版)湘教版

期末复习资源、城市分布及农牧业生产特点,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师:港澳地区地处南海之滨,背靠珠江三角洲。
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北与广东省深圳市相连;澳门地处珠江口西南,北与广东省珠海市相连。
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组成,陆地面积1104平方千米。
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香港海岸曲折,港湾和岛屿较多,境内多低山丘陵,平原仅占陆地总面积的1/6。
澳门地形以师:香港港口自然条件优越,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维多利亚港主要位于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
香港拥有规模庞大的国际商船队。
1998年香港新机场建成启用,在很大程度上师:香港是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旅游业十分发达。
亚洲最大的海洋公园、香港迪士尼乐园等。
香港是享誉全球的国际性会议展览中心。
香港教育发达,著名大学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唐城”师:港澳地区向祖国内地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等,祖国内地向港澳地区提供生活消费品、原料、廉价劳动力等。
祖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
香港起着沟通内地与世界的桥梁作用,与内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师: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濒临南海,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三角”。
珠江三角洲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是中国的“南大门”。
位于低纬度,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珠江三角洲周围是丘陵、山地,中部除少量低山外,大部分是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肥沃,河网纵横,水热丰足,拥有良好的农业生产和水运条件。
师:结合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图,说出珠江三角洲师:珠江三角洲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珠江三角洲与港澳地区合作的独特模式——“前店后厂”。
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进行优势互补,师: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濒临黄海和东海。
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一、第一章教案:《中国的地理环境》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掌握地理环境对我国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 教学内容我国的地形、气候、水系、土壤和植被等地理环境特点。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步骤1)介绍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念。
2)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的地形、气候、水系、土壤和植被等地理环境特点。
3)分析地理环境对我国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4)让学生通过地图学习,加深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理解。
5)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理解程度。
二、第二章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认识自然资源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我国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多媒体演示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步骤1)介绍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各类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
3)分析自然资源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4)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5)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我国自然资源的理解程度。
三、第三章教案:《中国的经济发展》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现状,掌握经济发展对我国社会进步的影响。
2. 教学内容我国的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贸易等经济发展特点和现状。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步骤1)介绍我国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
2)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贸易等方面的现状。
3)分析经济发展对我国社会进步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一、教案内容:章节:第八章世界的气候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2. 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 各气候类型的特征。
教学难点:1. 气候类型的判断。
2. 气候现象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内容,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2. 提问:气候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引出本章内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2. 介绍各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原因。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给出一个气候现象案例,如:“温室效应”。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气候现象及其成因。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问:如何判断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和经验。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2. 强调气候现象的分析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2. 选择一个气候现象,分析其成因。
二、教案内容:章节:第九章世界的降水与风向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降水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2. 培养学生分析风向变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世界主要降水类型的分布。
2. 风向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1. 降水类型的判断。
2. 风向变化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一章内容,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2. 提问:气候与降水有什么关系?引出本章内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世界主要降水类型的分布图。
2. 介绍各降水类型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三、风向变化分析(10分钟)1. 讲解风向变化的原因。
2. 给出一个风向变化案例,如:“季风现象”。
3.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风向变化及其原因。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问:如何判断一个地区的降水类型?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判断降水类型的方法和经验。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地理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长江沿江地带.docx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地理教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长江沿江地带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长江沿江地带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一、地理位置和范围:1、位置:上海——四川攀枝花(北纬20度~35度之间,约北纬30度附近)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题纲(下篇)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高温多雨、冬温和湿润)上游中下游全线3、地形高山盆地为主平原低山丘陵为主4、长江利用水能(水能宝库)航运、渔业旅游业煤矿、天然气(能源矿产)、水能铁矿、铜矿(金属矿产)5、生态问题水土流失洪涝水污染、酸雨为什么说本区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答:①地势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主;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好;③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④自然资源丰富;⑤长江干流、支流横贯其中,内河海上运输发达。
本区有何大型的煤矿铁矿?答:四川攀枝的煤、铁矿;贵州六盘水煤矿;安徽马鞍山铁矿;湖北大冶铁矿经及其他有色金属矿产。
二、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P78活动11、纽带作用(H形经济格局):①西部地区可以借助江海连运,进入国际市场;②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③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④沿江地带是东部技术、信息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
2、辐射作用:(1)基础:工业农业基础雄厚;高科技产业开发水平高;交通十分便利(2)动力:高新科技产业(3)方向:南北(4)意义:以长江沿岸地带的经济技术优势,使我国南北经济融为一体,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5)作用:①长江沿江地带兼有沿江和沿海双重优势,本区东接太平洋沿岸,是我国对外的前沿阵地,便于参加国际大循环,又可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和京九线、京沪线、沪杭线、京广线、成榆线等多条铁路干线、公路干线联结国内其它地区,发挥其强大的辐射作用,区位条件十分优越;②沿江地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炎水资源丰富,热量较为充裕,水热同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是国我重要的农业区,而且工业基础雄厚。
2024年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计划

2024年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计划一、复习目标通过本复习计划,使学生掌握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地理事实,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顺利通过初中地理会考打下坚实基础。
二、复习内容1. 亚洲地理特征- 亚洲的位置、范围、分区- 亚洲的地形、河流、湖泊- 亚洲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 亚洲的人文地理特点2. 亚洲主要国家- 日本、韩国、中国、蒙古、朝鲜、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 欧洲地理特征- 欧洲的位置、范围、分区- 欧洲的地形、河流、湖泊- 欧洲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 欧洲的人文地理特点4. 欧洲主要国家- 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比利时、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等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5. 非洲地理特征- 非洲的位置、范围、分区- 非洲的地形、河流、湖泊- 非洲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 非洲的人文地理特点6. 非洲主要国家- 埃及、南非、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突尼斯、摩洛哥、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尼日利亚、刚果(布)、安哥拉等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7. 美洲地理特征- 美洲的位置、范围、分区- 美洲的地形、河流、湖泊- 美洲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 美洲的人文地理特点8. 美洲主要国家-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秘鲁、玻利维亚等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9. 大洋洲地理特征- 大洋洲的位置、范围、分区- 大洋洲的地形、河流、湖泊- 大洋洲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 大洋洲的人文地理特点10. 大洋洲主要国家- 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斐济、萨摩亚、汤加、基里巴斯等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八年级地理教案)八年级地理下会考复习教案4

八年级地理下会考复习教案4 八年级地理教案总复习(四)时间地点召集人课题总复习(四)课时课时(总第课时)科任教师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识记台湾省主要组成岛屿名称和位置特点,明确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
2、了解台湾省的主要自然特征。
重难点重点: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
难点:台湾农林产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复习第四章中国的经济。
●二、出示学习目标(1)识记台湾省主要组成岛屿名称和位置特点,明确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
(2)了解台湾省的主要自然特征。
●三、出示复习提纲(一)交通1.人们形象地把交通运输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3.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管道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4.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纵横交错的铁路线构成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
5.我国交通运输网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密西疏6.铁路干线网——熟记“三横五纵”下图二、农业1.农业的部门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
2.农业的重要性:农业是解决人民温饱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3.农业的地区分布:以400mm年降水量线为界,以西(非季风区)主要进行畜牧业生产(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以东(季风区)是种植业、林业和渔业的主要分布区。
4.我国四大牧区:青海牧区、x藏牧区、x疆牧区和内蒙古牧区。
5.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地区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部沿海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6.我国三大林区:西南和东北为天然林区;东南为人工林区。
7.我国三大棉区:x疆南部、华北平原的中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8.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季风区),呈现南北方的地区差异9.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三、工业●。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优秀6篇)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优秀6篇)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的比较,了解两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及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2. 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两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相关的分析思维能力;3. 对比和了解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及主要的气候特征,分析并理解其对本区自然景观、植被、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
2.教学难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和位置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地图演示]图5.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学生活动]说出我国四大区域A、B、C、D的名称。
我们前面讲解了南方和北方地区,为了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我们来研究西部。
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西部的自然条件及自然条件对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
[讲授新课][图片演示]塔克拉玛干沙漠图和青藏高原景观图。
[学生活动]描述两幅图片。
西北地区的图是沙漠景观,说明西北气候比较干旱。
而青藏地区的图片中,我(学生)看到了山脉,说明青藏地区多高山,山上是白色的,因为气候寒冷,所以山上有积雪。
[教师总结]两幅图片中,我们知道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出现了沙漠,并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而青藏地区气温低,多雪山、冰川。
[提问]为什么西北地区这么干旱?[学生活动]说出西北干旱的原因。
[地图演示](西北在亚欧大陆的位置图):西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中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即远离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这三个环绕亚欧大陆的大洋。
相比较而言,哪个大洋近点?──太平洋[学生回答]有高大山脉阻挡。
[地图演示](西北地区地形图):学生明确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大兴安岭等山脉的`位置,认识西北西部的三山夹两盆和东部的内蒙古高原。
[学生活动]通过认识西北地形,说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和昆仑山以北称为西北地区。
八年级地理下册会考复习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总复习(一)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课教案-新人教版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农业的分布和发展1.(2010·山东潍坊)读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省区是()A.新疆、湖北、安徽、河北 B.河北、湖北、安徽、新疆C.新疆、安徽、河北、湖北 D.安徽、河北、新疆、湖北(2).下列经济作物中甲省区种植面积较大的是()A.甘蔗 B.黄麻 C.甜菜 D.花生【解析】(1)选A 、(2)选C,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省棉花产量最大应为新疆,乙省盛产水稻,丙省水稻小麦的产量都很大,应为南方省去,丁省盛产小麦,应为北方省区综合分析比较好应为A 选项。
甜菜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内蒙古和新疆。
2.(2009·山东淄博)下列做法不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是()A.在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的地方实行基塘生产B.在内蒙古草原地区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C.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业D.在上海近郊发展乳畜业【解析】选B。
内蒙古草原地区降水较少,不能满足粮食作物需要,适宜发展畜牧业,如果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会造成土地荒漠化。
3.(2009·福建福州)2008年冬到2009年春,华北、黄淮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北方多个省区出现旱情。
冬春旱已成为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农业生产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结合下图,回答河南、河北等北方省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A.水稻 B.花生 C.小麦 D.甜菜【解析】选C。
北方省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南方省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花生是北方主要的油料作物,甜菜是北方主要的糖料作物。
4.(2009·江苏淮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下列地区的农业发展最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A.在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发展渔业 B.在降水稀少的高原地区,发展粮食生产C.在地形陡峭的山地地区,发展林业 D.在河网密布的地区,发展牧业【答案】选C。
5.(2009·山东聊城)我国著名商品农业基地与其优势农产品的对应,正确的是A.江汉平原——水稻、棉花、油菜 B.太湖平原——水稻、棉花、甜菜C.成都平原——棉花、甜菜、油菜D.松嫩平原——甘蔗、亚麻、水稻【解析】选A。
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终稿]
![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终稿]](https://img.taocdn.com/s3/m/5f2e2f7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4d.png)
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终稿]一、第一章:中国的地理环境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使学生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中国的地理位置:经纬度、时区、海陆位置。
地形特点: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
气候特点: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气候、热带气候。
1.3 教学方法使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资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种类、分布和利用情况。
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提高节约意识。
2.2 教学内容自然资源种类:土地、水、气候、生物、矿产。
自然资源的分布:地区差异、优势地区。
自然资源的利用: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
2.3 教学方法使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展示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三、第三章:中国的地理分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分区划分及各个地理分区的特点。
使学生理解地理分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地理分区划分: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各个地理分区的特点: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特色。
3.3 教学方法使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展示中国地理分区的划分和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地理分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第四章:中国的行政区划与人口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划分及各级行政区划的特点。
使学生理解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2 教学内容行政区划划分:省、市、县、乡镇。
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分布。
4.3 教学方法使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展示中国行政区划的划分和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五、第五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主要产业。
(八年级地理教案)八年级地理下册会考复习教案2

八年级地理下册会考复习教案2 八年级地理教案总复习(二)时间地点召集人课题总复习(二)课时课时(总第课时)科任教师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2、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叙述长江、黄河的概况。
重难点重点: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难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复习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二、出示学习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叙述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运用资料叙述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3、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叙述长江、黄河的概况。
●三、出示自学提纲●第一节中国的地形1、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我国的地势阶梯分布情况3、主要山脉识记。
4、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
⑴、四大高原:⑵、四大盆地:⑶、三大平原:第二节中国的气候1、气候复杂多样⑴、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等。
⑵、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①、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②、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⑶、温度带:根据积温的多少,我国从北到南被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暧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
⑷、降水:①、年降水量地区分布的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②、从时间分配来看:夏秋多,冬春少。
③、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⑸、气候类型: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
我国东半球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
(八年级地理教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纲要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1、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散布体现有规律的变化,反应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别显着。
(1)自南往北 ,纬度渐渐高升 ,气温渐渐降低。
(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地 ,距海愈来愈远 ,降水愈来愈少。
(3)自西向东 ,我国地势呈阶梯状散布 ,逐级降落。
2、在自然环境差别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体现显然的差别。
(1)我国农业拥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散布特色;(2)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散布特色;(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 ,西部低3、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限 ,以北和以南地域均有显然的差别。
(1)秦岭——淮河以北农田多为旱地 ,以栽种小麦、大豆为主 ,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
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民居屋顶坡度较小 ,墙体较厚(2)秦岭—淮河以南地域农田多为水田,以栽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收获二至三次。
水运仍旧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民居屋顶坡度大 ,墙体高。
(3)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地域主要植被不一样的原由 :气平和降水的影响(天气 );河流流量不一样的原由 :降水的影响(4)秦岭—淮河一线是温度带中 (亚热带和暖温带 )的分界限 ,是干湿地域中 (湿润地域和半润湿地域 )的分界限。
四大地理地区1、综合地理地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色,能够将我国区分为四大地理地区,即北方地域、南方地域、西北地域和青藏地域(要点记四大地理地区区分的依照和名称 )第六章北方地域第一节自然特色与农业黑土地 ? 黄土地1、地点 :我国北方地域大概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 ,内蒙古高原以南 , 秦岭—淮河以北 ,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 :北方地域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天气 :北方地域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多数地域属于温带季民风候。
冬天寒冷 ;夏天酷热。
属于半润湿区。
降水季节分派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天。
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一、第一章《南方地区》1. 教学目标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植被类型等基本情况。
掌握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方式,了解其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认识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和旅游资源,了解其文化特色。
2. 教学内容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和农业生产;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和旅游资源;南方地区的文化特色。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地图学习、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南方地区的特点。
4. 教学步骤展示南方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其地理位置和范围;分析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引导学生理解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介绍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和农业生产,引导学生了解其农业特色;展示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和旅游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其文化特色;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南方地区的特点。
二、第二章《北方地区》1. 教学目标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植被类型等基本情况。
掌握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方式,了解其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认识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和旅游资源,了解其文化特色。
2. 教学内容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和农业生产;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和旅游资源;北方地区的文化特色。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地图学习、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北方地区的特点。
4. 教学步骤展示北方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其地理位置和范围;分析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引导学生理解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介绍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和农业生产,引导学生了解其农业特色;展示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和旅游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其文化特色;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北方地区的特点。
三、第三章《西北地区》1. 教学目标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植被类型等基本情况。
掌握西北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方式,了解其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2023最新-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优秀3篇】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优秀3篇】在教学中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地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地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感谢您的阅读,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3篇《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八年级下地理教案篇一欧洲西部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2、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3、以自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位置、地形、气候概况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和难点:重点: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及气候概况。
教学难点:利用地图说明其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1、多媒体辅助教学;2、为学生自学设计的课堂练习(一)、(二)。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第一课时:导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对外敞开了国门。
我们周围也出现了很多出国留学、打工或旅游的人。
不管他们以何种目的的出国,他们一般会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呢?(学生总结回答: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师:世界上有一个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你们知道在哪儿吗?生:欧洲西部。
引导学生,切入主题师:关于欧洲西部,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师、生活动(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各抒己见,回答老师所问。
有的学生谈到欧洲西部的旅游景点;有的学生谈到欧洲西部的经济:欧元、欧盟等;还有的学生谈到了当今的热点问题:疯牛病、口蹄疫、炭疽热等)师:这么好的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生:想!(学生异口同声,热情高涨)师:要想去欧洲西部,首先我们要确定它的——?生:地理位置。
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总复习要点(教案)新人教

一、教案概述1.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2.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3.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八年级地理下学期的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七单元中国的地理差异(1)地理差异的表现(2)地理差异的原因(3)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2. 第八单元安徽省地理(1)安徽省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2)安徽省气候特点(3)安徽省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4)安徽省的人文地理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的地理差异及原因(2)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3)安徽省的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4)安徽省的人文地理特点2. 教学难点:(1)地理差异的原因分析(2)安徽省地形、气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 采用对比法分析中国的地理差异,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
2. 以案例分析法为主,讲解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以及这些因素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安徽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地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课堂讲解:(1)讲解中国的地理差异及其原因,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掌握地理差异的特点。
(2)讲解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分析这些因素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3)讲解安徽省的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引导学生了解安徽省的经济发展现状。
(4)讲解安徽省的人文地理特点,培养学生对安徽省文化的认识。
3. 课堂练习:布置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 课后作业批改: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地理教案八年级地理下册要点
复习教案
第五章:
1、地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有的是自然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经济区域,如工业区;有的是行政区域,如西藏自治区。
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2、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3、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比较:
比较项目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高于0°/低于0°)低于0°高于0°
年降水量少多
主要地形平原与高原为主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流量小大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三熟
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粮食作物小麦水稻
传统交通工具马车船
传统体育项目滑雪、溜冰赛龙舟、游泳
4、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东部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边缘出现稀少的绿洲。
这一切说明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5、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自然特征是“寒”。
6、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
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
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藏绵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7、除了畜牧业外,在西北地区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
第六章:
1、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2、北京皇宫的城市格局是“凸”字形的,这样的城市格局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
3、北京有着无数名胜古迹,长城、颐和园、天坛、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其中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4、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包括中央商务区、国际传媒大道等在内的重点功能区,以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5、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澳
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港澳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6、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
我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7、香港人多地少,“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8、港澳地区第三产业很发达,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
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9、长期以来,港澳与祖国内地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其中以香港表现得最为明显。
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而香港则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香港和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10、转口贸易是指从一国购进商品后,不在本地销售,而直接卖到其他国家的贸易形式,祖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
1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它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12、台湾岛是个富饶的宝岛,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岛上约一半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13、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为主,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
从6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