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业限制补偿金如何计算个税 (中税网)

合集下载

财税实务竞业限制补偿金个税和税前扣除问题

财税实务竞业限制补偿金个税和税前扣除问题

【tips】本文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同学们学习财税会计定要踏踏实实把基本功练好!
财税实务竞业限制补偿金个税和税前扣除问题
个人所得税
政策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
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77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
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57号)文件的规定计算个人所得税。

计算方法为:对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超过标准的部分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用超标部分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计算。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向个人支付不竞争款项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财税[2007]102号)文的规定:
不竞争款项是指资产购买方企业与资产出售方企业自然人股东
之间在资产购买交易中,通过签订保密和不竞争协议等方式,约定资产出售方企业自然人股东在交易完成后一定期限内,承诺不从事有市场竞争的相关业务,并负有相关技术资料的保密义务,资产购买方企业则在约定期限内,按一定方式向资产出售方企业自然人股东所支付的款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第十一项有关规定,。

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如何缴纳个税

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如何缴纳个税

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如何缴纳个税竞业限制补偿金是指雇主在解雇员工后,为限制员工在同一行业从事竞争性工作而支付的一笔费用。

而这笔补偿金在缴纳个税的问题上需要特别注意。

本文将详细解答有关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的个税缴纳方式,并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有关税务政策。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竞业限制补偿金的个税缴纳方面,根据国家税务政策的规定,其计税依据与普通劳动者的工资、薪金等个人所得具有相同性质。

也就是说,竞业限制补偿金所得需要计入个人所得的范畴,按照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申报和缴纳。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综合所得逐项计税和综合所得一次性计税。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综合所得一次性计税是最常见的缴纳方式。

在综合所得一次性计税模式下,个人所得税包括两个环节:税前扣除和税率适用。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竞业限制补偿金的税前扣除部分。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劳动者可以享受以下税前扣除项目:1. 基本减除费用: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的标准,每个纳税人可享受一定数量的基本减除费用。

具体金额可能因地区和个人情况而有所不同。

2. 子女教育、继续教育等专项扣除:在纳税人有符合条件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等支出的情况下,可以申请相应的专项扣除。

3. 其他扣除:包括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

通过以上税前扣除项目计算后,得到的数额即为竞业限制补偿金的应纳税所得额。

接着,根据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查找对应的税率,计算出应纳税额。

请注意,在今年(2021年)实施的新个税法修订后,中国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经过调整。

最后,将应纳税额减去已缴纳的预缴税款或预扣税款,得出实际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金额。

竞业限制补偿金计税时,与其他劳动所得一样,按照个人所得税的规定进行申报和缴纳。

此外,对于一些高收入的纳税人,还需注意可能存在的高收入附加税。

高收入附加税是对个人年度综合所得额超过一定额度的纳税人征收的一种税费。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高收入附加税适用税率为45%,适用范围为综合所得额超过120万元人民币的纳税人。

不竞争款项和离职竞业限制补偿金

不竞争款项和离职竞业限制补偿金

6
案例一: 某在北京企业职工刘某在该单位工作10年,09年因与企业解除 合同而一次性取得离职补偿金180000元,单位代扣社保公积金等 15000元,北京上年年平均工资为44715元,其应纳税款计算如下: 在该企业工作10年(不满12年),其应纳个人所得税计算如下:
(1)找税率
(180000-15000-44715*3)/10-2000=1085.5,适用10%的税率, 扣除数为25。 ()计算税款
13
3、两者的法律性质不同。资产购买交易行为结束后,是否对 出售企业自然人股东约定不竞争义务,是双方自由协商和约定的 结果,并且是否给付承担不竞争义务的企业自然人股东“不竞争 款项”也完全取决于双方当事人合意,如双方约定,受让资产方 不支付“不竞争款项”,法律也无禁止规定。但用人单位对承担 竞业限制义务的离职员工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却是法律的强 制性规定,否则该竞业限制合同(条款)将被认定为无效。由此 可见,“不竞争款项”是否支付完全可由当事人约定,并不影响 资产转让协议的效力,但“离职竞业限制补偿金”则是竞业限制 条款或协议生效的前提。
1
2
1、《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 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 2、《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 入免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57号)
3
国税发[1999]178号文主要规定了离职补偿金个人所得税的计 算方法,财税[2001]57号文对前文征免内容进一步进行明确: 1、税目: 对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按 “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2、计算方法: 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 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 ,其 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 得税;超过的部分计算方法为,以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 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 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在本企 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计算。

竞业限制补偿金怎样缴纳个税

竞业限制补偿金怎样缴纳个税

竞业限制补偿⾦怎样缴纳个税竞业限制补偿⾦应如何缴纳个⼈所得税?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规定,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案例分析李某是某药品制造企业的⾼级技术开发⼈员,已在该单位⼯作5年,因某种原因将于近期辞职。

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劳动合同解除或终⽌后两年内,李某对该公司的核⼼技术负有保密责任,同时不得在该省辖区范围内从事与该公司经营业务相类似的相关技术产品开发⼯作,竞业限制期间的补偿⾦为180000元,在两年内分⽉发放。

李某如违反竞业限制约定,该公司有权终⽌⽀付该补偿⾦,同时李某需向公司⽀付相应的违约⾦。

李某取得的上述补偿⾦应如何缴纳个⼈所得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次性补偿收⼊征免个⼈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57号)规定,个⼈因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次性补偿收⼊(包括⽤⼈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其收⼊在当地上年职⼯平均⼯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征收个⼈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所得税。

该地2014年职⼯年平均⼯资为45403元。

根据上述规定,李某应缴纳个⼈所得税={[(经济补偿⾦-当地上年职⼯平均⼯资的3倍)÷本单位的⼯作年限(不超过12)-个⼈所得税费⽤扣除标准]×适⽤税率-速算扣除数}×本单位的实际⼯作年限={[(180000-45403×3)÷5-3500]×20%-555}×5=2483.2(元)。

由于该药品制造企业签订的竞业限制协议约定分2年按⽉⽀付竞业限制补偿⾦,即每⽉⽀付7500元(180000÷24),则该药品制造企业在2年竞业限制期内共应代扣代缴王先⽣个税2483.2元,分摊⾄每⽉为103.47元(2483.2÷24)。

竞业限制补偿费要上税吗

竞业限制补偿费要上税吗

竞业限制补偿费要上税吗大家都知道用人单位在与员工进行竞业限制的约定时,需要同时约定对员工支付的补偿金数额,那么这个竞业限制补偿金是否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呢?是如何发放的呢?针对以上这两个问题,律伴网小编将在下文中为您做详细解答,希望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竞业限制补偿金是否需要缴税企业支付给离职员工的竞业限制补偿金应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77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57号)文件的规定计算个人所得税。

计算方法为:对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超过标准的部分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用超标部分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计算。

二、竞业限制补偿金怎么发放竞业限制补偿金怎么发放呢,是按月发放,还是一次性发放,法律并没有作出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自行确定。

但是平时支付的费用不能作为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

在工资中划出一部分作为保密费或竞业限制的做法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国家对工资是有严格规定的。

根据国务院转发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规定:“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一)计时工资;(二)计件工资;(三)奖金;(四)津贴和补贴;(五)加班加点工资;(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同时,在第十条规定:“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包括:(一)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二)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竞业限制所得怎么申报个税

竞业限制所得怎么申报个税

竞业限制所得怎么申报个税竞业限制是⽤⼈单位和负有保密义务劳动者签订的,签订竞业限制后,如果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的,劳动者要遵守竞业限制规定,⽽⽤⼈单位要⽀付经济补偿,那么竞业限制所得如何申报个税?店铺⼩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家有帮助。

⼀、竞业限制所得怎么申报个税履⾏竞业限制规定以取得的补偿,需要缴纳个⼈所得税,劳动者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六⽉三⼗⽇内办理汇算清缴。

《中华⼈民共和国个⼈所得税法》第⼆条下列各项个⼈所得,应当缴纳个⼈所得税:(⼀)⼯资、薪⾦所得;(⼆)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取得前款第⼀项⾄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所得税;⾮居民个⼈取得前款第⼀项⾄第四项所得,按⽉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所得税。

纳税⼈取得前款第五项⾄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所得税。

第⼗⼀条居民个⼈取得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所得税;有扣缴义务⼈的,由扣缴义务⼈按⽉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六⽉三⼗⽇内办理汇算清缴。

预扣预缴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

居民个⼈向扣缴义务⼈提供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缴义务⼈按⽉预扣预缴税款时应当按照规定予以扣除,不得拒绝。

⼆、员⼯泄密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1、违反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般来讲,企业会和科技⼈员、⾏政管理⼈员、以及因业务上可能知悉技术秘密的⼈员或业务相关⼈员签订保密协议、约定竞业限制条款。

签订了保密协议、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的员⼯,便负有保密义务,在解除或者终⽌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企业会按⽉给予员⼯经济补偿。

但是员⼯如果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企业⽀付违约⾦。

2、侵犯商业秘密,可能构成犯罪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性并经企业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竞业,个人所得税,收入]竞业限制补偿收入所涉个人所得税问题解析

[竞业,个人所得税,收入]竞业限制补偿收入所涉个人所得税问题解析

竞业限制补偿收入所涉个人所得税问题解析竞业限制是用人单位对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知识产权权利归属协议或技术保密协议中约定的竞业限制条款,即:劳动者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经营同类业务或有其他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百度百科)。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第二十四条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从上述两条规定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劳动合同法》关于竞业限制及竞业限制补偿金的几条关键性的规定内容:其一,竞业限制条款的体现形式,为在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进行书面约定;其二,竞业限制条款的生效时间,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其三,竞业限制补偿金的支付形式,为按月支付;其四,竞业限制的适用对象,为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其五,竞业限制期限,为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起,不得超过二年;其六,对于竞业限制条款,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约定的内容,为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和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二年,下同)、金额标准等几项,而对于竞业限制条款的生效时间、竞业限制补偿金的支付形式等法律有明确规定的内容,劳资双方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无权另行约定,否则视为无效。

因此,现实生活中,很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在日常发放的工资、薪金中包含或随之一起发放竞业限制补偿金,或者约定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发放竞业限制补偿金的方式,均不能被认为是法律意义上的竞业限制补偿金,而只能分别作为正常工资、薪金的一部分或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的一次性补偿金,分别按税法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竞业补偿按照劳务合同扣税

竞业补偿按照劳务合同扣税

在当今社会,随着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商业秘密和竞争优势,往往会对离职员工实施竞业限制。

而企业支付给离职员工的竞业限制补偿金,按照劳务合同扣税的规定,需要进行一定的税务处理。

本文将详细解析竞业补偿按照劳务合同扣税的相关问题。

一、竞业补偿金的性质竞业补偿金是企业支付给离职员工的一种经济补偿,旨在弥补员工因竞业限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二、竞业补偿按照劳务合同扣税的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竞业补偿金属于劳务报酬所得,应按照劳务合同扣税。

具体扣税依据如下:1. 计算方法:竞业补偿金的应纳税所得额=(竞业补偿金总额-起征点)×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 起征点: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5000元。

对于竞业补偿金,起征点为一次性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不超过12年为限。

3. 适用税率:竞业补偿金的适用税率为超额累进税率,具体税率为3%至45%。

4. 速算扣除数:根据不同税率,对应不同的速算扣除数。

三、竞业补偿按照劳务合同扣税的步骤1. 计算竞业补偿金的总额。

2. 根据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计算起征点。

3.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竞业补偿金总额-起征点)。

4. 根据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应纳税额。

5. 企业支付给员工的竞业补偿金扣除应纳税额后,实际支付给员工的金额。

四、竞业补偿按照劳务合同扣税的注意事项1. 企业在支付竞业补偿金时,应按照规定扣缴个人所得税,不得拖欠。

2. 员工在收到竞业补偿金后,应及时办理个人所得税申报,以免产生滞纳金。

3. 企业与员工在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时,应明确竞业补偿金的数额、支付方式及扣税规定,以保障双方的权益。

总之,竞业补偿按照劳务合同扣税是企业和员工在处理竞业限制补偿金时必须遵守的规定。

员工离职获补偿个人所得税如何缴纳

员工离职获补偿个人所得税如何缴纳

员工离职获补偿个人所得税如何缴纳员工离职获补偿个人所得税如何缴纳?金融危机以来,很多单位由于重组,业绩等许多原因要求员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

细心的人会发现,大多数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还会要求员工签署一份竞业禁止协议或者在合同中增加竞业禁止条款。

但是,由此而来的竞业限制补偿金如何交纳个人所得税问题,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了广大纳税人困惑的问题。

观点由于《劳动合同法》出台后,就离职竞业限制补偿金如何纳税,国家并未出台配套政策予以明确,因此有了不同的理解。

第一种观点:应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向个人支付不竞争款项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财税[2007]102号)的规定,将离职竞业限制补偿金按“偶然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二种观点:应以《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那么“离职竞业限制补偿金”是否可以计入“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中,按上述两个文件计征个人所得税呢?这可从对相关政策的梳理中得出答案。

国税发[1999]178号文件对劳动者获得经济补偿金个税缴纳问题予以明确,随后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又联合出台了财税[2001]57号文件对[1999]178号文件予以补充。

由于在上述两个税收文件制定时,劳动法律法规并无"竞业限制补偿金"概念,故两文件中未明确提及经济补偿收入中包括“竞业限制补偿金”。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财税[2001]57号文件中,对经济补偿收入的范围作了开放式规定,不仅包括经济补偿金,还包括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

该规定为类似事项的税收适用提供了依据。

为此,“离职竞业限制补偿金”可作为经济补偿金中的“其他补助费用”。

而且,采用“工资、薪金”项目对“离职竞业限制补偿金”计算个税,既可避免取得较少补偿金并未能再次就业的劳动者承担过重的税收负担,同时,由于“工资、薪金"项目是超额累进税率,也能对获得较高补偿金的劳动者适用高税率,实现税收公平。

竞业限制补偿金如何缴个税?三个税务局的回复都不一样...

竞业限制补偿金如何缴个税?三个税务局的回复都不一样...

竞业限制补偿⾦如何缴个税?三个税务局的回复都不⼀样...竞业限制补偿⾦如何缴个税?今天在国家税务总局12366纳税服务平台看到税务局对竞业禁⽌补偿⾦按什么来交个税的答复,发现三个税务局的答复竟然截然不同,我们来看看。

01税务局如何答复的?⾦属质感分割线1、安徽省税务局答复:安徽省税务局明确答复,企业按⽉⽀付竞业禁⽌补偿⾦需要按照⼯资薪⾦所得预扣预缴个⼈所得税,回复的很⼲脆,遗憾的是没写上政策依据,我想应该就是存在受雇任职关系吧。

2、江苏省税务局答复:江苏省税务局的答复是按照解除劳动合同⼀次性补偿⾦的算法来交个税,政策依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个⼈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164号)规定:“五、关于解除劳动关系、提前退休、内部退养的⼀次性补偿收⼊的政策 (⼀)个⼈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次性补偿收⼊(包括⽤⼈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在当地上年职⼯平均⼯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所得税;超过3倍数额的部分,不并⼊当年综合所得,单独适⽤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

”3、厦门市税务局答复:厦门市税务局的答复也是⾮常明确的,对于纳税⼈取得的竞业限制补偿⾦按“偶然所得”税⽬征税,税率20%,相关政策依据也写出来了。

02竞业限制补偿⾦到底怎么交税?⾦属质感分割线竞业限制补偿⾦如何缴个税,⾸先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要不然也不会存在三种不同的答复。

作为⼯资薪⾦所得,那是要算作综合所得的,年终是要汇缴的;如果当做解除劳动合同⼀次性补偿⾦,那是要单独计税的,不⽤并⼊综合所得的;若作为偶然所得,那就直接按20%的税率交税了,不属于综合所得了。

所以,判定成什么所得影响⼤着呢,直接关系到要多少税的问题。

下⾯说说我的看法,先来看看什么是竞业限制补偿⾦。

竞业限制补偿⾦,也被称为竞业限制经济补偿⾦,是指基于劳动关系的存在⽽产⽣的、⽤⼈单位与负有保守⽤⼈单位商业秘密义务的劳动者在竞业限制协议中约定的由劳动者在⼀定期限内承担竞业限制业务,⽤⼈单位依据⼀定的标准、⽀付形式向劳动者⽀付的带有补偿性质的款项。

竞业限制补偿金需缴纳个税吗

竞业限制补偿金需缴纳个税吗

竞业限制补偿金需缴纳个税吗第一种观点:应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向个人支付不竞争款项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的规定,将离职竞业限制补偿金按“偶然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二种观点:应以《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作为离职竞业限制补偿金缴纳个税的依据。

很多情况下,劳动者的收入都是要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包括工资收入、奖金等等。

那么在劳动者与单位约定竞业限制后获得的补偿金,是否也需要缴纳个税呢?小编在下文中告诉大家竞业限制补偿金需缴纳个税吗。

▲一、竞业限制补偿金需缴纳个税吗企业支付给离职员工的竞业限制补偿金应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77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57号)文件的规定计算个人所得税。

计算方法为:对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超过标准的部分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用超标部分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计算。

▲二、竞业限制补偿金怎么发放竞业限制补偿金怎么发放呢,是按月发放,还是一次性发放,法律并没有作出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自行确定。

但是平时支付的费用不能作为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

在工资中划出一部分作为保密费或竞业限制的做法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国家对工资是有严格规定的。

根据国务院转发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规定:“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一)计时工资;(二)计件工资;(三)奖金;(四)津贴和补贴;(五)加班加点工资;(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经济补偿金数额-免征额
免征额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经济补偿金数额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免征额=月平均工资×3×(年度拆迁补偿的月份数-1)
月平均工资根据不同地区的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可以确定当地的月平均工资。

税率是根据个人所得税的税档来确定的,个人所得税的税档根据纳税人的工资收入和经济补偿金数额来划分不同的税率档。

速算扣除数是在每个税率档的应纳税所得额基础上减去的一定数额。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速算扣除数根据个人所得税的税档和税费计算表来确定。

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
1.确定月平均工资,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或者当地规定来确定。

2.确定免征额,根据免征额的计算公式来确定。

3.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经济补偿金数额-免征额。

4.根据个人所得税的税档和税费计算表确定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5.计算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公司竞业补偿金标准是怎样的

公司竞业补偿金标准是怎样的

公司竞业补偿金标准是怎样的竞业禁止有补偿金标准吗?在我国,《劳动合同法》中规定要给予补偿,但具体标准未明确。

对于应支付多少的补偿费用,根据每个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情况不同而不同,法律上也没有明确的数额标准。

在实践中,一般可以按照上一年度年收入的1/2或者2 /3。

补偿费的支付方式可以一次付清,也可以分次付清,可以在在职时给付,也可以离职时给付。

如《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第17条规定:竞业禁止协议约定的补偿费按年计算不得少于该员工离开企业前最后一个年度从该企业获得的报酬总额的2/3。

竞业禁止协议没有约定补偿费的,补偿费按照前款规定的最低标准计算。

珠海有关条例规定:企业与员工约定竞争限制的,在竞争限制期间应当按照约定向员工支付补偿费;没有约定的,年补偿费不得低于该员工离职前一年从该企业获得的年报酬的1/2。

对于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金数额,法律法规并没有强制规定,一般尊重双方的约定。

但是,如果双方没有约定,而劳动者又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那么经济补偿怎么计算?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以下简称《解释四》)第六条规定:“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未约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按月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同时,又根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以下简称《会议纪要》)第39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条款,但未就补偿费的给付或具体给付标准进行约定,不应据此认定竞业限制条款无效,双方可以通过协商予以补救,经协商不能达成一致的,可按照双方劳动关系终止前最后一个年度劳动者工资的20%-60%支付补偿费。

”因此,结合以上两个规定,我们可以得出,如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未约定补偿金数额,经过协商又未达成一致,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60%按月支付经济补偿,当然如果经济补偿低于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竞业限制补偿金 科目

竞业限制补偿金 科目

竞业限制补偿金科目摘要:一、竞业限制补偿金的概念和法律规定二、竞业限制补偿金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三、竞业限制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四、竞业限制补偿金的法律效力和纠纷处理五、竞业限制补偿金的约定和支付注意事项正文:竞业限制补偿金是指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时,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

竞业限制是指用人单位和知悉本单位商业秘密或其他对本单位经营有重大影响的劳动者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经营同类业务或有其他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用人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

竞业限制补偿金是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经济保障,也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竞业限制权利的尊重和保护。

竞业限制补偿金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其次,竞业限制条款不能滥用,只有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才能签订竞业限制合同;最后,竞业限制补偿金以补偿金支付为前提,用人单位对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的劳动者应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竞业限制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和标准主要依据《劳动合同法》第23 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竞业限制条款的同时,要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补偿金的数额由双方约定。

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在劳动合同解除后向劳动者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的,竞业限制条款失效。

如果双方未约定竞业限制补偿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第六条规定,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 按月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竞业限制补偿金的法律效力和纠纷处理主要取决于双方的约定和法律规定。

如果双方约定了竞业限制补偿金,并在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义务期间按约定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具有法律效力。

竞业限制补偿金如何缴纳个税

竞业限制补偿金如何缴纳个税

“竞业限制补偿金”如何交纳个人所得税李利威摘要:《劳动合同法》出台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劳动合同中加入了竞业限制条款,但由于国家尚未对离职竞业限制补偿金出台配套的税收政策,导致对该款项如何交纳个人所得税出现了颇多争议,本文在对与竞业限制有关政策文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各种观点进行了评析。

关键词:竞业限制补偿金个人所得税不竞争款项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竞业限制”这个学术词汇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众多企业也开始在劳动合同文本中增加竞业禁止条款或者额外同员工签订竞业禁止协议。

但对竞业限制补偿金如何交纳个人所得税问题,由于至今未见明确官方文件出台,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了广大纳税人困惑的问题,笔者就此问题对相关的政策文件进行系统梳理,以求抛砖引玉。

一、“竞业限制补偿金制度”出台背景竞业限制,又被称为竞业禁止、竞业避让等,是指某些人员在任职期间及离职后一定时间内不得从事与原职业相竞争业务的一种法律制度。

竞业限制可分为法定竞业禁止和约定竞业禁止。

法定竞业限制是指依据法律直接规定而产生的禁止义务;约定竞业限制是指依据当事方双方的约定自愿达成的竞业禁止义务。

按约定期间不同,约定竞业限制又可划分为在职竞业限制和离职竞业限制。

前者是指约定劳动者在其任职期间不得兼职于竞争公司或兼营竞争性业务,后者指职员离职后的特定时期和特定地区内也不得从业于竞争公司或进行竞争性营业活动。

因约定在职竞业限制问题争议较少,本文只探讨约定离职竞业限制。

劳动权作为《宪法》赋予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同生存权、平等权、自由权一样神圣不可侵犯的。

而约定离职竞业限制义务的履行要求劳动者离职后一段时间内不得从事与原单位有竞争性的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甚至剥夺了劳动者自由、自主择业的权利。

一方面是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对用人单位利益的保护,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因此,在《劳动合同法》颁布前,离职竞业限制条款的效力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

敬业补偿金个税申报流程

敬业补偿金个税申报流程

敬业补偿金个税申报流程
一、了解敬业补偿金
1.定义
2.适用范围
3.法律依据
二、收集相关资料
1.个人信息
(1)身份证复印件
(2)银行账户信息
2.收入证明
(1)公司发放的敬业补偿金证明
(2)相关税务文件
3.其他相关文件
(1)劳动合同
(2)离职证明(如适用)
三、计算应纳税额
1.确定补偿金金额
2.适用税率
(1)根据税法规定
(2)根据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3.计算公式
(1)应纳税额=补偿金各项扣除
四、填写个税申报表
1.获取申报表
(1)在线下载
(2)前往税务局领取
2.填写信息
(1)个人基本信息
(2)收入来源
(3)应纳税额计算
3.检查填写内容
(1)确认无误
(2)保存备份
五、提交申报表
1.提交方式
(1)在线提交
(2)现场提交
2.确认提交状态
(1)在线查询
(2)联系税务人员
六、缴纳税款
1.确认税款金额
2.缴纳方式
(1)银行转账
(2)在线支付
3.保存缴纳凭证
七、获取税务回执
1.税务局回执
2.保留记录
(1)备份电子版(2)保存纸质版
八、后续事项
1.关注税务动态
2.处理可能的税务问题(1)申诉程序
(2)补充申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竞业限制补偿金如何计算个税
您好:
我公司一位员工辞职后,根据合同,需在两年内每月固定支付固定金额的竞业限制补偿金给这位员工,请问我公司每月应如何计算所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应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所支付的竞业限制补偿金属于何种所得?
专家回复:
企业支付给离职员工的竞业禁止补偿金应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77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57号)文件的规定计算个人所得税。

计算方法为:对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超过标准的部分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用超标部分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