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疼痛患者护理研究进展论文
论文疼痛护理在创伤骨科的研究进展
疼痛护理在创伤骨科的研究进展[摘要]:介绍了创伤骨科中疼痛护理的最近几年研究现状,对患者疼痛护理具体措施给以总结,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而且还直接影响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和活动如何有效地控制疼痛,成为医生护士患者共同的目标现就对骨科疼痛控制护理干预进行综述,为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帮助[关键词] 骨科疼痛护理进展疼痛是机体对损伤组织或潜在的损伤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由痛觉和痛反应两部分组成它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常伴随有强烈的情绪色彩,骨科患者骨折及手术麻醉作用消失后,疼痛常常难以自控而且敷料包扎过紧也可引起患肢肿胀和疼痛。
在临床护理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日益受到重视[1]。
因此对骨科患者有效地疼痛护理,对减轻患者痛苦,增进患者舒适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骨科质量至关重要。
现就创伤性骨科患者疼痛护理总结如下:1.引起创伤性骨科患者镇痛的主要原因患者因突来的创伤致功能障碍已经痛苦不堪,,加之住院环境陌生又急需手术治疗, 使其思想过度集中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 大大降低了疼痛受体的痛阈值。
一般疼痛患者有四个明显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 术前的心理焦虑、紧张、担心, 术后早期疼痛较重时心理的挫折感, 术后中期的心理消极、信心受挫之感, 以及术后晚期的心力疲惫感。
患者因创伤或手术时其手术部位的骨髓、骨膜及周围软组织内的血管受损, 破裂出血继而水肿引起炎性介质即止致痛物质释放后直接作用神经末梢兴奋其痛觉感受器而引起机体的疼痛。
疼痛也存在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比如在敏感力方面, 男大于女, 成人大于婴儿及老年人[2]。
2.创伤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2.1 疼痛的观察疼痛患者可有痛苦面容,脸色苍白,血压上升,脉搏加快,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呼吸浅快等体征麻醉患者在术后26h疼痛最剧烈,而神经阻滞麻醉在术后6-12h最明显,2472h逐渐减轻,如继续加剧,则必须考虑体内有缝合不全出血染梗阻等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变化的观察不容忽视[3]2.2 心理护理据报道, 与患者仅做 5 ~ 10 mi n 的必要谈话, 可使患者持续18 h的镇痛效果。
术后疼痛护理现状分析论文
术后疼痛护理现状分析论文【关键词】术后疼痛术后切口疼痛可引起机体明显的应激反应,加剧组织分解代谢,可影响伤口愈合及康复;术后镇痛能有效地控制术后应激反应,使致痛物质ACTH、儿茶酚胺、皮质醇等下降,既减轻病人的痛苦,又利于伤口愈合。
但据报道[1,2],术后病人的疼痛没有及时治疗普遍存在。
我们以我院术后第1天病人的疼痛控制情况作了咨询调查,发现50%以上的病人术后有重度的疼痛,导致活动、咳嗽、深呼吸障碍。
针对这些情况,分析原因,找出术后疼痛护理障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使术后病人疼痛的情况得到缓解。
1术后疼痛中存在的障碍分析1.1害怕成瘾[3]麻醉药是术后止痛药的主要药物,害怕对麻醉药的成瘾是直接影响有效疼痛控制的主要障碍,医生不愿开麻醉处方,护士不愿给病人用止痛药,病人尽可能地不用或少用。
临床研究证明,以镇痛治疗为目的,阿片类药物常规剂量下产生成瘾的现象是非常罕见的。
全美的一项调查显示[4]:1万余例用阿片类药物治疗数周至数月的病人中,仅22例产生成瘾,而这些产生成瘾的病人都曾经有药物滥用史。
另外11882例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的住院病人中,仅有4例产生成隐。
但在临床实践中,护士仍然担心麻醉药用的次数多了会引起病人成瘾,并且认为临床实际发生率超过1%。
当进一步分析临床护士如何判断病人成瘾时,发现护士混淆了麻醉药的成瘾性、耐药性和依赖性的概念。
把临床上因病人疼痛加剧需要增加药物用量或者因疼痛需继续用止痛药的病人当作成瘾了。
从而使护士害怕继续给病人用药,尽量拖延或不给药,阻碍了有效的疼痛控制。
1.2疼痛评估不准确、不及时1.2.1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护士会常规地监测术后病人的生命体征,但对术后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未引起护理工作者的重视。
据对手术后疼痛问题调查表明,30%的病人没有记录术后疼痛情况,从记录上统计有20%病人有“主诉疼痛”,而没有疼痛程度,但据咨询调查统计40%病人的疼痛是剧烈的。
可见术后疼痛评估还没有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疼痛护理毕业论文
疼痛护理毕业论文疼痛是人类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疾病和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感觉体验。
其特点是痛苦、痛觉不适和身体上的反应,如情绪变化、行为变化、自主神经反应等。
疼痛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和复杂性,需要综合性的护理措施来改善疼痛的程度和缓解病人的不适感。
本篇论文从疼痛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疼痛的分类、疼痛的发生机制以及疼痛护理的措施,为临床护理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疼痛的分类按照疼痛发生的部位和原因可以将疼痛分为两大类:生理性疼痛和病理性疼痛。
生理性疼痛是正常生理反应,不需要进行治疗,一般是由于刺激、压迫、摩擦等因素引起,如热水烫伤、割伤等。
病理性疼痛是由于一些疾病或损伤引起的疼痛,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肿瘤疼痛、神经病痛、骨折疼痛等。
根据疼痛的持续时间可以将疼痛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是短暂的疼痛感觉,通常是由于组织损伤或感染等导致的,常见的有腹痛、头痛等。
慢性疼痛是长期持续的疼痛感觉,常常是由于疾病的病理变化导致的,如肿瘤、慢性炎症等。
二、疼痛的发生机制疼痛的发生是由于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的。
疼痛的感受器位于人体各个部位,如皮肤、肌肉、骨骼、内脏等。
当刺激物作用于感受器时,会引发雾化变化,产生神经传导,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和末梢神经系统,导致疼痛感受。
疼痛发生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组织损伤:当组织受到损伤时,会在受损组织周围释放出化学物质,如蛋白质分解物、荷尔蒙、细胞因子等,这些物质会激发末梢神经末端,在伤口周围引起疼痛感受。
2. 神经损伤:当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时,会导致神经源性疼痛。
神经源性疼痛包括神经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通常是由于神经的损伤、压迫或炎症等导致的。
3. 疾病:疾病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也会引发疼痛感受,如癌症、干燥综合症、风湿病等。
这些疾病会引起组织发生病理性变化,使得组织对疼痛的敏感度增加。
三、疼痛护理的措施疼痛护理的目的是减轻疼痛的程度和缓解病人的不适感。
疼痛的治疗应根据疼痛的原因和类型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疼痛的护理研究进展
疼痛的护理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关键词】疼痛护理疼痛是临床中最普通,最重要的征象和症状,总是伴随着消极的情绪。
因此,对疼痛的护理十分重要。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感受,是有害因素侵袭身体的一个信号,常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疼痛是诊断与鉴别疾病的重要指征之一,是评价治疗、护理效果的一个标准[1]。
有着良好护理是缓解疼痛的重要环节,笔者就疼痛护理进展作如下综述。
1疼痛的定义国际疼痛学会对疼痛的定义为[2]:疼痛是非愉快的感觉体验和情感体验,通常在发生或引起各种组织损伤乃至继续组织损伤时的一种特殊表现。
目前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的第五生命体征。
疼痛具有下述特征:①它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安全机制,当出现情况时它能唤起避免损伤行为;②疼痛是一种个人的、主观的、多方面的体验,根据不同的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而变化。
2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疼痛不仅给病人躯体带来不适,同时对精神、心理、体质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对严重的术后疼痛常常导致病人的睡眠不足,造成情绪低落,妨碍组织康复,其结果必然加剧病人对止痛剂的依赖性,延长住院时间。
对呼吸的影响:剧烈疼痛可导致呼吸浅而急促,甚至呼吸困难或暂停。
对心理的影响:疼痛常引起恐惧和焦虑,长期疼痛的折磨使病人产生悲观绝望甚至轻生的念头。
3疼痛的评估疼痛的评估是第一重要的环节,在临床工作中应用简单易行的评估工具和记录表格来准确评估和记录患者的疼痛情况,才能真正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3]。
只有主动客观和持续地评估疼痛,才能采取正确合适的控制措施,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
疼痛本身是主观的,至今尚无一种可靠的仪器能客观地反映出疼痛的程度[4]。
减缓疼痛是一项基本人权,从法律、专业及人权的角度讲,评估疼痛且记录评估结果是护理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5]。
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研究主题: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研究问题及背景:手术后疼痛是临床常见的问题之一,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
因此,研究如何有效护理术后疼痛成为临床和学术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以提供对当前研究状况的全面了解,为术后疼痛护理的实践指导和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研究方案方法:1. 文献回顾:检索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文献,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等,对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
2. 数据收集:收集相关研究中的数据和案例,分析不同研究方法对于术后疼痛护理效果评价的差异。
3.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研究方法在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
4. 结果呈现:将分析结果以图表和文字方式进行呈现,清晰展示术后疼痛护理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通过文献回顾和数据收集,我们发现目前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术后疼痛评估方法的改进:当前常用的术后疼痛评估工具有VAS(Visual Analog Scale)、NRS(Numeric Rating Scale)等,但其评估结果可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2. 多模式镇痛策略的研究:术后疼痛治疗常采用不同的镇痛药物和方法,如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药物、神经阻滞等,但目前对于哪种策略更有效仍存在争议。
3. 术后疼痛管理的规范化建设:由于术后疼痛护理涉及多个环节和多学科的合作,需要建立规范化的临床路径和团队合作机制,提高术后疼痛管理的效果。
4. 远程监测技术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监测技术逐渐应用于术后疼痛管理,可以实时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干预。
结论与讨论:综合以上研究进展,术后疼痛护理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需要进一步优化术后疼痛评估工具,探索更有效的镇痛策略,加强规范化的管理和团队合作,推进远程监测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护理研究进展
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护理研究进展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以及高强度的生活压力影响,使得癌症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容易晚期癌症患者出现焦虑、烦躁甚至无法忍受疼痛,给晚期癌症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对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汪新菊,瞿广桥研究表明,有50%-77%的病危患者在临终前承受巨大的疼痛压力,有25%-30%的病危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
也就是说疼痛成为影响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最为突出的因素之一。
临床研究报道,对于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除了化疗以外,癌细胞切除术的应用较为广泛。
癌症术后引发的疼痛不仅给病人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同时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负担,机体会由于自身防御机制的触发而分泌大量激素以及内源物质,从而引发机体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这些应激反应严重影响了病人术后的康复,不利于病人后期的生活质量提高。
如何科学合理地降低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感,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生存生活质量一直是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
所以,研究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护理对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护理为:放松训练。
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不同,制定人性化的日常活动安排。
科学合理的安排休息及活动时间,不仅可以缓解病人因为手术治疗产生的疲劳感,而且有助于晚期癌症患者食欲的改善和夜间睡眠质量的提高。
适当科学的放松训练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强病人自身机体的免疫力,而且可以有效地缓解病人自身疼痛敏感度。
李红娟指出,护理人员可以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放松训练,播放一些清新淡雅、平稳舒缓的轻音乐,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分贝保持在合理范围(35-50左右),指导病人吸气时握紧双拳,呼气时则缓慢放松,进行放松锻炼。
晚期癌患者术后的按照恢复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运动能够促进患者的病情的好转。
晚期癌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会形成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手术后疼痛患者的护理研究
5 术 后 心 理 护 理与 出院 指 导
术后开展积极 的心理护理 , 对减 轻疼痛 、 患者恢复十分有利 。 指导患 者出院后的饮食和护理 , 定期复查 , 指导用药 , 心理疏导 , 注意 自我调节 , 保持 良好 的心态 , 同时 向患者讲 明心身护理的重要性 , 鼓励 , 支 持患者 , 保持心情愉快 。
6 小 结
通过对 1 0 0 例手术患者疼痛的护理观察 , 我们认为对患者疼痛 的心 身护理极其重要 , 因此注意术 后患者疼痛的心身护理是每位护理工作者 应尽 的职责 。
未 引起 护士 的注 意 。
心理 治 疗 对 象 应 选 择 文化 水 平 高 、 年轻、 有 学 习接 受 能 力 、 治 疗 愿 望 迫切且无 明显性格障碍者。首先应教育患者 , 使其改变对药物副 作用及耐受性 的认 识 ; 再通过 疏泄和安慰 , 即护 士在耐心听取 患者病情 和情绪的感受时 , 充分表达 同情 , 给予适当安慰。 在此基础上 , 使用暗示 、 松弛疗法等心理治疗的特殊方法 , 对止痛有一定作用的。 另外 , 减轻 患者 心理负担 , 提高痛阈 , 保持 环境安 静舒适 , 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及争取家 属配合等 。
的注意力 , 从而忘记疼痛 , 可 以跟患者聊天 , 谈一 些患者感兴趣 的等 。 4 . 2 音乐疗法
疼 痛护理是 临床 医学领 域一项重要 的课题 , 在部 分发达 国家 , 疼痛 已经列人护理教育的课程 , 并将疼痛控制的满意程度作为医疗护理质量 管理的重要标 准之一 。国家疼痛研究会对疼痛的定义 : 疼痛是一种不愉 快的生理体验 , 他广泛 出现 于各种疾病 的病程 中。疼痛不仅 给患者躯体 带来不适 , 而且对精神 、 心理 、 体 质等方面也会产生不 同程 度的影响 , 直 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需关心病人 、 观察病人疼痛 的时间、 部 位、 性 质、 规律 , 并 给予 相应的处 理和护理。因此 , 镇痛是 医务工作者 面临的重 要 任务 , 对于术后疼痛的评估 和控制至关重要。
烧伤患者疼痛护理现状及研究进展
[3]张静,姜自清. 面部烧伤创面感染患者应用综合心理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疼痛评分、不良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3):106-108.
结论:综上所述,烧伤疼痛诱因复杂,此类疼痛对患者生理和心理状态存在不良影响。为减轻疼痛影响,应采用科学的疼痛评估方法,针对患者烧伤疼痛情况进行用药护理、体位护理、移情疗法、中医按摩和冷疗处理,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烧伤部位血液循环,加速烧伤恢复,促进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陈磊,林灵虹,林敏娟. 疼痛护理在行漏斗胸Nuss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05):178-180.
烧伤患者疼痛护理现状及研究进展
摘要:为提高烧伤护理质量,本文针对烧伤疼痛护理问题进行研究,说明烧伤疼痛的危害性、疼痛评估方法,探讨疼痛护理方法。当前烧伤疼痛护理常见方法包括药物护理、移情疗法、按摩、体位护理、冷疗止痛等,科学选择护理方法,进行综合干预,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缓解烧伤疼痛。
关键词:疼痛护理;烧伤;疼痛程度;预后
前言:烧伤是高发性创伤,疼痛是烧伤的主要症状,产生不良生理和心理影响,导致患者心理失衡和生理应激反应,影响创伤部位恢复和患者预后。烧伤疼痛程度、持续时间与机体受损部位、烧伤严重程度、后续处理措施和临床护理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针对烧伤患者开展科学疼痛护理,有利于缓解疼痛及其不良影响,促进患者预后。
1烧伤后疼痛的主要诱因
4.3移情疗法
心理因素是疼痛相关性因素之一。患者过度关注创伤和疼痛和由此产生的心理应激反应可能引起生理变化,进而加重疼痛。中医与精神分析学派均认为移情疗法可作为疾病创伤治疗的辅助手段。在疼痛护理中,应积极引导患者转移思虑焦点,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与不良心态,将注意力集中于积极配合治疗中,激发自我效能,强化积极应对态度。应用移情疗法时,主要是利用舒缓的轻音乐促进患者放松,定期为患者播放音乐,有利于缓解心理失衡,促进患者精神放松,减少患者对疼痛的关注,从而减轻疼痛。音乐应柔和,音乐音量应高于现场环境音(4~7)dB,调节为(50~60)dB,保证音量和曲目让患者感到放松、舒适[2]。
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术后疼痛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症状之一,术后疼痛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影响较大,严重时可引起患者生理功能紊乱,因此术后疼痛的护理在临床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术后疼痛的护理不仅仅是术后的护理工作,应该认识到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对术后疼痛的缓解起着重要的作用,及术后及时给予镇痛药可使患者疼痛减轻。
因此加强术后疼痛有关知识的学习,早期给予病人心理干预,及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可有效减轻病人疼痛,达到舒适护理。
标签:术后疼痛,药物,护理国际疼痛研究协会提出:疼痛是人体遭受伤害刺激产生的一种感觉,引起不适与疼痛,包括精神和肉体两个方面,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理现象,伴随有组织损伤和潜在的组织损伤[1]。
手术本身对患者是一个打击,在围手术期术后疼痛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护理工作中,疼痛已经成为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4大生命体征后的第5个需要监测的生命体征,尤其是术后疼痛。
严重的术后疼痛往往会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因此能及时的评估术后疼痛以及积极干预术后疼痛已经成为每个护士重要的职责和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2]。
术后疼痛不同于一般的生理性疼痛,除了外科伤口对神经末梢的机械性损伤引起伤害性感受外,组织损伤后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改变也是引起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
同时,术后疼痛还会引起内脏的反应,这是对生理功能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主要与疼痛导致自主神经活动异常,血中儿茶酚胺升高有关,同时,疼痛还可使人体免疫球蛋白下降,影响术后康复[3]。
术后疼痛的护理不仅包括术后疼痛的正确评估,及时干预,以及止痛药的应用,而且更重要的要重视术前宣教[4]。
因此根据术后疼痛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显得至关重要。
1针对术后疼痛的术前准备术前宣教在术后疼痛护理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美国护士协会《手术室护士基本纲领》规定:手术室护理实践基准的第一阶段是进行术前访视,掌握病人的生理、社会、心理状态。
国际手术室护士协会(A0RN)规定: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5]。
疼痛护理进展研究探讨论文(共3篇)
疼痛护理进展研究探讨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护理与探讨手术本身作为一种具有刺激性,需要修复性的长期医学治愈手段,受到医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许多医疗工作者都致力于研究术后的疼痛护理[1]。
其中,妇产科患者的术后护理受到了格外的重视,随着医疗手段的日趋科学化而日益增加其重视度,对于医院工作人员来说,不止要能够在手术台上为患者治愈疾病,还要在术后为患者解决疼痛。
因此,如何在产妇生产之后,让妇产科患者的疼痛描述,对疼痛程度正确评估,以及对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护理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为广大的妇产科医疗患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认知加强医护人员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认识对于产妇术后的正常康复时间和途径,取决于产妇的年龄和体质等各方面的情况,但是主要还是取决于产后医护人员与产妇的交流以及护理。
医护人员不仅要从医护方面,让产妇对于自身术后疼痛有一定的认识之外,还要积极主动地与产妇交流,只有产妇自身才能准确的描述,这样才能加强对于产妇患者术后疼痛的控制,从而进一步向产妇传授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护理知识。
在手术前后保持心情的舒畅以及身体的正常健康状态。
加强医护人员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认知产妇手术后一段时间肯定会出现由于生产而产生的一系列的症状,这需要医护人员耐心仔细的护理,然而,除了产妇本身的身体健康之外,还要注意产妇手术后的心理健康护理,产妇手术的恶露,伤口的处理,乳房的清洁护理等等情况,都需要耐心的讲解传授,生产之后,医人员还应对新生儿的及时哺乳、产妇的泌乳等情况加以关注,教会产妇如何正确的对新生儿的及时哺乳,哺乳的姿势指导与哺乳的营养价值介绍等。
除此之外,产妇自身的日常营养搭配,清洁护理也尤为重要。
同时也不能疏忽产妇的心理健康,情绪的舒缓等工作,在与产妇交流的过程中多多聆听产妇的心声,对于产妇的疑惑进行解答,努力使产妇的心情保持愉悦,心情的愉悦对产妇的手术后痊愈有着极大的帮助。
浅谈疼痛科病人的护理研究进展
浅谈疼痛科病人的护理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介绍了疼痛的概念、评估方法,并对药物止痛、心理护理等内容进行了概括,旨在明确疼痛科病人的护理方法,以便今后更好地为疼痛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疼痛科,疼痛,评估,护理2007年卫生部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
根据文件精神,我国二级以上医院可设立“疼痛科”,开展以慢性疼痛的诊断与治疗为主的诊疗服务。
疼痛科的成立是我国疼痛医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必将大大促进疼痛医学的发展,更好地造福广大患者[1]。
护理人员作为医疗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疼痛科的护理工作内容,提高护士的疼痛专业技能,将对疼痛科未来的发展以及提高疼痛患者生命质量具有较深远的影响。
1 疼痛的概念1.1疼痛的定义及分类国际疼痛协会对疼痛的定义是:疼痛是非愉快的感觉体验和情感体验,通常在发生或引起各种组织损伤乃至继续组织损伤时的一种特殊表现[2]。
根据疼痛持续的时间,可以将其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3]。
疼痛科所涉及的主要是慢性疼痛,目前学术界将慢性疼痛定义为:将导致患者抑郁和焦虑,造成身心极大伤害,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可能没有任何确切病因或组织损伤的情况下持续存在[4]。
它可分为感觉伤害性(组织损伤所致)、神经性(神经通路损害所致)和心理性(与情绪及相关心理过程有关)[5]。
1.2疼痛的特征疼痛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安全机制,当出现情况时它能唤起避免损伤的行为。
同时疼痛是一种个人的、主观的、多方面的体验,根据不同的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而变化[6]。
1.3疼痛的危害疼痛可以导致不可预料的身体或精神上的不良后果[7]。
而慢性疼痛不同于急性疼痛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不会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反应。
由于疼痛变得时间更长和持续,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活动异常[6,8],使整体生活质量下降,如社会活动减少、焦虑、抑郁、睡眠紊乱、食欲不振、记忆力衰退[9]、内分泌功能障碍、穿衣障碍、自我形象紊乱及情绪不佳等[10],长期疼痛的折磨使病人产生悲观绝望甚至轻生的念头[11]。
疼痛的护理研究进展
疼痛的护理研究进展疼痛是人体生理反应的一种,是生命体验中最为基本的感觉,它不仅对生理健康有影响,而且还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疼痛护理研究也在不断更新,本篇文章将从疼痛的定义、分类、疼痛护理的必要性、疼痛护理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疼痛的定义和分类疼痛是指人体在遭受损伤、压迫或其他刺激时所产生的不适和疼痛感。
疼痛可以分为伤害性疼痛和病理性疼痛两大类,其中伤害性疼痛包括切割、撕裂、灼伤等外伤后产生的疼痛,病理性疼痛则包括神经性疼痛、炎症性疼痛、肌肉性疼痛等多种类型。
二、疼痛护理的必要性疼痛会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疼痛可以导致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抵抗力下降,甚至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
因此,疼痛的护理显得十分必要。
三、疼痛护理的原则1. 以病人为中心:对于不同病人的疼痛感受,需要因势利导,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疼痛护理。
2. 多元化的护理方法:将药物疗法、物理疗法和心理疗法相结合,全方位地进行疼痛护理。
3. 关注安全:在疼痛护理中,必须注意药物剂量和给药方法,避免因治疗导致患者发生安全问题。
4. 评估和监测:在进行疼痛护理时,需要评估和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疼痛护理的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疼痛治疗方法,药物种类较多,根据不同的疼痛性质和程度选择适当的药物,如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等。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运用物理手段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如冰敷、热敷、针灸等。
3. 心理治疗:疼痛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减轻痛苦。
总之,疼痛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士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对疼痛进行全面治疗。
疼痛患者护理研究进展论文
疼痛患者护理研究进展宁洁、李冰冰、祁洪玉、谢海珍、王霖、马萍丁晓珍、李维艳、阿玉蕊、范红、赵云洲、雷延秀指导老师:支颜霄摘要近几年来,疼痛已被作为“第五生命体征”来评估与处理,疼痛护理越来越被重视和关注【1】。
但临床上疼痛控制不利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疼痛依然是一个未得到适当治疗的问题,疼痛仍普遍存在【2】。
疼痛不仅给患者躯体带来不适。
而且对精神、心理、体质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因此,对疼痛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
关键词疼痛护理;存在问题;护理评估;应对措施疼痛(pain)是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是个体身心受到侵害的危险警告。
疼痛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
疼痛护理是疼痛诊疗的重要组成,在疼痛诊疗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影响了疼痛的有效控制。
本文就疼痛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如下。
1.疼痛概述1.1 疼痛的概念1.1.1 疼痛:疼痛是指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疼痛是不舒适中最常见、最严重的表现形式,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3】。
1.1.2 痛反应:是机体对疼痛刺激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如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出汗、骨骼肌收缩、恶心、呕吐、焦虑、抑郁和恐慌等。
1.2 疼痛发生的机制痛觉感受器————→受损组织释放至痛物质————————→痛觉感受理化刺激组胺、缓激肽、PG 器——→脊髓——→丘脑——→大脑皮质痛觉感受器——→疼痛【4】2.疼痛的原因及影响因素2.1 疼痛的原因2.1.1 温度刺激高温可导致烧伤,低温会引起冻伤。
2.1.2 化学刺激如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
2.1.3 物理因素如刀切割,针刺,碰撞。
2.1.4 病理因素疾病可造成体内某些官腔堵塞,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空腔器官过度扩张,平滑肌痉挛或过度收缩,局部炎性侵润等,均可引起疼痛【5】。
2.1.5 心理因素情绪紧张或过低,愤怒,悲痛,恐惧等心理状态不佳2.2 影响疼痛的因素2.2.1 患者因素2.2.1.1 年龄一般认为老年人疼痛阈限提高,对疼痛不太敏感。
术后疼痛患者护理研究进展
术后疼痛患者护理研究进展术后疼痛是一种急性疼痛,是困扰手术患者的突出心理问题。
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将急性疼痛定义为近期产生且持续时间较短的疼痛[1]。
解除术后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术后镇痛的方法包括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两种。
目前临床上常用以PCA技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
护理学者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程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现综述如下。
1、疼痛的概述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感觉和情绪体验,是一种生物生存功能,甚至认为是生命的第五体征。
疼痛在手术后很常见,对于患者来说也是极其不舒服的一种感觉,术后疼痛是否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其原因诸多。
首先,取决于医务人员对口患者疼痛的重视度;其次,基于患者对疼痛程度的准确表达和医护人员对疼痛的准确评估。
有研究表明,护士经常低估患者的疼痛,对疼痛的强度的评估护士和病人主诉不一致的几率占77%,有54%的护士低估了疼痛的强度[2]。
2、疼痛的评估方法目前评估疼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根据WHO标准及术后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将术后疼痛程度分为4级:无痛,患者咳嗽时,切口无痛;轻度疼痛,轻度可忍受的疼痛,能正常生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咳嗽时感到切口轻度疼痛,但仍能有效的咳嗽;中度疼痛,持续中度疼痛,睡眠受干扰,需用镇痛药、不敢咳嗽,怕轻微振动,切口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持续剧烈疼痛,睡眠受到严重干扰,需用镇痛药治疗[3]。
(2)文字描述评分法:具体做法:把一条直线分成五等分,0=无痛,1=微痛,2=中度疼痛,3=种重度疼痛,4=剧痛,患者按照自身的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描述。
(3)数字评分法:具体做法:用数字代替文字表示疼痛的程度。
在一条直线上分段,按0~10分次序评估疼痛的程度,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让患者自己评分[4]。
(4)视觉模拟评分法:画一条10cm长的直线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在线段上划出相应的点。
(5)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它由6个卡通脸谱组成,从微笑(代表不痛)到最后痛苦地哭泣(代表无法忍受的疼痛) [5]。
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术后疼痛是术后患者所普遍面对的临床问题,合理有效的疼痛护理对术后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从术后疼痛护理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进展总结。
在术后疼痛评估方法方面,包括了传统的VAS评分和面式疼痛表情评估以及新兴的生理指标测量方法。
术后疼痛管理策略、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和护理技术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结论部分对于术后疼痛护理的未来展望和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在护理实践中面临的挑战。
该研究综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提升术后疼痛护理水平,改善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术后疼痛护理、研究进展、评估方法、管理策略、药物治疗、心理干预、护理技术、创新、未来展望、重要性、挑战。
1. 引言1.1 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概述术后疼痛是指术后患者在手术后出现的持续性、剧烈的疼痛感。
疼痛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情绪状态,还可能延长康复时间,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术后疼痛护理变得至关重要。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从术后疼痛评估方法的改进到术后疼痛管理策略的不断优化,再到术后疼痛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各个方面的研究都为提高术后疼痛护理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术后疼痛心理干预和护理技术的创新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恐惧,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术后疼痛。
而护理技术的创新则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让患者更快地康复。
综合以上各方面的研究进展,未来术后疼痛护理仍然有许多挑战和未知领域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探索。
只有不断地提高护理水平,改善护理质量,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的康复。
2. 正文2.1 术后疼痛评估方法研究进展术后疼痛评估方法是术后疼痛管理的基础,准确的评估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术后疼痛评估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目前常用的术后疼痛评估方法主要包括自我报告、观察和生理指标检测等。
术后疼痛护理对策研究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术后疼痛护理对策研究论文【关键词】术后疼痛;护理评估;控制对策[摘要]疼痛护理是临床医学领域一项重要的新兴课题,在部分发达国家,疼痛已经列入护理教育的课程,并将疼痛控制的满意程度作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标准之一。
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对疼痛的定义: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实际的、潜在的组织损伤,所引起的情感经历;或是对这一损伤所作的描述[1]。
疼痛属于一种不愉快的生理体验,它广泛出现于各种疾病的病程中。
疼痛不仅给患者躯体带来不适,而且对精神、心理、体质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因此,对术后疼痛的评估和控制至关重要。
[关键词]术后疼痛;护理评估;控制对策1术后疼痛中存在的障碍分析1.1恐惧成瘾[3]麻醉药是术后止痛的主要药物,害怕对麻醉药成瘾是直接影响有效疼痛控制的主要障碍,医生不愿开麻醉处方,护士不愿给患者用止痛药,患者尽可能地不用或少用。
1.2疼痛评估不重视、不准确、不及时1.2.1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护士会常规地监测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但对术后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未引起护理工作者的重视。
1.2.2疼痛评估方法不正确在临床实践中,错误地操作了疼痛评分工具的应用。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错误:以为疼痛评分是评估患者疼痛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从生理、行为、功能等方面观察的综合评估。
由于不能准确地评估疼痛,从而阻碍了有效的疼痛控制。
1.2.3疼痛评估不及时患者报告疼痛不及时,或者止痛后报告疼痛未引起护士注1/ 4意。
1.3担心药物副作用患者害怕麻醉药引起的副反应,如延缓伤口愈合及术后恢复减慢是患者拒绝用药的一个原因。
临床上许多患者对麻醉止痛拥有这种想法,他们情愿忍受疼痛的折磨也不愿用药。
疼痛护理论文-护理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疼痛护理论文-护理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疼痛是个体对现实刺激和已贮存的经验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
由于疼痛含有心理学成分,心理社会因素对个体的痛阈及耐痛阈有很大影响,所以心理护理对病人疼痛感受也有决定意义。
因此对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文中是疼痛护理论文6篇,供大家阅读指正。
疼痛护理论文第一篇: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中医护理路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复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中医护理路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中医护理路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腰椎功能评分。
结果干预前,两组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5个疗程后,观察组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评分分别为(1.840.43)分、(2.050.5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550.39)分、(2.730.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椎功能评分为(23.411.22)分,高于对照组的(20.251.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中医护理路径可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术;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中医护理路径;疼痛;康复;经皮椎间孔镜术以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而被广泛用于临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中,但术后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影响术后腰椎功能的恢复[1,2]。
术后患者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结 ,希 望能 够 帮 助 护 理 人 员 提 高 护理 质 量 ,有 效 缓 解 者保 持 良好 的沟通 ,鼓 励 患 者主 动告 知 医护 人员 他 们
术 后疼 痛 给患 者带 来 的痛 苦 。
的疼 痛感 受 ,这样 护理 人 员才 能 更好 地 评估 患 者疼 痛
1疼 痛 评估
强度 ,作 为进 一步 疼痛 控 制 的基础 。同时 ,建议 同一 医
主 要 为 急 性 疼 痛 .主 要 集 中在 术 后 24~48 ht”,且 有 有 :初 次 疼 痛 评 估 工 具 、 简 明疼 痛 调 查 表 (BPI)、
10%~50%的患 者会 由急性 疼 痛发 展为 慢性 疼痛 网。虽 McGILL疼 痛情 况调 查 表等 。不 同的量 表适 用 范 围不
疼 痛是 一种 不 愉快 的个 人 主观 感受 和情 绪 体验 。 (NRS)、言语描述疼痛量表 (VRS一5)、面部表情 疼痛
术 后疼 痛 主要 是 由手术 对 人 体造 成 创 伤 (包 括 组织 创 量 表 (FPS)、Wong—Baker面 部 表 情 疼 痛 量 表 和 “长 海
伤和神经创伤 )后产生 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术后疼痛 痛 尺 ”(是 NRS和 VRS一5的结 合 )。多 维 度评 估 量 表
长了患者病情的康复期 ,增加患者 的经济负担嗍,同时 研 究 。
还 给 患者带 来 焦虑 、抑 郁 等 负面 情 绪 。 以下 针 对手 术
另外 ,据相关调查[61发现 ,护士往往低估 了患者的
患 者 术 后 疼痛 控 制 的护 理 措 施 行 进 分析 ,并 进 行 总 镇痛需求和高估 了患者的忍受能力。护理人员应与患
满 意 度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疼痛患者护理研究进展姓名:学号:近几年来,疼痛已被作为“第五生命体征”来评估与处理,疼痛护理越来越被重视和关注[1]。
但临床上疼痛控制不利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疼痛依然是一个未得到适当治疗的问题,疼痛仍普遍存在[2]。
疼痛不仅给患者躯体带来不适。
而且对精神、心理、体质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因此,对疼痛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
疼痛(pain)是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是个体身心受到侵害的危险警告。
疼痛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
疼痛护理是疼痛诊疗的重要组成,在疼痛诊疗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影响了疼痛的有效控制。
本文就疼痛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如下。
1 疼痛概述1.1 疼痛的概念疼痛:疼痛是指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疼痛是不舒适中最常见、最严重的表现形式,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3]。
1.2 痛反应是机体对疼痛刺激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如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出汗、骨骼肌收缩、恶心、呕吐、焦虑、抑郁和恐慌等。
1.3 疼痛发生的机制痛觉感受器————→受损组织释放至痛物质————————→痛觉感受理化刺激组胺、缓激肽、PG 器——→脊髓——→丘脑——→大脑皮质痛觉感受器——→疼痛【4】2 疼痛的原因及影响因素2.1 疼痛的原因2.1.1 温度刺激:高温可导致烧伤,低温会引起冻伤。
2.1.2 化学刺激:如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
2.1.3 物理因素:如刀切割,针刺,碰撞。
2.1.4 病理因素:疾病可造成体内某些官腔堵塞,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空腔器官过度扩张,平滑肌痉挛或过度收缩,局部炎性侵润等,均可引起疼痛[5]。
2.1.5 心理因素:情绪紧张或过低,愤怒,悲痛,恐惧等心理状态不佳2.2 影响疼痛的因素2.2.1 患者因素2.2.2 年龄一般认为老年人疼痛阈限提高,对疼痛不太敏感。
儿童,婴幼儿对疼痛的原因不能正确理解,疼痛体验会激起恐惧和愤怒情绪。
2.2.1.2 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使人对疼痛的感受和表达有所不同。
在推崇勇敢和忍耐精神的文化氛围中,人更善于耐受疼痛。
2.2.1.3 个人的经历曾反复经受疼痛折磨的人会对疼痛产生恐惧心理,对疼痛的敏感性会增强。
2.2.1.4 注意力当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某件事时,痛觉可以减轻甚至消失。
松弛疗法等就是通过转移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
2.2.1.5 情绪积极的情绪可以减轻疼痛,消极的情绪可使疼痛加剧。
反之,愉快和信心常可减轻病人的疼痛感受[6]。
2.2.1.6 个体差异个人的气质、性格可影响对疼痛的感受,耐受性和表达。
2.2.1.7 社会支持当患者经历疼痛时,如果有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减轻疼痛,也促使患者有信心应对疼痛并增加控制性。
2.2.2 医源性因素临床上许多治疗和护理操作都有可能会使患者产生疼痛的感觉。
护士在执行可能引起疼痛的操作时,动作应尽可能轻柔,熟练,并尽量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7]。
3 护理评估3.1 评估内容疼痛病史、社会心理因素、医疗史、镇痛效果的评估[8]3.2 评估方法3.2.1 问诊:询问患者有无与疼痛相关的疾病史或诱因,包括现病史和既往史。
3.2.2 观察与体格检查监测患者的变化: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呼吸方式、局部肌肉的紧张度、掌心出汗等间接了解疼痛的程度[8]。
3.3 使用疼痛评估工具3.3.1数字评分法[9]0-10数字疼痛强度量表0 1 2 3 4 5 6 7 8 9 10没有极度疼痛疼痛3.3.2 评分法用形容疼痛程度的词汇,Melzeak用轻度、重度疼痛,阵痛,可怕的疼痛及无法忍受的疼痛等来帮助患者描述自己的疼痛,使患者更好地把疼痛加以表达[10]。
此种方法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但受主观因素影响大。
没有疼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非常严重无法忍受疼痛疼痛3.3.3 0-10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在标尺的两端,标有从0-10的数字,数字越大,表示疼痛强度越大。
使用时,先向病人解释0代表无痛,1代表最轻微的疼痛,10代表最严重的疼痛,最后了解病人此时疼痛在标尺的哪个位置[11]。
评估标准:轻微疼痛1~4级(如不适、重物压迫感、钝性疼痛、炎性痛);中度疼痛5~6级(如跳痛和痉挛、烧灼感、挤压感和刺痛、触痛和压痛);严重疼痛7~9级(如妨碍正常活动);剧烈疼痛(无法控制)。
该法利于护士较为准确地掌握疼痛的程度,利于评估控制疼痛的效果。
0 100无痛最痛3.3.4 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评估疼痛:该方法用6种面部表情从微笑至悲伤至哭泣来表达疼痛程度[11]。
此法适合任何年龄,没有特定的文化背景或性别要求,易于掌握,不需任何附加设备。
急性疼痛、老人、小儿、表达能力丧失者特别适用。
3.3.5 疼痛程度的分级WHO将疼痛程度分为四级:0级无痛1级(轻度疼痛)有疼痛感,但不严重,可忍受、睡眠不受影响。
2级(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睡眠受到干扰、要求用止痛药。
3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需要用止痛药。
4 护理诊断/问题4.1 急性/慢性疼痛与各种伤害性刺激作用与机体引起的不适有关。
4.2 睡眠形态紊乱与疼痛有关。
4.3 焦虑与疼痛频繁发作有关;与长期慢性疼痛有关。
4.4 恐惧与剧烈疼痛有关。
5 护理措施5.1 减少后消除引起疼痛的原因协助查找病因,设法减少或去除引起疼痛的原因,避免引起疼痛的诱因。
例如,外伤引起的疼痛,应酌情给予止血、包扎、固定、处理伤口等措施;胸腹部手术后的患者,呼吸或咳嗽会引起伤口疼痛,术前应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术后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的方法,术后可协助患者按压伤口后,再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
5.2 缓解或解除疼痛5.2.1 药物止痛三阶梯止痛法:第一阶梯从非阿片类镇痛剂开始,如阿司匹林、强痛定、平痛新、消炎痛等;若不能缓解,在此基础上加用弱阿片类镇痛剂,如可待因、羟二氢可待因酮、丙氧酚等;若疼痛剧烈,则可使用强阿片类镇痛剂如杜冷丁、吗啡、羟氢吗啡酮、盐酸吗啡、盐酸二氢埃托菲、美施康啶等[12]。
在癌疼治疗中,常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即加用一些辅助药以减少主药的用量和不良反应。
常用辅助药物有弱安定类,如地西洋和艾司唑仑等;强安定类,如氯丙嗪和氟哌啶醇等;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等。
护士在给患者使用镇痛药物时应密切观察其反应,要将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如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协助处理。
5.2.2 患者自控镇痛泵患者自控镇痛泵(PCA)是一种医务人员视患者疼痛程度和身体情况预先设定镇痛药物的剂量,再交由患者“自我管理”的疼痛处理技术[13]。
在患者疼痛时,可以自己支配给药镇痛,通过由计算机控制的微量泵主动向体内注射设置剂量的药物,符合按需阵痛的原则,既减少医务人员的操作,又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心理负担。
PCA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镇痛方法,可做到镇痛药用药个体化,临床可用于术后急性疼痛、癌性疼痛、分娩镇痛和烧伤、创伤性疼痛的治疗等。
5.2.3 物理止痛可以应用冷、热疗法,减轻肌肉痉挛,提高痛阈,缓解局部疼痛,如使用冰袋、冷湿敷或热水袋、热湿敷、温水浴等[14]。
理疗、按摩及推拿也是临床上常用的物理止痛方法。
5.2.4 中医治疗5.2.4.1 中药止痛擦剂基本方剂组成:元胡、丹参、台乌药、蚤体、地鳖虫、血竭、冰片。
经证实,缓解率为79.2%,与强痛定相近,缓解时间较强痛定长。
优点:中药经皮肤吸收,无创伤,且发挥药效快(一般10min可止痛),操作简便、安全,毒副作用小,无药物依赖现象,对轻度疼痛效果好[15]。
5.2.4.2 水针治疗此法根据病种和疼痛部位不同选取不同穴位,以颅痛定、地塞米松、维生素B12穴位注射,同于中医传统的针刺,通过经络起镇痛作用,又结合了现代医学的特点,用药物调节内分泌,有确切的止痛效果,对中晚期癌痛有效率达100%[16]。
5.2.5 针灸止痛根据疼痛的部位选取相应的穴位,用针刺的方法通过疏通经脉、行气活血来达到止痛的目的[17]。
现代研究认为,中枢神经系统除有痛觉中枢外,在中枢各级水平还有“痛觉调制系统”,可抑制来自疼痛部位的痛觉信号向中枢传递。
来自穴位的针刺信号进入中枢系统后,激发了从脊髓、脑干、到大脑各个层次的神经元活动,激活了机体自身的镇痛系统,使镇痛药物(如5-羟色胺、内源性阿片钛、乙酰胆碱等)分泌增加,从而产生明显的镇痛效应。
5.2.6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以治疗疼痛为主的疾病的电刺激疗法,称为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18]。
其原理是采用电脉冲刺激仪,在疼痛部位或附近放置2~4个电极,用微量电流对皮肤进行温和的刺激,使患者有颤动、刺痛和蜂鸣的感觉,达到提高痛阈、缓解疼痛的目的。
对急性、慢性和神经性疼痛均有效果。
5.3 恰当的应用心理护理方法和疼痛心理疗法5.3.1 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松弛和意象干预:松弛指应用某种身体活动如节律性呼吸或有规律地按顺序使肌肉紧张和松弛,以达到减轻或减少环境刺激、肌肉紧张、情绪紧张和疼痛感觉之目的【18】。
5.3.2 分散注意力和放松练习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可减少其对疼痛的感受强度。
5.3.2.1 组织参加活动组织患者参加有兴趣的活动,有效地转移其对疼痛的注意力,如唱歌、看电视、愉快的交谈、游戏、下棋等。
5.3.2.2 音乐疗法利用音乐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音乐疗法可协助患者在疾病或残障的治疗过程中达到生理、心理、情绪的整合,通过和谐的节奏刺激神经、肌肉,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18】。
5.3.2.3 有节律按摩嘱患者双眼凝视一个定点,引导患者想象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
同时,在患者疼痛部位或身体某一部位皮肤上做环形按摩。
5.3.2.4 指导想象诱导性的想象是让患者集中注意力,想象自己正置身于一个意境或风景中,可起到松弛或减轻疼痛的作用。
进行诱导性想象之前,先做规律性的深呼吸和渐进性的松弛运动可使效果更好。
5.3.3 疼痛心理疗法心理治疗对象应选择文化水平高、年轻、有学习接受能力、治疗愿望迫切且无明显性格障碍者。
首先应教育患者,使其改变对药物副作用及耐受性的认识;再通过疏泄和安慰,即护士在耐心听取患者病情和情绪的感受时,充分表达同情,给予适当安慰【18】。
在此基础上,使用暗示、松弛疗法等心理治疗的特殊方法,对止痛有一定作用的。
另外,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痛阈,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及争取家属配合等,在癌症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6.健康教育6.1 指导患者准确描述指导患者准确描述疼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规律,并指导其选择自身的疼痛评估工具;当患者表达受限时,采用表情、手势、眼神或身体其他部位示意,以利于医护人员准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