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语文课程熏陶感染作用

合集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熏陶感染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熏陶感染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

从课程广度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从课程深度来看,或赏心悦目,或回味无穷,或动人心魄,或刻骨铭心;从课程效度看,可提升道德境界,可培养审美情趣,可启迪人生智慧,可丰富文化底蕴。

语文课程必须重视熏陶感染作用,发挥语文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必须真诚地爱学生。

老师是课本和学生心灵共振的传递者。

教师不是演员却胜似演员。

你可能语音不太准,朗读技巧不高,但情感必须真切自然。

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分析课文,必然导致思想教育和语言训练的双重失败。

教师的冷漠是语文教学落实德育的最大障碍。

因此,教者一定要做到以情动之,使之动情。

其实就是说教师首先受到课文思想感情的感染,然后再用自己深厚的感情去感染学生。

发挥语文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熏陶感染功能,使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

1、从关键句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比如《大海的歌》,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课文。

作者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海港繁荣的景象和大海的壮丽景色,歌颂了祖国的四化建设。

我在教学中抓住描写海港繁忙场面和海上石油钻探船壮观景象的语句,引导学生理解,启发学生想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什么。

学生披文入情,被优美的景色和壮观的劳动场面所感染,认识到《大海的歌》“是一曲赞美伟大祖国的颂歌”,“是一曲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赞歌”,“是一曲振兴中华,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凯歌”。

2、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句的色彩,受到教育。

课文《你们想错了》讲的是方志敏同志在同国民党军队作战时被俘,被国民党士兵搜身的事。

课文里有这样一句话:“另一个士兵弓着背,又一次捏遍了方志敏同志的衣角和裤腰,希望有新的发现。

”其中的“又”、“捏遍”,有很强的感情色彩。

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人文熏陶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人文熏陶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人文熏陶的策略建设丰富多彩的语文课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课程给学生提供人文熏陶的机会。

教授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生命的纯洁、人性的善良等美好的东西;再在书法课中,通过课外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感;再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样,就可以借助语文课程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人文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非常重要。

教师应当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和鼓励,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

教师还应当注重发现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这样,就可以通过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注重与家庭的合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校与家庭的合作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加一些语文教学的活动,比如课外阅读活动、语文作文比赛等,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语文教学,共同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

学校还可以通过家访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学习动态,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人文熏陶。

这样,就可以通过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注重学生的参与与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参与与体验非常重要。

教师应当注重创设情景,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

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再在课外实践中,组织学生到纪念馆、博物馆等地参观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人文的魅力;再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学会珍惜和感恩。

这样,就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与体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熏陶

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熏陶

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熏陶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而文化熏陶则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通过对文化的熏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一、文化熏陶的重要性文化熏陶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对文化的熏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水平,使语文教学更富有内涵。

二、文化熏陶的方法文化熏陶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文化活动等多种途径来实现。

1. 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例如,在教授《红楼梦》时,可以讲解清代封建社会的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古代婚姻制度、礼仪习俗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对文化的认知。

2. 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名著、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开拓眼界,丰富知识。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鼓励他们主动进行阅读。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3. 文化活动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心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书法比赛、文化节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三、文化熏陶的效果通过文化熏陶,学生可以获得多方面的收益。

首先,文化熏陶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增加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其次,文化熏陶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此外,文化熏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法在实施文化熏陶的过程中,教师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可能不高,需要教师采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设置有趣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等。

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学生在造句时 , 除了要求语法正确 , 在表现新 时代 广大农 民的精神 面貌 , 表 散文《 步》 , 散 后 同学们得到的启示是 : 尊
还要求意思表达合情合理 。如用“ 等” 现了一代新人的美好心灵。在同学们理 老爱幼是 中华 民族 的传统美德 ,作 为新 平

词造句 , 这本不难 , 同学们都理解它 的 解 的 基 础 上 ,教 师 指 导 学 生 分 析 了卖 花 时期 的青少年 , 应像 散文中的“ ” 我 那样 ,
词义 :泛指地位相等 。但我遇到一位成 姑娘与老大爷及年轻干部之间的矛盾 冲 要让这种优 良传统在新 的时代 ,在 自己 绩不错的学生却在作业本上写下 了这样 突。 前者 只是花价 的高低 , 讲价钱说明他 实际行动 中发扬光大 。 学习 了都德的《 最

个句子 :同学们在老师心 目中的地位 们彼此都珍惜 自己的劳动成果 。而后者 后一课》 同学们被韩麦尔先生和小弗 郎 “ ,
教学 中渗透德育至关重要。
二 、 在 探 究 课 文 的 主 题 思 想 中渗 透
德 育
惯 :学生每学完一课 都有 一个 必做 的练 平 ,主要的不是思想灌输 ,而是熏 陶感 习, 那就是写“ 书随笔 ” 要求 他们 运用 染 , 读 。 潜移默化 。 语文教学在这方面的渗透 灵 活多样 的形式 , 写出 自己的感受 、 评议 作 用是 不可 比拟的 ,一定要把德育渗透
道 :我的老师像对待 自己的孩子那样对 见 ,语 文教学中的德 育渗透是 不可低估 喊 :人们啊 , 自己国家 的语 言吧 !” “ “ 爱 只
待每一位学生 , 这句话虽然普通 , 但却是 的 。
我 的 肺 腑 之 言 。 ” 初 中 阶 段 是 学 生 在 生 理 和 心理 上 发 生迅 速 变 化 的 时期 ,思 维 德 育 .

人文熏陶注重熏陶感染培养人文素养

人文熏陶注重熏陶感染培养人文素养

人文熏陶注重熏陶感染培养人文素养熏陶培养人文素养【摘要】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小学语文教育必须超越实用主义的局限,从精神的拓展、从人文的发展的高度去把握,让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使其成为“人的灵魂的教育”。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注重熏陶感染:与教师人文素养共通,拓展人文素养的宽度;与文本情感共振,深化人文素养的深度;与评价语言共优化,提升人文素养的高度。

【关键词】人文素养教师人文素养文本情感课堂评价语言《课标》明确指出人文素养包涵以下内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趣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的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显然,这段话在指出培育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的同时,也强调指出了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课堂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不仅需要理性的启发和诱导,更需要感性的点燃和熏陶。

下面就谈谈语文教学中如何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与教师人文素养共通,拓展人文素养的宽度通过《教师人文读本》的学习,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知识素养的提高,更要把握人的发展的深刻内涵,为人的“终身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

人文素养教育不是通过说教来实现的,不是通过灌输来获得的,而是让人置身于情境中自我体验、相互影响而丰盈起来的。

身为语文教师,我们的人文素养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浅议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作用

浅议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作用

浅议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作用一、广读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广泛阅读的兴趣,努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倡像吃五谷杂粮式的“杂读”。

例如,读文学作品,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和想象;读科技类作品,可使学生的思维严谨,激发学生的探索发现的热情;读历史读物,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古鉴今……通过大量阅读,优秀作品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在学生精神领域产生影响。

只要在教学中善于把握时机,恰当引导,坚持不懈地鼓励学生像蜜蜂采蜜一样多读、广泛阅读优秀作品,多读百科书籍,让作品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思想观点像春风春雨般无声地感染熏陶学生。

二、精读作为语文教师,要清楚地意识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时代和民族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使其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接触大量感性的语文材料的过程,也是自主地能动地建构文化意义的过程。

因此,语文课程应该从对人的终身发展、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来选择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有选择的阅读优秀作品,深究作品思想含义,细品作品内涵。

如在教学《丰碑》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军需处长及描写将军感情变化的句、段认真阅读,仔细品味:军需处长为什么会被冻死?将军听说冻死的是军需处长,为什么再次愣住?让学生从生动的人物外表描写中读出深厚的思想情感内涵,受到人物高尚品质与崇高精神境界的熏陶感染。

使主流价值观像甘美的醇酿一样沁入学生心田。

三、美读语文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

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

语文教学要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高尚情操的感染。

语文课程与科学课程迥然不同,科学课程以理性著称,语文课程则以感性见长。

语文课大量的是形象鲜活、感情强烈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必须十分注意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审美的感化、心灵的感动。

朱作仁先生曾指出:“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

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朗读教学中的内隐学习

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朗读教学中的内隐学习

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朗读教学中的内隐学习户县职教中心刘博内容概要:语文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内隐学习区别于传统外显学习,是不知不觉的学习过程。

朗读具有“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的内隐学习特征。

朗读教学中无意识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是其主要表现形式。

良好的朗读习惯可以潜移默化,使语文外在知识内化为语文能力和素养。

关键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无意识非智力因素内化语文课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当前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多数教师重视的是外显形式的学习研究,重视有意识的、有直观效果的教与学的方式。

而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潜意识心理具有巨大的能量。

基于潜意识心理的“内隐学习”方式是最有效的学习的方式。

朗读教学的“感染熏陶,潜移默化”是无意识的内隐学习。

一.内隐学习的内涵和特征美国心理学家罗伯首先提出了内隐学习的概念,他认为:人们学习复杂任务时有两种学习模式。

一种是人们所熟悉的外显学习模式,另一种是内隐学习模式。

内隐学习是无意识地获得复杂知识的过程。

从认知过程和特点来看:内隐学习能自动地产生,无需有意识地去操作,且能概括不同类别的认知方式,内隐学习发动了人潜意识的巨大作用,不可言传的获得知识能力。

内隐学习与创造力的要素诸如直觉、顿悟、高峰体验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内隐学习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许多高级规则掌握离不开知识贮存所产生的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效应,机械记忆有着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语言的积累更重要,要切实运用内隐学习研究所揭示的学习机制,大量进行朗读积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语文朗读具有“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的内隐学习特征。

语文的课堂朗读就是让学生动口、耳听、眼看、总是处在一个充满语文熏陶的环境之中,使学生逐渐自觉不自觉地形成"语感",反过来,"语感"的形成又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使学生更快地理解、掌握语言。

所以,语文教学不能不重视朗读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的内隐学习主要依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以情感为中心的非智力因素。

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 培养语文能力

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 培养语文能力

关键 词 : 活化 个 性 学 习方 式 生 在语 文 教 学 中对 学 生进 行人 文教 育 , 高 人文 素养 的 提 基 本途 径 和 方 法。 培养 学 生 高 尚 的道德 情操 和 健康 的审 美 情趣 , 成正 确 的价值 观和 积极 的人 生态度 是语 文 教学 形 的重 要 内容 , 不应 把 它们 当作 外 在 的 附加 任 务 , 应该 注重 熏陶感 染 、 移 默化 , 这 些 内容 贯 穿 于 日常 教 学过 程 之 潜 把
中。

更 多 的思 想 资源 带 到课 堂上 , 到 “ 源 共 享”这 样 不 仅 达 资 ,
让 其 他 孩 子 学到 了知识 。 而且 让 他们 也 会 跃 跃欲 试 , 以择
机 展 示 自我 。 如 : 在讲 授 新课 的过 程 中 , 例 我 多方鼓 励并 激 发 学 生 发表 自己的 见解 , 怕这 节 课讲 授 不 完 , 节课 继 哪 下 续 , 要 给孩 子们 创造 这样 的机 会 。我在 教 授《 乡》 也 故 的最

方 面老 师 要给 学生 一定 的 时 间和 空间 , 另一发 面 要对 学
生 的学 习 能 力给 予 指 导 、 导和 辅 导 , 学 生 的学 习成 为 引 使 在 老 师指 导 下有 效 的学 习。在 课 堂教 学 中, 师要 充分 调 教
动学 生 的 自主性 , 重在 启 发 , 贵在 引导 , 在 点拨 , 妙 巧在 设
教 学过 程之 中。
以及 其他 途径 学 习语 文 , 学 生尽 可 能 多地 直接 接触 语 文 让 教 材 , 而培养 学 生 良好 的语感 和整 体把 握 语 言 的能力 。 从
学 生在 学 习 的过 程 中, 总会 有 自己的想 法 , 生 之 间 学

如何让语文课程蕴含的优秀文化发挥育人活力

如何让语文课程蕴含的优秀文化发挥育人活力

三、 鼓励学生协作 , 让学生在互动 中探索语文课
程蕴含 的优秀文化 学生是语文学 习的主体 , 学生之间的高效互动 可以极大地促进学 习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应激发 学生的学 习兴趣 ,培 养学 生 自主学 习的意识和 习 惯, 为学生创建 有利于 自主 、 合作 、 探 究学 习的环 境 。就语文课而言 , 教9 币 必须充分地让学生去协作 , 形成互动 , 共同探索语文课程蕴含的优秀文化 。在 实践中笔者亦感到 :只要学生能够真正实现协作 ,
2 0 1 3 年 9月
语 文教 学通 讯
B u l l e t i n o f 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T e a c h i n g
S e p . , 2 0 1 3 V o 1 . 7 5 0 No . 9
第7 5 0卷
“ 叶子出水不高 , 像亭亭的舞女 的裙 ” , 使学 生感受
荷叶 的动态美 , 写荷花 的“ 正如一粒粒 的明珠 ” “ 又 如碧天里 的星星” “ 又如刚 出浴的美人 ” ,使学生真
正意义上感到其不染纤尘的美丽特质 。每当我们给
学生以慧眼 , 学生就有了慧眼妙识 的能力 , 教学 即
文 中的精华 , 不能作 出比较深刻 的感悟 , 有时 只能 浮于 表面或 比较简单地依赖 教师的讲 解以及 自己
只是在教师为学生圈定的范 围内的感悟和体验 , 学 生永远冲破不了这樊篱 , 去进行 属于 自己的创造性 阅读鉴赏 。毫不讳言 , 这样的做 法对 于学生认识语 文课程所蕴含的优秀文化是没有益处的。 对此 , 笔者主张 : 要让 学生真正意义 上认识语 文课程 的优秀文化 , 必须赐予他们一双慧眼 。在平
作者简介 : 蔡海娃 ( 1 9 7 3 一) , 女, 浙江诸暨人 , 本科学历 , 中学高 级教师 , 浙江诸暨市暨阳初 中语 文教师 。 研究方 向: 初中语 文教学 。

感染和熏陶重视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作用重在教者

感染和熏陶重视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作用重在教者

感染和熏陶【重视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作用重在教者】所以,我们认为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远的。

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就必须强化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在教学中,如何发挥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呢?从教者自身来看,关键有两点:首先,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就是要发挥语文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

小学语文的许多课文是文质兼美的作品,要强XX育功能,必须唤起儿童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学生的道德认识从内部升华为道德信念,从外部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

道德情感的正确与否和强弱程度将表现为“升华”和“外华”的动力和阻力。

正确的道德情感稳定长期,它是语文教学德育到位的必要条件。

要做到这,必须使受教育者处于充满爱的富有情感色彩的情境中,自然地接受教育,而不靠繁琐的说教。

要靠发挥XX种诱因的作用。

语文教学德育的效果,决定于陶冶诱因本身的质量。

环境、气氛、教材、教师的作风等都是诱因,但主导的是教育者对学生的爱和正确的道德情感的示范。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必须真诚地爱学生。

老师是课本和学生心灵共振的者。

教师要学生动情,首先自己进入课文,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思想内容,进行富有情感的教学。

教师不是演员却胜似演员。

你可能不太准,朗读技巧不高,但情感必须真切自然。

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分析课文,必然导致思想教育和语言训练的双重失败。

教师的冷漠是语文教学落实德育的最大障碍。

因此,教者一定要做到以情动之,使之动情。

其实就是说教师首先受到课文思想感情的感染,然后再用自己深厚的感情去感染学生。

如在上《十里长街送》时,我一上讲台就神情肃穆,并充满地演讲。

然后打开配有哀乐的课文朗诵录音,挂上图画。

教师庄重的神情、感人的音乐和课文的语言、课件中真实的场景配合,多种共同刺激学生的感,迅速将学生带入课本所需要的情景中去。

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人文熏陶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人文熏陶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人文熏陶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其中人文熏陶更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给予学生人文熏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从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营造浓厚人文氛围、引导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人文熏陶的策略。

一、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传承中华文化语文教学内容是给予学生人文熏陶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文化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古文、传统节日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国学的热爱和尊重。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可以让学生领略古人的风采。

通过学习古文,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的智慧。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让学生在节日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营造浓厚人文氛围,塑造正面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布置、语言表达、行为举止等方面,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和优美的人文环境。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张贴一些优美的诗词、名言警句,或者播放一些经典的音乐,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人文的力量。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教会学生怎样做一个有情怀、有品格的人。

三、引导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感智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感智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等,引导学生产生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感智慧。

在学习《荷叶》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荷叶的清纯、高雅之美,培养学生的美的情感。

语文教学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历史文化场馆,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文学艺术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课堂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

教师通过讲解教材内容把德育思想系统全面的传达给学生,例如树立民族自豪感、在生活中的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的道德思想的传播。

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的主要场所应放在课堂教育上。

(1)充分讲究情感调动。

小学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可加入知识背景的情感资料,通过有声有色的故事叙述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从而使小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到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热爱祖国的课程中,可先在班内插上小红旗,同时播放歌颂祖国的相关乐曲,在这种教学氛围下,小学生更能深刻的了解热爱祖国的教育意义。

(2)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向先进人物学习。

这个先进人物可以是文中的大人物,也可以是学生身边的先进表演者。

日常事务中的德育,更便于小学生理解和学习。

比如有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1元钱,交给老师。

老师可以号召同学们学习这位同学从不赔钱的精神。

(3)小学教师讲解课文要细致、全面、多方面。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对一些事件的看法还没有形成,所以不能轻易理解和掌握课文。

这就要求教师正确传达课文的中心思想,解释每一个字、每一句的意思,并在此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从而达到基础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完美结合。

2.把语文课外活动作为小学生德育思想教育的第二场所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开展课外活动,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而且有利于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道德熏陶。

做好小学生语文课外活动,教师要把握好活动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课外活动针对性表现的例子: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尚未成熟的自我思维,善于模仿他人的特点,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寻找一些正面人物作为榜样,鼓励小学生学习。

比如课外活动的分层次表现:老师讲完了课堂上关于助人为乐的课文体裁后,在接下来的课外语文活动中,可以组织小学生去敬老院和孤寡老人聊天,讲笑话。

这样,教师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他们理解做人的意义。

3.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其学习思想道德教育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人文熏陶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人文熏陶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人文熏陶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人文熏陶的策略是很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面我将提出一些策略,帮助小学语文教师给学生提供人文熏陶。

第一,启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

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诗歌、寓言等,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感受文学的魅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文学艺术展览、剧场和音乐会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文学艺术的力量。

第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意境和美感,引导学生品味文学作品的魅力。

在阅读诗歌时,教师可以解读其中的意象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美。

在讲解散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散文的婉约与深刻。

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

注重语文教学与人文知识的融合。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语言表达能力,还应该注重与人文知识的融合。

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历史、地理、哲学等人文领域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在讲解古文时,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文化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内涵。

通过这样的融合,可以增强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第四,提供学生参与人文活动的机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人文活动,如演讲比赛、文学作品创作、朗诵比赛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语文的乐趣和人文知识的魅力,并且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

第五,鼓励学生进行丰富多样的阅读。

阅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了解古代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报纸杂志和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范围。

浅谈如何发挥语文学科的陶冶作用

浅谈如何发挥语文学科的陶冶作用

浅谈如何发挥语文学科的陶冶作用语文是一门外延极其广阔的学科,学好语文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要有广博的学识,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以及敏锐的洞察力。

炉火纯青、才如泉涌是每一个语文人向往的最佳境界,然而从点滴积累到下笔如有神是一个漫长而需要耐力的过程,若没有兴趣的伴随便难以持久,便不会找到语文世界的桃花源。

作为执教者如何引导学生走入这一世界是其工作的使命之一。

笔者认为,发挥好语文学科的陶冶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力量,有时这种无形的力量是难以估测的,也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简言之,就是陶冶激发兴致,兴致催人奋进,奋进带动成果。

1情感陶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

”语文是各学科中最易调动人情感的学科。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便以“情感教学”而著称,她的课声情并茂、动人心弦,被誉为语文教学界的一面旗帜。

这样的课可以调动学生潜在的情感,带动学生的热情,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生活实践。

因而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最无形也是最有力的手段。

引人的内容。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可以激起读者心中的波澜,还可以促使人产生前所未有的认识与体会。

动人的讲解。

同样的文章不同的讲法会产生迥异的效果。

枯燥无味的传达和单一机械的灌输易使人心生厌倦,甚至造成逆反。

老师入情入境的讲解直接带动着学生的入情入境,老师的精彩能催生学生的精彩,语文教师要发挥语文学科这种独特的功能、这种无形的陶冶,其意义是无穷无尽的。

2环境陶冶2.1 外在环境的陶冶。

干净舒适的学习环境使人内心平和,清新宜人的环境可以促使学生心生美感。

静谧的环境易让人投入,嘈杂的环境易使人焦躁,肮脏的环境谁都不喜欢。

走进自然,观赏高山湖泊、蓝天大海,可以让人内心宏阔,产生美感和热爱之情,描摹自然、抒发情感的愿望便会油然而生。

2.2 内在环境的陶冶。

无形的环境、身处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

如和谐温馨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使人内心澄澈,利于培养学生善良纯净的内心世界。

语文教学中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2012-09观察思考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几句话:“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没有融合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成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学生由此也失去了体验的情境和乐趣。

“大语文”教育观指出:“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以课堂为起点实现语文中的生活化,如,我在布置教室上着意于张贴鼓励性和激励性的标语内容,像“让我们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信念是我们前进的航标”等,联系社会生活进行思想感悟。

以课外为读点实现生活中的语文化,如,鼓励学生看报、剪报、看电视、听广播、阅读产品说明书等活动中学用语文。

社会生活“语文化”,如,支持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然后让他们写心得交流,并加以支持和表扬,使他们有了自己的信念,在浓郁的文学氛围中去创新和汲取新知识。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他在这里强调的是一个“情”字,别林斯基说:“政治经济学家被统计材料武装着,诉情读者或听众以理智,证明某一社会状况由于某一原因也已大为改善或大为恶化;诗人被生动而鲜明的现实描写武装着,诉情读者以想象,在真实的图画里显示某一大原因也已大为改善或大为恶化。

”他强调的则是“想象”。

这里所说的“情”和“想象”都是文学作品美的构筑,美的真谛。

文学作品旨在再现美、传播美,而在再现美、传播美的过程中营造一种浓郁的课堂文学氛围是十分必要的。

在准确全面地把握文学作品的情感基调、灵魂底蕴、艺术表现的基础上,通过对作品的朗读讲解、表情神态、工作的活力、美术音乐等,绘声绘色、形声兼备地于课堂上营造出一种为该作品所特有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人文熏陶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人文熏陶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人文熏陶的策略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工具,更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而人文熏陶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人文素养,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仅仅是学会语言文字的应用,更能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制定一些策略来给予学生人文熏陶,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人文熏陶的具体策略。

一、引导学生接触经典文学作品经典文学作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和智慧。

引导学生接触经典文学作品,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古代诗词文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可以通过诵读古诗词、讲解古典文学作品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让他们在品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体味到人文熏陶的精髓。

二、开展诗词歌赋活动诗词歌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诗词歌赋活动来给予学生人文熏陶。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诗词创作比赛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的方式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也可以邀请专业的诗词歌赋表演者来学校进行表演,让学生在欣赏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深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组织古代文化体验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古代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代服饰秀、传统手工制作、传统节日习俗体验等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了解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让他们在体验中领悟到人文熏陶的重要性。

四、开展中国经典故事讲解中国经典故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解这些经典故事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可以通过讲解孔子、孟子、老子等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精髓;通过讲解《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著作,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人文熏陶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人文熏陶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人文熏陶的策略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人文熏陶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享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人文熏陶的策略。

一、讲好故事,传承文化故事是人类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述经典的文学作品、民间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历史、传统文化以及道德情感。

可以选择一些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如《三只小猪》、《卖河的人》等,通过这些寓言故事,让学生了解道德故事中的善恶辨别,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情感。

还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名人传记故事,如屈原、李白等,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优秀人物的尊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故事的讲解,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也能够在情感上感同身受,对文化传承保持敬畏之心。

二、诗词歌赋,陶冶情操诗词歌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感和审美情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诗词、歌谣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鉴赏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或现代诗歌,如《春江花月夜》、《咏柳》等,通过朗诵和赏析,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丽和力量,培养他们对诗歌的热爱和情感投入。

还可以通过教学一些有意境的诗歌,如《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让学生通过欣赏诗歌尤其是诗歌背后的意境,感受生活、品味情感、陶冶情操。

通过诗词歌赋的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优美的诗歌世界,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诗性情怀。

三、文学阅读,开阔视野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对学生的人文熏陶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学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开阔他们的视野和胸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如何发挥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小学语文应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注重挖掘情感效应,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那么,教师该如何发挥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提高教师个人人格魅力,以自身的人文素养熏陶、感染学生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热爱教学本职工作,敬岗敬业,关心和爱护每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充分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

教师要不断提高人格魅力,感染和打动每个学生。

教师首先要自己受到课文思想感情的感染,才能用自己深厚的感情去感染学生。

如果只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按部就班地分析教学内容,必然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思想内容,挖掘教材中蕴涵着的情感因素,进行富有情
感的教学。

将真情实感融入到教学情景中,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利于促成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时也必将提高学
生的语言能力。

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

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中真实的场景配合,连同教师的身势语,共同刺激学生的感官,迅速将学生带入课本所需要的情景中去。

如在上《残损的手掌》一课时,我一上讲台就神情肃穆,打开配有低沉音乐的课文朗诵录音,挂上图画。

听着感人的音乐和课文的语言,学生好像渐渐看到了祖国大地的创伤:杂乱的蓬蒿、冰凉的河水、凄楚的境地、
血与泪的悲痛……学生的眼眶都充满了泪水。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教师要力求让学生在学习到文化知识的同时,思想得到滋养,境界得到提升。

二、针对教学内容,选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教材中富含形象鲜活、感情强烈的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注意情境的感染和心灵的感悟,使学生在感悟语文材料的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人格的感化。

1. 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比如,《黄河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文章。

作者用豪迈的文字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的雄奇壮丽,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

我在教学中牢牢抓住描绘山河的语句,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并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被祖国山河的壮美、磅礴所感染,纷纷发表个人看法:《黄河颂》“是一曲赞美伟大祖国的颂歌”,“是一曲顽强不屈、奋发图强的赞歌”,“是一曲民族抗争、独立的凯歌”。

2. 体会文中用词的美妙,分析感情色彩,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比如,《范进中举》讲的是封建时期,范进从二十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接着又中举人的事。

先写了中举之前老丈人胡屠对范进十分鄙夷,开口就骂,中举后完全变了样。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

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这里的“低”、“扯”、
“几十回”,简单几个词便将胡屠户见到举人女婿时一反常态,由鄙夷转为巴结、奉承的丑态跃然纸上,令人啼笑皆非,有很强的讽刺意义。

由此,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看有没有这样的人、这样的行为呢?引发学生思考,对这种人产生鄙夷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为人处
世观。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
陶行知说过:“教育即生活。

”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

比如,朱自清的《春》是陶冶高尚情操,进行美育的一篇好文章。

我提前开展了语文实践活动课——“与春天拥抱”,让学生走进校园操场、田野、果园等,感受春风、春雨,看看春花、春草,放风筝……在学习时学生结合对春天的真切感受,不仅仅是被朱自清的文笔折服,同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再如老舍的《养花》一课,可以作为培养情操,实行劳动教育的一个好素材。

在上这节课时,我结合学生实践课的实践内容先开展了“我的感言、我的花”语文活动课,学生有的带来了实物,有的带来了相片,有的带来了养花记录……看一看谁的花养得最健康,开得最美丽,相互谈一谈养花的
感受。

在这种互相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对劳动美的认识提高了,体会到劳动是累并幸福的。

此时,学生不仅仅是被作者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而打动,同时也被自己的行为所感染。

再如结合学习歌颂革命先烈和革命英雄的课文,我和学生举行参观桐林田旺遗址、“听老人讲那过去的事情”等活动。

4. 引导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在朗诵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富有感情地朗读往往可以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课文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纸船》是表达孩子对祖国母亲思念之情的一首小诗。

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二和最后一节,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声音的高低和长短变化表现不同的语气。

如“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放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而去。

”要舒缓一些,读出对祖国对母亲的思念,“爱”和“悲哀”稍重一些。

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在读中体会母爱,在读中陶冶情操,感受诗歌的优美。

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诵中情感得以升华,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