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合集下载

放疗图像引导系统完整版

放疗图像引导系统完整版
精准计划与实施
通过精确的影像学数据,医生可以制 定更为精准的放疗计划,并根据肿瘤 的变化实时调整,确保治疗效果的最 大化。
减少患者痛苦和副作用
降低并发症风险
精确的放疗计划和实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 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减少放疗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患者 能够减轻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疲乏等, 提高生活质量。
在肿瘤放射治疗中,放疗图像引导系统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定位和摆位,提高 治疗的精度和效率。
放射性手术
放射性手术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法,通过将放射性物质植入肿瘤内部或周围,实现对肿瘤的近距 离照射。放疗图像引导系统在放射性手术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能够实时监测放射性物质的位置和分布 ,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国际化发展与合作
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国际顶尖研究机构和专家合作,共同 推动放疗图像引导系统的研发和应用。
跨国临床试验
开展跨国临床试验,验证放疗图像引导系统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适 用性和有效性。
标准化与推广
制定国际化的标准,推动放疗图像引导系统的普及和应用,造福更 多的肿瘤患者。
放疗图像引导系统还可以协助医生制定手术方案,为手术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和治疗效果。
放射性介入治疗
放射性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的肿瘤治 疗方法,通过导管等介入手段将放射 性物质输送到肿瘤内部。放疗图像引 导系统在放射性介入治疗中起到重要 的辅助作用,能够实时监测导管的位 置和放射性物质的分布,确保治疗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
VS
放疗图像引导系统还可以协助医生制 定介入治疗方案,为介入治疗提供准 确的影像学依据,提高介入治疗的效 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igrt放疗工作制度

igrt放疗工作制度

IGRT放疗工作制度一、总则1.1 本制度旨在规范IGRT(Image-Guided Radiation Therapy,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放疗工作流程,确保放疗安全、有效进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1.2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从事IGRT放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及工作人员。

1.3 从事IGRT放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严格按照国家放射诊疗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进行操作。

二、组织管理2.1 成立IGRT放疗小组,由科主任、主治医师、放疗技师、物理师、护士等组成。

2.2 IGRT放疗小组负责制定和完善IGRT放疗工作流程,组织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放疗技术水平。

2.3 科主任负责对IGRT放疗工作进行全面领导,确保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三、患者管理3.1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肿瘤部位、体质等因素综合评估,决定是否采用IGRT放疗。

3.2 医生向患者详细解释IGRT放疗的过程、优势、可能的风险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同意后方可进行治疗。

3.3 医生、护士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和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配合度。

四、设备管理4.1 确保IGRT放疗设备完好、稳定运行,定期进行维护、检查和校准。

4.2 工作人员熟悉掌握设备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4.3 物理师负责制定和调整治疗计划,确保放疗剂量准确、合理。

五、放疗流程5.1 患者预约并按时到达放疗室,护士进行登记、测量身高体重,并为患者佩戴身份标识。

5.2 医生根据治疗计划,指导患者摆放正确的体位,并进行固定。

5.3 物理师根据患者体位和治疗计划,制作相应的铅挡块或适形铅模。

5.4 放疗技师进行IGRT扫描,获取患者体位和病变信息,传输给治疗计划系统。

5.5 医生根据IGRT扫描结果,调整治疗计划,确保放疗精度。

5.6 放疗技师按照调整后的治疗计划进行放疗,医生、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治疗安全。

图像引导放疗中的医学图像配准关键技术研究

图像引导放疗中的医学图像配准关键技术研究

图像引导放疗中的医学图像配准关键技术研究图像引导放疗中的医学图像配准关键技术研究摘要: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引导放疗已经成为现代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对于图像引导放疗来说,图像配准技术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它可以确保放疗计划的准确性和治疗的精准性。

本文将介绍医学图像配准的基本原理、常用的图像配准方法以及当前图像引导放疗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1. 引言随着医学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影像设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例如,CT(计算机断层扫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MRI(磁共振成像)可以提供高对比度的软组织图像,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可以提供代谢活性图像,而超声成像则是一种无损的实时成像技术。

这些医学图像在肿瘤诊断、治疗规划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2. 医学图像配准的基本原理医学图像配准是将不同影像设备获取的图像进行对齐和融合的过程,其目的是减少不同图像之间的空间错位,实现图像间的伽马校准。

图像配准的基本原理包括特征提取和特征匹配两个步骤。

特征提取是指从图像中选择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的特征点或特征描述子。

特征匹配是指将待配准图像与参考图像中的特征进行比较,找出相应的匹配点对。

3. 常用的图像配准方法目前,常用的医学图像配准方法主要包括点对点方法、基于特征的方法和基于区域的方法。

点对点方法是将两个图像中的特征点进行匹配,通过计算特征点之间的空间变换矩阵来实现图像的配准。

基于特征的方法则是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匹配,然后通过变换矩阵来对图像进行配准。

基于区域的方法则是将图像划分为小块,通过对比颜色、纹理等特征来进行配准。

4. 图像引导放疗中的配准技术应用图像引导放疗是一种利用医学图像指导肿瘤放射治疗的技术。

它可以通过将患者在放疗过程中的CT图像与治疗计划中的CT图像进行配准,实时跟踪肿瘤位置的变化,调整治疗计划并保证放疗的准确性和精准性。

图像引导放疗中的配准技术主要用于确定患者体表标记与CT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治疗计划中肿瘤和正常组织的位置,以及对放疗计划进行验证和调整。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3个常见的认识误区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3个常见的认识误区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3个常见的认识误区无论是在传统光子放疗领域还是在粒子放疗领域,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IGRT技术不再是一种只有最高端设备上才有的锦上添花的高级选项;相反地,它已成为中端设备甚至入门级设备的标准配置。

随着精准放疗发展理念的进一步强化,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成为临床治疗的法规强制要求也将预料可期。

将来的放疗,没有定位的精准和剂量的精确、没有IGRT技术支撑的精准放疗都是不可想象的。

由于涉及临床、放疗、影像、信息化/软件等多学科交叉和多领域结合,很多人对IGRT并不真正了解。

本文将对三个常见认识误区进行深度和多角度解读,以期促进IGRT概念的正确理解和传播。

由于作者经验和知识所限,文中错误或遗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或与之联系以便进一步深入探讨。

▎误区一:IGRT就是放疗中的影像设备IGRT其实是一个系统级的解决方案,实现过程涉及众多硬件、软件算法和临床流程操作等完整链条的不同环节。

在这个链条中,影像设备起关键作用,对IGRT整体性能影响重大。

然而,虽然影像设备是占C 位的“大明星”、用其代言以更好宣传IGRT亦无不可,但不可轻视甚至忽略“背后团队“的力量。

从放疗临床流程的角度,IGRT 涉及到的环节至少包括:用于制定放疗计划的成像,治疗照射前病人摆位/定位成像,两次成像的图像配准,摆位校正,治疗照射过程中运动监控成像及校正,治疗照射后的影像评估等。

这里有IGRT系统的“眼睛“ (成像模块,或称为信息获取模块)、”大脑“(算法/软件模块和控制系统模块,或称为信息分析处理模块)和“双手”(执行模块,比如治疗床等);“眼”-“脑”-“手”的无缝衔接和完美配合(系统高度集成、闭环和智能化)才能达到最好的IGRT整体性能。

解读一:IGRT不是“单项赛”而是“综合赛”;IGRT“团队”的“明星队员”对提升“团队”整体能力至关重要,但仅靠“明星队员”并不能站上领奖台。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1 1月 第 4 2卷 第 3 3 期
403 9

临 床研 究 ・
图像 引导 放射 治 疗 在 Ⅲ期 非小 细 胞 肺癌 中的应 用
王 义海 , 郑 军霞 , 张瑾 熔 , 阿合 力 ・纳斯 肉孜△, 王 海峰 ( 新 疆 医科 大 学附属肿 瘤 医院胸 腹 放 疗科 , 乌鲁 木 齐 8 3 0 0 1 1 )
关键词 : 癌, 非小细胞肺 ; 图像 引 导放 疗 ; 调 强放 疗 ; 放 射 毒 性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8 3 4 8 . 2 O 1 3 . 3 3 . 0 2 5 文献标 识码 : A
在 NS C L C治疗 中, I G RT较 L MR T 能 减 轻 急 性 放
文章编号 : 1 6 7 1 — 8 3 4 8 ( 2 0 1 3 ) 3 3 - 4 0 3 9 - 0 2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i ma g e - g u i d e d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i nⅢ s t a g e n o n - s ma l l 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
摘 要: 目的 比较 图像 引 导 放 疗 ( I GR T) 与 调 强放 疗 ( I MR T) 两种 治 疗 方 式 患 者 的 近 期 疗 效 和 放 射 性 毒 性 反 应 , 探 讨 预 后
影 响 因素 。方 法 收 集 5 2例 I G R T 的非 小 细胞 肺 癌 ( NS C L C ) 患者及 5 5例 I MR T的 N S C L C患者, 在 满 足 靶 区 处 方 剂 量 要 求 的

放疗中的定位和图像引导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放疗中的定位和图像引导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放疗中的定位和图像引导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放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是一种常用的肿瘤治疗方法,它利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和抑制其生长。

在放疗过程中,准确定位和精确控制照射区域非常重要。

为此,医学界引入了定位和图像引导技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定位技术是放疗过程中确保照射准确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的基于皮肤标记的定位方法往往会受到患者体形的变化和皮肤鬼影的影响,从而造成定位的误差。

而现代放疗利用图像引导技术进行定位的方法则更为准确。

这些技术包括CT (Computed Tomography)定位、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定位和PET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定位等。

CT定位是一种基于体内X射线吸收特性进行图像重建的技术。

患者在放疗前会进行CT扫描,从而获得详细的组织结构信息。

医生可以根据CT图像确定目标肿瘤的位置,并进行治疗计划的制定。

CT定位不仅能提供立体图像,而且运行速度较快,因此在放疗中广泛应用。

MRI定位是通过检测组织中水分分布的方式进行图像重建。

相比于CT定位,MRI定位能够提供更清晰的软组织图像,因此对于放疗的定位更为精确。

MRI还可以检测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评估治疗后的疗效。

PET定位则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在放疗前进行PET扫描。

PET扫描可以提供关于体内代谢状态的信息,从而帮助医生确定治疗的靶区。

然而,由于PET扫描的分辨率相对较低,因此常常与其他图像引导技术进行结合使用。

除了定位技术,图像引导技术在放疗中还可以用于照射区域的调整和实时监测。

传统的放射治疗中,医生常常依靠人眼直观感受选择治疗区域,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而借助图像引导技术,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照射的精准性。

在放疗过程中,患者体形和肿瘤的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实时监测照射区域的位置和形态非常重要。

2017年LA物理师真题解析答案参考

2017年LA物理师真题解析答案参考

2017年LA物理师真题解析答案参考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放射治疗时,患者体位一般取A、仰卧位B、俯卧位C、侧卧位D、站立位E、坐位2.机架、准直器角度指示精度为A、1°B、2°C、3°D、4°E、5°3.与加速器产生的韧致辐射X射线能谱无关的是A、加速电子的能量B、均整器C、X射线靶D、准直系统E、治疗床4.放射治疗中通常用于校准辐射束的剂量计是A、电离室B、半导体剂量计C、胶片剂量计D、热释光剂量计E、闪烁体剂量计5.在标称治疗距离下,照射野偏移允许度<5mm,其中灯光野和辐射野的重合性应A、<1mmB、<2mmC、<3mmD、<4mmE、<5mm6.治疗计划的执行包括三方面内容:治疗机物理、几何参数的设置、治疗摆位和治疗体位的A、固定B、移动C、旋转D、上倾E、反转7.关于影响线性衰减系数的因素,正确的是A、不随气压变化而变化B、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C、随气压、温度的变化而变化D、随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剧烈变化E、与入射光子束的能量无关8.产生电子对效应的X(γ)光子的能量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0.511 MeVB、=0.511 MeVC、<1.02 MeVD、>1.02 MeVE、≥2.04 MeV9.照射量只适用于A、能量为几百电子伏以下的X(γ)射线B、能量为几千电子伏至4兆电子伏范围的X(γ)射线C、能量大于10兆电子伏的X(γ)射线D、能量为几千电子伏至几兆电子伏范围的电子射线E、能量大于10兆电子伏的电子射线10.线性辐射阻止本领是指A、入射粒子在靶物质中穿行单位长度路程时电离损失的平均能量B、入射粒子在靶物质中穿行单位长度路程时辐射损失的平均能量C、入射带电粒子在靶物质中穿行单位长度路程时电离损失的平均能量D、入射带电粒子在靶物质中穿行单位长度路程时辐射损失的平均能量E、入射带电粒子在靶物质中穿行单位长度路程时辐射损失的总能量11.关于电子平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电子平衡概念只是针对X(γ)射线B、进入小体积ΔV内次级电子通量等于离开ΔV的通量C、在小体积ΔV周围辐射强度和能谱保持不变D、小体积ΔV周围是均匀介质E、小体积ΔV离介质边界的距离大于次级电子在该介质中最大射程12.表征电子线穿透介质能力的物理量一般不包括A、水表面平均能量B、水表面可几能量C、水表面最大能量D、半峰值剂量深度E、射程13.临床靶区(CTV)不包括A、肿瘤区B、有关淋巴结引流区C、亚临床灶D、肿瘤可能的侵犯范围E、肿瘤的运动范围14.在放射治疗中,间接致电离辐射的射线是A、电子线B、中子C、X射线D、质子E、重粒子15.公众照射眼晶体年剂量限值是A、1mSvB、15mSvC、20mSvD、50mSvE、150mSv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诊断用的CT机不需要任何附加装置就可以用于放疗定位B、使用CT机,医生可直接从CT图像上定出正常组织和器官的位置范围及组织密度,准确性好C、CT扫描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D、理论上,CT值的大小直接决定于组织的物理密度和扫描时使用的X射线能量E、CT机是根据体内不同密度的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差别来显示CT图像的17.医用直线加速器系统不包括A、恒温水冷却系统B、输出剂量检测C、连锁报警系统D、真空系统E、电源自动恢复系统18.与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有关的分子是A、氧B、氨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E、水19.加速器产生的X线是A、浅层X线B、高能X线C、高压X线D、深部X线E、诊断X线20.电子线全身照射时,在患者体前放置一定厚度的有机玻璃屏的用意是A、减低剂量率B、保护患者敏感组织C、滤过电子束中的低能散射电子成分D、降低患者恐惧感E、起散射屏和衰减电子线能量作用,提高皮肤剂量和控制治疗深度21.数字重建放射照片的英文缩写是A、BEVB、DRRC、OEVD、CRE、DR22.高能X线剂量校准时,水模体应足够大以提供足够的散射体积,在电离室下方的水的深度最少为A、5cmB、10cmC、15cmD、20cmE、25cm23.用于描述不同射线氧效应大小的量是A.治疗增益比B、肿瘤控制率C、正常组织并发症率D、治疗比E、氧增强比24.SRS或FSRT摆位操作的质量保证中重要措施之一是每次摆位A、由一位专职技术员操作B、由一位物理师操作C、由一名医生操作D、操作需二人,一人控制,一人复检E、操作需二人互检,第三人复验25.对于肝脏这样的并联器官,在治疗计划评估时应重点考察它的A、最低剂量点B、最高剂量点C、受照射的范围D、最大耐受剂量范围E、超过耐受剂量的体积及占整个器官的百分比26.电子束中心轴深度剂量曲线同兆伏级光子束相比A、表面剂量高、剂量迅速陡降B、表面剂量高、剂量迅速提高C、表面剂量不变、剂量不变D、表面剂量低、剂量迅速陡降E、表面剂量低、剂量迅速提高27.高能X射线PDD的剂量参考点应取在A、模体表面B、模体表面下5cmC、模体表面下 10cmD、模体表面下2cmE、模体表面下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位置28.关于近距离组织间治疗,正确的是A、单一放射源放置在小的或大的动脉内B、放射源经手术植入肿瘤组织内C、放射源放置在表面覆盖治疗组织D、放射源放置于人体管腔内E、放射源在手术中植入到靶组织外29.关于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IGRT),正确的是A、通过逆向计划设计,调整最佳治疗计划使之符合实际剂量投射技术的要求,满足各种硬件条件的限制B、纠正摆位时刻,肿瘤位置与计划设计位置的偏移C、在分次放射治疗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通过简单调节患者的体位来修正剂量投射的偏差,可以在余下的治疗里通过修正患者的治疗计划来减低剂量偏差的影响D、通过附加在医用加速器上的特殊部件,可以自动、及时的代偿胸部和上腹部体外放射治疗时呼吸运动的影响,为器官运动控制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E、一次检查即可同时获取患者的解剖和生物功能信息,利用图像精确融合,从而可以更好地对多种肿瘤进行检测和定位30.按照国际电子委员会IEC标准,射野平坦度应好于A、±1%B、±2%C、±3%D、±4%E、±5%31.产生重离子一般依靠A、行波加速器B、感应加速器C、回旋加速器D、驻波加速器E、静电加速器32.巴黎系统为获得计划设计的剂量分布,需要遵循选择和设置放射源的通用规则,其中不包括A、必须使用线源且相互平行B、所有放射源的中心必须位于同一平面C、所有线源的强度必须注明和均匀D、相邻放射源的间距必须相等E、可使用不同放射性核素33.关于独立准直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于共面或非共面相邻射野的衔接,可以避免在相邻区出现剂量不均匀现象B、可实现乳腺、胸壁等弯曲靶区的等中心旋转切线照射技术C、与对称野的基本剂量学数据完全相同,因此不需要另外测量数据D、可通过计算机控制实现动态楔形板功能E、可通过计算机控制实现调强适形放疗34.形成不规则射野的挡块厚度,通常需要A、2个半价层B、3个半价层C、4个半价层D、5个半价层E、10个半价层35.对X(γ)射线,将固体介质中测量的吸收剂量转换成水中的吸收剂量时,应乘的转换因子之一为A、水与固体介质的平均质能吸收系数的比值B、水与固体介质的平均线性吸收系数的比值C、水与固体介质的线性衰减系数的比值D、水与固体介质的平均质能传输系数的比值E、水与固体介质的平均质能衰减系数的比值36.计划系统检测放射源的重建准确性,通常采用的方法是A、手工计算B、实际测量C、正交放射胶片检测D、双人交叉独立检测E、CT法37.常用的热释光材料是A、氟化锂B、氯化钠C、硫酸铜D、硫酸铁E、硫酸亚铁38.计算不规则射野剂量分布的通用方法是A、F-因子法B、窄束吸收系数法C、把挡块假设为一个吸收源D、用挡块面积修正的平方反比定律E、Clarkson 散射积分方法39.不属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所必需的是A、立体定位框架B、患者影像资料C、靶区立体定位软件D、治疗计划设计系统E、多叶准直器40.IAEA测量规程(1997年修订版)的建议中,关于用电离室在水模体中测量钴-60γ射线吸收剂量时的参考条件,不正确的是A、钴-60γ射线,参考深度在水模体下5cm处B、源皮距等于常规治疗距离C、照射野为10cmx10cmD、有效测量点位于电离室前方距离电离室几何中心0.6倍电离室半径处E、每次出束时间为1分钟41.下列不属于治疗计划系统厂商培训课程内容的是A、系统软硬件基本结构B、系统操作使用方法C、系统的配置要求和方法D、剂量算法E、软件编写方法42.能量注量率的单位是A、kg·m·s1B、kg·ml·s-1C、kg·㎡2·slD、J·㎡l·s-1E、J·㎡2·s-143.对于强贯穿辐射,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建议个人剂量当量中测算深度为A、5.0mmB、8.0mmC、10mmD、20mmE、25mm44.用于辐射场所的辐射测量仪中的GM管监测仪,比电离室探测器的体积小,这是由于其A、线性好B、剂量率依赖性低C、能响好D、灵敏度高E、角度依赖性低45.关于随机效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发生概率随剂量的增高而升高B、受影响个体的严重性不取决于剂量的效应C、不存在真正的随机效应阈值剂量D、在极小剂量水平也存在小的发生概率E、达到一定剂量水平才可能发生46.不影响射野物理半影的因素是A、射线能量B、源皮距C、源的尺寸D、最大剂量深度E、射野大小47.安装在电子直线加速器治疗头中的部件是A、电子枪B、加速管C、X射线靶D、磁控管E、电子枪灯丝48.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任意一点的剂量率与空间同一点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参考深度处(to)同一射野的剂量率之比称为A、组织最大剂量比B、百分深度剂量C、组织体模比D、反散因子E、射野因子49.对于X(γ)射线,组织替代材料必须与组织具有相同的A、反射系数B、吸收系数C、总线性衰减系数D、碰撞系数E、弹性系数50.电子束治疗时使用内遮挡铅挡需要在铅挡上面附加一个一定厚度的低原子序数材料覆盖层,理由是A、可以消除铅挡反散电子对界面前方的组织剂量影响B、增加遮挡效果,进一步保护铅挡后正常组织C、减少韧致辐射产生的X线污染D、提高铅挡和组织接触面处组织一侧的剂量E、弥补铅挡原有厚度的不足51.4MV光子束,10cmx10cm照射野,SAD=100cm,在7cm深度的TAR为0.8。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定义 • 螺旋断层放疗 (TomoTherapy) 通过开关方式调制扇形束来 进行调强(IMRT)治疗, 该放疗系统像螺旋CT一样, 在机架和床的联动过程中用 螺旋断层方式进行放射 治疗。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螺旋断层放疗机(TomoTherapy) 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治疗癌症的 CT 机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校正患者摆位
调整治疗计划
引导射线束照射
最终目的
引导放射线准确的按计划设计投照到肿瘤靶区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定义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VMAT)是指通过一种 新的剂量传输方法完成一 个弧或多个弧的机架旋转 来实现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在加速器传输剂量的同时 机架旋转角度、输出剂量 率、多叶准直器叶片的运 动位置均在连续不断地改 变。
利用这些图像和或信号引导此次治疗和或后续分次治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最终目的引导放射线准确的按计划设计投照到肿瘤靶区校正患者摆位调整治疗计划引导射线束照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定义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是指通过一种新的剂量传输方法完成一个弧或多个弧的机架旋转来实现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在加速器传输剂量的同时机架旋转角度输出剂量率多叶准直器叶片的运动位置均在连续不断地改变
自适应放射治疗
• 自适应放射治疗是指在分次放射治疗的过 程中,如果不能够通过简单的调节患者的 体位来修正剂量投射的偏差,可以在余下 的治疗里通过修正患者的治疗计划来减低 剂量偏差的影响。 • 造成剂量投射偏差的原因主要包括治疗期 间肿瘤病灶的退缩、患者体重减轻、以及 乏氧组织增加等。
自适应放疗流程
自适应计划
患者摆位
存储融合后 的影像
IGRT 根据剂量要求 改变或生成新 的组织轮廓 治疗

IGRT及OBI简介

IGRT及OBI简介

IGRT及OBI简介所谓IGRT,就是图像引导放疗技术(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是一种四维的放射治疗技术,它在三维放疗技术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因数的概念,充分考虑了解剖组织在治疗过程中的运动和分次治疗间的位移误差,如呼吸和蠕动运动、日常摆位误差、靶区收缩等引起放疗剂量分布的变化和对治疗计划的影响等方面的情况,在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中利用各种先进的影像设备对肿瘤及正常器官进行实时的监控,并能根据器官位置的变化调整治疗条件使照射野紧紧“追随”靶区,使之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确治疗。

上述为IGRT的广义,狭义就是在治疗机日复一日的采用图像引导。

目前,IGRT实现的硬件条件主要就是OBI,机载影像系统(on board imager)或图像引导系统。

该系统能联合X线透视监测和靶区成像,提供了放疗时三维软组织靶区影像和实时射线监测,使放疗靶区的确定建立在内靶区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体表标记或印记上,对放疗过程的在线或离线修正起着重要作用。

瓦里安Trilogy实现IGRT的就是靠OBI和EPID。

OBI系统硬件部分主要有产生kv级的X线球管和接收X 线的探测器,kv影像探测器PaxScan。

该球管的最小焦点为0.4mm,最大为0.8mm,最大输出功率为800kj/h。

PaxScan具有业界目前最高的帧速率(15‐30fps),适合运动幅度大的靶区,图像连续且无间断感。

OBI成像面积为40cm*30cm,3个运动自由度,还兼顾了碰撞限制,能应用于非共面治疗。

OBI的三种工作模式:1 影像模式(Radiography):可以为kv~kv matching,Mv~kv matching,Marker matching。

在拍片模式下,可以自动分析图像并显示误差自动进行肿瘤靶区的三维坐标修正。

2 透视模式(Fluoroscopy):可获得治疗靶区的动态影像,以便核实肿瘤的位置及运动误差。

图像引导放疗治疗肺癌患者效果探讨

图像引导放疗治疗肺癌患者效果探讨
【 关键词】图像 引导放疗 ; 肺癌 ; 效果 ; 探讨 【 中图分类 号】R 7 3 4 . 2 [ 文 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4 ) 0 2 ( b ) 一 0 1 7 1 — 0 2
肺癌是 肺原 发性 的恶性肿瘤 , 目前肺癌 的发病 率 和死亡 率 呈现 逐年上升 的趋 势 , 已成 为全球第一大癌症 。临床治疗 中 , 由 于医疗水平 的飞速发展 , 肺 癌不再为不治之症 , 目前 已变为部分 可治【 1 ] 。 目前 , 图像引 导放射 治疗 已成 功应用 于临床 中 , 这种 先 进、 精确 的放疗方式取得 了较为满意 的临床效果 , 较 好的解决 了 调强 放射治疗( I MR T ) 和三维试 行放疗 ( 3 D C R T ) 中 由于器官生 理 活动 、 体重 下降 、 摆位 误差等 因素造成 的正常组织超剂 量照射 和 肿瘤脱靶等 治疗 缺陷 。该次研究为 了探讨 图像引导放疗治疗肺
影像与检验
C h i n a & F o r e i — g n M e d i c a I T r e a t m e n t 口固 — ■ 幽 ‘ ■
图像 引导放疗治疗肺癌患者效果探讨
巴艳 华
郑州人 民医院放疗科 , 河南郑州
4 5 0 0 0 3
【 摘要】目的 探 讨图像引导放疗 ( I G R T ) 治疗 肺癌患者效果。方法 该研究选择 的对 象共 4 0例 , 均为 2 0 1 2年 1 月一2 0 1 3年 6
量的耐受能力等 因素影响 了放疗效果 ,有研 究从肺癌 的本 身特
先对 所有 患者行 C T胸部扫 描 。将 其数据用 于三维 治疗设
点方 向上做深入调查 和研 究以期最大 限度 降低正常肺组织 的受 照剂量 , 但 是由于影像数据较 为复杂 . 不可能 单凭简单测量 技术 或人体视觉就能定量 分析 ,必须通过开发应 用专 门的医学 影像 分析 和处 理软件来 对影 像资料做科 学处理 [ 4 1 。该研究主要探讨 了 基 于图像 引导技术 的肺癌 自适 应放射治疗 , 研究结果显示 , 放疗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下 系统 全面地 改进 放射 治疗计 划 , 以完成 后续 治疗 。
1 3 屏气和 呼 吸 门控 技 术 对 受 呼 吸运 动 影 响 的 .
靶 区 , 气 可使 靶 区暂 时 停 止 运 动 。呼 吸 门控 (e 屏 r—
s i tr aig RG) pr o yg t , a n 技术 是指 在 治疗 过 程 中 , 用 采 某 种方 法监测 患者 呼吸 , 特 定 呼 吸 时相 触 发射 线 在 束 照射 。 1 4 四维放 疗 四维放 疗 是 相 对 于 三维 放 疗 而 言 .
(n e st d lt d rd o h r p I itn i mo ua e a it e a y,MRT) 后 , y 之 又

疗中, 运用 较 为普遍 。

1 I T技术 的应 用 GR
1 1 在 线 校 正 在 线 修 正 ( niecret n 3 . o l orci )_ n o ] 是指 在单 个分 次治 疗 过 程 中每 次 摆 位 后 , 利用 设 备 采集 治疗 区 的二 维或 者 三 维 图像 , 计 划 C 图像 与 T
图 像 引 导 放 射 治 疗 (ma e g ie a it n i g ud d rdai o t ea y I T) 继 三 维 适 形 放 疗 (h e i n h rp , GR 是 t redme — s n l o fr l a itea y 3 C T) 调强放 疗 i a c no ma rdoh rp ,D R 和 o
要 器官 的运 动 、 置 等 因素 , 行 图 像 或 剂 量 的 校 位 进
许值 时 , 通过 自动 或手 动移床 在线修 正 , 然后再 次采
集 图像 匹配直 到误差 在允 许范 围 内 , 才进行 治疗 。 1 2 离 线 校 正 离 线 校 正 又 称 为 自适 应 放 疗 。 . Ya n等 ] 1 9 在 9 7年首先 提 出 自适应 放射 治疗 概念 , 即在最 初数 次 治 疗 过程 中 观测 患 者 器 官 的变 化 情 况, 变化 可 以是患 者 ( 官 ) 器 的位置 变化 , 也可 以是剂 量一 效应 关 系 的改 变 , 据这 些变 化情 况 在离 线状 态 根

放射治疗图像引导现状

放射治疗图像引导现状

1 引 言
伴 随着 精 确 放 射 治 疗 技 术 的发 展 , 图像 引 导 技 术 也 日趋 发展 成 熟 , 在 常 用 的 图像 引导 技 术 主 要 有H 现 :
2 1 电 子射 野影 像 系统 .
目前 , 学 上 治 疗 肿 瘤 主要 有 外 科 手 术 、 疗 、 射 治 疗 医 化 放 等 方法 。现 代 医学 是 以微 创 伤 和 无 创 伤 的精 确 治 疗 为 发 展 方
组 织 的 免于 被 照 射 [ 2 1
它 主要 以 X 线 影 像 技 术 来 引 导 放 射 治 疗 , 初 使 用 的 是 最 胶 片 技术 , 随 着 计 算 机 技 术 的发 展 , 推 出 了 C cmp t 伴 又 R(o ue r rda o ) 术 . 是 一 种 离 线 式 验证 和修 正 系 统 。 可 以验 证 a iin 技 t 它 它 射 野 的大 小 、 状 、 置 和患 者 摆 位 , 形 位 是一 种 二 维 的验 证 。 近年 来 , 射 野 影 像 系 统 (l t n o a iaigd v e E I 进 用 e cr i p r lm gn ei , PD) e oc t c 行 剂 量 学 验 证 的 研 究 也 不 断增 多 . 逐渐 推 向 临床 , 缺点 是 并 但 寿 命 较 短 。用 MV 级 X线 片 在 加 速 器 上 验 证 射 野 的大 小 、 形 状 、位 置 和 患 者 摆 位也 是一 种 简 单 实 用 的 影 像 引 导放 射治 疗
kn s fm g uddtcn l y[ ie e Me ia E up n o ra ,0 1 3 ( )8 9 ] id i aegie h o g. n s dc l q i o e o Ch me t un l 1 ,2 7 :3,1 J 2

放疗图像引导(一):各种成像技术介绍

放疗图像引导(一):各种成像技术介绍

放疗图像引导(一):各种成像技术介绍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是在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中利用各种影像设备,对肿瘤及正常器官进行监控,并根据器官位置的变化调整治疗位置、治疗条件,使照射野紧紧“追随”靶区。

所以图像引导对于放射治疗的重要性,好比瞄准镜对于狙击步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对于远程导弹。

接下来我们扒一扒那些不同厂家不同设备的图像引导成像技术。

1、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这种成像技术出现比较早,在2006年前是应用最广的成像技术,一般以6MV兆伏级X线进行拍片验证,可用较少的剂量获得较好成像质量。

具有体积小、分辨率高、灵敏度高、能响范围宽等优点,临床上摄片操作简单,成本低、容易实现。

既可以离线校正验证射野的大小、形状、位置和患者摆位,也可以直接测量射野内剂量,是一种简单实用的二维影像验证设备。

缺点是摄野片骨和空气对比度都较低,软组织显像不清晰,太依赖操作人员主观判断。

随着技术的发展,基于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的EPID,可以直接测量射野内剂量,是一种快速的二维剂量测量系统,用EPID系统进行剂量学验证的研究开始不断增多,逐渐兴起并推向临床。

笔者相信EPID会迎来第二春。

2、KV级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这种成像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图像引导技术,它使用大面积非晶硅数字化X射线探测板,机架旋转一周就能获取和重建一定体积范围内的CT图像。

这个体积内的CT影像重建后的三维影像模型,可以与治疗计划的患者模型匹配比较,并自动计算出治疗床需要调节的参数。

从机器图可以看到CBCT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开放式架构的特点,可以直接整合到直线加速器上。

CBCT的图像质量空间分辨率高,操作简单快捷。

放疗中最常使用的容积成像功能,可以快速完成在线校正治疗位置,深得技师喜爱。

同时它也具有在治疗位置进行X线透视、摄片等功能,不过这些临床功能使用不多(后续文章会完整介绍CBCT的功能)。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
四维放射治疗的发展,促进了治疗模式的改变。与常规方法比较,肿瘤放疗医师们也正在逐渐探讨和实践:增加肿瘤的总剂量和分次剂量;尽量减少正常组织特别是敏感器官的总剂量和分次剂量;缩短总治疗时间和减少分次治疗次数等等。这一治疗模式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中已有实践,并展现了很好的前景。放射治疗的上述发展,可以真正实现高剂量分布在三维方向精确而完美地包罗任一形状的肿瘤,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从而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这正是放射肿瘤学家一个世纪以来所追求的目标。
------------------------------------------------------
功能:
1)支持DICOM3.0/RT数据的输入和输出;(jpg,bmp,tif png,...)
2)数据存储在DICOM服务器中,便于备份和查找;
3)生成数字重建图像(DRR)仅需要数秒;
-----------------
主要用途包括:病人体位的验证,在呼吸运动下靶区的追踪和定位,射野的验证和记录,电动光栅叶片的探测,剂量的验证,以及存在剂量的记录等。TiGRT IVS系统采用高质量的8英寸/16英寸数字探测平板,结合软硬件基础,计算出6个自由度的校正量(包括3个平移量和3个旋转量),用以精确的重定位靶区。
4)在CT图像层厚达到0.8mm且像素大小为0.6mm的情况下,平移校正量精度可高达0.5mm,旋转校正量精度可达0.5度;
5)支持根据单幅数字图像(DR)进行二维配准,支持根据两幅数字图像进行三维配准;
6)同时显示数字重建图像(DRR)、数字图像(DR)和叠加图像;
7)计算结束后全屏显示校正量,便于远距离察看;
8)支持两种校正方式:自动计算校正量和手动调整校正量;

规范化开展图像引导放疗技术.ppt

规范化开展图像引导放疗技术.ppt
画,由医师审查 ➢ 提出靶区处方剂量和危及器官剂量限值 ➢ 指导(Supervise)治疗过程, 决定摆位误差是否可接
受 ➢ 参与质保过程,批准IGRT评估结果
医学物理师资格要求
➢ACR建议物理师取得ABR或相当机构的物 理师资格证书
➢应接受IGRT培训
医学物理师质控职责
物理师负责IGRT技术方面的工作 ➢验收调试IGRT系统 ➢建立和管理IGRT系统的QA程序 ➢与放疗医师合作,制定和落实IGRT的操作
程序
医学物理师计划职责
➢勾画明显可区分的重要正常结构 ➢确保患者定位图像在计划系统中的方位正确 ➢在医师和物理师的指导下设计治疗计划 ➢准备运用IGRT计划需要的所有技术文档 ➢能参加第一次治疗,有必要的话协助后续治
疗的验证
放疗技师职责
➢掌握摆位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 ➢ 在医师和物理师的指导下 , 完 成 模 拟 定 位
IGRT的主要作用
➢减少摆位误差
✓头颈部肿瘤从 5mm 2mm ✓胸腹部肿瘤从 10mm 3mm
➢减少器官运动引起的内边界
✓呼吸门控从 10mm 3-5mm ✓动态跟踪从 10mm 3mm
➢减少器官变形引起的剂量变化
规范化是IGRT发挥作用的关键
➢规范化是在一个集体中为特定实践制定规 则,并遵照执行的过程或行为方式
患者成像剂量
对射线特别敏感的危及嚣官,成像剂量 有可能成为受照剂量的主要部分
经验总结(3)
➢ 应建立单病种IGRT应用规程
✓ 定位前是否需要植入金标记 ✓ 是否需要采用呼吸干预措施 ✓ 从CTV至PTV的间距应为多少? ✓ 采用在线还是离线修正措施? ✓ 采用何种条件采集图像? ✓ 采用什么样的配准框和配准方式? ✓…

X射线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设备性能和试验

X射线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设备性能和试验

X射线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设备性能和试验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射线图像引导放射治疗(以下简称X-IGRT)设备的性能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电子加速器、轻离子束治疗设备和放射性核素射束治疗设备用的X-IGRT设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213-2016 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IEC 60601-2-68:2014 医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电子加速器、轻离子束治疗设备和放射性核素射束治疗设备用的X射线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3 术语和定义GB 15213-2016和IEC 60601-2-68: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guided radiotherapyIGRT一种放射治疗过程。

在治疗时对靶区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的图像来确定患者体内治疗射束相对于预定靶区的位置,从而对射束相对靶区的预定位置进行必要的修正。

[GB 15213-2016, 定义3.8]3.2图像重建image reconstruction将获取到的数据处理成可用于分析的图像数据集的方法。

[IEC60601-2-68:2014, 定义201.3.210]3.3图像配准image registration为一套图像数据集中的点与另一套图像数据集中相应的点建立映射或对应关系的方法。

[IEC60601-2-68:2014,定义201.3.211]3.4千伏X-IGRT设备kilovoltage X-IGRT equipment使用千伏X辐射的X-IGRT设备。

[IEC60601-2-68:2014,定义201.3.213]3.5兆伏X-IGRT设备megavoltage X-IGRT equipment使用兆伏X辐射的X-IGRT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