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技术

合集下载

放射治疗技术大纲

放射治疗技术大纲

《放射治疗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三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时数:64(其中理论52学时,实验12学时)前言【课程性质】放射治疗技术是放射治疗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放射治疗学时利用射线束治疗肿瘤的一门学科。

放射治疗技术是在实施放射治疗过程中的一种手段,放射治疗技术是否合理,实施过程是否准确直接会影响放射治疗效果。

自1899年开始使用射线治疗癌症以来,放射治疗学一直在飞速发展,并且相关学科的发展,放射治疗由原来的外照射为主改进成更精确的近距离治疗为主,形成了完整的治疗系统。

不但治疗定位、计划、摆位、照射更加精确,医护人员的防护也更加完善。

这种精确地放射治疗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放射治疗的主流。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知识教育目标:1、掌握放射治疗基础理论的同时,着重掌握放射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2、了解常见放射治疗的概念和用放射治疗设备治疗肿瘤的全过程。

能力培养目标:1、理论联系实际,并能运用于临床。

2、培养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3、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思想培养目标:1、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考核办法】按照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实践技能考核占30%、平时成绩占10%、理论考试占60%。

,题型为1、选择题,2、填充题,3、简答题,4、问答题。

【教材】韩俊庆王力军《放射治疗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教材】⑴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⑵张天泽徐光炜《肿瘤学》天津、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⑶胡逸民《放射治疗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⑷王瑞芝《放射治疗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学时分配表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放射治疗技术的重要性,不同模式及放射治疗工作对放射治疗技术人员的要求2、熟悉放射治疗技术相关专业的形成和发展及发展趋势3、了解放射治疗的发展简史【教学内容】一、放射治疗技术研究的范畴1、放射物理学的形成于发展;2、放射生物学的形成于发展;3、高能线密度计重粒子的应用二、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1、肿瘤放射治疗局部控制的重要性;2、常见肿瘤放射治疗效果;3、放射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三、放射治疗技术发展的趋势1、精确放射治疗技术的开展;2、非常规放射治疗技术的应用;3、靶向放射治疗技术的探讨;4、对个体化放射治疗的认识;5、综合治疗模式的应用四、放射治疗技师应具备的知识1、放射物理学知识;2、放射生物学知识;3、放射治疗学知识;4、临床肿瘤学知识;5、医学影像学知识;6、医学心理学知识;7、医学伦理学知识第二章临床放射物理学基础【目的要求】1、掌握常用放射线的物理特性2、掌握常用放射线和电子线的剂量学原则、影响高能放射线百分深度剂量及等剂量曲线、【教学内容】一、常用放射线的物理特性1、高能X射线的物理特性;2、60钴γ射线的物理特性;3、高能电子线的物理特性;4、质子射线的物理特性;5、种子射线的物理特性;6、其他重粒子射线的物理特性二、放射线射野计量学1、放射线的临床剂量学原则;2、高能X射线的百分深度剂量及影响因素;3、60钴γ射线的百分深度剂量计影响因素;4、高能电子线的临床剂量学;5、等剂量曲线的分布及影响因素;6、人体曲面和不均匀组织的修正;7、临床处方剂量的计算方法第三章临床放射生物学基础【目的要求】1、掌握放射线作用机体后产生的电离和激发的生物学效应2、熟悉传能线密度、自由基与活性氧、氧效应、靶学说等概念3、了解放射损伤的机制等【教学内容】一、放射生物学的基本概念1、电离和激发;2、传能线密度和相对生物效能;3、自由基与活性氧;4、氧效应与氧增强剂;5、靶学说和靶分子;6、影响辐射生物效应的主要因素;二、临床放射生物学效应1、正常组织细胞的放射生物学效应;2、肿瘤组织细胞的放射生物学效应;三、放射治疗的时间、剂量分割模式1、常规分割照射的生物学基础;2、非常规分割照射的生物学基础;3、生物剂量等效换算的数学模型;4、不同时间、剂量分割照射是应注意的事项四、提高放射生物学效应的方法1、增加氧在肿瘤细胞内的饱和度;2、放射增敏剂的临床应用;3、放射防护剂的临床应用五、加温治疗的原理及应用1、加温治疗的方法;2、加温治疗的作用机制第四章常用放射治疗设备【目的要求】1、掌握现代放射治疗设备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熟悉放射治疗设备的功能3、了解放射治疗设备的原理【教学内容】一、远距离60钴治疗机1、60钴γ射线的特点;2、60钴治疗机的一般结构;3、60钴治疗机的半影4、60钴源的更换;5、60钴治疗机的种类二、医用直线加速器1、加速器的基本结构;2、电子的加速过程;3、加速管的结构;4、高频功率源;5、线束偏转系统;6、多叶准直器;7、加速器治疗机头三、近距离放射治疗机1、后装治疗机;2、近距离治疗常用核素;3、近距离治疗粒子源的特征;四、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1、立体定向装置;2、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放射治疗机五、模拟定位机1、普通模拟定位机;2、模拟CT机;3、CT模拟机第五章常用放射治疗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放射治疗中常用放射源的种类及区别、放射治疗方法及技术。

放射治疗技术(四)

放射治疗技术(四)

• (2).体部r刀治疗的适应症:
• 早期局限性肿瘤—多用于肺癌、肺 转移癌、肝癌或转移癌、胰腺癌、腹腔 LN转移癌、前列腺癌、、、等。
• 2.定位技术与要求: • 体位固定:头部用头环、体部用体架
• 定位:CT模拟定位、作好激光定位标记

图像传输

• 3.治疗计划设计要求: • 靶区勾画要准确, • 布野要合理 • 剂量分布要均匀 • 正常组织受照剂量要少
如果摆位错误或者位置不正确,不但肿
瘤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而且正常组织受到了意
外照射导致损伤。

需要先进、精确的体位固定设备支持。
几个常规体位
• (二).治疗固定器 •
二.固定源皮距照射技术
• (一).临床应用

固定源,照射中
心放在治疗区中心上,进行治疗的方法。

半束照射技术最大的优势,可以使两个相邻照射
野交界部位的照射剂量分布更加均匀,更好地解决相
邻野常规照射中出现的剂量冷点或热点问题。

如乳腺癌、全中枢照射为例
第七章:(172页) 特殊放射治疗技术

特殊放射治疗技术:是建立在常规放射治疗的基
础上,并随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放疗设备不断改
进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精确放射治疗的方法。
• (二)临床应用 • 多用于颈段食管癌、上颌窦癌、、、
六.等中心与成角照射技术(144页)
• 等中心照射技术(SAD)是临床常用的照 射方法。是以肿瘤靶区为治疗中心,机架成角
照射的一种方法,具有摆位简单,患者体位舒 服、重复性好等特点。

多用于体内肿瘤的治疗,如食管癌、肺
癌、胰腺癌、肾癌、脑部肿瘤、鼻咽癌、、、
放射治疗技术(四)

放射治疗技术名词解释

放射治疗技术名词解释

放射治疗技术名词解释
放射治疗技术是指利用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同位素)发射或吸
收辐射来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包括放射性治疗、放射性照射和放射性标记等。

放射性治疗是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来杀死或抑制癌细胞,通常需要多次治疗,以便杀死足够的癌细胞并保持患者的健康。

放射性照射是指利用放射性物质来暴露患者身体的一部分或整体,以杀死或抑制癌细胞。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用于癌症治疗,但也可以用于其他疾病,如骨折和感染。

放射性标记是指使用放射性物质来标记细胞或组织,以便在研究和治疗过程中进行观察和分析。

这些标记可以用于检测癌症的类型、扩散和转移等信息。

放射治疗技术课件

放射治疗技术课件

01
02
0304Βιβλιοθήκη 外部放射治疗是一种通 过体外放射源对肿瘤进
行照射的治疗方法。
外部放射治疗的优点是 治疗范围广,可以治疗
全身各部位的肿瘤。
内部放射治疗
01
原理:将放射 性物质植入肿 瘤内部,通过 放射性物质释 放的射线杀死 肿瘤细胞
02
优点:精确定 位,对周围正 常组织损伤小
03
缺点:放射性 物质植入体内, 可能引起放射 性污染
04
适应症:适合 于肿瘤体积较 小、位置较深 的情况
谢谢
放射治疗技术课件
目录
01. 放射治疗的原理 02. 放射治疗的方法
放射性物质
01
放射性物质: 具有放射性 的元素或化 合物
02
放射性衰变: 放射性物质 通过衰变释 放出能量
03
放射性同位 素:具有放 射性的同位 素,如碘131、铯137等
04
放射性治疗: 利用放射性 同位素产生 的射线进行 治疗
辐射剂量
01
辐射剂量的 定义:单位 时间内吸收 的辐射能量
02
辐射剂量的 单位:Gy (戈瑞)
03
辐射剂量的 影响因素: 辐射类型、 照射时间、 照射面积等
04
辐射剂量的 安全范围: 根据不同组 织和器官, 有不同的安 全剂量范围
治疗效果
1
杀死癌细胞:放射治疗可以杀 死癌细胞,阻止其生长和扩散
2
保护正常组织:放射治疗可以 保护正常组织,减少副作用
3 提高生存率:放射治疗可以提高 患者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
4 改善生活质量:放射治疗可以改 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痛苦
外部放射治疗
外部放射治疗的主要设 备有直线加速器、伽马

放射治疗技术第一章

放射治疗技术第一章

(二)染色体水平 常用PCC和FISH技术进行肿瘤放射敏感性 进行预测,将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
预测标准放射治疗模式下个体肿瘤治愈的可能性。 提供选择放疗个体方案的可靠性。 (三)DNA分子水平 DNA双链断裂修复能力的检测,也是
衡量放射敏感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 构
放射治疗技术第一章
第一章 总 论
学习目标
1、了解放射治疗技术相关专业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 情况。
2、放射治疗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和价值。 3、肿瘤综合治疗中合理应用的不同模式。 4、了解放射治疗技术发展的趋势。 5、重点掌握放射治疗工作对放射治疗技术人员的具
体要求及其应尽的职责。
第一节 放射治疗技术研究的范畴
(二)、与加热治疗联合应用 热疗可以直接杀 伤肿瘤细胞和放射增敏的作用,提高放射治疗 杀伤肿瘤细胞的疗效。
(三)、配合应用G-CSF集落刺激因子防 止白细胞下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一种糖蛋白,含有174个氨基酸,分子 量约为20000。 G-CSF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系(lineage)造血细胞的 增殖、分化和活化。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 作用于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和分化,其重要作用是刺激粒、单核 巨噬细胞成熟,促进成熟细胞向外周血释放,并能促进巨噬细胞及噬 酸性细胞的多种功能。
▪ 受肿瘤体积、形状限制 ▪ 靶区边缘定位的精确度尚待提高 ▪ 靶区周围重要组织放射耐受性有限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理想的放射治疗技术应 是按照肿瘤形状给靶区很高的致死量,而靶区 周围的正常组织不受到照射。
▪ 在1960年代中期日本人高桥(Takahashi)首先 提出了适形治疗(conformal therapy)的概念。

放射治疗技术操作规程及要求规范

放射治疗技术操作规程及要求规范

放射治疗技术操作规程及要求规范一、放射治疗技术操作规程1.病人评估和治疗计划制定在进行放射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理学检查、放射学检查、肿瘤分期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包括剂量分配、治疗区域确定等。

2.放射治疗设备操作放射治疗设备的操作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应的操作证书。

操作人员在操作之前需要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并符合规定的安全要求。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专人值班,随时监护设备运行情况。

3.治疗区域标记和照射定位在进行放射治疗之前,需要对治疗区域进行标记,确保照射的准确性。

标记时需要使用可见光或无线电透明的标记物,并在治疗计划中确定标记的位置。

在照射时,需要将患者准确定位到治疗位,确保照射区域准确。

4.照射剂量和分次计划根据治疗计划,在每次照射前需要确定合适的照射剂量,并记录在治疗记录中。

同时,需要制定合理的分次计划,确保照射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在照射过程中,需要监测和记录照射剂量,以确保剂量的准确和治疗的安全性。

5.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是放射治疗技术操作规程中的重要环节,包括设备校准、剂量测量、照相剂检查等。

为了确保治疗的质量,需要定期进行质量控制,保证设备和剂量的准确性。

二、放射治疗技术操作要求规范1.人员要求2.放射安全要求在进行放射治疗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守放射安全要求,包括佩戴个人剂量计、使用防护设备等。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防止放射源外泄、避免辐射污染,确保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3.治疗记录要求在放射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每一个治疗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病人的基本信息、治疗剂量、治疗时间等。

治疗记录需要保存在患者的个人档案中,以备将来查询和追踪。

4.设备和材料要求放射治疗操作需要使用专业的设备和材料,包括放射治疗机、标记器、治疗计划系统等。

这些设备和材料需要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认证,并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保养和维护。

5.质量控制要求综上所述,放射治疗技术操作规程和要求对于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放射治疗技术

放射治疗技术

放射治疗技术黄晓静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技术方向)1105512123摘要:在临床中,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手段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为了适应临床医学在克服癌症的需要,放射治疗技术也在渐渐地改进。

本文主要论述了放射治疗技术的原理、装置设备、应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放射治疗学概念、装备和应用、发展前景引言:放射治疗技术是由一种或多种电离辐射对恶性肿瘤及一些良性病进行的治疗,其主要手段是电离辐射。

据国内外资料统计显示,70%左右的癌症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采用了放射治疗[1]。

目前,恶性肿瘤治疗的可治愈率为45%,其中放射治疗提供了18%的贡献[2]。

由此我们知道,放射治疗技术在肿瘤治疗中占着尤为重要的位置。

1.放射治疗的原理1.1放射治疗学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学是利用射线束治疗肿瘤的一门学科。

这些射线可以是放射性核素产生的α、β、γ射线;x射线治疗机和各类加速器产生的不同能量的x线;也可以是各类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质子束、负∏介子束以及其它重粒子束等。

而放射治疗技术是放射治疗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放射治疗技术是在实施放射治疗过程中的一种手段,放射治疗技术是否合理,实施过程是否准确直接会影响放射治疗效果。

放射治疗中最常用到的间接电离粒子是光子,而光子是稳定的基本粒子,是量子形式的电磁波。

光子穿过物质时,有可能发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效应、电子对效应等作用。

光电效应是一个光子与原子内层电子作用时,光子全部能量交给电子使其脱离原子自由运动的过程;康普顿散射是入射光子与原子的一个外层电子相碰,并将其从原子中击出,而改变了光子自身运动方向的过程;电子对效应是光子在原子核的电场内被吸收进而产生一对正电子与负电子的过程。

光子在人体组织中没有明显的射程,开始有一段上升的剂量建成区,以后逐步下降,下降速度与能量有关,能量愈高,下降愈慢。

1.2放疗的原则放射治疗的原则是通过电离辐射对人体组织细胞,或者说,电离辐射在人体组织中传播是不仅能杀死肿瘤细胞,也可以杀死正常细胞。

放射治疗技术要求规范

放射治疗技术要求规范

放射治疗技术要求规范首先,放射治疗技术要求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医师应具备放射治疗学以及相关影像学、解剖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且具备操作相关设备和技术的能力。

技术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放射治疗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了解相关的放射生物学和放射物理学知识,掌握合理的治疗计划及剂量计算。

其次,对放射治疗的设备和环境要求严格。

设备应当符合相关的质量控制标准,并定期进行校准和质量控制测试。

设备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性能,确保其功能正常。

治疗区域应具备合适的防护措施,确保患者、医务人员以及环境的辐射安全。

再次,放射治疗技术要求严格的治疗计划和剂量计算。

治疗计划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包括治疗剂量、照射方案、照射位置等。

剂量的计算应准确可靠,在计算过程中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相关的放射生物学和物理学参数。

治疗计划和剂量计算的精确性对于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此外,放射治疗技术要求严格的质量评估和控制。

治疗过程中应进行相关的质量评估,包括设备操作的质量控制、患者剂量的监测和记录等。

治疗结束后应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估,包括治疗反应、副作用等方面的观察和评估。

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数据统计,提高放射治疗技术的质量和效果。

最后,放射治疗技术要求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

放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治疗过程,需要医生、技术人员、护士和患者的密切协作和沟通。

医生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治疗过程和可能的副作用,以便患者能够理解和接受治疗方案。

技术人员和护士应与医生密切配合,确保治疗计划的准确实施和患者的安全。

总之,放射治疗技术要求规范是为了确保放射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设备和环境要求严格,治疗计划和剂量计算准确可靠,质量评估和控制严格,沟通和团队协作良好。

只有满足这些要求,才能保证放射治疗的质量和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放射治疗技术名词解释

放射治疗技术名词解释

放射治疗技术名词解释
放射治疗技术是应用放射线为医疗目的所进行的各种技术,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治疗、放射性照射治疗、放射免疫治疗、放射技师等。

放射性同位素治疗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如碘-131或铊-201等的衰变来治疗各种肿瘤和其他疾病的一种方法,包括放射性碘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放射性粒子治疗等。

放射性照射治疗是利用放射性物质如钴-60、放射性碘-131等来治疗放射性疾病和其他疾病的一种方法,包括放射性局部照射、放射性全身照射等。

放射免疫治疗是利用放射性免疫注射或放射性疫苗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病毒感染的一种方法,包括放射性免疫治疗、放射性免疫注射等。

放射技师是专门从事放射治疗计划、放射治疗计划审核、放射治疗操作操作、放射治疗报告编写等工作的人员。

放射治疗的主要技术方法

放射治疗的主要技术方法

放射治疗的主要技术方法
放射治疗的技术方法有普通放射治疗、适形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高剂量率后装治疗和立体定向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另外还有辅助性的热疗。

普通放射治疗采用分次放射治疗方法, 一个疗程如果安排30次治疗,每天一次, 每次治疗时间在2分钟以内, 每周5次, 则需要6周才能完成。

适形放射治疗也采用分次放射治疗方法, 治疗时要使用适形技术, 较普通放射治疗复杂。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技术在下面介绍。

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技术, 主要用于腔内肿瘤的治疗, 如食道癌、宫颈癌和鼻咽癌等, 它是用后装机通过特定的引导管将放射源放到需要治疗的部位, 按照剂量要求, 停留一定的时间后, 再将放射源撤出。

后装治疗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和其他放射治疗技术联合使用。

立体定向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是今年开发出的新技术, 它是在适形放射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一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放射治疗技术的方向。

热疗实际上不属于放疗, 但是它和放疗有密切的关系, 在此一起介绍。

热疗是用红外线、微波、射颦或药物等方法给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提高放疗和化疗的疗效,热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医学影像中的放射治疗技术

医学影像中的放射治疗技术

医学影像中的放射治疗技术医学影像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还能够用于放射治疗技术的实施。

放射治疗是一种使用高能射线来杀灭异常细胞和抑制肿瘤生长的方法。

在医学影像的指导下,放射治疗技术变得更加准确和高效。

本文将重点介绍医学影像中的放射治疗技术。

一、放射治疗的原理和应用放射治疗是通过使用放射性物质或高能射线来杀灭异常细胞和控制肿瘤的生长。

它可以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癌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在内的其他疾病。

通过放射治疗,医生可以精确照射到肿瘤部位,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二、医学影像在放射治疗中的作用医学影像在放射治疗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它能够提供病人的解剖结构和病理信息,帮助医生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放射治疗前,医生会借助医学影像对肿瘤进行定位,并确定待治疗区域的大小和形状。

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医生设计合适的放射治疗计划,以最大程度地杀灭肿瘤细胞。

三、不同的医学影像技术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1. X射线摄影X射线摄影是最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之一。

它通过使用X射线束穿透人体组织,生成用于诊断和治疗的影像。

在放射治疗中,X射线摄影用于确定待治疗区域的位置和形状,并帮助医生确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2. 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生成更为详细的影像的医学影像技术。

在放射治疗中,CT扫描常被用于评估肿瘤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以及周围正常组织的情况。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确定治疗计划并提供精确的放射治疗。

3. 核磁共振成像(MRI)核磁共振成像使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身体内部的影像。

它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形状和周围结构的状态。

MRI在放射治疗中可以用于导航和辅助治疗区域的定位。

4.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技术。

它可以提供细胞代谢和功能信息,帮助医生识别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

放射治疗技术操作规程及规范

放射治疗技术操作规程及规范

放射治疗技术操作规程及规范放射治疗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

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放射治疗技术的操作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和规程。

本文将介绍放射治疗技术的操作规程及规范,以保证其安全和准确性。

一、治疗前的准备工作:1.患者筛查:医生应该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并完成各种必要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放射治疗的适用性。

2.治疗目标确定: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确定放射治疗的目标和计划。

这包括确定放疗的区域、剂量和持续时间等。

3.治疗计划制定:医生应该利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规划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这包括选择适当的放疗装置、确定照射技术和剂量分布等。

4.设备检查与校准:治疗前,医生应该对放疗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校准,确保其正常工作,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要求。

5.资质认证:该单位应取得放射治疗资质,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医院应该有专门的放射治疗科室或部门,由拥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放射治疗师负责治疗的操作。

二、治疗过程操作规范:1.定位确认:在每次治疗前,放射治疗师应该对患者进行准确的定位,并确认照射区域的准确性。

可以利用影像学或辅助设备进行定位和校准。

2.治疗计划核对:放射治疗师应该根据治疗计划进行核对,确保患者接受的放疗剂量和持续时间与计划相符。

3.辐射防护措施:放射治疗师应该严格遵守辐射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限制工作区域的辐射泄漏,保护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4.放疗过程监测:放射治疗师应该对放疗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测和记录,包括剂量分布、照射时间和患者反应等。

5.治疗计划调整: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或病情变化,医生应该及时对治疗计划进行调整,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治疗后的处理规范:1.治疗结束确认:当患者完成所有放射治疗后,医生应该对治疗的结束进行确认,并进行相应的结论和总结。

2.治疗效果评估:医生应该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疗效和不良反应等。

并根据结果对治疗标准和技术进行不断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肿瘤放射治疗的目标:
增加肿瘤靶区放射剂量,提高肿瘤局部控制 率。 降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剂量,保存重要 器官的正常功能,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随着计算机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和图像处 理技术的不断发展。 放射治疗设备不断开发和更新。 放射治疗新技术,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图像引导放疗 以及质子治疗技术先后问世并不断发展完 善。
适应症
3DCRT适用于头、体部位体积较大的肿瘤, 如鼻咽癌、喉癌、肺癌、食管癌、肝癌、 肝血管瘤、胰腺癌、前列腺癌、直肠癌、 妇科肿瘤等; 使用范围广泛,是放射治疗的重要方法之 一。
鼻咽癌
治疗后 治疗前
肺癌 · 治疗计划
肺癌
治疗前
治疗后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局限性
靶区形状虽已适形,但靶区内剂量分布 欠均匀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Fractional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FSR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FSRT的特点:
FSRT是利用SRS的定位、体位固定及治疗 计划系统。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FSRT保留了常规 放疗的分次照射。
分次照射的优点:
使那些对放射线抗拒的乏氧细胞在两次照 射之间有时间发生再氧合,转变为对放射 线敏感的充氧细胞。 使处于细胞周期中对放射不敏感时相的细 胞向敏感时相转变, 从而提高放射的效果。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Intensity Modulation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IMRT
迄今为止,放射治疗使用的都是强度几乎 一致的射线,而肿瘤本身的厚度是不均一 的,因此造成肿瘤内部剂量分布不均。为 了实现肿瘤内部剂量均匀,就必须对射野 内的射线强度进行调整。 瑞典放射物理学家Brahme教授首先提出了 调强的概念
质子治疗特点
质子作为带正电核的粒子,以极高的速度进入人 体,由于其速度快,故在体内与正常组织或细胞 发生作用的机会极低,当到达癌细胞的特定部位 时,速度突然降低并停止,释放最大能量(产生 Bragg峰),将癌细胞杀死。尤其对于有重要组织 器官包绕的肿瘤,其他治疗方法束手无策,用质 子治疗则显示出了其巨大的优越性。
从50年代至今,全世界共用质子治疗装置 治疗了3~4万名患者,一般治疗效果达到 95%以上,五年存活率高达80%。 然而4万例治疗数量与全世界几千万肿瘤患 者相比,又是很小的比例......
质子治疗装置
质子治疗装置包括质子加速器、束流输运系统、 束流配送系统、剂量监测系统、患者定位系统和 控制系统。
质子治疗临床应用
质子放射手术 眼部质子治疗 较大照射野的质子照射
质子治疗适应症
脑和脊髓肿瘤 脑血管疾病 眼部病变 头颈部肿瘤 儿科肿瘤
我国质子治疗发展情况
山东万杰医院“质子治疗中心” 万杰质子治疗中心(WPTC)是在世界银行国际金 融公司(IFC)支持下,由万杰集团公司引进世界先 进的质子治疗设备而组建的国内第一家质子治疗 中心。
穿透性能强:质子束以高能高速进入人体,穿 透力强。 剂量分布好:高辐射剂量集中于肿瘤部位,肿 瘤后面与侧面的正常组织区域几乎无剂量分布。 局部剂量高:Bragg峰的优越物理学特性使质 子束在组织内局灶高能释放,对肿瘤及病变组 织实施精确范围最大杀伤。 旁散射少,半影小:由于质子的质量大,在物 质内散射少,在照射区周围只有很小的半影, 因此减少了周边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
促使 IMRT 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技术突破 是强大的计算机程序,这种高精度的放疗 技术使肿瘤放射治疗跨入了新时代。
普通放疗
调强放疗
乳腺癌
115% Wedges 110% 105% 100% 95% 90%
IMRT
前列腺癌
影像引导放射治疗 (IGRT)
IGRT是一种四维放射治疗技术,它在三维放疗 技术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因数的概念,充分考虑 了解剖组织在治疗过程中的运动和分次治疗间的 位移误差,在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利用影像设备 对肿瘤及正常器官进行 实时监控,并根据器官 位置的变化调整治疗条 件使照射野紧紧“追随” 靶区,使之能做到真正 意义上的精确治疗。
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SRT
SRT 俗称 X(γ)刀,包含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RS)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Fractional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FSRT)
目前影像学还不能提供上述细胞生物活动的 信息,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如PET、fMRI、 MRS、分子显像、基因显像等技术的出现,将 为今后肿瘤“生物调强”放射治疗奠定基础。
生物靶区示意图
在不远的将来,“生物调强”放疗技术 将使肿瘤放射治疗迈上新的台阶。
质子放射治疗技术
质子治疗发展历程
1946年Wilson提出质子治疗建议; 1954年在美国Berkeley,Tobias进行了世界 上第一例质子治疗; 在1990年美国LOMA LINDA医学院医院安 装了世界上第一台专为治病人设计的质子 同步加速器CONFORMA3000(OPTIVUS 公司生产);
适应症
颅内病变:术后残存的脑胶质瘤、转移瘤、 垂体瘤、听神经瘤、脑膜瘤等。 颅外各系统恶性肿瘤:如鼻咽癌、肺癌、 肺转移癌、肝癌、胰腺癌、腹、盆腔单发 转移癌等。 有些病变可单独采用FSRT给予肿瘤根治, 多数肿瘤需要与常规外照射配合,作为对 肿瘤靶区追加剂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立体定向放疗的局限性
上海质子肿瘤治疗中心项目 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是由上海申康卫生发展 中心投资建造的国内目前最高等级的提供质子重 离子治疗的现代化肿瘤治疗和研究机构,位于上 海国际医学园区。
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
谢 谢 大 家 !
SRS概念:
SRS是以精确的立体定位和聚焦方法对 病变靶区进行多角度、单次大剂量照射。 其靶区剂量分布特点: (1)高剂量分布相对集中 (2)边缘等剂量线以外剂量锐减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历史
1951年瑞典神经外科医师lars leksell首先提 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概念 1968年leksell&larsson在瑞典研制成功首台 “γ刀” 1985年Colombo&Hartman将直线加速器引 入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颅脑X刀问世 1996年瑞典korolinska医院研制成功体部X 刀
在1960年代中期日本人高桥(Takahashi) 首先提出了适形治疗(conformal therapy)的 概念。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是立体定向 放射治疗技术的扩展。 利用多叶光栅或适形挡铅技术、将照射野 的形状由普通放疗的方形或矩形调整为肿 瘤的形状。 使照射的高剂量区在人体内的三维立体空 间上与肿瘤的实际形状相一致。 提高了肿瘤的照射剂量,保护了肿瘤周围 的正常组织,降低放射性并发症,提高肿 瘤的控制率。
“X刀”:
根据同样原理,采 用加速器产生的 X线 进行同中心的多个弧 形照射,使射线都聚 焦到一 个点上,使肿 瘤细胞遭受到损毁性 的打击,称为“X 刀”。
弧形照射
特点:
X刀除应用在头部肿瘤外,还可应用在胸、 腹、盆等区域,应用范围比γ刀广。 可用于<4cm的病变。
适应症:
SRS 特别适宜治疗头部重要神经高度集中 区域的小肿瘤以及脑转移瘤和位置较深的 肿瘤。 临床主要用于颅内病变,如垂体腺瘤、听 神经瘤、脑膜瘤、脑转移瘤、脑动静脉畸 形、脑海绵状血管瘤等。
小结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放疗对正常组织损伤较大 SRT包括 SRS & FSRT,俗称“X (γ) 刀” 3DCRT 是放射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IMRT、IGRT是现代放射治疗的标志
展望:
“生物调强”放射治疗
在肿瘤内有生长活跃的部分,有处于休眠状 态的部分,有乏氧细胞,有坏死区,肿瘤周围 还有亚临床灶,它们对射线的敏感性不同。 调强放射治疗可以做到给肿瘤内不同区域以 不同的剂量(物理调强)。
调强的概念启发于 CT成像的逆原理
IMRT技术要求把一束射线分解为几百束细 小的射线,分别调节每一束射线的强度, 射线以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的复杂形 式进行照射。
IMRT通过改变靶区内的射线强度,使靶区 内的任何一点都能得到理想均匀的剂量, 同时将要害器官所受剂量限制在可耐受范 围内,使紧邻靶区的正常组织受量降到最 低。 IMRT比常规治疗多保护15%~20%的正常 组织,同时可增加20%~40%的靶区肿瘤 剂量。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与传统手术比较
优点:避免了开颅手术的许多风险,诸如 麻醉意外、出血、感染以及因为切除脑组 织而导致脑部功能的缺损,也不会遗留疤 痕,住院时间缩短。
问题:肿瘤需数月后才能逐渐消退;有些 肿瘤虽然被灭活,但也许不会永远消失。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局限性
乏氧细胞对放射线抗拒 肿瘤细胞周期时相性对放射线抗拒
“γ刀”:
由201个钴放射源排列成半球形,每一个放射 源发射出的γ射线都聚焦到一个点上。
特点:
治疗区(高剂量区)和非治疗区(低剂量 区)靶点内外的界限非常清楚,象刀切一 样,故形象的称之为“γ刀”。 这种技术不用开刀,却通过一次或少数几 次治疗达到了开刀切除肿瘤的效果。 主要用于颅内<3cm的病变。
受肿瘤体积、形状限制 靶区边缘定位的精确度尚待提高 靶区周围重要组织放射耐受性有限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3DCRT
理想的放射治疗技术应是按照肿瘤形状给 靶区很高的致死量,而靶区周围的正常组 织不受到照射。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