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开展图像引导放疗技术

合集下载

放疗图像引导系统完整版

放疗图像引导系统完整版
精准计划与实施
通过精确的影像学数据,医生可以制 定更为精准的放疗计划,并根据肿瘤 的变化实时调整,确保治疗效果的最 大化。
减少患者痛苦和副作用
降低并发症风险
精确的放疗计划和实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 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减少放疗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患者 能够减轻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疲乏等, 提高生活质量。
在肿瘤放射治疗中,放疗图像引导系统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定位和摆位,提高 治疗的精度和效率。
放射性手术
放射性手术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法,通过将放射性物质植入肿瘤内部或周围,实现对肿瘤的近距 离照射。放疗图像引导系统在放射性手术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能够实时监测放射性物质的位置和分布 ,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国际化发展与合作
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国际顶尖研究机构和专家合作,共同 推动放疗图像引导系统的研发和应用。
跨国临床试验
开展跨国临床试验,验证放疗图像引导系统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适 用性和有效性。
标准化与推广
制定国际化的标准,推动放疗图像引导系统的普及和应用,造福更 多的肿瘤患者。
放疗图像引导系统还可以协助医生制定手术方案,为手术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和治疗效果。
放射性介入治疗
放射性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的肿瘤治 疗方法,通过导管等介入手段将放射 性物质输送到肿瘤内部。放疗图像引 导系统在放射性介入治疗中起到重要 的辅助作用,能够实时监测导管的位 置和放射性物质的分布,确保治疗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
VS
放疗图像引导系统还可以协助医生制 定介入治疗方案,为介入治疗提供准 确的影像学依据,提高介入治疗的效 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CT-on-rail图像引导技术在肺癌放疗中的应用

CT-on-rail图像引导技术在肺癌放疗中的应用

CT-on-rail图像引导技术在肺癌放疗中的应用周梦熙;王凡;董东;陈香存【摘要】目的比较滑轨CT(CT-on-rail)和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两种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技术在肺癌放疗中的应用,并比较不同图像匹配方式对放疗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对16例肺癌患者在放疗期间每周行1次EPID和CT扫描并进行图像配准,得出X、Y、Z3个线性方向的误差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对2种IGRT方法进行比较;滑轨CT组分别有灰度、轮廓和骨性标志模式,观察3种配准方式对摆位精度的影响.结果 CT和EPID配准的X、Y、Z三维方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配准组中通过3种配准方法得出,X轴、Z轴图像匹配采用灰度模式比轮廓和骨性标志模式精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轴上灰度模式和轮廓模式精度高于骨性标志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T-on-rail系统进行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比基于EPID系统进行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精度高;在使用滑轨CT进行肺癌图像引导放疗时,建议首选灰度模式配准.【期刊名称】《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51)010【总页数】4页(P1477-1480)【关键词】滑轨CT;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摆位误差【作者】周梦熙;王凡;董东;陈香存【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合肥2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 IGRT)是一种新型的、通过一系列影像系统进行靶区定位和患者摆位的肿瘤放疗技术[1]。

在肿瘤放疗过程中结合CT、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或超声等影像设备,借助某些特殊解剖结构与计划图像进行配准融合,其目的是减少放疗期间靶区位移误差和摆位误差,监测和校正放疗时肿瘤和正常组织运动引起的误差,实时监测肿瘤及其标志物[2],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器官,减轻放疗副作用,提高肿瘤照射量。

影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名词解释

影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名词解释

影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名词解释
影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是一种利用放射线影像技术来引导手术或其他治疗过程的技术。

该技术使用高分辨率的影像设备,如CT、MRI或X射线机,对目标区域进行扫描,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这些信号可以被用于引导手术器械或其他治疗设备,以实现精确的治疗方法。

影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肿瘤治疗、心脏病手术、骨折修复、肌肉损伤修复等。

在肿瘤治疗中,影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状,以便制定更精确的治疗方案。

在心脏病手术中,影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可以用于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并帮助医生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和手术路径。

在骨折修复和肌肉损伤修复中,影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可以用于评估骨折和肌肉损伤的情况,并帮助医生制定最佳的康复计划。

除了利用影像技术来引导治疗过程外,影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还可以通过使用特殊的放射线源和放射线治疗设备来实现。

这些设备可以发射高能量或高剂量的放射线,以杀死或修复目标细胞。

影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它将成为未来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图像引导放疗中的医学图像配准关键技术研究

图像引导放疗中的医学图像配准关键技术研究

图像引导放疗中的医学图像配准关键技术研究图像引导放疗中的医学图像配准关键技术研究摘要: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引导放疗已经成为现代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对于图像引导放疗来说,图像配准技术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它可以确保放疗计划的准确性和治疗的精准性。

本文将介绍医学图像配准的基本原理、常用的图像配准方法以及当前图像引导放疗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1. 引言随着医学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影像设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例如,CT(计算机断层扫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MRI(磁共振成像)可以提供高对比度的软组织图像,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可以提供代谢活性图像,而超声成像则是一种无损的实时成像技术。

这些医学图像在肿瘤诊断、治疗规划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2. 医学图像配准的基本原理医学图像配准是将不同影像设备获取的图像进行对齐和融合的过程,其目的是减少不同图像之间的空间错位,实现图像间的伽马校准。

图像配准的基本原理包括特征提取和特征匹配两个步骤。

特征提取是指从图像中选择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的特征点或特征描述子。

特征匹配是指将待配准图像与参考图像中的特征进行比较,找出相应的匹配点对。

3. 常用的图像配准方法目前,常用的医学图像配准方法主要包括点对点方法、基于特征的方法和基于区域的方法。

点对点方法是将两个图像中的特征点进行匹配,通过计算特征点之间的空间变换矩阵来实现图像的配准。

基于特征的方法则是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匹配,然后通过变换矩阵来对图像进行配准。

基于区域的方法则是将图像划分为小块,通过对比颜色、纹理等特征来进行配准。

4. 图像引导放疗中的配准技术应用图像引导放疗是一种利用医学图像指导肿瘤放射治疗的技术。

它可以通过将患者在放疗过程中的CT图像与治疗计划中的CT图像进行配准,实时跟踪肿瘤位置的变化,调整治疗计划并保证放疗的准确性和精准性。

图像引导放疗中的配准技术主要用于确定患者体表标记与CT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治疗计划中肿瘤和正常组织的位置,以及对放疗计划进行验证和调整。

2024年乳腺癌放疗

2024年乳腺癌放疗

乳腺癌放疗乳腺癌放疗:现状与展望一、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健康。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的治疗手段日益丰富,放疗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乳腺癌放疗的现状、技术进展及未来展望进行综述。

二、乳腺癌放疗的现状1.放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地位放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关键环节,主要作用于局部控制和降低复发率。

对于早期乳腺癌,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对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放疗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放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已得到广泛认可。

2.放疗技术(1)传统放疗技术:包括二维放疗(2D-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

2D-RT技术较为简单,但照射范围较大,对正常组织损伤较大;3D-CRT技术可以提高靶区剂量分布,降低正常组织损伤。

(2)调强放疗(IMRT):通过调整射线强度,实现靶区剂量的均匀分布,进一步降低正常组织损伤。

(3)立体定向放疗(SBRT):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对靶区进行高剂量照射,具有精确度高、疗程短等优点。

(4)质子放疗:利用质子射线的布拉格峰特性,实现对肿瘤的高剂量照射,同时降低正常组织损伤。

3.放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1)术后放疗:针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如淋巴结阳性、肿瘤较大等,术后放疗尤为重要。

(2)新辅助放疗:对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放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

(3)姑息放疗: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放疗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三、乳腺癌放疗的技术进展1.图像引导放疗(IGRT):通过实时图像引导,确保放疗靶区的准确性,提高治疗效果。

2.四维放疗(4D-RT):考虑呼吸运动等因素,实现动态照射,降低正常组织损伤。

3.个体化放疗:根据患者的生物学特征,制定个体化放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医学影像图像处理技术在放疗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医学影像图像处理技术在放疗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医学影像图像处理技术在放疗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医学影像图像处理技术在放疗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是目前医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放射治疗是一种利用放射线杀死癌细胞的方法,但是,放射线对正常细胞也有杀伤作用,因此需要精确计算和定位肿瘤组织,尽量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医学影像图像处理技术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医学影像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能够为放射治疗提供准确的辅助信息。

医学影像技术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扫描等多种检查方式,这些方式都能够准确地显示患者体内的内部器官、肿瘤组织等信息。

通过对医学影像技术的分析和处理,可以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为放射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辅助信息。

三、医学影像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医学影像图像处理技术是一种以数字图像为基础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对数字图像的处理和分析,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医学影像图像处理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医学影像的质量和可靠性,使得医学影像更加便于医生的理解和评估。

同时,医学影像图像处理技术还可以通过图像配准和分割等方法,精确测量肿瘤的位置和大小,为放射治疗提供准确的辅助信息。

四、医学影像图像处理技术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医学影像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放射治疗中,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放疗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医学影像图像处理技术可以提取出肿瘤的形态特征,并通过图像配准和分割等方法,精确测量肿瘤的位置和大小,为放射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辅助信息。

同时,医学影像图像处理技术还可以对正常组织进行分析和评估,为避免正常组织的损伤提供帮助。

五、医学影像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学影像图像处理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

未来,医学影像图像处理技术将更加注重对肿瘤组织的形态和结构特征的分析和评估,将更多的关注放射治疗的精准度和安全性,为放疗提供更加准确的辅助信息。

六、结论医学影像图像处理技术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图像引导大分割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图像引导大分割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图像引导大分割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卢秀荣;宋晓【摘要】目的观察图像引导下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图像引导下大分割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组(治疗组)和常规分割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组(对照组).治疗组5 Gy/次,5次/周,总剂量60 Gy;对照组2 Gy/次,5次/周,总剂量60~66 Gy.同步化疗方案均采用紫杉醇脂质体45 mg/m2,于放疗开始第1天静脉滴注,每周1次,治疗组连用3周,对照组连用6周.同步放化疗结束后1个月行紫杉醇+顺铂方案巩固化疗2~4个周期.观察2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同步放化疗后和巩固化疗后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同步放化疗后与巩固化疗后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急性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图像引导下大分割同步放化疗较常规分割同步放化疗在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能够取得更高的有效率,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患者从巩固化疗中未获益.【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36)007【总页数】4页(P846-849)【关键词】癌,非小细胞肺;化放疗;治疗结果【作者】卢秀荣;宋晓【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河北张家口075000;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河北张家口0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目前同步放化疗是身体状况好、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标准治疗方法[1-2]。

图像引导放疗可提高摆位精度,有利于提高肿瘤放疗的单次剂量和总剂量,为肺癌采用大分割放疗提供了技术支持。

近年紫杉醇脂质体因其较小的不良反应而备受关注。

目前局部晚期NSCLC同步放化疗结合模式尚无统一标准,寻找最佳治疗方案仍为研究热点。

放疗中的定位和图像引导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放疗中的定位和图像引导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放疗中的定位和图像引导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放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是一种常用的肿瘤治疗方法,它利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和抑制其生长。

在放疗过程中,准确定位和精确控制照射区域非常重要。

为此,医学界引入了定位和图像引导技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定位技术是放疗过程中确保照射准确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的基于皮肤标记的定位方法往往会受到患者体形的变化和皮肤鬼影的影响,从而造成定位的误差。

而现代放疗利用图像引导技术进行定位的方法则更为准确。

这些技术包括CT (Computed Tomography)定位、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定位和PET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定位等。

CT定位是一种基于体内X射线吸收特性进行图像重建的技术。

患者在放疗前会进行CT扫描,从而获得详细的组织结构信息。

医生可以根据CT图像确定目标肿瘤的位置,并进行治疗计划的制定。

CT定位不仅能提供立体图像,而且运行速度较快,因此在放疗中广泛应用。

MRI定位是通过检测组织中水分分布的方式进行图像重建。

相比于CT定位,MRI定位能够提供更清晰的软组织图像,因此对于放疗的定位更为精确。

MRI还可以检测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评估治疗后的疗效。

PET定位则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在放疗前进行PET扫描。

PET扫描可以提供关于体内代谢状态的信息,从而帮助医生确定治疗的靶区。

然而,由于PET扫描的分辨率相对较低,因此常常与其他图像引导技术进行结合使用。

除了定位技术,图像引导技术在放疗中还可以用于照射区域的调整和实时监测。

传统的放射治疗中,医生常常依靠人眼直观感受选择治疗区域,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而借助图像引导技术,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照射的精准性。

在放疗过程中,患者体形和肿瘤的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实时监测照射区域的位置和形态非常重要。

头颈肿瘤热塑膜固定配合图像引导放疗的应用

头颈肿瘤热塑膜固定配合图像引导放疗的应用
p i t nin t n te h a n e k tmo a itea y Meh d ig I ad at t o i h e d a d n c u rrdoh rp . to s Usn GRT frte h a n e k c n e ains e o o h e d a d n c a crp t t e
方 向 平 均 值 标 准偏 差 最 大 值
VRT L NG 一 .5 01 01 .7 02 .4 0 3 .l 03 0 O5 .0 O3 .0
I T | A
一 O 02
03l .
其 是左 右 、 前后 、 头脚 方 向
旋 转 引 起 的 误 差 f 分 析 结 3 l ,
t e a d l sls a hr l m mo e st n 3 mm. a w iet e I RT v r c t n c u d ma e t e s i o e s r c u ae t a me t a d wa e h me n h l h G e f a i o l k h h f t n u e a c rt r t n . n i i o t e
纠正 误 差 , 录数 据 。 记
2 结 果
11 临床 资 料 .
20 0 9年 8月 至 2 1 0 0年 5月 随机 选 择 2 1例 鼻 咽 癌 患 者 , 男 1 6例 . 5例 ; 龄 1 ~ 4岁 , 女 年 76 中位 年 龄 3 4岁 。
1 . 定 位 方 法 和 设 备 选择 2
准 图 像 由于 组 织 解 剖 影 像 重 叠 , 像 质 量 模 糊 , 像 边 缘 锐 影 图
利 度 较 差 , 响 配 准 的 效 果 。而 三 维 影 像 扫 描 后 投 影 成 6 0 影 0

医疗机构医院质子和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技术管理规范(2019版)

医疗机构医院质子和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技术管理规范(2019版)

医疗机构医院质子和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技术管理规范(2019年版)目录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2)二、人员基本要求 (3)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4)四、培训管理要求 (6)为规范质子和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技术(以下简称质子和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质子和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是指通过加速器产生质子、重离子等实施放射治疗的技术。

不包括应用普通加速器产生的X线、电子线和钴60产生的 线实施放射治疗的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放射治疗科、病理科及医学影像科等相关诊疗科目。

(三)有10年以上的调强放射治疗技术(IMRT)肿瘤治疗经验,年收治肿瘤患者不少于10000例。

(四)辐射防护条件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取得卫生监督和环保部门的许可证。

(五)放射治疗科。

1.有临床医师、放射物理师、技师、加速器维修保养工程技术人员和护师。

2.开展放射治疗工作10年以上,年收治放射治疗患者不少于2000例。

3.具有CT模拟定位机、带多叶光栅的直线加速器、逆向治疗计划系统、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设备等。

4.具有三维图像引导技术,开展在线三维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均在3年以上,每项技术治疗患者不少于100例。

5.按照国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相关设备配置要求,规范配备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系统设备。

(六)医学影像科。

1.有磁共振(MRI)、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PET-CT)等影像诊断设备。

2.有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3.开展影像诊断(含核医学)工作10年以上。

(七)有至少3名具备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医疗机构注册医师。

有至少3名具备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医疗机构在职物理师。

图像引导放疗对支气管阻塞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控制的作用

图像引导放疗对支气管阻塞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控制的作用

【DOI]14.3969/j.issn.16716454.222826.208论著・I#床图像引导放疗对支气管阻塞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控制的作用赵新,韩鲁军,张淼,张燕,许会军,陈晓芳,马骄基金项目: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自筹项目(172777135)作者单位:652000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四病区通信作者:张燕,E-mait:uzzlnd@【摘要】目的观察图像引导放疗对支气管阻塞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控制的作用。

方法选取2417年14月一2418年14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科四病区收治的支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4例作为研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试验组I=54)。

对照组给予调强放疗,试验组给予图像引导放疗。

观察9组治疗2个月后短期疗效、疾病控制率,治疗前后支气管狭窄(气促指数、支气管内径)、肺功能(FEV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占预计值百分比)变化,记录急性放射性损伤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后1年生存率。

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略高于对照组(63.24%vs.07.24%J6.24%vs.04.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4.25);治疗后,2组气促指数低于治疗前,支气管内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占预计值百分比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9.586/6.411、2.984/0.444、3.O49/6.404、3.O36/6.404);试验组急性放射性肺损伤、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及急性骨髓抑制程度H-皿级低于对照组(x5/P=4.324/4.438、6.353/4.412、4.004/4.446);对照组治疗后1年内生存率低于试验组(1644%vs.09.44%j5/4=6787/6.443)。

结论图像引导放疗可支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情发展同时,减少放射性损伤,改善患者支肺情况,且可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支气管阻塞;图像引导放疗;疾病控制【中图分类号】R744.0【文献标识码】AEfed of imaae-guined rydiotherypy on diseese ccntroU in paheets with bryncOiai obstructive non-smaH cell lung ccnc-ee Zhao OXn,Hac Lujua,Zhang Miao,Zhang Yan,Xu Huijua,Chen Xiaofang,Ma Cheng.The Fourt/Depart/ent//Oc-colo/u g Peopir's Hospitoi cf Shniazhuang Cilg,Hebei Provicce,SShiaPiaopg450004,ChicoCorresponding(lu/os:Zhang Yac,E-maP:p u I0@FuoCing irogram:Keg R&D卩丁^^怯Pn Hebri Provirne(172777135)[Abstrdct i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image-guided radiotherapy on disease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obstruc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Methodt From October2017to October2018,100patients with bronchial obstruc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dmitted to the fourth ward of the Oncology Department of Shijiazhuang People's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s(!=50)and Experimental group(!=50).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and thetest group was given image-guided radiotherapy.Observe the short-term curative effect,disease control rate,bronchial steno­sis(shortness of breath index,bronchial inner diameter),lung function(FEV】as a percentage of predicted value,FVC as a percentage of predicted value)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after2months of treatment.Record the occur­rence of acute radiation injury,compare the survival rate within1year after treatment.Reiuuhi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disease control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ligh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68.00%vs.60.00%,96.00%vs.90.00%:,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treatment,the2groups were short ofbreath The index is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bronchus inner diameter,FEV1as a percentage of predicted value,and FVCas a percentage of predicted value are all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s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P=2.586/0.011,2.980/0.004,3782/0.000,3.686/0.000);the degree of acute radiation lung injury,acute radiation esophagitis and acute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x/P=4320/0.038,6353/0.012,4.000/0.046);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in1year after treatmen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test group(18.00%vs.26.00%,\) P=8.787/0.003).Conclusion Image-guided radiotherapy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obstruc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reduce radiation damage,improve patients'bronchial stenosis and lung function, and extend the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to a certain extent.【Key words】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Bronchial obstruction;Image-guided radiotherapy;Disease control肺癌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5]。

乳腺癌放疗的最新趋势和前景

乳腺癌放疗的最新趋势和前景

乳腺癌放疗的最新趋势和前景在几十年的医学探索中,乳腺癌的诊疗进步显著,特别是放疗技术的发展,更是令人瞩目。

作为放疗领域的医生,我见证了乳腺癌放疗技术的每一次革新,这些进步不仅提高了治疗的精确性,也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放疗技术的演变无疑是巨大的。

从早期的二维放疗,到后来的三维适形放疗,再到如今先进的强度调制放疗和图像引导放疗,这些技术的出现,使得放疗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减少对周围器官的伤害,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兴起,是乳腺癌放疗领域的又一重要趋势。

我们根据患者的病情、病理类型、分子分型、年龄、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为她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放疗方案,这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也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保乳治疗也在乳腺癌放疗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在确保疗效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保乳手术加放疗。

通过精确的放疗技术,我们可以在最大限度地保存乳腺功能和形态的同时,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

新辅助放疗的运用,也为乳腺癌治疗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新辅助放疗是指在手术前先行放疗,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成功率。

这种治疗方式对于一些局部晚期的乳腺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在放疗副作用的防控方面,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通过科学的饮食调理、合理的锻炼计划以及心理辅导,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放疗过程中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乳腺癌放疗的研究也将不断深入。

例如,放疗与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的结合,可能会为乳腺癌患者带来全新的治疗策略。

同时,放疗的副作用防控也将继续是研究的重点,以期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在接受有效治疗的同时,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总的来说,乳腺癌放疗在技术、方案、副作用防控等方面都展现出了最新的趋势和广阔的前景。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体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乳腺癌放疗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CBCT技术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对放疗精度的影响

CBCT技术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对放疗精度的影响

CBCT技术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对放疗精度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11-13T12:14:50.844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5月5期作者:刘炎明[导读] 探讨CBCT技术对摆位误差的影响及其应用价值。

刘炎明(泰州市姜堰中医院;江苏泰州225500)摘要:目的:探讨CBCT技术对摆位误差的影响及其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2年5月医院收治的16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放疗前使用CBCT技术进行图像采集2次(在线校位,离线校位)获得CBCT图像后和CT平扫定位图像进行匹配,观察结果。

结果:头颈部摆位误差,x(0.02±0.08)cm;y(-0.04±0.07)cm;z(-0.02±0.13)cm;胸部摆位误差x(-0.01±0.011)cm;y(-0.02±0.06)cm;z(0.10±0.19)cm;腹盆部摆位误差x(0.01±0.12)cm;y(-0.02±010)cm;z(-0.13±0.33)cm。

结论: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前利用CBCT技术可以降低患者治疗中摆位误差出现,提升放疗精度,利于实现患者疾病预后,值得在临床患者疾病治疗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CBCT技术;放射治疗;放疗精度肿瘤患者在治疗中需要通过放射治疗改善自身病症,因此放射治疗效果的好坏与患者疾病预后有重要关联。

当前随着放射治疗技术逐渐完善与发展,其定位精准性以及科学性有了全面提升。

精准放疗技术相较于常规放射治疗更加推动放射治疗发展[1]。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是基于三维适形放疗以及强调放疗基础上的新型放射治疗方法,属于精确放疗,具体的实现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在线校位,自适应放疗,呼吸门控,四维放疗,实时跟踪技术等。

利用在线校位实现电子射野影像以及锥形束CT,利用引导放疗射野可以实现X线容积成像,在利用三维实现CBCT模拟定位,确保患者放疗的精准性[2]。

放疗图像引导(一):各种成像技术介绍

放疗图像引导(一):各种成像技术介绍

放疗图像引导(一):各种成像技术介绍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是在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中利用各种影像设备,对肿瘤及正常器官进行监控,并根据器官位置的变化调整治疗位置、治疗条件,使照射野紧紧“追随”靶区。

所以图像引导对于放射治疗的重要性,好比瞄准镜对于狙击步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对于远程导弹。

接下来我们扒一扒那些不同厂家不同设备的图像引导成像技术。

1、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这种成像技术出现比较早,在2006年前是应用最广的成像技术,一般以6MV兆伏级X线进行拍片验证,可用较少的剂量获得较好成像质量。

具有体积小、分辨率高、灵敏度高、能响范围宽等优点,临床上摄片操作简单,成本低、容易实现。

既可以离线校正验证射野的大小、形状、位置和患者摆位,也可以直接测量射野内剂量,是一种简单实用的二维影像验证设备。

缺点是摄野片骨和空气对比度都较低,软组织显像不清晰,太依赖操作人员主观判断。

随着技术的发展,基于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的EPID,可以直接测量射野内剂量,是一种快速的二维剂量测量系统,用EPID系统进行剂量学验证的研究开始不断增多,逐渐兴起并推向临床。

笔者相信EPID会迎来第二春。

2、KV级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这种成像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图像引导技术,它使用大面积非晶硅数字化X射线探测板,机架旋转一周就能获取和重建一定体积范围内的CT图像。

这个体积内的CT影像重建后的三维影像模型,可以与治疗计划的患者模型匹配比较,并自动计算出治疗床需要调节的参数。

从机器图可以看到CBCT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开放式架构的特点,可以直接整合到直线加速器上。

CBCT的图像质量空间分辨率高,操作简单快捷。

放疗中最常使用的容积成像功能,可以快速完成在线校正治疗位置,深得技师喜爱。

同时它也具有在治疗位置进行X线透视、摄片等功能,不过这些临床功能使用不多(后续文章会完整介绍CBCT的功能)。

放疗技术进展

放疗技术进展

肿瘤放射治疗的理想目标是只照射肿瘤而不照射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肿瘤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放疗精度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放射治疗技术也已发展出多种不同形式。

1.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是一种高精度的放射治疗技术。

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得到肿瘤靶区及周围正常器官三维重建图像,在不同入射方向设置一系列照射野,同时在照射方向上使用多叶准直器(Multi-leaf collimator, MLC)与挡铅形成与肿瘤靶区投影一致的射野形状。

使得高剂量区的剂量分布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靶区形状一致,同时使得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降低,在提高肿瘤控制率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由此带来的放疗后并发症。

2. 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是基于三维适形放疗基础上的一种精确放疗技术。

在各方向照射野与靶区形状一致的条件下,使射野内诸点输出剂量率能够按要求的方式进行调整,单个辐射野内剂量分布虽然不均匀,但是整个靶区体积内剂量分布比三维适形治疗更加均匀。

随着调强技术的不断发展,又提出了容积旋转调强、断层调强、以及射波刀等技术。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 olumetric-modulated arc therapy, VMA T)是通过直线加速器机架在进行一弧或多弧的旋转过程中对靶区进行连续照射,同时MLC子野形状、MLC叶片角度、剂量率以及机架旋转速度等参数都能够在治疗过程中连续变化,因此理论上能够根据无限多的射野角度使包裹靶区的剂量分布达到最优化,同时治疗过程中各参数的动态调节形式使得病人治疗时间大大缩短。

断层调强放疗(Tomotherapy)是将调强放疗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放疗技术。

它利用特殊设计的MLC形成的扇形束绕患者体轴旋转照射,完成一个切片(Slice)治疗,然后通过治疗床的移动来进而完成下一个切片的治疗。

规范化开展图像引导放疗技术.ppt

规范化开展图像引导放疗技术.ppt
画,由医师审查 ➢ 提出靶区处方剂量和危及器官剂量限值 ➢ 指导(Supervise)治疗过程, 决定摆位误差是否可接
受 ➢ 参与质保过程,批准IGRT评估结果
医学物理师资格要求
➢ACR建议物理师取得ABR或相当机构的物 理师资格证书
➢应接受IGRT培训
医学物理师质控职责
物理师负责IGRT技术方面的工作 ➢验收调试IGRT系统 ➢建立和管理IGRT系统的QA程序 ➢与放疗医师合作,制定和落实IGRT的操作
程序
医学物理师计划职责
➢勾画明显可区分的重要正常结构 ➢确保患者定位图像在计划系统中的方位正确 ➢在医师和物理师的指导下设计治疗计划 ➢准备运用IGRT计划需要的所有技术文档 ➢能参加第一次治疗,有必要的话协助后续治
疗的验证
放疗技师职责
➢掌握摆位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 ➢ 在医师和物理师的指导下 , 完 成 模 拟 定 位
IGRT的主要作用
➢减少摆位误差
✓头颈部肿瘤从 5mm 2mm ✓胸腹部肿瘤从 10mm 3mm
➢减少器官运动引起的内边界
✓呼吸门控从 10mm 3-5mm ✓动态跟踪从 10mm 3mm
➢减少器官变形引起的剂量变化
规范化是IGRT发挥作用的关键
➢规范化是在一个集体中为特定实践制定规 则,并遵照执行的过程或行为方式
患者成像剂量
对射线特别敏感的危及嚣官,成像剂量 有可能成为受照剂量的主要部分
经验总结(3)
➢ 应建立单病种IGRT应用规程
✓ 定位前是否需要植入金标记 ✓ 是否需要采用呼吸干预措施 ✓ 从CTV至PTV的间距应为多少? ✓ 采用在线还是离线修正措施? ✓ 采用何种条件采集图像? ✓ 采用什么样的配准框和配准方式? ✓…

图像引导放疗

图像引导放疗

图像引导放疗技术?
图像引导放疗技术 (Image-guided Radiotherapy, 简称 IGRT) 是继三维适形放疗技术 (3DConformalradiotherapy, CRT) 和调强放疗技术(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 之后,又一新的放疗技术。

如果从字面来理解 IGRT 的定义, CRT 和 IMRT ,甚至传统的二维放疗技术 (2D) ,都可以称为 IGRT ,因为它们三者在定位阶段、计划阶段和 ( 戓 ) 实施阶段都用到图像。

CRT 和 IMRT 在定位阶段和计划阶段用到三维 CT 图像,或三维 CT 图像结合其它模式图像,在治疗阶段用到射野图像。

2D 在定位阶段用到 2D 透视图像,在计划阶段用到横断面轮廓戓图像。

显然字面理解不能反映 IGRT 的技术特征,不能区分它和其它的放疗技术。

笔者检索文献,也没有找到 IGRT 的定义,因而尝试给出下述定义:
图像引导放疗技术是这样一种技术,它在分次摆位时戓治疗中采集图像和 ( 或 ) 其它信号,利用这些图像和 ( 或 ) 信号,引导此次治疗和( 或 ) 后续分次治疗。

采集的图像可以是二维 X 射线透视图像或三维重建图像,或有时间标记的四维图像;也可以是超声二维断层图像或三维重建图像。

其它信号可以是体表红外线反射装置反射的红外线,或埋在患者体内的电磁波转发装置发出的电磁波等。

引导的方式可以是校正患者摆位、或调整治疗计划、或者引导射线束照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化开展图像引导放疗技术
中国医学科学院 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 此PPT课件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概要
➢规范化对于开展IGRT技术的重要性 ➢如何规范化
✓ASTRO & ACR的 IGRT实践指南 ✓医科院肿瘤医院IGRT规范化应用的初步经验
图像引导放疗的概念
➢图像引导放疗是指在治疗摆位时/治疗中采集 图像,利用这些图像,引导此次/后续分次治 疗的技术
参加IGRT工作的人员
➢放疗医师 ➢医学物理师 ➢医学剂量师 ➢放疗技师
统称医学物理师
放疗医师资格要求
➢取得ABR或相当机构的放疗医师资格证书 ➢应接受IGRT培训
放疗医师职责
➢ 负责制定患者的总体治疗方案 ➢ 推荐决定适合患者的摆位方法 ➢ 对于受器官运动影响明显的靶区,推荐决定干预
器官运动的措施 ➢ 指导(Supervise)模拟定位 ➢ 定义靶区。正常组织器官可由物理师或剂量师勾
,获得计划需要的图像数据 ➢在放疗医师和物理师的指导下,执行治疗
计划 ➢定期获得验证图像,供放疗医师审阅 ➢定期评价摆位辅助装置的稳定性,发现不
一致的情况立即报告医师和物理师
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程序应包括医师、物理师和技师 ➢医师和物理师的继续教育应符合ACR继续
教育指南的要求
IGRT的运用(1): 运动靶区
➢IGRT的应用目的是提高治疗位置和剂量的精 确度
➢IGRT不是射线照射技术,需要与后者配合, 如IG_CRT、IG_IMRT
➢IGRT需要在治疗机上或治疗机房内增加成像 装置,在控制室增加相应软件来实现
戴建荣,胡逸民.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6
常用的IGRT设备
IGRT的应用方式
➢在线校位 ➢在线重计划 (Replanning) ➢呼吸门控 ➢实时呼吸跟踪 ➢自适应放疗
规范化应用的基本思路
➢制定规范
✓依据行业IGRT指南和技术报告 ✓参考同行经验
➢严格落实并不断改进
ASTRO&ACR的IGRT实践指南
指南内容
➢引言 (Preamble) ➢导言 (Introduction) ➢人员资格要求和职责 ➢IGRT的运用 ➢文档 (Documentation) ➢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安全,以及患者教育
IGRT的运用(5): 治疗验证
➢最初的IGRT图像需要医师审阅,以后要定 期审阅,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每个单位应考虑确定一个阈值。摆位误差超 过 (Documentation)
➢文档记录应符合ACR放射肿瘤学交流指 南 的 要 求 (ACR Practice Guideline for Communication: Radiation Oncology)
➢只有规范化才能保证医疗质量已成为医学 界的共识
➢IGRT的技术特点更突出了规范化的重要性
✓使用先进设备,技术复杂 ✓专业分工细,需要团队配合 ✓精确度要求超过常规放疗
概要
➢规范化对于开展IGRT技术的重要性 ➢如何规范化
✓ASTRO & ACR的 IGRT实践指南 ✓医科院肿瘤医院IGRT规范化应用的初步经验
✓询诊记录 ✓治疗总结 ✓随访记录 ✓治疗进展笔记
➢患者IGRT的操作记录 ➢物理QA记录
质量控制与改进、患者教育、和安全
要建立并执行与质量、患者教育、传染病控制和 安全有关的制度和操作规程
➢要对IGRT流程做自始至终的测试 (beginningto-end QA test)
➢建立图像引导系统的QA程序 ➢要检查植入的标记点是否迁移 ➢医师回顾IGRT图像,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
➢在确定由CTV至PTV的间距时,必须考 虑分次内和分次间的运动
➢在患者定位时医师必须决定如何考虑这 些运动
IGRT的运用(2): 软组织成像
➢标记点不能提供在数周的疗程中肿瘤大小 和形状的变化。当有这种变化可能时,可 以考虑采用软组织成像技术
IGRT的运用(3): 患者摆位
➢患者需固定,才能确保患者体位相对IGRT 装置和治疗机不变
画,由医师审查 ➢ 提出靶区处方剂量和危及器官剂量限值 ➢ 指导(Supervise)治疗过程, 决定摆位误差是否可接
受 ➢ 参与质保过程,批准IGRT评估结果
医学物理师资格要求
➢ACR建议物理师取得ABR或相当机构的物 理师资格证书
➢应接受IGRT培训
医学物理师质控职责
物理师负责IGRT技术方面的工作 ➢验收调试IGRT系统 ➢建立和管理IGRT系统的QA程序 ➢与放疗医师合作,制定和落实IGRT的操作
程序
医学物理师计划职责
➢勾画明显可区分的重要正常结构 ➢确保患者定位图像在计划系统中的方位正确 ➢在医师和物理师的指导下设计治疗计划 ➢准备运用IGRT计划需要的所有技术文档 ➢能参加第一次治疗,有必要的话协助后续治
疗的验证
放疗技师职责
➢掌握摆位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 ➢ 在医师和物理师的指导下 , 完 成 模 拟 定 位
IGRT的主要作用
➢减少摆位误差
✓头颈部肿瘤从 5mm 2mm ✓胸腹部肿瘤从 10mm 3mm
➢减少器官运动引起的内边界
✓呼吸门控从 10mm 3-5mm ✓动态跟踪从 10mm 3mm
➢减少器官变形引起的剂量变化
规范化是IGRT发挥作用的关键
➢规范化是在一个集体中为特定实践制定规 则,并遵照执行的过程或行为方式
情况修改计划 ➢需要设立需要医师到场判断才能治疗的摆位误
差阈值
每个单位应建立它自己的IGRT应用规范
概要
➢规范化对于开展IGRT技术的重要性 ➢如何规范化
✓ASTRO & ACR的 IGRT实践指南 ✓医科院肿瘤医院IGRT规范化应用的初步经验
开展IGRT的基本情况: 设备引进
➢2007.2采用医科达Synergy加速器开展IGRT ➢2009年采购第二台IGRT加速器,目前正在
➢使用固定装置能提高固定效果。对于IGRT 装置与治疗机分离的情况,固定显得更重要
IGRT的运用(4): 采集图像
➢IGRT系统需要校准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IGRT系统必须准确与加速器等中心对准 ➢需要评估图像处理软件计算摆位误差的准
确性 ➢每家单位需要建立QA程序,确保IGRT过
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