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全市食品产业规划发展的实施意见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红河州加快美食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红河州加快美食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2.22•【字号】红政办发〔2017〕32号•【施行日期】2017.0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红河州加快美食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红政办发〔2017〕32号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有关部门:《红河州加快美食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2月22日红河州加快美食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4个部门联发的《关于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的行动方案》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舌尖上的云南”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红河州美食产业做大、做精、做强,促进全州商贸服务业提质增效跨越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坚持“绿色环保、突出特色、统筹发展、传承创新、以人为本”的原则,立足红河独特的资源优势,以产业培育为核心、菜品开发为重点、品牌塑造为突破口、餐饮企业为龙头,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红河州特色美食,加快红河州美食产业发展,促进社会消费扩大升级。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州餐饮业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5%以上;重点扶持餐饮龙头企业50户,其中年营业额1000万元以上的15户、5000万元以上的5户;打造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美食小镇5个、美食街区10个、特色菜品500个、核心食宴10个以上。
二、主要任务(一)打造一批餐饮美食特色小镇。
支持各县市因地制宜,改造和建设一批特色美食小镇、街区,并与宣传推介本地风味小吃、民俗文化、餐饮文化、地标产品、非遗产品结合起来,形成风格鲜明、独树一帜的地域特色。
鼓励各县市走商旅文融合发展之路,深入挖掘本地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让特色美食小镇、街区融入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布局,实现商旅文联动发展。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意见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开展食品工业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促进濮阳食品工业开展,依托工业反哺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现我市食品工业又好又快开展,依据国家、省和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熟悉加快开展食品工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食品工业是我市最具开展潜力和优势的工业,对我市经济社会开展至关重要。
食品工业是以农副产品为要紧原料的加工业,是农业的延伸,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
大力开展食品工业,对实施“以工兴市〞战略,解决“三农〞咨询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展食品工业是我市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定选择。
近年来,我市食品工业开展迅猛,已成为我市重点开展的八大优势产业之一,在经济社会开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完成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占八大支柱产业的比重为16%;实现销售收进亿元,利税亿元,增速居各行业之首。
做大做强食品工业能够有效地为农产品转化翻开通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开展,带动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地点财政收进,进一步拓展民营经济开展空间,促进全民创业,扩大城乡就业。
因此,加快开展食品工业,尽快把我市农畜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产业根底较好等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经济社会开展的当务之急和迫切之需。
各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开展食品工业作为调整我市产业、产品结构,促进经济和社会开展的一件大事来抓,予以高度重视,本着“择优扶持、积极开展〞的原那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我市食品工业开展步伐。
二、我市开展食品工业的指导思想、开展目标和全然原那么〔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开展瞧为统领,坚持“以工兴市〞战略,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市场为导向、高新技术为支撑、产业升级为重点,优化开展环境,围绕优势资源、优势企业、优势产品,科学,合理布局,提高食品工业产业集中度与凝聚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促进食品工业结构升级,壮大优势企业,鼓舞产业集聚,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开展精深加工,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促进全市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开展。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七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七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龙岩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11.09•【字号】龙政综〔2017〕216号•【施行日期】2017.1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七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促进茶叶、水果、蔬菜、薯业、畜禽、林竹、花卉苗木等七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原则——坚持绿色发展。
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产业体系,促进全产业链绿色化、清洁化,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突出产业融合。
用工业理念优化升级农业产业,推进产品初加工,重点发展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产业集聚。
以园区为平台,加强对产业的规划、引导和提升,按“一产业一方案”综合精准施策,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向适宜发展区域和园区集聚集群,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强化项目带动。
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产业园建设的短板,积极策划生成建设项目。
通过项目带动,延伸产业链条,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注重科技创新。
统筹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以创新激发新活力、培育新动能、拓展新空间,带动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完善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引导广大农民参与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中来,稳步提高农民在产业各环节的增值收益,不断扩大优势特色产业的扶贫成效,让广大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众充分分享产业发展成果。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力争实现七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830亿元以上,比2016年增加26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0%。
省人民政府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271件)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黔府发〔2012〕19号
35
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黔府发〔2012〕21号
36
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省直机关与所属企业脱钩工作的通知
黔府发〔2012〕24号
37
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黔府发〔2012〕25号
38
黔府发〔2014〕5号
103
省人民政府省军区关于批转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军区政治部贵州省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黔府发〔2014〕8号
104
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贵阳综合保税区加快创新发展的意见
黔府发〔2014〕9号
105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业改革发展的意见
黔府发〔2014〕10号
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
黔府发〔2012〕26号
39
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全面推进质量兴省工作的意见
黔府发〔2012〕27号
40
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意见的实施意见
黔府发〔2012〕29号
41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族药业和特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
65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黔府办发〔2012〕56号
66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能源局等部门贵州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
黔府办发〔2012〕61号
67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贵州省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确认办法的通知
关于促进成都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促进成都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系列决策部署,按照《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成委发〔2018〕22号)精神和《成都市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要求,现就促进成都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到2020年,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400亿元,到2025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到2030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7000亿元,将成都打造成为全球川菜中央厨房、川酒振兴主阵地大平台、特色方便休闲食品创制中心、健康饮料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中国500强企业、中国食品饮料100强企业,年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2户、10亿元以上企业30户,建成2个以上具有鲜明特色、世界水平的产业功能区。
二、发展重点坚持“品牌带动、创新驱动、集群联动、融合互动”发展路径,聚焦川菜及调味品、名优酒、方便休闲食品、健康饮料四大领域,加快构建特色鲜明、全链融合、绿色安全,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圈。
(一)打造全球川菜中央厨房。
1.建设川菜技艺融合创新创造中心。
依托川菜享誉全球的优势,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重点突破菜品附色、风味的纯正呈现等制约川菜工业化的工艺及设备瓶颈,实现传统川菜技艺与现代工艺设备的有机融合,让全球品味川菜魅力。
按照原料绿色化、工艺标准化、生产智能化、管理规范化的原则,建立健全生产标准及规范,实现产品口味、品相统一可控。
对“回锅肉”“麻婆豆腐”“宫保鸡丁”等经典川菜和创新川菜进行标准化、专业化和方便化生产,开发川菜即食、定制产品,建设川菜技艺融合创新创造中心。
支持食品加工业与餐饮业深度融合,培育川菜龙头企业,深化川菜产业的前处理、预调理及冷链物流等,促进由单一生产加工向涵盖加工、配送、服务等全链条功能升级。
2.建设郫县豆瓣全产业链基地。
巩固郫县豆瓣作为中国顶尖调味料之一、川菜之魂的独特优势,选育优质专用辣椒,建立原辅料种植基地,实施生产线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郫县豆瓣产品品质。
廊坊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全市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廊政[2014]15号
廊坊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全市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正文:---------------------------------------------------------------------------------------------------------------------------------------------------- 廊坊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全市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廊政〔2014〕15号)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八届六次全会以及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激发全市工业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动力,现就2014-2017年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绿色、高端、率先、和谐”的发展定位,按照打造环保产业城市要求,紧紧围绕工业转型升级的主线,大力实施“323产业升级壮大计划”和“1511重点培育工程”,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强化项目建设,加大技改力度,促进两化融合,化解过剩产能,改善发展环境,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传统产业为基础、特色基地和精品园区为载体的现代工业体系。
“323产业升级壮大计划”:优先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金属冶炼及压延、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和食品加工三大传统产业。
“1511重点培育工程”:重点培育一大“高地”、五大产业基地、十大精品园区、百家优势企业。
二、发展目标--产业结构优化。
到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13年的36.3%提高到41.7%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13年的18.85%提高25%以上。
--规模总量扩大。
到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增速以现价测算)。
--规上企业增加。
到2017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600家。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农委关于加快全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意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农委关于加快全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农业管理【发文字号】丹政办发[2006]14号【发布部门】丹东市政府【发布日期】2006.03.03【实施日期】2006.03.0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农委关于加快全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丹政办发[2006]1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农委《关于加快全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三月三日关于加快全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十五”期间,我市蔬菜生产有了较快发展,品种结构明显优化,优势生产区初步形成,新材料、新设施、新技术得到普遍应用,蔬菜出口实现了重大突破。
由于蔬菜市场体系建设滞后,设施蔬菜发展步伐较慢,影响了城市蔬菜淡季市场供应。
为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委关于加快全省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05]97号)精神,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现就加快我市设施蔬菜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一)总体发展思路:以满足城市蔬菜市场需求和扩大外销为导向,以蔬菜基地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优化布局和科技创新为手段,以完善市场建设和服务体系为保证,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品牌认证和龙头企业建设,全面推进蔬菜基地生产、企业加工和市场销售的产业化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市民满意和设施蔬菜快速发展的总目标。
(二)工作目标:到2010年,全市蔬菜生产播种面积42万亩,商品总量120万吨,年均递增 8.5 %,总产值达到 14亿元,年均递增5%;建设10万亩专业出口基地,年输出40万吨,其中出口20万吨;食用菌生产面积3300万平方米,产量10万吨,产值6亿元,其中出口8万吨,供货值5.7亿元;规模以上蔬菜(含食用菌、山野菜)加工企业达到3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1.06•【字号】苏政发〔2023〕104号•【施行日期】2023.11.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苏政发〔2023〕104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未来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备重大引领和变革作用。
为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积极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扩大高水平国内国际合作,着力培育创新策源、转化孵化、应用牵引、生态营造的产业链条,打造自主可控、系统完备、先进安全的“10+X”未来产业体系,构筑江苏新型工业化竞争新优势,为全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新的产业支柱。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建设10个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未来技术学院、未来产业科技园等平台载体,引育50个未来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涌现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应用场景和重点企业,南京、苏州率先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重点领域、关键产业实现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加快培育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氢能、新型储能、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通用智能、虚拟现实、前沿新材料、零碳负碳(碳捕集利用及封存)等10个成长型未来产业,谋划布局量子科技、深海深地空天、类人机器人、先进核能等一批前沿性未来产业,初步形成“10+X”未来产业体系。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七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七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龙政综〔2017〕216号【发布部门】龙岩市政府【发布日期】2017.11.09【实施日期】2017.11.0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七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龙政综〔2017〕21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促进茶叶、水果、蔬菜、薯业、畜禽、林竹、花卉苗木等七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原则--坚持绿色发展。
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产业体系,促进全产业链绿色化、清洁化,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突出产业融合。
用工业理念优化升级农业产业,推进产品初加工,重点发展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产业集聚。
以园区为平台,加强对产业的规划、引导和提升,按“一产业一方案”综合精准施策,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向适宜发展区域和园区集聚集群,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强化项目带动。
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产业园建设的短板,积极策划生成建设项目。
通过项目带动,延伸产业链条,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注重科技创新。
统筹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以创新激发新活力、培育新动能、拓展新空间,带动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完善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引导广大农民参与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中来,稳步提高农民在产业各环节的增值收益,不断扩大优势特色产业的扶贫成效,让广大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众充分分享产业发展成果。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力争实现七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830亿元以上,比2016年增加26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0%。
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滁州市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滁州市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7.07•【字号】滁政办〔2022〕11号•【施行日期】2022.07.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滁州市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滁州市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2022年6月20日市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2年7月7日滁州市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22〕3号)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以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提高绿色食品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以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为路径,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思维大力开展“双招双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政策链“多链协同”,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到2025年,全市绿色食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更加健全,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较大幅度提高,绿色食品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现代绿色食品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着力培育稻米、小麦、生猪、家禽、水产、稻虾、蔬菜(食用菌)、林特、经果、道地药材等10个规模体量较大、融合程度较高的产业发展集群,壮大一批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全市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达410个,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从“十三五”末的1320亿元增长到1940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
二、重点任务(一)着力保障供给,做强现代种养业。
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坚决扛稳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
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04.09•【字号】忻政办发〔2020〕39号•【施行日期】2020.04.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粮食市场管理正文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委、办、局:为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我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意见》(晋政办发〔2020〕5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总体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构建更高层次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统一的地方粮食和物资储备体系,重点在体制机制、监管方式等方面深化改革,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监督管理更加有效、储备设施更加完备、效率效能更加明显的目标,全面提高我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水平。
二、构建更高层次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1.提升保供稳价水平。
落实各级粮食安全保障责任,发挥粮食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
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市县储备粮规模和布局,提高市县储备粮安全保障水平。
完善储备粮吞吐调节机制,灵活运用收购、销售、轮换等方式,调节供求结构,稳定粮食市场。
强化市场监管,严肃查处涉粮涉储违法违规案件,确保粮食市场规范有序。
加快实施军民融合军粮供应工程,强化军粮供应保障。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改进市场服务。
支持多元主体入市收购,激发市场活力。
健全收购资金长效保障机制,加强与农发行、商业银行合作,拓宽融资渠道。
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粮食业务深度融合,强化粮食信息系统的创新应用,全面推进“互联网+粮食”行动,提高粮食信息化服务水平。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实施意见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运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0.26•【字号】•【施行日期】2011.10.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为了推动运城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在全市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促进农业转型跨越发展和农民收入翻番,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重要意义运城农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发展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的产业基础在于“一村一品”、“一县一业”。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是指以村、县为基础,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依托资源优势,按照市场需求,整合各类生产要素,整村整乡整县推进优势资源开发,推行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培育特色优势品牌,促进主导产业优化升级,使每个村、每个乡、每个县,甚至更大的区域内拥有一个或几个区域特色明显、产业集中度高、市场潜力大的主导产业和产品,大幅度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实践证明,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是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切入点和总抓手,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是提高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的普遍形式和基本途径,是促进农民收入翻番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我市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基地的目标,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壮大特色主导产业,“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初见成效,涌现出一批特色明显、效益较高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村、专业乡,初步形成了一批优势农产品集中连片的产业区、产业带。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5.20•【字号】吉政办发〔2022〕8号•【施行日期】2022.05.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22〕8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驻吉中直有关部门、单位:人参是我省得天独厚的特色优势资源。
人参产业是我省农业新兴支柱产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我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按照政府扶持、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科技驱动、效益优先的思路,坚持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品牌化发展,大力培育人参龙头企业和产业联盟,着力创建人参产业集群,加快推动产业高级化、产品高端化、品牌驰名化,努力把人参产业打造成为千亿级优势产业,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人参产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
人参新品种选育、高效种植、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实现新突破,人参种植、加工、仓储流通等方面关键短板基本补齐。
林下参与非林地种参协调发展,园参标准化和林下参标准化种植基地占比分别达75%和50%,鲜参优质率达到85%以上。
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人参种植大户加入长白山人参种植联盟达80%以上。
按照全链条开发的模式,进一步稳定一产、着力提升二产、加快发展三产,一二三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7%、50%、43%。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1.13•【字号】冀政发〔2018〕2号•【施行日期】2018.01.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粮食市场管理正文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18〕2号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国办发〔2017〕78号)精神,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以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振兴河北粮食经济夯实产业基础。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省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初具规模,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粮食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左右,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88%以上,主食品工业化率提高到25%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的粮食企业达到6家以上,大型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粮食产业集群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粮食科技创新能力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培育壮大粮食产业主体(一)增强粮食企业发展活力。
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增强市场化经营能力和发展活力,做大做强具有竞争力、影响力、控制力的骨干粮食企业集团,提高全省粮食基础设施使用效率和国有资本运行效率。
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产购储加销”协作机制,延长产业链条。
鼓励国有粮食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开展合作,培育和壮大从事粮食购销活动的多元粮食市场主体,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
梅河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梅河口市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梅河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梅河口市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梅河口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7.22•【字号】梅政发〔2021〕15号•【施行日期】2021.07.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科技与社会发展正文梅河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梅河口市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梅政发〔2021〕15号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办局、直属企事业单位,驻梅有关单位:现将《梅河口市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梅河口市人民政府2021年7月22日梅河口市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吉政发〔2021〕6号)安排部署,为发挥梅河口市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促进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以“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共享利益链”为重点,以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集群化发展为方向,做大做强做优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按照“一个牵头部门、一位负责同志、一套工作专班”模式,实行“五化”工作法,有效推动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加快构建乡村振兴产业体系,努力探索具有梅河口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二)主要目标。
2021年,启动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项目,积极培育建设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4户,市级以上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到10户以上。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成都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成都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12.31•【字号】成办发〔2019〕43号•【施行日期】2019.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成都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成办发〔2019〕43号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系列决策部署,按照《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成委发〔2018〕22号)精神和《成都市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要求,现就促进成都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到2020年,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400亿元,到2025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到2030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7000亿元,将成都打造成为全球川菜中央厨房、川酒振兴主阵地大平台、特色方便休闲食品创制中心、健康饮料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中国500强企业、中国食品饮料100强企业,年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2户、10亿元以上企业30户,建成2个以上具有鲜明特色、世界水平的产业功能区。
二、发展重点坚持“品牌带动、创新驱动、集群联动、融合互动”发展路径,聚焦川菜及调味品、名优酒、方便休闲食品、健康饮料四大领域,加快构建特色鲜明、全链融合、绿色安全,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圈。
(一)打造全球川菜中央厨房。
1.建设川菜技艺融合创新创造中心。
依托川菜享誉全球的优势,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重点突破菜品附色、风味的纯正呈现等制约川菜工业化的工艺及设备瓶颈,实现传统川菜技艺与现代工艺设备的有机融合,让全球品味川菜魅力。
按照原料绿色化、工艺标准化、生产智能化、管理规范化的原则,建立健全生产标准及规范,实现产品口味、品相统一可控。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济政办字〔2021〕9号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正文:----------------------------------------------------------------------------------------------------------------------------------------------------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关于加快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2月20日关于加快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鲁政办字〔2020〕171号)精神,推进“十四五”期间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若干措施。
一、积极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一)实施源头提升行动。
做大做强农作物、蔬菜种苗、畜禽良种三大种业集群,做好全国种子“双交会”等会展服务,加快建设“中国北方种业之都”。
以粮棉油、果蔬、畜禽良种等为重点,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系)。
以小麦核不育系和植物基因编辑项目为重点,建立高效分子育种技术体系。
支持企业提升商业化育种能力,打造2家市级以上“育繁推”一体化大型种业企业,保障育种土地需求,推进种业企业总部集群化。
(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行动,每年认定3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一批市级以上示范社。
发展家庭农场,推进省、市、区县三级家庭农场示范场创建,每年创建示范场30家以上。
加快培育一批市级示范服务组织,争创省级示范服务组织。
到2025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500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达160家。
乌鲁木齐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乌鲁木齐市加快特色美食街区建设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乌鲁木齐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乌鲁木齐市加快特色美食街区建设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7.03•【字号】乌政办[2013]410号•【施行日期】2013.07.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乌鲁木齐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乌鲁木齐市加快特色美食街区建设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乌政办〔2013〕410号)乌鲁木齐县、各区人民政府,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管委会,市属各委、局、办:《乌鲁木齐市加快特色美食街区建设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2013年6月9日市十五届人民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3年7月3日乌鲁木齐市加快特色美食街区建设与发展的实施意见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新疆特色餐饮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新党办发〔2011〕36号,以下简称《政策措施》)、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餐饮业发展规划(2011-2015)>的通知》(新政发〔2011〕80号)以及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餐饮业发展建设中国清真美食之都的实施意见》(乌党办发〔2012〕3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精神,为加快我市特色美食街区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增强我市特色餐饮业集聚度和辐射力,提高餐饮业整体发展水平,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发展目标按照“科学规划、强化特色、挖掘文化、提升档次”的原则和“历史与现代并融、经济和文化并举”的发展思路,争取在3-4年内,在每个区(县)各建设一条集聚效应显著、文化底蕴深厚、建筑风格鲜明、基础设施完备、街区管理完善、拉动消费作用明显的特色美食街区。
二、基本原则(一)合理规划,科学定位。
(二)挖掘内涵,打造特色。
(三)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四)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三、主要任务(一)各区(县)要加快对特色美食街的规划,按照“一街一特色”、“一街一模式”的要求,制定辖区特色美食街建设、改造和提升工作的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分步实施。
庆阳市委副书记戴炳隆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庆阳市委副书记戴炳隆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庆阳市委常委、副书记戴炳隆(2009年2月19日)同志们: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发生新变化、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新情况、人民群众对民生问题出现新期待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分析当前全市“三农”形势,研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具体措施,安排部署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
会前,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了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市委中心组安排学习了中央1号文件,智全书记、周强市长对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2008年,是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同寻常的一年。
面对5·12特大地震灾害、国内外经济环境急剧变化、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和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诸多困难,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重中之重”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这个主题,着力强基础、抓特色、保供给、促增收,农业和农村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之一。
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农村经营管理、土地经营权流转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得到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一是农业增产措施有效落实,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
全面落实各项科技增产措施,坚持把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作为旱作农业地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革命性措施来抓,全市推广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53.98万亩,平均亩产644.68公斤,比半膜玉米增产粮食6.06万吨,走出了一条旱作农业区发展粮食生产的新路子。
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07.04万吨,比上年增产18.9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
全省旱作农业现场会在我市华池县召开。
二是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特色产业开发步伐加快。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三链同构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三链同构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9.02•【字号】•【施行日期】2020.09.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三链同构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坚持三链同构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豫政〔2020〕18号)精神,加快推进安阳市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粮食安全战略,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坚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坚持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坚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四化”方向,坚持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综合提升粮食产业质量和效益,加快实现我市由粮食资源大市向粮食产业强市转变。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推动市场主导。
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针对短板,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监管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创造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坚持突出重点,促进转型升级。
抓好“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以小麦、玉米、油料等三大产业为重点,统筹兼顾杂粮等特色粮食产业,着力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3.坚持科技创新,引进先进技术。
推进粮食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水平。
引进先进技术,培育新产业,强化新动力,激发新活力,提高粮食产业质量和效益。
4.坚持龙头带动,实现集群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快全市食品产业规划发展的实施意见模具和机械制造关于加快全市食品产业规划发展的实施意见为促进我市食品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一、明确食品产业规划发展目标经过五年的努力,使我市食品产业得到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建立比较完整的食品综合服务体系,力争成为全省重要的食品生产基地,产业水平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重点发展新型食品,巩固饮料酒优势,适度发展中高档白酒、低醇无醇啤酒和果汁饮料。
农副产品加工业向高档次、大规模发展,做大做活花生深加工这篇大文章,开发具有传统特色的旅游食品。
计划到20l0年、我市食品企业发展到200家以上,企业总资产达到40亿元,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利税过6亿元。
二、突出发展重点规划项目(一)山东无名啤酒有限公司。
通过改造传统工艺、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积极开发中高档啤酒;加大产品宣传力度,开拓更广泛的市场,扩大生产规模。
20l0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利税过1亿元。
(二)山东华源食品有限公司。
瞄准食用菌加工业世界先进水平,面向国际市场,引进先进工艺、先进设备,开发更多高档食用菌产品,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到2010年,“益智”产品创建山东省名牌(著名商标)或国家名牌(驰名商标);企业培植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带动食用菌养殖、秸杆收购加工、菌种制造等一大批配套企业(种植户)的发展,形成年销售收入4亿元,利税5000多万元的食用菌产业。
(三)山东维维乳业有限公司。
在生产多品种配方液态奶的同时,重点开发生产强化乳制品、功能性乳品、干酪、低乳糖乳制品、复合营养奶等产品,做大做强“天山雪”品牌。
不断拓展产品销售范围,加大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成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2010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利税3000万元,带动奶牛养殖、桔杆采购加工、饲料加工、包装品制造等一大批企业发展,形成以维维乳业为龙头,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乳制品加工产业。
(四)山东呱呱鸭制品有限公司。
“十一五”初,企业投资2000万元,新上熟制品生产线,开发多种鸭类熟肉制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十一五”后期,企业投资5000万元,扩大企业规模,将“圣和”产品创建为山东省名牌(著名商标)或国家名牌(驰名商标),企业建设成为年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利税2000万元以上的较大型现代化食品企业,成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带动肉鸭养殖、孵化、饲料加工、肉鸭下脚料综合利用、羽毛深加工等相关企业的发展,形成以呱呱鸭制品为龙头,年销售收入3亿元的肉鸭产业。
(五)邹城金鹏食品有限公司。
“十一五”期间,企业将投资l亿元,建设新的生猪屠宰分割、低温肉制品加工厂区及对日料理食品生产线,2010年,企业将成为年销售收入2亿元,利税3000万元以上的现代化食品加工企业,企业产品将大量出口日本。
围绕金鹏食品发展,鼓励建设一批生猪饲养、饲料加工、肉制品加工、交通运输等中小企业。
(六)山东金钢山酒业有限公司。
开发中高档白酒,提升产品档次,加大产品宣传力度,创办国家名牌(或驰名商标),立足邹城,销往全国;积极开发表现儒家文化、邹峄风貌的旅游纪念用酒等特色产品,发展企业,宣传邹城;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到2010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利税过5000万元,带动包装品商标及制造、宣传材料印制、酒糟综合利用、运输、三产等一批配套企业发展,形成年销售收入2亿元,利税6000万元的白酒产业。
(七)济宁华都食品有限公司。
增加脱水果蔬品种,积极引进果蔬贮藏、保鲜、加工新技术,投资5000万元,开发高档鲜食果蔬、果汁、新型果蔬罐头、冻干果蔬等,“十一五”末,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l亿元。
以该企业为龙头,带动果蔬种植业的大力发展。
(八)邹城正邦食品有限公司。
“十一五”期间,企业投资3000万元,新上鸭制品深加工流水线,面向超市等大型购物场所,开发高档熟食制品。
20l0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成为邹东最大规模农业龙头企业,带动邹东地区养殖业的发展。
(九)邹城庄稼汉食品有限公司。
依托看庄土豆、黄姜、大樱桃等果蔬种植优势,积极开发储藏、保鲜、加工新技术,增强产品的保鲜度,延长货架期,提高产品的档次。
重点开发生产高档鲜食果蔬和无水果蔬丁、果蔬片等新型罐头及冻干产品;投资3000万元对企业改造更新,2010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成为邹城南部较大的农业龙头企业,更好地带动看庄、峄山等镇街种植业的发展。
(十)花生深加工企业。
花生加工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多渠道搞好花生深加工,开发花生酱、花生奶、高档花生油等一系列花生制品,提高花生附加值,改变我市花生企业以初加工为主的面貌。
大长花生制品厂,2008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扩大生产规模,开发花生奶等高档花生制品,2010年,企业销售收入可达l亿元。
以大长花生为龙头和示范,张庄叶安花生制品厂、义丰花生制品厂、香城中堂花生制品厂、田黄鹏振花生制品厂不断加大投入,开发高附加值花生制品,形成规模优势,2010年,4家企业年销售收入总额超过2亿元,利税3000万元以上。
(十一)鲜果果汁、果脯加工项目。
发挥我市东部苹果、桃子、山楂种植量大的优势,解决农民销售问题,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新上一家鲜果果汁果脯综合加工企业。
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竣工后年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利税2000万元。
(十二)核桃、大枣、板栗深加工项目。
为切实解决我市2万亩核桃、l万亩大枣及板栗销售问题,提高果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新上一家核桃、大枣、板栗综合深加工企业,生产高档干果制品。
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竣工后年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
利税2000万元。
三、工作思路及措施总的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指导方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从食品产业实际出发,以优势特色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果蔬业、肉食业、乳品业和酒制造业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形式的食品加工业,依靠科技进步,壮大龙头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优化生产布局,加大结构调整,增强创新能力,改善行业管理,促进食品工业走上持续、健康、协调、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具体工作措施是:(一)推动农业产业化,带动原料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加大服务、协调、监督力度,使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起相互信赖,相互依托,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密切关系。
一是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探索业主开发、土地流转等方式建立规模化的食品生产原料基地。
二是搞好合同契约连接,建立采购经纪人联合体,发展订单农业。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企业与基地的连接沟通。
四是积极推动企业吸收农户入股,使企业与农户形成较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重点建设优质花生基地、食用菌基地、蔬菜基地、生猪基地、肉鸭基地、奶牛基地、果品基地等。
基地与龙头企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培育龙头企业、创建名优品牌,发展特色产品鼓励依托优势和特色资源,围绕重点行业和企业,通过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和招商引资等方式,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创建名优品牌,走集团化的发展道路,支撑现代食品加工业的发展。
重点培植“无名”、“钢山”、“益智”、“圣和”、“金鹏”、“天山雪”等食品品牌,将无名啤酒、金钢山酒业、华源食品、呱呱鸭制品、华都食品、金鹏食品、维维乳业、大长花生制品等企业培育成我市食品业的龙头企业。
支持企业依托传统、特色工艺技术,围绕传统产业和特色产品,通过市场化运作,走专业化、集群式的发展道路,支撑特色(传统)食品加工业的发展。
围绕旅游城市建设,开发有邹城特色的旅游食品,形成旅游食品产业的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
(三)连片发展,建立食品工业园区企业连片发展更有利于企业间的信息沟通、相互协作、专业生产和资源共享等,有利于节约基础设施建设费用,有利于食品市场的形成,也是大部分食品企业的共同愿望。
规划设立一处食品工业园区,制定优惠政策,以较低的入园门坎,规范的园区管理,吸引食品企业向园区聚集,以大园区带动大市场的发展。
(四)科技进步为先导,走技术创新之路目前食品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我市食品业要崛起,要占领更多市场,应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加大对食品企业技术创新的奖励力度,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系,参加多种形式的食品新技术博览会等,引进食品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向企业推荐;邀请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到邹城来建立研发机构,优先向我市食品企业提供新成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加强对企业的指导,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倡导企业高起点投入,着眼于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走出一条新型现代化食品企业发展之路。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营造良好的“聚资”氛围。
切实把招商引资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抓紧、抓好,加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坚持以发展思路统领发展规划,以发展规划引导投资项目,以建设项目吸引、争取资金投入,努力搭建好招商引资的平台。
积极筛选、储备、包装、推介好一批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化项目。
进一步拓宽招商领域。
充分利用交易会招商、登门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积极向金融部门推荐项目,做好推介、协调、服务工作,争取金融部门对食品工业的资金信贷支持,(六)加速企业家队伍建设,发挥职业经理的积极作用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家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要结合我市食品工业的发展实际和企业现状,建立和完善企业家队伍的培养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强化企业家队伍建设,创造和完善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环境,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邀请有关管理专家来现场培训;让企业负责人到大专院校和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培训,开阔眼界。
全面落实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对职业经理人的信任度,真正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使职业经理人在岗管理工作有职、有责、有权、有利,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七)加强监督,高度重视食品卫生与安全工作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食品卫生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加强卫生执法工作,提高监督执法能力,逐步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誉评价体系。
按影响食品卫生安全的可能性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划分企业信誉度,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创造我市食品良好的市场形象。
邹城市发展和改革局邹城市经济贸易局二OO七年九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