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发展规划(食品工业部分)

合集下载

国家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摘登

国家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摘登
FocUs ON L4 1
AND


果蔬加工业
1 发展 方 向 与重 点 、
运系统 ,建立果 蔬物 流信息平 台,大力 发展果蔬 物联 网,提高果蔬物流水平 。
2 、产 业布 局
大力发展 果蔬汁和果蔬罐头 。发展浓缩 果蔬 汁( 浓缩 苹果汁除外 ) 非浓缩还原 ( F ) 、 N C 果蔬汁 、 复合 果蔬汁、果蔬汁产 品主 剂等 品种 ,积极 发展
务西 部地 区取得丰硕成果 ,济南果 品研究 院获得
中华全 国供销合作总社济 南果品研 究 院负责
“ 一五 ”国家星火计划 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成 人吴茂玉携全 院干部职工 向支持 关心济南果 品院 十 为深 受企业信赖 的果蔬采 后技术研发 中心 。济南 发展 的仁人志士表示衷心感谢 ! 果 品研 究院下属 的全 国供 销总社济南华德果 蔬公
环形发展布局 。
3 发展 目标 、
加强糖 料生产规模化 建设,加快糖料种植现代化 步伐 ,依靠科 技提 高糖料单产和含 糖量 ,推进 农
到 2 1 年 ,果 蔬 加 工 行 业 产 值 达 到 3 0 户种植 合作化经营 。加快产业 结构 调整步伐 ,稳 05 00 亿 ,果蔬汁产量 达到 3 0 吨,果蔬罐头产量超 步推进大集 团战略 ,向规模 化、 0万 集约化方 向发展 。 过 2 0 吨。果蔬冷链运输量 占商品果蔬总量的 普及 推广 新技术 、新装 备,推进清 洁生产和 节能 0万
亚 、中亚及俄 罗斯等欧洲国家的 出口能力 ,形成
“ 优势 品种 、优势产 区”的 “ 双优 ”加工布局 。 速冻果蔬 。在果蔬主产地及东南沿海地区 ,
三 、制 糖 工 业
l 发展 方 向和 重 点 、

中国食品工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中国食品工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4、转型升级阶段(2010至今):近年来,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食品工 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监管政策的变化,食品工业 开始向绿色、智能、健康等方向转型升级。
二、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食品工业已经形成了涵盖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 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其产值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度不断提高, 营养健康食品和功能性食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5、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当前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给我国食品工 业的出口带来了巨大挑战。一方面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受人民币升 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食品出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贸易壁 垒和反倾销调查。
参考内容
中国工业复合材料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的过程。自上世纪50年代 初以来,中国工业复合材料行业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 次演示将回顾中国工业复合材料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现状和展望未来趋势,同 时探讨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谢谢观看
2、市场竞争激烈: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 争夺市场份额,一些企业采取低价策略,导致行业利润普遍下降。同时,一些大 型跨国公司凭借其品牌和技术优势,逐渐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给国内企业带 来了巨大压力。
3、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尽管我国食品工业的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 但在一些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方面仍存在不足。这主要表现在新产品研发能力弱、 技术装备水平低等方面。同时,由于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许 多企业的产品和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或仿制而来,缺乏核心竞争力。
进入90年代,中国工业复合材料行业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随着技术水平的 提高和产业规模的扩大,中国复合材料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不断提升。在这个阶段, 中国工业复合材料行业开始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时,国家也加强 了对工业复合材料行业的宏观调控和支持力度。

食品行业市场国家规划_国家规划(2023年

食品行业市场国家规划_国家规划(2023年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国家将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食品行业, 推动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建立风险投资基金
国家将探索建立食品行业风险投 资基金,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 降低市场风险。
人才保障
01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 进
国家将加强食品行业人才培养和 引进工作,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 体系,提高行业人才素质。
03 推动食品行业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提升品牌影响力
01
引导食品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 度。
02
支持食品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和活动,拓展市场渠道, 提升品牌影响力。
03
鼓励食品企业加强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推动中国食品品牌 走向世界。
加强食品行业人才培养,引 进高端人才,提高从业人员 素质。
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食品品牌, 提高中国食品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美 誉度。
加强食品品牌建设,推动企业加强品牌管理 ,提升品牌价值。
加强食品品牌宣传推广,提高消费 者对国产食品的认同度和信任度。
绿色发展取得实效
01
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和工艺,降低食品行业能耗和排放,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
02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国家将建立食品行业人才激励机 制,鼓励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 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03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 流
国家将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 交流,为我国食品行业人才提供 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监督评估
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国家将建立健全食品行业监管体系,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督和管理 ,保障市场秩序。
加强食品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构 建紧密联系的产业链合作机制, 提升整体竞争力。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食品工业承担着为我国13亿人提供安全放心、营养健康食品的重任,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保障民生的基础性产业。

"十一五"时期,我国食品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1万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的8.8%,有力带动了农业、流通服务业及相关制造业发展,对"扩内需、增就业、促增收、保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为加快食品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食品工业体系,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作为 "十二五"时期全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和存在问题(一)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食品工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规定的各项指标。

1.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支柱地位得到强化2010年,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41286家,比2005年增长73.2%,年均增长11.6%;实现工业总产值6.1万亿元,增长201.5%,年均增长24.7%,年均增幅比"十五"时期提高5.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0659.6亿元,增长214.0%,年均增长25.7%;从业人员696万人,比2005年增长53.9%,年均增长9.0%。

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8.1%提高到2010年的8.8%,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2005 年的0.52:1提高到2010年的0.88:1,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增强。

食品工业发展实施方案

食品工业发展实施方案

食品工业发展实施方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工业也开始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

然而,随着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食品行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产品质量安全、环境污染、生产成本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推动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制定了《食品工业发展实施方案》。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探讨该方案的内容和实施的意义。

一、方案概述食品工业发展实施方案是国家为促进食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而制定的一项综合性规划。

该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明确食品工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鼓励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的优秀企业,推动行业向高端化、品牌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2.加强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全过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全面提升企业的自我监管能力,形成共治共享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

3.推动食品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深度融合,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业链附加值。

4.鼓励产业集聚和品牌建设。

借助地区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推广养殖、种植、加工等模式,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食品品牌。

5.加强对食品工业环境保护的管理。

落实“先环保、后生产”的原则,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二、实施意义制定食品工业发展实施方案,有利于推进食品行业的组织、技术、管理和市场的改革,进一步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1.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

食品工业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项基础工业,其安全、卫生、优质水平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质量多少有着重要影响。

加强对食品工业质量安全的管控,有助于加强行业内部自律,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2.提高食品行业结构和效益。

食品工业是利用农业、工业、贸易等多种因素组合成的综合性产业。

提高食品工业的组织、技术和管理水平,可以加快食品产业化进程,提高食品行业的附加值,推动工业向高端化、品牌化、标准化发展。

《食品工业“十五”发展规划》

《食品工业“十五”发展规划》
产 品产后加工 能力部在7 %以上 , 工食品约 占饮 食消费的 9% , 0 加 0 而我 国仅 为2 9左右 。 56 此外 , 我国食品 工 业 的综合利用也 比较 落后 。
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 主蔓问曩
( ) 主 要 发 展 成 就 一 食 品 工业 持 续 、快 速 增 长 ,一 些
4 %。 9 河南省漯河市 双汇实 业集团有限 责
任 公 司 、 杭 州 娃 哈 哈 集 团 公 司 、 青 岛 啤
)3 2
维普资讯
业 频
萎 差比业食;主其 三 较、 对开 工食。先企创 兰 品。 发工新 霍的0区足自能 中全产废距作 l重2不业与 的江进用尤 3品省力的国 部2国,的际 业国苏水技力 工高值弃研开 .山食行;十 5工的物综 总食品业食 业达及平究 %0 低利研 产品 是需, 河年 显差工 ,3 术 值8 薄较 南产 量 合 而西 的品 4工 有基 落值 管发 的部 较行 仅6 弱利 东业 理础 省东 食少 后% 综性 比占 ,用 部l 业 占总 品, 东 合究 广 大 . 所 全 、
主 要 产 品 产 量 居 世 界 前 列 。2 0 年 全 部 00 国 有 及 规 模 以 上 非 国 有 食 品 工 业 企 业 达
各 种专 用油 等 ,全 精炼 油产量 已 占油脂
总 产 量 的 3 % 左 右 ;粮 食 加 工 中 ,特 二 0
级 以上 精度 的小麦 粉 已占面粉 总 产量的 7 %,精米 占大米 总产量 的 8 %左右 ;奶 0 5
粉 生 产 实 现 了 系 列 化 、 配 方 化 , 产 品 品
种 增加 ,不 同包装 规格 的消毒 液体奶 和 各 种 乳酸 奶 供 应 大 幅增 加 ;方 便 主 副

上海食品产业现状及发展规划

上海食品产业现状及发展规划

上海食品产业现状及发展规划1.上海食品产业的简要回顾“民以食为天” ,作为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生命产业,食品产业堪称全球工业第一大产业和历史最悠久的产业。

作为我国经济活力最强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龙头,上海食品产业一直在前进中成长,总体呈现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改革开放初期,上海食品工业基本是以国有经济和集体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在经历了放权让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股份制改革、企业重组、改组整合、转制等发展过程,以及民营经济的崛起,外资的涌入、“工不经商”体制的突破,食品行业的所有制结构和行业业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经营模式共同发展的格局。

据统计资料显示:2008 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511 家,其中:国有企业11 家、集体企业22 家、其他有限公司55 家、联营企业 5 家,股份制企业 16 家、“三资”企业共 263 家,民营企业 139家。

通过整合提升,涌现出一批开发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富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如光明食品(集团)、良友(集团)、水产(集团)、大江(集团)公司等;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三资”、民营企业,如上好佳(中国)、克莉丝汀、太太乐、川崎、清美公司等;一批世界食品跨国公司投资上海,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公司等,为上海食品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经营理念。

一批食品小企业通过“改、转、租、併、包”等改革,促进了行业集聚,实现了规模效益,提高了竞争能力。

现在 , 上海已逐步形成了以国有大型核心企业为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共同发展的具有都市特色的食品产业群,使上海食品产业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综合竞争力显著上升。

同时,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全市已经形成体系完整、网络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

上海具有较强的食品科技和教学力量,也为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并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食品专业人才。

2017 年第一季度,上海经济增长保持平稳。

食品工业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食品工业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食品工业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需求不断增加,食品工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然而,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食品工业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首先,全球食品工业正面临着人口增长、资源短缺和环境变化等严峻的挑战。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中产阶级的崛起,对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粮食和水资源的短缺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对食品生产和供应链造成了压力。

因此,食品工业需要在提高产能的同时,寻找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生产方式。

其次,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数量和品质,而是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健康和营养价值。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转基因等问题,并更加倾向于购买天然、有机和功能性食品。

因此,食品工业需要加强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管理,推动生产过程的透明化和可追溯性。

第三,科技的快速发展将为食品工业带来更多创新和机遇。

新的技术和工艺,如基因编辑、人工肉、3D打印食品等,将改变传统的食品生产方式。

同时,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也将推动食品工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便捷的食品选择。

除此之外,食品工业还将受益于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贸易的自由化,全球食品市场将进一步融合和扩大。

同时,城市人口的增加也将带动对便捷食品和外卖的需求增长。

因此,食品工业需要不断优化供应链和物流系统,提高产品的便捷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食品工业在未来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在满足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需求的同时,食品工业需要加强创新、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合作。

只有这样,食品工业才能持续发展,并为人们提供健康、安全和可持续的食品。

在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中,还有一些其他方面需要考虑和关注。

首先是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食品工业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这包括减少排放、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废物回收利用率等。

邯郸市食品工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

邯郸市食品工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

邯郸市食品工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为深入贯彻落实《邯郸市主导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深化食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进邯郸市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一)产业基础。

邯郸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生产核心区,也是国家确定的粮食、棉花、蔬菜、生猪、禽蛋等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素有“北方粮仓”“冀南菜园”美誉。

邯郸拥有加工食品的农产品资源,主要有小麦、玉米、杂粮、猪、禽肉等,还有武安小米,邱县红薯,磁县甘薯,馆陶黑小麦,邱县文冠果,永年大蒜,大名花生,涉县花椒、柿子、核桃等特色农副产品。

邯郸滏东现代农业产业园先后荣获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培育取得一定成效,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477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96家,均居全省第一。

2019年,邯郸市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183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13.7亿元。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企业116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76.5亿元,占全部食品工业的66.8%,食用植物油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38.0亿元,谷物磨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88.4亿元,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84.2亿元,蔬菜、菌类、水果及坚果加工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5.8亿元。

食品制造业企业48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0.7亿元,占全部食品工业的24.3%,乳制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0.9亿元、方便食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6.3亿元、焙烤食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2亿元,糖果、巧克力及蜜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0.4亿元,调味品及发酵制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6.3亿元。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企业19家,主营业务收入36.6亿元,占全部食品工业的8.8%,饮料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3亿元,酒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35.2亿元。

2019年,完成食品工业增加值93.9亿元,占规模以上全部工业的7.7%,位居工业行业第3位,实现税金6.38亿元。

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食品工业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食品工业不仅关乎人们的生活与健康,还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消费者对于营养健康、绿色环保、方便快捷的食品需求不断增长。

这种市场需求的变化,促使食品工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使其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二、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创新是推动食品工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食品工业采用了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如食品加工的自动化生产线、精确的质量检测设备等。

科技创新为食品工业提供了更多高效、高质的生产工具,也提升了食品的品质与安全保障。

三、绿色环保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不断减少的问题日益凸显,绿色环保成为食品工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减少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和生物技术,成为食品工业的一项挑战与机遇。

绿色环保不仅可以改善食品质量,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环境影响。

四、跨界融合创造新机遇在食品工业的发展中,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愈加频繁,创造了新的机遇与创新。

例如食品与生物科技、互联网等行业的交叉,在产品研发、生产管理、市场推广等方面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

跨界融合不仅带动了食品工业的创新发展,还促进了不同行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形成了协同创新的局面。

五、国际合作深化食品工业食品工业的发展不仅受国内市场的需求影响,而且也与国际市场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国际合作在推动食品工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与国外企业的合作,资源的共享与技术的交流,可以加速食品工业的发展进程,开拓国际市场。

国际合作还可以提高食品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

六、产业链整合提高效益食品工业的产业链包括农业生产、原料加工、食品加工、销售等环节。

涪陵区食品工业近期发展规划

涪陵区食品工业近期发展规划

涪陵区食品工业近期发展规划涪陵区食品工业近期发展规划一、涪陵区食品工业现状(一)发展成就多年以来,本着将涪陵建设成为重庆市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目标,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涪陵区食品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基础。

1﹒对全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增强。

至2007年底,全区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45户,从业人员7000余人,实现工业总产值63亿元、主营业收入60亿元、实现利税亿元,分别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的%、%、%。

2﹒骨干企业迅速崛起,基地建设成效显着。

截止2007 年底,涪陵区建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1户,其中国家级3户(太极集团、榨菜集团、辣妹子),市级12户,区级26户,涉及榨菜、蚕桑、畜牧、蔬菜、中药材和优质粮油等主导产业。

同时,已建成以青菜头加工基地(李渡、珍溪、龙潭等)、畜禽商品示范养殖和加工基地(李渡、南沱等)和优质稻种植基地(龙潭、堡子和罗云等)为代表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多个。

3﹒优势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全区拥有“乌江”、“辣妹子”两个中国名牌产品,一个“中华老字号”(桂楼),“茉莉花”等多个重庆名牌产品。

拥有榨菜肉丝罐头、虎皮碎椒、榨菜酱油等多种新产品以及系列腌腊、熟肉等深加工产品。

2007年生产榨菜万吨,食用油万吨,豆粕39万吨,纯净水万吨,果钙奶万吨,碳酸饮料7万吨,啤酒万吨,卷烟万标箱,肉类制品万吨。

4﹒行业体系较完整,产业布局趋向合理。

我区食品工业4大类齐全,涉及18中类,33小类。

涵盖了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食品添加剂制造业、食品包装与机械制造业,形成了门类齐全的食品产业体系。

其中,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走在全市前列,已基本形成以涪陵为中心,东西两翼和山区技术资源相互配套、协调发展的格局。

5﹒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

电子计算机、微处理机广泛应用于榨菜、大豆油和肉食品生产控制和在线检测;优选菌种和生物酶技术亦被广泛应用于淀粉、饮料和榨菜等发酵制品生产中;喷雾干燥、真空干燥、膜分离技术已被引入大豆副产物利用和食品生产废弃物的处理中。

2024年食品工业发展行动计划(二篇)

2024年食品工业发展行动计划(二篇)

2024年食品工业发展行动计划为____《____市人民政府办公室____市____年食品工业发展行动计划____》(____政办秘〔____〕____号)、《____县食品工业发展实施方案____》(____政〔____〕____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县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____县____年食品工业发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围绕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推进食品工业发展,努力实现食品工业经济规模进一步壮大,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产业体系更加完善。

____年,力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____%以上,食品工业产值达到____亿元,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到____家,年产值亿元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到____个、年产值____亿元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到____个,新增著名商标____个,力争新增驰名商标____个、地理标志农产品____个。

二、重点工作任务(一)粮油食品加工业。

____年,产值亿元以上粮油食品加工企业力争达到____家(新增____家)、规模以上粮油食品加工业产值力争达到____亿元。

(牵头单位:县农委,配合单位:县发展改革委、县经委、县财政局、县招商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____、各乡镇政府)(二)畜产加工业。

____年,畜产加工规模以上企业力争达到____家(新增____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力争达到____家(新增____家),新增产值____亿元企业____家,规模以上畜产加工业产值力争达到____亿元。

(牵头单位:县畜牧兽医水产局,配合单位:县农委、县发展改革委、县经委、县财政局、县招商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乡镇政府)(三)烟、酒类及饮料加工业。

____年,烟酒类及饮料加工规模以上企业达到____家(新增____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力争达到____家(新增____家),力争规模以上酒类及饮料加工业产值达到____亿元。

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

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

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为贯彻关于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按照《关于加快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以工业化思维推动优势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带动食品产业基础加快向高级化演进,不断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聚集资源要素,补齐发展短板,延长产业链条,推动特色食品产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以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为抓手,培育一批特色食品品牌。

加快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总体目标立足产业基础,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发展原则,重点发展优势特色食品产业,集中政策和优势资源,推动优势特色食品产业加快发展,经过5年的发展,食品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趋于完善,,食品产业加工能力取得突破性进展,绿色食品质量和品牌公信力、认知度明显提升,优势特色食品产业规模效应、市场占有率、辐射带动能力大大增强,产品档次、技术水平、质量品质大幅提高,产品竞争力明显提升。

到2025年,优势特色食品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重点特色食品工业企业达到500家。

打造形成500亿元产值的加工产业集群,300亿元产值的深加工及特色产业链,扶持一批特色食品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一批“特色”品牌。

三、发展重点(一)食用油加工。

加快发展油料加工产业,依托龙头企业,打造植物油料深加工产业集群。

以特色健康食用油为重点,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油料产品,重点打造“特色”等品牌,形成特色健康食用油优势产区。

加快推进产业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切实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小食品、大产业”的目标。

到2025年,植物油加工产值超300亿元。

(二)谷物深加工。

发展优质、绿色、有机等高质量大米,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大力发展优势特色谷物,依托龙头企业,重点发展行业知名或区域市场品牌。

《食品工业“十五”发展规划》

《食品工业“十五”发展规划》

限 制 , 马 铃 薯 加 工 利 用 率 仅 占 总 产 量 的 4 ,且 加 工 产 品 品 种 单 %
食 品 工 业 发 展 的 重 点 及 主 要 方 向
根 据 国 内 外 食 品 工 业 发 展 趋 势 和 食 物 消 费 结 构 的 变 化 , 以 及 国 家 产 业 政 策 导 向 , 结 合 食 品 工 业 的 特 点 , 今 后 五 年 及 更 长

业 结构 。“ 五” 期 间 ,逐 步建 立 合理 的 膳 食结 构 ,在人 均 每 日 十
型 工 业化 食 品 , 提 高其 在食 品产 并
品结 构 中的 比重 。 7 形 成 高 效 的 食 品 质 量 安 全 、 监控 体 系。
加 工 和高 附 加 值 食 品 的 出 口 ,提
高 重 点 出 口企 业 的 国 际 竞 争 力 。 出 口 创 汇 年 平 均 增 长 8 %, 由 目 前 的 1 6 7亿 美 元 , 达 到 2 0亿 美 元 左 右 。 . 3 0 3 、膳 食 营 养 水 平 :根 据 合 理 膳 食 的 要 求 ,调 整 食 品 工 业 产
平 。
大 豆 食 品 具 有 多 种 营 养 价 值 ,对 优 化 居 民 食 物 结 构 具 有 重 要 作 用 。2 0 0 0年 ,我 国 大 豆 产 量 为 1 41 吨 , 占 世 界 总 产 量 5 万
1 7亿 吨 的 9 ,居 世 界 第 四 位 。 东 北 三 省 和 黄 淮 海 地 区 为 主 产 . % 区 ,产量 占 全 国 2 /3以 上 。 但 是 , 1 9 -2 0 9 6 0 0年 短 短 5年 时 间 ,
费与市场开 拓的需要 。
跨部 门 、 所有 制 、 国经 营且 具 有 国际竞 争 能 力 的现 代大 型企 跨 跨 业 和 企 业 集 团 ;促 进 中 小 企 业 沿 着 “ 、精 、特 、新 ” 的 方 向 发 专 展 ,提 高 专 业 化 协 作 水 平 。 要 优 化 产 品 结 构 , 不 断 开 发 新 产 品 ,

食品工业十一五规划

食品工业十一五规划
——重点开发具有国际国内市场前景的品牌罐头和地方特色传统风味产品,扩大出口创汇率。
——注重食品包装材料的更新换代,开发无公害无污染、易回收利用、易被环境降解材料的包装,倡导节约型包装。
5.努力发展营养保健食品产业:
——发展婴幼及儿童食品,根据其不同年龄段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开发具有促进营养平衡、增强免疫力功能的产品。
2.大力发展奶品、畜禽、水产品加工产业:
——重点发展液体奶,开发多样品种,大力推广学生奶,积极发展婴幼儿、老年人及特殊人群需要的配方奶和高质量、高营养乳制品。为满足不断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要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和奶畜品种质量提高以及畜群结构调整,提高奶源产量、质量。
——肉类食品加工业要认真贯彻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促进企业将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的现代化向畜禽屠宰领域延伸,全面提升我国肉类食品加工水平和质量水平。
6.持续发展调味品、食品添加剂工业:
——调味品制造业要提高创新水平,在推进我国传统技术产业化进程基础上,推广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促进产品更新换代。重点发展名牌特色调味品、复合调味品、新型调味品,开发天然保健调味品和方便调料。
——食品添加剂工业重点加强对天然资源的研究开发,发展有助于提高食品产量,改良质量的产品,如营养强化剂、天然防腐剂、品质改良剂、乳化增稠剂、甜味剂等产品,加强产品标准化生产,扩大出口贸易。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食品工业经济发展全局,落实“五个统筹”,为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坚持食品工业快速健康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支撑、农业为基础,创新发展模式,深化经济结构改革、调整。
2.我国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先进加工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以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科研体制深入改革,产学研结合日益紧密,为食品工业优化结构、自主开发创新、提高发展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动力。

保定市食品产业发展规划

保定市食品产业发展规划

保定市食品产业发展规划中国食品产业网(2007年12月24日08:18)一、保定市食品工业现状按我国现行的分类标准,食品行业分为4大类—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

21中类,79小类。

我市食品工业4大类齐全,涉及16中类,29小类。

到2003年底,全市列入统计范围的86户食品生产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86亿元,占全市入统企业总产值的6.4%;实现利税4.76亿元,占全市利税总额的8.8%;销售收入31.49亿元,占全市入统企业的6%;总资产47.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数的7.2%。

从业人员13219人,占全市入统工业企业总数的4.6%。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食品工业体系基本形成。

乳品加工、罐头制造、饮料制造、调味品加工、食品添加剂、烟草加工、粮食加工等初具规模,有较高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

如面粉加工具有国际先进设备的亚威面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华龙集团徐水面粉,具有多年生产历史的保定面粉厂、新中国面粉厂。

制酒业:徐水刘伶醉酒厂、祁州酒业、保定酒业、古遂醉酿酒公司、青竹酒厂等,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合不同消费需求的产品。

啤酒制造,生力八达(保定)啤酒、欧麦八达麦芽,拥有现代化的厂房和先进的生产设备及高素质的管理、技术人才。

肠衣制造,保定东方肠衣、保定永伟肠衣、保定华立肠衣厂等均具有较强的生产实力。

乳品加工制造业:河北新天香乳业、保定妙士生物工程食品、保定宝贝乳业等均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产品远销20个省、市、地区,天香乳业还采用引资、合作、外地建厂等方式,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产品,发展养殖,以达到规模效益水平。

形成了妙士一品乳、天香系列乳品、刘伶醉酒、蓝星啤酒、高碑店豆腐丝、槐茂酱菜、金玉兰等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品牌产品。

唐县罐头厂的兆宝果冻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二、食品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企业规模小。

全市只有16户食品企业是大中型企业,占食品企业总数的18%,形不成规模效益,(如国内粮油加工企业合理的经济规模为面粉加工400-600吨/日,我市多数面粉企业日处理小麦不到100吨规模)。

城市食品工业规划与建设方案

城市食品工业规划与建设方案

城市食品工业规划与建设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对食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城市食品工业作为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重要产业,不仅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食品工业规划与建设方案,对于促进城市食品工业的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分析城市食品需求在制定城市食品工业规划与建设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对城市食品需求进行深入分析。

城市居民的食品需求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所需的主食、副食和零食等多个方面。

其中,主食是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副食和零食则是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体现。

通过对城市居民食品需求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食品品类的需求量和消费趋势,为制定合理的规划与建设方案提供依据。

二、优化城市食品供应链城市食品供应链是保障城市居民食品供应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城市食品供应的效率和质量,需要对城市食品供应链进行优化。

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食品采购体系,与农村地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城市食品供应的稳定性。

其次,要加强对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此外,还要加强对食品流通环节的管理,优化物流配送,确保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卫生。

三、推动城市食品产业升级城市食品工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推动产业升级。

首先,要加大对食品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食品生产技术水平。

其次,要加强对食品企业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

同时,要鼓励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还要鼓励企业加强与农业合作,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提高食品产业的整体效益。

四、推动城市食品工业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发展城市食品工业的规划和建设需要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首先,要合理规划城市食品工业园区的布局,科学确定食品工业园区的规模和位置,确保食品工业园区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其次,要加强城市食品工业与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的衔接,提高城市食品工业的运行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2016年6月食品工业发展规划一、发展现状“十二五”期间,我省非烟食品工业发展呈现出高开低走,逐年回落,最终保持以年均16.7%的高速增长,总体上实现了“稳中求进”的目标。

非烟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6.7亿元,为“十三五”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是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食品工业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取得的不易成绩。

2015年,非烟食品工业完成增加值304.63亿元,同比增长10.63%。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143.46亿元,占非烟食品工业增加值47.60 %;食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54.13亿元,占17.94%;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03.97亿元,占34.46%。

全省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4%、1.6%、3.2%(全部非烟食品工业占9.3%),食品工业的平稳发展对全省工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5年,糖产量249.58万吨,比2010年179.78万吨增加了69.8万吨,年均增幅为8.55%;精制茶产量14.23万吨,比2010年12.27增加了1.96万吨,年均增幅为3.77%;饮料酒产量119.93万吨,比2010年97.32增加了22.61万吨,年均增幅为5.36%;食用植物油产量26.65万吨,比2010年22.17万吨增加了4.48万吨,年均增幅为4.71%;乳制品产量57.47万吨,比2010年31.44万吨增加了26.03万吨,年均增幅为16.28%;软饮料产量337.42万吨,比2010年227.84万吨增加了109.58万吨,年均增幅为10.32%。

二、存在问题(一)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我省农副产品加工业占到非烟食品工业的47.3%。

我省生物、水能资源优势以及特色优势农产品尚未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食品工业产品仍以初级加工为主,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方便型、功能型产品少,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低,工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二)产业集中度低。

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不强,多数骨干食品产业产品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产业层次较低,产业集中度不高,使得食品工业企业生产效益受到影响,难以实现规模经济。

多数食品工业企业都存在生产规模偏小,生产设备落后的问题,大部分中小食品企业竞争力弱,行业“小、散、弱”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为落后,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不够,对信息化建设缺乏深层、长远的认识。

(三)技术改造与创新能力仍较薄弱。

2014年全部食品工业R&D经费9.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35%,R&D 项目325个,大多数中小食品企业对人才培养、科技投入和技术研发应用不够重视,技术改造与创新投入的欠缺,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缓慢,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从企业组织结构看,企业规模偏小,创新能力差,尤其是大量规模以下的小企业技术含量较低、产品质量较差、品牌意识淡薄、抗风险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全球化竞争形势的要求。

(四)食品产业链建设尚需加强。

大部分食品加工企业缺乏稳定的优质原料基地,分散农业提供的原料在品种、品质、规格等方面不适应加工业发展的要求,食品加工与农业之间的联系目前处于简单的初级供给阶段。

相应的农产品品种改良和品质的提高与市场消费和食品加工的有机结合还很不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食品加工制造、农产品生产与原料基地的产业链尚未形成。

(五)产业发展方式仍然较为粗放。

围绕食品工业发展的社会化流通和服务网络尚未形成,冷链物流网络发展相对落后,大宗食品原料储备、电子商务、贸易和加工配送体系不完善,围绕骨干食品企业的配套协作产业发展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食品工业的发展。

三、“十三五”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点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

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保障食品安全为目标,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开放型、创新型,绿色化、信息化和高端化的“两型三化”建设。

使《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与行业发展有机结合,优化存量、引导增量,通过创新驱动,实施供给侧改革,打造知名品牌、扶持龙头企业,不断培育壮大食品工业,增强食品工业在全省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为打造云南经济升级版注入新动力。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进一步加强市场调研,开发生产市场销路好、潜力大、附加值高的产品,不断创新市场营销机制,提高有效供给能力。

——突出创新驱动原则。

推进加工制造业与原料基地协同、制造业服务化、产业耦合发展,打造跨界融合新优势。

加强政产学研合作,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突出发展优势产业原则。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流动,抓好重点产品,促进产业延伸,培植和提升具有特色的食品优势产业集群。

——坚持绿色智能发展原则。

以绿色生态、质量安全和循环经济为导向,促进工业结构朝轻型化、绿色化、信息化方向转变。

实施“云上云”行动计划,力争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实现智能化改造。

——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原则。

加强专用食品原料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和标准化体系,从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全过程受控,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51522”目标,即5个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规模,5个产业达200亿元规模,全部非烟食品工业达到2000亿元规模。

——到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非烟食品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0亿元,年均增长16%左右。

——到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非烟食品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0亿元,年均增长16%左右。

——到2020年力争制糖、精制茶工业、酒产业、果蔬加工、软饮料制造等5个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规模,屠宰和肉类加工、乳制品制造、食用菌加工、食用油加工、调味品加工等5个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规模,并形成一批具有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的食品产业龙头企业群体。

——到2020年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亿元的非烟食品企业集团5户,10-20亿元企业集团30户。

——通过完善食品工业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信息体系和食品源头监控和检测体系,全面加强食品行业全过程质量管理,加强食品企业诚体系建设。

四、主要任务(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施更精准的产业政策和食品行业准入条件,瞄准重点产业主攻方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加花色品种,促进中小食品企业向“高、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提高有效供给水平。

在大力提升劳动密集型传统产品的同时,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品,推进食品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食品工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高其新产业在食品产品结构中的比重。

(二)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鼓励政策、资金等要素向食品龙头企业倾斜,鼓励有实力的优势企业开展跨所有制、跨地区兼并重组,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

支持企业开展上下游和相关配套产业兼并重组,鼓励同类产品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企业兼并弱势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提高行业集中度。

推广共性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条的聚集发展。

转变传统的手工劳动和作坊式操作,提高食品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实现食品加工企业规模化生产和发挥规模效益。

(三)加快绿色与创新发展。

以绿色生态、质量安全和循环经济为导向,促进工业结构朝轻型化、绿色化方向转变。

加快清洁生产先进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资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节能减排水平,促进食品工业可持发展。

引导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构建食品工业创新体系,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重点突出、机制完善的食品工业技术创新平台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平台。

推进省内高校特色食品重点学科建设,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培养多层次的食品行业专业技术人才。

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科技创新成果,加快成果的转化和利用。

促进传统工艺技术与高新技术的集成与优化,发挥技术的最大潜能与整体优势。

(四)实施品牌提升工程。

根据重点培育的食品工业十大产业特点,联合科研院校研发平台和咨询服务公司组织专家对重点行业进行把脉诊断,积极培育发展地理标志商标和知名品牌,培育一批“云茶”、“云酒”、“云咖”、“云油”、“云菜”等知名品牌与企业。

由政府层面帮助行业搭建品牌宣传平台,帮助企业对外包装宣传造势,与各大电商谈判推介,参与各重大展会,提升行业品牌影响力和价值。

整体包装全省食品产业项目,由省政府牵头带队组织谈判和推介项目,为重点品牌进行精准招商,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扶持企业提高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五)构建产业服务体系。

建设食品工业社会化流通和服务网,食品物流配送体系。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业,重点支持粮油、果蔬、肉类、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等重大项目建设。

发展省内食品物流骨干企业,培育区域性食品物流中心。

发展大宗食品原料储备、电子商务、贸易和加工配送体系,鼓励围绕大型食品企业的配套协作产业发展。

建立食品产业信息发布制度。

提高食品供求、价格监测预警能力,完善价格监测体系,在及时通报国内外食品产业市场动态的同时,提供食品产业市场分析和预测报告。

(六)大力推进两化融合。

加速推进全省食品工业两化融合进程,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培育食品工业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通过互联网技术,鼓励食品制造企业以“互联网+”网络协同模式开展工业生产,以研发设计、原料控制、生产制造、质量管理等核心业务融合为重点,深入开展试验和试点建设工作,把生产整个环节都通过网络联接在一起,进一步优化食品企业生产流程,提高设计能力,改进管理模式,带动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调整。

进一步完善现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云平台,采用政府购买云公共服务方式引导中小企业“上云”,使中小企业获得发展所需的基本云服务。

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率先在重点产业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支持茶、酒、糖、油、核桃、咖啡、果蔬等特色食品传统产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转型升级,推广更多云南优质制造品牌。

充分发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对食品产业的变革作用,提高食品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